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育问题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一个较典型的案例:

  刘女士的儿子斌斌,从上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是班里的班长,文化成绩也一直很优秀。进入五年级的第一次考试,斌斌的数学考试得了96分,排在班上 第五名。可是回家后,妈妈却很不高兴,很生气地对儿子说:瞧瞧你们班那个王盼盼,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如你,可人家这次却考了99分你真是太让我失望 了。面对妈妈的抱怨,斌斌觉得有着一肚子委屈,眼泪汪汪的,但他却又不敢顶嘴。

  在妈妈过高的期望之下,斌斌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怠慢。可是渐渐地,不知道为什么,斌斌的学习成绩却是越来越不如以前,于是他对学习产生了很深的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妈妈对此更是惊愕不已,甚至怀疑起儿子的脑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每一位家长:过高的期望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

  面对纷繁复杂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也成了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便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最美好的愿望,但一些家长因为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无意中用自已一些不当的行为而导致孩子出现了问题。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常常会表现出如下一些可能伤害孩子的行为:

  一、无视孩子的感受

  每当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时,家长就会异常高兴且自豪。但当孩子的成绩稍不如已意之时便会怒气冲冲。其实,面对一次考试成绩,只要孩子较满意时,家长也应该表扬才对。家长应该这样说:真了不起,给妈妈说说你的秘诀是什么?受到鼓励的孩子才会更有信心,更加努力。

  建议:凡是孩子取得成绩,有高兴的事情时,家长要学会表达同感。如说:是吗?太好了!你真行!永远不要打击孩子或者和孩子的情绪唱反调。否则,以后孩子不会再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情况了。

  许多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时,不但不表扬,反而会去拿其它同学的优势和孩子的弱项比。这样做的结果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卑心理。

  建议:孩 子学习有进步,家长在表达高兴、鼓励孩子的同时,最好这样说:给妈妈说说,这次进步这么大,你是怎么做到的?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帮助孩子及时总 结经验。要能多把孩子现在的好的方面和过去比较,只要孩子努力了,进步了,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有进步,就要表达高兴的情绪。

  有的家长,无论孩子取得多么大的进步和多么好的成绩,他们表达的总是不满意,总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以后更优秀。须不知,这样只能会让孩子无所适 从,形成焦虑症状。工作中,经常见到有的孩子因为家长过高的期望而导致出现焦虑症状,学业成绩下降,在小学阶段就会表现为情绪和行为问题,那么到中学以后 很可能就成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候选人。

  建议:家长要降低期望值,要能根据孩子的自身实际,提出合理可行的期望。家长要能改变教育方法,记住:孩子的好行为是夸出来而不是压出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多一点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指责。这样孩子成能在轻松愉快之中健康成长成才。

【父母在教育孩子必须注意这些问题】相关文章:

摘要:幼儿和自己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的思想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如果家长思想品质优良,言谈举止优雅,会不自觉的沿袭在孩子身上。而如果一个家长思想不正确,行为不检点,自己身上的恶习也会在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笔者通过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的幼儿的行为习惯,谈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关键词:家长行为;教育;教养;家庭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当今社会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造成家长对他们的过分宠爱,幼儿的一切要求都听之任之,一切坏习惯都以“孩子还小”的理由,“谅解”他们。而也有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他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养和关爱,爷爷奶奶则因为年龄的代沟不懂如何教养,导致很多幼儿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多,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这在幼儿园里就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跟祖父母生活的和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幼儿,在行为习惯上有好多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排在首位的就是家庭教育,也是人生接受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教育。幼儿像一面镜子,而他们的家人则是那个照镜子的人。家长的行为模式总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学习和模仿家人的行为,获得认同感。所以孩子身上许多习惯都是直接从家长那里模仿而来的。如果家长一向勤劳淳朴,家里的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也会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研究,不论是一个大众眼中的好学生,或者是一个在步入社会后思想品格高尚、杰出成绩的人,绝大多数都与他是否从小接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为人父母,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自己的恶习、陋习。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对幼儿来说是温馨的港湾,但是据笔者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家庭对某些幼儿带来深深的消极影响,家对这些幼儿意味着是樊笼、是战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些容易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的事情。例如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出口满嘴脏话;有的父母会互相埋怨、表露颓废的情绪,家庭氛围压抑;还有的父母会不分场合在人前责骂或批评孩子等等一些现象。这些事情在家长眼中都是小事,可是在孩子的心灵上早已烙下印记,让孩子觉得家庭没有安全感,扭曲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孩子性格的塑造上打下不良的基础。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不同分类,笔者将观察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过分溺爱型、暴力专制型和自由放任型。从这三种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方式分类,可以帮助家长选择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对于幼儿社会化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因为国家政策影响,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和二胎子女。独生子女的幼儿在家享受着家里六个大人的疼爱,父母虽然想严厉教养,他们的祖父母也会“护犊子”。二胎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两方的祖父母分开带的,孩子都是他们的心肝宝贝,事事都迁顺着孩子。在家里祖父母给孩子包办任何事情,小孩子几乎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过分溺爱的方式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性格上懒惰、自私、任性、依赖、情绪不稳定、没有责任心和蛮不讲理。在幼儿园里就会出现有的孩子要什么东西就是一句话,如果不给他或是不答应,他就会在那大哭大闹,还会出现动手打小朋友的情况。还有的孩子不懂得去分享,每次玩玩具他总是把他的玩具护在怀里,自己不玩还不许别的小朋友碰。教小班时班级里有一个小朋友,每次来园前或者离园后都要求他家人给他买这买那,如果有一天不给他买就会出现不愿意来上学的现象。刚开学他在门口哭闹,我们老师过去安抚他时,他的家人就表现的不信任老师,当我们让他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总是一脸伤心不舍的表情。他的家人每次总想着多陪陪他家宝宝,每次我们其他小朋友都在做操了,才送他家小朋友入园,中午一直都接回家,不肯午睡。这样的溺爱只会让这个孩子越来越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了让家人帮他做好一切事情,促成不良行为的定型化。

暴力专制型的家长,崇尚“武力”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他们专制的认为小孩子就是应该都听爸妈的,自己的“权威”不容反抗。如果孩子不听话,他们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打骂幼儿,有的甚至有虐待儿童的行为。我们班级一些调皮不听话的幼儿,在与我们的交流中会流入露出特别害怕家里某个大人,因为不乖就会被他以暴力的手段“批评”,有的孩子大班时就会吐出一些侮辱性的词语。老师与之沟通,他们有时显得特别怕你,不敢有眼神交流,跟他打招呼他会回避你,甚至班级里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往。这样过多的消极对待幼儿,使幼儿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交流过少。所以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不要一味的打骂体罚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有好多孩子的父母两人都是工作比较忙的,所以把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或者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场所让孩子自己找东西玩。他们连孩子都没有时间照顾,更别提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幼儿园里有的孩子的家长会、亲子活动总是爷爷奶奶来参加,祖父母辈的家长有的连字都不识,也不可能有体力做一些亲子运动。那些孩子感到自卑、孤僻,父母长期不陪在身边与爷爷奶奶又有代沟,幼儿会感觉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他们虽然自由无拘无束,但是没有归属感。这样教养的幼儿会缺乏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动常具有盲目性。在青少年时期很有可能会有叛逆行为来吸引父母,获取注意。

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针对孩子性格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孩子错误的行为绝不能袒护、纵容。孩子虽然分辨是非的能力弱,但是家长只要引导好幼儿,幼儿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民主的空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与孩子相处、带孩子出去游玩,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关爱,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孩子。

[1]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4).

[2]吕勤,陈会昌,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1).

作者:庄颜超 单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幼儿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