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员到达国内后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做的事情有哪些

2月21日,国际奥委会举行答谢招待会并颁授奥林匹克勋章。有2名志愿者,代表1.8万多名志愿者接受巴赫主席颁授的徽章。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志愿者刘迪波,便是其中之一。

“当巴赫主席把徽章送到我们手上,笑着说‘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你们的真诚,谢谢你们!’的时候,我既感到荣幸也非常激动。”刘迪波说,“每一位为这场冰雪盛会奉献自我的志愿者朋友,都是冬奥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在向全人类讲述着一个中国自信拥抱世界的故事。”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青年展示自我、自信,提供了盛大的舞台。

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群体热情主动、英文水平高、随机应变能力强、服务专业度高,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之一——在开闭幕式上,47名礼宾志愿者服务5000余名中外贵宾;39名志愿者服务意大利、希腊等12个国家体育部长以及欧洲议会和云顶集团的贵宾;104名志愿者担任OFA(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直接服务包括巴赫主席等在内的68名奥委会官员。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这群年轻的志愿者,提供了日程管理协助、车辆调度、场馆陪同访问、语言翻译和信息沟通等各项服务。其中,开闭幕式礼宾志愿者、贵宾助理全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而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中,有大约1/4来自清华。此外,还有11名礼宾协调中心志愿者在冬奥组委总部进行服务,累计工作超过2400小时,得到了冬奥组委的好评。

“我要展现出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

2月6日,大年初六,孙若水拿着一沓纸早早地上了车。数九寒天,车窗上挂着一层薄霜。

纸上密密麻麻排着的日程,孙若水早已烂熟于心。“接来宾去开会,陪同去清河站,坐车一道去太子城,中间说不定还能一块拍一个‘一起向未来’的短。”孙若水脑海里一遍遍过着这天的安排。确认参观时间、优化日程安排、印制每天的时刻表……几天下来,他已驾轻就熟。

这是孙若水作为北京冬奥会贵宾助理开展志愿服务的倒数第二天。不久后,他对接的外宾就将搭上回国的班机,结束冬奥之行。每天,他都为服务对象列出具体到分钟的清单,再附上重要事项提醒和助理的联系方式,日程理得清清楚楚,重要提醒一应俱全……

“车窗外就是天安门,赶紧拍照!”“我能否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外宾们对于了解中国的渴望让孙若水又惊又喜。

巧的是,整整14年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孙若水的母亲也曾是志愿者。两人互相一对,更巧了,身份都是贵宾助理项目。要知道,这个类别的志愿者并不多。

“当年的小树苗,如今也成长为参天大树啦。”孙若水的母亲感慨。当年,孙若水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只能加入社区的语言志愿者服务站,成为了站内最小的志愿者。如今,却要独当一面,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青年的形象。

这样的故事,是北京冬奥会对外联络志愿者精心服务的生动缩影。而清华学子提供的志愿服务,极尽精微。

“您好打扰,我对接的客人腿脚不大好,请问咱们场馆需要步行的路有多长,台阶有多少,是否有应急的轮椅可以借用?”一连串的问题,志愿者吴漪澜脱口而出,她已经成了志愿者中的“找椅子能手”。

“通勤时间紧张,嘉宾临时决定观看比赛,联系车辆却已来不及。怎么办?”时间迫近,志愿者彭予兴临时找到一位外宾车辆将客人准时送至场馆。

“谢谢你!太专业了!”“非常耐心,非常出色!”“感谢你!太棒了!”“能有你的服务和指引,真是北京之行的一件幸事!”“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助理!”……外宾们交口称赞。

“我要展现出中国青年最好的一面!”打开志愿者程浩生的工作日记,这位小伙笔下字字真情。“我想让他们留下最好的中国印象,留下本次冬奥最美好的回忆。”

“你是一个值得拥有美好未来的年轻人”

手工纸雕灯上,紫荆迎春掩映,冰雪五环高悬。雾霭云蒸之下,“冰墩墩”和“雪容融”在绵延山势里踩着滑板,嬉笑正酣。其后,长城、天坛,及“雪飞天”“雪如意”“冰丝带”和“冰立方”等场馆依次浮现。这份以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特别礼物,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学院的同学们自主设计和制作。

“太漂亮了,非常感谢志愿者们!”接过清华大学志愿者们赠送的手工纸雕灯,巴赫在冬奥会志愿者之家不住赞叹。

1月29日、2月4日、2月17日,巴赫至少三次前去看望志愿者们并与大家亲切交流。而每一次,志愿者们送给巴赫的小礼物,都用情又走心——以参与各种冰雪运动的“冰墩墩”和“雪容融”绘制的特殊春联,自制的代表冬奥志愿者、中国传统文化和清华大学的徽章礼盒,手绘的冰雪运动“小老虎”,清华明信片和爱心徽标……

巴赫对大家送出的礼物赞不绝口,他也给志愿者们准备了“心形五环徽章”,并亲自将礼物送到大家手中。面对志愿者们的拍照需求,巴赫也欣然答应。

事实上,志愿者们和服务对象,也在短短的北京冬奥会期间,结下了感人至深的友谊。

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刘迪波,在这次冬奥会期间,专门服务来自意大利的夏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ASOIF)主席弗朗西斯科·里奇·比蒂。临别之际,刘迪波想送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他想起,自己随身带了一些清华艺术博物馆3D打印的白模,其中有个椅子模型正是意大利著名设计师门迪尼的作品。

最终,刘迪波花了一整个下午,让这个椅子变得“冬奥味”十足——湛蓝色椅背上,冬奥会徽位列中央;红绿二色扶手间,一抹金黄打在椅座上,如一束微光,又好似一道桥梁;背面,写着“BEIJING 2022”字样。他的设计本意,正是一位意大利人与北京冬奥会相识相遇的故事。

接过礼物的那一刻,里奇·比蒂眼里满是惊喜和感动。“我的天呐,这份礼物太珍贵了,你真是连接中国和意大利文化的桥梁,我要把它放进我的手提包里,亲手带上飞机带回去。”

临行前,刘迪波从里奇·比蒂手中接过了一本冬奥开幕式节目单,翻开时,他发现藏在其中的是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我很高兴要回家了,但是我也由于怀念你温暖又有效率的帮助而感到难过。作为一个优秀的朋友,是你让我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变得轻松愉悦。在你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你是一个值得拥有美好未来的年轻人。我祝你一切顺利,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地方,请一定不要犹豫地联系我。请一定要保持安全、健康、快乐,希望在未来,我们的人生道路会再次产生交集。非常感谢你的友谊。”

这一次,惊喜与感动悄然盈上了刘迪波的眼眶。两份至诚心意,搭起了连结东西的奥运之桥。

志愿者们用他们的方式,展现着中国人热情的待客之道。象征团结美满的团扇、中国结状的冬奥徽章、大熊猫屏风……一份份礼物送到外国宾客手上,传递着来自中国的温情与礼遇。

更多的时候,则是志愿者们向外宾讲述这些年的中国故事。

从中国的民风民俗到14年来中国的变化,从开幕式的精彩瞬间到高铁路网的四通八达,从客户的喜好到各国的风光……志愿服务的几天里,志愿者何立晗与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审计委员会主席、巴黎2024年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皮埃尔·奥利维尔·贝克斯·维耶让相谈甚欢。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相聚”

河北崇礼,太子城,山丘连绵。山谷间,一道素色雪道盘旋飞驰。

“我记得这是你最喜欢的冬奥会项目,不用担心我们,好好享受比赛吧!”陪同马来西亚来宾林拱辉一家前往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观看比赛时,对方的一段话,至今仍让志愿者马浩宇动容。

“那个瞬间,我想起第一天见面时,林拱辉先生曾经问起我最喜欢的冰雪运动,我回答是冬季两项。本以为只是随口一问,谁知他竟真的会用心记住一个志愿者的喜好。”马浩宇直言。

回想初见时,林拱辉一家人便对马浩宇笑着说,“欢迎加入大家庭”。马浩宇心中感动长存:“在他们身边,总有一种回家过年走亲访友时,那种大家庭的感觉。”

朔风中,五环旗帜猎猎飘扬。

“希望你们同我们一样,把我们共度的这段时光看做一段难忘的经历,你们可以为自己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们不会忘记这一点,真诚地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来自巴赫的认可,令陪同巴赫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志愿者沈天成由衷欣喜。

“奥林匹克让我们在和平的命运交响里共同进步、团结向前。”志愿者杨庆媛说。

真诚、热情、乐观和团结,结成一张中国青年自信、开放的烫金名片,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当得知有机会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时,我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疫情之下,负笈他乡的清华大学学生志愿者、俄罗斯人尤丽娅对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冬奥会为契机,希望全世界能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尤丽娅说。

“能够成为这个团体的一部分,我感到十分骄傲。”志愿者许雯钧在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20岁生日。“几乎每个场馆都有清华同学的身影,哪怕是在最寒冷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奉献,打动了远道而来的各代表团运动员。

“我一次次回看那段视频,每次都看哭了,因为那一幕太可爱了。”18岁的美国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用短视频记录了这一幕——开幕式入场式上,一位身穿粉色上衣的志愿者热情地挥手对她说“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中国)”。

她没想到,很快这位志愿者便被找到了,是来自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大三的孙泽宇,一位只比特莎·莫德大两岁的学生。看过视频后,他写了封回信,预祝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邀请她疫情结束后再来中国,“我会摘下口罩,再次对你说出‘Welcome to China’”。

“所有的爱因为北京冬奥会而相聚。”孙泽宇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告诉网友,“我想,这种善意也是奥运会最应该传达的,开放,包容,更团结。我真的很荣幸能在第一线代表大家向来自远方的客人表示欢迎,这是我此生迄今为止做的最酷的事情。”

冰天雪地里,有情义相连,有春的消息。(记者 刘少华)

(清华大学金雨浩、陈炳旭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清华大学派出近200名学生担任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贵宾助理、礼宾协调中心与开闭幕式礼宾志愿者——在冰雪间,中国青年传递温暖

冬奥有我 宣医力量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现场播放短片向1.8万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名城市志愿者表达了敬意。播放这段短片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起身鼓掌,向志愿者致意。6位志愿者代表站到了鸟巢体育场的中央,聚光灯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向志愿者代表赠送了红灯笼,代表全体运动员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多名医务人员也应邀参加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感想。

我很幸运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实力,看到冬奥健儿们在舞台中央载歌载舞,听到奥委会主席巴赫对中国的不停的称赞,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感叹唯有祖国强大才有实力在疫情全球肆虐下成功举办如此规模的世界级的体育盛会。发自内心由衷的喊出“我爱你祖国,我爱你中国!”

当《我和你》的音乐在台上响起,2008年的五环与2022年的雪花同时出现在空出,观众席上的我们自发打开了手机的闪光灯,心中充满了感慨。曾经因为没能被选为志愿者参与08年奥运服务,满是遗憾。在2018年报名冬奥志愿者时,我第一个报了名,希望我能弥补曾经的遗憾。而今天,我真的来到冬奥,作为志愿者服务于冬奥,服务于运动员。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用中文说出:“志愿者,谢谢你们!”我的内心无比温暖。感恩能够参与,感恩我是志愿者中的一员,感恩我可以为北京冬奥做出我的贡献。

当五星红旗在我面前徐徐升起,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正因为祖国的强大,才能让北京冬奥会成为一届无与伦比的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获得无数人的赞许;正因为祖国的强大,才能让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披荆斩棘,拼搏向上,勇往直前;正因为祖国的强大,才能让我们在全球疫情严峻的情况下能够举办如此精彩的一届冬奥会,让北京成为了独一的“双奥之城”。

鸟巢的大屏幕讲述了从2月4日到今天的每个感人而辉煌的瞬间,将奥林匹克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16天里,我们为冬奥会顺利进行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也得到多方认可。3月4日,冬残奥会将拉开序幕,冬残奥会运动员将继续诠释奥运精神、展现奋勇拼搏。在冬残奥会医疗保障中,我们将继续以炙热的情怀,饱满的热情,精湛的医术、严明的纪律迎接新的挑战,完成接下来的冬残奥会医疗保障任务。

立春之时,奥运健儿踏春而来,共迎冰雪盛会;元宵过后,北京冬奥折柳送别,同谱天下一家。16天间,“双奥之城-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日夜守护,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人的温暖、活力、热情和支持。作为冬奥诊所的药学志愿者,无论是单位同事们的支持鼓励,还是亲朋好友们的关心挂念,或是运动健儿们的赞许感谢,都化为我们最有温度的药学服务,丝丝努力让运动员的用药更安全,点滴付出让世界与中国文化心相印、情相连。

闭幕式上《折柳寄情》的“缅怀”环节以中国式的浪漫展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哲学和浪漫情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冬去春来,总有新生。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见惯了人间悲欢离合,也比普通人更加理解了人生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而又不能把握的,珍惜当下,努力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虽因值班未能像其他同事一样去闭幕式现场感受震撼。但我觉得,在颁奖台上、看台上、屏幕里每一位身着蓝色志愿服的身影都是我,是无数个讲奉献、正能量志愿者的缩影。随着冬奥会开闭幕式主题音乐《雪花》的响起,北京冬奥会圣火缓缓熄灭。但我知道,在我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它汲取了奥林匹克精神养分,它让我懂得这青春、这热血将成为我一往无前的动力,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文字:贺明轶 李曼刘宇 王春源 王子民 禹煊 李绍阳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冬残奥会,闭幕式,冬奥会,志愿者,运动员,宣医,力量,祖国,健儿,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冬奥会运动员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