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孩每年要做全身体检吗做体检好吗?

一、3个月宝宝有什么身高体重发育指标标准

  一、3个月宝宝的身高体重、发育指标

  注:以上数据根据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

  二、3个月宝宝的能力指标

  宝宝的能力发展主要是指:大运动、精细动作、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语言、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是每个宝宝各个月龄重点稍有不同,这也和宝宝的自身发育特点有关系,3个月宝宝的基本技能表现包括:

  应该掌握的能力(大多数宝宝能做到):能够认出你的脸和气味;可以稳当地抬着头;眼睛可以追视移动的物体。

  发展中的能力(一半宝宝能做到):能够尖叫、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会吐泡泡;认得你的声音;能做小型俯卧撑。

  高级能力(只有少数宝宝能做到):能从俯卧翻身到仰卧;听到大响声时,会转过头去寻找;能把双手放在一起,用手拍打玩具。

二、3个月宝宝需要做什么体检

  一、3个月宝宝的体检

  这个月不用安排宝宝去做体检,你可以把平常育儿的问题都记下来,等到下次体检的时候,向医生咨询。宝宝的下一次体检是在第4个月。以下为你介绍宝宝第4个月体检的内容,方便你提前了解,做好准备。

  检查时间:宝宝4个月

  体检项目: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听心脏、验视力、测听力、检查动作发育、验血。

  温馨提示:去医院体检时,最好给宝宝准备奶粉和乳具,以免长时间候诊或宝宝检查后饥饿,最好给宝宝穿好尿不湿。

  二、3个月宝宝的接种疫苗

  本月需要给宝宝接种的疫苗有:小儿麻痹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疫苗(第一次)。

  1、小儿麻痹疫苗:这个月需要给宝宝打第二针小儿麻痹疫苗,小儿麻痹疫苗也叫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

  2、百白破疫苗: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百白破疫苗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类混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三、3个月宝宝有哪些护理要点

  3个月宝宝的护理重点

  宝宝出生后3个月开始训练小便习惯。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排尿的表现、间隔时间,估计宝宝有尿时再把,把尿时可发出一种信号“嘘、嘘 ”声,并采取一定姿势,使时间、声音、姿势这些信号联系起来,经过多次重复,形成排尿的条件反射。

  宝宝长到3个月后,开始学抬头,趴着时能用双肘支起上半身,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胸部脊柱渐向后弯曲,保证体位舒适,应在出生后3个月给宝宝使用枕头。养成上午、中午和下午各睡一觉,每觉大约2小时的习惯,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个小时以上,可是也有的宝宝晚上睡觉总是哭吵,闹得年轻父母们疲惫不堪。

  除了影响宝宝睡觉突然大哭的普遍因素,如睡眠环境不佳、睡前太兴奋、身体不适等因素外,宝宝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不要在无人看着的情况下,不要把宝宝放在床边、桌上或沙发上。否则宝宝会突然间学会翻身并掉下来。这在3个月的宝宝是最常见的事情,爸妈一定要避免。

四、3个月宝宝拉肚子的原因是什么呢

  宝宝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彻底的治愈,我们要找出致病的根源,对症处理。那么三个月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有时较宝宝拉稀薄的大便并不是拉肚子。正常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健全,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大便性状也会存在不同。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大便可多达7~8次,甚至10次,大便比稀薄,金黄色的。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体重增长正常,爸爸妈妈就不用担心,也不必去医院。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现拉稀便,且一天的次数增加了,请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判断是否不是生理性稀便,也去医院让医生诊断。

  有时候爸爸妈妈给宝宝喂过浓的奶粉,或者奶粉不适合,或者给宝宝喂的奶太凉,有时候在天气炎热时给宝宝断奶等,都容易引起宝宝拉肚子。喂养不当的拉肚子症状是大便有泡沫,带有酸味,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爸爸妈妈要纠正不当的喂养方法,如果症状还得不到改善,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对奶粉蛋白质过敏的宝宝也会拉肚子。喝牛奶或配方奶后有非感染性腹泻超过2周,大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着皮肤长湿疹、荨麻疹等症状。这时候妈妈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给宝宝喝防过敏的奶粉。

  3个月的宝宝感冒的同时也常伴有拉肚子症状,因此,只要从根本上把造成腹泻的感冒治好,拉肚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好了。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宝宝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口服补液。

  5、病毒或细菌感染

  3个月的宝宝拉肚子也有可能是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特别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宝宝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很强,伴有呕吐发热,家长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因此爸爸妈妈要格外注意。

孩子出生后,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医院定期做儿保,但是去了几次之后有的家长发现,儿保好像就是量下头围和身高、体重,每次去好像有点折腾,也没什么用。那么实际上,儿保要检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小孩子需要定期做儿保?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张亚停,让他来给家长们讲讲儿保的那些事儿。

张亚停医生讲到,确实很多家长会存在误区,觉得儿保医生是最容易做的,只需要测下体重和身高。实际上,儿保对整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儿保除了测体重、身高之外还能发现孩子各种问题。定期测体重、身高,是评价一下孩子整个体格增长怎么样。除此之外,做儿保的过程中能发现其他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及早发现孩子斜视,发现孩子的湿疹过敏的表现,疝气,脐疝、腹股沟疝,以及先天心脏病的异常情况。这些现象能够及时的发现、解决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在儿保的过程中,医生还会有很多建议给家长,包括喂养建议,包括疾病预防的建议。因此,有条件的还是要定期儿保。

儿保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那么一般而言儿保多久做一次才好呢?张亚停医生表示,像国外的情况,国外的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要进行常规体检,体检的间隔是1个月大、2个月大、4个月大、6个月大、9个月大,12个月、15个月、18个月、两周岁。不过国外一般在儿保的时候会与疫苗接种同时进行,但在国内疫苗接种一般跟儿保的是分开的。目前很多公立医院要求孩子出生后42天过来随访,产后42天随访主要是评价宝宝的生长发育,跟家长沟通喂养的情况,还包括孩子的睡眠、大便是否都是有一些异常,部分孩子出院之前可能新生儿肺炎或者黄疸的这些情况都会在随访的过程中复诊,看孩子有没有恢复到正常的现象或者是恢复健康。之后就会按照,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间隔进行儿保,有的地区会要求1个月一次。而到了孩子两岁以后就每年一次儿保,一直到5岁左右。

在儿保门诊中,经常会有家长向医生要求检测微量元素。对此现象,张亚停医生表示,有一些门诊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不是很客观,有的可能是让孩子握一个棒棒,有的是测头发,有的是测指甲。事实上,微量元素的测定要靠精确的机器去测查,单纯握棒或者吹气出来的检测结果很容易被人为操纵。根据中国卫生部2013年的规定,6个月以下的孩子尽量测微量元素。因为宝宝还在妈妈子宫的时候,特别是孕期后三个月妈妈会主动的给予孩子微量元素,足够满足宝宝出生后5到6个月的需要,所以出生6月之前孩子一般是不会缺微量元素的。这个时候进行测量意义不是很大。而孩子六个月以后的饮食包括母乳、配方奶,以及添加的辅食也是微量元素的来源,微量元素最好的来源是肉类食品。如果孩子一天能保证有两次的肉类制品的进食那么他的微量元素就是足够的,不需要额外地常规性进行补充,也不要求去检查。如果非要检查,也是要到大型的有检测资格的医院进行,切勿听信外边的不正规的机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

产后每次听到宝宝的阵阵哭声,妈妈都会觉得是“天籁之音”,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出生时没有问题,五官端正,四肢正常,出生时医生也没有说明有异常情况,那么孩子肯定就是健康的了。

但事实上,孩子出生后,一系列的体检也是非常必要的,之后的体检除了能评估孩子的健康情况,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及时地发现宝宝是否有“发育迟缓”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内在的潜在疾病。新生宝宝出生后,有几次体检不能忘

宝宝在出生半年之内,大概要经历这几次体检,家长尤其不能忽视。

第一次体检:宝宝刚出生时

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就会接受到人生的第一次体检,医生会检查宝宝的皮肤和身体各个部位,除了基本的身高体重、头围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各项反射能力、肌张力等,是一套非常详细和万善的检查。

第二次体检:宝宝出生后的3-14天

一般在妈妈准备出院时,医生也会给宝宝再做一次详细的检查,除了基本的体格检查,还要看黄疸情况、采集足跟血、视力和听力的筛查等。

第三次体检:出生后的42天

“记得出院后42天带着宝宝一起来复查啊”~想必这句话,很多妈妈在出院时,都听到医生或者护士提醒过。

宝宝出生后的42天内,还有一项重要的检查,医生会继续观察宝宝最近的发育情况,其中有一项检查是检测宝宝的智力发育是否正常。

通过测试一些神经行为来对宝宝的神经系统情况做全面的评价,能检查出宝宝的智力发育是否迟缓,所以说这个时间的体检很重要,妈妈可千万别偷懒啊~

第四次体检:出生后的6个月

等到宝宝6个月的时候,也有一次体检,这个时候主要检查的就是骨骼的发育情况和身体内微量元素的情况。

如果宝宝缺乏营养素,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以后以后身体素质和身高增长,所以妈妈也要按时带宝宝去体检。家长对于孩子体检,认识上常常存在几个误区

1)体检就是量量身高、测测体重

很多家长认为,所谓的体检就是测量身高和体重,但实际上,在给宝宝体检的过程中,医生还会给孩子进行超声影像学检查,能发现很多隐藏的疾病。

2)孩子长得结实,用不着体检

“我的宝宝能吃能喝,白白胖胖的,做什么体检啊”?生活中,想必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家长们更是习惯用肉眼来判断宝宝是否健康。

那些被家长喂养的结实强壮的孩子,虽然从表面上看体质好,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一些“肿瘤”的发病表现,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腹部大,而通过体检,才能进行检查和排除出来。家长需要正视宝宝出生后的各项体检内容

专家提醒年轻父母,定期体检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月体检一次,6-12个月每2个月体检一次,1-3岁的宝宝每三个月体检一次。

另外,很多妈妈在给宝宝体检过程中,看到医生对宝宝的体检手法很是担心,平时自己碰都要轻轻地小家伙,在医生手里就随意地拉扯,看着自己都心疼。

但实际上,无论是医生检查还是各项医疗仪器的检查,都是在确保宝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宝宝也不会感到不适应或者疼痛,父母要相信医生的经验,让你得到一个真正健康的宝宝。

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聪明伶俐,除了在怀孕的时候注意产检之外,孩子出生后还要注意相应的体检检查,有什么问题及时处理,孩子才能更聪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每年要做全身体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