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康护耳?


2023-03-01 11:06
来源:
久病之谈发布于:山西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2023年3月3日是全国第24个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深入普及科学爱耳护耳、主动健康、听力康复等知识,大力宣传听力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耳朵的重要性,增强对爱耳护耳的意识,明白保护耳朵的意义。推动形成加强听力残疾预防、提升听力健康服务水平的强大合力,解决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听力损失和耳部疾病问题。
今天,分享给你7条“爱耳护耳”小常识,赶紧看看吧!
1、日常生活防噪音
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所以,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3、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严格遵循“60-60”原则
所谓“60-60”原则是指一种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4、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5、别戴着耳机睡觉
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6、保持健康规律生活
积极体育锻炼,可使耳蜗功能障碍减少32%;重视营养平衡,注意三低一高饮食(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食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睡眠。
7、尽早发现治疗耳病
要从娃娃抓起,及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耳闷、听不清,调高电视音响等行为,对声音反应迟钝,语音发育延迟的情况,应予重视,尽早就医。
爱耳护耳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此呼吁大家,关怀您的耳朵!一起保护听力,一起享有听力健康!
资料来源:健康网络
编辑:健康教育科
您好!欢迎您到我中心就诊!
我们的服务宗旨是: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
我中心开展的业务范围: 住院分娩、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妇女常见病诊治、无痛人流、药物流产、放取环、绝育术,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镜检查,宫颈疾病的诊治等; 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儿童保健、听力筛查、视力筛查、骨密度测定、母乳成分分析检查、口腔氟防龋治疗、婴儿游泳抚触、新生儿疾病筛查、胎儿四维彩超及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等;中医特色治疗: 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康复治疗:妇女、儿童常见病针灸、理疗,小儿推拿(小儿常见病及小儿斜颈)、成人推拿、小儿发育落后及脑瘫的康复、火罐、刮痧等。
我们将热诚为您服务,请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服务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保护耳朵健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