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哪里卖迷彩服地方?

  “从用科技手段帮助农民养好猪、让市民吃好肉,到利用动物资源助力生物医学研发,我们的科技攻坚领域很广阔。”昨日,市畜牧科学院(以下简称“市畜科院”)院长刘作华说,作为重庆专门从事畜牧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公益性单位,市畜科院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让市民吃好肉。

  据了解,近年来,市畜科院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培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医用动物培育等领域,正处于国际领跑或并跑水平。

  9年奋斗,育出“最适合鲜销、肉质软糯”的猪种 

  “为了培育出最适合鲜销、肉质软糯的渝荣I号猪配套系,我们花了整整9年时间。这期间,团队和猪待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陪家人的时间。”地方猪种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负责人王金勇研究员打趣说。

  和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相比,这个团队的成员更像是特种部队:一套迷彩服、一双水靴是他们的“标准装扮”。在一次采样时,团队成员陈四清钻进猪圈,却惹恼了一只脾气暴躁的种公猪。种公猪身一扭、腿一蹬,将一大块猪粪踢到他脸上。

  “脸上没沾过猪粪,都不算是合格的育种人。”陈四清笑呵呵说道。

  2007年,以荣昌猪的优良基因资源培育出的渝荣I号猪配套系,成为“最适合鲜销、肉质软糯”的猪种,是我国首个以优良地方猪资源为基础培育的三系配套的猪配套系,连续两年被农业部列为主导畜禽品种向全国推广,

  目前,该团队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在畜禽遗传资源保存、新品种培育、养殖信息化等方面攻关,以培育出更多适应中国国情的地方特色品种,满足农民增收、市民吃肉的需求。

  10余次升级,柑橘皮变“果味饲料” 

  忠县销售的橘香猪,因猪肉带有微微果香,售价是普通猪肉的两倍以上。这种特殊的肉香,源于猪宝宝吃的“果味饲料”。

  “以前柑橘榨了汁后,剩下的皮就成了垃圾,还污染环境。”生物饲料开发创新团队姚焰础研究员笑道,“2008年重庆开始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把这些柑橘皮做成饲料,变废为宝?”

  最初,这个想法遭到养殖户的抵制:柑橘皮又苦又麻,哪个吞得下?

  在实验室试验了几十次后,团队筛选出了合适的发酵菌种,并通过简单的措施去除苦麻味却又保留果皮中的营养物质。这些“初级配方”被用于三峡库区一些猪场做试验。经过亲口品尝和观察猪的反应,团队前后升级了10余次配方,终于研发出生猪喜欢吃的“果味饲料”。

  目前,忠县饲养的1000余头橘香猪在育肥阶段,会添加30%经发酵的橘皮饲料。这项技术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猪肉的风味,在三峡库区得到大力推广。

  据了解,生物饲料开发创新团队着力提升市民食用猪肉的安全与品质,在生物发酵饲料原料生产工艺、猪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筛选5000余只,培育出全人抗体小鼠 

  全人抗体小鼠是研发生物医药的工具性动物,以前只能向国外高价求购。由于这项科研有大量工作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因此团队成员不仅要掌握世界前沿的科技,更要具备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全人抗体小鼠开发的初期,团队成员需要掌握“冲胚”技术:在40倍显微镜下用细针将胚胎取出来,供后续实验用。为了掌握这一重难点技术,团队成员下班后在实验室苦练技术。

  “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团队几个成员下班后要在实验室里练‘手艺’练到晚上十点过,终于成功率达到了80%左右。”团队核心成员梁浩说,这个数据已达到国外大型实验室平均水平。但为了提高成功率,团队成员仍相互比赛成功率、交流技巧,终于使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在练好基本功后,团队从5000余只小鼠中,成功筛选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抗体小鼠。

  目前,该团队培育的全人抗体小鼠,已助力科研人员筛选出多个可灭活新冠病毒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并已被授权给5家国内单位用于肿瘤、重大免疫疾病治疗等12种全人抗体药物的开发。

  建川博物馆之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昨日开馆。这个纪念馆由北京奥运会“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纲担当建筑设计,陈列设计由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完成。樊建川称,之所以建这座博物馆,“希望要记住在地震发生时的惨痛灾难,要记住地震里的大爱团结和坚强,但重要的是记住这个教训,大家要居安思危”。

他说早就写好遗嘱,自己死后博物馆捐给国家。

  门票免费参观者将限量

  昨天是开馆首日,参观者带着缅怀逝者的心情前来祭拜,不少人泪水涟涟。

  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由“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知识馆构成,共30多个展厅,以“日记”形式叙事,用5万件珍贵的实物和图片记录了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

  据樊建川透露,这个地震博物馆的造价花了好几千万,从地震第一天便开始搜集,至今一天都没有懈怠过。博物馆将对公众免费开放。但是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和博物馆秩序,该馆每天将限定接待2000人参观。

  展出温家宝用过的话筒

  走进博物馆,一幅用地震废墟中清理出来的钢筋焊接而成的四川地图映入眼帘,其中映秀、汶川等地方用亮色的圆片标志出来,看着让人揪心。墙壁上还挂着好多感人的语录、诗句,还有模仿地震后被损房屋建造的模型,让不少人两眼又包起了泪花。其中,还有好多特别值得怀念的藏品,其中包括温家宝总理使用过的话筒、第一艘打通水上生命通道的冲锋舟、失事直升机残骸、鸳鸯池婚纱等等。

  为何收藏范跑跑的眼镜

  樊建川:让大家来评判

  博物馆还收藏了范跑跑的眼镜和学生的作业本,这一度引发争议。樊建川说:“我本人对范老师的行为不赞成,一个人保全自己的生命这是本能的行为,但是有的职业不能这么做。我赞成他说话的权利,但内容我不赞成。对他的行为社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这是我看到的欣喜现象,所以我把它陈列在这里,也让观众自己作评判。”

  救人时穿的迷彩服被永久珍藏

  记者昨日在馆中看到了曾救出“让路女孩”的成都军区驻渝某红军师少校朱和盛的迷彩服。

  朱和盛昨天回忆,去年5月13日,他们在北川一片废墟下发现一对夫妇展开双臂护住一名小女孩,那对夫妇已遇难身亡,但小女孩被成功护住。因没有专业的救人工具,当晚部队遂派两名战士轮流给废墟下的小女孩讲故事、喂开水,直到第二天大部队到来,才用专业工具将她救出。她就是宋馨懿,当时只有3岁半。如今在成都一所幼儿园读书,平时由婆婆和叔叔照看。

  那时路断了,救护车停在北川中学附近,他和五级士官王肃满等官兵抬着小馨懿往救护车方向跑去。“请让一下,快请让一下。”朱和盛回忆,当时路上的人较多,但没想到总理竟然主动给他们让路。

  救出小馨懿后,朱和盛有一次路过大邑县,顺便到建川博物馆去参观。事后应该馆馆长的要求,他给馆里捐赠了那套救人时穿的迷彩服。昨天,记者从该馆获悉,朱和盛的这些实物将被该馆永久珍藏。首席记者黄平

  直升机残骸前缅怀者多

  在地震博物馆的藏品中,邱光华机组坠毁直升机的残骸以及殉职官兵的遗物,成为最多参观者缅怀的地方。这里展出的不仅有已几乎不能分辨出的具体零部件,还有一本残缺不全的飞行日记。

  据了解,能收藏到这架失事直升机遗物是博物馆一直的愿望,大约在地震发生后的60多天,他们便专程前往寻找,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一本日记,可惜已被水泡得面目全非,其中一角还被失事时的爆炸烧掉。

  一张在地震时的结婚照曾让无数人印象深刻,一对正巧拍婚纱照的新人在彭州鸳鸯池边拍婚纱照,突然山崩地裂,这对新人和化妆师等纷纷被掩埋在石头下,只活下了摄影师一人。

  2008年5月28日,樊建川前去彭州,行进到鸳鸯池边,压在石头下的一角婚纱吸引了樊建川的目光。可是由于池水中还漂浮不少尸体,很多人建议樊建川不要去捞起,因为一旦沾上池中的水,可能皮肤会腐烂。但是樊建川还是找来一根木棍,一点点细致地把婚纱捞了出来,当场消毒保存起来。

  猪坚强长到200公斤了

  博物馆的树阴下,著名的猪坚强一边躲太阳一边低头拱着土里的蚯蚓,尽管不少人与它合影它也不为所动,最多只是哼两声。如今猪坚强已200公斤了,3岁多的它早摆脱了地震时留下的阴影,每天吃着精饲料和青菜、谷糠,生活悠哉游哉。

  博物馆当初花下1万元买下它,只是想把它照顾得好点,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博物馆中的大明星。站在旁边的饲养员说:“现在它长胖了,要多锻炼才健康。”

  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的部分藏品。

  民间博物馆第一人樊建川。

  九龙坡区区长刘小强(左二)和樊建川(右二)在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建设现场。

  重庆故事博物馆已布置好的部分场景。

  祈福文化博物馆内景。

  樊建川,被业内誉为民间博物馆第一人。他在成都建造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2017年7月,樊建川与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合作,共同建造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在21个防空洞里拟展出4万件文物。如今,工期过半,重庆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打探。

  一夜冬雨过后,位于九龙坡区谢家湾的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工地更显泥泞。几个工人正在给祈福文化博物馆的外墙镶嵌“福”字。马路一侧的防空洞林立,河沙满地,挖掘机正挥动机械臂,工地上一派忙碌的场景。

  头戴安全帽、身穿迷彩服的樊建川正在调度安排,他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见重庆日报记者到来,他热情地介绍:“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防空洞,打造全国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聚落。”

  早年,樊建川因在成都安仁古镇建造建川博物馆聚落蜚声海内外。2017年7月,他与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合作,建造以抗战遗址为主题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广受关注。

  趁千载难逢之机 去重庆开抗战博物馆

  提到这件事的源头,还要追溯到2016年。

  当时,九龙坡区政府计划打造“谢家湾兵工抗战旅游景区”,依托九龙坡区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这片旧址现存51个防空洞,此前是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所属大集体企业重庆建锋摩托车配件总厂(建锋厂)生产厂房集中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原汉阳兵工厂)所在地。

  九龙坡区区长刘小强表示,这个计划将由文创园、兵工街、博物馆、国防兵器公园等部分组成。在博物馆方面,他们希望与樊建川合作。2016年6月,区政府开始与樊建川接触,商讨相关事宜。

  有抗战博物馆情结的樊建川,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即开始深入重庆市场调研。

  樊建川表示,做博物馆不为赚钱,但要保证开门运行,市场评估还是必须的。“在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门票是60元一张,只要平均每天有2000人次的游客,就足够维持博物馆聚落的运营。

  那么重庆呢?如果在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做博物馆,考虑到八九十号员工工资、水电费等用度,算下来,开销不小。”他说,依据他的测算,若设计8个馆,按每个馆5元收费,一共收40元的门票,足够观众看一天,这样参观者和博物馆才都有双赢之感。

  虽然有些声音劝樊建川“谨慎为妙”,说,“重庆人宁愿花40元去吃火锅、喝夜啤酒,却不舍得买40元一张票去看博物馆。”但,更多的人还是很期待他来开馆。

  樊建川的回答是,作为战时首都,重庆有那么多抗战遗址,那么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去那里做博物馆,真有点对不起家国情怀。”

  馆藏四万件宝贝 六十件国家一级文物

  “预计2018年五一节,这里就会正式开馆。”刘小强表示,利用抗战兵工基地,让文物“活化”起来,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建成将是对烽火岁月的有益重读,是重庆抗战遗产文化保护中的一次新突破。

  那么,开馆后的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将会带来哪些惊艳的展品呢?

  “博物馆聚落会展出4万件文物,其中有6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樊建川介绍,在这些一级文物中,有几件格外珍贵。

  一件是冯玉祥的花盆。1939年8月,身在重庆的冯玉祥自己亲手用泥塑了一个花盆,拿到在歌乐山的瓦罐厂去烧制,并在花盆上烧刻了“胜利第一”几个大字;另一件是国民政府时期“防空委员会”下属的掘埋大队的花名册,上面有几百人的名字,花名册上的人,其实就是在抗战期间负责掩埋被日军轰炸导致死亡尸体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抗战期间重庆轰炸的惨烈;还有一件是改编令,即毛泽东在1937年颁布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改编令;还有丰子恺的代表画作——“胜利之夜”,描述的是日本宣布投降的那天晚上重庆的一个画面:因为防空管制取消,可以开灯了,爸爸把娃娃抱起,去摸那个灯泡,一家人欢呼,象征抗战胜利,大地重现光芒。

  “国保场地和4万件展品,是这个博物馆聚落的核心竞争力。”听闻正在建设中的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蔡斐很振奋,“好的博物馆能让人找到乡愁,藏品在记录和还原历史的同时,让每个人的都直面民族的创伤与荣耀,而这些情感和历史也成为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蔡斐认为。

  据九龙坡区政府有关人士介绍,政府还将在展馆周边招商引资,引进文创企业,打造商业街,进行“博物馆+市场”探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人气旺了,就不愁没人来看展。”樊建川说,“重庆人喜欢夜生活,我还准备在夏天增开夜场,延迟到晚上11点闭馆。防空洞里冬暖夏凉,也是一个文化纳凉的好地方。”

  除湿排污去隐患 洞穴里建博物馆不容易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防空洞里建造博物馆并不是最有利的场所。

  “用洞穴做博物馆,想得出来!洞穴里潮湿、缺氧,随时可能落石头,塌陷,对藏品和参观者来说,都不是最佳场合。”有博物馆工作者听闻樊建川此举,曾极力反对,打电话劝他三思。

  有着多年建馆经验的樊建川,怎么不知什么才是理想的博物馆场所。“要是给一个常规的楼房,我4个月就能把8个馆布置好,但现在是防空洞,时间可能会多出一倍来。”

  在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洞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躲避大轰炸,造枪造炮,自力更生,都在这里完成。“这里缔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有必要还原这段历史。”正是基于这样的建馆理念,樊建川说,“增加成本,我也要建!”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防空洞内的顶部都加固了安全设施,洞内还装上了排污除湿的管道。以重庆故事馆为例,在全场1000多平方米的场馆里,天花板上刷了混凝土灰浆,用双层的钢丝网加固,以免落石。

  “防空洞里的除湿排污也是个大麻烦。”樊建川说,博物馆的空气湿度必须控制在60%以下,而这些防空洞里的湿度大都达到了90%,人长期待在这里会患病,文物也会受潮、受损,因此在每个防空洞里都配置了通风除湿管道,不分昼夜地除湿。为了不破坏整体观感,他们还将这些管道设计得相当隐蔽,充满了艺术感,看起来就像是博物馆自身的一部分。

  “只有在完全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布展、开馆。”樊建川说,虽然超出了预算,但这个项目太有意义了,民营博物馆应以更大的责任感去承担。

  二十一个洞穴八个陈列馆 首创全国洞穴博物馆聚落

  “我对重庆是很有感情的。”现年60岁的樊建川声音洪亮,精力充沛。

  上世纪八十年代,樊建川曾在原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工作了8年,和重庆的已故小说家莫怀戚是同事。“我们那时一块骑单车从高滩岩出发去大足看石刻,整整花了四天。”回想起在重庆的点点滴滴,眼前这个血气方刚的汉子突然温柔了许多。

  樊建川当过兵,从过政,写过书,又下过海,然而,他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他坦言,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抗战老兵,他本人也曾有过11年的军龄,虽然未上战场,但他骨子里流淌的热血,却是与生俱来的。这,也使得日后他的博物馆大都与抗战历史文化有关。

  早在2004年,他在成都安仁古镇打造建川博物馆聚落,其中包括29座博物馆,收藏了800万件展品。之后,他又陆续在四川宜宾李庄、巴中、海螺沟、山东枣庄等地建造了数十座博物馆。

  几经来回,2017年7月,协议达成——九龙坡区政府与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九龙坡区政府提供场地以及部分资金补助,樊建川提供藏品、出资装修。

  “聚落将以旧址的21个洞穴打造8个陈列馆。”樊建川介绍,“分别是重庆故事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汉阳兵工厂)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祈福文化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这些馆将慢慢地融入商业,把产业链条拉起来,自我造血。”目前,这里已经完成了4个陈列馆的装修,其他几个还在抓紧工期。

  他领着重庆日报记者边走边看,突然指着正在装修的游客中心说,游客中心门前将放置巨型文物——两架已废弃了的坦克,而游客中心的大厅将内空挑高到11米,让来这里的观众感受到震撼、威严的气势。与游客中心相对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一块标志性石碑,石碑上将刻“抗战兵工遗址·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几个大字,石碑顶上将放置雕塑作品——一名战士手持机关枪指向天空,“雕塑意在还原重庆大轰炸时期,重庆人炸不死、炸不垮的形象!”

  樊建川和他的博物馆

  成都建川博物馆聚落

  在成都安仁古镇建造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5件(套)。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29座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宜宾李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旧址陈列馆系列

  樊建川在宜宾李庄营建了6座陈列馆,即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旧址陈列馆,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陈列馆,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陈列馆,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陈列馆,李庄战时通讯社旧址陈列馆,川江航运陈列馆,并向该地捐赠了1600余件文物。

  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遗址博物馆系列

  樊建川完成了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遗址博物馆、青岛市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整体策划等数十个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和陈列布展工作,这其中不乏自收自筹无偿捐赠的文物。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买的迷彩服是正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