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值得一去的地方古城好玩吗?

如皋好玩的地方推荐1、金岛生态园金岛生态园位于世界长寿之乡的如皋市长青沙旅游度假区,这里生长着3万棵银杏、2万棵水杉,以及数不胜数的杨树、樟树、红枫、桂树……成千上万的鸟雀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汲扬子江之精华,园区内的一林一水,一花一草,都彰显着生命的特质,与长寿、长绿水乳交融。金岛生态园因地制宜,着力打造“长江文化、长绿文化、长寿文化”三大特色,院士工作站、健康体检中心、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休闲娱乐中心、气膜房运动会所、迷你高尔夫乐园、地球村、北京四合院、钓鱼台会所等一系列建筑掩映于绿树碧水之间。2、长江药用植物园长江药用植物园位于江苏省如皋市长青沙岛,总用地面积约5000亩。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项目由江苏长生药用植物有限公司投资,浙江理工大学园林景观设计机构和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联合规划设计,广西药用植物园提供技术支撑,顺应“低能耗、高能效”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利用长三角区位、经济优势,打造国际化中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最终建设成世界级药用植物名园,国家低碳环保科学发展示范基地。3、如皋水绘园景区南通市如皋水绘园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是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一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绘者,会也。”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栖隐过,因此颇为出名。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4、中国长寿城景区中国长寿城位于如皋主城区西郊,总面积约1500亩,景区以“休闲养生、自然养性、长居养寿”的理念规划,按照长寿、养生、亲孝三大主题,目标打造集养生养老、健康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长寿文化旅游度假胜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已建成“天下第一大寿星”、世界最大万寿百岁碗(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世界最大青铜碗”)、水幕电影、中华长寿博物馆等景点。其中,中华长寿博物馆取天外陨石之造型,是长寿城核心景点之一。5、如皋定慧禅寺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南隅,泮池路2号,占地面积约16亩,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诛茅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6、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公园位于如皋主城区东郊,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由红十四军纪念馆、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培训拓展基地和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等组成,是目前江苏境内唯一反映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已被列为国家革命纪念设施。7、如皋市内外城河风光带内外城河在国内城市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币,实属罕见。城河沿线景观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怡人,“水环城,城包水”的奇特景观,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极好的休闲游憩的场所。河水变得清澈,水质已达到国家地面一级水标准。6公里长的双环河两岸,护栏婉延,灯光绚丽,绿地成片,四季常绿,绿柳成荫,百花争艳,形成了双环河两岸景色秀丽的风光带。既可白天观光,也可夜间赏景;既可水上游览,也可岸边小憩;即可信步漫游,也可以车代步;即可饱览自然风光,也可参观沿线大量的人文景观。8、如皋白蒲法宝禅寺法宝禅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在一般寺庙中较为少见。全寺建筑布局似“象”形,象鼻湾的两侧为象耳。象鼻湾的正中是大雄宝殿,大殿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吸纳了苏式园林的建筑风格。东侧殿供奉着卧佛像和西方三圣像,其中西方三圣像为古檀香木雕刻而成,光耀夺目。西侧殿供奉着缅甸白玉千手观音和文昌,个个妙相庄严。侧殿前还有一个观音海岛,每到夏天,池中荷花盛开,观音端立在莲花丛中,景象十分壮观。9、如皋市龙游水利风景区龙游湖商务风景区位于如皋市主城区东南如皋科技城内,东至334省道连接线、南至丁磨公路、西至龙游河、北至城南大道,湖水面面积为1250亩,湖心有两座人工岛,大岛面积60亩,小岛面积36亩。龙游湖水体清澈,水中有丰富的鲢鱼、鲫鱼、淡水虾等渔业资源,并种植有莲花、芡实等水生植物,岸边有白鹭、天鹅、野鸡、水鸭、野兔、刺猬等野生鸟类和动物生存,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长三角水上观光、滨水游憩的养生福地。
如皋十大好玩的景点推荐:1、金岛生态园,位于世界长寿之乡的如皋市长青沙旅游度假区。2、长江药用植物园,位于江苏省如皋市长青沙岛,总用地面积约5000亩。3、如皋水绘园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徽派园林的孤本代表。4、中国长寿城,位于如皋主城区西郊,总面积约1500亩。5、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6、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公园,位于如皋主城区东郊,是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区。7、内外城河,在国内城市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币,实属罕见。8、法宝禅寺,建筑风格独特,在一般寺庙中较为少见。9、龙游湖商务风景区,位于如皋市主城区东南如皋科技城内。10、如皋水绘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皋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县。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1991年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如皋撤县建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北纬、东经,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如皋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70多人,其总数位居中国县(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每到春天,就会想起如烟似梦的江南小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的一切仿佛都在这里了。这一回我们来到江苏如皋,走进这座烟雨中的盆景之城。河蚌绘·如皋老城景点示意图。如皋市位于江苏东部,长江三角洲以北,这片土地形成不过两三千年,原是长江入海口附近的一块高地,战国后见于记载。历史上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不断淤积,海岸线逐年向东推进,“如”是前往的意思,“皋”是指水边的高地,新的土地形成了,人们前去开拓,这就是如皋的得名。这种命名反映出先民的活动轨迹,后来陆地继续东扩,人们又依此命名了如东、启东这两片更年轻的土地。河蚌绘·如皋县境图,根据嘉庆年间《如皋县志》绘制,图中上南下北。如皋古城,外圆内方的古钱之城如皋县始建于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原属海陵郡。西晋末年,北方战乱频繁,晋元帝避乱渡江,大量百姓官绅随之南迁,这就是“衣冠南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海陵郡内的建陵、宁海、临江、蒲涛、如皋五县都设立于这一时期,从这些名称可以看出当年大都距海不远。地处江海交汇之处的如皋,地貌很不稳定,经常受到河流改道和海水侵蚀,期间或降为如皋镇,或变为如皋场,以晒盐为主要产业。隋唐时期,附近开挖了一条运盐河,这就是如皋内城河的前身。唐末五代时期,如皋重新设县。北宋庆历年间,当地在县衙旁修建了一座谯楼,县城初具规模。东晋初年历史地图,如皋县设立之初位于长江入海口,南通、上海等土地当时还没形成。明代以后,如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口逐步增加。明成化年间,知县胡昂扩展了隋代运盐河,开挖成环绕城区的玉带河。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县刘永准沿河修建了六座城门,东为先春门,西为丰乐门,南为宣化门,北为北极门,东南方叫集贤门,东北方是拱辰门,县城四周由玉带河环绕,不设城墙,这就是今日如皋的方形内城。嘉靖后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仅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至五月,倭寇数次从如皋沿海登陆,沿途烧杀抢掠,直逼如皋县城,均被如皋、扬州守军击退。今日的内城河畔,通城巷附近。鉴于危机的局势,当地奏请朝廷发帑银2.8万两,加筑了如皋外城,开凿了外护城河,新辟城门四座,上设城楼,另设水关两座。新东门名靖海门,西门名饯日门,南门澄江门,北门拱极门,各门外设吊桥一座,东边和北边各建水关一座,万历年间又在四门外加筑了瓮城,城外环以宽阔的濠河,这就形成了如皋老城外圆内方的双环格局。河蚌绘·如皋县城池图,根据嘉庆《如皋县志》绘制,方向改为上北下南。自明朝至民国初年,如皋一直保持了传统布局,这是江南地区典型城市风貌,内河用于居民乘船出行,外河用于防御和长途运输物资,类似的还有松江、嘉定等处,但如皋保留最完整。1930年,因玉带河北段淤塞断航,于是填平修路。抗战时期,如皋屡遭战火,城墙损毁严重,建国后被逐渐拆除,只在东水关处残留有不到百米的原始遗迹,这是当年为了调节内河水位留下的闸门。近年来当地复建了外城东门靖海门,外城东南角的文昌阁,虽已不是原物,但总算恢复了些许旧貌。修复后的靖海门和两侧城墙。东大街,自南宋延续至今的市井遗存如今如皋老城保留这两片历史街区,一片是东大街,一片是集贤里。如皋东大街俯瞰。如皋东大街位于旧城东北角,东起靖海门,西至通城巷,南至中山东路,北至水绘园,面积9.6公顷,约占旧城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仅存的连片街区。东大街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代,如今以清末民初风貌为主。站在靖海楼上俯瞰,东大街蜿蜒曲折,房屋青砖灰瓦、小巧紧凑,如同盆景,是典型的苏北民居风格。据《如皋县志》记载,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如皋县衙从沟(古运盐河)北迁到沟南,以县衙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如皋东大街,路面非常狭窄。漫步在东大街上,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作为城市主干道来说,这条大街即使在古代也过于狭窄了,不要说汽车,即使对面两辆自行车都要互相让一下。据说这是明代为防止倭寇入侵而改建的,宽度最多只能并行两匹马。现存的东大街长不到五百米,宽度只有两米多一点,街心铺麻面石板,留有独轮车印辙,路肩镶麻石条,这是南宋时期的街面特色。东大街两侧的民居。两侧店面有些已改成民居,两侧的住户坐在屋里就可以聊天,欠身就可握手,生活状态完全开放。走在这种街上,总有种一不留神就撞进别人家门的感觉,也只有苏北地区才会有这种体验。临街的铺面房后,为一进三堂或四堂的宅子,多带有小巧的庭院或园圃,现存店面房及宅院分别具有明、清、民国各时期的特征,是如皋古城的传统特色。东大街两侧的小巷。东大街干道两侧延伸出若干更加细小的巷弄,如秀女巷、百岁巷、武庙巷、大刘巷、小刘巷、郜家巷、杀猪巷、北王家巷等等,这些巷子宽度仅为一米左右,蜿蜒曲折如同迷宫,有时候你看着巷里是道院墙,及至走到尽头才发现转角有路,于是侧身通过,柳暗花明。春天的小巷里通常弥漫着花香,悠悠的、淡淡的、若有若无,若是赶上饭口,还会从敞开的窗户飘出菜籽油的味道,哗一声起锅之后,饭菜的香气就开始在街上弥散,这种烟火气就是旧时的记忆。东大街两侧的小巷。迎春桥畔内城河,李渔纪念馆迎春桥位于东大街中段、横跨内城河,是目前古城仅有的旧时地标之一。迎春桥始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原为木桥,是连接城内外的关卡。后来外城扩建后,迎春桥为了便于内城河中走船,于崇祯三年(1630年)改为罗锅桥,桥顶高于路面三米多。民国以后水运渐衰,为方便车马通行,迎春桥又于1925年改为平桥。迎春桥。现存的桥面为条石铺面,两侧桥栏和桥身都用大青砖砌成,非常凿实,侧面看起来更像一座水关。东北侧桥栏边砌有一座佛龛,旁有香炉,佛龛上摆着一只招财猫,桥栏两面各镶嵌着石碑,分别刻有“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两句古代标语,单纯朴实。旁边的广告牌上挂着一幅现代宣传语:“微笑之城,大爱如皋”,对比起来还挺有意思。迎春桥上的佛龛,旁边是现代标语。内城河畔是两条临水的街道,分别为迎春桥东河边和迎春桥西河边,这里临近河道、街巷宽阔、风景宜人,曾经挤满了商铺,远比东大街里热闹。迎春桥老炉烧饼据称是当地著名的老字号,店面地处桥堍,烧饼的香气随风飘散。烧饼铺旁边是一座药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供奉的是黄帝、神农、歧伯、扁鹊。药王庙现存大殿两座,东面有一座二层阁楼,原为药王庙藏经楼。东大街片区导览图。药王庙再往南,靠近中山东路的地方,是李渔纪念馆,之前这里是李昌钰刑侦技术博物馆。美籍华人李昌钰的父亲名叫李浩民,是民国后期如皋富商,经营有懋记五洋号,做批发零售生意。1949年他一心追随国民党逃往台湾,结果登上太平轮,魂断大海,留下了先一步到台湾的李昌钰兄弟十三个。李昌钰在领域内的成功和如皋完全没一点关系。李渔纪念馆。大戏剧家李渔本是浙江兰溪人,其父李如松常年在如皋做药材生意。李渔出生不久,举家迁来如皋,也有说法是李渔就出生在如皋。他在当地的住处记载有两处,一在城郊石庄镇,一在城内鹅颈湾,不过都难寻遗迹了。李渔在如皋一直生活到十九岁,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明末以来的如皋经济发达,民间戏剧蓬勃发展,很多大户如露香园张家、水绘园冒家、后来的颐园沙家都在宅内养有伶人,称为“家班”。李渔画像。如皋百姓们对看戏乐此不疲,少年李渔也沉迷其中。李渔后来的不少戏剧,从题材、人物到语言,都带有明显的如皋市井印记。他的代表作《风筝误》以风筝为线索,一架风筝经过题诗、断线、两家书童丫鬟房上房下来回来捡,传递爱情的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误会,令人忍俊不禁。如皋曾是全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放风筝是当地的全民爱好,《风筝误》背景大半来自李渔幼年的生活体验。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皋值得一去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