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评刘洪彪草书教学视频好吗

陈传席: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奖_评论分析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艺术名家高清图集
陈传席: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奖
  □陈传席
  莫言的书法以前是不能卖钱的,但自从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法不但能卖钱了而且价格很高,一幅要几十万,几家艺术杂志还用很多篇幅讨论他的书法艺术。当然这都和诺贝尔奖有关。而莫言为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诺贝尔文学奖的发授,必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受方,即得主;其二是授方,即诺贝尔文学奖的发放方。二者缺一不可。愿意得到诺贝尔奖的人很多,关键在授方,即发放诺贝尔奖的一方,给谁?不给谁?他们不会乱给的。
  首先,莫言完全应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实力早已达到得诺贝尔奖的标准,因此,莫言得到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而且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完全符合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但问题是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或标准)者,并不一定能得到诺贝尔奖。鲁迅、老舍、茅盾、巴金、陈忠实、贾平凹等等,都应该得到诺贝尔奖,但都没有得到,莫言上一届就应该得到,但上一届也没有他。为什么在这一届把诺贝尔文学奖发给莫言呢?这里有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为上一届诺委会把诺贝尔和平奖发放给中国的刘晓波,诺委会宣布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他正在中国的监狱里服刑。正在服刑的人应该是反和平的,刘被判刑的原因大约是支持动乱,但却得到诺委会发放的诺贝尔和平奖,这说明诺委会这批人对中国政府怀有敌意。因此,从诺委会决定、宣布授予刘晓波和平奖以来,就一直有人指摘、怀疑诺贝尔奖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给流亡在印度的达赖喇嘛,达赖也是反对中国政府的,诺委会主席也宣称:“表彰达赖喇嘛是对北京政府的一种惩戒。”
  2010年,又把诺贝尔和平奖授给刘晓波。当时就遭到中国外交部的反对,同时也遭到很多国际言论的反对,有人发表文章说,把诺贝尔和平奖发给刘晓波是“大错特错”,连挪威的学者也批评诺贝尔委员会居心不良。
  这就给世人印象,诺贝尔奖已沦为政治工具,只授予那些反对中国政府的人,支持他们继续反对中国政府,也鼓励更多的人反对中国政府。诺贝尔奖绝不会授予中国现行体制内的任何人。诺贝尔委员会的人为了纠正世人这种印象,为了证明诺贝尔奖是公正的,而不是政治的工具,所以,必须选一名在中国现行体制内,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政府,而且自己也是中共党员的人,授予诺贝尔奖,以此来证明诺贝尔奖是不分党派、不分政治观点和立场的,并证明诺贝尔奖是公正的、有公信力的。当然,所选的人所具有的成就也必须符合诺贝尔奖的标准。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种奖金,1968年起又增设经济学奖金。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经济学,中国一时选不出杰出的人选;和平奖,他们也不好意思再授予中国反对政府的人。拥护中国政府的人,他们也绝对不会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于是只好从文学中选,莫言无疑是十分杰出的中国作家,而且又是体制内的人,又是中共党员,又任领导职务,这正符合诺贝尔委员会的意图。我们认为,莫言的文学创作水平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但诺贝尔委员会看中的主要是莫言体制内人和中共党员的特质。至于莫言的文学创作成就只是他们的附属条件。
  如果再有人说,诺贝尔奖是西方政治的工具,只授予那些反对中国政府的人。诺贝尔委员会的人便会说:“你看,莫言是拥护中国政府的,是中共党员,我们不也授予他文学奖吗?”他们的意图不在授奖,而在借此纠正自己的形象。
  我一直认为,西方社会不提突出政治的口号,而实际上他们是突出政治的。我也一直认为,西方的官员大多有头脑,他们时时事事都在维护自己的政治形象,都在宣扬西方的民主、公正。西方的法律也如此,西方的法律并不公正,比如,对官严,对民宽,当民和官发生矛盾时,法律必站在民的一方,以显示民主和法律的公正(不为官利用)。美国的总统里根被刺客打了一枪,而且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肺。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刺客无疑被判死刑。但结果美国法院以刺客有精神病为由,宣布无罪释放。有精神病为什么要刺杀总统呢?为什么不刺杀他身边的人或自杀呢?法院宣布刺杀总统无罪,以此向全世界证明,美国是自由社会,是民主社会,美国的法律是维护老百姓的,而不是维护权势人物的,至于刺客是否犯罪,那是次要的。
  诺贝尔奖的授予,也是有政治倾向的,它的授予是一种自我表白。如果没有上一届诺委会授予刘晓波和平奖而被人评为“大错特错”;这一届诺委会绝不会将文学奖授予一位中共党员作家,不论你的文学成就有多高。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专业
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专业
台湾有一个著名书画家叫溥心畬,他是溥仪的弟弟,一生以书画为业,但却以书画家为耻。他反复对学生讲:与其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如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如称我为学者,表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过去的文人字写得都很好,但对书画总是嗤之以鼻,认为是雕虫小技,并不以书画家自居。现在的大书法家也不一定有他们的水平。
近代的郑振铎也反对成立书法家协会,理由是书法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没有必要成立一个书法家协会。也就是说当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写好字。可一旦都成为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是个悲剧了。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天天写字就能把字写好,因为书法是文化不是专业。
《前唐史》中记载,古代做官的四大标准就是“身、言、书、文”,所以中国历代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是一种游戏,被排在了最后。汉代的赵壹写过一篇文章叫《非草书》,是说书法写好了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与治理地方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花很大的功夫。所以古人认为书画为小道,是一种游戏,不是主要的。
&&&&民族、现代、个人三个特性,我主要针对绘画提出的。但不论书法绘画,没有这三个风格就不能成为大家。如此看来,提出这三个特性对书法也是有用的。首先书法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外国人拿毛笔肯定写不过中国人。如果没有民族的特色,书画家的创作也就没有了传统的根基;有了民族特色以后还要有时代特色,把古人的东西都临摹一遍,即使临得很像也没有用,因为不是现在的东西,没有时代的特征;在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还要有个人的特色。唐楷就是时代特色,与秦汉和魏晋都不一样。在唐楷的基础上,又有颜真卿、柳公权的特色。这种个人特色在时代的基础之上自然形成,在群体的特色之上加注自己的东西。如果脱离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性,个人风格就会产生怪诞的形式。书法必须有民族传统,就是说光是写写字,形成不了艺术。书法如何体现时代确实是个问题。我认为,现代人写出的汉隶和唐楷还是属于现代的东西,比如启功的书法,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同时也是个人的风格。如果一个人的修养到了,字也写好了,就肯定会有这三个特色。不要一拿笔就想写出个人特色,那样只会搞花样,而花样不是特色,不是风格。要想达到民族的、传统的特性,需要很丰厚的基础,再加上有学问,自然有个性出现。黄宾虹的书画到了90岁才有他的特色,艺术成就才被人称道。搞所谓现代书法的人认为不需要练传统,也不顾民族特色,这种人的花样会增多,但是年龄再大功力也不会加深。
我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也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书画实际就是个人表现,这个个人表现要综合地分析,不是用墨一泼、大笔一挥的个人表现。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一个人有学问,在字里面就表现学问;一个人老老实实,在字里面就表现老老实实,这是一个精神状态的反映。一个人如果喜欢喝酒、性格豪爽那么适合画大写意,画工笔不会很好;反之,一个慢性子、脾气缓的人画工笔就会很到位。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什么程度。魏晋风度以潇洒、直率为主,唐代就以严整和规矩为主,因此书法风格完全不同,达到的境界也不相同。历代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是因为做作和不自然而达到很高境界的,这也体现了散和淡。
书画确实是“小道”。当总理的人未必一定要写好字,字写得再好,经济搞不上去也是没有用的。要想成为大书法家、大画家,没有好的修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和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像镜子一样,能够看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来看,书画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一个时代没有几个大艺术家的话,这个时代也是非常寂寞的。庄子讲“无用之用,是为至用”。空气不需要付钱,但是人没有空气就活不了。一个人家里不挂字画也可以过日子,但是挂上了字画就体现了价值。唐代兴盛伟大,那么唐代的书法就不会差。如果没有鲁迅的诗文和毛泽东的狂草,那么我们上个世纪的中国就体现不出骨气和豪迈了。
我觉得现在的书画界主要是缺少文化,这是个最大的问题。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本《民国书法》,那里面所有书法写得好的都不是专业书法家。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鲁迅这些人的书法,现在有几个人能够超过?专业书法家都有个思想包袱,我是个书法家一定要写出自己的面貌和风格,这样就会做作,写得不自然。还有只想争名夺利,就肯定写不好字。书法是小道,小技巧,但是需要多方面的支撑,没有相当的气质学不好书法。
书画界的主要毛病就是不做学问,书法家首先应该是有学问的人。光练技巧,想着赶紧把字写好,结果还就是写不好。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技巧占5%,学问要占95%。没有文化,书法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时就把字写得很好了,但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这是因为年轻时字写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气,自然不错。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要搞自己的特色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体现出混气和老气。文化是中国书画的基础,像于右任、林散之的书法,都是有内涵、有修养的体现。古人在文化上下功夫,做学问是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做事就会工稳,书法自然也会好起来,读书可以使笔下更有内涵。现在人读书、写文章主要是为别人,而不是为了涵养自己。读了许多书的人写字未必有书卷气,但是没有读书的人写字肯定不会有书卷气。
现在许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胸无点墨,就琢磨着争名夺利,笔下流露出来的境界自然不高。有些年轻人技巧已经够了,缺少的是把传统认真读过,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中国是一个有特色的国家,这个特色就是继承。书法就是要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书法,不要动不动就搞创新。有人说书法低迷是因为硬笔出现了,我看不是这样。唐代书法不如魏晋,宋代不如唐,元明又不如宋代,那时也没有硬笔,还是一代不如一代。赵孟頫不可能完全像“二王”,这就是他的风格,成为一代大书法家。拿来外国的东西搞创新,人云亦云,往往怪模怪样的东西就产生了,结果把书法家引向了歧途。书法本身就是一个继承的问题。书法要搞好,不要搞那些怪的东西,只要把传统搞好就行了。
关于艺术批评,现在没有一个大学专门教授这个专业。即使搞艺术批评的人,也没有进行专业的训练。艺术批评更要有文化基础,创作是直接状态,艺术批评是哲学状态,以哲学为基础。如果不懂书画的真谛,就批评不出名堂来。再加上现在的经济大潮,书画家主要以当官、卖钱为主,需要别人来吹捧,所以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讲一些麻木不仁的话,这好、那也好,也不知道好在哪里。至少我到现在没有看到好的批评文章,还是缺少学问做基础。书画从古至今都没有现在这样热过,从来没有像当今一样有这样多的人从事书法与绘画。现在专业的书法家水平超不过以前业余的书法家,恐怕也是历史上最薄弱的时代。这种看法一段时间都没法改变。大需要才能有大成就,古代人字写得不好就当不了官,都通过读圣贤书来立身成就大事业。过去的人读7年书就够使了,而现在读17年书也不够用。不学英语考不上职称,不学物理、化学考不上大学,这样把现代人读国学的时间都挤掉了。造成这种状况,对中国传统的书画界影响太大了,所以多读书、多提高自己的修养就可以改变表面过热、实则务虚的现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刘洪彪:书法创作常见通病
刘洪彪:书法创作常见通病
在当前的书法创作中,以下常见通病应该引起书法爱好者的注意。
&&&&一、文意不宜&
主题性创作时不注意选书切合主题的诗文。例如,参加国庆节的书展,写的是杜甫的《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如,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书展,写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显然不合时宜,文不对题。还有在写完诗词正文后,行款时采用“顿首”一词,这是并未真懂“顿首”含义所致。再有,行款时“节录”、“节选”、“节抄”与“某某某书”前后并用,亦显得重复。又有,在写完正文后,落穷款,署名时却有“并记”、“并识”字样,没有任何说明、注释文字,
“记”啥“识”甚?另外,许多作品并无磅礴气势,未见墨色淋漓,却强说“一挥”、“挥汗”,也有矫情和失实之感。&&&
二、形式主义& 作品要张挂起来供人审视,形式确实很重要,但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合情入理。犯形式主义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小字大篇幅:密密麻麻的小字贯穿整张六尺、八尺宣纸,读一行都非常困难,何况全篇。二是大字小篇幅:寥寥数字,疾行于短程的纸面上,兀立在狭小的尺牍间,极不协调。三是狂草分段写:狂草一首诗、一段文,却切分为多块小纸组合成幅,无异于自断气息,自设障碍。四是多色拼贴:将几种色宣拼成一纸,然后书写,或在不同色宣上各书一纸,合为一幅,制作感太强。五是多体杂写:一件作品兼有多种书体,表现欲昭然,往往不谐和而显杂乱。六是盲目铃印:有的写巨幅字,无大印章,用小印章叠加排列成大印形状或装饰条块,有的写长卷、册页或小幅字,字里行间到处盖章,均无道理。七是做旧打蜡:用国画颜料、洗笔水、茶水、巩水、盐水之类将新纸染旧以求古色;也有在纸上打蜡使墨道粗涩斑驳以求“金石气”,还有先用排刷画出竹木简形状的色道再写简书,在纸下垫带有纹路肌理的木板、纸板、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飞白……弄巧反而成拙。
三、文字错误&&
这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草法不当:不谙草法,想当然减省点画,任笔涂抹,不可识读。其二,繁简并用:一件作品兼用繁体、简体字,记得起就繁,记不起就简,毫无规范意识。其三,写错字别字:有的是繁体字、异体字和多义字的误用,如茶“几”写成几何之“幾”;“皇后”写成前后之“後”;搅“和”写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写成多余之“餘”;千万“里”写成里外之“裏”;说话之“云”写成云雾之“雲”;书“卷”写成卷动之“捲”;头“发”写成发展之“發”;不相“干”写成干部之“幹”……有的是错写繁体字,“闊”字门里门外都有“水”;“憂”字体内体外皆有“心”……有的是画蛇添足,
“华”、“神”一类以长竖结尾的字和“海”、“难”一类草体字习惯性地多加一点。其四,落字缺句。&&&
四、摆字抄书&&
大致有四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依赖格子写字,或画格,或叠格,离开格子就难以成行谋篇。长此下去,削弱了大局观和应变力,抑制了灵性和才情。第二种情况是查字拼凑,从大字典或不同碑帖中查找所需的范字,凑成一篇,写就一文,纸上各行其是,形离神散。第三种情况是拘泥于一画一字,一笔一笔地凑,一字一字地摆,点画间少关联,字与字无呼应,气息不通。第四种情况是打破书写顺序,不按传统书写方法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顺序书写,而是在打好格子的纸上用铅笔写好字样,从上部开始,一格一格地充填,整体下移;或事先叠好格子,从左到右横写,自上而下行复一行……
如此书写,看不到字间的前后呼应,书卷气荡然无存,墨色变化也毫无道理。
&&&&&五、滥用工具&&
最多见的有四种类型:一是小笔写大字,或点画细弱,线条绵软。或鼓弩为力、抛筋露骨。二是生宣写正书,点线过于渗洇,时有墨猪,满纸疙瘩。三是熟纸写大草,线条飘浮,墨色焦燥。四是墨中加水多,水多必渗洇,渗洇行笔必快,快则草率,结字不成形,点画不精到,且墨淡伤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洪彪书法作品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