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怎么会带孩子,想知道小步在家早教官网早教有没有必要买?

相信大家在面对“妈妈,抱抱我”这个要求时,心里都会打鼓“难道孩子一闹我就要抱?不会宠坏孩子吧?”

关于抱和不抱的问题,其实要看孩子的年龄和状态区别对待,对于3岁前的孩子,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性而“坚决不抱”。

我们都知道,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美国杜克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长期追踪500个小婴儿,观察父母拥抱孩子的频率。

研究员发现,被父母抱着的时候,孩子大脑会分泌一种“催产素”,这会让孩子感到被信任、被支持。

30 年后,研究人员重新评估那些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那些经常被拥抱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成年后幸福感较高,也不容易产生焦虑。

所以啊,我建议大家,3岁前尽可能满足孩子求抱抱的需求,这世上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怀抱更温暖,更有治愈的力量了。 

可如果实在觉得太累抱不动了,办法也是有的,安全感事大,但也不能累死老母亲不是?

3个小技巧,延长孩子自己走路的时间

宝宝们的专注力是很短暂的,对于没意思的事儿,他们很快就会放弃。我见过一些惜字如金的爸爸,带孩子出门,走路的时候基本0交流,那画面太冷漠我不敢看。

想想我们自己一个人走路的时候还会听音乐解闷儿呢,所以啊,想燃起孩子走路的兴趣,一定要让走路变得“有意思”。

我给大家支几招,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试试哦~

大亨三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最经常玩儿的是“你追我赶”的游戏。

“我是大灰狼,要来抓你喽!”

大亨立刻就假装自己是老鹰或者飞机,伸开双臂笑着跑远了:“我会飞,你抓不到我!”

如果是在人多或者有车的路上,我们会玩儿歌接龙的游戏,我唱上句,大亨接下句,提前设置规则,谁接不上就要接受一个小惩罚(晚饭后擦桌子、帮对方洗袜子),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目的地。

说到定规则这个事儿,我再多说一句,很多妈妈都说:“我和孩子玩儿游戏的时候,孩子总不遵守游戏规则,到最后好好的亲子游戏,经常以不愉快的说教和孩子哭闹结束……”

其实,立规矩的目的是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在6岁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很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事、任何声音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他们会特别的好动,也会不听话地到处乱跑。那么我们就可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这份好奇心~

比如,在出发前给孩子布置小任务,让他们数一数路上经过几个红绿灯,找一找有没有粉色的花朵,听到几次喇叭声,等等。

当然,不是布置完任务就完事儿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给自己“加戏”,时不时给点儿鼓励:“哎呀,宝宝你先发现了,妈妈都还没看到呢!”

鼓励孩子发现路上新鲜有趣的事物,既提升了宝宝的观察力,又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延长他们走路的时长,一举两得~

我发现很多妈妈希望孩子坚持的时候,都会说:“不抱,宝宝坚持一会儿,再走不远就到了哦”,但这往往起不到任何安抚的作用,传递的反而是一种“不接纳”的信号,那接下来迎接我们的一定是一哭二闹三打滚……

一会儿是多久?不远是多远?小孩子没有办法理解抽象的时间和距离的概念,给一个具体的目标,才能增加他们坚持的动力。

当大亨有一点点累的时候,我一般会蹲下来和他说“妈妈知道你累了,我们走到前面那棵大树,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行,我们再抱抱”。

就像我们工作需要目标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尽管只有短短100米的路程,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再坚持一下”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和陪伴,也收获了自己努力坚持后的成就感。

总之啊,对于求抱抱这事儿,不用上纲上线去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己走,也别随意给孩子贴上“太懒”“不够独立”的标签。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之前还在臂弯里的孩子转眼就长大了。爸爸妈妈们不如好好享受孩子撒娇的要求,在他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毫不吝啬地给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步在家早教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