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对外宣传不到位怎么办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精选10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1

商务局年度工作计划(区)20__年商务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领会__届四中全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三区战略”。下大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从深化流通业态调整,满足多元消费;深化对外贸易交流,促进产业投资优化;深化发展环境营造,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深化重点产业培育,增强持续发展后劲;深化质量目标管理,提高机关建设管理水平五个方面入手,做好20__年工作。

(一)、深化流通业态调整,满足多元消费

1、尽快对重要商业街区进行业态调整。我区重要商业街区较多,随着人们商品消费、生活方式日趋国际化,更多的国外品牌商品和服务理念进入中国。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讲品牌、讲高档、注重情调已成为消费者特别是青春一族追求的目标。目前,重要商街西单、西外等的传统业态,已不能满足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消费群的要求,业态调整势在必行。特色商业街、特色商业企业、品牌街、品牌店无疑是摆脱传统零售业窘境的最好选择,加快调整业态,突出企业个性已成定局。此外,商业街区的专业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组织建设,无疑也是推进业态调整的重要保障。按照区区域划分的调整方案,加快商业街区业态研究和指导意见的制定,顺利完成街区管委会商业管理职能的完善,是我们急需完成的工作。

2、完善社区商业网络建设。社区商业网络建设仍是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的重要任务。加强社区商业建设,继续对100家早点规范店开展检查、规范工作,完成奖励兑现;密切与节水办、有关街道办事处的联系,加强对7家便民浴池的监督管理;积极协调2家菜市场提升;在长安街、展览路等新建小区和空白点处积极引进5个安全蔬菜销售点,确保完成为群众办实事的折子工程。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证为居民提供低价位、多品种、高质量、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生活必需品,方便百姓生活。

3、小商品市场的规范与提升是明年市区两极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强区域商品交易市场的整顿应遵循“调整、引导、提升、规范”的原则,对区域内专业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进行调整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区商品交易市场的调整规范目标。在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市区政府工作精神和要求,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实行信息发布制度,扩大宣传范围;采取专项整治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大检查和整治力度。

(二)、深化对外贸易交流,促进产业投资优化

1、积极推动招商方式创新,完善招商网络建设。做好原有网站的维护与建设,调整和充实网上内容,增强网络的投资服务功能,加强网站与国内外招商专业网站的链接与合作,扩大影响,提高网上招商的效果。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招商引资联络员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提高招商工作专业化水平和招商质量。

2、创新招商理念和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努力开拓引资渠道,根据产业目录,加大同外资企业交流和宣传力度,积极引进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利用于区域产业能级提升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企业。加强服务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继续认真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的审批、审核工作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更为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3、加强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包装、宣传和推介工作。进一步推介金树街、西西四号地、浩洋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动员企业挖掘新项目,完善老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为招商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成《魅力__》招商引资宣传品的制作;了解区域内企业注册载体的状况,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无地招商”工作开展。

4、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与外企连情连意的交流沟通作用。对我区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解和追踪,做好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发展规律和问题,抓好投资服务和促进。加强新设和增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按期实际入缴的核查和督促工作,重点追踪大项目的实际入缴情况,努力为促进外资入资率,进一步扩大引资成果做出努力。

(三)、深化发展环境营造,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完善企业服务设施建设。研究和探索投资便利化工作,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审批工作与投资服务相结合,注重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规范、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努力完成全年合同外资额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500万美元的指标。

2、发挥中介组织的自律与行业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商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支持和帮助协会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维护会员权益。坚持企业走访制,定期深入已设立企业了解情况,提供最新政策信息,为其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发展,使中介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之家。

3、完善企业市场运行监管作用。

(1)、加强区域商品市场整顿。遵循“调整、引导、提升、规范”的原则,对区域内专业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进行调整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区商品交易市场的调整规范目标。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2

1、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48695万美元,比20__年增长8%,其中,出口创汇完成39500万美元,比20__年增长8%。

2、培育1—2家条件成熟的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境外投资新突破。

3、三产增加值完成137。5亿元,比20__年增长10%。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亿元,比20__年增长10%。

1、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上水平,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一是结合我县实际和国家产业政策及资金投向,积极谋划一批新型产业项目。以北河新区产业观光带的打造和“元代风情街”、“唐代风情街”的落成为契机,谋划广告媒体、文艺展演、影视制作等项目;围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科学谋划建设老年公寓、保健中心、疗养机构、文化教育中心等一批便民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项目;依托唐百购物广场的落成,不断推动商贸项目建设,积极引入国内、国际知名零售商和名企名牌,主动对接京津,支持京津大型连锁企业、批发市场在我县投资办店,力促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利用我县已形成规模的钢锹、造纸、纺纱、果菜等传统优势,谋划“环抱渤海、拉动华北、辐射全国”的物流项目;以解决县城拆迁、改造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为目的,谋划实施由建筑垃圾构成的山体,同时依托山体建设绿色景观项目。

二是狠抓落实,强力推进。积极为前期谋划的项目做好招商、洽谈、签约、选址等准备工作,并协助做好前期各项手续的办理工作,确保其转变为重点项目。

三是及时服务督导、密切跟进现有项目。对成品油仓储物流中心等一批谋划成熟项目,给予审批、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协调,简化办理流程,切实提高办理效率,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四是加大保障措施,积极招商。按照"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三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突出重点,在全面撒网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特别是目前在谈的项目,要加大力度,加强力量,力争早签约,实现招商实际成果。

2、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促进外径外贸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争取扶持资金,增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对外贸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广泛接触国内外客商,寻求外贸订单,拓展外贸渠道,促进企业出口。

三是扩规模调结构,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抓好品牌建设,围绕外贸转型升级加强出口基地建设,鼓励外贸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出口转型升级,逐步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出口产品转变。

四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1—2家条件成熟的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境外投资新突破。

开展外派劳务工作,加快对外劳务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剩余劳动力赴外务工。通过“走出去”,带动我县商品、劳务等输出和资源、高新技术输入。

五是积极争取上级商务部门支持,争取将宋道口钢锹工业园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3、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超对接

一是20__年计划建设和改造农资农家店10家、日用品农家店20家。构建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同时做好已有农家店的巩固和提高工作,使农家店真正成为农民的“放心店”。二是为健全乡镇农村流通网络,开拓乡镇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积极申报一家商贸中心、一家配送中心。三是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积极推动姚王庄果菜及方舟海洋食品的冷鲜水产进驻我县乃至市级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超市。

4、强化商务执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上级要求,加大商务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做好生猪定点屠宰、酒类、调味品、成品油、煤炭、废旧金属回收、报废汽车拆解、直销企业等特殊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工作,强化对经营者管理,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抓好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要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反操作技术规范要求等非法、违法经营行为,尤其是对无证经营的加油车、油罐车及违规新建加油站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维护我县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3

20__年我局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安监部门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安全事故0发生,在年终检查考核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20__年我们要继续认真扎实地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市委、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确保安全事故、责任事故、重大特大事故为零,确保死亡人数为零。

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一岗双责”,严格监管,突出重点排除隐患,完善制度抓落实,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二级机构和监管商贸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工作目标与奖罚措施。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总结本季工作,讨论部署安排下季工作,以及相关事宜。每月对监管单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

2、狠抓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健全各类安全生产台账。各监管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责任落实到位。各二级机构和监管商贸企业必须按规定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该月报表》、《安全隐患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台账》、《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台账》《重大危险源记录台账》等一系列台账报表的上报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报告,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员工和群众的安全意识。组织各单位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深刻领会此项法律的内涵,并依法指导和开展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局安全领导小组计划每年组织两次学习,上半年五月份一次,下半年十月份一次;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聘请市消防队、公安局等有关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

4、以“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切实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抓好监管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尤其加大节假日对监管单位的检查力度,务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5、认真落实责任追究,严格各项考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立整立改;凡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坚决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为进一步加强__区电影院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商户的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类伤亡和其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预防或杜绝一般安全事故,在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定下,强化监管,深化整治,夯实基础,细化责任,严格执行。以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电影院的安全管理,特制订20__年的安全管理计划。

(一)加强安全巡查力度和对安全设施的检查强度,实施安装监控设备,完善各类消防安全设备、设施、器材、标示、标牌等安全设施。

1、计划在2月底之前,在3楼、5楼各仓库通道间安装监控设备,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及时、有效的观察各仓库动态、陌生人员的出入、相关资料证据保留。

2、在1月底之前完成各安全通道的标示、标牌、安全疏散指示、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识和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上墙,进一步提高周围人群的安全防范意识。

3、进行每日的安全巡查,重点巡查通道是否顺畅、摆放物资是否安全摆放、配备的器材是否全面、合格,发现不符合安全要求及时要求相关商户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完善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并保障有效实施。

1、在3月之前建立完善的__区电影院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架构图,将各商户工作人员人员纳入巡查组、维护组、疏散组、灭火组等,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违章,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层层落实,加强监督,严格考核。

2、1月底之前,根据电影院仓库和出租房的具体情况制定更有效的仓库巡查记录表、出租房巡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等日常记录资料,要求安全巡查员认真做好每次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将隐患整改情况书面备案。

3、从2月份开始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减少安全隐患,认真做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__区电影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证安全所必须的投入,做到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认真落实。

4、合理进行工作安排,加强协调、沟通,抓好周末期间轮流值班制度,建立安全巡查分工不分家,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5、1月份开始要求各商户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出仓库区登记管理工作,明确安全生产条款和责任,并加强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罗湖电影院员工、商户的安全技能、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2月份全体员工和各商户一起进行一次消防疏散演练,使之掌握普通消防器材的基本使用和疏散技能,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2、5月份将邀请消防专家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相仿安全技能。

3、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月”,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查找隐患,加大整改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隐患。

4、10月份组织员工参加文体系统的消防趣味运动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实操能力。

5、建立全面的20__年__区电影院安全生产管理的巡查、培训、演练等文字档案资料。

6、继续开展好“三查三反一抓”活动(三反:反松懈、反麻痹、反违章;三查:查思想、查落实、查隐患;一抓好:抓好隐患治理整改),尽可能地控制违规操作、违章操作事件的发生。

(四)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和环境安全水平。

1、把防火、防漏电作为重点抓,加大仓库区、出租房巡查、检查频率和监控力度,及时、有效的消除各项安全隐患。

2、加强对现场应急喷淋装置、灭火器、急救箱、氧气(空气)呼吸器等应急设备(施)维护保养,各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随时有效好用。

3、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急响应能力。继续修订应急预案,除参与部局组织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要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各商户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及自救能力。

(五)做好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工作,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1、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于仓库区堆放物资为大批量的鞋类、衣服、内衣等,空气漂浮颗粒多、含甲醛气味严重超标,计划在2月底之前办公室内需要增加空气净化器。

2、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障职工的健康。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4

在20__年度,我们商务部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紧密配合下,认真贯彻“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凭着富有专业经验的销售队伍和技术支持队伍,向客户提供全面、可靠的服务和最高性价比的产品和系统方案。制定了 的标书,成功的投标;制定公司季度、月度市场营销推广计划和新产品的市场预测及上市规划,并与大屏幕销售部及多媒体销售部密切配合予以实施;调查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综合客户的反馈信息,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并提交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公司产品价格并实施价格战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营销战略和营销战术;负责公司对内对外的计划、统计报表工作等工作。

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 工作不够精细化平时的工作距离精细化工作缺少一个随时反省随时更新修改的过程,虽然工作也经常回头看、做总结,但缺少规律性,有时总结了也没有去落实好,所以工作也就造成了问题积压的现象。以后不管是个人还是部门工作中都要专门留一些时间去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实现工作的精细化。

2、 工作方式不够灵活;在开发的过程中,周围能利用资源的就要充分利用,该让其他部门或者人员支持的就要求支持,不要把事情捂在自己手上,一是影响进度,二是不能保证质量。做事分清主次,划清界限,哪些是本职工作,哪些是提供的帮助,哪些是自己必须要做的,都要想清楚。怎么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怎么和本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怎么和客户沟通,怎么才能提高服务质量,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

3、 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现场经验;有很多项目经过现场勘查后,对其灯的更换类型,灯的色温判断不能最快作

出判断,当然普通灯和LED灯的色温有一定差异也是有关系的。以后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避免对公司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工作的条理性不够清晰,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有些

项目很棘手需要拿出合适方案时,总是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拿出最佳方案。这也是事情多了,就打乱了工作主次分明的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5、 对业务中的流程不够清晰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发现

因为业务流程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点多,包括错误与缺漏还有当时设计考虑不到位的地方,对于这块的控制力度显然不够。平时总是在开发,但说到底对业务很熟悉才是项目很好完成的前提。有很多业务我们都没有按照公司正规流程完成,所以到客户拒绝我们时都不知道到底是我们的哪一步工作有失误造成客户的不满意。以后会注意尽量按照公司的正规流程走,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6、 缺少平时工作的知识总结;这一年在工作总结上有了进

步,但仍不够,如果每天、每周、每月都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是与非、得与失,会更快的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此项也作为重点来提高自己。

7、 做事不够果断,有拖沓现象;拖沓现象是我很大的一个

缺点,凡事总要拖到后面,如果工作更积极主动一些,更雷厉风行一些,会避免工作上的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其实有时候,不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细才是最好的。进度、质量、成本综合考虑,解决主要问题,随时修正。事事做细往往会把自己拘泥于细枝末节中,学会不完美也是工作中的一个进步,也是对精细化工作的一个要求。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集体完成的,

和同事的相处非常紧密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化了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意识。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这样的团队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这一年工作中,很多工作是一起协商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处理得及时、有效和清晰。现在我们商务部门的每个成员都要经常冷静的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刻记得工作内容要精细化精确化,高效率完成我们商务部门的工作。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经过实际的教训,深刻理解了工程上每次变更、每次时间的滞延都是对公司利益的最大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在项目开发和跟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业务流程非常了解,减少因为我们商务部门对工作流程的失误而造成公司利益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最为重要,所以我们部门会加强与客户洽谈的能力,做到公司与客户利益共赢。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学到了一些技术上和很多业务上的知识,也强化了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意识;与身边同事的合作更加的默契,特别是从许总身上学到了为我们公司和客户共同考虑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

四、对20__年的工作要更上一楼,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来。现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及目标:

1、 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做事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

负责主持商务部的全面工作,组织、团结并督促部门人员全面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

2、 对下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贯彻落实本部门岗

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加强与生产,办公室,财务部,质量等部门的工作联系,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3、 工作要注重实效、注重结果,一切工作围绕着目标的完成,

根据市场预测,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产品销售方案,为 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 要提高大局观,是否能让其他人的工作更顺畅作为衡量工

作的标尺。把握一切机会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平时知识总结工作,精细化工作方式的思考和实践。

5、 根据政府采购网上点击量完成采购任务,根据政府采购网

上下达招投标信息、寻价采购进行寻价投标,与产品厂家、采购中心沟通联系,发展上下客户关系,以便工作更有利展开,同时跟进项目催款事宜。 6、 用心培养人才,倾力建设高素质、高品质队伍。我们市场

商务部成立的时间较短,部门现有人员从事港口专业工作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有的还是实习的学生。业务不成熟,经验不足。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锻炼、充实和完善,我们在经营管理、业务技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独当一面、肩挑一方的.开拓型市场人才,成为市场开发的骨干。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用分管领导主抓培训,定期组织学习,老员工带领新员工随时从工作中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了部门整体素质。

7、 根据公司营销方针,制订各销售机构的年度,月度销售计

划, 并督促计划的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实际销售成果,指导各销售机构完成既定的客户销售目标。 8、 接受售后投诉,及时汇总。与科技质量部、生产管理部等

部门讨论,提出确当的解决方案以便及时改进;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商务部取长补短,争取创造一个最优秀的团队。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5

继续按照“保运行、稳增长、扩消费、调结构、促开放”的工作思路,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不断提升商务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四个示__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1、继续强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编制和“智慧岳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落实及平台建设工作;

(2)加快网络、物流、仓储等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

(3)起草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为兑现扶持资金提供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严格按扶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

(4)根据20__年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实施效果,修改扶持政策内容,继续引导鼓励电商企业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5)争取“安徽省电子商务示__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__县”申报成功;

(6)继续开展各类电子商务培训,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率和应用水平,引导鼓励全民参与电商;

(7)继续推广宣传,扩大我县电子商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

2、继续开展各种消费促进活动,加强市场运行监测;

3、进一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切实抓好商品流通和市场供应工作,切实抓好商贸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繁荣。

4、加快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项目建设,将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与“美好乡村”相结合,做好村便民店、便利店规划布点工作。

5、认真做好商务部百县监测旬报制度,顺利完成商业节能责任目标。

6、加强成品油供应的保障工作,做好20__年经营企业年检工作。

7、深挖出口潜力,紧抓孵化工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力争进口实绩有明显增长,确保完成年度外贸进出口任务。

8、加大申报项目追踪力度,继续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商务项目资金;

9、继续做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电子商务等相关统计分析、数据上报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0、完__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6

20__年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以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服务为重点,以项目落户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科学制定规划,积极推介静海旅游资源,推进对外投资与合作,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商务管理水平,努力发挥商务工作在保障民生、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0__年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41.5亿元,同比增长16%;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达到1132亿元,同比增长25%;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6.3亿美元,其中直接出口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外资实际到位额达到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6.5亿元,同比增长18%。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1、抓平台,推动外经外贸加速增长。

要重点抓实抓好“三个平台”,一是抓好台商工业园平台。抓紧规划建设台商工业园,采取以商引商等措施引进更多台资企业落户静海。二是抓好五金出口基地平台。发挥国家级五金制品出口基地的产业聚集和政策效应,吸引周边省市五金制品企业入驻基地,扩大出口规模。三是抓好“无水港”平台。把翰吉斯和子牙园区这两个“无水港”的功能发挥好。目前,翰吉斯和子牙园区“无水港”已正式通关运作。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要密切与天津海关、检验检疫局和天津港的互利合作关系,不断扩大进出口货物范围,提高通关效率。

2、抓运营,推动物流产业提早见效。

重点抓好天津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和唐官屯加工物流园两个园区的运营。一是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二是已完成建设的项目,要加大招商力度,确保按计划开业。三是对洽谈的项目,要做好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同时还要做好进一步的招商,使两个园区尽快做大做强。

3、抓提升,推动商贸服务优化升级。

推进新宇大厦、游龙大酒店建设,完善设施功能,尽快形成效益。新建天津桔子水晶五星级酒店,实现静海星级酒店建设新突破。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引进华润万家、物美超市的基础上,再引进沃尔玛等大型卖场1-2家。

4、抓培育,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启动。

努力做好新型业态的培育,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翰吉斯电子交易结算中心建设,力争今年底投入使用。同时,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开展谈判,推动项目早日签约落地义乌商贸城。

5、抓载体,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做好旅游包装。以休闲游为重点,形成团泊湖为轴心,包括大邱庄工业游、体育休闲游、健康疗养游等在内的__区旅游版块;以民俗生态游为重点,形成以西双塘为轴心,包括民俗文化游、绿色采摘等在内的__区旅游版块。在此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规划设计静海“一日游”、“体育休闲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二是做好旅游项目建设。加快蒙古风情园、松江生态园、“孙犁梁斌郭小川”纪念馆等精品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入运营。三是做好宣传推介。借助天津旅游集团、天津客运公司等大集团、大公司,搞好对外推介,扩大静海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6、抓机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散,建设高水平载体平台,集聚更多优质资源。以国家五金制品出口基地和国家子牙循环经济区为重点,搭建京津冀进出口集散地;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和北环国际商贸物流区为依托,逐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为支撑的大型物流园和综合性、专业化物流配送相衔接的物流产业体系;以团泊湖、健康产业园、西双瑭魅力乡村等旅游资源为中心,培育开发观光、休闲、会展、商务、体育等相关的旅游产业集群,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7

一、进一步做好定向招商工作。

(一)根据区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定位,积极制定实施定向招商的工作方案,以定向招商为手段,以区中、西部为招商重点区域,创新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在项目引进中,对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采取分段式进行,接洽谈判、达成意向、签订投资协议后,成立由区级领导牵头的专门项目小组负责推进项目的落地、开工。

(二)结合现代商贸区建设,突出抓好商圈优势,特别是地铁沿线地块和地铁口周边区域,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引进外资商业和星级酒店等服务贸易类项目。做好黑石房地产、日本JUSCO、保利房地产等重点项目的跟踪与服务。

(三)围绕交通商务区建设,培育物流配载市场,促进以汽车运输、物流信息、零担托运、仓储中转、货物配载等系列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继续推进华润物流和中天恒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的落地与建设。

二、滤布积极应对出口企业搬迁。

协助做好拆迁企业的安置工作,尽量留住拆迁范围中的优质出口企业,减少出口流失。大力做好招商引贸,跟踪我区百通大厦、苏宁电器等商业地产,发展楼宇经济,加大外贸公司引进力度。加强出口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组织企业广泛参加各类展会,拓宽国内外市场;重点加强和扶持出口基地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每年培育出口品牌2个。针对企业存在的经营困难,多方反映,积极协调,力争解决;切实为企业在审批、通关、商品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方面做好协调服务。

三、加快提升商贸集聚区能级。

依托半岛总部项目、百通、宝龙、中防商业街的落成开业,不断丰富商圈,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市场。积极推进等商贸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加快餐饮住宿业发展,研究制定加快我区餐饮住宿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星级酒店、特色餐饮住宿项目的招商引资,新建酒吧一条街、工业滤布特色餐饮街,组织开展“美食周”等活动。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消费空间,繁荣消费市场,大力培育骨干商贸企业做强做大。配合“区国民休闲汇”,继续开展“休闲购物节”活动,抓住“小长假”、“黄金周”和重大节庆商机,开展“满意消费进万家”等促销活动。依托地铁、新客站、世园会等建设,做好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研究制定特色商业街区的组织、管理、政策措施,促进商旅、商文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加快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培育示范商业社区,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建设,推进“菜篮子”暨三绿工程建设,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强“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管,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监测和调控,全力抓好重点商贸企业的生产安全。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8

今年以来, 我局计划生育工作在局党组的组织领导和区计生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积极参加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活动,履行计生工作的程序和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有效地杜绝了早婚、早育、非婚生育、违法违规生育,现将计划生育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有关人口理论

一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首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在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宣讲遮天蔽日生育工作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和它的积极作用。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进行广泛宣传,讲解《生育条例》,使广大职工深深认识到计生工作与我们每人息息相关,提高了贯彻《生育条例》的自觉性。

二是积极宣传“单独两孩”政策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新政策。三是我局现有的育龄妇女都实行了晚婚晚育,今年以来,我局无一例违反计划生育工作事件发生。

二、领导重视、将计生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进行责任考核

局领导班子将计划生育工作同其它各项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考核,强调在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要同步完成计生工作的各项指标。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及时整理资料,及时变更信息,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台账、专干手册、孕检花名册,确保登记齐全准确。配合社区对流动人口进行了清查。

三、提供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为育龄妇女创造方便条件

1、为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定期开展生殖保健体检,同时完善必要的设施建设,购置生殖健康挂图,对育龄妇女登记造册,建档并输入电脑管理。

2、优化婚、孕、产、节育和保健全程服务,对新婚夫妇进行“优生、优育、优教”宣传,组织职工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和宣传活动,并且积极稳妥地开展以“知情选择”为重点的避孕节育措施,搞好节育服务工作。

3、组织育龄妇女进行4次孕情普查和妇女病体检。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

在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中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结合本职工作,扎实有效地为计生户服务,取得了一定效果,赢得了计生户的信赖和支持,也促进了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结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后更要加强单位育龄职工的管理,不留死角,避免管理失控,同时从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切实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__—20__年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计生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__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构建和谐计生。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全乡总人口从20__年 6387人增加到20__年6902人;已婚育龄妇女从20__年1290人增加到20__年1418人。5年全乡共出生292人,出生率基本稳定在11‰左右,符合政策生育率由20__年的93%提高到20__年的95.5%;死亡210人,死亡率稳定在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左右。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从20__年的90%提高到20__年的93%。

2、当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稳定在70%左右,历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保持在20%以上。

3、从20__年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以来,两年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都为100%。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9

总体思路:以外经政策为抓手,以专业服务为手段,以收购、并购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做好排摸工作,鼓励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好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1、完善“走出去”政策,以政策杠杆引导境外投资。

我区将对区级政策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外经政策体系。重点支持产生境外投资实绩的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及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相关技术、专利、品牌和资源的收购与并购,设立相应的商业机构。

2、探索同专业机构合作,强化对企业服务。

探索同中信保、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事务所、律所等服务机构合作。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强化对企业。

3、排摸新的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的企业。

因我区原有的境外工程及劳务合作企业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要保持持续增长难度较大。若要保持我区境外工程及劳务合作的持续发展,需继续发掘新的企业。今后,将对有能力有意向开展这类业务的企业进行排摸,挖潜新企业。

4、鼓励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利用。

针对我区资源类企业较多的现状,积极创造投资合作的有利条件,拓宽境外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和领域,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建立境外供资源基地。继续推动宁波矿业、永成矿业的矿产资源为主体的海外矿产开发项目工作;积极推进境外农牧业和林业资源开发项目,目前重点项目包括宁波牛奶集团的澳大利亚牧场收购及种牛培育项目、海世食品的坦桑尼亚芝麻收购加工项目、宁波江北鑫宝木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种植树木并回运木板材项目等。

5、鼓励企业组团走出去。

一方面,继续参与支持宁波中策动力在所在地政治环境好转的情况下建设尼日利亚工业园区的建设。同时借助工业园区的建设,利用该平台优势以及产业配套、集聚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团走出去,加快走出去步伐,早日实现境外投资规模效益。

6、鼓励企业同央企合作走出去。

自去年以来,市外经贸局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搭建我市企业同央企合作走出去的平台。我区制造业企业相对来说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单个企业走出去投资谨慎,正好可以利用市局搭建的这一平台,通过与大型央企合作,提高抗风险能力,帮助我区企业打开境外市场。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 篇10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商务工作目标思路,立足实际,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商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__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20__年__市下达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是23.0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完成16.08亿元,预计到12月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3.04亿元。

2. 圆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任务。今年1-11月我局报送的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超额完__县政府下达3.6亿元的年任务目标。

3.对外贸易指标有希望实现零的突破。我县今年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为2万美元。1-10月份外贸进出口为0万美元,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4.28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14%。

4.完成生猪活体储备任务。我县20__年生猪活体储备任务是4200头,目前已完成2800头,预计12月底完成4200头。

(一)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我局积极推进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各项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动员我县重点企业入驻邮乐网,实现我县电商进入“初步试网”实施阶段。同时,京东帮生活馆、苏宁易购分别于今年7月和9月份进驻,引进了广西桂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农迈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构筑电子商务平台,桂商网预计今年12月底正式上线。共举办两期电子商务培训,培训范围覆盖县城及10个乡镇,培训人数达330人左右。组织召开1次电子商务交流促进会,约28人参加座谈。

在淘宝百色特色馆方面,我县支持50万元。我县展厅已于12月6日投入使用,并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定于12月8日淘宝特色中国百色馆开馆活动,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展销活动。

在农展会期间,我局负责电子商务一条街18个展位的招商参展工作和新技术新品种推介会的筹备工作并组织召开互联网+新技术新品种推介会。

(二)推进重大商贸建设项目

1.“南菜北运”工作情况。广西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古鼎香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三雷老韦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产地集配中心项目建设完成,经市商务局、财政局初验完成,正在上报自治区商务厅、财政厅验收。

2.专项资金申报及品牌建设工作。专项资金申报今年专项资金申报有3项:百项重点工程资金申报、大型促销费活动申报。我县三家企业获得活动补助资金,共15万元。

3.市场建设工作情况。千祥公司的日用品配送中心项目,已完成部分的地面硬化,部分集散厅棚主体框架已建完,但因公司与5户农民存在土地租用纠纷,农户阻挠施工导致项目一小部分不能建设。

(三)加油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完成我县辖区内共23座加油站年审工作,1座新建加油站上报工作;获自治区商务厅批复的加油站5座。已获得批复但未建的加油站有17座。

(四)进一步加强外贸工作

我县目前已有16家企业备案进出口业务,其中今年新备案的企业有4家。我局多次到广西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调研,研究解决企业在对外贸易进出口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组织企业参加澳大利亚达尔文20__年世界芒果大会、20__年第八届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参加北京、香港芒果推介会等展会,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积极开展月月促销活动

我局积极组织50多家企业参加__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和重大节假日开展商品展销活动,把我县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往国内外,促进我县名特优农产品行销全国。

(六)培育更多的限上企业

我县现有限上企业24家,今年上半年新增3家,计划再增加2家,使我县限上企业达到29家,加大对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的跟踪服务力度,督促企业提高上报数据质量。

(七)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我县已建成广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6家规模较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已建有低温冻库90750立方米,农产品仓储约10.5万立方米,一次性可冷藏农产品1.75万吨,冷藏运输车10台,总运力为215吨/次。

(八)加大商务综合执法工作

我局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对全县23家加油站点进行了实地现场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24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 53余次,查出全县加油站安全隐患3处,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份;教育2个无照非法经营加油点业主,自觉拆除设备,停止经营活动。

(九)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我局开展了“元旦”等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共出动检查车25次,检查人员118人次,出版食品安全板报2板,宣传并发放资料1000多份。配合市商务局、上级部门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查18次。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先后开展“三严三实”、 警示教育、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等活动,全面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信访等各项工作指标。

(一)努力引导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新增数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

今年以来,我局多次深入我县企业开展动员,鼓励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业务,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质量。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5家,有17家企业到我局进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业务。

(二)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帮助企业完成进出口业务

我局多次到广西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积极组织该企业参加各种国际会展开拓国际市场,该公司于11月11日出口一批价值2.37万美元的货物到越南。广西南桂铝业公司于11月19日出口一批价值1.91万美元的铝材到越南。具体海关数据要到12月底才会有报告。

(三)电子商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今年的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期间,我局成功招进9个参展商共18个展位,拉动线上线下交易达13.15万元。

我县限上企业仅有24家,后备项目少,所占比重低。

(二)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储备项目少

目前,我县仅有百色义乌国际商贸物流城项目(一期),商贸流通业固定资产增速将放缓。

(三)外贸工作有待加强

大部分企业因人力物力和国际市场原因难以开展进出口业务;部分企业虽已在我县备案,但还需要到龙邦海关、检验检疫局等部门进行完善备案才能开展进出口业务。

(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

我县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导致电子商务领域的开展只能是摸石头过河,进程缓慢。物流网络覆盖率不够。

1.“南菜北运”项目方面。农批市场的产地集配中心项目经过多次调解依然没有建设进展,年底将不能完成验收。

2.加油站项目方面。我县已获得批复未建的加油站有17座,其中中石化6座,中石油6座,民营5座。

3.市场建设方面。千祥公司的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地块因与5户农民存在土地租用纠纷,农户阻挠施工导致项目一小部分不能建设。该项目预计今年难以完成验收。

五、20__年工作计划

1.培养更多的限上企业;

3.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工作;

4.做好任务指标统计工作;

5.继续做好危旧房改造项目工作;

6.做好推进加油站项目建设工作、新建加油站申报工作;

7.做好本级商贸流通业项目扶持资金的申报工作以及其他类型项目的扶持资金的申报工作;

8.完成生猪活体储备任务;

9.开展商务执法工作;

10.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种工作任务。

2023年商务年度工作计划10篇相关文章:

到2025年,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5平方米、289平方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到2025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营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建成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突出。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印发了《湖南省“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通知,一起看全文。

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

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委宣传部,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厅局级单位、省管国有文化企业:

《湖南省“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发展成绩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坚持学习宣传研究相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打造“宁心”“浏阳河”理论评论品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确立12家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获批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受到中宣部肯定和推介。推出《社会主义有点潮》《新时代学习大会》《长江黄河如此奔腾》《从十八洞出发》等电视理论片,持续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理论微宣讲活动,做好“学习强国”的推广使用和湖南学习平台建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面发展,新型智库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事业增量提质。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成功创建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14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任务等已基本完成。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期间,全省65家文化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新增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保护、红色文化弘扬得到进一步加强,“半条被子”等红色故事感动中国。文艺精品精彩纷呈,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彭德怀元帅》《那座城这家人》《共产党人刘少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戏曲《桃花烟雨》、民族歌剧《英·雄》等获本领域最高奖项;湘剧《月亮粑粑》、音乐剧《袁隆平》等入选国家舞台精品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推出了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与《立此存照》《扶贫志》等标志性文艺作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成为闪亮名片;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湖湘大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文化产业稳中有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金融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3779家,营业收入达3394.78亿元。推进文化创意基地和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推出20个特色文旅小镇,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3家。国有文化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4家企业入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集聚程度和规模效应不断提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湖湘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体育产业集团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走出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长沙市连续4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暨长沙媒体艺术节,论坛成果《长沙倡议》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永久性文件,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

文化改革深入推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89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实。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管国有文化企业“一企一策”社会效益量化评价考核办法。推进重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重组,省管国有文化企业由原来的8家合并成5家,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创新取得实质进展。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出台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2条”、统筹做好战疫情促文旅发展“20条”、促进电影业平衡健康发展“6条”等政策措施,实现文化领域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双胜利。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湖湘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系列重要指示的指引下,文化领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在更高的起点实现事业繁荣、产业发展。

文化需求上升拓展新空间。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愈发强烈,文化消费水平能力显著提升,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更高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上升,既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最大潜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新动能。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应用,信息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有效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发展动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升级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十四五”期间文化领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领域的较量日益紧迫、严峻和复杂,维护文化安全和文化走出去任务更加艰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内外需求受抑、全球供应链变化、文化产品外销受阻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文化消费的复苏;传统产业和发展方式的“天花板”效应日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守正创新,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努力传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提高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湖南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历史性跨越,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到202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共识,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湖湘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保护进一步加强,“湘字号”文化品牌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文化强省。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强省,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理论武装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智库湘军”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取得显著成效,适应新时代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全面形成,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文化事业建设呈现新气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高度匹配,实现全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5平方米、289平方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文学艺术创作精品迭出,一批文学、影视、戏剧、舞台剧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走向全国。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到2025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营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建成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突出。

——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达到新水平。到2025年,湖湘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好存续率达到90%以上,湖湘文化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走出去取得明显成效;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获得突破性进展,红色基因深植群众血脉。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获得新成就。按照坚持正确方向、一体发展、移动优先、科学布局、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走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融合发展之路,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拓展,声音更加壮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市州媒体融合稳步拓展。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一批富有湖南文化特色的文旅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创造湖南经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和文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民营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一)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

抓实学习宣传。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创新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持续推动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精心策划,加大融合传播力度,大力拓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广度。推出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和电视理论专题片,创新理论宣讲形式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组织面向党员干部的重大理论宣传宣讲、面向基层群众的理论微宣讲,做实做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示范点。运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高质量建设好湖南学习平台。

加强研究阐释。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出版传播、宣传阐释,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精心打造“宁心”理论评论品牌。

(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湖南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

打造“学术湖南”品牌。实施学术精品培育工程,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重视同行评价,注重多元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特色和影响。发挥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科研项目管理,完善全过程线上管理系统,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绩效,提升科研项目成果质量。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湖湘社科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和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湖南省社科普及惠民工程、湖南省基层社科组织能力提升工程,抓好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大数据平台、湖南人文社会科学馆等项目建设。

扩大“智库湘军”影响。优化省级重点智库和专业特色智库布局,全面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湖南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省级重点智库、省专业特色智库开展考核评估、动态调整。创新智库研究成果评价,推进学术理论研究与智库对策研究协调发展。加强智库自身建设,打造湖湘智库品牌,推出更多体现湖南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库机构和智库成果。

(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

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遵循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使其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高巡视巡察质量。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提高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学术交流等活动管理,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抓好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的导向管理,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探索推进文化企业社会效益量化考评。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健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安全。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覆盖。加强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课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和课外实践活动,深化各级各类学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走进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奋斗的坚定弘扬者和践行者。开展新时代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等活动,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爱国热情。

深入开展“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入法入规,修订《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基金会,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和“绿色卫士”“智惠湖南”“笑满三湘”等主题活动。培育应急志愿服务专业组织和团队,建立医疗、消防、救援、科技、心理疏导等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激励制度,命名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宣传推选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二)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巩固壮大学校德育阵地。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突出价值引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经典诵写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和“读家乡、爱祖国、乐成长”主题读书教育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尊师重教。

开展家庭文明和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评选和“湖湘好家风好家训”“潇湘家书”征集展示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的美德善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推荐宣传各行各业先进人物为着力点,推动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榜样成为社会风尚。加强对“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全国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实现“选树一批、带动一片”。

(三)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善文明创建测评体系,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文明城市全域创建。持续开展省文明社区(小区)、文明窗口单位、文明风景旅游区、文明集市、文明餐饮示范店创建活动。加强文明创建动态管理。

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持续抓好文明出行等文明风尚行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交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鼓励人们投身美丽湖南建设,参与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保护好“一江一湖四水”,守护绿色家园。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政务中心的联通融通,整合省、市、县三级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培育一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和活动项目,建设一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适应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工作力量配备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一)提升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加强正面宣传报道。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深入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持续营造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氛围。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建立健全重点报道机制,建立中央媒体报道湖南大数据库,借助中央媒体优势讲好湖南故事、展示湖南形象。充分发挥新媒体主渠道作用,增强新闻生产的对象意识,紧贴网络传播特点创新表达方式,加大音视频等优质内容供给,坚持“短实新”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打造一批融合报道名专栏、名记者、名主持人,占领网上传播制高点。扎实推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推进“新春走基层”等蹲点式、调研式采访制度化、长效化。加强和改进新闻奖评选、新闻职称评审工作。

加强热点话题引导。加强网上网下社情民意收集研判,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加强议题设置,精准有序引导,有效回应关切,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党委政府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体系,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推动新闻发布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围绕党委政府重要会议、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和新闻单位参与的新闻发布内容策划机制,把“我们想说的、媒体关注的、老百姓愿意听的”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闻发布的精准性、有效性。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新闻发布的形式和载体,扩大新闻发布的覆盖面、影响力。

(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新型主流媒体。加快优化整合、深度融合,打造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1-2家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3-5个全国知名的新媒体品牌和移动传播平台。建立健全全媒体工作机制,实现采编和技术力量融通联动,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支持芒果超媒以芒果TV为核心,不断推出高质量内容和产品,建设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标杆。加快建设新湖南、芒果新闻、时刻新闻、新湘评论、晨视频等移动客户端和“小芒”“芒果扶贫云超市”“湘农荟”等电商平台。着力打造“体坛新浪潮”,加强“湘伴”“湘遇”“新湖南评论”“观潮的螃蟹”等公众号建设,努力占领新兴传播阵地。积极探索省直媒体与中央主要媒体在内容、渠道、载体等方面合作。

推动市州媒体融合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统筹推进省、市、县媒体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市州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设市级融媒体中心,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市州媒体融合格局。按照县级融媒体中心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功能定位,着力拓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功能。加强新湖南云、红网云两家省级技术平台和5G智慧电台建设,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加强网络传媒建设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的应用,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为用户提供融合新闻资讯、视听节目、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将广播电视服务形态由户户通提升至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充分利用5G牌照和技术,全面构建“智慧广电”内容生产体系、节目制播体系、传输覆盖体系、安全监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势特色鲜明、创新活力迸发的“5G+智慧广电”新一代广播电视传输体系,积极参与有线网络全国一网整合。

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实施网络文化提升计划,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办好湖南省网络文化节、互联网岳麓峰会、湖南省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大赛等网络文化品牌活动。加大对优势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园区(基地)集聚作用,鼓励知名网络文化企业落户湖南,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企业。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强化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四)加大对外传播力度

围绕重大主题讲好湖南故事。围绕湖南改革发展大局,紧扣重点工作、利用重要会议、借助大型活动做好对外宣传,讲好湖南故事。加强议题设置,对外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充分展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积极开展主题外宣活动,邀请国外主流媒体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向世界充分展示湖南发展成就、人文历史和秀丽风光。加快推动湖南文化走出去,重点支持“纯粹中国 锦绣潇湘”全球推广计划。继续抓好“两会”、中非经贸博览会、“港洽周”、农博会、矿博会等活动的对外宣传,向世界讲述湖南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

加强文化交流品牌建设。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以重大外交外事活动为平台,举办高水准配套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文化中国”等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打造“湖南文化走向世界”品牌。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主旋律持续发力,坚持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加大扶持力度,精选优选、精细译配、合作制作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魅力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影视作品和广播电视节目,以“一带一路”为主线,加快“走出去”步伐,继续提升中华文化、湖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拓展文化合作平台。支持推送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亮相国际舞台。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支持推动更多的湘书、湘剧、湘影在海外热卖、热演、热播。打造自主海外传播平台,建立外宣人才人脉资源库。壮大自建海外融媒体传播平台(国际APP),构建新型海外传播体系。继续支持推动湖南国际频道海外落地,加大芒果TV与海外平台合作力度,继续运营好“这里是湖南”脸书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精心制作一批反映现代化新湖南的外宣精品。

(一)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文艺作品直击人心的力量。创新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生产机制,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动湖南文艺创作产生更多的“高峰”型精品。

打造“湘味”“乡味”文艺精品。深入发掘提炼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突出湖湘历史上重大事件、重大人物精神传承,打造一批反映湖南厚重历史、湖湘瑰丽文化以及湖南红色基因的文艺作品。围绕乡村振兴,推出反映脱贫攻坚成就、乡村新风貌的文艺精品,用文艺讲好脱贫故事,用精品书写山乡巨变,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二)大力发展优秀网络文艺

推动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微电影、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有序发展。支持优秀健康原创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演出等在湘制作发行,推动湖湘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加大对优秀网络文艺创作生产、传播和评论人才的引进、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长沙打造全国知名的网络文艺之都。

推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融合。促进传统文艺生产形态的数字化发展,用现代技术和时代语境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促进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融合。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用好新媒体载体,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用数字化手段整理和保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完善艺术创作生产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聚焦艺术创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出台相关支持艺术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艺术作品评价机制,把遵循新时代社会价值和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艺术水准、受众反映、社会影响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充分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评奖机制,提高公信力和权威性。

完善文艺创作版权保护制度。深入贯彻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进一步提升文艺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以版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新。加快培育以动漫游戏、网络传媒、文化娱乐、广告设计、文化软件服务等为重点的版权产业,健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机制,优化版权运用市场机制,着力推进优秀出版物和原创影视作品输出。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智能知识产权平台”,开展网络文学、音视频、游戏、动漫、软件等行业侵权盗版治理。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

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升级、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备器材配送等惠民项目,根据财力统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创新与民办文化场馆合作模式,消除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空白点。加强城市和乡镇电影院建设和提质升级。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韶山创新成果专题展示馆、洞庭湖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好用好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加强公共文化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体覆盖的智能化服务。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全链条智能化升级,构建城乡一体、体系完备、线上线下交融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益。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成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灵活选择社会委托运营、民办公助、文化基金、文化消费券等供给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统筹调配志愿服务力量,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探索在城乡社区引入创意元素和文化力量改善社区治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传承展示、知识服务、创意辅导等综合功能提升。

(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突出针对革命老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特色化服务,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的个性化服务,充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湖南美术馆的作用,打造湖南文艺大舞台。

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满意度。组织实施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实体书店发展扶持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加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综合文化中心(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健全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推进全民文化普及活动。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深化拓展“欢乐潇湘”“书香湖南”“湖南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全民艺术修养。发挥基层文化中心和文化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推动开展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健全专业文艺院团、艺术院校、文联、作协对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和群众文艺团队的结对帮扶机制。

探索群众文化新模式。探索“互联网+群众文艺”创作与传播新模式,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场馆、创作演出团队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文艺作品表现形式。鼓励行业组织、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力量搭建各类网络群众文艺展示平台,引导群众文艺网络社群健康发展。探索建立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和管理机制。

(一)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湖湘文化整理与研究。梳理湖湘文化发展脉络,加强对岳麓书院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渊源的研究;策划出版《湖湘文库续编》《湖湘书法经典》《湖南出版简牍集成(校释本)第一辑》等湖湘文化重点出版物。实施湖湘文化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重点抓好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濒危古籍的修复保护工作,建设湖南古籍文献战略储备库、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加快马王堆汉墓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实施湖南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和“互联网+湖湘文明”行动计划,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融合创新。加强湖南地方史志编修,实施湖南古代史志资源普查工程,做好省市县三级地方古代史志编研工作,建设湖南古代史志资源公共数据平台。

传承振兴民族民间文化。做好地方民族文化、古迹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民族文化文物。建设湖南少数民族经典文献战略储备库。实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推动侗族村寨、万里茶道、长沙铜官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造一批民族文化艺术之乡。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实施湖南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湖南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的研究整理。扶持民族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规范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建设。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全省传统工艺资源梳理和挖掘工作,建立健全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加强传统工艺学科建设,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支持建立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引导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推动文化生态区整体保护,鼓励各地对传统工艺集中的乡镇、街道和村落实施整体性保护。立足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村(镇)一品”的传统工艺品牌效应。加大对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力度。办好湖南省传统工艺博览会,支持各地举办区域性、专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加强革命文物和遗址保护工作。做好革命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抢救保护濒危革命文物,实施馆藏革命文物修复计划,支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周边单位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湖南革命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加强湖南革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工作,建设湖南革命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加强湘赣边(湖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修缮保护重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按照“修复一批、整理一批、开放一批”的思路,科学有序推进革命遗址(旧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等的保护性修缮。建设红色文化重点保护区,围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等区域,制定重点区域集中保护规划,落实具体保护措施,开展整体性发掘研究和宣传教育,保护红色历史风貌和文化生态。

推进红色文化创意开发。加强红色主题读物出版,策划推出《湖湘红色基因文库》《忧乐天下——湖湘共产党人与中国革命建设》《再读毛泽东——文本意义与伟大实践》《谁主沉浮》《红军长征在湘期间档案史料汇编》等重点红色主题出版物。繁荣红色文艺创作生产,做好红色主题美术创作与展览,做好红色剧目的创作与展演,创作一批凸显地域特色、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红色文学作品、图书典籍、影视作品、工艺美术作品以及网络文艺精品。实施“互联网+红色文化”战略,鼓励开发以我省红色资源为题材背景,适用于移动客户端传播的动漫、游戏、广告等红色文化产品。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提高红色文化资源比重,完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

(三)推进优秀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推进优秀文化“三进”工作。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红色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鼓励各类学校到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各领域。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红色文化、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推进优秀文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城镇化建设,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支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华老字号做精做强。

推进优秀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曲艺、民间工艺美术、传统节庆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化创意设计表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将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休闲文化。

(一)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

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成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高地。按照“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战略定位,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V谷”,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实现园区年产值超千亿元。以视频产业为核心,构建视频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三大产业圈层,打造数字视频全产业链集群。大力支持湖南广电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申报高新视频(数字虚拟)多场景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开发裸眼3D、虚拟音乐会、体育赛事直播互动等高新视频新应用场景,主动介入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吸引优秀人才团队入驻园区,生产更多优质文化产品,推动园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制造高地、当代影视工业数字技术和科技文化的创新高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发展高地。

将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成产业高度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文化产业核心区。以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为契机,发挥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和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的优势,构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的战略布局,积极发展新型影视和互联网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新型演艺等重点产业。株洲市依托炎帝文化、茶祖文化、地质文化等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石峰区工业文化产业、天元区演艺娱乐产业,大力发展艺术陶瓷、动漫游戏、包装印刷、服饰文化、演艺娱乐等产业。湘潭市依托红色文化、湘军文化、湘莲文化、白石文化等资源,着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会展、文化演艺、体育休闲、健康娱乐等产业,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将洞庭湖、湘南、湘西建设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优势凸显的文化产业特色板块。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构建差异化、品牌化、融合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板块。洞庭湖地区依托湿地生态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体育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着重发展生态旅游、健康体育、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业态。湘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扩大文化产业出口贸易,推动文化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出口加工、对外贸易、现代服务业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湘西地区立足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围绕“神秘湘西”主题,利用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文化品牌,发挥红色、古色、绿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推动影视传媒业融合创新发展,做强以湖南卫视、芒果TV等平台为主的长视频内容核心业务板块,创新发展文旅、投资、电影等业务板块,推动与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融合孵化新业态。加快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湘版图书战略品牌集群,构建集数字教育、数字物流、生态印刷为一体的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数字出版高地。促进演艺娱乐业提质升级发展,加快建设湖南省歌舞剧院艺术剧院等项目。支持动漫游戏业提升发展,大力发展湖湘原创漫画、影视动画、动漫舞台剧演出和动漫软件制作等动漫游戏产业,办好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促进节庆会展业品牌提质发展,继续办好中非经贸论坛、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全球高端制造业大会等知名展会,积极发展新型会展业态。推进工艺美术业创新开放发展,立足湖湘本土特色文化,推动湘绣、湘瓷等特色产品走向世界。

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改造,积极培育数字电影、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业态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培育云演艺业态,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建设“互联网+演艺”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舞台艺术演播知名品牌。丰富云展览业态,支持文化文物单位运用数字技术开发馆藏资源,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打造一批博物馆、美术馆数字化展示示范项目。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发展文化金融专营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文化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与体育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传媒、体育竞技表演、体育休闲产业,打造“体坛新浪潮”项目。推动文化产业与历史特色街区、文旅小镇、创意空间等融合发展。

(三)建设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

做强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微企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巩固提升“广电湘军”“出版湘军”行业影响力。推进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高质量发展、湖南省演艺集团提质发展、湖南体育产业集团转型升级。引导民营文化企业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水平。培育和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优”的小微文化企业和一批上市后备文化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文化企业法人单位突破8万家。

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支持文化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互联网创业和交易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好长沙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统筹推进全省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龙头、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支撑、各类专业化园区为品牌的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体系。

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健全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发展夜间经济,以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合理布局文化消费场所,提供有效覆盖、方便快捷的文化消费设施。增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范围。创新文化消费补贴方式,探索开展城乡居民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拉动大众文化消费。扩大数字文化消费,加快培育“互联网+文化”消费模式,鼓励引导旅游景区、博物馆、主题公园等增加数字化、体验式消费项目。

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一)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顶层设计,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景区文化评价制度改革,强化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争取并推动文化旅游对外开放政策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

加快文旅市场主体培育。培育打造引领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推进全省精品旅游线路的统一开发、建设和运营,推进文旅融合和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鼓励省外大型文旅企业在湖南设立投资基金和地区总部,支持非文旅企业资本转型投资旅游业,在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康养旅游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微文旅企业特色化发展。

建设优质旅游供给体系。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推进构建类型多样、发展均衡、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旅游供给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品质提升,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推进持色文旅小镇建设,打造亮丽文旅名片。加强文旅与体育、工业、科技、教育、农业、卫生等领域合作,加快发展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等,积极打造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目的地。

(二)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含量

加强文旅品牌创建。擦亮“锦绣潇湘”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湖南文旅形象打造,大力开发集“万古之风情、千载之文雅、百年之颂歌”湖湘大地的文旅资源,深入挖掘我省炎舜始祖文化、湖湘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写好历史文化、谱好绿色华章。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湖南国际旅游文化节、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湖南文旅地标评选等品牌节会和活动,不断提高湖南旅游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加大文旅资源整合力度。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遗展示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提升文化品味。构建现代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依托文物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优化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加强区域联动与协作,构建“554”文旅融合发展布局。注重特色发展,建设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雪峰山五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板块。加强省际合作,建设湘赣边区红色旅游联动区、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联动区、湘鄂渝黔武陵山文化旅游联动区、湘粤南岭文化旅游联动区、湘桂崀山文化旅游联动区五大省际文旅联动区。整合文化资源,建设湘江文化旅游走廊、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大湘东红色文化旅游走廊、长征文化旅游走廊四条文化旅游走廊。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建设张家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韶山世界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崀山世界级生态与文化旅游目的地、长沙东亚文化之都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和衡山、凤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炎帝陵、舜帝陵国家始祖文化旅游目的地品质品牌。推动各市州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统筹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和红色旅游精品工程,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壮大以韶山为中心、覆盖花明楼和乌石寨的“红三角”红色发展核,建好沙洲村等精品景区,打造大湘东、大湘南、大湘西三条红色旅游发展带,建设韶山—井冈山等跨省红色旅游重点线路和伟人故里、重走长征路、红色根据地、历史转折、红色圣地、伟人故里国际友人之旅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文明景区创建,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完善游客服务体系,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公共服务。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通达性和便捷度。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规范和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文明旅游,落实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行动指南,严格执行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大违规行为惩戒力度。

推动文旅服务创新。探索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区设施同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在线旅游监管,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建立由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的旅游服务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

建设智慧文旅景区。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景区、酒店、旅游体验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智能住宿、智能景区等建设,激发出游需求。继续深化“网约湘游”平台建设工作,创新推动省和各市州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智慧景区创建工作。

(一)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减少和下放具体审批事项,由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转变。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加强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核,探索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与社会效益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健全国有文化资产运营的科学决策机制,落实国有文化资产产权登记、清产核资、流失查处与统计评价中的责任制及过错追究制。

构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建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与转化的协调机制,密切产业与事业之间、消费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衔接。构建文化产业对文化事业的反哺机制,健全和落实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政府采购、定向资助、专项奖励等政策措施,引导各类文化企业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在道德教化、法治宣传、文化普及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文化事业支撑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科技教育与文化产业对接融合。健全文化新业态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新业态共治体系。

优化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实施好相关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制度。加强对网络文化、在线娱乐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动态监测,对热点敏感问题及时研判。实施源头治理工程,围绕重大节点和重要节日强化执法检查和专项保障。加大全省性、跨区域文化市场重大案件查处力度。

(二)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内部运行机制创新,推动省级和市州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章程管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扩大监督、评价、决策范围,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入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免费开放,推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推动一批不同类型的国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探索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促进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跨界融合。

深入推进新闻媒体改革。深化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加快构建全媒体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优化媒体布局结构,推动省级主要媒体加快转型升级。

着力抓好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强分类指导,激发院团生机活力。建立和完善剧本质高量多、剧目精彩纷呈、剧场布局合理、院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打造“演艺湘军”品牌。

(三)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创新

加快构建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文化企业党的建设,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内容的正确导向。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司律师的作用,促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完善国有文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全员绩效考核,使职工工资收入与其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完善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机制,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公司的负责人收入分配应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结果挂钩。

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经营运营机制。加快优化国有文化资产产业结构,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激发基层改革创新动力。

(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文化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增强文化人才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统筹全省文化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文化人才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文化人才统计管理,面向行业全领域、产业全链条建立文化人才数据库,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打造高层次文化人才服务平台,将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人才纳入管理服务范畴。

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健全高等院校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高等院校文化相关专业,紧贴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一批与我省文化发展相衔接的学术型、技能型文化人才。建立基于重大项目的人才引进机制,汇聚一批复合型、创新型文化人才。引导人才、智力、技术回流,鼓励湘籍在外文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完善引导扶持机制,畅通文化人才在国有和民营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区域和城乡之间双向交流渠道。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创新文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宣传文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按照文化艺术、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化创意等界别,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职称评定、表彰、成果奖励等方面出台精细化、差异化措施。完善文化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探索实施股权激励、特殊贡献分红、项目工资等多元分配方式。加大对文化人才及其成果和作品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鲜明湖湘标识的文化人才发展生态。

(二)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掘有专业特长、爱好文化事业、乐于奉献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乡土文化人才,鼓励积极投身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学习培训、待遇保障、志愿服务等政策措施,增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稳定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与城市文化下乡形成双向交流驱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壮大人才队伍。

加强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挖掘本土民间艺人、文化爱好者、专门研究者和具有一技之长的传统文化人才资源,形成特色鲜明、活力充足的湖湘文化研究、非遗保护传承、书画艺术创作、地方戏曲表演、民族文化开发、文博文玩收藏等传统文化人才队伍。

加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外派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让优秀年轻干部增强历练,提升素质,储备一批优秀青年后备人才。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一批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通过项目引进、企业入驻等方式,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领军和拔尖人才。

(三)实施重点文化人才工程

加大优秀人才推荐选拔力度。对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申报重大人才项目。注重从工作一线遴选社科理论、新闻宣传、互联网治理、出版传媒、创作表演等领域优秀人才申报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遴选人文社科、文化创意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申报“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实施重点领域人才培训计划。创新机制,支持将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打造为视频文创、新媒体技术等传媒领域文化人才产学培训品牌。加大网络文化、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人才培养形式,加强线上培训,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打造优秀人才评选品牌活动。做好省“五个一批”人才、高端智库人才、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推选活动,做实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三区”文化工作者、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舞台艺术高端人才等项目,打造高质量、可持续文艺人才梯队。实施省级文化名家工作室评选活动,构筑文化人才“高峰”。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省市两级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组织领导,加强对文化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的研究部署和统筹调度,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形成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采用政府购买、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市场运作等形式,加大对文化建设主体、平台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注重利用巡视巡察、审计、绩效评价等成果,加强资金监管,用好用活各类文化和旅游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等方式,投资参与文化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改革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并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估体系。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建立群众反馈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对重点文化项目和工程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评估,加强规划实施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对经评估或其他原因确需修订的内容,要及时提出修订方案,按程序进行调整修订。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定期发布文化建设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