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优秀的心理专家是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进行了“两优一先”表彰。今日起,我们将陆续发布我院获得市医院管理中心系统“两优一先”称号的党员和党组织先进事迹,激励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主治医师。多次获得北京安定医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理想信念坚定,争当有为青年

身为一名青年医生党员,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高,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作为国家应急心理救援队和疫情防控国家心理专家队成员,参与了包括西城区伤童事件在内的多项重大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任务;多次代表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参与京津冀重大自然灾害卫生演练心理救援工作,受到广泛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员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参与抗疫工作,并多次参与到各区县隔离点心理援助工作之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争当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学以致用,抗疫路上发挥专业所长

2020年2月初,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北京安定医院的领导临危受命被抽调到北京小汤山医院,随之而来的是急需组建一批专业的医疗队伍。作为一名敬佑生命的医务人员,投身抗击本次疫情是信念也是理想。经过短短几天的准备,同志便跟随北京市第一批支援小汤山医院的医疗队进驻定点医院。面对国内外疫情的严峻形势,他选择站在离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拼尽全力守住北京的防疫大门。

在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的筹建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场所,都有和他的“战友”的参与。他们坚信,心理健康是筑牢这条防控疫情的基石,只要“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从到岗的那天起,仿佛每天都在与时间、与疫情赛跑,7*24小时的工作模式就此开启。

与伙伴一起搭建防疫期间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小米研发团队合作,编写了基于患者端的自助音乐使用手册;设计三维评估方案,采用多种方式维护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心理健康;创建公众号“疫路坚心”;一桌一椅建设心理驿站……多个“从无到有”都随着定点医院工作流程的出台而顺利落地实施,为小汤山医院工作人员披上了一层铠甲,成为了北京市疫情防控的有力后盾。

北京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后,每每遇到待筛查人员、患者出现情绪异常或有沟通不畅时,和他的同事就会全副武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虽然有防护服的重重阻隔,但他们总是能用真心和专业与对方建立连接,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第一时间解决实际困难,安抚好对方情绪。最忙的时候他们每天跑30个战备病区,筛查几百名境外人员的心理状况、还要处理多起突发事件。他始终坚持24小时电话在线、24小时服务在线,就算顾不上吃饭喝水也要抽出时间照顾身边其他医务人员的心理和情绪,即使脚上已磨出了血泡,也无法阻止他的脚步。

三个月后,小汤山抗疫工作圆满结束,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一直在路上。丰台及大兴等区县的抗疫工作中也多次出现忙碌的身影。他不分昼夜走访隔离点、提供心理救援服务,参与重大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成为了他又一项重要工作。境外疫情持续爆发时,他对境外央企员工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利用空闲时间举办心理讲座。针对普通居民的心理问题,他参与编写了国家卫健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充分发挥了心理援助保障作用,做好普通居民、隔离人员、患者、境外旅客、境外员工及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守门人”。面对困难,他不退缩更不轻言放弃,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临床科研兼顾,投身基层治疗普及

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在提供临床服务的同时,也一直进行积极的科研探索,立足“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精神疾病非药物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探索强迫障碍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机制、实践与推广研究。通过失眠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案优化、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新技术开发及非药物治疗方案的基层普及,让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在基层医疗机构得以推广,利用“分级诊疗”模式服务更多患者。

目前在科研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首发课题1项、市医管中心培育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项目。主要科技成果有:发表SCI论文5篇,中国核心期刊论著5篇,第一作者论文曾在第十四届中华精神科年会中获大会优秀论文奖。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病学》教材。

始终以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坚守原则,踏实做事,不碰触底线红线,坚持以身作则,树立团队及医院的良好形象,始终不忘初心、努力成为不辱使命的白衣天使。

肖春玲,女,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会员及学会网络精神病学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擅长精神障碍的诊断尤其是抑郁和焦虑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尤其是青少年和女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和心理治疗1985年泰山医学院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临床技能优秀。2001年获山东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并被聘为山东大学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外语水平,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科研,获取奖励,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2年获得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人才和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十百千”优秀卫生人才。2013年被聘为北京市心理咨询评审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 心理咨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