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彩色图库20l4年全年歇后语

→ [转帖]贵州茶叶谚语
您是本帖的第 18004 个阅读者
标题:[转帖]贵州茶叶谚语
等级:管理员
积分:4657
[转帖]贵州茶叶谚语
贵州茶叶谚语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改行拿钉耙。(湄潭)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湄潭)龙井湾中水,湄潭打鼓茶。(湄潭)赶场不进茶馆,不如不赶场。(湄潭)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吃无人摘,老鹰茶有钱人吃不得。(湄潭)一班茶饭几多人,班班茶饭考死人。(湄潭)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湄潭)龙泉水,夷州茶。(风冈 曾祥铣)讨出的茶,不怕你吃。(风冈新建乡 杨超)油茶汤,荞皮香,美滋滋,味无穷。(风冈永安、进化)一日无茶,周身软搭,喝了油茶,挑起粪桶满坡爬。(风冈华坪 田应刚)喝别人烤的茶不过瘾。(威宁彝族)一酒、二茶、三开水。(威宁)水涨,罐罐辣,坏茶变好茶。(威宁)一泡味,二、三泡浓,四、五泡正。(晴隆茶树良种苗圃)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道真)贵客进屋三杯茶。(黔东南侗族)鸡场烟,芦坝茶。(安顺)油茶泡冷饭,越吃越肯干。(凤冈、思南、德江三县交界关口)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来风县)摘自《中国茶艺》林治姚溪茶,名传世,尖尖朝上见皇帝。(沿河)吃茶要吃娘娘差,倒在杯中白花花。(黔西南州贞丰坡柳村)客来一杯茶,饭后茶一杯。(毕节)早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都匀布依族)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都匀苗族)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壶里,活在杯里。(湄潭)姚溪茶、名传世,尖尖朝上,见皇帝,见皇帝。(沿河客田区新景乡茶园村)
等级:管理员
积分:4657
茶联、茶诗、茶谚 11
茶联欣赏 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 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现摘录茶对联 20 副以飨 读者. (1)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快拿壶酒来. (2)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3)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4)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5)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6)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7)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8) 诗写梅花月; 茶烹谷雨香. (9) 草泥来趁蟹傲建; 茗鼎香伴小龙团. (10) 酒醒饭饱茶香; 花好月圆人寿. (11) 若能杯酒比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12)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13)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14)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15)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16) 茗外风清移月影; 壶过夜静听松涛. (17)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评东坡诗. (18)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19)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20)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茶联作为诗词形式的一种变体,以对联为形式,对偶工整,平仄谐调,往往悬挂于门庭上或室内, 以茶事生活为内容,不但古朴高雅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为古代文人所擅长和推崇,现摘录茶联 23 副以飨读 者. (1)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烹茶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2)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3)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4)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5) 歇一歇消消暑气; 喝二杯品品香茗. (6)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7) 阁构三层读书论世; 泉飞云壑听瀑煮茗. (8)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9) 瓦壶水沸邀宾客,列位请进请进; 茗碗香腾破睡魔,诸君快来快来. (10) 来不拈,去不送,礼义不拘方便地; 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大罗天. (11)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12)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13) 茶可清心; 酒能乱性. (14)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15)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春. (16)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且斟茶. (17) 酒好能引八方客; 茶香可会千里友. (18) 消愁不用一杯酒; 遣兴当喝几碗茶. (19) 酒可宁心少饮有益; 茶能醒脑常喝无妨. (20)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21)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两个山人. (22) 看《水许》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23)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谈心.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和子瞻煎茶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 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独能谙. 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争茶不知势. 又不见:北方茗饮无不有,酪椒夸满口. 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 铜铛得火蚯蚓斗,匙脚旋转秋萤光. 何时茅庐归去炙背读文字,遣儿折去枯竹女煎汤. 苏轼煎茶诗系列之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下面整理的茶谚语均与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有关. 1.待客茶为先. 2.茶好客常来. 3.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 4.人熟好办事,烟茶不分家. 5.人走茶就凉. 6.酒满敬人,茶满伤人. 7.茶逢知已千杯少,壶中共抛一片心. 8.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9.客来敬茶. 10.好茶敬上宾,次茶等常客. 11.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12.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13.无茶不成仪.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以其强身,健体,益智的功效而名扬天下.古往今来,它不仅伴随着茶农,而 且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不少涉茶的诗,歌,联,遍及祖国的名山大川,茶楼,茶馆和茶亭. 这里,仅录茶联,以供欣赏.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 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 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从此茶酒两旺,生意兴隆. 杭州西湖龙井村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杭州灵隐道上有一古朴的"茶人之家",正门两旁写着: 一杯春露暂留家, 两掖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表达龙井香茗的意境,大有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之感. 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通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 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 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浙江有家工艺美术厂,在一个赴日本茶展的"品茶亭"的竹柱上,写着一副篆刻的茶联: 兰芽雀舌今之贵, 凤饼龙团古所珍. 此联含义深长,寓意中国的茶叶形美质佳,为古香古色的"品茶亭"增添光彩. 江苏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描绘了人们对茶的爱好,宁可食无肉,不可日无茶.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茶室,室小情浓,其茶联别有情趣: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正中茶客心,品茶聊天,上下纵横,谈古论今,其味无穷,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有副茶联: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其意为好山好水出好茶,好水煮茶茶更香. 广东珠海南山的山径上有个茶亭,亭上悬挂着一副茶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此联言简意明,叫人淡泊名利,笑看人生. 浙江吴兴八里店路边一茶亭,题有一副茶联: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喝一杯各自西东. 此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箭楼西南路旁有一"北京大茶馆",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反映店主靠大碗茶起家,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描述了顾客盈门,饮誉天下的情景. 贵州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 一厅俯看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该联富有哲理,只有认清方向,努力奋斗,才能不断攀登高峰,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 店主为了扩大影响, 招揽生意, 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 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 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 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意为奉劝世人饮食有度,珍惜时光,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 的欢迎和传诵.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了,联文曰: 趣言能适意,品茶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亭联中的佼佼者. 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素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客到座中宜数碗,水是人间第一泉. 茶联,如春联,似贺联,文字精炼,含义深长.当你踏进茶亭,落座茶馆,边品茶,边做诗,吟联时, 就会领略到一番独特的风味 和柳亚子先生[七律](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向渝州叶正黄.二十一年归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华,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称延安景物华. 和柳亚子先生(林伯渠) 骇浪惊涛四海哗,新时世界叹花花.百年岁月流如矢,几度兴亡话与茶. 士到危时方见义,国无净土忘为家.岿然南社风流在,珍重文章报国华. 茶诗论长寿(朱德)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说明】朱德同志一生日夜操劳国家大事,仍然能活到九十多岁,其长寿的密诀取决于诸多因素,其 中喜欢饮茶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尤其喜欢庐山云雾茶,他曾在庐山上写过一首饮茶诗,表达了饮茶与长寿 之间的关系.诗句浅显易懂,却清楚体现了庐山云雾茶的优点及性能. 访梅家坞(陈毅)会谈及公社,相约访梅家.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 嘉宾咸喜悦,细看摘新茶. 初饮高桥银峰[七律](郭沫若)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 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豆丁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磋. 茶诗入禅二首(赵朴初) (一)吃茶[五绝]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说明】诗中,赵朴初化用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意,引用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 自然贴切,生动明了,既是诗人领略茶叶的写照,又是体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的佳作. (二)中国――茶的故乡 东赢玉露甘清香,椤伽紫茸南方良.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无涯让故乡. 【说明】赵朴初在诗后加注:"日本宁治产玉露茶甚佳,斯里兰卡(古称椤伽)产红茶有名于世."这 首诗从赞颂日本名茶宇制玉露茶, 斯里兰卡 (椤伽) 紫茸茶入手, 占出了中国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欲 唤天涯认故乡". 初饮高桥银峰(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茶的情诗(张错) 1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2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3 我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 4 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5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6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茶叶的名字很多,排它个上千种是不成问题的,真正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是经一些学者分析研究, 予以归类划分,却发现一些道道,颇有传神绘景之味,能够更好的理解茶叶,记忆茶名.大致茶叶的命名 有以下七类: 1.以茶叶的形状命名.六安瓜片,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珍眉,砖茶等等. 2.以茶树品种命名.如白毫等等. 3.以茶叶产地命名.普洱茶,祁红等等. 4.以茶叶的采制时间命名.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等等. 5.以动植物的名称命名.龙井,水仙,佛手等等. 6.以制茶工艺命名.炒青,烘青等等. 7.以茶叶色泽命名.红茶,绿茶等等.有些茶名的由来还有着满好听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碧螺春" 茶的由来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东西二山. 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 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异香,采茶姑娘都嚷着:"吓煞 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清康熙 三十八年玄烨(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康熙认为"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从此沿用 至今.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 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昔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 隽永.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盛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国内外享有殊誉. 关于茶名"铁观音"的由来民 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清代乾隆皇帝一生饮茶成癖,尝遍名山名茶.一次微服游历江南,进入福建,品尝了一种茶, 其味甘醇爽滑,有一种特殊的天然兰花香气,色泽祸渌,如铁压手,饮后赞誉此茶香美寒赛观音.以后方 知此人乃当今皇帝,于是遂命名"铁观音",名气大振. 二说:清乾隆年间,安溪松村头乡林民魏饮笃信神佛,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 一天,魏饮进山,发现乱石隙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魏好奇而移植屋旁,精心栽培, 春来枝茂叶繁,遂采撷嫩芽制茶.发现茶叶较其他茶叶为重,且暗渌似铁,人们便顺口称它为"重如铁". 重如铁茶香气浓郁特异.由于这种茶常被魏饮作供佛之用,故改称为"铁观音".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唐.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户.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喜园中茶生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峡中尝茶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乌嘴香.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茶诗五代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尝新茶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汲江煎茶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卧听山城长短更. 采茶词明.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暧,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水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采茶歌清.陈章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一言至七言诗. 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唐.卢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等级:管理员
积分:4657
悠悠茶韵―初识茶文化(教师中心稿)语文“校本课程”探究课&&&&&悠悠茶韵 ―初识茶文化 教&学&设&计 (04.7学期) 课题:悠悠茶韵 ―初识茶文化 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祖国的茶文化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愿望并持有探索的兴趣,陶情怡性,丰富审美体验。 授课时间:日 授课人:肖敏 授课班级:初一(3)班& 授课地点:综合楼生物实验室 课时:一课时 师生课前准备: 1、 列出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去搜集、选择、归纳、整理资料。 2、 部分学生带茶杯,茶具。 3、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并筛选、整理出有价值的部分。 4、制作演示课件(&&音乐、图片、影片、板书设计等) 5、制作配乐散文朗诵《茶韵悠悠》 授课程序设计: 一、 检查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请学生简述“茶在中国”等相关知识。 二、 对话交流:茶&&&&名茶&&&&&茶具&&&&茶馆&&&&&茶文化 三、 品味、欣赏&茶诗、茶联、茶谚、茶的传说……。 四、 台湾乌龙茶的茶艺演示 五、 营造氛围,学生茶艺操作,奉茶,师生品茶。 六、 同时播放配乐散文&《悠悠茶韵》 导语: 茶的别名? 看了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一定会想,&不就是茶吗,一种饮料而已,怎么搬到语文课上研究起来了?我相信同学们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同时会体会到,&这茶可是大有讲究的一门学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人们对茶的认识了解已经远远超出饮用的范围,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 不难发现,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茶知识&&(主要由学生介绍) ◎&&茶的起源、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 从野生茶树的发现&&&&&种茶&&&&&&&制茶&&&&&饮茶&&&&&&茶文化&(约3000年)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茶的故乡,当之无愧。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经过多年,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全盛时期,社会上饮茶成为时尚,以茶为雅事,精心操作,还懂得用茶具之美来烘托茶味之佳.人们对茶的经验,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茶艺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十大名茶 1、杭州龙井&&&&&&7、白毫银针 2、苏州碧螺春&&&&8、武夷岩茶 3、黄山毛峰&&&&&&9、安溪铁观音 4、庐山云雾&&&&&&10、普洱茶 5、六安瓜片 6、恩施玉露 ◎福建名茶―&铁观音: 乌龙茶(青茶)中之极品,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叶商品名.香高韵长,醇厚甘鲜,品格超凡,驰名中外,从民国5年(1916)以来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被誉为"长寿茶"."青春健美茶"."茶类中之香槟酒"."最优美而诱人的天然果香" 最耐人寻味的茶.既有绿茶鲜浓风味,又有红茶甜醇特色.饮后唇齿留香,韵味无穷.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为福建闽南首创,后传播到闽北、广东、台湾等地。闽南乌龙茶主要产于安溪及毗邻地区,如漳州、永春、诏安等。著名品种有黄金桂、奇兰、本山、梅占、等珍品,最著名的属铁观音与黄金桂。 饮茶,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更文明高雅的生活境界.. ◎安徽名茶: &&&&名山出名茶。黄山历史上就盛产名茶,现今黄山茶叶很多,知名度也很高。享有盛誉的茶叶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茶、祁门红茶、顶谷大方等多个品种。 黄山毛峰 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曾名“黄山云雾茶”,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于安徽黄山及歙县地区。黄山地区乃云雾之乡,长年云雾弥漫,“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水气凝重,山风穿流,云雾奔、涌、升、降、飘、逸、明、灭,毛峰茶即在如此环境中诞生。  &&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若惠兰之香,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毛峰茶在茶凉之后,仍有余香,人称“幸有冷香”。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入口爽,进嗓润,味甘为贻,余味深长,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黄山毛峰以清明时节采制的最为香鲜。 太平猴魁 名列中国十大绿茶之列。属绿茶类尖茶,为我国“尖茶之冠”。&尖茶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弓弯、不松散。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   &“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高香醇味,回味鲜甘,汤色清澈,叶底黄嫩。&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 传说太平猴魁的来历有个故事: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中国的茶具:自古以来就讲究其完备、精巧、以“茶具”之美,烘托茶叶之佳。 明清之后茶具讲究精工细作,装饰精美,世界闻名的有景德镇陶瓷和宜兴紫砂陶器系列。中国茶具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艺术性增强,给人们带来了温馨愉悦的审美感受.& ◎中国的茶室: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早年都有代表各地区文化特征的茶馆,如四川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以幽雅著称;广东主要与食结合;北京有京城气派,集各地之大成,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上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茶摊、茶棚等,当代又有音乐茶室、茶吧、茶轩、茶亭小站等。 •厦门的茶馆&―&&很讲究内外的装潢古朴、典雅,木线条格子窗,传统的宫灯、字画、瓷瓶、古玩、显得端庄、儒雅,服务员身着唐装,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很“中国”。 国内有许多茶馆本身就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地方,如北京的“老舍茶馆”演出京剧、杂技、相声等。 二、品味茶文化(师生对话交流) 对茶艺的理解: 茶艺之本:茶性纯正,茶主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茶艺之韵: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 茶艺之道: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茶谚:1、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2、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家。 3、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4、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5、无茶不成仪。 6、早茶晚酒。 7、神农遇毒,得茶而解。 8、苦茶久饮,明目清心。 9、壶中日月,养性延年。 10、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欣赏:从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中可以看出来,茶与人们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生活中离不开它,它有益健康又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茶联: 1、松风煮茗,竹雨谈诗。&&&& 欣赏:在幽雅的环境中煮茶论诗,是一件多么惬意的雅事。 2、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欣赏:茶与书同样令人陶醉,可见它不仅是满足人们一种生活需要,它实在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1、 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 欣赏:北京名茶馆的名联,道出茶文化的历史悠久与我文明古国相称。中国才是茶的故乡。 •咏茶诗……&&& 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 &&&青溪流水暮潺潺&&&&&&&唐•灵一(和尚) 欣赏:诗歌中人贪恋山野自然之景,一杯香茗在手不忍离去,可见自然与茶的魅力。 &•中国茶道: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讨论: “喝茶”与“品茗”仅仅是说法不同吗? 明确:俗―&&前者是满足人的渴的需求,是一种生理上的物质需求。 &&&&&&雅―&&后者着重于精神,品味识香,增进友谊,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品茗:需要创设一种氛围(幽雅环境)、一份好心情(平和心境)、泡茶的茶具、泡茶的过程、进入一种境界,举手投足处处透着文化气息。 三、茶艺表演 ◎请两位学生操作:茶艺表演(泡茶方法、礼节) 同时播放―台湾茶艺表演(铁观音) 结束语:我们的祖国,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高雅情操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种茶、采茶、制茶、饮茶,方寸之间见精神。一杯清茶,传达的是友好、真诚、尊重等美好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礼貌待客的同时,再说上几句恰当的话语,表达我们真挚美好的感情,使我们这种以诚相待、讲文明礼貌的优秀民族传统得到发扬光大,使我们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 作业:语文活动&―&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 列夫.托尔斯泰: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建议从下列活动中选择一项: 1、 收集20则名人谈美的言论,附上自己的点评。 2、 回忆心灵深处美的瞬间的记忆,描述其中的一个瞬间。 3、 拍一组照片展示你发现的美之一景. &&&&&&&&&&&&&&&&&&&&&&&&&&&&&&&&&&&&&&&&&&&&&&&&&&&&&& 附相关资料: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题目 1、&主题&&&&走进茶文化 搜集你能知道的茶馆的招牌名、地址、门脸布置、室内装潢、点评、欣赏(至少一处)。 2、关于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我国的名茶、分类、特色、茶具、茶艺. 3、与茶有关的诗歌、对联、俗语、谚语、歇后语、传说、故事 (至少三则、能理解) 4、熟知家庭中泡茶程序、会礼貌待客,熟练操作。 以上内容须全部形成文字说明资料、可附图片资料,希望同学们主动参与,鼓励独创性,坚持练习,并能与同学交流。 二、配乐散文《悠悠茶韵》&&作者:&&肖&敏&&&朗诵:叶青 &&&&&北方人爱酒,辛辣、烈性,那直呛嗓子眼的老白干一喝下去,两朵红云飘上了脸,人就变得俊美,豪放。南方人喜茶,大街上随便走走,五步一阁,十步一轩,售茶、泡茶、品茶,随处可见。我曾留心过厦门的茶室,装修多古色古香,名人手书的招牌镶嵌在门脸上,风格独具。木格门,小轩窗,各式瓷瓶、书画点缀其间,自是端庄典雅,别有洞天。有茶室处便芳香四溢,有茶室处便风韵别致古风犹存。 初来厦门串门儿,看到主人盛情烫杯泡茶,总有些受宠若惊。殊不知这是闽南最常见的礼节,寻常巷陌,妇孺皆会。看到人们用那小如美女薄唇的茶杯盛茶,心中常不免暗暗叫苦,那么一点点,哪儿够喝呀。其实这“喝”字理解得极不准确。闽南人泡茶不是为“喝”,而是为“品”。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盅茶,缓缓送到唇边只那么轻轻一啜,悠闲洒脱,幽雅之至。品茶者的感觉大约也赛过神仙了。在厦门,泡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倒是一种习俗,一种礼节,一种文化,一道风景。 无论盛夏的傍晚还是秋风萧瑟的黄昏,都能看到店前树下,朋友三五围坐,泡茶聊天,一边是主人尽心尽力地添茶续水,一边是客人的频频品茶,此起彼落,唇齿留香伴着神采飞扬地“神聊”,天南地北,喜乐悲欢,就统统都涌上这小小茶桌,茶香缕缕驱散了人们的辛苦疲劳,忧愁烦恼。品茶品到路静人稀,万籁俱寂时分也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北方人泡茶,可没那么讲究。客人进得门来,主人抓一撮茶叶放在杯子里,开水一冲,大功告成。全没有烫杯,续茶的繁琐。仅从这一个生活细节也可以看出南方人活得细致,透着精致,那养成的性情自然也就比北方人细腻委婉得多了。 说到茶道我是一窍不通的。但自从观看了茶道表演,就颇感儒雅优美,不愧是一种国粹。记得那天的表演者都身着唐装,三男品茶,三女续茶,详细环节已记不太清楚了,但泡茶女子那份从容娴雅的神情,一双纤细灵巧、技艺纯熟的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身着蓝底素花袄的女孩儿,那精美绝伦的茶具,那舒缓轻松的古乐,把人带到了遥远的古代,让人如梦如幻,难以忘怀。 在厦门似乎哪条街道都有茶室,但我一般不去那儿品茶,总觉着自己是个门外汉,去那样专业的地方,未免太正式也太奢侈了,不如去海边泡茶,来得轻松自在。同家人在黄厝海滩上泡茶,那真是一种享受呀。撑起一顶太阳伞,面对着茫茫的大海,一盅香茶在手,可以细细品味.同起伏的大海一道呼吸,望飞鸟上下盘旋,名山大川,影片歌舞,家常儿女,自是无话不谈,妙不可言,幸福须分享,千真万确呀。亲友难得相聚,转眼又各奔东西。眼前香茶热气缭绕,让人感到生之美好,生之可贵。 于是,在南国海岛,我爱上了茶。香茶在手,可以忘忧,这来自天然,连接亲朋的茶哟,让人品尝到了生活的味道。但愿生活里总有茶叶飘香,茶韵悠悠……。 课堂教学后记: 学生们欢天喜地,好像参与一个盛大的节日…… 本次公开课,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离上课还有好几天,他们就跑来打听哪一天上,需要带什么东西。多数同学材料准备充分,发言踊跃,而且还练习了动手能力―&沏茶、奉茶,对茶的有关知识掌握一些,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实现了预期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语文教科书序 1、 学生还没有全部参与进来,尚存在很大差异。 走进新课程以来,我们经常出一些专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学会整理资料,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在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三种状态: A、 &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积极、热心,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到网上,然后将下载资料归类整理。完成本次公开课作业,许多学生的积极性让我感动,他们有的拍来实物照片,有的拿来实物;有的把搜集的材料直接邮寄到我的邮箱里,热情高涨,令人鼓舞。 B、 &处于一般状态的学生,也知道到网上去搜集资料,但他们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种种顾虑,或者还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懒于整理资料,只是打印或抄录出来完成作业。 C、 &还有一少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搜集,或者家里不具备条件,没有电脑,没有图书资料,也懒于去图书馆,这种学生还在等待,等别人找来材料,等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其中好的学生抄录一点,还有较差的只是听听而已。 &&经验积累:&&&&&&&&&&&&&&&&&&&&&&&&&&&&&&&&&&&&&&&&&&&&&&&&&&&&&&&&&&&&&&&&&&&&&&&&&&&&&&&&&&&&&&&1、&&课前学生的发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去搜集,搜集多少,都给予鼓励、支持、赞扬,重过程。 2、&&探究主题确定后,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如与主题相关的系列“子”问题,究竟要研究哪一个?如何操作?有些学生会感到困惑、茫然,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师“教”,还不太善于自己“做”。因此,教师要适当启发引导,与学生讨论、商量着进行,在时间的要求上不强求一致。 3、&&教师表达要与同学们一块学习,共同探讨的愿望,渴望学生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事实上到真正开课时,学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教学只是为学生的释放、交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 说课要点: 1、教学目标的确立―&谈“初识”&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重点考虑了两个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来没做过。而我选择的茶文化,又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不是一两节课堂教学能说清楚的。因此我把学习目标定的低一点,叫做“初识”,更符合初一年学生知识积累的实际情形,让他们通过参与这一课,对茶文化产生兴趣,了解茶的一些基本知识。 2、强调“本土”&―&知识介绍侧重点 在师生交流有关茶知识的时候,重点介绍福建是重要产茶区,及安溪乌龙茶的名牌产品―铁观音,这样在学生心目中突出了本土意识,吸引他们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3、“文化”&不能忘&―&本课重点 另外我们在讨论交流有关茶的知识时,不能离开“文化”二字,这样才有我们语文课的特点,我们不能把重点放在茶的产地或好茶的鉴别方法之类问题上。而是重点品味与茶相关的“茶诗歌、茶对联、茶谚语、茶传说上”这样看起来才更像语文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茶知识介绍。 4、创新之处&―&学生的茶艺表演 关于茶艺表演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兴趣及欣赏,在操作中品味,在品茶中感悟,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氛围,`幽雅、宁静、香气袭人、古音悦耳,让人整体感受到茶韵之美,让学生明白饮茶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优美的品茶环境中感悟那种崇尚自然,待客之道,文明礼仪等。 5、本课的不足之处:冲茶、奉茶的环节,由于学生动作不够熟练,加之热水有些供不应求,这一环节显得零乱些。 资料提供者:李想
等级:管理员
积分:4657
贵州茶文化之---贵州茶联话天也偏私,茶树原生云贵也;人皆崇雅,汉时已尚夜郎茗。上面是我写的一副对联,上联说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原生地又在我们云贵高原。生态环境使得这里所产的高山茶,茶质比平地和丘陵的好,已公认不争。下联是史实:夜郎是古代西南地区大国之一,农业中的茶已有了发展汉使从这里带回作为夜郎文化成就之一的茶到中原,别的地区才有了茶,其后又能传往外国。茗就是茶,谐音一语双关作“崇尚夜郎名气”解,提到夜郎,不应尽是负面的误解。天偏私云贵,首先是让这里的地利好。山高,阳光足又多云雾,温差变化大,造成温湿滋润的环境,漫射的日光更利于茶树的光合作用,吸取蕴涵很多有用元素,所以茶质好,品这等好茶真是福分。黔省高山涵秀水,得云遮雾护之利养波光,热济温滋者宜生境态,幸也!夜郎宝地品名茶,尽色翠梢肥者丰条紧索,茸多叶嫩之浓味清香,妙哉!云雾有利于育好茶,贵州有一种名茶就叫“云雾茶”。所以:黔山云雾藏珍饮;文士诗联咏好茶。这早被尊为“茶神”的唐代陆羽调查发现记载于所著《茶经》:“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味极佳。”包括茶在内的各种文化成就,靠科学总结,也要靠文学艺术播扬,我因此又成一联:茶神早赞黔茶,曰思夷播费;墨客争挥翰墨,成书画诗联。东部工业化进程加速,自然促使那里的茶农和经营者,将资金和技术投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茶业将不及昔日辉煌。国家综合发展战略考虑,今后也会顺应和推动茶业西移,回到故土发展,也必成为趋势。目前贵州的“茶叶”和“茶业”不协调的状况,应以这种背景为转机。有人说,黔茶叶味浓,但不善经营茶经济和茶文化,茶业相对淡。落得外地茶商以极低廉价格买去贵州名优茶,包装成他们的名牌茶,获利又占名。人们在外地难见到本地好茶,或者凡好的本地茶,都打了外地名品旗号,真遗憾!不善正确宣传自身优势,就落得附人篱下或难登大雅。我省定省会雅称和餐饮味系以及宣传旅游优势,都有过教训。故谏言:多按实情扬特色;莫投俗气竞虚名。我省出的好茶自投别人长期用文化培育出名气的旗下,也是有的。如某地好茶与龙井茶相似,就冠名“××龙井茶”,与碧螺春相似就称“××碧螺春”,类似情况还有××普洱等。这种投靠,显得眼光短浅,缺文化也缺志气,幸好得有识之士逐渐纠正。凡是著名茶,都有长期历史培育起的文化作支撑。著名文人的诗句、文章、典故,是传播名茶名气的重要因素。中央台零五春晚推出一批对联,其中写浙江、江苏和福建、台湾: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品观音茶,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无疑会有助于浙、闽两省的茶业。茶文化形成为高雅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组成之一。追溯到古老,它曾作为古夜郎文化的内容之一,传入内地的,怎么到现在贵州反而没显示多少茶文化呢?值得深思!说到此,我们也别光羡慕别人的名茶有名人写了名句得以扬名,怨贵州没沾名人的光。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已有了要发掘,没有要建树,都得自己重视,点滴积累,就有文化。贵州出产优质好茶,就是茶的物质文化及其人文文化的某些方面;提升到更高雅茶文化如茶的文学艺术有差距,但也不是全无,这种欠缺也只是暂时现象。即使从零起步也不晚啊!助茶扬名的文字,最方便又好的莫过诗联,大文豪苏东坡爱茶,是文人中著名茶家,以至被尊为茶仙,他的诗词涉及茶的至少有几十首。连做梦都得到人以雪水煮小团茶妙境。随时“且将新火试新茶”,总结出泡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认为“从来佳茗似佳人”。也正是文士爱茶并留下茶的名句,使得有的茶或茶产地出了名。西湖一茶楼集苏学士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名句成了对联,怎不沾光!本文说了些我省产名茶而茶文化相对欠缺,以至扯到更宽的话,可能有人会不同意。用事实心平气静讨论吧!我们尤其是文化人应该做些实事,宣传优质贵州茶,培育茶文化,才是扭转局面的正事。山高乃育名茶,黔茶应自信;智睿方移窘况,盛况赖文扬。茶与诗联联姻,同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门当户对,相得益彰。对联又比诗更灵便和实用。本文就实践用对联谈论贵州茶,所以题名《贵州茶联话》最近以来引联有的出自资料,也有滥竽充数,重在体现具体的名茶和茶文化。有了不少茶庄、茶艺厅,门面厅堂很气派,但很少悬挂有韵味的诗联。偶然有,除个别由高手题撰的精作,多数是由装修店抄自本本,难贴切不说,有些抄自混钱的伪劣集子,往往不合格律,语句不通;再加抄录出错,分不清上下而乱贴挂,实在有辱茶文化的斯文。最近贵阳开了个西南最大茶城,规模宏大,内部装修很具传统风格,典雅大方。也可惜多数店家没有优雅诗联,偶然有“高山出名茶;好茶在贵州”“人好茶好样样好;你来他来大家来”这类所谓“对联”。难与堂皇的茶城匹配。让懂行的客人看了,不好意思!茶和对联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都是高雅艺术,有意境、有内涵,因而有“对联是诗中之诗”的说法;茶讲茶艺茶道,品茶所追求的高尚境界,似同修养,故有“茶禅一味”之说。可见都要有修养,可以认为:联句是初蒙守律;品茶为简易修行。品茶赏联,都要有艺术功底,有掌握“技”和“艺”的修养和尺度:联茶同属艺,雅俗兼赏;品鉴各为功,高下须分。两种艺术都追求“真、善、美”,因之:艺必求真,善之而美;茶须有道,诚品立人。高雅艺术对人的陶冶,会提高个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所以有人认为:嗜茶人不变坏;崇文艺则求精。自然有利于社会和谐,容易与赌博结合的“麻文化”之类不能比及。所以有人希望:麻风离社会;茶艺进家庭。关于茶的对联,要贴切又有新意,最好不抄别人的。例如前面举的集苏句联,在人家西湖用非常好,如果都抄用,未见得高明。联书里的联不都过硬,例如有一副常被茶店抄用的“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虽围绕茶做文章,又化用了朱熹“为有源头活水来”,苏东坡也用过“活水”,但上联中的夷山指福建武夷山,青茶系列的龙团之类是其代表,雀舌值得研究,采和煮都是仄声而失对。有人将它简化成“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相对好一点,但烹对煮全合掌,清泉对活水近乎合掌,这在十个字的短联中,尤其显得不妥。还是少捡这类陈饭吃为好。将“××江中水;××顶上茶。”改地名填空也落俗套。只有由自己或聘请高手撰写贴切本身的“专用联”,才有意义。我们贵州有没有好的茶联?限于见识面小、资料少,暂时没发现很多。书法家戴明贤先生为春秋(茶)实业公司题的:人生况味;茶里春秋。言简意赅且富于哲理,针对主人的实际也很贴切。要是有人抄了去套用,就对不上号了。发现野生大茶树,产高树茶的,有人张家茶馆,写的联是:疲倦而来,兴奋而去;烦愁可释,抑郁可舒。意思新,语言通俗明了,技巧过得去,但不算专用。还有赤水清心茶社一副回文联:茶品可清心;心清可品茶。嵌了名,有专用性,也算有意思,作为回文联,不作苛求,大体过得去。值得一提的,产茶又多温泉、矿泉的,每年正月十五举行全国少有的茶灯会,还有茶灯会的对联,算得上是石阡独特文化现象。有副茶灯联是:姊妹游戏成行,莫单看可脸桃腮,娥眉螺髻;朋友联络为队,好生唱莲甜李苦,桂艳茶香。茶灯会的热闹气氛,跃然纸上。后半截也很工整,可惜前半截有声律、对仗差一点,但作为独特文化现象,不必苛求。发现了茶籽化石,证实为茶的原生地、自古有名的产茶区,由于气候原因,茶场开园比平地茶区早三、四个星期,外地茶商打时间差,以低价收购去包装成他们的品牌指抢市场,本地眼光浅的人也跟着学冒牌,真得叹气!晴隆茶质量好,明朝万历年间在贵州当总兵的江西人邓子龙就曾赞扬过,他还在城南木鱼坡修建“莫忙亭”并题了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请喝一杯茶去;因公苦,因私苦,苦不作乐,再上四两酒来。”类似的“版本”很多,如印江五里牌歇憩亭也有大体相同而改几个字的。这类联意思明白通俗易懂,格律则有点小毛病。外省某地一处茶酒亭也有,相对而言较工整也更具“民”味: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打点酒来!对这类对联追查“著作权”很难,也无必要。引它主要说我们晴隆茶早就出名,是有联为证;也说出晴隆茶的处境不公正,顺便写一副对联谈晴隆茶:贵品享长隆,明有邓联亭可证;晴山赢早绿,何须苏幌罐行欺。幌是招牌,罐指包装,也谐音说一贯遭人行欺。从前曾有某君题过一副对联:地缩三弓,墙外让人走路;楼添一角,座中留客听泉。按所附解释说,贵阳北门桥(现今喷水池附近)侧有“一品泉”,俗名“龙井”,这副联就是写它的。龙井彻底湮没是近十几年的事,查了一下资料,并无龙井即一品泉的确证。联的内容,不很像是描写泉井,却很像是描写一处建筑,我推测,设留客听泉座位的楼,很可能是茶楼之类。开在龙井附近的茶楼取名“一品泉”,既可能也很雅致。此联极富情趣,从中似乎看到一幅老贵阳的风情画。原来是否为茶馆联,不去考证,现在用它装饰也设在其地的茶馆,绝对不差,使用佚名前人的流传作品,不必付酬也不怕侵权。大约十年前,现在的龙井巷也开有茶艺馆,我去欣赏之余,也曾向茶艺馆老板建议:利用这不花钱的地利人和,提升文化氛围。很可惜!有的经商者,对于文化为何,又有何用,难于理解。这方面待做工作:黔茶优质天成,要加文化!西部宏图策胜,还靠力行!宣传利用名人效应,是个法子,其实也不尽然。如果能找到名人,也不妨利用。都匀毛尖是我省惟一巴上十大名茶边的,其实首先在于它自身质量过硬,才争得龙头企业和产品的领军地位。我据所知传闻,试撰一联:领袖表扬,将军赞美,从前皇帝也题名,久膺极品;青山肥沃,英气温含,一贯流程皆重质,故领龙头。自古偏荒的贵州,来访名人比其它地方少,却又不是没有,要仔细发掘各种人文因素。茶仙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大诗人黄庭坚(山谷),也是著名茶家。黄山谷没有到过贵州,却到过邻近黔北的重庆市彭水一带。他对贵州茶研究得非常仔细,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此……茶乃可饮。但……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带烟耳,不然亦殊佳。……都濡月兔……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味殊厚。”他的《阮郎归》中写道“黔中桃李可寻芳……都濡春味长。”他提到的都濡就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最早发现有野生大茶树,现在又以产高树茶出名的我省务川县,现在的县城还叫此名。高树茶之名也源自省志“茶出务川者,名高树茶”。我根据这撰一联:刘氏贡炮,务川高树;都濡春味,山谷纵谈。有事实,也拉得上和名人的关系。宣传地方特产,不算过分。宋代大文学家、大诗人苏轼,连贵州附近都没到过,他曾遭诬陷而被贬谪到今湖北黄州,筑室于城东一坡,而号东坡居士。他品茶能力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所以有资格被尊为“茶仙”。贵州在清代前也曾为“黄平府”“黄平州”,所产毛尖茶,是惟一登上《中国名茶图谱》的,专家评分远高于国内许多名茶,这或可以告慰于茶仙。两处东坡也都在城东,亦为巧合,黄平东坡茶的联因此写成:州共黄名,坡同东向,却好品佳茗而超物外;格高英聚,质净精凝,幸能呈妙饮以慰茶仙。这样拉上和苏茶仙的关系也未尝不可。意犹未尽,再写一副作补充:名巧也东坡,东坡仙化品;品优才上谱,上谱久扬名。在此附带谈点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要求相应的语句“成对”,可以是上下联对应处每个语句和声律都成对,也可以是对应处某一段单边语句成“自对”,声律上下成对。如前一例联的前两句就是语句前后成对、上下不成对,但声律能上下成对。写对联允许有规律的重字,后一副就是。乱重字则不允许。安龙原名安笼,因为曾经被孙可望笼过逃难皇帝,表面又得敷衍留面子,改今名。皇帝玩臭架子难免,但流亡的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孙弄权当招牌,其实是个靠发救济粮款度日的“乞丐皇帝”,喝过安龙的名茶没有?不必考证。优质富锌茶被大众享用,才是幸事。因此也利用“名人效应”说事,写安龙御茗茶:香茶冠御茗,穷丐帝何曾受用?逸事留闲话,富锌源却已开发。开阳的南贡茶,可以拉上乾隆皇帝的关系。据说被清朝封为“扬威将军”的梅士奇是开阳南贡乡人,他带家乡的茶叶上贡给衔头最大的茶家――“茶皇”乾隆,皇上品尝后,连赞“好茶!好茶!”并金口玉牙结论“南方名茶甲天下,此茶又甲南方茶。”可考与否虽待查,说归说,听归听嘛。但这种茶富硒,对人极富保健康作用,所以我也写了一副联:将军以南茶贡帝王,乾隆连赞甲;土壤贻硒素维生命,百姓甚开心。提到富硒茶,更别忘了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暂时没找着名人效应。但好就是好,不托名人同样也出名。这样写了一副对联:悉心选育有机茶,稀微元素必带来熙幸;欣喜开发康健饮,新异效功因富有锌硒。反复玩弄锌和硒的谐音,增强特点的印象,也是写对联的一种技法。又想到一种能和名人挂钩的赵司茶。赵司茶场就在黔陶乡骑龙村,与清代贵州著名诗人周渔璜故里“桐野书屋”为邻,通贵阳则必经。周渔璜、赵以炯、赵理伦、平刚以及许多近代名人,他们和茶虽不一定沾上边,但从旅游景点和观光农业园区结合着眼,用名茶告慰先人,又借点名人的光宣传名茶,看来也行。于是这样写赵司茶:仰酮野书香,金台玉尺诗曾帅;欣赵司茶馥,古镇绿园龙共骑。前而说宣传茶依仗名人效应,不过玩笑话罢了,其实就是利用典实。没有典实,有好内容同样能写出对联。关于夜郎的贬义传说,使得贵州人跌过面子,夜郎系列茶不错,不但能挽回,还争得大面子:茶艺从来联睿智;夜郎不止步高阶。把好茶推出去,把美景推出去,也把佳联推出去!让别人改变一点关于夜郎的误解。石阡是贵州著名“温泉之乡”,旅游胜地。泉水众多,其城南温泉经科考证明,是10000余年前最后一个冰期的大气降水,经漫长深层储藏运移渗滤的“古董”矿泉水。石阡又是自古产名茶、贡茶的地方,“泉都碧龙”、“泉都云雾”曾双双夺得金奖。有好茶又有珍水,可能天下少有此全福。泉都摘桂获双金:碧龙云雾;地热旅游兼两便:佳饮健汤。如果能抓好旅游业和茶文化的结合,该县的创富之门,真大得令人眼馋。于是我再撰写一联:万年古董水泡名茶,太难天赐;多处好财泉开富路,全在人为。产好茶又冒清泉,同时满足如茶怪郑板桥那样的名士、高人: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兼出好茶好水,我们贵州大占其利,除上面说的石阡名泉与名茶共胜,金沙清池茶因生态好,属于名茶,又得葡萄井优质泉水冲泡。都轮到贵州福上添福。清池生态培佳饮;葡井泉源助美茗。联中的“饮”和“茗”都指茶,岂不犯合掌之嫌?不,把茗当作名读解就行。贵州各族人民是富于创造性的,又能克苦,又善待客,雷山银球茶就是例证。这种名茶产在云遮雾罩的麓,以品质优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被选为国家外交活动礼品茶。雷山顶上清明,雾锁云遮,茶摄精华成妙饮;苗岭民风厚道,艰探细作,果赢盛誉在银球。苗家好客,珍品荣膺礼品;茶场争光,银球誉满环球。茶圣陆羽所指味极佳的茶产地夷州,就是今天湄潭一带。湄潭环境赛江南,历来出优质名茶。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迁、湄潭。当时的重庆政府,为建立大后方茶基地,筹建了湄潭实验茶场。茶场创始人刘淦芝教授和浙大许多教授、学者如苏步青、江问渔、钱琢如、祝廉先等,组成“湄江吟社”,关心国难民瘼,留下许多爱国救亡的以及借诗借茶抒怀的好诗篇。是近代湄潭茶的盛事和雅事。当今以“湄江”为品牌的优质名茶众多,最近贵州首届茶文化节,湄潭好几种名茶如湄江翠片、湄江翠芽还有其它品种,同膺省十大名茶。论其实质,与西湖龙井,各有千秋。战时创业,教授吟诗,浙大群贤开绿韵;境胜杭州,质追龙井,湄江两翠冒茶香。湄潭和雷山都以茶为我省争了光:茶送京城,馈赠银球交列国;誉源慧者,命名翠片竞西湖。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优越,自古是生产名茶、贡茶(团龙)之地。印江团龙村至今生长着30余株树龄逾450年的古茶树王。由于历史的各种复杂原因,这里的茶生产曾一度衰落。近年经过努力,团龙茶又恢复往日辉煌,坝梅寺茶场还生产出“梵净山翠芽”。令人兴奋,为此撰一联:梵净山长寿茶王,早证团龙曾贡品;坝梅寺旧时荒树,重装翠岭又新芽。优质茶在贵州各地实在太多,可惜有时也曾经历自生自灭的遗憾。普安是上世纪中期发现有大量野生大茶树的地方,有过波折。近20年来,东部工业化增速,生产茶的兴趣减低,国家也支持茶业西移,省里决定在茶的原生地、大茶树资源丰富的,种植大叶茶,漫山遍野是万亩绿色茶园,生态更佳,景观更秀,得到良好成效。普天牌绿茶、银芽茶等质量好,曾获奖。茶农也渐过上富裕生活:普种野生大叶茶,乡随山覆绿;西还原产深林箐,人与物蒙安。贵州是茶乡,又是酒乡。这一烈一柔,竟也矛盾又统一,同出于产“茅台酒”的仁怀。佳酿佳茗,同出一地的情况,也可能只在贵州才有这种多元文化共存特色。佳酿佳茗结亲家,同香世界;亦柔亦烈融文化,各占人缘。贵阳附近,还有一种名气很大的羊艾茶,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成名的“羊艾毛峰”,和“都匀毛尖”难分伯仲。羊艾茶的质量好,一再摘取桂冠不说,还经有关医学研究测定,它能抑癌防癌,使得羊艾茶身价猛升。善经营,羊艾争光而摘桂;深探索,毛峰奏效竟抑癌。由于现代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除了前面提到的富硒南贡茶、富锌又富硒的凤冈有机绿茶,具保健功效的代茶饮品如苦丁茶,特别走俏。苦丁茶其实不是茶,茶有药的功效,苦丁茶更具药的功效,所以是一种中药材,它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提神助消化,又清凉解暑,更能减肥、降血压、美容等等说不完的好处。因为投合了人们追求健康和爱美的潮流,这种原来极大众化的廉价饮品,成为时尚的绿色金子,身价猛升。几千年古饮,性集荼茶,功兼药剂,亲近白丁黔首;新一代时风,减肥降压,益寿美容,贵为绿色黄金。贵州名茶多,好茶多,一般都有好名字。但有一种喝了感到非常好,事后永久唇齿留香的茶,却叫不出名字,这就是附近、尤其旧州一带的“小锅茶”。所以小锅茶,就是各个家庭自己在市场上向农民购买“茶青”,即茶农采搞的茶树嫩芽,自己用小陶瓦锅杀青、揉制、焙炒而得的“自家牌”高级茶。锅小各求精,齐放百花争异彩;物稀尤显贵,只迎佳客品家珍。长期形成的风气,各家都掌握了一套制茶“祖传秘法”。由于只供自己家庭消费,量不大,其质之精、工之细可想而知。一般而言绝对是优质好茶,但却没有名称。实在要区分比较,最多以“张家茶”“王家茶”相称。这种茶除了自饮,当然还待客,而待客的茶又必是精品中的精品,有幸喝到小锅茶的贵客,其过程也多数是主人边品尝边谈论制作经验,论述关于茶的大学问,这可能算是贵州茶文化最普及的一例。一般小锅茶都好绝无问题,个别特例难免,例如媳妇没接好婆婆的班,操作中个别环节欠妥之类,也出现稍差次的某一锅,会被人讥讽为“崴茶叶”、“假茶叶”。后一项还涉及对安顺的某些误解和贬义传说。其实人不家自产自用,技艺有高低,从来没把出品和某牌子比,何谈真假?我为宣传我们贵州的茶,为贵州茶文化做点滴工作,最近撰写了几十副对联。除上面引用的有关名茶的对联,还为某些茶企业试写了一些联。未得这些企业同意与授权,不便引用。贵州茶城曾有举办征联的打算,我想就不必顾虑,抄录如下:绿叶盈园,绿色催生旺业;茶人富慧,茶城展现茗乡。茶是绿色的,绿色就意味着生机勃发。生产茶、经营茶、品茶、咏茶、宣传茶,一切关心茶的人,都属于“茶人”。他们因茶启慧而富智慧,贵州开办茶城是有见识的,应该借此展示贵州这古老和现实的著名茶乡及其文化。
Copyright &20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富博览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