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游泳之前有没有必要先排空膀胱,游完后需要排尿吗?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护理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护理配合 关键词:尿动力学 检查 护理 尿动力学是泌尿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1] 。全面的尿动力检查,是直观、量化反映尿路功能较为理想的方法,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指标,也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尿失禁的可靠方法。2000年10月至今我院已作了数千例次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检查的临床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月至2005年9月,共作1012例次检查,其中男898例,女114例,年龄19-89岁,平均54岁,行单纯尿流率582例,行尿动力学联合检查430例。 1.2 方法 使用丹麦Duet Mult:p 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仪和专用检查导管、生理盐水等。①单纯行尿流率测定者,嘱患者憋尿,达最大尿意时尽全力将尿全部排于集尿器,测定单位时间内排尿量等多项尿流量指标。 ②行尿动力学联合检查者,嘱患者先排尽尿液,然后在无 菌操作下将尿动力学专用导管置于膀胱,测定膀胱残余尿量,按ICS(国际尿控协会)技术规范行充置性膀胱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根据病情可继续行测漏尿点压、尿道压力分布检查、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等。 2 结果 本组430例进行尿动力学联合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前列腺增生症305例,女性膀胱颈部梗阻29例,神经源性膀胱1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2例,尿道狭窄27例,膀胱尿道功能正常41例。检查后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 护理配合措施 3.1 检查前的护理配合 3.1.1 仪器准备 ①为使压力得以正确的测量,分以下三个重要基本步骤:一是设零,根据国际控尿学会(ICS)公布的技术要求将大气压设定为零。操作步骤:将外置传感器垂直放置于仪器架上,用注射器将测压管注满水后,压力测量管及注射器与外置传感器在同一水平时将其设定为零水平。当导管已置入膀胱,传感器已显示膀胱内压时不应再设零;二是校准传感器,尿动力学仪器大多数都有电子自动传感系统校对功能。尽管如此,也应经常人工核对。简单的方法是,用一根带刻度的尺子标好高度,上下移动传感管理系统的末端,仪器显示的水柱高度应与刻度尺所测得的一致;三是压力参照水平的确定,将外置传感器及注水导管置于耻骨联合的上缘水平。②传感器及测压管的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测压管应做到一人一管一用。将环氧乙环消毒好的外置传感器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抽取满含0.9%生理盐水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的溶液,置于仪器架上备用。③用于膀胱灌注的介质:无菌生理盐水为尿动力学检测时最常用的介质。临床上多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或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以预防感染。如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则需用放射性显影剂。 尿动力学检查是泌尿外科较为复杂的一项高科技检查项目,检查时病人被各种仪器和管道包围,常有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2]。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将会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故应向患者讲明检查的目的、方法、重要性、注意事项,对惧怕疼痛、精神紧张患者可使用器械导入润滑剂,以减轻症状,并让患者熟悉环境,鼓励患者主诉检查中的不适,及时予以引导,分散患者注意力,解除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正确的呼吸方法,如插尿管感觉不适疼痛时,指导深呼气,以利尿道括约肌松驰,使测压管顺利插入膀胱。通过上述方法取得患者配合,使检查顺利进行,取得准确检测结果。 ①尿流率测定检查前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在1000mL-2000mL之间,并嘱其憋尿,达到最大尿意时,在仪器中排尿。嘱患者在测定过程中,尿线落入集尿器的位置相对固定,不要来回摆动,以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②行尿动力学联合检查者,检查前数日停用对膀胱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平滑肌松弛药、哈乐、马沙尼等。检查前一日可口服抗生素,预防下尿路感染。检查当日晨应排空大便,以免由于腹压增加而影响检测结果。检查前排空小便,利于膀胱压监测。检查时,嘱患者尽量不要移动身体、大声说话、放松腹肌,减少腹压对膀胱压检测结果的影响。③膀胱感觉是判断充盈期膀胱功能的重要指标,检查前可结合日常生活事例来向患者讲解膀胱感觉的各种感受:初期排尿感(FDV)患者感觉膀胱内有液体灌注;正常排尿感(NDV)患者陈述想排尿的感觉,若需要可延迟排尿;强烈排尿感(SDV)患者强烈要求排尿,但不会出现尿失禁及疼痛;急迫排尿感(UR)患者因膀胱区疼痛和害怕漏尿而强烈要求排尿。嘱患者在检查中将上述各种感觉准确、及时的告知检查者,以便在曲线图上准确做好标记,判断膀胱储尿期功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啥游泳过程要排很多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