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饺子 火锅 烤鸭 什么东西最让人百吃不厌?

旅游回来,太馋我们大山东的美食了,尤其是想尝尝那美味的

这天早上,我和姥姥姥爷早早起床,去大集上买来了绿油油的

菠菜,白嫩嫩的豆腐,准备中午大展身手。

首先,我懂事的先和姥姥将菠菜择洗干净并晾干,在晾菠菜的

时候便开始切豆腐。我第一次切,小心翼翼的用一只手轻轻地扶着

豆腐,因为它太软了,怕一用力,会把豆腐压碎,另一只手拿着刀

在豆腐上轻轻地一切,豆腐就变成了两半。我按照这样的方法,把

豆腐切成了相同的长条,再竖过来一条一条地切,不一会儿,豆腐

就变成了一个一个可爱的、充满弹性的小方块。接下来,就是要和

面糊,我先在一个小碗里放了一些凉水,再慢慢地往里边加面粉,

一勺、两勺、三勺,姥姥说:“好啦,足够了。”我小心翼翼地搅

拌着,刚开始,面糊都是一个个的面疙瘩,姥姥让我慢一点,通过

我的努力,面疙瘩终于变成了真正的面糊了。

准备下锅了,姥爷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我接着在姥爷的帮

助下,将姜切成了“小姜末”,因为操作不熟练,其实都可以叫姜

块了。将锅里倒上油加热,先把姜末放入锅里,煸出香味,再把菠

菜放到里边,油锅“刺啦”一声,瞬时油烟四起,我感觉自己被烟

雾包围了,便赶紧挥动炒勺,将菠菜均匀地在油锅里搅拌,当菠菜

经常有知友问我“David,你的中文怎么学得这么好?我怎么才能像你这样把英语学好?有什么秘诀?”

我很抱歉,我没有什么秘诀透露给大家。我只有自己的方法,不知道适不适合别人的情况。

我上正式的中文课时间真的不多。一开始 2008 年在我家的社区学院学了一个学期,两门课,每周三次。老师有两位,一位陕西人,一位台湾人。她们事先教了我们我拼音的写法和读音。不久就开始学汉字。我从开始对汉字特别感兴趣,觉得汉字很好看,很好学,很有逻辑。

我们用的课本是 ,还可以,语法,从句结构介绍得很清楚,只不过里面的对话有点假的。每周都学了新生词,我的同学们很混杂,有中年来消磨时间的,有青少年 ABC 被父母逼着学沐浴的,我算是课里面最认真的。老师让我们每周背的汉字和词汇我都背好了。我当时也开始和我几个以前在中国旅游时认识的朋友交换邮件。我当时的中文太简单了,还好他们对我好,很耐心地读勒我的邮件由回复来了。为了写更精彩的邮件,我经常查词典找更多的词汇。

一个学期过地很快,2009 年头我就飞到上海,在一个中文培训学校继续学中文。每周五天上四个小时的课。学校把我放在一个“中级”的课程里,共只有三个学生,一个红发苏格兰男人,一个法籍华人美女。上这门课我通常感觉很烦躁,因为我的同学不怎么认真。下课以后同学都聚在一起去吃吃饭都用英文交流我觉得很不爽。

所以我每天下课以后自己骑自行车到一个可以找中国人练习中文的地方。我常去的地方是:

到了那个公园或者校园就找个地方坐坐,拿出来我的作业认真做。如果附近有可爱的女生就和她搭讪,“美女请问这个字怎么读?”。我这样在上海找到了很多语言交换朋友。哦,还有,我经常去按摩,当时在上海按摩一个小时 25 元,可以边按摩边练习中文。

我在上海读了三个月的培训班以后,在考虑是否该在上海继续我的中国梦,还是搬到别的地方去。我朋友在上海国际中学上班,他帮我练习人力资源部,他们说我可以在那儿教历史,年薪四万美元,免费提供在校住宿。虽然我觉得在中国这个待遇很好,但是我怕在上海国际中学那种环境我的中文发展空间很有限。我那个朋友当时在中国已经待了两年但中文一句话不会说。我那朋友,他女朋友会英文,他教课说英文,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和老师只说英文。住在教师宿舍楼身边的人都是外国人,都在说英文。而且校园离市中心很远(当年地铁延续线还没有修好),我怕学中文很不方便。

我当时想到了我 2006 年第一次到中国旅游的时候对昆明那个城市的印象很不错,觉得很易居,就决定搬到昆明继续学中文。我当时做了一点研究,发现昆明的地方语言其实很靠近北京,东方的标准普通话,不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那一带方言(甚至语言)完全不同。

我在昆明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中国人,而且是不会说英语的中国人(这时,我的中文已经可以基本沟通,和朋友交流没有太大的障碍)。我中文水平提高最快就是这两年,2009 和 2010 年。后面水平提高的速度越来越慢。

我这段时间兼职教英语,不上课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学中文。我这时已经不上正式的课,因为觉得同学没有我认真上课是浪费时间。我的教师是我的朋友,是我的环境。我每次看到不认识的字,我都会在我的小笔记本记下来,然后查词典,把字系统性地列入一个 Excel 表格里面(这样更易于整理,排列)。

我做了不同类型的表格,比如:

我每次到餐厅认真学习菜单,把所有的菜记下来学习。这是我翻译的一个菜单。我把英文版给了老板娘,她为了感谢我让我免费吃饭。里面有些 Chinglish,那是我当时不好翻译的 (文章还没有结束,菜单翻译下面还有更多)

哈哈, 看到我 2010 年翻译的这个菜单好怀念那个时光。

我的那些表格打印出的印件来随身随时携带,有空就拿出来学习(当时还没有职能手机,tablet 什么地)。我经常自考,中英考法都有(看英文词写中文字,看中文字写英文翻译)。我也学词汇的用处,就是如何造句子。知道一个词,但不知道怎么去用它是完全没用的。我在这儿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发现我表格里的一些词汇不是很常用的。我那时经常会用错词,或者把很书面的词用在口语上。因此我一直以来很关注[书面 vs

我 2010 年到 2012 年一直坚持弄表格,学新词。2013 年我开始懒些不怎么复习我以前学的东西。反正,大部分现在已经很自然落在我脑海里。有些想不到的还可以查查辞典。 前两年是我中文进步最慢的时间。还好,今年发现知乎,又学到了很多新的语言。我觉得知乎对在学中文的老外用处很大,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外国人在学中文,但用知乎的这么少。我现在告诉大家我一个美国朋友也在用知乎:。她目前没有我积极,你们可以鼓励她多参加知乎!

我下面给你们分享我当年那个表格。我学它的时候,它有三个栏目:英文,汉字,和拼音。贴在这里我把拼音去掉,因为你们是中国人,不需要!我希望这个清单可以对在学英文的知友有帮助。根据你的英文水平,你可能已经知道大部分,或者可能只知道部分。有些词很常见,有些却比较特殊,和我兴趣有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火锅店的精美凉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