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关于孩子自伤行为定义的心德?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1》。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2、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人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3、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5、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环境与主体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超我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后习俗水平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婴儿期,第二个加速期为青春期。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攻击性行为_____________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保持过程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直观动作性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具体形象性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摆弄物体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游戏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学习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劳动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复演说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质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B)之内,婴儿逐渐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逐渐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与其它物体分离的实体。

A、1岁B、3岁C、半岁D、5岁

2、在(C)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1-2岁B、2-4个月C、7-9个月D、5岁

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D)是二因素论者。

A、高尔顿B、华生C、皮亚杰D、斯腾

4、(A)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

A、霍尔B、格塞尔C、卢梭D、洛克

5、现代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1.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2.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A.实验法

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答案】C

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6.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7.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8.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因素造成的。

9.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10.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的心理学家是()。

11.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

12.个体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他们不再只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这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

13.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时期人格发展的主要课题是解()问题。

14.皮亚杰认为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在()。

15.传统的心理学观念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包含: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以及指()。

A.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B.人的社会性发展,即个体从生物的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C.从受孕到足月分娩的发展

1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即为()

17.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的心理学家是()。

18.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常用的方法是()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______________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2、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力量教弱的而没有表现出来的称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管理有攻击行为的儿童?

2、如何预防儿童的人际退缩行为?

3、什么是智力?影响智力有哪些因素?

4、简述儿童出生后身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评述儿童语言获得的各种理论。

阅读以下材料,使用所学的发展心理学知识进行评述。

省政协委员在会上为陕西发展建言献策小学课程拿到幼儿园教,让孩子背课文、学算术、做作业、学外语,举办各种培训班;幼儿园管理套用中小学校的办法,不许孩子自由活动。省政协委员吴向军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严重压抑了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要纠正“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

吴向军委员说,近两年对我省学前教育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还存在“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问题。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压抑了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挫伤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剥夺了幼儿轻松快乐的童年,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为此吴向军委员建议,纠正幼儿园教学为升学服务的应试观念,把幼儿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放在爱护幼儿天性、启发幼儿智力、培养感知能力和良好习惯上来,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导,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幼儿园不应以灌输知识、考试成绩来扩大生源,赢得经济利益,建议对幼儿园普遍进行一次清理和整顿,对不具备条件或硬件虽好但办园方向不对的,坚决予以停办或限期整改。

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加强正确幼儿教育观的舆论宣传,通过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网上互动等渠道,教育和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纠正“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

评述: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系统有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及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材料中提到的幼儿园中的孩子大多属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正是利用表征(心理表象、图画、词、姿势),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的,他们这时的思维受自我中心主义限制,也就是专注于直觉状态,依赖于客体外表,显得有些刻板,缺乏一些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式。最明显的就是皮亚杰的“三山任务”,这证实了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皮亚杰又通过“守恒任务”证实了儿童思维的局限性,缺乏可逆性和灵活性。

并且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心理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他认为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中平衡化是决定性因素。成熟即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自然经验,即是指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获得的知识,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即是指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平衡化,即是指认识或者说是思维既不是单纯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来自客体的,而是主题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质是适应,它的过程包括格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所以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接受小学教育完全是不合适的。

而关于“起跑线”的说法,只简单说说关于记忆的容量问题,虽然很小的婴儿就已经具有了回忆能力,但是这种记忆往往不能被人完全保留,佛洛依德称这种记忆局限是婴儿期遗忘症。儿童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尽管儿童的记忆系统包含了诸如知识、策略、元记忆这些记忆辅助物,但是容量限制它们的使用。如果基本的信息加工就已经几乎消耗了儿童的记忆容量,那么他们就根本无法进行各种比较高级的活动,比如执行某种策略等等。而当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神经系统的变化,或者是通过练习提高了基本加工过程和策略的自动化程度,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加工运算速度慢慢得到提高,使单位时间内可执行的运算增加,他才能更有效地储存更多的信息。所以在儿童的神经系统完善前,他们本身就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最近两则新闻让人有些揪心:一名13岁女孩因琐事喝下百草枯生命垂危;一名12岁姐姐带10岁弟弟坠楼,遗书写着希望不再写作业。

  两个悲剧让人不得不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记者从市三院了解到,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各类“情绪病”呈患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孩子是如何发病的?该怎样应对?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病例一:手臂上的道道伤痕

  小花(化名)今年14岁,在外人看来她活泼可爱。可妈妈拉起她的衣袖时,就会看到一道道划痕布满双臂。妈妈不理解,怎么劝她也不听。无法阻止孩子的“怪异行为”,妈妈带着她来到市三院。

  一番交流后,医生了解到小花并没有明显的自杀想法,只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强烈的情绪无法控制时只有不停地划手臂才能缓解。

  “这是一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很高,达15.6%,也就是说每6个青少年中会有一个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该院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主任姚高峰介绍,这种行为是不以死亡为目的,刻意的、直接的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如:切割手腕,划伤手臂,使劲捏(掐)自己等。非自杀式自伤行为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社会化情绪开始积累,遇到问题焦虑而找不到解决办法,往往会自我惩罚,导致自伤行为。姚高峰建议,老师和家长要保持冷静,不盲目批判。“孩子的自伤行为是一种情绪宣泄,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咨询。”

  病例二:无法控制的情绪

  跟小花相比,今年13岁的小丽(化名),甚至出现了自杀行为。

  去年,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在外打工的父母决定让她回老家读书。可是开学后,小丽就是不愿意上学,也不与人说话,经常冲爷爷奶奶发脾气。小丽甚至出现了自杀行为,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市三院治疗。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小丽向科室主任杨荣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原来,之前小丽一直跟着父母在打工地生活读书,这次父母把她送回老家读书,却把弟弟留在身边。这让小丽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了。而巨大的环境落差,让小丽难以接受,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也无法控制。

  “小丽就是典型的抑郁症。与非自杀式自伤行为相比,青少年抑郁更加常见,且危害性更高。针对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增多,市三院成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来这里住院治疗的患者70%是抑郁症患者。”杨荣春介绍。

  数据: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六七成为青少年

  2019年9月初,市三院成立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以接诊症状较轻的心理疾病为主。根据统计,在来咨询的人群中儿童青少年占65-70%,年龄小的只有五六岁。

  根据《2020抑郁症患者群体调查报告》,72%的患者确诊年龄在25岁之前,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初次确诊时间集中在青春期开始后,13-17岁是抑郁症的高发区。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性抑郁障碍占2.0%。

  孩子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

  “‘问题少年’的背后,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家庭’。”姚高峰介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但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问题。如果家长经常把学习的事情挂在嘴边,给孩子造成压力,时间久了,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自残轻生等行为。此外,父亲角色功能的缺位、母亲的焦虑、父母的高度控制等也是重要原因。

  “有效的陪伴至关重要。无论在门诊还是临床,我们在个别家庭开展心理治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觉得爸妈不关心自己,父母却觉得很无辜。”姚高峰指出,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情感的关注,是父母有效的陪伴,而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自己的想法,也渴望被尊重,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倾听,常与孩子沟通,观察孩子情绪变化。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一定要重视,有时孩子求救的欲望比家长要强烈。有些孩子认为自己需要就医、服药,症状可能不是那么严重,但他们很痛苦,比如强迫、焦虑、抑郁的问题。”姚高峰介绍,因为病耻感,家长却觉得没什么大事,认为孩子只是不开心,这可能会把孩子推向深渊。“其实,成年人的某些精神或心理问题,很多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有所表现。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当孩子无法自我调适,家长帮助也收效不大时,最好还是求助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接受系统的疏导和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伤行为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