描写乡村生活的现代诗歌怎么写 要唯美的五言绝句句也要押韵

写现代诗歌有什么要求?比如在押韵方面
写现代诗歌有什么要求?比如在押韵方面
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 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 &&& 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 &&&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美术设计领域专家《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_高中语文_第一范文网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 &&&&&&&&&&&&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 &&&&&&&&&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并注& &&&&&&&&&&&&意品味其艺术效果; &&&&&&&&&3.背诵《白马篇》和《归园田居》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 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这类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乱世人生观盛行时文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而为一,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炼,自然和谐。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慧,“善属文”,始深得曹操宠爱&,其兄曹丕称帝后,植名为王侯&,实为囚徒&,最后移封陈郡,卒谥思,故世称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现存约80首,大部分是乐府诗。曹植一生重视从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所不同的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提高,因此他的诗歌呈现出文人所特有的风格与情调,具有明朗、和谐、清新等特色。&&&&曹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把五言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使之达于成熟。他的五言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格调雄浑而不卑弱,文辞华美而不雕琢,尤其是注重语言的提炼和修辞,特别留意于文句的整饬和韵律的和谐。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他被视为五言诗的一代宗匠。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①饮酒诗;②咏怀诗;③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探海导航】 &&&&&&&本课学习的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学习时要注意体裁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间,开始不受文人重视。但五言乐府的流行推动了文人创作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多写辞赋,写五言诗并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人五言诗最繁荣的时期,流传的作品也很多,曹植、陶渊明是当时的重要作家。 &&&&&&&&学习《迢迢牵牛星》要注意体会叠音词的运用和押韵情致,以及由此而表达出的景中情和情中景;学习《白马篇》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运用的铺叙的手法的艺术效果和少年英雄的忠勇爱国;学习《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思路结构】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结构图: &&&&两星现状 织女的相思 分离的痛苦 &&&&&&&《白马篇》前六句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经历。中间十四句描写他高超的武艺和善战的本领。最后八句揭示英雄少年崇高的献身精神。全诗布局精巧,剪裁得当,时而紧急,时而松缓,波澜起伏夕曲折生姿,十分引人人胜,加以语言朴素优雅,用词精当,使突它成为建安诗作中不可多得的名篇。结构图: 游侠身世 边陲英雄 武功高超 为国出力 弃家保国 视死如归 &&&&《归园田居》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可以说是整组诗(共五首)的一篇总序,以议论出之,跌宕飞动,而结到“归园田”之上;“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换笔另收,与起首一段呼应。全诗以质朴真淳的语言写出,而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 &&&&&&&&&&&& 摈弃世俗 回归本性 田园美景 村居之乐 本性复苏 心旷神怡 【疑难指津】 &&&&&?《白马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曹植在青少年时期,随其父曹操南征北战。军旅生涯陶冶了他的性格。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植《自试表》云:“昔从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用兵之势,可谓神妙。而志在擒权馘亮,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可见诗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正是曹植本人的一向志愿。此时年轻的诗人精神昂扬奋发,对自己的前途、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因而诗歌的思想感情也高迈不凡。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语言揣摩】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评析: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不是形容水,它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运用:图为山东淮县民间以此诗为题材的一组年画《王母刻河,鹊桥相会》。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评析: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运用:(翻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调,本性喜欢山水田园。错误地进入世俗官场,一晃就是十三年过去了。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 评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名题讲析】 &&&1.(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1题)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讲析:此题是一道标准的文学鉴赏题。命题者对这首诗从内容到表现手法作了四项分析,要求考生选出分析不确切的一项。这样的命题,真实地考查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了辨别选项分析得正确与否,应试者就必须按命题者的提示去重新分析,然后两相对照,发现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一个过程。A项是对第一句的内容和用典进行分析的。“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即丛丛秋菊,写丛丛秋菊围绕着;陶家,陶渊明家,因陶渊明写菊爱菊有名,因此这儿说“似陶家,即仿佛是陶渊明的家”与原题分析符合,A正确。B项是对第二句内容进行分析。陶诗有“采菊东篱下”句,这儿的篱边即栽植菊花的地方,第二句的分析“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是正确的。C项是对三、四两句表现手法和作用的评论。三、四两句全是议论,何由描写,所以只有这样说“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议论”,或干脆“三、四句转入议论”。这样写,才确切。D项是对全诗语言的评价,全诗用语极为平易,而又表达准确,全诗含意深远,表达了作者爱菊的情怀,从而表现了作者像菊花一样高洁的气质,极富艺术感染力。所以D项分析正确。答案为C。 &&2.对下面一首汉乐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选自《高考古诗鉴赏》刘建琼编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B.从十五到八十,六十余年未着一字,而笔重于“归”,真可谓匠心独运。 &&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D。该诗语言平实无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十分成功。 &&讲析:这道题考到了诗的体裁、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是比较典型的诗歌鉴赏题。这首诗泣成悲歌,无处洒泪;六十年军征,远望当归,归而无家,有家无亲。诗的格调极悲怆,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一种写实。末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朴实无华的描画。答案为D,该诗无“幽远”之象。 【风景剪辑】 剪辑1: &&&&须臾,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加罪,决不宽恕!”植曰:“愿乞题目。”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凸山下,檄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 &&&&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曰:“国法不可废耳。”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植拜辞上马而去。(选自《三国演义》) &&剪辑2: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最普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牵牛和织女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关于织女的描绘,已有‘终日不成章”的意思,但牵牛与织女之间还没有故事联系。到了西汉,牵牛织女的关联多起来,据《汉宫阙疏》说:“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两颗星演变成两个有具体形象的神人,可能其中还有一些故事情节。把牵牛、织女说成夫妇,一对磨难夫妻.是东汉后期的事。《迢牵牛星》是这一故事趋向定型化的标志,此后的一些文学作品除个别情节如七夕相会之外,主要内容都本于该诗篇。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可见这一故事在魏初已基本定型。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绝句,或称,断句,短句;或以为“”以便入乐传唱。并不一致。五言四句而又合乎规范的小诗,叫做五句。有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道了唐代与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是的最大特色。&
五言绝句 -
五言绝句的发展
五言绝句产生于何时?对此没有定论,但从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现在我们就结合以下四首五言古诗来了解一下五言绝句产生的情况。&“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门。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前三首分别是汉代、晋代和南北朝时期的,不讲究平仄粘缀,即使第二首诗的二、四句用了平声韵,但也不协韵。第四首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律诗。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或[五古]。
五言绝句 -
盛唐五绝的特点
五言四句且合乎律诗要求的诗,就是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并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以格律加以完善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诗坛上。五绝全诗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面,传达出种种真切的意境。能用简练的语言包含着的内容,并能以小见大,以少含多,这便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然而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对此就以“”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那么盛唐的五言绝句在体制上又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将从其格律、两个方面来研究。1.盛唐时期五绝的格律 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但盛唐五言绝句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字。 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的字。&&&&&&& 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四种基本句式。 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的《静夜思》、孟浩然的《》。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2.盛唐时期的表现手法 盛唐之所以成为盛唐,不但是因其社会经济之盛,更是因其。而其诗歌之盛盛在诗人深厚自然、灵巧多变的表现手法,五绝亦然。有王维的空明与宁静&;的清新与自然;也有崔颢的豪爽中凭添的清丽与空远,王之涣的苍劲与悲壮,更有李白的浪漫与俊逸,的萧散与闲适。当然这些只是对其一个笼统的概括。因为在每一个人的五绝中,表现手法又呈现出各自的多样性。如王维前期的五绝《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中表现出的空明宁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所表现出的静默与超脱,以及在《相思》中的表现出的那种含蓄与缠绵。又如既有在《夜宿山寺》中的那种“”大胆豪放,又有在《静夜思》中“低头思故乡”的那种真切与自然,而在《怨情》中以一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就又真切地表现出一种哀婉与凄恻。同如此类枚不胜举,然而就是这种丽天、纷纭不绝的表现手法,才能和“气象雄浑”的盛唐加以呼应,从而才能谱就一篇篇读之令人爱不释手的千古绝唱。
五言绝句 -
盛唐五绝与盛唐文化
盛唐五言绝句与盛唐文化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是人们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他来源于社会生活更反映着社会生活,可以说有什么样社会意识,就会有着什么样的社会文学。高度繁荣发展的文学是离不开高度繁荣发展的社会的。那么我们在研究了盛唐五言绝句的发展及体制特点后,就有必要再来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五绝和盛唐文化的关系做一个了解。 (一)空前繁荣的社会经济,及对唐文学有产生的公元630年唐太宗打败突厥,使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归属唐朝,并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公元634年唐大败吐谷浑,公元640年平定高昌,公元657年打败。唐朝国力日益强大。直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公元713---755年)年间而达到顶峰。 &由于唐朝国力的空前,不但使国家从长期战乱、分裂中复归于统一,而且在经济上唐朝政权刚建立不久就从隋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至天宝中期达到顶点。经济的发展,加上封建统治者在各方面采取的开放的政策,更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频繁交流,同时由于唐朝确立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贵族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有了入朝为官的,为士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人生道路,使得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就是这样的积极的心胸加上对不同文化兼容的心态,从而创造了的空前繁荣的文学&。& (二)盛唐时期五言绝句对盛唐的反映&  盛唐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社会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盛唐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多变的艺术手法,优美的艺术语言,不但向我们展示着盛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向我们了唐代士人精神世界。对此盛唐德五言绝句又是怎么来反映的呢?下面我们就从五绝的题材内容入手,一起来一下。&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诗歌体裁内容上就有反映生活、生产、制度、爱情等一些方面的内容。后经各代文人的不断丰富,题材内容扩展迅速。直到盛唐时期,由于空前的繁荣社会经济文化,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得诗人们的视野得以扩展,激情得以激发,再加上唐人恢宏的气度、兼容心态,这样自然也就能够为文学创作开拓出更为丰富的题材空间。盛唐时期五言绝句的非常广泛。有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的;有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的;有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的。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盛唐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盛唐的写作题材。&
五言绝句 -
各派诗人与五绝
1.&山水诗人孟浩然的五绝 在我国诗歌史上,以山川景物为歌咏对象,体现作家的,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山水诗作,到晋宋时代才产生和奠定基础。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诗歌,其中虽有许多描写自然的篇章,但却没有一首是真正为山川景物而写的诗。以表现自然景物为中心的,改变了以往自然景物在诗里的附属地位,从而也划分出了山水诗与非山水诗的界线。晋代诗人,是我国山水诗的奠基人,他在东晋诗坛玄言诗一统天下之时,另竖旗帜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虽然扩大了体裁的范围,推动文学的发展,但名篇却不多。此时的五绝也只是刚刚起步。直到王维和孟浩然的出现,他们大量的五言绝句,不仅出色地塑造了祖国河山雄奇与壮丽,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山水诗歌创作经验,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对我国古代诗歌史产生了的影响。 &王维诗歌清新自然,其空明宁静的诗歌的特点在其五言绝句中也得到表现,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选取一个相当典型的场景来表现自己那清新自然的生活,仅用独坐、弹琴、长啸这三个高雅脱俗之士常有的动作,就把一个自在的隐士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再加上明月这一的意象,明暗、动静相结合,描绘出一个清新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并使的形神与诗人的隐逸的情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 孟浩然山水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的特点。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在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似有惋惜之情,却又无迹可寻。诗的语言自然而又采秀内映,相较而言,比王维的诗又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中那种“”的境界。同时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乘舟水行,他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中写了不少山水诗。道行遇景触景而发,他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诗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边塞诗人的五绝 边塞诗也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当中最富有思想性、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一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他不仅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壮志,抒发了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对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也有反映。盛唐出现了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崔颢等一批伟大的诗人,创作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但以五言绝句形式呈现的作品却不多,然而仅从这些为数不多的五绝中,我们也能看到盛唐边塞诗歌的雄浑。“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在岑参这首《与&》中,诗人在这一天却没精打采,心情郁闷。表面看,无人送酒是他心情不好的原因。细看才明白他是想到了安史叛军蹂躏下的长安故园。国难家愁涌上心头,自然没有兴致登高览胜了。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象鲜明集中,结构严密紧凑,情感淳厚动人,构思巧妙新颖,通过一个不愉快的重阳节透现出一个战火的痛苦时代。&高适早年仕途失意,心存壮志却难酬。“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在这首五绝《》中高适就借须贾赠绨袍给范叔以及豪杰之士范雎有才无人识这些历史事实,抒写了自己坎坷不遇的情怀,而这种豪杰之士不为人知的感慨,不正是高适自己的伤痛心情的写照吗?& 另一位边塞诗人的《登鹳雀楼》可谓是家喻户晓了。站在登鹳雀楼上一眼看去,太阳正靠着中条山背后沉下去,黄河正在滔滔滚滚地奔向大海。这样,已是用尽了,再也不能眺望得更远了。于是他说:如果要看到千里之外,非得再上一层楼不可。二十个字,空阔的、平实的语言、虚实相间的手法,再加上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登楼望远这一件平常的生活经验表达成了一个真理,从而成就了一篇。 3.李白和杜甫的五绝 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李白诗歌大气磅礴、雄奇浪漫,而李白的五绝中,却往往将无尽的情思付之于明快的格调和明白晓畅的语言之中,自然含蓄而又明快优美且富有情韵。&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相合,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相合中,其中更是包含着无限的情思。再如《》:“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有情来写离别之苦,说春风吹过而柳色未青,似乎有意不让人折柳枝送别。话语极为明白易晓,景物很简单,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蕴含却委曲深长。同时李白五言绝句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他的五言绝句中有许多拟乐府民歌的作品,&如《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时感悟,明快说出,道出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中最动人的那一点,遂引起千载之下人们的普遍共鸣。再如《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虽然夸张,却十分自然真切,兴到语绝,令人叹服。此外,像《玉阶怨》、《》、、《四首》等,也都是李白拟乐府作品里的绝句佳作,多具有清新纯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诗薮》内编卷六)他的五言绝句是盛唐五言绝句的典型代表,他集中体现了那个朝代文人时代理想的艺术。&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不羁,杜甫忍苦载重,他们的五绝各具风范,各有价值。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自己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被后人称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朝廷腐败、社会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对人民深切,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而牺牲自我。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歌不但注重现实,而且表现的自然流畅、清丽工致。在其写于成都草堂的《绝句》:“,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工整的对仗,动静相应的手法,描绘出在灿烂阳光照耀下浣花溪的初春美景,&全诗自然流畅,别具。再如《八阵图》“功盖,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以诸葛亮的“遗恨“来表现自己垂暮无成的,敬佩与遗憾,赞扬与哀怨,希望与失望,多种感受纷纷呈现在其中。另外此诗融议论入诗,形象生动地把述怀与述古合为一体,生动,抒情浓郁而余味悠长。 4.五绝中的送别诗 送别诗在我国唐代五绝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盛唐使其许多大家都有此类诗歌流传,如王维的《》:“送罢,日暮掩柴扉。青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以及裴迪的《松》:“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就连被后代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有这样的五绝留世,“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擅长七绝,但他此首五绝却也写得别有风致。诗中作者首先描写饯别友人的环境,春天淮水碧波荡漾,映照门楣,而诗人对即将分别的郭司仓的情意像淮水一样深长,所以惜别,直到明月高照,友人在皎洁的月光中登程上路。作者以虚实结合、前后对照的手法,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郭司仓的深挚情谊,更显示出诗人技巧的纯熟与高超。 此外像崔颢的《四首》之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又恐是同乡。”这样表现女子情怀的情爱诗,在盛唐的五绝中亦有精妙不俗的佳作。可以说不论是何种题材、何种内容,在盛唐诗人的笔下,我们都能感受到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唐代社会生活画面,他们把文化和生活表现得如此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情韵,让我们流连于盛唐诗歌的意境情致中,忘我而不觉。
五言绝句 -
盛唐时期五言绝句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后人对盛唐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的说就是骨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盛唐五言绝句在唐诗中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些我们可以从其承前与启后两个方面来看。承前指的是盛唐诗歌对诗歌的规范以及发展,起后则要看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盛唐五绝诗歌艺术的继承与总结 1.对诗歌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盛唐五言绝句吸收了它之前诗歌的一切经验,更加发扬创造,像前文提到的形式、格律、题材等此时都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他们汲取前代诗人特别是作家之优长,融于独特的时代精神,使各种创作风格、社会生活都得到充分的反映,不论是、,还是李白、杜甫的诗,都是唐诗的顶峰之作。就此内容在上文都有介绍,这里不再。 2.对的继承与发扬 是一个浪漫的国度,空前开放的思想和文化,使浪漫主义文风得到长足发展。从庄子的《逍遥游》到屈原的《》,浪漫主义在我国的文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浓郁真挚的抒情贯穿其间,直到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以他们的丰富的想象、豪放飘逸的风格,把浪漫主义推向极致。在李白的五绝中,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而且体现出了“”的审美理想。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那雄奇、、自然的诗风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影响。 3.对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开拓 在《》中就有许多以表现社会政治、揭露社会黑暗的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诗歌。如在《魏风.硕鼠》中就把贪官比为老鼠,从而表反映了百姓逃脱盘剥、寻找乐土的美好愿望。再到后来的《古诗十九首》,把人基本的情感和思绪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来,朴质自然而无雕琢之痕迹。有着“诗史”之称的杜甫,在总结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基础上,从而开拓出一条通向、通向人生的创作道路,把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给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这在无处不浪漫的盛唐时期更是弥足珍贵。直到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们目睹山河破碎、国家衰败的现实,才逐渐从回归现实,在稍后的唐大历年间才逐步盛行起来,为中唐诗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盛唐五绝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 唐代诗歌的是长远的,直至今天也丝毫未见衰退。谈盛唐诗歌的影响,不能仅限于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更要着眼于后世整个文学对他的融合与发展。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后人把唐诗的奉为经典的态度,在历代诗人的眼中他都是诗歌创作的和标本。 盛唐的五绝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和完美的韵律,对后世的五言绝句及诗歌创作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宋代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深受其影响,在他们的五绝中随处都能找到盛唐五绝的影子。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鳞鳞居大厦。”这是梅尧臣的《陶者》,此诗中他以短短二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有力的、辛辣的讽刺,文笔朴实,含义深远。此外像陆游在之一:“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中,表现出的那种无助、失望、愤恨之情,都能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盛唐的五绝之遗风。可见后世不但吸取盛唐五绝的创作技艺,更把盛唐的创作思想理念和本朝本代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创作出一篇篇才情横溢的诗歌佳作,使得我国得以发扬流传,经久不衰。&
五言绝句 -
格律综述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盛唐之后五言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其中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做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盛唐此时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⑵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其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⑶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基本句式。⑷关于对仗问题。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要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如果看作是律诗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而后两种情况不多见。平仄句型基本句型:A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B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示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C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D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示例: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王涯《闺人赠远》)(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
五言绝句 -
中文拼读:wǔ&yán&jué&jù英文读写:Five-character-quatrain五言绝句简介五言绝句古人论及绝句,往往称为“”、“断句”,意思是截取律诗的一半,可以前四句、后四句或者中四句。如果说句子的平仄格式,这种解释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是它的来源则是不正确的,因为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四句成篇的五言诗。所以说五言绝句是古体五言“断句”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嫁接的。五言绝句的格律要素与五言律诗紧密,略有区别:1、每首四句;2、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3、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的);4、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与一样,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五言律体绝句成熟于初唐,此后许多诗人都尝试过这种。但是五言绝句由于句子短小、篇章短小,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是非常难的。有人说:五言绝句如二十个才子聚会,容不得一个庸夫。所以名篇佳作与七言绝句相比要少得多。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17:1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言绝句格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