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统领了哪个景点?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词,作于1925年,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第一期。

该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的豪情壮志。

诗刊(1957年1月1日)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常识。2、品味关键词,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壮志。4、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炼字的妙处。2、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新课导入设计1:回忆《沁园春·雪》。导入设计2:我国文学有“伤春悲秋”的传统,很多文人留下了写秋名句。张继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杜甫叹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感慨“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有很多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秋的颂歌——***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伟人笔下秋的独特韵味。  导入设计3:青春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词语,青春意味着无限的潜力和机遇,意味着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对于美丽的青春,你有何打算?今天,我们学****一首和青春有关的词作——《沁园春·长沙》,共同走进伟人的青春岁月。二、词的常识介绍1、简介 词是一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的每一段称为“片”或“阕”;一首词的两段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阕”。2、名称最初叫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3、分类:按照字数的多少可划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4、派别:豪放派、婉约派5、词牌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三、研读文本(一)齐读词作,整体感知。(学生谈感受——豪放大气,激昂振奋)(二)赏析上片1、自由朗读上片,感知秋景的特点。(绚丽多彩,生机盎然)2、研****讨论(1)诗人在怎样的情形下来到此处?点拨: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独自一人。(2)诗人为何强调“独”立呢?“独立”能否改为“站立”、“伫立”?点拨:“独立”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慨。当时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比较柳宗元的《江雪》,这是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逅被贬永州,身处逆境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3)哪个字是领字?统领些句子?诗人来到橘子洲头,看到了哪些秋景?点拨:中间七句,诗人看到了山、林、江、舸、鹰、鱼→万 物,由点到面。(4)诗人眼中的秋景分别有什么特点?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分析景物的特点。点拨:①形容词、副词: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竞争之激烈;浅→水之清;竞→万物之蓬勃。 ②动词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沁园春长沙中的长沙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