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泉州木偶戏一个晚上一场多少钱?

美丑忠奸、活灵活现,喜怒哀乐、惟妙惟肖,在方寸木偶之间,可见众生百态。自古以来,“傀儡戏”在闽台地区十分盛行。

傀儡是“刻木像人”的艺术,作为傀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傀儡头雕刻技艺至关重要。其中,泉州“江加走木偶头”便以其生动细腻、个性鲜明的风格风靡闽台。已过不惑之年的黄紫燕、黄雪玲姐妹花是“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这两位正值鼎盛时期的工艺美术师,目前也在寻觅着合适的传承人。

“木偶头雕刻不仅仅是雕刻,背后有无数道工序支撑”

一个木偶头,从一块木头到成型,需要二十几道大大小小的工序。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我们姐妹俩都是20岁以后才开始学艺的,算是比较晚的。”黄紫燕告诉记者,虽然姐妹俩从小受父母影响,对木偶头雕刻耳濡目染,但都是在相继完成了美术设计相关专业学习后才开始正式学习雕刻。“很多小孩子看到木偶头会害怕,但是我不会,反而觉得很有趣,但是开始正式学习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黄紫燕说,一个雕刻木偶头的手艺人,没有十几年的功底,是很难有优秀作品出炉的。

一个木偶头从坯形、粗雕、上土、细雕、粉彩到梳发髻,大大小小需要二十几道工序。“初学之时,一个耳朵、一个眼珠子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雕刻、琢磨。”黄紫燕说,制作一个普通的木偶头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要做成动态的,让木偶的眼睛或嘴巴能动,则需要十天半个月。

给木偶头磨皮的工具是江加走"独门工具",闽南俗称"毒鱼皮"。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木偶头雕刻和其他的雕刻不一样,不仅仅是雕刻,更需一道道复杂的工序结合一起,只有全部完成后,才是木偶头,否则,只是一个木雕。在每一道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其实有无数道复杂的工序在支撑着。十余寸的“小叶樟”在雕刻完头像后,开始上土。给木雕上的土一定要是同安运来的桂花土,一遍又一遍地抹上去,足足需要十几遍。还要挑着好天气,有太阳的日子,土比较容易干又不易裂。完成上土后,稍微整下形,紧接着要开始磨皮了。“就像是给大姑娘绞脸一般,要又轻又快的摩擦,直至表层细腻。”黄紫燕介绍,给木偶头磨皮的工具,是江加走的“独门工具”,闽南俗称“毒鱼皮”,托渔民捕捞剥皮晒干后,鱼皮又粗又硬,方可使用。“用鱼皮磨跟用磨砂磨不一样,它能使木偶更细腻,不会有颗粒感。”

精致都蕴藏在细节中。磨完皮要开始上色了。“我们的水粉也都是自己调制的,不同颜色的水粉,调制方式和用料也都不一样。”黄雪玲告诉记者,单是最普通的白色颜料,都需用太白粉和牛胶搅拌后,在石臼上不断研磨,而后再加水,通过丝绸过滤,方可使用。

红色的颜料更是特别,采用的是来自佛山的矿物质颜料银珠,这种色料常用于关公等神像上,在民间有辟邪一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色料色泽很好,敦煌那些壁画用的红色色料就是这种,能经久不衰。”黄雪玲说,每种颜料都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都需经过二次加工,加工的方式也是江加走的独门技艺之一。这些传统工序被这对姐妹花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姐姐黄紫燕正在雕刻木偶头。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精细的雕工、鲜明的粉彩、丰富的形象、个性的妆容,正是背后一道道用心钻研的的独门工序,成就了江加走木偶头的细腻生动、灵活灵现,使之成为名扬闽台的传统艺术珍宝。

“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真的很难”

黄家的客户70%来自台湾,另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收藏爱好者也会不定期购买。木偶头雕刻的初始用途是用于木偶戏的表演。随着时代更迭,木偶戏不再如从前受欢迎,从事木偶头雕刻的手艺人也愈发变得少了。

“现在用于表演的木偶头大多都不是手工的,手工木偶头价值比较高,又很容易磕磕碰碰,老艺术家都舍不得拿出来表演了。”黄雪玲说,现在购买木偶头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兴趣而收藏。“一个普通的木偶头价值不菲,一些需要复杂工艺的,就更贵了,而我父亲和江加走大师的遗作,价值则更高。”

据介绍,江加走11岁开始随父学艺,把父亲传授的50多种木偶头像,继承发展创作出了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雕刻和粉彩的木偶头像过万余件之多,深受闽台民间欢迎。

黄家陈列了许多黄义罗的代表作品。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而黄紫燕和黄雪玲的父亲黄义罗,14岁起便跟随江加走之子江朝铉学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黄义罗的木偶头创作突破了传统的形态,众多木偶形象如程咬金、雷公雷母、金陵十二钗等在黄义罗的手中都有别于传统。如雷公双耳后长出了翅膀,雷母脸上有闪电纹路,这都是黄义罗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新。

木偶头上的头发都是真发,是黄义罗的妻子一根一根绑上去的。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传承至姐妹俩一辈,她们想得最多的,仍是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但是真的很难,前面有那么多优秀的前辈做了很多工作,要在这个方寸之上进一步有所突破,是很困难的。”黄雪玲告诉记者,除了塑造一些偏现代化的木偶头形象,她还想通过陶瓷、衣服等载体,把木偶头的形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增加这一传统珍品的价值。

“有些技艺那么好,就是要让人知道的”

“制作木偶头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完成作品会很有成就感。”黄雪玲希望有人能传承这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并体会到这种成就感。“传承是我们比较担忧的,因为学艺之路并不轻松,不能一蹴而就。”目前,黄紫燕和黄雪玲姐妹俩所带的学生和徒弟,都不是全职学艺。

“以前也有很多学生来找我学习,但是都坚持不了很久,而学我们这行如果没有坚持的话,就只能掌握些基本雕刻功夫。”黄紫燕说,学艺,兴趣很重要,耐心也很重要。黄紫燕坦言,以前只管默默在家创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重视木偶头制作的宣传与传承,现在体会到其重要性。

这对处于盛年时期的姐妹花,随着年纪的增长,也会面临着视力衰退等不可避免的身体问题,这让她们更加担忧“后继无人”。

2017年,妹妹黄雪玲在泉州新步小学为学生讲授木偶头制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黄紫燕常常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一些非遗展览活动,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木偶头制作,喜欢木偶头制作。黄雪玲也在父亲去世后,于2015年以父亲的名义开设“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黄义罗雕刻坊,并定期在周末开展不同的体验活动。雕刻坊还与旅行社签署协议,让来泉游客免费体验木偶头制作,并走进高校、商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教学。

“有些技艺那么好,就是要让人知道的。”黄雪玲说,往后余生,她们仍将不遗余力地继续推广木偶头雕刻艺术,让这门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姐妹作品合照:右边3个木偶头为姐姐黄紫燕所雕,左边3个木偶头为妹妹黄雪玲所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谢玉妹 林婕 陈培源

京东是国内专业的泉州提线木偶戏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泉州提线木偶戏型号、泉州提线木偶戏规格信息,为您选购泉州提线木偶戏型号规格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

  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7月24日,海峡都市报小记者团团长、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建志,与新“上岗”的小记者们分享了第一课。小记者们认真听讲,已经开始憧憬接下来的小记者生活了。

  作品:《今天,我当上一名小记者》

  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二年1班 黄悦洋

  记者是做什么的呢?一开始我有点疑惑和不确定,问了妈妈。“记者就是采访一些人物,了解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妈妈大致说了一下,我有点似懂非懂。

  怀着好奇和忐忑的心情,我参加了融创泉州·海峡都市报小记者团成立仪式。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同龄的小伙伴,还见到了真正的“大记者”,他们原来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胡建志团长告诉我们记者的任务,还有新闻的五要素,并且叮嘱我们在采访别人的时候,要有礼貌地自我介绍,等到对方同意的时候才能提问。原来采访就是相当于聊天啊,这让我忐忑的心安定了不少。

  胡团长还说,当一名记者最重要的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记者的责任是很重大的,他们让我们及时了解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情,并且保证真实。

  妈妈总说,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谣言和夸大的信息。我想,记者就是对抗这些不真实信息的勇士吧!

  胡团长还介绍了小记者团的各种活动,比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非遗馆、冰墩墩工厂,游览名胜古迹等。这像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我开始向往而且期待着活动的开始!

  穿上黄色的小记者马甲,戴上小鱼儿渔夫帽,面对着专业而幽默的摄影师叔叔,我觉得自己好像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肩负起了当记者的责任!

  今天将是我暑假过得最有意义的一天!新的征程,新的开始,我将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小记者而努力!

  7月30日,融创泉州·海都小记者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欣赏两出提线木偶戏,感受泉州非遗的魅力。

  作品:《在艺术的殿堂流连忘返》

  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二年1班 黄悦洋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第一次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踏寻古老的文化足迹。

  首先,我们观看了木偶表演。在我看来,木偶戏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它通过拉扯简单的丝线,就能牵动木偶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协调流畅的表演。而每个木偶本身也是栩栩如生。

  我们看的第一场木偶戏是《小沙弥下山》,一个很可爱的小沙弥自言自语,敲木鱼诵经,不时还摔一跤。下暴雨了,小沙弥奔跑的样子既滑稽又憨态可掬,看得我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是《钟馗醉酒》。钟馗因为相貌丑陋,不受重用,他对酒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忧愁。木偶师傅通过拉动丝线,准确地控制钟馗手提起酒杯和酒壶,让钟馗喝酒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看完木偶戏演出,我们来到了展览馆,沉浸在艺术的殿堂里流连忘返。这里有制作精良的无骨花灯,有色彩淡雅画面朦胧的永春纸织画,还有高甲戏、南音、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饰、脸谱艺术……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今天真是让我难忘的一天!

  作品:《非遗文化之旅》

  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四年3班 林熙妍

  在太阳炙热的怀抱下,我们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开心地搓着手,猜想着:非遗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带队老师领着我们走进一个小剧场,我们观看了两场提线木偶戏。在表演者的控制下,两个木偶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加上闽南语配音,简直跟真人一模一样,让人不由得赞叹表演者的高超技术。后来听一位表演者说,他练习了十几年才练成这样,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接着,我们一路观赏非遗产品:有演奏南音的各种乐器,有精雕细刻的惠安木雕,有各具特色的灯笼,还有艳丽的惠安女服饰。老师给我们讲解惠安女服饰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意思是,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眼睛和鼻子,这是“封建”;腰、腹部却坦然显露,这是“民主”;筒裤的裤脚宽达40厘米,这是“浪费”;上衣却短得连肚脐都遮不住,这叫“节约”——这么一说,让我对惠安女服饰有了新的认知。

  随后,我们观看了另一项极具泉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妙趣横生的表演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表演结束,表演者还邀请我们5位小记者上台学习高甲戏的基本动作。我认真地跟着学,无奈自己动作笨拙,表情僵硬,后背不由得流下冷汗,真是一点都不容易啊!

  我想,这些非遗项目向全世界展现了我的家乡独特的一面,非常值得我们后辈努力学习,并永久传承下去。

  作品:《小沙弥下山》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四年9班 洪光熙

  大家好!我是海都小记者洪光熙。时值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今天,我们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首先,我们观看了一段栩栩如生的木偶戏《小沙弥下山》。木偶戏讲述了一个小和尚平时念经不认真,有一天,师父让他下山化斋,结果他走到一半,天空就下起瓢泼大雨。小沙弥急忙念经请佛祖保佑,但由于平时不认真念经,再加上着急,他越念越错,雨也越下越大……台上,表演者的手指灵巧地来回环绕着,几根木偶线被他玩得收放自如,在他的操控下,小沙弥一会躲雨,一会念经,每一个动作都那么惟妙惟肖!

  接着,我们来到了花灯馆。据说,花灯起源于汉明帝永平年间,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这儿的花灯五颜六色,造型五花八门,花灯上的图案亦栩栩如生!

  这场活动让我感触良多。泉州给生在斯、长在斯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土壤,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并愿意走近、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更好地被推广。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给了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更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作品:《见证世界的泉州》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二年3班 郑毅霖

  7月30日下午,作为融创泉州·海都小记者站的成员,我参加了泉州非遗研学活动。

  一走进非遗馆,就见展厅大堂上方挂着很多像红色砖柱一样的灯箱,每个灯箱都写着一个泉州非遗项目,有拍胸舞、南音、乌龙茶、妆糕人、花灯、五祖拳、提线木偶戏……

  我们来到“非遗剧场”,观看提线木偶戏《小沙弥下山》和《钟馗醉酒》。表演非常有趣、精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钟馗喝酒的场景。他先是用小酒杯一杯一杯地喝,喝得不过瘾,干脆捧起酒缸直接把酒倒进嘴里——在表演者的操控下,钟馗醉酒的每一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嘴里还不住喊着:“何究,何究(闽南语:好酒)!”而且我发现,木偶小人手里的酒壶居然真的有水滴了出来!好神奇!

  演出结束后,我们还参观了花灯展厅,观看了高甲戏,欣赏了石雕木雕艺术、地方戏的脸谱和惠安女传统服饰……

  这次泉州非遗馆之旅,让我对泉州的传统饮食、服装、戏曲、风土人情等文化都有了更多了解。我的故乡泉州,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是我从未听过、见过、经历过的,我想多到故乡的各个角落走一走,继续倾听故乡的故事。

  作品:《寻迹非遗》

  南安市官桥镇周厝小学三年1班 郭思琪

  在烈日炎炎的午后,我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了我的非遗半日游。

  首先,我们走进“非遗剧场”,观看提线木偶表演《小沙弥下山》和《钟馗醉酒》。表演老师娴熟地将手中的线一提一拉,那小木偶便开始舞动起来,或走路,或坐下,或把盏……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场掌声。

  看完演出,小记者们来到花灯区。头顶上悬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我们认真地听着导游老师的介绍,了解花灯的分类,发现每盏灯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十分美丽。

  接着,我们来到高甲戏表演区。大家席地而坐,认真观看表演老师的精湛演出。演出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高甲戏的知识,并与我们交流,让我们尝试高甲戏的一些基本动作。我举手上台,近距离领略了高甲戏的精彩。

  之后,我们还了解了惠安女服饰,聆听美妙的南音,领略梨园戏的独特,了解泉州南少林的历史渊源……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之处。我想,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文化,去保护它,传承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