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作为父母和老师,如果认为孩子犯了错,或是不懂事、不听话,那就应该从引导和教化的角度出发,从实际事例、日常生活和当前形势出发,即便不能和颜悦色,那也应该心平气和地,放低姿态、压低声音,站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搞清楚孩子心里的困惑、烦恼和委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共情和温情。大多数情况下,在父母说教的时候,孩子不服气、不乐意、不想听,并不是因为我们说得不对,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真切细腻地体察到孩子的心中所想。

在大脑中,神经反射的信息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准确呈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关心的是怎样找到信息、怎样呈现信息,这就是一个保持和复现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深入记忆的三种类型简述

第一,感官记忆。所谓“感官记忆”,就是指人的嗅觉、听觉、视觉或味觉等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所发生的非常瞬时的记忆,感官记忆凭借的也是主观,如果不被刻意关注,它就马上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感官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它虽然由刺激引发,但却不是由刺激本身产生的,它来源于人的主观因素。例如,一个人专心致志地观察某个事物时,他有可能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也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在这里,注意力成为这个主观因素之一。因此。想方设法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感官记忆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我曾经对很多人做过类似的实验。虽然受实践条件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实验并不是太准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种记忆与声音或动作的残像相似。例如,我们听到一个声音之后,它会在短时间内留下余音;我们看到对方的一个动作之后,脑海中会闪现出这个动作的大体轮廓。事实上,这就是感官记忆,在某种程度上,感官记忆的强度高,但缺点是持续时间太短,一般停留一秒甚至不到一秒。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对其加以利用。

第二,短时记忆。当我们的注意力开始关注感官记忆时,很多内容就走进了我们的意识,这时候,感官记忆就变成了短时记忆。相对于感官记忆,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大约是感官记忆的20倍,能保持20秒左右。例如,朋友告诉我他新家的地址后,我赶紧拿出纸笔记下来,当我记完收起来后,我可能就完全不记得这个地址了。为此,我曾经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用动作、图像和声音分别观察短时记忆的效果。我发现,在这个阶段,声音刺激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既然短时记忆只能保持20秒左右,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储存多少内容呢?这个问题仍然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解答。最后我得出结论,短时记忆可以储存大约7个项目,每个项目的长度不能过长——可以是七个人名、七个数字或七个简短的地址。

在意识中存入7个项目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短时记忆得到完整的7个项目呢?实验表明,对短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进行调用并不是很轻松,一般情况下,调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内容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短时记忆量的测试时,这7个项目最好不要有联系,以免因产生联想而影响了记忆获得的准确性。短时记忆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最典型的当属“舌尖效应”。例如,还有十天就要被老师当众提问,平时没有好好听课的学生肯定会临时抱佛脚,进行几天的突击复习。我承认,这的确有用,但这样的记忆往往会在开始时突然忘记,就是明知道自己有这段记忆,但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介于记住和不记住之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放松自己,深吸一口气或做做伸展运动等,必要的时候,休息五分钟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三,长期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如果我们能在短时记忆消失前加紧复习,就能使其成功过渡为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维持时间跨度很大,少则一天,多则终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技巧和知识都属于长期记忆。将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是有技巧的,例如,我们要记住idbgormation这个词,如果从整体上机械记忆,需要的背诵时间会相当长。但如果我们化整为零,将其分为id、bgo、rma、tion四个部分,因为这四部分都在短时记忆的范围内,所以相当好记。短时记忆完成后,在分别对它们进行强化,使这些单词过渡到长期记忆阶段。

我们在进行长期记忆的时候,也应该掌握一些技巧,也就是语义和形象双向记忆。例如,我们面前停着一辆马车,我们脑海中就形成这个图像,这就是“形象”;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其表达为一种代步的工具,这就是“语义”。人们在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语义和形象是同时进行的,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

在长期记忆的形成过程中,具体是语义记忆还是形象记忆,还要看所要记忆事物的本身。例如,我们在记忆实验报告的时候,关注的肯定是语义,是实用的东西,而不是这个实验报告的形状或文字的颜色。反之,当我们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士时,我们关注的是她的形象,而不是要记住她的语义。长期记忆的容量很大,可以说包罗万象,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几种记忆。

(1)程序性记忆。即对做事的先后顺序的记忆,关系到处理某件事情的方式方法,是做事过程的整体体现,具有严谨性。

(2)陈述性记忆。就是对事物或一个具体事件的回忆,又分为语义性记忆和经验性记忆。经验性记忆就是个人的生活履历,是人生活过程的真实写照;语义性记忆就是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近乎抽象的表达,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就是这种语义记忆的体现。

长期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意识中的存储时间也非常长,它和短期记忆的最大区别就是提取速度非常快,不会发生短时记忆的舌尖现象。而且,长期记忆会使人觉得信息非常清晰,给人一种刚开始记忆的感觉。所以,我们都希望短时记忆可以成功转化为长期记忆。

心理学上对注意的定义是说,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让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因此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重要,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怎样培养12岁的孩子的专注力

音乐是增加智慧的必备营养物,耳聪目明的人大脑才发达,大脑和五官紧密相连,锻炼五官是可以增加大脑的智慧的,让孩子听听高雅的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的作用。其中,类似击掌节拍、尤其适合宝宝听,可以边听边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是则让宝宝模仿压琴弦的样子。 纵观那个音乐家不是具有奇思妙想,创意不断呢?如果让孩子能够在早期教育中把音乐潜能开发出来,以后从事音乐事业的话,简直是如鱼得水,他能分辨各种各样的音调。

训练孩子的左手,多用左手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形体动作是被右脑控制,因此可以让孩子有左手剪东西、写字、画画、抓玩具。此外,让宝宝多用右脚、左耳等等也同样有效果。此外,让孩子反复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子细小手指动作,也有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并且两只手都会得到训练。


带孩子一起去逛商场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有一种有效途径,因为这样能培育孩子综合各种知识以及判断能力等。父母可以教孩子独自挑自己感兴趣的东东,也可以教孩子怎样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水果以及玩具等等,这些游戏都是通过幼儿记忆事物的形态来提高右脑对事物整体结构的认知能力

给孩子看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让他想象董事是什么样的面貌,将一幅幅画的一部分遮起来,让孩子猜猜其他部分是什么个样子等等。这些游戏都是通过幼儿记忆食物的形态来提高右脑对事物整体结构的认知能力。另外要带孩子到大自然去熏陶,让孩子爱上自然,这个很有利于孩子充满探索欲。

首先经常大笑可以保持大脑的活力,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大脑经常思考一些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可以刺激大脑更好的去思考。

要想刺激大脑的潜能,那么可以适当听一些不同类型的歌曲,可以关注一下歌曲的旋律,或者是歌词可以锻炼自己的大脑。

在休闲的时候可以玩玩新的小游戏,小游戏可以活跃自己的大脑,激发一定的大脑潜能。

闲暇之余可以和别人多多交流交流,分享彼此的经历,增加见识,一些新的想法,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活和充实。

要想足够的刺激大脑,就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大脑有充足的休息,这样才有更好的活动空间。

适当的给大脑一些刺激,经常去考虑给大脑出些难题,大脑经常的活动,保证大脑不生锈。

大脑的思维一定要有逻辑性,我们很多时候,思考问题都需要进行关联的思维,也就是通过一些已知条件来找到和推断出一些未知的条件,从而思考出结论。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我们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观察,从观察中,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就是思维的结果,一些细节上的内容,会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也是有很多种,所以,我们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随机应变,不能总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

看问题一定要注意整体,如果一件事,我们总是从细枝末节上考虑问题,就算考虑的再仔细,也会有所偏颇,不够全面,而如果能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大方向就不会偏。

排除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思维,在我们训练思维能力的时候,排除法是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尝试涉及不同的题目,然后运用排除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

比如看书的时候孩子刚开始可能会很认真,慢慢的开始挠头摸耳朵,那么你就让他大声朗读书本,而且要关注他是否有读错的字,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书本上面,这种训练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多次练习即可。

专业的注意力训练也很有帮助,一些教育机构有类似的专业指导,你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培养。当然家长在家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专门注意力的提高。

另外作为家长一定不能斥责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只能去用心教导,你越是打骂孩子,孩子越是跟你唱反调。反而会变本加厉

劳逸结合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孩子的注意力不像我们大人,如果一味的让他们学习而不休息,那肯定是不行的,他们的心智不定,如果让他们游戏一会或许下次学习的时候会更加集中注意力。

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孩子做什么事,吃饭,学习,游戏等等,千万不能一心二用,这样很容易分心,要教会他们一心一意做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注意力

以上是整理的怎样培养12岁的孩子的专注力全部内容。

人的专注力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即在孩子玩或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孩子,这就是在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如今很多家庭是白天老人带孩子,老人带孩子以吃饱喝足睡好为主,就像养宠物小狗一样,很少与孩子互动,很少与孩子沟通,更不要说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了。

老人在乎的是孩子的身体,而不是心理,所以即便是孩子在玩或在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老人觉得孩子长时间在那玩不喝水不吃东西怕孩子饿着。

于是,一会问孩子要不要喝水,一会拿点水果过来喂孩子吃,一会又问孩子要不要尿尿,一会又……

好好的专注力就在这种“无知的爱”的情况下被破坏了,久而久之,孩子不能长时间认真专注于一件事物,而是一会想这样,一会想那样,固然会影响将来上小学的注意力。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在玩的时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去探索,不要打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自然就被“培养”出来了。

怎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宝宝在专注地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譬如画画,看书,玩水,玩积木、琢磨某一件器具时,任何人都不要去打断他。

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有时间点要求的活动,例如吃饭、睡觉等,则必须要控制宝宝的专注时间,并且让宝宝养成固定的习惯,以免宝宝生活作息因为要保护专注力而变得不正常就不好了!

2.每次给宝宝玩具不超过2个

妈妈把几大箱子玩具都放在客厅里面,想当然地认为宝宝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宝宝玩具多他自己也不知道玩什么,很容易导致宝宝注意力分散。

建议每次给宝宝玩具最多不超过2个,如果孩子对于2个玩具都很喜欢,则可以教导宝宝玩完一个玩具再玩下一个。

很多妈妈有不良的习惯,吃饭的时候喜欢看电视,餐桌上还放有很多玩具,这样的话宝宝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

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把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甚至要把电视给关掉,让宝宝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地吃饭。

如果长期把宝宝放在噪音环境下会影响宝宝的听力状态,这样做也会影响宝宝后期的专注力,过度的噪音会让宝宝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该专注的事物上,甚至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发展。

平时对于音乐的选择也须注意,质量不良的音乐不仅影响宝宝的听力,对于大脑功能的正常运作也是会有负面影响的!

专注力不够强的宝宝,父母该怎么弥补呢?

多让宝宝做一些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确的事

只有专注力非常集中的情况下,宝宝才能实现你给他布置的任务。但要注意不要一次给太多任务,先从一个任务开始,指示要清晰。

如妈妈可以这样安排:“宝宝先把台子上的花帮妈妈拿过来。”如果宝宝做的很好,再增多任务,如妈妈可这样安排:“宝宝先把台子上的花帮妈妈拿过来,再把桌上的杯子给妈妈拿过来。”

经常这样训练,循序渐进,宝宝的专注力就会一天比一天提高。

陪宝宝一起看书、做拼图游戏

妈妈和宝宝一起看书可以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培养宝宝专注力也很有好处。

把注意力共同关注在同一件事情上,这样共同关注对培养宝宝的专注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育宝宝过程中,妈妈一定要参与进去。

经常让宝宝做拼图游戏也可以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如果宝宝年龄很小,可以先用大块图片给宝宝训练,之后再逐渐增多。

宝宝拿了什么东西一定要物归原处,这可以培养宝宝生活独立能力以及负责任的态度。

每次宝宝拿玩具的时候,带着宝宝看看玩具是从哪里来的,让宝宝专心地看并且记起来,之后等到宝宝玩完玩具后,再让宝宝想想玩具应该放回哪里。

这样的过程不仅培养宝宝专心观察,同时也训练了宝宝的记忆能力。

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宝宝的专心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因此妈妈要训练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吃饭、穿衣。

到了合适的年龄,宝宝自己的事情还要家长代劳,那宝宝就根本不需要专注力了,譬如吃饭,如果宝宝专注力不集中的话,吃饭速度就会变慢,而且饭粒会掉得满地都是。这是需要宝宝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事情。

穿衣服、穿裤子、扣纽扣同样如此,这些事情让宝宝自己来做可以使他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多让宝宝活动,锻炼宝宝的体质

美国的研究指出,多让宝宝进行大肢体的动作,像爬行、行走、翻滚及跳跃等,都可以让大脑更为活跃,神经的连结会更为强固,思考及反应能力都会进步,因此不仅体能表现变好、平时更有精神,在学习时将更有动机,也会表现得更专心!

专家提示:宝宝过分专注某件事情有可能是自闭症的表现

如果宝宝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分专注自己的手里的玩具,对别人的一举一动视而不见,对他人的呼唤也充耳不闻,不开口说话,也不与人交流,并且宝宝对一些玩具和物品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甚至会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

此时,妈妈应该怀疑宝宝是不是有心理疾病或是患了自闭症。通常自闭症宝宝在2岁半以后才会被发现。

天才宝宝特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注力如何训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