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豫剧佘太君辞朝战西夏只领着寡妇出征

异化的英雄母亲|佘赛花|英雄母亲|故事_新浪新闻
异化的英雄母亲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宋金波
  上下五千年,名媛万万千。名女人的共同点,或天生丽质,或才情绝世,或权倾一时。鲜有的例外,佘赛花(也就是佘太君),算一个。
  直到如今,脑海中一想到佘太君,浮现出的便是《红楼梦》贾母史太君的造型:老旦,满头银发,正气凛然。为什么是史太君,却说不出所以然――就因为都是“太君”吗?
  但还不能照搬。要补两处:一是佘太君扎了一条明黄包头。是太宗皇帝御口亲封。明黄色可不是乱用的,那是皇族的标志。另一件是龙头拐杖,“上可打天子,下可打佞臣”,也是太宗皇帝御口亲封的。于是佘太君出场亮相,总要说“太波杨府有威名,七狼八虎尽忠贞,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八王终,先皇爷亲口封她老寿星”,云云。
  得享至上荣誉,靠的一是勇,二是忠。勇不消说,忠才主流。佘太君的忠,不是一般的忠,那才叫识大体、顾大局、敢奉献、够忘我,不仅无“小我”,而且无“小家”,把她以及她所主持的杨家的一切,都献给了大宋政权。金沙滩惨烈一战,杨家军全军覆没,杨业带领七子去,结果只有一子返。这些亲人,有的死于辽军之手,有的却是被自己人迫害致死。之后,又指派杨六郎、穆桂英、杨文广……出生入死,直到“十二寡妇征西”,真正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寡妇。”不仅要奉献,而且要奉献得无怨无悔,甚至在饱受天子的冤屈后,仍冒死直谏,这觉悟,文臣的海瑞,武将的彭大将军,不过如此。
  完美的“英雄母亲”、“大宋天朝母亲”,是如何炼成的呢?
  好在佘太君在史上确有其人,而真实存在的佘太君,当然有年轻的时候。
  佘太君也有年轻的时候
  现在知道,佘太君本姓折,该叫“折太君”的。这不打紧,姓只是符号。但折家的背景,有必要说一说。
  折家出匈奴折兰王之后。五代后为党项族大姓。折家与西夏(也即十二寡妇征西的对象)皇族同属党项却一直不睦,长期站在宋朝一边。史上英才辈出,《五代史》有折氏宗族传记。折家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折家军”,“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佘赛花的弟弟折御卿和后世的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皆为名将。说起来,比“杨家将”并不逊色。
  出身在这样家族的佘赛花与杨家扯上关系并不出奇。但故事颇有曲折。据《七星庙》(《杨继业招亲》)的通行版本,佘塘关令公佘表之女佘赛花和杨衮之子杨继业指腹为婚。时天下大乱,赵匡胤欺新君年幼,发动陈桥兵变,篡了后周柴家江山。佘表不忘旧主反宋。杨衮不愿反宋,又怕投了赵宋,被骂为“事了二主”,无奈弃职落草。佘表悔婚。杨继业佘塘关抢亲,佘赛花出战,败下阵去。杨继业穷追不舍,一直到七星庙,两人“近身肉搏”了一回,佘赛花骨酥体软,终被杨继业搂在怀中。免不了私订终身,随杨继业回了火塘寨。佘表发誓不再认这个女儿。于是佘赛花一心一意成了杨家人,终老也没再回家看过父亲。
  另有一出豫剧的《七星庙》。在那个故事里,佘表先出关,被杨继业挑死了。佘赛花为报父仇出战。当然,还是战到了七星庙。
  这杨继业大概不是寻常人印象中的忠勇莽夫吧。杀其父而占其女,攻其地而掠其兵,还能让人倾情自愿,是要点手段的。七星庙里一团黑,如何将一出凄厉的女版哈姆雷特转成喜洋洋的大团圆,只有当事人晓得了。
  不管怎么说,年轻的佘赛花,还是一个活生生的、敢爱敢恨的女子。看,多么大的落差,年轻的佘赛花和年老的佘太君,怎么能对得上号呢?
  一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当年看杨家将,杨业到杨家八子一个个死去,不免心中震撼。外人犹如此,何况局中人。虽然没有什么版本的故事多加笔墨,但人人都想得到,作为一个妻子,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当佘赛花的亲人一个个离开她,即便铁石心肠,也一定是有过无数流泪不尽的夜晚,无数凄绝孤单的清晨。何况从佘赛花年轻时看,又是一个感情相当丰富的女人。
  但也就是在这个亲人一个个离她而去的过程中,佘赛花慢慢地失掉了她作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她个人的生命,已经随一个个抽身离去的亲人,丝丝而去了。在她看来,或者已经完全没有为自己活着的必要。如此,她就必须得选择一个适当的角色,特别是,这个角色要为她之前的选择和伤痛赋予一定的意义。我不以为她要将亲人的性命作为自己谋夺利益的资本。她要的只是肯定。由是,则她与杨家,由受害,而牺牲,而楷模,不正是一条摆在眼前的现成路么?
  大宋朝立刻给了她想要的。但这绝非被她或者杨家的牺牲感动,而是政治需要。宋朝虽然开国之初犹有强盛之相,硬实力比起汉唐,还是差得远。两手都要硬,发扬软实力就很重要(是否为真正的软实力这一点当然存疑,因为没有软实力的辽金,却都没出什么奸臣,也没诛杀武将,不像大宋两代天朝,一茬一茬的)。培养软实力,需要树立杨门女将这样的典型,更别说还可以指望当硬实力用呢。所以,旌表有加,容忍有加,即使老太君没上没下地真晃起龙头拐,也是可赦之罪。
  这一手段无疑是成功的。佘太君在异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忘记自己的本来,会习惯新的“任务”,直到觉得一切理所当然。最多,是反奸臣不反皇帝。反奸臣,也不耽误同朝共事。
  要说在反皇帝这件事上,杨家内部其实一直也有争议。年轻气盛的,每每冒出一句“打到金銮殿”。但最后,总有德高望重的佘太君,一个“忠”字稳住大局――即使是全家被绑缚杀场之时。维稳对象突然成了维稳主力军,对朝廷而言,只怕也是意外之喜吧。
  但是且慢,你不觉得中间有些破绽吗?佘赛花这个“忠义”典型,先就是反了自己的老爸。无父,如何能“有君”?何况,要说“忠”,也该是不愿事二主的佘表。佘赛花本人,生于后唐,后汉与杨继业成婚,中经后周,卒于宋,中历四朝,凭什么说忠于谁不忠于谁?
  对朝廷,这不是大难事。每个朝代的意识形态,再天花乱坠,内底里都是毫不含糊的双重标准。“孝”与“忠”二选一,“孝”只有靠边站。至于判断标准,全靠宣讲、篡改历史。每次改朝换代,这种例子都不少。忠于当政的便是“忠”,忠于前朝便是“愚忠”,处理得简单粗暴,但是有效。只要舆论导向成功,只要老百姓没看出破绽,谁管他?
  对佘赛花来说,这里面的悖论,却可能是难题。但她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看。假使当初早早“反了大宋”,后面杨家便不会有那么多牺牲。可是一个错误导致了另一个错误,简便的法子,只能是朝当初所选之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把那个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忠”字说得斩钉截铁、气动山河,让官家看起来也感动得受不了――直到,她自己失去仅剩的活生生的迹象,成为一个两头割裂的、干巴巴的、不会腐朽的符号。
  我常猜想,老年的佘赛花,还会偶尔忆起当年七星庙里的旖旎张狂,想起当年边关帐下的父亲慈爱、兄弟情深吗?若真如此,情何以堪。
  但我并不觉得老百姓完全被骗了。他们给佘太君的故事,另做了一个民间传说的版本。
  传说,佘赛花十七岁就奉命出征抗辽,宋军监军、辽国奸细王钦若假传圣旨,毒杀佘赛花,开膛破肚,割去首级。包公“觉得非佘赛花不能保大宋江山”,生死簿上,为她“骗”来“九百九十九月”阳寿。百岁高龄,征西夏凯旋,赶往麟州老家路上(这该是她唯一一次回老家),阳寿尽,“瞬时间浑身浴血,肚子一下裂开了,粉红色冒着热气的肠子流了一地。接着身子一歪,从马上倒栽下来,身首分离,人头骨碌碌得滚进了路边的草丛。”
  我宁愿看到如此,虽然惊悚难当,却鲜活血性。活画出被异化的英雄母亲,几十年光阴,只是为“保大宋江山”活着,全不是她自己的。
  这几十年,何其之苦。
  却又何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十二寡妇出征
十二寡妇出征作者: 王润生出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94年出版分类: I239.87尺寸: 19cm定价: $6.90形态: 约 378 页 - 30 章节阅读:
内容摘要: 附录与关键词: 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系列作者简介: 王润生:1942-,山东省平度县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等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常务理事 1942-,中国当代作家 作家全文目录第一回 西夏王兴兵犯疆土穆桂英挂帅赴边关第二回 佘太君出谋擒敌将沙密温划策害杨门第三回 崔氏女亮画吐真情岳行祖探关传密信第四回 穆桂英率将闯龙潭侬智广布兵施毒计第五回 望月楼上宋将受困西炮台下金鸽被摔第六回 杨文广智挑黄面熊黄面虎巧捉杨文广第七回 黄金铃献策押文广岳行祖探山登绣楼第八回 绣楼里夫妻拜天地法场上兄妹结冤仇第九回 海底蛟出营失踪影杨文广进关下战书第十回 杨文广艺惊金达林穆桂英威震剪子口第十一回 杨排风出马抖神威焦月娘探关遭暗算第十二回 平秀峰报丧入高关金达林赠马摆酒宴第十三回 愣英雄上阵讨计策美姑娘出马许终身第十四回 心无主见遭难逢凶胸有成竹走马换将第十五回 金平珠劝父降宋将海底蛟冒名拜花堂第十六回 新郎官城上说实情双枪将关外战二老第十七回 杨广文枪挑吕世杰小矬子头撞周黑塔第十八回 斩双将乘胜踏敌营追二王失算中诡计第十九回 平秀峰单棍战双锤张金定一刀削三首第二十回 李翠平智战白贵章穆桂英急攻火龙道第二十一回 铁金环心慈招危难双角吼胆大劫囚车第二十二回 铁金环医治李翠平冯世英戏耍火龙道第二十三回 岳行祖夜入卧牛峪山中人箭射白贵平第二十四回 岳行祖刺虎惹是非平秀峰打鹿招灾祸第二十五回 请英雄父女归宋营战疆场双梅斩虎豹第二十六回 焦月娘刀杵白贵章海底蛟命丧卧牛峪第二十七回 小矬子智救杨文广孙成运巧捉冯世英第二十八回 俊小姐探监赐大饼黑面人劫牢出高关第二十九回 金岭庄搜拿冯世英侬智广采用连环计第三十回 偷梁换柱计取高关擒王斩将鞭敲金镫
> 分类号相同的书,单田芳,群众出版社,7-,I239.87,连丽如,紫禁城出版社,7-,I239.87,王莹,中原农民出版社, ,I239.87, ,安徽人民出版社, ,I239.87,刀慧容,长春出版社,7-,I239.87, ,作家出版社, ,I239.87, ,上海文艺出版社, ,I239.87, ,上海文艺出版社, ,I239.87, ,四川人民出版社, ,I239.87 > 作者编著的书,王润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7-,I247.53,王润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7-,I239.87,王润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7-,I239.87,王润生,延边人民出版社,7-,J247.4,王润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7-,R289 > 相同出版社的书,李哲良,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9.91,赵菲,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4.3,卢钟锋,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苗尤凤,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0,潘绥铭,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00290-X,C913.14,苏在卿,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3.4, ,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0.0,谢增福,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3.64,卫福全,河南人民出版社,7-215-2.479中图分类:
> <font color=#9.87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戏剧文学 > 曲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佘太君龙头拐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