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可以朓广场舞吗?


每年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正是医学界发现世界帕金森病的200周年,中国帕金森病研究40周年。专家表示,帕金森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手术治疗适合中晚期病人,而康复治疗则应贯穿始终。而相较于过去,国内帕金森病近几年在诊治上有很大突破,在早期诊断、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新技术和新的治疗理念、方法,让帕金森病人得到更好的诊疗。

■新快报记者 梁 瑜 通讯员 李绍斌 彭福祥

PET让帕金森病 更早发现

“人们发现帕金森病200年以来,一直在探索帕金森病的内科和外科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协作组”神经内科主任陈玲教授对新快报记者指出,帕金森病是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硬、动作迟缓等症状的一种的神经退行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为1.7%。

该院“帕金森协作组”医学影像科张祥松教授表示,过去,由于帕金森病在出现症状前,潜伏期可长达10-20年,且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常表现出嗅觉减退、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误诊误治多,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脑梗塞甚至抑郁症等其他疾病,尤其在小医院里,在医生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容易误诊误治。一来推迟了用药的时机,二来让不少的患者接受了不合适的治疗,真正确诊时,通常已经到了帕金森病中晚期。

“一般查CT、超声是查不出来的,而我们通过PET显像设备及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显像技术,可检测患者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张祥松称,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PET能在核磁共振、CT发现结构改变前就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有否减少(减少70%才会出现运动症状),可让还无症状出现的帕金森病在前驱期就被发现。而且,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不同,大部分病人能通过PET检查区别。

但是,目前国内可检测的机构不多,华南地区仅中山一院可做。另外,由于帕金森病早期治疗方法有限,因此他建议家人尤其是父母有帕金森病的人可做检查,若发现处于前驱期,可通过康复治疗延缓症状出现。

药物是治疗基础,有不少新药

陈玲指出,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还是采用药物治疗。在用药方面,关键是根据病情正确选择药物、合理搭配,还要兼顾药物副作用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我们参与了多项国内帕金森病综合管理和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课题,积极推广新药的应用。”

但是,药物也有局限性。陈玲称,帕金森病早期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良好控制症状,但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持续的缓解。部分患者在服药5年以后(未得到合理治疗的患者可能更早)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缩短(剂末现象)或出现手舞足蹈样肢体扭动(异动症)。

中晚期病人DBS手术睡一觉就做完了

一些患者过了与药物5年左右的“蜜月期”后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时,就要考虑做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该院“帕金森协作组”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金龙主任医师对记者指出,DBS手术可显著改善中晚期患者的帕金森症状,同时可减少运动并发症。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DBS手术电极植入都是在局麻下完成,患者在神志清醒并且停用药物状态下在脑部植入电极,几个小时的手术中病人还要配合采集电生理信号,对他们来说减少药量和手术操作带来的痛苦极大。“植入不准确术后效果不好,如果仅仅根据影像学来植入电极,50%以上的可能是不准确的。”他表示,病人先全麻定位、开颅,检测时则转局麻让病人醒着配合做被动运动以采集电生理信号,很多病人因此心率、血压高,遇到有并发症、抖得厉害、不合作的病人局麻下手术更是难以完成,而那时又做不到全麻采集信号。但是,现在可做到一步到位,全麻下完成手术全程,病人睡一觉就完成了手术。“关键就是全麻的麻醉程度要掌握到恰到好处,既要患者感受舒适又要能收集到电生理信号。”

康复贯穿始终,LSVT有长期疗效

很多人不重视康复治疗,陈玲强调,康复治疗应该是贯穿各个时期的帕金森病治疗中的。

该院“帕金森协作组”康复科副主任陈曦教授介绍,对于通过PET发现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前驱期病人来说,虽然没有出现症状无法用药,但可通过康复运动及早干预。如针对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生的平衡和协调障碍,可多游泳、跳交谊舞运动;针对姿势障碍,可进行瑜伽、普拉提等牵伸运动。这能推迟运动症状的出现、延缓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而对于早中期病人的康复,关注平衡功能。游泳、交谊舞、广场舞都是早期病人适合的运动,后期躯体僵硬的多做身体的旋转运动如蛙泳使躯干后伸、自由泳使躯干旋转。

有语言、吞咽障碍和起步困难、平衡障碍的病人,康复训练比吃药效果更大,应定期找康复医生设计适合的康复训练,在家锻炼,还可通过一些器械,或做虚拟训练,像游戏一样,让训练量化得更好。晚期卧床病人,轮椅、床上也可以通过康复运动改善症状。

记者了解到,中山一院还有目前唯一国际公认具有长期治疗效果的帕金森病专病康复治疗技术——LSVT技术的国际认证资格证书:LSVT-big,重点训练患者平衡、协调能力,为期4周;LSVT-loud,重点提高患者的讲话音量、调节语句节律,最终改善语言交流能力,也是为期4周。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癫痫、帕金森氏病患者,便于长期随诊管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近日,菏泽联合济南脑科医院分别开设了癫痫专病门诊和帕金森专病门诊。

患帕金森后,很少去出去跳广场舞

帕金森能不能治好,老伴慕名来到济南脑科医院

术后,家属看大姨肢体不抖动僵硬了

目前,菏泽地区每年新增病例余数千例,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十分棘手的神经科疾病,在折磨患者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申请黄手环公益万元公益基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医学界最新研究认为出现手抖等运动症状时帕金森病已进入中晚期

   ●警惕嗅觉失灵、噩梦、抑郁等非运动症状,提早干预或能延缓帕金森病的到来

   看着老伴脖子上淤青的四道指印,老李怎么都无法相信是自己所为。事实上,他因为噩梦而误伤枕边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一回,被他在梦中当作“敌人”死死掐住脖子的老伴,差点没命。

老李这样持续做噩梦已经有好些日子了,他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小平收治的“睡眠异动症”病人中的一位。“睡觉做噩梦很多人都觉得是正常的,但其实不然,如果噩梦发生的频率高,其实是需要医疗手段干预的。”不仅如此,医学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显示,睡眠异动症与嗅觉失灵、抑郁和便秘这些症状,往往还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它们比手抖出现得更早,所以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而且又有帕金森的家族史,就应该高度警惕。”潘小平说。

   睡眠异动症 夜夜梦见被狮子追

   今年40岁的欧先生是一家大型国企的工程师,近一年来,他被自己的睡眠问题搞得“遍体鳞伤”。“夜夜梦见被狮子追,我一路没命地跑,经常在梦中摔倒,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地上。还有一次,我梦见自己被狮子追到了悬崖,无路可逃了,只好奋力一跃,结果就被一阵剧痛惊醒,原来自己扑到了房间的大门口,而那里正好摆了辆自行车,我压到了车把上,结果胸骨骨折了。”

   潘小平介绍说,老李和欧先生的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作睡眠异动症。睡眠异动症通常发生在睡眠中的快速眼动期(梦睡期),和一般人做梦不同,睡眠异动症患者做的都是噩梦,而且一周有好几次,频率很高,“他们在睡梦中经常会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经常误伤自己或伴侣。如果做噩梦做到这样的程度,其实就是病态了,应到医院的神经内科看看。”

   其实,睡眠异动症处理起来并不难,“做个睡眠脑电图就能确诊,然后用药物治疗,目前有疗效很确切的药物,完全可以控制住。”

   噩梦、嗅觉失灵 比手抖更早出现

   不过,在噩梦的背后,却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帕金森病。

   潘小平说,近年来医学界对帕金森病研究有一个热点,就是发现睡眠异动症有可能是比手抖等出现得更早的帕金森病症状,而事实上,在已经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确实有50%以上的人,有夜夜做噩梦、睡梦中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等异常现象。

   潘小平曾经对一些睡眠异动症患者进行持续的追踪观察,发现不少人确实在三四年后出现了手抖、震颤等帕金森病症状,并最终被确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医学界还发现,除了睡眠异动症,嗅觉失灵、抑郁和便秘也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按照目前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很多人都是因为出现手抖等症状时才发现帕金森病的,但其实出现这类运动症状时,帕金森病已经是中晚期。”潘小平说,“他们追溯不少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史发现,很多人都曾在出现手抖前的好几年前开始觉得鼻子不好使,有些老人烧煳了菜都闻不到味道。”临床上有40%~50%的帕金森病患者首发症状为嗅觉衰退,而且嗅觉问题往往出现在“手脚震颤”、“面具脸”等运动症状的三到七年前。因此,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在去年年底发布的“2015诊断标准”中,新增“嗅觉减退”作为确诊该病的支持标准之一。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便秘者发生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非便秘患者的三倍,而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典型运动症状的十年到二十年之前就患有便秘。抑郁则可以早于运动症状二十年出现。帕金森病患者中,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的生活质量要差。

   潘小平指出,虽然上面提到的这些非运动症状都可能与早期帕金森病有关,但目前还不能作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不过,患者和医生如果能根据睡眠异动症、嗅觉减退等症状,再结合帕金森病的家族史,做好密切的监测随访,那就有助于及早发现帕金森病,及早开始治疗。

   一吃药症状就消失 未必是好事

   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药物还是首选,但药物治疗也有不少问题。帕金森病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就是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不足,因此补充多巴胺类药物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潘小平强调,多巴胺绝非补充得越多越好,这不仅是因为多巴胺类药物有毒性,一旦过量就会有害,而且多巴胺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还有个“蜜月期”,过了“蜜月期”药效就会大打折扣,病情越来越难控制。

   “因此,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是一门艺术,不同患者的用药方案都不一样,需要循序渐进,不断调整。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些曾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病人,一确诊就用上了最大的多巴胺药量,刚开始效果似乎很好,病人的症状一下子就消失了,可是几年后就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局。”

   另外,不少帕金森患者喜欢自己调整药量,同样会影响治疗。“我的病人中有一位广场舞教练,每次到了要去教跳舞的日子就自行把药量调大,这样一来,在跳舞的时候确实很好,像正常人一样。可她一跳完舞,身体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摇晃,根本停不下来。”

   尽管3~5年的多巴胺类药物“蜜月期”至今仍然是帕金森病治疗难以逾越的“坎”,但潘小平介绍说,随着近年来新药物的上市,一些神经受体激动剂和一些神经保护剂的使用都有助于将“蜜月期”延长,但前提是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用药。

   如何应对“开关现象”?

   不少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出现“开关现象”,即部分病人服用左旋多巴后,出现的症状波动,如患者突然出现肌僵直、震颤、运动不能,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后缓解,此时病人可活动如平常或出现多动。一日中,可反复迅速交替出现多次。这种变化速度可以非常快,并且是不可预测的,临床上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开关现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突如其来的“开关现象”呢?

   如果患者走路走着走着突然间就僵住了,可以立刻在他面前设置一个障碍物,例如别人的一条腿,或者横着放一把雨伞等,然后让患者去跨越这个障碍物,并用脚跟走路,那么就能把开关打开。

   如果僵硬发生在清晨刚睡醒时,可以让家人把需要早上服用的多巴胺药物捣碎,用水溶解并喝下去,使身体快速吸收药物,一般十多分钟后就能缓解。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兼神经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小平教授

   文/广州日报记者黎蘅 通讯员黄月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舞蹈症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