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新疆的沙漠变成绿洲

从技术角度来讲,藏水入疆是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对新疆地区来讲,引与不引的区别有多大,是否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危害?

还有从青藏高原大规模引水,是否会对破坏高原的生态平衡。众所周知,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流经中、印、孟三国。

如此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是否会对下游各国生态造成影响,各国又是否有意见。类似问题还有很多,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项目,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藏水入疆的课题很早就被抛出,但毕竟不是一个小项目,需要各学科细致科学的论证其可行性。最主要的是工程最终的效益和自身带来的各种危害。

这个必须得论证清楚,否则这种工程一旦开建再想停下,其损失是巨大的。

早前有专家提出,藏水入疆可使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变成绿洲,新疆可创造很多个就业岗位,能使沿线地区经济快速得到发展。

从这个设想来看,工程确实不错,意义非凡。但设想归设想,工程最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目前还无定论。

关于藏水入疆也曾有关方案

这个方案来自一某个学派,总的思想是通过人工坝、洞、渠联通雅鲁藏布江及周围的几条河流形成水网,最后将水科学调度到新疆各个干旱地区。

其中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总长约1300公里,每年可引藏水1000亿立方米入疆。在香日德河、格尔木河和米兰河形成三个水电站,最终缓解新疆干旱。

藏水入疆的目的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方案中预想的各种好处和效益,此处不再赘述。直接看下面的具体方案。

首先看工程主干道,东南起自雅鲁藏布大峽谷,西北至新疆且末县莫勒且河处,途中接江爱藏布江、波仓藏布江、扎加藏布江、拉萨河和尼洋河等。

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2800米,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有1000米的落差。主干道工程共有十段,每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引水工程,全走隧道暗渠。

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始,依次经尼洋河、拉萨河、格仁错湖、吴如错湖、达侧错湖、依布茶卡湖、戈木错湖、拉雄错湖、牙代苏拉卡河,到莫勒且河。

其中有三大水源地,分别是大峡谷水源、拉萨河水源及达侧错湖水源。这些水系通过地面水渠或冻土层下隧道入主干道,主干道上欲建20座水电站。

这个方案是在地下挖隧道,同时包含用来拉土石方的地下铁路和公路。在首段主干道建成后,用玻璃钢将铁路和公路包裹,水流从玻璃钢左右流过。

这样照葫芦画瓢间其它段,最后隧道铁路还能用作观光。

总结一下这个方案,总的来说太过理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冻土分布广泛。同时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异常强烈,若要打穿高原会带来灾难。

青藏高原北部全是冻土层和冰原,大规模的施工不仅会破坏生态,还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施工难度前所未有,所以说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非常低。

还有一个“红旗河”工程方案

“红旗河”方案与上述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路线,“红旗河”是从青藏高原边上绕道进入新疆地区。主要以明渠为主,中间夹杂一些隧洞,全程自流入疆。

从大拐弯取水入怒江,后穿横断山脉经隧洞入澜沧江,接着经隧洞进金沙江,以明渠和水库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绕过雪山到达大渡河,再绕邛崃山到达岷江,继续绕岷山到达白龙江与渭河。经刘家峡水库过明渠绕乌鞘岭入河西走廊,接着沿阿尔金山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全程6188公里,有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受水。

这便是“红旗河”方案,这个方案的可操作性比较高,但距离非常长,沿途地理地貌比较复杂,经过若干断裂带。若单纯从技术方面讲,没多大障碍。

但也有不少专家持有异议,比如沿途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区,蒸发会很严重,经六千多公里后到达新疆,还能剩多少水,雅鲁藏布江下游可能反对。

还有,单靠调水就能使沙漠变绿洲?这个还有待考证。自然生态的突然改变,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后果。工程的成本和经济效益,是否能成相匹配?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光是考虑工程的宏大,不讲求实际效果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那可能后果不如预期,造成的损失也将不可预计。

新疆是否需要这么多水,引入这么多水是否就能沙漠变绿洲?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彻底搞清楚,不能空想,科学决策至关重要,要充分考虑影响。

这个工程是多个学科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考虑到百年后的影响,要争取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将沙漠变成绿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