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体共有几个人头贫困县占了百分之几?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综述:思想生根 作风扬帆

这是一次心灵洗礼,这是一次党性升华!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紧盯“学”这个基础,狠抓“做”这个关键,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学习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全面从严治党迈出坚实步伐。

全国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800多万名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神州大地上凝聚起强大发展力量。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为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以讲党课、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等方式带头参加学习教育,以上率下,树标立规。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重点对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联系实际、自我检查、坦诚交流、统一思想,为全党作出示范。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和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上为之,下效之。中央示范引领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影响带动各级党组织上下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树立标杆、行之以躬,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先后通过个人自学、中心组集中研讨、领导干部读书班、邀请专家解读等方式,普遍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研读《准则》《条例》,掌握精神实质,真正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还普遍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到所在支部和所联系的基层党组织讲党课,与基层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谈体会、讲感受、查不足、明方向。

学习教育每推进一步,督查指导工作就跟进一步。各级党委(党组)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新疆对督促指导的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制度要求都做出明确安排,以督促推动真学实做。江西将常态督查、集中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把重点放在基层、放到支部。江苏在全省开展“千组万支”集中督查行动,在全省通报检查结果,工作不力的提醒约谈,有效传导压力,推动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开展。

支部“唱主角” 学习融入日常

各级党组织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本形式,创新学习方式,在融入经常、融入日常上下功夫,把学做“集结号”吹起来,引导党员一生一世学、一生一世做。

——健全制度,支部学习常态化。内蒙古自治区在各党支部推行“六个一”学习制度,即党员每天1次自学、党支部每周1次学习、每半月参加1次双休日讲座、每月1次中心组学习(读书会)、每两个月1次集中研讨、“七一”前后讲1次党课,确保学习教育不虚不空、不走过场。青海西宁市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每月一课、每周一论”制度,要求全体党员参与。湖北宣恩县推行“支部主题日”做法,通过“主题党日+自主研学”“主题党日+分组研讨”“主题党日+微课导学”等方式,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精准“滴灌”,不让一个党员掉队。江苏扬州市在全市基层党支部广泛开展“我是党课主讲人”主题活动,通过推动党员积极参与讲党课活动,让每一名党员都动起来。浙江丽水市委组织部要求每名党员把对党的承诺、对党的初心、对党的感悟明确写出来,在上班时间、重大活动期间必须佩戴党徽,鲜明亮出党员身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创新形式,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湖南创新抓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知识竞赛方式推动学习教育落地生根。福建泉州市领SHOW天地创意产业园区带领党员精心设计具有时代要素和党建要素的漫画读本、微电影、动漫视频等,让年轻党员更好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都推出“线上+线下”指尖课堂,及时向党员推送学习内容近5000万条次。青海祁连县阿柔乡为党员配备“两学一做”口袋书,携带方便,成为党员补充党建知识的“充电宝”。

学有所得、学有所悟。通过学习教育一次次“打磨”,党员领导干部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会掌握更加深刻,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系统掌握党章党规,深刻理解系列讲话,把“四讲四有”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履行党员义务更加自觉,党性观念显著增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立合格标尺 树先锋形象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紧紧扭住“做”这个关键,亮出实招,在以知促行、干事创业上务求实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各地组织部门既是组织员,又是战斗员,在合格标准上更严,在发挥作用上更实。

云南省委组织部提出了全省组工干部“十必须、十不准”和“机关工作十八法”,作为学习教育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组工干部工作作风。

福建省委组织部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服务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确保每半年实地调研帮扶解决问题一次。同时,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引导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结亲戚、融真情、解难题。

认识有榜样,行动有标杆,方能推动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实处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把“党员”二字深根于思想中,体现到行动上。

浙江省委抓住服务保障G20峰会这一重大契机强化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磨砺党性观念。如杭州市推出“保障峰会争先锋、担当有为谋新篇”主题活动;嘉兴市发挥“红色志愿之城”优势,发动全市5万多名党员志愿者服务保障G20。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我为项目年作贡献”活动,极大激发了机关党员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聪明才智,2016年上半年共推进了33个10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

灾难面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

江苏盐城市在龙卷风冰雹灾害中成立党员突击队、党群互助组,成为抗灾救灾的“主心骨”;安徽组建党员突击队2.1万支,动员61.3万名党员,在抗洪一线擎起鲜红的党旗;武汉400名党员在江边面向党旗宣誓“人在堤在”“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这些镜头浓缩在一起,汇成了最温暖的底色,书写了广大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的生动故事。

即知即改 补齐基层党建“短板”

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薄弱环节,抓管理、强基础,着力补齐基层党建的“短板”。

为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参加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在规范党员管理上加码加力。青岛深入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通过组织召唤、人际查找、联合查找、协同查找等方式,共排查出1万余名失联党员、“口袋”党员,全部重新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福建开通“党员e家”新平台,对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费收缴、党内关爱帮扶等多项工作都作了完善,建立健全了从党员教育到管理再到服务的长效机制。

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亟须强健“肌体”实际,贵州毕节市全面部署,向12种“软弱涣散”情形亮剑,查处各级党组织“四风”问题610个,处理党员136人。昆明市采取“一村一社区一策”的方式,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选派“第一书记”、建立县级领导帮扶联系点集中整顿等方式,实现全市100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整顿提升。

模范带头是“党员”二字的应有之义。如何让党员的身份意识更强,带头引领作用更明显……各级党组织有的放矢“开药方”,进一步激发每个“细胞”的活力。广东乳源县东坪镇以“三夜三群”为切入点,在各村“夜访、夜谈、夜宿”,开通“驻点工作、党员交流、党群互动”3个微信群,村子里多了不少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湖北,因致富能力强被选为建始县店子坪村村支书的王光国就坚信“石头再硬,硬不过共产党人的骨头;困难再大,压不垮共产党人的脊梁”,硬是从大山深处凿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致富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

学习持之以恒,干事久久为功。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得深入、做得扎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

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回眸:选出好干部 配出好班子

2016年是换届之年,全国绝大多数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省区市党委中已有新疆、安徽、河南等14个召开党代会并完成换届,其他17个省区市党委换届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换届工作中,各级党委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严肃纪律,绘出思路清措施实的好蓝图,换出心齐气顺劲足的新面貌。

切实加强党委领导和把关作用

各级党委把换届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和把关作用,牢牢把握换届的主动权、领导权。

2015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2016年1月,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明确“五类责任主体”。

各地通过细化责任清单、严明追责办法,确保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守土尽责。吉林、浙江、四川等地列出“五类责任主体”责任清单。湖北宜昌市考虑到换届工作中的舆情控制、会风会纪监管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和代表团团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政协界别组召集人4个责任主体的职责任务,将责任主体拓展为9个。天津出台换届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问责追责的49种具体情形。

坚持跟进指导、全程督查,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统一领导。各地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压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黑龙江探索实行常委包保责任制,重点包保政策落实、换届风气、依法选举。内蒙古在苏木乡镇党委换届期间,采取自治区巡回督导、盟市实地督导、旗县全程督导“三级联动联查”的方法,全程参与各环节工作的指导把关。陕西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暗访调研换届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广西实行乡镇换届工作定期报告、重大问题即时报告、进展情况周报、换届选举日报等制度,倒排时间、挂图作业、对表推进,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各级党委始终把换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各级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人大、政协、纪检机关以及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各负其责,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换届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严格标准立体识人精准选人

西藏规定,对存在发表违背中央精神言论等6种政治上不合格情形的,一律不作为提名人选;江苏镇江市在拟新进班子人选民主测评表上,增设“是否存在不敢担当的情况”一栏……各地坚持好干部标准,把好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同时,各地积极改进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尤其是在民主推荐、换届考察等关键环节攻难点、求突破,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为提高推荐质量,这次换届不搞“海推”,各地采取先个别谈话推荐,形成推荐建议人选名单,再进行会议推荐的方式,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有机统一起来,防止简单以票取人。上海为谈话推荐环节预留7个工作日的时间,让访谈对象充分思考,谈深谈透推荐理由,避免“只点人头不画像”。郑州市要求,谈话推荐后,每个考察组对被推荐干部做出“四个必”评价,即必有个性特点、必有实例实事、必有缺点不足、必有使用建议。河北按照知情度、关联度和代表性,适当扩大参加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对新一届领导班子进行全额定向推荐。

在考察环节,各地认真落实“五观察五看”要求,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识别干部,把干部识准、选准。山东、湖南、海南等地对考察对象除征求纪检、公安、审计等相关部门意见外,还将考察触角向干部生活圈延伸,向其工作过、分管过的单位延伸。安徽、广西等地直接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重要民生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干部工作实绩。北京大兴区探索“四维考察法”,兼顾一时与平时、大事与小事、远焦与近焦、显绩与潜绩,形成综合衡量评价模式。

此外,各地还注重加强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干部的见识见解、秉性情怀、境界格局、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严格落实“四凡四必”要求,绝不放过一丝疑点,将有硬伤的干部一律排除在外。

加强分析研判优化班子结构

十指再强,不如拳头有力。换届中,各地把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作为重要着力点,综合考虑年龄、经历、专业等因素,配出好班子。

各地注重下好综合研判“先手棋”,为班子配备提供科学依据。新疆提前开展摸底调查,分层次对9个州市、101个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班子总体运行、工作实绩、优化方向,班子成员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等情况。江苏苏州市出台实施办法,明确研判内容、方式和程序,建立12个研判大类81个研判小项的标准体系,全面覆盖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履职表现。

不少地方探索运用大数据理念和资源整合方法,提高分析研判精准度。江西宜春市运用干部信息平台,综合近5年年度考核、巡察巡视、审计监督等信息,对班子和干部进行分析研判。云南玉溪市建立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结构模型管理系统,重点围绕经历、能力素质、性格气质等信息,逐一录入系统,对比标准化班子结构模型,研判每个班子存在的问题,形成动议建议方案。

选干部配班子,各地更加注重做好“统筹”文章,把各方面优秀干部汇聚到改革发展事业中来。

抓住“关键中的关键”,优中选强配备党政正职。四川在全省范围内统筹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宁夏着力把政治素质过硬、能够驾驭全局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来。中卫市选配了39名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等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泾源县在全县范围择优调配8名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任党委书记。

防止重数字结构轻素质结构,各地坚持老中青干部合理梯次配备,避免“唯年龄”“一刀切”。广东、重庆等地在选配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注意保留一批年龄较大、经验丰富、事业心强、工作得力的干部;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考虑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配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配尽配。

各地紧扣全面创新改革和脱贫攻坚两件大事排兵布阵。在福建,莆田市针对临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注重选能主动适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建设等发展新格局的干部;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三明市选拔了60名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乡镇长或人大主席转任党委书记。特别是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安徽等地明确,省级贫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一样,完不成脱贫任务党政正职一律不得调离。

坚持“重担当、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各地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选拔干部的同时,认真做好从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兰州市要求每个乡镇一般从“三类人员”中择优配备不少于1人。天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三类人员”达123名。

把正风肃纪牢牢抓在手上

换届风气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直接关系换届工作成败。各级党委早部署、严要求、细规定,从一开始就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正风肃纪牢牢抓在手上,以坚决态度、果断措施狠刹歪风邪气,推动形成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严明“九严禁”纪律要求以及“九个一律”的处理规定;中组部以严肃换届纪律为主题召开全国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摄制《镜鉴——衡阳、南充违反换届纪律案件警示录》,编辑《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一系列举措释放了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

突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各地多措并举筑牢思想防线。贵州发放“九严禁”宣传卡70余万张,把“一片一书”作为必备教材,做到换届前几大班子领导、参加换届工作会议的同志、负责换届工作机构人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四必看”。青海省委组织部以图文形式编制“换届关键环节风险点防控篇”,加入《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手册》,印发各地学习参考。

各地采用谈心谈话、公开承诺等方式,促进严肃换届纪律责任落实。吉林、海南等地开展专题谈心谈话,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换届纪律责任。广西各级党委层层建立承诺制度,与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签订承诺书,教育引导他们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

换届期间,中组部和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通过“12380”电话、网络、短信和信访“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全天候受理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举报。中组部会同中央纪委机关,组建换届风气巡回督查组,对各省区市的市县乡换届风气进行督查。地方各级组织部门也会同纪检机关,加强换届风气督查。湖南派出7个巡回督查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县市区,直插会场和驻地,通过现场查验、受理举报、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工作。

对触碰换届纪律的人和事,以“零容忍”的政治态度,建立快速查核、立项专办等制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并及时通报曝光。中央对辽宁拉票贿选案的严肃处理,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维护党纪国法权威的鲜明态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中组部通报7起违反换届纪律的案例,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各地迅速传达并深刻汲取教训,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类违纪行为。山西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共查处违反换届纪律案件49起,集中通报4起。

一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刹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确保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进行。

干部工作亮点扫描:严管实抓促有为

2016年是严管干部落实处的重要一年。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推进能上能下、从严管理监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培训实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从严管理干部的螺丝越拧越紧。各地各部门严管实抓,把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努力培养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1、严防干部“带病提拔”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为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坚持把责任挺在前面,以责任追究压阵,打牢日常了解、综合研判两个基础,抓好动议审查、任前把关两个关键,坚决让“带病”干部止步。

破解“带病提拔”这一顽症痼疾,必须严格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陕西、内蒙古、海南、天津等省区市为此出台相关办法,科学规范选任程序,防止程序空转走过场。甘肃兰州市、江苏徐州市、山西天镇县等地对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重点严把干部选任责任告知关、干部档案事项审核关、干部涉信涉访核查关,一旦出现问题,追根溯源,倒查问责。浙江宁波市围绕启动动议阀、聚焦动议源、形成动议案、闭合动议环等关键环节,探索形成了干部动议工作的全链式流程。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必须把知人识人的功夫下在平时。青海开展县委书记人选无任用推荐考察,重庆将干部考察的范围从工作圈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等,天津把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表现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途径和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厦门市每年确定干部走访计划,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干部。

通过源头预防隔“病源”、全程把关筛“病号”,着力形成责任清晰、措施有力、相互衔接、完整闭合的防范机制,坚决挡住那些在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带病”的干部,努力将干部“带病提拔”发生率降到最低。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或细则,明确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疏通了“下”的渠道。

浙江、海南、四川、宁夏、青海等地出台具体办法,明确细化“下”的标准,让干部“下”得规范。2016年4月,湖北对28名在履职能力、精神状态或担当作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厅级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其中8人被免。亮明标准、划定底线,西藏细化不适宜担任现职11种情形,列出“六个绝不使用”负面清单。成都市、济南市、广西玉林市、青海海晏县等地根据实际情况,突出更严更实要求,对“下”的情形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疏通拓展“下”的渠道,让干部“下”得服气。各地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河北、四川等地每半年对干部工作状态、履职实效、作风能力等进行一次初步分析研判。北京通州区通过近距离接触、贴近式考核、多角度分析、立体化监督,多维度辨别,对干部的突出问题进行精准“画像”、分类施策解决“下”的问题。在作出“下”的调整时,湖北、福建、云南等地当即明确干部“下”后的新职务或工作安排,并定期进行谈心谈话,跟踪了解和掌握“下”的干部情况。

让有能力的干部“上”,让那些能力不足、心猿意马的领导干部适时地“下去”,干部的担当精神和主动作为意识明显提升。

2016年3月,全国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从严监督的导向更加鲜明。各地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将严的要求贯彻干部监督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把从严管理功夫下在平时。各地在健全日常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机制上发力,对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中组部印发《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一年来,共提醒、函询、诫勉干部37.5万人,其中中管干部510人。贵阳市建立问题线索柔性约谈工作机制,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黑龙江鹤岗市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巡视考察档案,对巡视考察纪实表、谈话记录、评价意见等资料详细备案,全程纪实。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执行更加有力。各地主要抓住如实填报、深入核查、结果处理3个环节,进一步加大抽查核实力度。辽宁抚顺市通过实地访、专门谈、重点核、网上查,将监督工作向关键领域和重点人员延伸。北京大兴区、河南开封市祥符区等地对不如实报告或隐瞒不报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

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健全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广州市、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安徽砀山县等地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形成对一把手权力有效制约。同时,对一把手身边人的监督力度加大,北京、广东、重庆、新疆等地先后制定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

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化。各地持续开展“整治违反干部任用标准程序、跑官要官和说情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裸官”等6项重点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审核中发现的干部档案造假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净化了干部队伍风气,使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成为干部共识。

开启全天候探照灯,用严密的制度,让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时时在、处处在、事事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4、容错纠错让干部放胆干事

2016年,“容错纠错机制”成为干部工作热词,引起广泛关注。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坚持以支持干事、鼓励创新、保护担当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黑龙江、陕西、福建、深圳等省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划出干部容错的行为界限。西藏明确在干部坚守忠诚、安全、质量、环保、稳定、廉政“六条底线”的前提下,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过错。济南市提出容错应秉持三项原则,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规范容错的具体程序和操作流程。浙江义乌市明确容错按照申请、初核、调查、认定、实施、答复6个步骤进行。南宁市武鸣区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妥善处理涉及改革创新的信访举报。西宁市出台规定,予以容错的单位和个人,可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免予扣分或“一票否决”,在干部提拔任用党风廉政审查中免予“一票否决”。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敢闯敢试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气魄。以容错纠错机制撑腰,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及时用起来,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激励更多的干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

5、干部培训突出党性教育

2016年是全面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第一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条例》精神,扎实有效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把党性教育放在干部教育培训第一位,锤炼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青海对新任职的103名省管干部、县委书记集中开展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固根守魂。

以需求为导向,培训更具针对性。各地紧密结合中心工作、重点业务,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杭州市把服务保障G20峰会作为教育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大课堂”,聚焦G20维稳保障等中心工作举行专题培训。河北廊坊市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解决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工作上的难题、能力上的短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持。新疆哈密市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布局培训结构、精准调整培训框架、按需制订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不断刷新、需求导向凸显、方式方法更加灵活……教育培训让各级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局大势上来,政治素质和专业化能力不断提升。

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2016年,各地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要求,完善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成效,是今年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陕西、河北等地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工作成效来设置考核指标。青岛市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设置单独的开放发展考核板块,引导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进位争先。

2016年5月,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新导向。各地坚持脱贫一线考干部,让脱贫实绩说话。西宁市把全市157名脱贫工作队干部列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先后选拔13名脱贫攻坚一线和专门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的优秀干部担任县级领导职务。云南昭通市、福建宁德市等地组成考察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实地察看、评价干部德才与实绩,探索实行观察考验期制度,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河北魏县对于脱贫攻坚业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各地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苏州市吴中区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班子调整配备的重要依据。新疆民丰县把年终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问责处置、提拔任用中。北京朝阳区、贵州织金县等地对在考核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采取培训教育、警示提醒、诫勉谈话等措施限期整改,促进干部监督常态化。

各地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抓基层打基础 党旗领航促脱贫

回望2016年,各地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主线,团结带领群众打响脱贫攻坚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发挥好村党组织带头人作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问题明显改善,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持续加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有效推进,流动党员“两不管”、管不好问题得到改善,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突出问题整改,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党员质量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持续用力、常抓不懈,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党建引领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年来,各地将组织工作与决胜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团结带领群众向贫困发起总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基层党组织,筑牢脱贫战斗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各地将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等举措有机结合,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确保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整顿提升,重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后进基层党组织对照排查,“一支一策”制定整改措施。广东制定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三年行动计划。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和农村组织形式的日益多样,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与脱贫攻坚相适应。四川全省41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组织推行“园区党组织+合作社(协会)+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云南昭通市、山西大同市、贵州福泉市、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抓基层、打基础,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保障,青海整合200亿帮扶资金,制定交通、电力等10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贵州铜仁市建立“民心党建+信合+村组+企业+村村通”合作机制,每年向有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15亿元。

党员一线带头带富,当好脱贫急先锋。一年来,各地强化党员致富带富牵引力,推动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贡献。各地普遍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南昌市组织市县乡三级科级以上干部,与挂点村(社区)的10381户贫困户结对联系。浙江绍兴市建立民情通工作机制和标准,全市各级干部当年即走访农(居)户373万余户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体现在坚定的信仰,也体现为实际的致富能力。云南全面推广“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大力实施“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广东肇庆市设立党员创业贷款项目,已累计发放4亿多元,支持创业党员5000多名,带动20多万名群众就业。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浙江在全省集中推选宣传“千名好支书”,并出版《点赞千名好支书——浙江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风采录》。江苏开展“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推选活动,计划推选出500名左右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选优配强带头人 领跑农村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年来,各地着力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准用好第一书记,精准培训党员干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农村选优配强“领头雁”,在助推村级发展中跑出了加速度。

各地多措并举,确保村级带头人个个过硬。甘肃共选拔1085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陕西把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班子平均年龄下降2.7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增长25.2%。

让第一书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目前,全国共有18.8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实现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施策,贫困村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把哪方面的人派过去。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摸底排查基层需求情况和干部队伍情况,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各地普遍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履职尽责。目前,天津、辽宁、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从省级层面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北京、吉林、湖北、宁夏等22个省区市出台文件,明确规定第一书记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

着眼于解决“缺信息、缺思路、缺技术”的困境,各地积极对村干部进行全面培训。贵州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大培训,省级每年对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组组长和第一书记、创业群众代表进行示范培训。陕西分级分类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3.7万多人次,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吉林计划3年内对重点贫困村干部轮训一遍,省级每年示范培训300名贫困村书记。黑龙江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1700名贫困村书记现场教学、实地观摩。广东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计划,力争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0%。

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持续推进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领域。一年来,各地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精神和中组部的专题部署,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注重提升覆盖质量,动态跟进抓好“两个覆盖”,全国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41.5%,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62%,有了明显提升。

着眼于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中直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资委按照“五清”要求,组织各部委对主管的社会组织逐个摸排,对未建立党组织的明确任务、倒排进度、责任到人,区分情况分类推进。浙江、广西等省区采取集中攻坚的办法推进“两个覆盖”,云南开展“两个覆盖”专项提升行动,全省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从年初的7.5%,攀升到10月底的91.4%,党的工作覆盖率达97.53%。

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质作用,浙江温州市从社会组织执业的关键环节入手,采取“党建+重大决策”“党建+中心工作”“党建+行业发展”等办法,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稳定有效发挥作用。天津河西区切实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看得见、管得住、服务跟得上的优势,大力实施“双抓、双培、双引、双促”的“四双”工程,使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建设得到同步融入、同步孵化、同步加强。

各地以园区为龙头,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福建厦门市着力构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六化”机制,做到党的建设与园区发展共谋、共议、共建、共享。四川推进园区各领域党组织联设、队伍联建、活动联办、阵地联用、事务联商。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统筹建设园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活动阵地“十分钟服务圈”,实现共建共享。

国企党建弱化淡化虚化问题改善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国企竞争优势,坚持强“根”固“魂”不动摇,各地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国企党建工作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将党建工作融入国企深化改革,国企党组织作用不断提升,国企党建呈现不断加强的良好态势。

上海市委在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达80%以上。对国企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其他成员四类责任主体,重庆市委分别明确24项责任内容和20种负面情形,使党建工作既有“作业清单”,又有“负面清单”。陕西省委成立5个巡回督查组,在国有企业轮回督导,将国企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行“两个责任”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生产经营业绩一同考核。工商银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出台选人用人“十条禁令”“十不准”规定,加强党委对选人用人全过程掌控。航天科技集团坚持重大议题未与党组织沟通的不提交研究,重大问题未经党组织讨论的不进行决策。兰州石化党委把住企业重大决策关口,实行“五定三审”: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人才计划、考核机制,审五年规划、党政年度工作报告、专题方案。中交集团党委坚持以支部过硬保工程过硬、以工程过硬显政治担当。

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一年来,各地立足实际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改进和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推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

长春市在全市基层党组织普遍推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党支部每月固定1天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和主题实践活动。昆明市按照“一类型一主题、亮出党员身份、唱响时代主旋律”要求,以分类组织实施主题活动方式落实“三会一课”。四川彭州市在全市党政机关党员中开设“体验式”党课,设立环卫、医护、红色教育、三农等8类体验岗。浙江湖州市建立“党性教育一刻钟”制度,在各级常委(党委、党组)会前,固定15分钟开展党性党纪专题教育。湖北黄石市推行以党员“学习日、公益日、政治生日”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三日”制度。四川绵阳市、河北平泉县等地普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规定主题+自选主题”方式,对活动的时间、程序、内容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广西贺州市、浙江余姚市等地探索为党员过“政治生日”,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

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突出问题整改

在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更加突出问题整改。各地普遍要求参加述职的党组织书记深入基层查不足、找问题,从实撰写述职报告,严肃认真开展点评和评议,从严抓实问题整改,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真正把基层党建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述职前,各省区市普遍规定报告中成绩、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三个部分各占1/3,并要求用数据、事例“说话”,广西、贵州、陕西等省区要求讲成绩不超过1/3,晒问题不少于1/3。

述职中,各级党组织书记在面对面陈述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视频、幻灯片、网络等多种形式展示述职内容,并普遍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述职评议会,进行现场测评。四川内江市、新疆库尔勒市以“党建+中心工作”为主题,制作视频短片,生动展示基层党建成绩。

述职后,各地把述职评议结果与年度考核相挂钩,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并普遍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宁夏建立“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机制,将整改情况作为下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广东采取书面形式,将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评议得票情况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别反馈给书记本人,为整改提供依据。

人才工作述评:放权松绑 活力涌流

2016年7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占据不少媒体的头条,科研人员“喜大普奔”的心情跃然纸上。

2016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按动快行键。破除制约人才的体制“痛点”,打通束缚创新的机制“堵点”,人才管理简政放权,人才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创新创业热潮蓬勃兴起。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就是点燃引擎的点火系。“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直抵广大人才心坎,击中人才领域改革要害。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这个首次以中央名义印发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擘画改革蓝图、布局改革路线,标注着人才事业发展的新高度,洋溢着扑面而来的盎然春意。

美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地生根。中央把《意见》细化为46项具体任务,压实36家牵头单位责任,出硬招谋实策,改革的重锤发出铿锵的落地声:教育部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发展改革,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国资委探索符合央企实际、务实管用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文化部向非公文化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不再核定职称职数。各地出台的实施意见亮点纷呈:北京建立跨区域京津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上海出台人才新政“30条”,更积极更开放向海外引才;河北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离岗创业;湖北支持高校完善创业休学制度;山东推进省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

人才活力“放”中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门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刀阔斧推进简政放权:人社部分七批取消434项职业资格,占总数的70%;科技部开展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大幅度精简评审项目,总体精简了29%;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浙江、湖南、云南、宁夏等省区下放用人自主权、职称评审权。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激发出人才和用人单位活力,行政权力的“减法”换来创新创业的“乘法”,出现了企业家、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尊重人才规律。科研单位领导能不能“兼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算不算“裸官”?这些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涉及广大人才切身利益。相关部门响应广大人才的强烈呼声,对担任行政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学术和企业兼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出国交流、“裸官认定”等方面,按照分层分类管理的原则区别对待,实行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鼓励和支持人才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创新合作。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备受社会诟病。人社部大力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不再将论文、外语、计算机作为基层专技人员申报硬杠杠,解除他们的职称论文之患、英语之忧。这些改革举措,尊重科研工作规律,顺应人才成长规律,受到广大人才热烈欢迎。

瞄准“高精尖缺”聚天下英才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体现了对全球人才竞争格局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中国开启全球配置人才资源时代,正日益成为全球人才磁场。

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行引进人才、自主培养人才和推送人才并重,注重发挥“国字号”工程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工程实施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2016年,完成第12批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工作,引进“千人计划”专家866名,基本完成第13批遴选工作,预计引进专家960余名。完成第2批国家“万人计划”遴选工作,产生“万人计划”专家1702名,入选专家人数达到2521名。同时,加强全球高端人才分布和流动态势研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考目录,明确国家引才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绘制出清晰明确的引才路线图。

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健全。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把外国人才永久居留政策提升到战略高度,对立法、管理、服务提出指导意见,做出顶层设计。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指导目录及计点积分制度研究和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外国人在华工作许可”一站式办理,提升外国专家人才来华工作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各地推出新政,用贴心服务向海外人才敞开胸怀……

引才的核心是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最大限度集聚天下英才。2016年,不少地方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方式,在全球布局创新资源。云南出台《柔性引进人才办法》,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服务外包、二次开发、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河南在重大人才工程中单列计划,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万多人、院士253人。江西建立76个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03名院士、800名团队成员,形成“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教授”集聚景象。中国商飞公司发挥“柔性项目组织”动态开放的优势,从海外灵活引智2100人次,凝聚国内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十万人才。

人才发展与重大战略交相辉映

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引领性、带动性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也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瞄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瞄准《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等的实施,完善相关人才支持措施,创新人才工作服务发展政策,人才发展与重大战略实施有机融合、交相辉映。

助力人才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教育部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设计“四个推进计划”,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以人才培养带动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国资委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专题研修班,重点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能矿资源开发、电力建设、远洋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优秀人才,提高他们在沿线国家开拓市场、本土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统筹人才资源,推动“智力扶贫”。中组部、人社部、卫生部等联合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援藏,整体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第十三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从西部省区市选派341名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及东部地区所属研究机构、重点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开展研修;第三批“三支一扶”工作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重点为艰苦边远地区输送和培养教育、农业、卫生、水利等方面的青年人才;第16批博士服务团181名博士到江西,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献计。甘肃实施“金融和科技人才引进行动”,从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等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到贫困地区挂职;山东下达人才计划资金2786万元,支持实施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人才支持计划。

人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要素。2016年,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成立京津冀人才协会联盟,出台人才流动共享政策措施,启动“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才流动出现“三地开花”的态势,“中关村+”“中科院+”模式不断复制扩散。2016年前7个月,北京中关村企业日均在津冀设立3.2家分支机构,三地围绕科技创新的网越织越密,一个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创新城市群正在冉冉崛起。

系牢联系人才的“红色纽带”

2016年8月,一份如约而至的关怀吹进专家人才心田。56位主要以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为主体的国内各领域优秀人才代表,受党中央邀请,到北戴河休假。这张写满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邀约,已经持续16年。从中央到地方,联系专家制度越来越实在,走动越来越频繁,关系越来越亲近。一条红色纽带将人才紧密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思想联系是党委联系专家工作之魂。有关部门继续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规划,举办新当选两院院士研修班,依托国家行政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基地举办专家国情研修班,举办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研修班,有效帮助专家了解熟悉国情,坚定了他们争当排头兵、早圆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各地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贵州遵义明确每个常委每年至少联系2名优秀人才,对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或专业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提高重大决策科学化水平。广东东莞将市领导走访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化,每年一次的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活动,已经成为该市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品牌。

关心关爱专家人才是党的优良传统。中组部、中科院、工程院等单位组织近600名院士开展体检。各地积极创新人才服务方式,把专家人才当亲人,为人才提供工作条件、营造工作环境、打造交流平台,助力人才成就梦想。沈阳创新管理服务举措,延展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全市引进国外人才智力软环境的提升,增强外国专家归属感。厦门推出“互联网+”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人才在厦工作生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喀什地委、行署紧紧围绕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喀什落地生根,喀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喀什地区十年来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领域实现的新跨越、取得的新成就,今天起,喀什广播电视台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中推出“喀什这十年”子栏目,敬请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喀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土污染治理持续加强,为助推喀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由“污”到“净” 展露绿色秀美容颜

记者走进华电喀什热电公司,高高耸立的烟囱里没有一丝黑烟,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等一应俱全。经过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2012年至2021年底,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机组装机容量增加了3.5倍。

新疆华电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姜肇中:我们公司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2019年,我们完成了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降低85%,氮氧化物排放降低50%,烟尘排放降低70%。“十四五”期间,我们公司将继续在环保指标,管控环保设施运维上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实施“绿能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全力打造华电战略性清洁能源基地,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华电力量。

喀什这十年,由“污”到“净”,展露绿色秀美容颜。各县市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不断强化农业面污染防控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域防治处置率在90%以上,实现了农药、化肥“零增长”。2021年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0.52%。2018年以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全地区完成新增造林180.5万亩、退耕还林141.85万亩、退耕还草15.5万亩、沙化土地治理415.06万亩。

由“治”到“防” 筑牢绿色保护屏障

为改善生态环境,喀什地区提出“打造四条绿色长廊、建设四大生态屏障”的生态建设新思路,在沙漠边缘、戈壁深处和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生态林300万亩,构建绿色屏障、再造生态绿洲。

2012年,麦盖提县率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启动实施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麦盖提已累计完成沙漠造林45万亩,降雨量从2010年的50多毫米增加到2021年的100多毫米,沙尘天气从2010年的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地区共植树造林394.6万亩,全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四条绿色长廊、四大生态屏障”的建设使得喀什绿洲得以巩固,沙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为持续巩固维护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喀什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地、县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林长、总河(湖)长,全面构建起地、县、乡(镇)、村四级林长制、河(湖)长制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林间、河上,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从“无”到“有”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深能福塔光伏电站作为新疆首个集中式扶贫光伏电站,占地面积635亩、总投资1.74亿元,从2018年并网运营至今,电站带来的效益超千万元。今年,该电站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大光伏太阳能装机量,让当地群众的生活更“亮堂”。

喀什是光能富集区之一,近两年,地区依托地域空旷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地。2021年12月31日,投资2.7亿元的叶城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平均上网电量10万兆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2万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8.15万吨,减少耗水量约12.85万吨。

从“无”到“有”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年,英吉沙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全面完成,实现出水标准由原来的二级标准到一级A标准的提升。每天1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进一步削减了水污染排放总量,处理过的城市污水也变“废”为宝,促进绿色发展。

喀什这十年,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在对12县市1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改造的基础上,完成了9座中水库和配套中水管网建设,将处理达标后的中水回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喀什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智渊:近年来,喀什地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三场硬仗”,切实守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喀什。目前,全地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如今的喀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全地区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喀什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心之向往的奋斗目标。

来源 | 喀什全媒体记者 王惠娟 王子懿 斯太米 李安琪 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