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令你令我们难以忘怀作文?


工作多年,还是怀念那碗家乡的面。
北方人把用刀削的面,叫刀削面,用手拽的面,叫拽面。如果按照这个叫法,那么瘸腿做出来的面,应该叫“瘸腿面”。的确如此,“瘸腿面”是我们镇上集市里一个瘸子做的面。尽管这种叫法对人家有些不敬,可又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好随大流跟着叫了。
二十年前,说起“瘸腿面”,镇上可是无人不知。逢农历“一、四、七”,是镇上的赶集日。村里的人放下农具,换身干净的衣服,从四面八方涌到镇上。村里人把赶集说是“凑热闹”,很是形象。平时里散在农田、山谷,埋头各干各的农夫,集日凑在一起,男的扯起大嗓门,开荤笑话。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想而知五个、六个,乃至更多女人凑在一起时的热闹劲。从村走到集市,有三里路,通水泥路之前是土路。风一刮,如妖怪作法,尘土滚滚。但这不影响村里人去“凑热闹”的热情。因为妖怪是假的,“瘸腿面”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吃了很多年“瘸腿面”,至今不知主人的名字。只知道摊主姓沈,一条腿是瘸的,乡下喜欢给人起外号,根据这个人最显著的特点,比如只有一只眼的叫“独眼”,嘴巴歪了就叫“歪嘴”,长得又瘦又黒,叫“猴子”。一个人若是吝啬爱财,就会叫他“溪石”。像溪里的石头一样,又滑又硬,连毛都没有,更不要说拔了,根据人家瘸腿,就起外号“瘸腿”。我从没见过“瘸腿”走路的样子,每次见到他,都是正儿八经端坐在摊位。“瘸腿”五十多岁,方脸大头,短发,挺着一个将军肚,嘴里含着笑。“瘸腿”老伴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人,干一些劈柴、烧火、收碗、洗碗等杂活。“瘸腿”在前,妇人在后,期间没说几句话,各忙各的,没有沟通,没有指手画脚,整个摊点却高效运转。我想,这大概是默契吧。夫妻俩膝下有子,面条不够了,会见他送面条过来。
“瘸腿面”的摊点就在市场一株百年榕树北面。榕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四周摊点林立,有卖锅碗瓢盆的,卖碟片的,卖衣服的,还有拔牙的,理发的。他家在那搭一个简易的竹棚,棚下一木制方桌,桌长,面不平,但干净,可容纳十人。桌底下横七竖八放了些木凳子,凳面油亮,不知坐过多少男女老幼。
到集日,商家一大早就赶到市场,等待生意上门。中午一过,众人如海水退潮般,市场很快就冷清下来。唯独“瘸腿面”生意火。只见“瘸腿”面向榕树而坐,半身挺直,旁有一灶,灶上有一大铁锅。铁锅外侧,因长期烧木材,漆黑异常。锅内是熬了一宿的大骨汤,一揭锅,腾起一个蘑菇云,向上直冲,在棚顶化开。“瘸腿”前面桌上摆了几个公鸡碗,碗中是备好的冷面。客人一喊“烫一碗”,便倒入锅中笊篱,出水,翻面,入水,几遍后,起锅,入碗,浇上热汤,拌上蒜油,面就可以吃了。面有弹性,不用筷子用力夹,是不会断的,功夫好的人可以一筷子把整碗面都夹起。汤是猪大骨熬得,熬得发白,浇到面上,很入味。平时日子过得紧的人,吃碗面,算是打了牙祭了。有些人比较阔,会另点猪肉、猪肝、肉丸子加入面中,满满当当一大碗,然后在旁人炙热的目光中,悠哉喝完最后一滴汤,打个饱嗝,起身离去,一副老干部的派头。
“瘸腿面”好吃的秘诀不在面,不在汤,而在蒜油。很多人就是冲着蒜油去的,一般蒜油装在一个瓷碗中,面起锅后加一点,是点睛之笔。蒜油,是蒜煎出来的,金黄金黄的,有一股浓厚的蒜香味,百米外就可闻到。听说有外乡人慕名来吃面,不知面摊的具体位置,靠的是蒜香味找到了摊点。
因味道可口,价格公道,“瘸腿面”面摊的板凳常常是热的。 面摊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这个刚起身,后面就有人挤进来,抢着入座。有些人还因为抢凳子差点动手,这时“瘸腿”就会出来住持公道,笑着说,先来后到嘛。他总是能准确知道是谁先叫的面的。后面吃到的人呢,“瘸腿”多给些料色,自然也是吃得高高兴兴。
吃面一般没人赊账,除了村里的二牛。二牛是个光棍,以编竹篮子营生,一个月卖一次竹篮,一个月就给“瘸腿”结一次账。每逢集日,二牛必去吃面,吃一碗,加五次汤。加面汤是不算钱的。“瘸腿”手握一柄长勺,娴熟地在大锅和碗之间穿梭。所加的汤,恰到好处,少不至于寒碜,多不至于浪费。二牛吃得汗流浃背,额头、鼻子都是汗,厚嘴唇泛着油光。吃完一抹嘴,对“瘸腿”说:“记着!”便心满意足起身,走起路来像个孕妇,肚子叮当叮当作响。“瘸腿”含笑点头,也不记账。
镇上开面馆的不少,马路边有,市场里也有。生意都不如“瘸腿”的好。有一集日,“瘸腿”不知啥原因,没来营业。很多人一看,面摊空空。总不能饿着回家,出门已和家人交代好,要吃“瘸腿面”。于是,其他几家面馆人骤然多了起来,一时手忙脚乱,招架不住。下一个集日,“瘸腿”一来,又冷清了下来。听说,我们镇上有一青年,常去吃“瘸腿面”,还仔细研究了一番。后来去省外一城市,照着“瘸腿面”,开了一家面馆,生意火爆,赚了不少钱。
我自幼就是一个嫌麻烦的人,一碗面,菜、肉、汤都齐了,煮法简单,关键是好吃。不像吃饭,弄个像样的菜,在厨房得折腾很久。我和小伙伴喜欢“凑热闹”,越热闹越好,尤其是年关的时候,在人山人海中钻来钻去,欢喜得很。但是,吃“瘸腿面”,就不喜欢热闹,因为等待是一件煎熬的事,你在后面饥肠辘辘等着,看着别人吧唧吧唧吃得津津有味,面香飘来,痛苦极了。所以,为了减少这种等待,错开高峰期,提前过去吃,是我常采取的策略。
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考县一中的选拔考试。要考好几轮,不是在本校考,是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那考。去考试的路上会差不多会经过“瘸腿”面摊,说“差不多”,是因为那不是必经之路,是要拐个弯的。考试若逢赶集日,一出考场,管它考得怎么样,先去拐那个弯,美美地吃碗面。
那时家里条件差,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多,一般吃面,我会选择最便宜的那种,一碗5毛,没有加荤。幸运的话,手上有一块钱,我也不会去吃一碗一块的面,我会选择吃两碗五毛的,总觉得那样划算。有一段时间,父亲被合伙人安排到集市上卖猪肉。我就有事没事到他面前晃,眼睛直直盯着板上的猪肉。这时,父亲就会把一些边角细碎的肉,小心收集到一起给我。我犹如捧着圣旨,一溜烟儿,拿到“瘸腿”那烫了。“瘸腿”和父亲也熟,并不介意,只算了面钱。
如今,走过一些地方,吃过拉面、刀削面、炸酱面、拌面、水面、卤面等,总感觉没有小时候吃过的“瘸腿面”好吃。老家的集日还在,没了以往的热闹,大概是赶集的人上了年纪,闹不起来了。“瘸腿”的儿子,在他爸不在后,子承父业,后来扩大了门面,不管顾客什么时候去,都有面吃,花样也多。今天的生活,镇上的人已不会因为吃了一碗“瘸腿面”而洋洋得意,只有二牛,跟当年一样,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牙齿剩下不多,逢集日便去吃一碗“瘸腿面”,不加汤,却不再赊账。
l
2017-02-22 18:11
来源:
揾食珠三角
所谓“口味”,
其实就是小时候爱吃的食物,
长大后的延续。
那么小时候,
最令你难以忘怀的食物是什么呢?
Mark哥
今天我们的63岁的主人翁Mark哥,
因为他祖辈都是疍家人,
缺衣短食的童年饱肚又香口的
“脆皮糯米饭”,
就是他和他那个年代人,最期待的美食
制作材料
糯米 虾干 鱿鱼 腊肠
Mark哥是跟奶奶长大的,
那时候为了子女的生活,父母都很忙,
擅厨的妈妈觉得亏欠了孩子,
奈何囊中羞涩,
于是就做出既饱肚,
又同时能够吃得香口的脆皮糯米饭给他吃。
制作过程
- 1 -
将糯米洗干净
- 2 -
将糯米放进煲内,加水至刚抹过米面,注意加水一定要用热水,如果用冻水就很容易粘底,而且米会煮不熟
- 3 -
水发放下去后要搅拌,让其充分受热
- 4 -
开火焗10分钟左右
- 5 -
将冬菇、腊肠、鱿鱼下油锅爆炒,爆到香味出来就下些许生抽上色
- 6 -
将腊味放到糯米饭里,加酱油后将饭搅拌均匀,让饭和配料融合,最后还要撒上葱
- 7 -
将糯米饭放到模具里压成团
小时候没有这个把糯米饭做成筒状造型的模具怎么办?
难不倒穷人家的孩子Mark哥,他会削四个竹片绑在一起做模子……不过出来的就是方形不是现在的圆形咯
- 8 -
脆浆粉加水制成粉浆,放糯米团到粉浆中捞匀
- 9 -
将糯米团放到油锅中炸5到10分钟,待糯米团变金黄色了就可以上碟咯~
(更多详情请点击上方视频了解)
懒得煮又想吃?
可以到Mark的私房菜馆一尝美味哦!
↓↓↓↓↓↓↓
炭一炭
地址: 江南大道万松园市场附近(万松园小学)
电话: 020-28989327
分享一下:小时候有没有令你难以忘怀的美食呢?
到推送下方留言
点赞最高的五位
到炭一炭还会送出
一份「黑椒啫墨鱼滑」试吃哦!
微信搜索"揾食珠三角"
或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各种新鲜热辣的美食资讯
至抵的商家优惠 不定期的大抽奖
等着你来探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令我们难以忘怀作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