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网上找一个去世人的钓鱼岛历史资料料

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有人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10月21日6点59分,好莱坞和丹佛熄灯;7点59分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材料二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图1&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图2&& 大亚湾核电站
材料三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伟人”是谁?人们纪念他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所示的科技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从图1到图2,所代表的科技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要制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1)爱迪生。他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报和电影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通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2)影响: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从军事领域转到经济领域。(3)网络的消极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应扬长避短,造福人类。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主要考查你对&&电气革命的出现(法拉第,发电机,电动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电气革命的出现(法拉第,发电机,电动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2、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电气革命的出现:1、背景: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2、过程: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3、意义:电进入人们生产和生产各个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1、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1)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2)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3)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5)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电气时代的到来: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⑴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⑵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⑶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4、电气革命的影响:(1)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3)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及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一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推动了电的性能的充分发现和运用;二是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发电机的不断完善、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三是使用电力的新发明不断涌现,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区别:
信息技术的发展:1、信息传播变革的历程。 (1)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2)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3)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互联网的诞生:(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储存式电子计算机。(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 3、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4、影响:(1)积极影响: ①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 ③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⑤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2)消极影响: ①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互联网诞生:
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验室内,两部电脑成功地由一条5米长的电缆接驳并互通数据,在场大约只有20来人,这天就被视为网络网骨干网络诞生的日子。若仅根据两部电脑在实验室内互联的资料,便断言互联网络诞生未免使人产生疑惑。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L.Roberts),在他尚未成为“阿帕网之父”前,就曾经主持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远程联网实验。他成功地将MIT一台TX-2小型电脑,以电话线传输和声音调制方式,连接到千里之外的加州圣莫尼卡,与另一台Q-32大型机实现了远程通讯,时间是1965年10月,只不过没有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正是这次成功的尝试,罗伯茨才被调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主持阿帕网(ARPANet)联网项目,从而催生了互联网络。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技术(又称包切换)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络正式诞生的标志。UCLA联网实验的主持者正是克兰罗克教授,不过,准确的时间是日22点30分。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20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前提,1943年,美国开始实施“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简称ENIAC,中文译名“艾尼阿克”)工程。整个工程吸收了大约200名科学家,经过两年多艰苦的创造性劳动,1945年底,这台标志着人类智力解放的巨大机器,宣告竣工。这台电子计算机是个笨重的庞然大物,它占地170平方米,总重量达30吨,其耗电达150千瓦/时。它里面约有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英里长的铜丝和50万个焊接头代替了马克的760000个转动机件及无数的电阻、电容等,信息由快速的电脉冲传送。当然,艾尼阿克的计算速度是无与伦比的,它每秒钟可作5000次运算,比当时已有的最快的继电器式计算机要快上1000倍。它可以胜任广泛的科学计算。当时计算中最复杂的问题,要数描写旋转体周围气流的5个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机电式计算机来计算,需要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如让人工手算,则要花上几年时间,而艾尼阿克仅用一个小时,就把结果准确无误地全部告诉了人们。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问世以后,电子计算机飞速发展,广涉人类的军事、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和娱乐领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特网的诞生:
因特网(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军方认为,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将瘫痪,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于是在1969年,美国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不过那时它只链接了美国的4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1986年,美国建立了NSFnet广域网,这个网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下,并入了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私营研究机构的局域网。随着ARPAnet军用部分与民用、商用部分的脱离,ARPAnet逐步被NSFnet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因特网。因特网的早期应用服务主要有电子邮件、远程登陆和文件下载FTP等。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使用。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万维网WWW(WorldWideWeb)出现之后才逐渐改变,WWW通过建立Web网站进行信息的发放,用户通过操作简单的浏览器软件,以图形界面来访问这些网站,并可以通过超文本链接,转接到其他相关网站。WWW极大简化了网上信息的发布和用户访问。
信息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1956年和1957年是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工业社会”的结束和“信息社会”的开始。从那时起,信息时代已不再是一个观念,而成为一种现实。学者们按照生产技术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产结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把从古到今的社会区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战略资源不同。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资本,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则是信息。奈斯比特举例说,100年前很多人可能就已经知道怎样建造一座钢铁厂,所缺少的只是资金。如今再兴办企业,最要紧的已经是信息(知识和技术)了。人类跨入信息时代,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信息社会》一书中指出,信息社会就是以电脑技术为发展核心的社会,信息社会的发达程度要由电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来确定。按照电脑化发展的过程,他把信息社会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大型科技项目为基础的电脑化,时间大致从1945年到1970年。在这个阶段,电脑主要被用于军事和太空探险,如计算导弹飞行的弹道,组织阿波罗登月计划等。推行电脑的主体是国家机构。第二阶段是管理的电脑化,时间大致从1955年到1980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运用电脑技术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提高行政和企业管理效率。推行电脑的主体为政府机关和企业界。第三阶段是社会的电脑化,时间大致从1970年到1990年左右。电脑技术主要被用于科学、教育、医疗、交通指挥、资源调查、清除污染等,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求。推行电脑的主体除了政府和企业外,还增加了个人。第四阶段是个人的电脑化,时间为1975年到2000年。在这个阶段上,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电脑,每个人都可以从电脑系统取得他所需要的资料,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未来目标。个人将取代机构成为电脑化的主体。 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新突破不断涌现,已有的突破又酝酿着新的突破,使社会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遥控生产、远程会诊、电影创作、合作攻关、打击犯罪、学校教育、邮递信件、电子报刊等。 “两弹一星”:
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1、背景和目的: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⑤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历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 ③1964年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④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 ⑤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⑥1975年,中国又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3、成功原因: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②自主创新,艰苦奋斗;③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④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4、作用: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两弹一星”决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中国原子弹、氢弹及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我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1、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在周恩来、聂荣臻同志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2、日,我国在本土的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3、我国第一颗氢弹于日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祝贺的同时,重申我国的一贯立场:“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千米,最远点2384千米,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日北京夏令时5时30分,载着“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此后,又进行了三次无人飞船的飞行。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2519125449101058136493134868148355请教一道安徽高考历史题 (请一定要自己写,不要从网上或资料里找一个糊弄我,别以为我不知道!!)_百度知道
请教一道安徽高考历史题 (请一定要自己写,不要从网上或资料里找一个糊弄我,别以为我不知道!!)
各位可以自己写一下,也可以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一定要说出应该运用那些史实)但是必须是你自己写的!!! 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
提问者采纳
解析:材料三的“后者”指的是“精神和制度”,也即是精神和制度可以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于精神的引导。放到材料一中,三大运动是精神层面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基础性物质活动,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精神层面,也即是三大运动会出现在三个不同国家的原因。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的是财富(物质)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为了这个幸福(精神上的),就必须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等从事这些物质层面的事。也即是精神通过目的性和倾向性制约和引导了精神。同样的,加而文认为的基督徒应该为了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精神),而要通过现世劳动和成功(物质活动)来达到。启蒙运动时间的法国学者认为,为了让经济的自然法则(物质活动)良好的发生作用,政府的干预(制度)要最小。这就是后者通过目的和倾向性来使物质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高考历史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哈哈,你很执着。看看其他人怎么写?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www.六合彩.com,六合彩开奖现场,香港本期开奖结果,香港开码本期结果池州历史上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恶性事故
& & 1990年元月24日6时40分许,安徽省池州地区东至县杨桥乡杨套村集体经营的&东至挂114&客渡船与交通部南京长江油运公司所属&大庆407&油轮在长江流域安庆市的一段江面上相撞,造成&东至挂114&客渡船沉没,死亡11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54万元的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 一、地点:& & 距安庆塔起,方位254.5度,距离2525米的长江航道上。& & 二、基本情况:& & (一)船舶主要技术资料& & &大庆407&油轮:总长100.35m,总吨位1905.84吨,1968年12月上海沪东造船厂制造,准予装运一、二级油、航行长江A、B航区。日在武汉进行中间检验,证书有效期至日,船籍港武汉,经营单位:南京长江油运公司。& & &东至挂114&轮:1985年由安徽枞阳造船厂建造,总长21.7米,总吨位30.04吨,系由货驳船改为客渡船,额定乘客散席100人,准予航行杨套至安庆航段。日进行年度检验,证书有效期至日止,日取得船舶营业运输证。& & (二)船舶装载情况 & & &大庆407&油轮元月二十四日实装70#汽油约2200吨;& & &东至挂114&客渡轮元月二十四日实载乘客150人(含船员4人),超载46人。& & 三、事故经过& & 1990年元月24日,安徽省池州行署东至县所属大渡口区杨桥乡杨套村集体经营的&东至挂114&客渡船,载客150人(含船员四人)从杨套渡口开往安庆西门渡口,5:30从杨套渡口启航,沿安庆水道上段,距南岸横约50米下行,6:00船行过上高后有雾,往北横渡过江。6:14突遇浓雾,在雾中迷航,遂将机器脱挡,在长江主航道上处于顺水漂流状态。& & 南京长江油运公司所属&大庆407&油轮,第11航次装70#汽油2200吨,由安庆至黄石,6:14驶离安庆石化总石厂五码头,上水行驶,用车双进一,驶平锚界浮(目测其横距约100米),6:28驶平右岸下电缆标,航向270&,用车双进三,6:37台驶向安庆港1#红浮前,航向275&让开抛锚驳,过1#红浮后有雾,曾用车双进一让一汽渡,6:40驶至1#-2#红浮中间,船向还原,6:41驶平2#红浮,航向270&,6:42车速双进二、双进三,6:43车速双进一、停,6:44车速双倒三,6:44 1/2停。6:41至6:44,车速变换多次。6:44许,&大庆407&油轮在安庆港区与迷航漂流的&东至挂114&客渡轮约在距安庆塔起,方位254.5度,距离2525米的长江航道上相撞,&东至挂114&客渡轮向左倾覆,左侧进水后沉没,造成死亡80人,失踪32人的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 事故发生后,安庆市、池州行署、长江轮船总公司以及安徽省政府、交通部有关领导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船舶、人员,全力投入救护、打捞。抢救工作及时,善后处理妥善迅速。& & 四、事故原因分析& & (一)客观原因& & 元月24日,从6:00开始,事故发生区域江面生成局部浓雾,能见度极差,致使影响两船目测了望,相互不能及时发现,给及时采取有效的避碰措施造成极大的困难。& & (二)主观原因& & 1、&东至挂114&客渡船& & (1)该船额定载客100人,实际载客150人,严重超载。客货安排不当,挡住了驾驶员视线。& & (2)横渡过江中第一次遇雾,没有按规定采取靠岸停航的安全措施,而继续冒险横渡。& & (3)横渡过江过程中由无驾驶执照的人员驾驶船舶,持驾驶执照的驾驶员却在售票和进行了望,造成了人为的违章驾驶。& & (4)该船在额定载客人数时的稳性虽符合要求,但是主尺度与图纸不符,没有载重线和吃水尺度标记,锚链长度也不符合规定要求,在出事水域无法使用。& & (5)浓雾中迷失方向,空档漂流,未能采取有效的避碰措施。& & 2、&大庆407&油轮:& & (1)在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未按规定进行连续雷达观测。因而未能发现&东至挂114&客渡船。船长的雷达调试技术不熟练。& & (2)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在港区内未采取安全航速,特别是接近2号红浮时,雾渐浓,不应使用前进三的航速。& & (3)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避碰措施。& & 五、事故性质及责任& & 对&东至挂114&客渡船残骸和&大庆407&油轮船首柱的外形进行的残骸分析说明,&东至挂114&客渡船轮沉没过程是一个碰撞、横倾、进水和倾覆沉没的过程,相撞时&东至挂114&客渡轮顺水漂流而下,&大庆407&油轮顶水上驶,有一定的航速。& & 这次特大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客观上与当时突然遇见的浓雾有极其重要的直接关系;主观上两艘船都负有重要责任。
------分隔线----------------------------
手艺只是吸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个道理人人都能感受,但放在身处变革时代的手艺人身上,就多出了一份切肤之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日新月异的工业文明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城的历史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