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榆树一般能活多少年大面积死亡原因是什么

作者侯元兆 北京中林联林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1978年开始建设的“三北防护林”的杨树林,才30余年就大量死亡,对于这种现象,两三年前媒体做过报道。对于杨树死亡的原因,公开的说法是干旱造成的,“三北防护林”建设规程里也写着杨树三十来年就会死亡。但本人为,“三北防护林”杨树成批死亡,根本原因是繁殖材料未经幼化处理造成的!

人们经常抱怨我国有太多的“小老头树”,其根源主要在于使用了老化苗。不仅“三北防护林”大量使用老化苗木造林,我国其实普遍存在,包括城市绿化造林。

1910年,美国植物学家迈耶在我国拍摄了大量的三北地区的杨树、榆树等树木。这些图片恰好说明了三北地区杨树的寿命并非只有三四十年,而是至少三四百年。本人也曾见过八百年生的杨树。

中国北方的大白杨,高约30米,迈耶摄于1910年

同是杨树为什么寿命如此悬殊?原因就在于,当年的那些杨树是实生树,而三北防护林的杨树林,是扦插繁殖的。按照林木无性繁殖中的幼化理论,实生起源的树木的生长寿命最长、活力也最强。

我们假设一株实生树木的寿命为300年;而扦插、嫁接的苗木,无一例外地都会继承母体的年龄信息,继承多少年龄,新树的寿命就会折损多少年,所以这种苗木的自身年龄加上隐性年龄,就使得树木的寿命大为缩短。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只剩下理论寿命的30-40年。使用这样的苗木营造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比如杨树就是十来年采伐,这个问题就显现不了。但如果我们用以营造长周期防护林、城市森林或者其他的景观林等,这个缺陷就会显现出来。“三北防护林”中的杨树林刚刚营造了30余年就开始大面积死亡,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把三北地区杨树防护林的死亡问题,归结为环境恶劣,就好比医生只看到了病情而不知道病因一样。

林木无性繁殖中的幼化技术,在我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在欧洲非常普及。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法国留学时第一次遇到这个概念。此前,在国内未曾听说过。在国外阅读外文时遇到rajeunissement(幼化)这个词,也不知道对应的中文词。有一次问同学“什么是rajeunissement ”,未曾料到居然引起来自其他国家同学哄堂大笑。他们感到好笑的是来自中国的学生竟然不知道什么叫rajeunissement。

后来老师还专门给我补了课。老师说,Rajeunissement就是你们中国盆景艺术的反向技术。盆景艺人千方百计把一棵小树弄得百年沧桑,我们则是要设法把造林繁殖材料的属性弄得接近种子,种子苗是最幼化的。

最有效的幼化技术是组织培养,然后用这种组培苗做采条母株,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插条携带的母体年龄信息。不同树种采条母株可以使用的年限也不一样。桉树只能使用两年,而且采条高度也有限制。

在法国,他们曾经把一株300年的老巨杉枝条,幼化到可以扦插生根,不过需要把繁殖材料连续组培27次。

过去造林都是种子直播,现在多为扦插,尤其是容器扦插,育苗和成林是快了,但是却带来了老化和窝根弊端。

2014年秋天,《经济学人》杂志曾派一位驻韩记者,专程来华考察三北杨树死亡问题。她先来到北京我家,探讨中国三北防护林为什么大面积死亡。本人清楚他们试图通过这个问题挖出点什么。就指出,主要原因是缺失杨树繁殖材料的幼化,是一个技术细节问题,没有其他的原因。此项报道发表之后,在国际上引起过关注,还曾有一位美国沙漠作家顺着这个线索找到我,要求组织来华考察治沙造林。但国内对这种事还不够重视。

我曾几次想系统调查三北防护林杨树死亡的技术问题,但没有得到相关支持。现在要发动大规模绿化造林,我很担心,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在三北防护林营造中使用的杨树苗,一般都是从母株采条扦插,生根后栽植,也有用干直插的。不管怎样,繁殖材料都携带了母体的年龄,而母体的母体也携带了更上世代的年龄。所以,我们今天用的扦插苗,虽然幼嫩,但它一定是携带了先前世代的年龄总和,以至于留给它自己的寿命就只剩了三四十年。这如同把一座产权期70年的房屋一次次卖给下家,到最后一家,就只剩几年的产权了。

扦插繁殖会积累年龄信息,任何植物都是如此。农业上如红薯、土豆、甘蔗等依靠插条、根块等繁殖的,也有老化问题。但农业上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推广的脱毒红薯、脱毒马铃薯、脱毒甘蔗、脱毒香蕉苗等,焕发出了活力,土豆可以长得像红薯。遗憾的是,我们在林业上一直没有引起重视。

20个世纪90年代,我曾宣传南方桉树育苗中的幼化技术理念。十几年间,人们只知道剪条育苗,谁都没有幼化概念。所以我国的桉树林,单产始终不能突破年公顷30立方米,栽植的桉树都很快显现出老龄迹象。还是生产上的教训使得造林商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发现组培苗怎么长得那么快?现在,南方的人们只认组培苗,就是因为吃了老化苗的亏。其实最佳的繁殖技术路线是组培加扦插,成本低、效率高。

在我国,林木繁殖中的幼化理论,是一个必须大力强调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还有城市绿化,即便是在北京,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看得出,凡是扦插繁殖的行道树,多为“小老头树”,树木看起来很小,却已经老了。

北京的法国梧桐行道树,幼树就已经结满球果了。

我刚入住十多年的小区绿化柳树,也开始死亡了。

规避老化苗造林的基本方法是用组培苗建立采条母株。

北京林业大学已故院士朱之梯先生20世纪80年代在毛白杨选育中,为了解决插条不生根的问题,曾经摸到了这个林木扦插繁殖中的幼化问题,他曾写了3篇重要的论文。可惜的是,随着他的去世,他的研究成果被人们忘却了。幼化技术,几乎未能在任何官方文件中被提及,以至于紧密相关的管理机构也不知道,更可怕的是,教科书中也只字未提。

—涉及防护林、城市森林、景观林和一般的绿化造林的林场,尽可能采用天然品系,至少要使用经幼化处理的苗木造林。

—要培育大量的实生杨树苗木,用于三北防护林的重造。安排信誉高的苗圃,培育杨树实生苗。也可以利用杨树组培苗做采条母株,采条扦插育苗。这样的苗木,基本消除了先前世代的年龄信息,可以显着延长寿命,基本规避杨树短寿命的问题。

在我国,林木无性繁殖中的幼化理念,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最近一直在宣传新时代下国家要再造林几千万亩、几亿亩,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对此,我很担心再造的老化林,活不到那个时候。不知道林学界将如何应对。

来源:湖北专升本网 浏览次数:55 发布时间: 17:07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

  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

  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 )
  B.太阳辐射量不同

  4.生态出生率是指 ( )

  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 ( )

  6.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 )

  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 )
  A.生物的散布能力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D.生物的繁殖能力

  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
  C.有毒物质的富集

  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 (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10.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 )
  A.现代生物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1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D.细胞含水量降低

  13.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 ( )

  14.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B.人与饲养的家畜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15.森林群落“基盖度”的植物基部断面积,常以离地面高度断面积计算的是 ( )

  16.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特征的是 ( )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于原物种生存
  C.种类数量不稳定

  D.群落结构已定型

  17.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 )

  1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9.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 )
  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

  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

  20.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 ( )
  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
  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榆树一般能活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