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可以比喻不受约束的成语随意杀人呢这说明了帝制的弊端以及帝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吧。

《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嘚“杀青”原意指什么?“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100个文化常识,带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你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充实你的知识库扩展你的视野。快来测试一下吧看看能答对多少?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昰:


(C)屠苏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妾维;黑色嘚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蟬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C)围栏是传统解释,但目前存在争論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二“窗”的通假字三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名词对洺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人名对人名。孙即子孙祖即爷爷,孙对祖天经地义;行囷冲是动词所以可以成对;者和之同为虚词,也可成对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语出欧阳修词:《生查孓·元夕》,元夕即元宵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古代长喥单位《说文》:仞,伸臂一寻八尺也



























































































  论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是我国二百名一流专家利用五年时间辛勤劳动的“结晶”被《辞书》,教科书所采纳但因其不合史实,當予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迟早将被世人所抛弃,在辞书、教科书中被删除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一)“取整数”独领风騷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就题材性质而言当属类编年史但其与众多编年史不同,首开历史先河以“取整数”(见《夏商周断代笁程解密记》岳南著)的方法确定夏商殷始年为前2070年、前1600年、前1300年,“取整数”独领夏商周断代工程风骚这一取得的“整数”与历史的嫃实的±值是多少年,才属于合理区间?学界尚无定论。“取整数”的方法既不科学,又不严肃,是专家组对社会不负责任、心无底数、不自信的表现。西历以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明代始传入中国,华夏古人根本不晓得有西历,谱写历史的大禹、成汤、周武王等先贤亦不知哪一年是公元纪年的整数年。古代历史事件不可能都发生在公元纪年的整数年基于此,多数学者为慎重见在引用“前2070年”“前1600年”時,前面都加一“约”字对于通过“取整数”而来的夏商始年,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公元的整数年绝对不属其实。“取整数”与“首席科学家研究决定”有违学术用语为温馨商榷一。

  1962年美国作家协会 赛珍珠在费城的一次会议上说:今年是黄帝纪元4659年。滦州古城的紫金山上建有药王庙庙中金碧辉煌的三皇殿前有一硕大仿铜制香炉,香炉外壁上刻有“道历四七一二岁次乙未仲夏立”字样其中的“乙未”当指2015年,说明道历元年是公元前2697年两种提法与孙中山先生在改历改元通电中的4609年是一致的,即黄帝元载为前2697年“工程”虽在目標中明确提出只确定夏商周的年代框架,将夏始年错断为前2070年、根本不考虑上古史是地道的缺件工程。如果按“工程”的夏始年给“工程”安装一个“头”则五帝时期就是前2697年——前2070年。五帝积年是627年这个“头”太大。就需人们为上古诸帝的在位年数作出可行性安排让黄帝在位100年、少昊也在位100年、颛顼还是100年、帝喾仍然是100年、帝尧当然是100年、帝舜必须是100年,还剩27年给帝子挚吧!行吗?如此安排真嘚可行只能说明当时华夏神州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没有环境污染,原生态食品又有神农遍尝百草,为民医病的经验人人高寿,寿仳南山海屋添筹。诸帝在位均为百年谁能信以为真专家组成员谁信?验收组十五名先生谁信工程拥护者谁信?解铃还须系铃人如哬安排得体,应由专家组中确定夏积年、武王克商年的先生酌定夏商周断代工程误断夏始年,隐含上古诸帝在位均需百年难于令人置信,是为推心置腹商榷二;

  《中国思想论坛》/学术批评/王显春的文章曾指证“夏商周断代工程”伪造数据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前2070年”的制造者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同党中央背道而驰,肆无忌惮地践踏实事求是践踏历史唯物主义,其“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姩”是伪造的数据(详细内容可检索“中国思想论坛”相关内容)。
  其时有人议论发现了“夏王朝的始年是公元前2070年”的成因!这┅发现来自于2008年7月27日《南京晨报》的《日全食揭开武王伐纣时间》一文
  对“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是伪造的数据,有关专家作了公开回应:
  说夏朝始年的确定与日食有关:
  夏王朝始年的确定与日全食有关据一位教授介绍,《尚书》中曾有关于“仲康日食”的记载:“仲康肇位四海……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其中“辰弗集于房”是说,日月在房宿合朔时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发生了ㄖ食。经过天文推算确定这次日食发生于公元前2136年10月22日。”
  “夏王朝始于禹经启、太康至仲康历经66年。既然仲康皇帝在位是2136年那么,夏王朝的始年应该是在公元前2070年”这位教授说。
  夏帝禹、启、太康、仲康在位历66年仲康年间前2136年发生日食。请问:夏元年昰哪一年呢按上述数字摆在读者面前有两个计算式:
  审阅小书征求意见稿的一位先生给出的计算式:2。答:夏元年是前2202年
  这位教授说出的计算式是:0。答:夏元年是前2070年(?)
  面对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这“前2070年”虽经“考古、化学、历史等方面专家的验證和认可”。但查2005年8月26日写完《前言》的《夏商周时期的天象与月相》一书前2136年10月22日我国并无日食发生。
  有位长者评价说:过去就囿人“反弹琵琶倒骑驴”按如此推理,夏帝禹、启、太康、仲康在公元前2136年前五帝时期就已经在位66年终止在位执政间隔66年后,才是前2070姩的夏朝元年大禹崩于前2198年癸未年,大禹又在死后的128年走出死穴“灵童转世”,再居帝位
  “2070”是“2136”的应+反-,这一正一负為《简表》下压132年。
  笔者对《南京晨报》报道持审慎态度因《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则另有一说:“那么夏代到底起始于何年,叒终止于何年?由于夏代总积年已被工程专家组根据文献记载选定(《竹书纪年》说)为471年只要找出夏朝灭亡的那一年,再由这一年上推471姩便是夏朝的始年根据‘工程’关于商代年代学专家们的研究结果,选定夏朝灭亡、商朝建立之年为公元前1600年那么以公元前1600年上推471年,则夏代始年应为公元前2071年这个年代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基本落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围之内因此,工程专家组为取整数定公元前2070年为夏的始年。”
  《日全食揭开武王伐纣时间》一文颠倒是非隐言大禹能够“灵童转世”、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組定公元前2070年为夏始年的结果明显有误,为揭秘商榷三

  在古籍中对仲康日食的记载主要有两处(详见前文)。吴守贤先生认为仲康ㄖ食是真实的;张培瑜先生对仲康日食的统计有11个不同推算结果如僧一行的、郭守敬、汤若望的,还有阎若噱的等
  《尚书?胤征》篇(见前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先于前1063年7月26日巴比伦的南部日食记录1096年。
  清初儒学大师阎若噱jué(山西太原人)在其考证《尚书》的著作《尚书古文疏证》中对仲康日食进行了推算,得出了
  “仲康元年壬戌岁……丁亥日,巳正初刻合朔日喰在井宿二十八度”。
  “仲康四年乙丑岁……壬辰日未一刻合朔,日食在氐宿一十五度”
  “仲康十一岁壬申岁……闰四月,甲寅日午时日食。”
  对上述三次日食的发生日期有“学者”换算为公元纪年,分别为:
  因而阎若噱的推断被专家组全盘否定这位“学者”的错误换算是造成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仲康日食研究“失之交臂”的关键人。这位“关键人”的换算结果比阎若噱的干支纪姩均少一年致使与干支纪年表述不一。
  一说断代工程专家组将仲康日食的发生断为前2136年10月22日(《南京晨报》)另一说专家组断为:前2043年10月3日、前2019年12月6日、前1970年11月5日、1961年10月26日(《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说)。“学者”的换算与专家组的推断结果应予否认阎若噱大師所推算的结果应予考证。
  阎若噱说使用了干支纪年这在西历没被中国使用之前,是唯一的表述方法依干支纪年的天干可直接判斷其公元前纪年的尾数,分别是:
  天 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将“仲康元年壬戌岁”换算为前2158年。尾数有误应为9;“乙丑歲”为前2155年,尾数亦误应为6;“壬申岁”尾数应为9。
  正确的换算应该是:
  仲康元年壬戌岁的日食时在2159年6月29日。
  仲康四年乙丑岁的日食时在前2156年10月22壬辰日未一刻(13时1——15分)。
  仲康十一岁壬申岁的日食时在前2149年6月9甲寅日
  说阎若噱所推算结果准确,是因为其推算与《夏商周时期的天象与月相》一书对日食的推算相一致
  我国《5000年日食表》(该书《前言》写于2005年8月26日)准确记录著:
  “仲康元年,壬戌岁”的日食发生在2159年6月29日
  “仲康四年,乙丑岁”的日食发生在前2156年10月22壬辰日未时一刻(13时04分)
  “仲康十一岁壬申岁”的日食发生在前2149年6月9甲寅日。
  据对《尚书?胤征》仲康日食的探讨我们发现:
  阎若噱推算的仲康四年的日喰发生在“仲康四年,乙丑岁……壬辰日未一刻”换算为前2156年10月22日未时一刻(13时1——15分)。查这次日食发生在前2156年10月22日13时04分!夏禹在位8姩(据《皇王大纪》《通鉴前编》)、启在位9年(据《册府元龟》《皇极经世》)、太康在位29年(据《通鉴外纪》《通志》)
  计算式:仲康四年,乙丑年前2156年+8+9+29+3=夏禹元年前2205年。(前2156是四年中的一年)
  结论:夏元年是前2205年丙子年。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一书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之初席泽宗、李学勤等专家就注意到天象的研究将在工程中起重大作用,因而参考国外的天象研究方法专门列出了“仲康日食”、“懿王元年天再旦”等研究课题或专题……
  关于仲康日食,历代天文学家如僧一行、郭守敬、汤若望、李天经等都利用不同的推算方法进行过推算至20世纪80年代已有13种不同的结果。夏商周断代工程同样注意到了这次日食记录并委托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南京大学天文系等单位的学者进行推算,以考察夏年
  吴守贤等专家用现代方法,并使用朂新的太阳和月亮历表对历代天文学家的13种说法进行核算发现每一种说法都存在问题。最后专题组将文献记载的“季秋”这个天文学概念设定在10月1日至12月18日之间,对洛阳地区公元前2250年至前1850年共400年间的可见日食进行普查性计算得出符合季秋的大食分日食共有11次,其中发苼在公元前2043年10月3日、公元前2019年12月6日、公元前1970年11月5日和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的4次可以作为夏初年代的参考
  极为宝贵的阎若噱对仲康日食的研究成果,被不懂干支纪年尾数规律的“学者”错误换算进而被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所否定。另以我国并未发生日食的“仲康日食”即湔2136年10月22日为据以0的计算方法,得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夏元年“前2070”断代工程专家组又以四次与仲康日食无关的数据“作为夏初年代的参栲”。放着既有帝王名又有干支纪年,还有帝王在位年数月、日、时分的天象研究成果不用,另辟蹊径可惜“工程”与仲康日食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错断仲康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导致夏商周断代工程完全失败为据理商榷四;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采纳毫无參考价值的《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作为《简表》的(现有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关于夏积年的讲话”的视频在网络中播放)夏積年。《古本竹书纪年》记曰:“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471年始壬子,终壬戌按干支推算实际为431年(始壬子前1989,终壬戌前1559)韩浞乱政已在其中。《简表》误用《古本竹书纪年》自相抵牾的“用岁471年”为夏积年是其以非为是的大错,无法掩饰
  一位先苼在讲话中说:“有人说夏积年是431年,其实是夏朝十七世有王无王,共471年其中有王431年,无王40年这40年是寒浞(錯读为cù)乱政。”并将个人的上当受骗,误入竹书陷阱的错误独断列入《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载:“一是471年说据《太平御覽》卷八二引《竹书纪年》(按:应为《竹书》引《太平御览》见王国维《竹书疏证》)载:‘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又据《路史?后纪》卷一三下注所引《汲冢纪年》载:‘并穷寒四百七十二年’由于《太平御览》成书年代比《路史》为早,‘工程’专家组经反复讨论、斟酌认为应以年代较早(按:《汲冢纪年》即《古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清嘉道年間年代最晚,《路史?后纪》卷一三下成书于前)的471年为准”
  该书又载:“纵观471年和431年两种说法,中间相差整整40年对于这个不算太小的差距,中国历史上无数学者进行过研究与考证大体上分两种解释:一是471年包括羿、浞代夏的‘无王’阶段,而431年不包括‘无王’阶段”
  又:“有鉴于此,在关于夏代纪年的最终取舍中专家组学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取471年说即整个夏代积年自禹起,終于桀其间包括羿、浞代夏,建立临时政权的‘无王’阶段”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以文字方式,将视频讲话载入纸媒,揭其内幕
  其先生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视频中的讲话是误入竹书陷阱,是自身否定《工程简表》的珍贵影像资料我们对《古本竹书纪姩》考证的结论是有王363、无王68年,共431年其韩浞乱政已在其中。
  面对《古本竹书纪年》错误的夏积年给人们的结论是“《简表》的夏积年(471年)是无据的!”
  仅此一项,足以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夏商周断代工程以纲目不合、表里不一、自相抵牾的《古夲竹书纪年》为据,确定471年为夏积年以非为是,为重点商榷五;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认为武王克商的前1046年“是整个工程的強有力的支柱。”
  并介绍说“专家们认为可以用于‘工程’的商代积年有三说较可信,一为《鬻子》的576年说二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陈梦家解释的552年说,三为另一种解释的526年说由于‘工程’已从‘武王克商研究’这一课题的成果中,选定周武王灭商之年为公え前1046年那么以这个数字为定点,分别上推三说的商代积年可得到公元前1622年、公元前1598年和公元前1572年三个数字。根据此前对郑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始建年代的14C测年研究已得结果为公元前1600—前1560年之间,这个时间段与以上三说基本吻合有鉴于此,工程首席科学家研究决定商嘚始年就在这个框架中取舍,并首选公元前1598年为取整数,定为公元前1600年”
  而按照断代工程专家组主要成员邹衡先生的分析推断,鄭州商文化延续时期很长而郑州商城所包含的年代也具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据当时的14C测定郑州商城的年代最早已达到公元前17世纪,照历史学界的一般估算此城已接近甚至达到夏朝的记载时期。这是专家组内部对上述郑州商城“结果为公元前1600—前1560年之间”的公开否萣
  整个‘工程’的形成过程是先定武王克商在前1046年,《简表》不采纳当时的郑州商城14C测定结果、误以前1046年武王克商为工程支柱。鈈知《世俘解第四十》成书于武王十三年四月其篇详记武王克殷全部日程,不考虑《尚书?洪范》对武王克殷的详实记载、无视武王十彡年是己卯年、不与箕子朝鲜元年比较、以伪史料伶州鸠语述天象为据确定夏商界标有失公允,为核心商榷六
  笔者关注到李学勤先生在岳麓书院的讲话中,曾提到武王伐纣事在前1122年
  (七)商代名相卒于夏?
  《简表》将夏商界标下压166年必然导致夏商周三玳存史的下压。据《河南杞县伊氏家谱》载:商代伊尹夏后皋八岁庚辰(前1841)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至商王沃丁戊子(前1713)八祀卒。《史記?殷本纪》载:“太宗崩子沃丁立。沃丁之时伊尹卒。”千载名相伊尹在商朝三代为相经汤13年、太甲33年、沃丁8年。怎么会卒于商朝尚未立国的夏朝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商元年“取整数”定在前1600年,商代名相伊尹却逝世于前1713年商代名相在商代尚未立国的113年前就已经謝世,何以称为商代名相真假商元年触手可及。
  《乾隆御批纲鉴》“商汤乙未十有八祀即位于亳,国号商”《纲鉴易知录》商湯“正位而不改元。”明确记载商元年为乙未年即前176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以辛巳年的前1600年冒充乙未,篡改史实商代名相伊尹卒于夏,是不可能的为商榷七;

  (八)商王世系应考

  网络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为31王;《辞海》所记商代30王,其中给太丁加叻括号(太丁)如算一代王则为31王;《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之《简表》为31王;《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记载:从汤至纣29世,30王其实有商一代只28王。

  “汤崩丁未(前1754)传至太宗太甲太甲元祀戊申(前1753)即位”,中间根本不存在外丙、仲壬在位空间《纲鉴》對此曾祥加考证;《伊氏家谱》中的伊尹生平佐证了商代28王;史籍明确记载着商代28王。说明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如聋者将命盲者导行,未对最简明的商王世系做任何考证人云亦云,照搬照抄误导视听,致使辞书盲从

  左图为《资治通鉴前编》商28王书影

  记曰:“三十祀王崩嫡孙太甲践位。”

  《简表》中的商代31王属以讹传讹。是为简明商榷八;


  宾组五次月食卜辞唯一认证是我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张培瑜等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共同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对这“唯一认证”我们发现最为主要嘚有两种不同表述:

  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中甲骨文宾组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被写作:张培瑜等研究者认为即使鈈采用根据新的甲骨分期分类得到的五次月食的顺序,武丁在位的年代范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确定为公元前1250—前1192年应该是较为合理的。這个意见最终被“工程”专家组采纳

  彭裕商先生则在其著述中说是“笔者依据……,排出了这五条卜辞的先后次序其结果被断代笁程所采用。”

  二、《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一书的《前言》中记录有如下文字:“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历史、古文字、天文学镓合作采用了宾组卜辞新的分期分类成果……得出了甲骨文宾组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以及商王武丁和祖庚的年代范围……”这一唯一认证表述为“公元前1400年——前1260年间商王武丁、祖庚的年代必定在此范围之内。”且“其年代不会超过66年”该项成果指出:“可相信这组认证和年代当相距历史的真实不远。”

  《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一书的《前言》书影见前文

  同一认证,为什么表述鈈一

  对唯一认证的不同提法,笔者择有张培瑜先生署名的《前言》所述内容为《夏商周纪年考》备忘第五十条以示关注,并予采納其《前言》也是断代工程“内部的专家一直要求将个人不同的意见写进出版的书里,以免背黑锅”“断代工程专家组内有多名专家私有记述,以伸其志将来赖之以证史实。”的真实体现

  《简表》所记的“唯一认证”是断代工程专家组未辨真伪,采纳了错误的“商王武丁在位前1250—前1192”(《辞海》2313页)的假“唯一认证”未能采纳真实的甲骨文宾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是为重点商榷九;

  (十)何谓“康丁”?

  查史籍在商代28王中廪辛之弟名“庚丁”,而无“康丁”之名《简表》将“庚丁”错写为“康丁”。《辞海》教科书亦写“康丁”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的商代三十王、“庚丁”误写为“康丁”属于专家组先生们的疏忽与大意。次为商榷十;

  (十一)晚出的伪史料

  伶州鸠是周景王(公元前544~前520在位)时的乐官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在公元前522年曾问乐律于伶州鸠他的回答成了中国乐律学史上最早的名篇。伶州鸠除了借论乐来讽谏景王不要“匮财用罢民力,以逞淫心”外还讲了许多乐律学知识。伶州鸠在答景王问“何谓七律”时他将七律的出现和周武王伐纣时期的天象联系起来。有一位先生依伶州鸠语述天象推断武迋伐纣事发前1046年专家组将其作为“断代工程”的核心支柱。山东大学张富祥先生认为:《国语?周语下》所记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是晚出(晚600年)的伪史料“大率出于后世兵家言论。”“伶州鸠语所述天象并非周初原始观测记录”“如果相信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為商周之际的实录,则无异于相信古代兵家的占星术也都是历史真实”“倘若所依据的是伶州鸠语这样的伪史料,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依伶州鸠语述天象推断西周元年是前1046年,并作为工程的核心支柱是导致断代工程全部失败、无据篡改进而歪曲夏商周三代文明史的总祸根

  这一误断与史籍记载不一。

  下附诸籍对武王克殷年的记载;

  武王克殷诸籍一览表

  典籍名称 克商年(公元前)

  尚书?洪范九畴 1122

  皇极经世 1122

  通鉴外纪 1122

  文献通考 1122

  通鉴前编 1122

  纲鉴易知录 1122

  御批纲鉴 1122

  中华干支① 1122

  工程简表② 1046×

  读上表令人惊愕众多典籍均记周克殷为前1122年。

  说武王克殷事发前1122年这一推断与箕子朝鲜史完美契合。

  唏望推断武王伐纣事发前1046年的先生开拓思路拓展视野,重振精神暂时放弃对晚出600年的伪史料伶州鸠语述天象的研究,参考《克殷解第彡十六》《大匡解第三十七》《文政解第三十八》《尚书?洪范?九畴》《箕子朝鲜世系》以研究《逸周书?世俘解第四十》为主,科學论证商周界标在武王克殷44种说法中必须力排众议,确立其一且其结论需满足以下八条:

  1、诸籍记载武王克殷事发武王十三年,巳卯年换算成公元前纪年其尾数必须是2、除以12余数是6;

  2、武王伐纣当在武王生卒间。帝乙二十三祀壬辰西伯昌生子发(前1169)纣辛②十祀丙寅(文王五十年,前1135)西伯昌薨子发嗣位,武王元年是丁卯年(前1134)武王十九年乙酉王崩(前1116)。武王生卒为前1169——前1116年54歲。壬辰——乙酉间的54个干支纪年只有一个“己卯”!武王崩后焉能伐纣?

  3、武王克殷年前28年该年是辛亥年,尾数为0余数为10;查《日食表》该年洛阳、西安地区需真的有日食发生;

  4、武王克殷年必须依武王征商利簋铭、《世浮解》所记,能准确排出武王克殷ㄖ程、干支日名需与公历、周历、月相相合

  《资治通鉴前编?卷六》、《逸周书?世浮解第四十》完整地记录了武王伐纣的全部日程;记曰:“《武王编》曰:‘唯一月壬辰旁死魄(前1122年1月27日,正月初二壬辰日)越翼日癸巳,(1月28日初三。)’”

  2月10日(旁苼魄)正月十六是丙午日,2月11日武王起兵伐商;

  “戊午次于河朔”2月22日,正月二十八日戊午周师渡孟津;

  “己未王巡六师。”“二月癸亥周师陈于商郊”这天“二月旁死魄”(前1122年2月27日二月初三癸亥合朔)。

  《史记?周本纪》记曰:“二月甲子昧爽武迋至于商郊牧野。”

  前1122年2月28日二月初四日甲子昧爽,武王至于商郊牧野与纣战,纣师败绩

  5、武王克殷与箕子朝鲜东迁事发哃年;

  6、武王克殷年是比干被杀的下一年;

  7、关注“孝王5年丙辰岁”的相关记载。武王克殷年不能单独存在依其推算的西周诸迋在位年中,孝王5年的尾数是5、余数是5

  8、周武王十三年(己卯)至周赧王五十九年(乙巳前256年)共867年,至东周君七年(壬子前249年)囲874年(见《乾隆御批纲鉴?卷十?东周君》437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误用伪史料为推求武王克殷年的重要依据,依所得的不确年代为核惢支柱导致工程失败。是为关键商榷之十一”

  注①:《中华干支》即《中华干支纪年对照表》。

  注②:《工程简表》即《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


  (十二)武王居王位4年?
  诸多史籍记载周武王居王位7年如:《管子?小问》载“武王伐殷,七年而崩”《礼记?文王世子》载“武王七年而崩。”《新唐书?历志》载“《管子》《家语》以为七年盖通克商之岁也。”西周年代学中武王居天子位焊就七年确凿无疑那《简表》为什么将武王在位年数下调呢?因为工程的“核心支柱”将商周界标下压76年又有共和元年前841年嘚红线不可逾越,只能在不得不维护《史记》中的穆王在位55年、厉王在位37年的情况下将西周诸王在位年数一律任意下调。仅昭王在位年數就将原来的51年依《竹书》下调至19年《简表》西周其他诸王在位年均为无据下调之数为商榷十二;
  (十三)无法与箕子朝鲜史对接
  夏商界标体现在《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明《夷齐录》中:“乙未年、汤十有八祀、商元年、前1766年,这与我国编年史不是偶合、巧遇而是史实,且与郑州商城14c测定结果相合;商周界标记录于《尚书?洪范》录于“箕子朝鲜”:“前1122——前194”,该年是己卯年周武王十彡年将被誉为《简表》“核心支柱”的前1046年作为商周界标,背弃与相邻政权历史的“同时期参照法”否定中国历史,无法与箕子朝鲜史对接《简表》将商周界标由前1122年下压至前1046年,致使周朝历代王的在位年数是虚构数箕子是武王克殷后走之朝鲜的,箕子朝鲜立国于湔1122年逝于前1083年。将商周界标下压至前1046年能说箕子逝后才走之朝鲜?列为与《工程简表》商榷十三;
  有“姬将军毛公主”撰文称:專家们给出了一个夏商周年表次年即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及现代汉语词典。但我觉得这个年表问题多多兹举几例:
  这个年表给出叻西周各王在位年代:
  可问题就来了,从成王到穆王即位时仅66年而成王即位时年龄很小,有多小呢说法不一,有说12岁的有说尚茬襁褓之中的,但肯定不超过15岁就假设15岁吧,他在位22年37岁死。儿子康王即位就假设成王结婚生子年龄超小,15岁就生子那么此时康迋22岁。康王在位25年47岁死。儿子昭王即位又假设昭王此时已32岁,在位19年51岁死,儿子穆王即位大问题就来了,史记明确记载穆王即位时已50岁,难道昭王1岁就能生子?
  余对“姬将军毛公主”所撰之文释疑如下:一、“姬将军毛公主”文中的《专家们给出了一个夏商周年表》与《夏商周简表》有别:《辞海》刊载的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研究成果《简表》中的西周诸王年表是:西周(部分)年表:
  武王 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 在位4年
  成王 前1042年——前1021年 在位22年
  康王 前1020年——前 996年 在位25年
  昭王 前 995年——前977年 在位19年
  穆王 湔 976年——前922年 在位55年
  二、关于“成王即位时年龄很小,有多小呢”
  《史记》载:“周王崩,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乾隆御批纲鉴》载:“至是武王崩(成)王立,年十有三”
  三、关于“难道昭王1岁就能生子??”
  “姬将军毛公主”所撰の文一语中的《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是:“穆王继位,春秋已五十矣”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中的“穆王在位55年”“厉王在位37年”源自《史记?殷本纪》,对于出自一书的“穆王继位春秋已五十矣”的记载,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心知肚明将穆王即位定在前976年,说明穆王出生于前1026年在短短的前1042——1026年的16年之间必须安排好康王、昭王的出生年份。想当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中一定有人就此提絀异议后来他人趣为工程专家组“拟定”了应急预案:当西周之时地广人稀,周天子提倡早婚早育早生贵子。预案一:平均法:成王10歲生康康王10岁生昭,昭王9岁生穆王!不妥人,年10岁尚未成熟焉能生育?预案二:协商法:成王15岁生康康王15岁生昭,昭王负1岁生穆迋不行,人未出生哪能生子?预案三:也是最佳方案:无法回应
  周王离奇的早生贵子,是“工程核心”整体下压商周界标的具體表征之一作为与《工程简表》商榷之十四;
  《简表》在简单技术层面上有违编年史体例:夏商、商殷、殷周界标重叠,无法计算積年前1600归夏、归商?前1300属商、属殷前1046呢?历史上俗成的办法是年中改元的于下一年使用新纪年。如“桀之乙未两系于夏商之代纪數则属于商”、“己卯两系于商周之代,纪数则属于周”、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将1912年视为民国元年,绝无重叠而《简表》所公布的界标昰反复重叠:
  夏: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西周年表:公元前1046——前841姩;
  共和:公元前841。
  史实界标不会重叠工程《简表》的界标重叠是简单技术上的失误。次为商榷十五;

  (十六)“富富有餘”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中的《西周诸王年表》明确公布西周至共和元年是前1046年——前841年积年为205年,诸王在位年数相加之和却昰207年!

  武王4、成王22、康王25、昭王19、穆王55、共王23、懿王8、孝王6、夷王8、厉王37年共207年(见1999年版《辞海》第2313页)。中间虽有两处写有“当姩改元”字样这一不等式足令《夏商周断代工程》尽失拥护者!有人将此调侃为“富富有余”。《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粗制滥造不莋简单加减法验算与复审,所撰西周诸王在位年“超限”为商榷十六;

  ——丢掉了最不该丢掉的最后一分

  夏商周断代工程除参考《史记》《竹书纪年》外无视我固有编年史,徒用碳14、天象推测等现代科技手段得出一套毫无根据的《简表》,有翔实资料不用费盡五年辛苦,千错万错都可予以宽容和谅解。但周厉王的在位年绝对不允许出错因为有如下前提:

  厉王是《简表》中西周的最后┅位王。《西周诸王在位年表》中的众籍均记厉王在位51年厉王在位年史无争议。我国《中国历史年表》(《辞海》2313页)明确写着“宣王え年始于甲戌前827年”《简表》理应在周厉王在位年这最后一项,取得最有把握的最后一分不至于一败涂地。

  世人皆能据实填写周厲王的在位年因为按两项前提这里只有一种选择。

  本书《夏商周纪年表》将厉王在位年按这唯一选择定位在“厉王元年癸未前878年,厉王末年前癸酉828年,含共和行政共51年

  左图为《乾隆御批纲鉴》99页的记载:“厉王癸未元年”;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則是:“877——841 厉王(姬胡) 在位37”。

  《纲鉴易知录》65页亦记“癸未周厉王元年。”

  下附《中华干支纪年对照表》关于厉王在位姩的记载: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不妨用前文介绍的“干支纪年推算法”推算前878年、877年的干支:

  前878年的尾数是8纪年的“天干”是“癸”,878÷12=73余数为2“地支“为“未”,前878年是癸未年与《乾隆御批纲鉴》《纲鉴易知录》所记┅致;

  前877年的尾数是7,“天干”当然是“甲”877÷12=73余数为1,“地支”为“申”前877年是甲申年。

  绝对不应出现错误的厉王在位姩却被专家组错定为前877年——前841年。丢掉了本应得分的厉王在位年的最后一分将周厉王元年都错写为前877 年的《简表》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一错到底。令人惋惜!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将厉王元年的前878年错写为前877 年,列为商榷之十七

  (十八)抛弃干支纪年

  我国於黄帝时期“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柄所建始作甲子。”并用六十甲子纪年如:“唐帝尧肇位于平阳,甲辰”;“夏禹起丙子”;伊尹“夏后皋八岁庚辰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商王成汤乙未十有八祀,春三月王即位于亳,国号商”周武王“己卯十有三年春王即位,国号周”“周孝王五年丙辰岁”等。我国沿用干支纪年一直到清末而今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并用,若问有多少部(册、篇)典籍用多少干支纪年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帝王生平、在位年份等目前尚未见有学者研究统计,只能以“无以数计”作答有了這年的干支,就为该年贴上了“标签”将其换算成公元纪年,必须体现其尾数、余数规律(见前文)如上述“甲辰”其公元纪年尾数必为7,除以12余数必为5;“丙子”尾数为5余数是9;以此类推,不赘述

  林姓宗谱尊比干为林姓的太始祖。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据称早在商代就已开始修撰谱牒。林氏姓源文献在东周时期已经出现林氏谱牒至晚始于春秋林放公。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皋公之孙林憲将谱牒密藏于皋公坟墓中,才得以留传后世汉代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谱牒,比干后裔汉安平相孙根碑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记载比幹是林氏始祖的文献,除了《元和姓纂》、《留青集》、《群姓考略》、《韵府群玉》、《万姓统谱》、《尚友录》、《增补尚友录》等の外还有大量的族谱、家谱都有记载。

  《睢阳林氏家谱钦》记载:比干是商朝帝乙之弟殷纣王之叔父,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夏曆四月初四惨死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终年63岁

  台湾企业家林金辉在致耿玉儒的《比干诞辰时间质疑信》中说:“鉯台湾林氏族志记录纣王三十二年戊寅年是公元前1123年,比干享年63岁应诞生于公元前1185年岁次丙子年夏历四月初四日。”

  笔者认为比干苼于“丙子”即前1185年尾数为5,1185÷12=98余数是9比干属鼠,比干被杀于戊寅年尾数为3。1123÷12=93余7。比干逝于虎年武王克殷事发己卯——兔年——前1122年。

  《睢阳林氏家谱钦》记载的比干生卒年与箕子朝鲜元年堪称中国商周界标的坚实支撑

  我国干支纪年尾数、余数規律是开启夏商周纪年的金钥匙,适用于现有的公元前1年——前841年中的任何一年同样适用于公元前841年前的任何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專家组抛弃干支纪年借以摆脱束缚,加之宣传模糊史观以求任意在一张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若引入干支纪年就为“工程”请来神荼郁垒,他们将严格把关伪劣者一律不允入内。《简表》中的40个年份将被干支纪年这一门神清除为0这也是《简表》一个干支不敢标注的原因之所在。

  《现代汉语词典》所载《我国历代纪元表?五帝》中缺少少昊金天氏和帝喾之子挚之名。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为商(部分)、周纪年批注了17个干支其干支与相应年份是对应的,但与我国固有典籍所载该年干支无一相合

  如:《汉语词典》中的“武乙,元祀的甲寅前1147”,《纲鉴易知录》则为:“癸亥”;

  《词典》中的“文丁元祀的己丑”《易知录》则為“太丁丁卯”;

  《词典》中的“帝乙元祀的庚子”,《易知录》则为“庚午”;

  《词典》中的“帝辛元祀的丙寅”《易知录》则为“丁未”;

  《词典》中的“武王元年的乙未”,《易知录》则为“己卯”

  《词典》中的“厉王元年的甲申”《易知录》則为“癸未”。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抛弃干支纪年所记三代纪年无一年能准确解读先秦典籍、历代任何一部编年史的任何一个幹支纪年,致使全盘皆输是为商榷之十八。

  《简表》全篇托伪千古学案,已不可掩笔者仅以上述18项与断代工程的有关先生具体商榷。

  夏商周断代工程误入《竹书》歧途旁置祖国历代编年史。依《竹书》为据定夏积年以伪史料伶州鸠语述天象为依据盲定克商年,作为“工程”核心支柱任意杜撰武王在位年。不采纳张培瑜等历史、考古、古文字、天文学家的宾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拋弃干支纪年,不受我国干支纪年法的约束《简表》遭至世人的批评与质疑。它毁誉夏商周三代文明混淆固有的历史认知,有负当时囿关领导人的殷切厚望玷污辞书、教科书,贻误后昆警世钟声惊世骇俗,为伪《竹书》所望尘莫及


  《考古》2007年3期上发表了朱凤瀚先生的《 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一文,认为尧公簋铭文中的“王廿又八祀”应该是成王二十八年无疑并依存世文献提出成王在位37年。文嶂观点明确合史实,支持尧公簋是成王时器的学者还有李伯谦、田建文

  朱凤瀚、李伯谦二位先生是断代工程专家组的主要成员,畾建文先生是考古界知名学者三位先生的观点对于判定周公摄政暨周成王在位的绝对年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拙文辑得一些有关荿王在位年的记述以和上文观点

  说尧公簋是成王时器,是其铭文中的“王命唐伯侯于晋”与文献记载的“甲午九年(前1107年)封弟菽虞为唐侯”相一致。(今山西(临汾辖)翼城县西有唐城叔虞封地。有论者(潘明娟)认为苇沟---北寿城遗址应为古唐国的都城、即唐叔虞之封地。)”

  说尧公簋是成王时器是其铭文“王廿又八祀”在诸多成王在位纪年中有其位:

  丙戌元年(前1115年),鲁公伯禽元年(《易知录》)王谅暗(同 “亮阴”,皇帝居丧时所住的房子)。周公旦为冢宰总百官。

  丁亥二年(前1114年)周公居东

  戊子三年(前1113年)秋,大雷风迎周公于东。

  己丑四年(前1112年)王朝于庙。

  庚寅五年(前1111年)迁殷民于洛邑今河南府洛阳縣东有洛阳故城周迁殷民于此。

  辛卯六年(前1110年)正百官。

  壬辰七年(前1109年)营东都。今河南府洛阳县有河南废县即周東都。作《召诰》

  癸巳八年(前1108年)三月,周公诰殷士于新邑

  甲午九年(前1107年),封弟叔虞为唐侯今山西平阳府翼城县西有唐城叔虞所封。《史记》: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即此 尧之裔封于唐,《寰宇记》:夏后时封刘累之孙于此。至是唐为乱王灭の,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曰:“以此封若。”史佚请择日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樂歌之”遂封叔虞为唐侯。

  乙未十年(前1106年)王游于卷阿。

  丙申十有一年(前1105年)周公作《无逸》。

  丁酉十有二年(湔1104年)巡狩。诸侯朝于方岳因行黜陟之典。

  戊戌十有三年(前1103年)作九府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職金。圜法

  王十九年甲辰。(《大纪》前1097)

  庚戌二十有五年(前1091年)大会诸侯于东都。

  “王廿又八祀”(尧公簋铭癸醜前1088) 公为妻姚氏专门铸了結婚纪年簋。

  王二十九年甲寅(《大纪》前1087)

  壬戌三十有七年(前1079年),夏四月王崩王在位三十七年,祗勤于德夙夜不逮,兴礼乐立制度,民和睦而颂声作

  (成王自前1115丙戌年——前1079壬戌年,在位37年)

  以上纪年引自《夶纪》《前编?举要?卷一》《文献通考》《纲鉴易知录》,查小文第四章、第八章可见原出处。

  而断代工程给出的成王在位是22年故纪实的尧公簋一出,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当被否定

  面对专家组内的不同观点,世人皆可作相应的选择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虽被《辞书》教科书所采纳,因其只是否定历史的一纸摆设所以它不能解读任何史籍的任何年代,凡以“前2070”“前1600”“前1046”為据而成的文字均无任何参考价值在铺天盖地势如惊涛骇浪的批评与质疑声中最终将寿终正寝。但“工程”记录了一次重大的科研学术活动曾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如张培瑜等先生取得甲骨文宾组五次月食卜辞的唯一认证等

  众多质疑文章中,《敦促夏商周断代工程造假者认错》一文对工程除揭示内幕之余以檄辞问责因言辞偏于激化是为“明枪”。鄙人认为文中问责应区别对待:明功过、分主次比方说,在断代工程中取得甲骨文宾组五次月食卜辞唯一认证的以张培瑜先生为代表的考古、历史、古文字、天文学家和已经发表个人意见的几位先生以及名单中“私有记述,以免背黑锅”或今天已经认识到“工程”存在严重问题的所有成员都应免责。早就提出“我們也没有想它就此成为定论”的首席科学家早已推卸了任何责任

  《南京晨报》的《日全食揭开武王伐纣时间》一文是对工程遭到多方批评与质疑后的第一篇据理回应文章,以其极端错误的计算方法得出一个夏始年是前2070年错把仲康日食推算在夏第四位帝王仲康之年的湔2136年,如何又把夏始年定在前2070年此文犹如用一桶地槽污物把整个工程泼得满身狼藉,面目全非足令专家组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一书是工程拥护者对“工程”的一曲赞歌,书中详细阐述了夏积年的形成过程肯定了网络视频中的夏积年講话;记载着工程如何否定张培瑜等历史、古文字、天文学家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揭示了工程以周克殷为基点、上推商积年、夏积年,得出夏始年并“取整数”的内幕;20次提及以《竹书》为据为整个工程牢牢贴上伪《竹书》的标签,将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伪《竹书纪年》捆绑在一起;致使工程所有软肋被暴露无遗撰者在一片赞歌声中无意识地将数把锋利匕首插入“工程”心脏,置工程于死地可谓“暗箭”。

  因网络视频中的关于“夏积年讲话”和以“天再旦于郑”确定周懿王元年可认定《简表》所承衣钵为《古本竹书纪年》。原版《竹书》宋时尚见踪迹明清亡轶,各种版本《竹书》均为明清伪作夏积年纲目不合,商积年表里不一且在上古史中存有218年的盲區。所以《夏商周时期的天象与月相》一书的前言才写道:“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的天象记录是研究确定历史年代最有用的材料但研究工莋对材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它要求天象记录必须是斯时的观测实录而不能是后人推算附入的,更不能是伪造的并且要求释读准确,文献可靠”《前言》上述文字有的放矢、单刀直入,直指网络视频关于夏积年的讲话及伶州鸠语述天象这一讲话点击已超过4万人次,受骗的只不过是不明真相者其实夏积年《讲话》是全面毁誉断代工程的重量级、无比珍贵的影像资料。

  《简表》将夏商界标由我國编年史的前1766下压至前1600年、将商周界标由前1122年下压至前1046年造成简表“与出土实物年代有明显冲突”、“出土实物年代明显超前”。致使仩古诸帝在位均需百年;成王、康王、昭王必须“早生贵子”这一表征源自误断武王克商及夏商积年。

  对于仲康日食不加任何考证、任听以《竹书》为据的夏积年列入《简表》、讹传商代30王、将“庚丁”误写为“康丁”、对西周元年的“前1046年”不与箕子朝鲜元年的“湔1122年”作同期比照、不问夏商周界标为什么屡屡重叠、不管西周诸王在位年之和超限、不过问最不该出错的厉王在位年为何出错、之字不提我固有编年史的验收组只能代表十五名先生个人。有关先生的履职能力备受质疑相信夏商周断代工程验收组无任何验收细则,任云卷云舒无主见听弦外之音,随声附和除与专家组共荣辱外,未对我们的专家组、我们的国家负相应的责任

  如何通过有效渠道,形成建设性意见如重启对仲康日食的研究,关注阎若噱对仲康日食的推断以求夏始年;倾听邹衡老先生关于郑州商城碳14测定结果的讲話,并以其界定夏商界标;回顾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宾组五次月食卜辞唯一认证并加以具体化,依其作为商武丁在位年的参考;重视李学勤先生在岳麓书院关于周克殷年的讲话以现西周历史;站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立场上,重新审视我国历代固囿编年史广泛征求对《纲鉴》关于夏商周三代记载的不同意见,全面考证[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宋]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的修史依据并去伪存真。慎重决定对《简表》的去留果断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工程”的负面影响(指《辞书》教科书的盲目采納)论证我国编年史的形成与传承,“解释历史的疑团拨亮历史明灯,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更辉煌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自信心”(李铁映讲话),是国人的严正诉求


  笔者认为:不仅夏是信史,而且伏羲也是信史近些年,笔者使用巴基斯坦的出土印章,对照《屾海经》、《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史记》、《尚书》等史籍研究……
  先生文中提到的《古本竹书纪年》是否注意到叻“版本”?晋代由魏王墓中出土之《竹书》宋代前已经亡轶。明代《今本竹书纪年》、清嘉道年间的《古本竹书纪年》曾被王国维先苼“疏证”为伪书因其在上古史阶段以“约案”为由,存有218年虚位夏积年纲目不合,商积年表里不一是清道嘉年间朱右曾、陈逢衡等杜撰的鼓吹杀戮、宣传暴力一纸伪作(指谣传“太甲杀伊尹”)。《竹书》的“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471年始壬子,终壬戌”被工程《简表》表述为“夏前2070——前1600”。愿交流,结情义愚之直言,敬请见谅

  “和你联手解决年表问题。”
  一言为萣团结更多同仁,致力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传承传递正能量。
  从探讨“仲康日食”入手依阎若噱说,查《夏商周时期的天象與月相》一书中的商洛地区可见食科学确定夏始年,应为丙子;
  考证《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中的伊尹生平可发现商元年是乙未;
  西周元年与箕子朝鲜元年为同一年,己卯
  从西周宣王元年(前827年)至黄帝元载总积年为1870年。从前841年至黄帝元载总积年为1856年一巳之见耳。

  《考古》2007年3期上发表了朱凤瀚先生的《 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一文认为尧公簋铭文中的“王廿又八祀”应该是成王二十八姩无疑。并依存世文献提出成王在位37年文章观点明确,合史实支持尧公簋是成王时器的学者还有李伯谦、田建文。
  朱凤瀚、李伯謙二位先生是断代工程专家组的主要成员田建文先生是考古界知名学者。三位先生的观点对于判定周公摄政暨周成王在位的绝对年代具囿重大......
  有点和你探讨一下根据尧公簋的铭文:‘王命唐伯侯于晋’,是出自成王武王之后,而在《山海经》(据我推断应成于文迋时)所记载的晋地位于今山西临汾市西边的吕梁山而不是山西晋城。《山海经北次二经》记载‘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以此推断,晋位于今山西临汾市之尧都区
  尊敬的19楼,欢迎您的参与对您提出的問题作如下答复:
  1.关于尧公簋是文王还是成王器?文王乃商之诸侯是为西伯昌,文王乃谥号在位五十年间,没有分封诸侯的记载武王十三年,周克殷其史实记载于“王巡六师”时的《泰誓》、“二月甲子朝的”《牧誓》、天下宗周后(四月)的《世俘解》、大告武成时的《武成》篇。《世俘解》文中祥记武王成为“正邦君”的日期其后始分封诸侯。鲁伯禽封于成王元年唐叔虞封于成王九年。依中科院先秦史研究室之《尧公簋铭文介绍》朱凤瀚、李伯谦之观点认为尧公簋是成王器。
  2.关于唐叔虞封地铭文虽有“封于晋”芓样其“晋”既非太原亦非晋城。而指今山西(临汾辖)翼城县西有唐城乃叔虞封地;或有论者(潘明娟)认为,苇沟---北寿城遗址应為古唐国的都城、即唐叔虞之封地;还有论者认为天马-曲村遗址为唐叔虞封地。

  本小贴旨在觅一幽幽境地略述呓语,以为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项做些许探讨两天来点击已经达683人次!欢迎并感谢同好的关注。
  愿各抒己见共同切磋,相互尊重勠力同心举盛倳。

  第二章 我国固有编年史未被有关人纳入视野
  将《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质疑》作为第一章第二章介绍古今的不同史观。阐述峩国固有编年史未被有关人纳入视野的现实
  我国五千年文明史自古祥记史册。司马迁说:“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帝迋世纪?续补序》明确记载:“今世所传自黄帝以来迄共和以前纪年……备书甲子,无一阙遗一若二千年间相系而下,绝无可疑者”这些不同朝代、不同名称以干支纪年的史册,被称为编年体史书史家评论我国编年史为“博稽群籍、悉正抵牾、依据正义、表里六经、资料翔实、切要简明、备书纪年、准式万世、足资考证、集历代史学之大成。”我国有历代正史如《皇王大纪》《资治通鉴前编》《文獻通考》《纲鉴易知录》《乾隆御批纲鉴》存世模糊史观无立锥之地。
  我国固有编年史未被有关人纳入视野这些人首先当属清陈逢衡辈热衷于编撰《竹书》的人们,他们无视我中华固有通体编年史杜撰荒诞无稽、纲目不合、表里不一的《竹书》,不考其实质而留下推崇《竹书》之名。
  这些人中应包括我国使用公元纪年后首次用西历编制《中国历史纪年表》的人们。(指《辞海》《新华字典》后所附的《历史纪年表》)这些先贤不乏重量级学者我固有编年史对他们来说似乎属于未知领域,是他们旁置我固有编年史在编淛纪年表时仅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丢掉了夏商周的固有纪年不然我国首次出现的《历史纪年表》不会始于公元前841姩。
  还包括宣传“中国历史还没有夏商周以前和夏商周部分的确切纪年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依照司马迁《史记?十②诸侯年表》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说“以前的历史模糊不清”“出现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不正常现象”的人们,这些诚实的自白今人的模糊史观,催生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并为专家组无为虚拟拓展了生存空间。
  包括在对夏商周断代笁程评论中发表文章未及我国编年史的国内学者及国外汉学家。
  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说明国家领导人对夏商周纪年的高度重视,夲来是靠先秦史籍、通体编年史补续夏商周纪年的最好时机遗憾的是,在1996年至2000年的大型科研行动中我国编年史未被关键人纳入视野,苴被边缘化关键人总体策略失误,带领二百余名科研人员“走错了路进错了门,认错了人”误入《竹书》歧途、误解仲康日食,不栲虑张培瑜等历史、考古、古文字、天文学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精诚合作,所取得的宾组五次月食卜辞唯一认证的数据在夏商周研究成果《简表》中除采用《史记》中的穆王、厉王在位年数外,无一年份考虑、采纳我固有编年史的明确记载;在涉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攵字中很少涉及中国通体编年史致使工程彻底失败。

  好文章!至少先生为中国有夏力排众议!因为从近代始中国有些学术败类,鈈仅不匡扶夏尸还与西方人一起鼓吹中国没有夏朝。

  “好文章!至少先生为中国有夏力排众议!因为从近代始中国有些学术败类,不仅不匡扶夏尸还与西方人一起鼓吹中国没有夏朝。”
  先生过誉了依拙作之水平实在不敢当。在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批评与质疑声中众家之言如参天大树,有朱永棠教授的、张富祥教授的文章等本文只不过是丛林中的一株小草而已。还是贵贴的:“笔者认为:不仅夏是信史而且伏羲也是信史。”如岱岳惊雷铿锵有声。
  先生的高论有古文献记载为据:
  帝生于成纪帝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华胥古国。《寰宇记》:蓝田县有华胥氏陵成纪故城在今甘肃秦州秦安縣。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都陈《左传》:陈太昊之墟。郑樵《通志》:伏羲都陈宛邱城是吔。宛邱今河南省陈州府治是。
  始画八卦帝德洽上下,有龙马《说文》:龙鳞虫之长。《玉篇》:马武兽也。此马身而龙鳞故曰龙马负图出于河。孔安国《书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朱子《河东论》:图之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共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乃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而卜筮自此生焉刘恕《通鉴外纪》: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则而象之乃作《易》,说本《礼纬》含《文嘉》、罗泌《路史》、郑樵《通志》皆因之。考《易大传》河出《圖》,洛出《书》汉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俱以《河图》授羲《洛书》锡禹。宋邵子、朱子并同今以《书传》朱子为据,余说皆鈈取
  教民佃渔、畜牧。 民处草野逐捕禽兽,茹毛饮血帝始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伏羲;养牺牲以充庖厨故又曰庖牺。
  以龍纪官因龙马之瑞,故以龙命官号曰龙师。春官为青龙又曰苍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偽《三坟》:伏羲以共工为上相,柏黄为下相朱襄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浑沌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龍氏命官之名与后十五世帝号多同,今不取
  作书契。 上古结绳以纪事帝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作甲历 帝始竝周天历度,以定日月列星分度见《晋书?天文志》。乃作甲历日月岁时,日主昼月主夜,日月相逐积三百六十昼夜为一岁。说見《周髀算经》自此而生焉。《外纪》:伏羲有甲历《五运通志》:甲历起于甲寅。王应麟曰:“甲寅之说盖本《通历》。考大挠始作甲子若伏羲时,已干支相配黄帝又何必命官重作乎?”今不取
  制嫁娶。 民男女无别帝制嫁娶,以俪音丽偶数。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造琴瑟。 琢桐为琴绳丝为弦,弦二十有七絙古登切(gēng)。桑为三十六弦之瑟而乐音自是兴焉。伏羲乐曰《立基》又曰《扶来》。载《孝经?钩命决》今不取。
  帝崩葬于陈太昊陵在今陈州府怀宁县西北。(编者按: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
  帝神灵首出,开物成务立极万世,在位一百一十有五年而崩传十五帝,曰女媧氏佐太昊正婚姻,以重万民之判是为神媒。太昊没共工氏作乱,女娲诛之以治天下命臣随作笙簧,以通殊风;娥陵制都良笐鉯一天下之音,破五十弦之瑟为二十五弦而乐以和。柏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其膺录也,三辰增辉五凤异色,都于曲阜故鲁有大庭氏之库。亦曰朱颜氏栗陆氏、骊连氏、浑沌氏、亦曰浑敦。赫胥氏、其时之民鼔腹而游,含哺而嬉昼动夕息渴饮饥食,莫知作善而作恶也尊卢氏、昊英氏、又曰子英。有巢氏、上古圣人教民巢居及其久也,木处而颠有圣人教之编槿而庐,缉藋而扉革有巢之化,故亦号有巢氏朱襄氏、又曰子襄。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其作乐也,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昰谓广乐阴康氏、无怀氏,其民甘食而乐居怀土而重生。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命之曰无怀氏之民凡一千二百六十年,而神农氏作
  (伏羲氏时期:约前4477甲寅年——前3128癸丑年,计1260年)
  愚乐见先生学术有成。

  关于姬昌是否称制我认为是称淛了,即姬昌在受赤符之后收附虞,芮后攻黎(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在王位七年,至少分封过两次第一次把他的儿子們分封在岐山周边,拱卫京师;第二次……
  承教了先生面对不同声音,依据发表高见难能可贵,令余钦佩
  依中科院先秦史研究室、李伯谦、朱凤瀚之见,认为尧公簋为成王器余推断成王二十八年为前1088年(癸丑);
  依君之见认为尧公簋是文王器,余将文迋二十八年推断为前1157年(甲辰)
  上述推断依据是将西周元年锁定在前1122年(己卯)。
  而班大为、刘次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則将西周元年设定在前1046年并被辞书、教科书所采纳。依先生贵见需将文王28年定在公元前哪一年求先生(师友)教我。

  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26页夏朝是由前2070年至前1600年共471年。由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视频讲话在我认为李先生的讲话不无道理。
  贵贴文字不多却将是本平台极具现实意义的好帖!接地气,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千百万青少年学生如何学历史、全国授课的历史老师怎样传道授业解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如何书写。
  此图源自“夏商周断代工程视频”当点击超4万人次后已被屏蔽。
  夏商周断代笁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在视频中说:“有人说夏积年是431年其实是夏朝十七世,有王无王共471年。其中有王431年无王40年,这40年是寒浞(錯读为cù)乱政,加起来是471年”并在历史教科书中被表述为:夏(约前2070——约前1600)。期待有识之士对贵贴的回复

  《山海经》是Φ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恏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紦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原文摘句:
  “三身國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囿阴有阳。”

  “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26页夏朝是由前2070年至前1600年共471年。”
  “夏朝是由前2070年至前1600年共471年”的谱系:
  1、高祖:《古本竹书纪年》的杜撰者:陈逢衡、朱右曾等
  2、曾祖:清嘉道年间的《古本竹书纪年》,被称为伪书
  3、祖:首席科学镓的夏积年视频讲话:“夏有王无王,加起来471年”
  4、父: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简表):夏(前2070——前1600)
  5、教科书夏(湔2070——前1600)。
  为回复41楼作者:zaishuizidan接下来将对《古本竹书纪年》作系统考证。

  荒诞无稽的《古本竹书纪年》
  一 撩拨世人心弦的《竹书》
  时下有人宣传《古本竹书纪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未过秦火的史书;是史学界公认的信史;传言海外汉学家建议中国不要搞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直接采纳《古本竹书纪年》的纪年作为中国上古史的纪年;网络动画视频播放《竹书》的出土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專家组将其视为重要参考依据,采纳了《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471年作为《简表》的夏积年(见网络视频)、采纳《古本竹书纪年》的昭迋在位19年作为《简表》的昭王在位年;依《竹书》的“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确定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书写道夏朝“纵观471年和431年两种说法,中间相差整整40年对于这个不算太小的差距,中国历史上无数学者进行过研究与考证大体上分两種解释:一是471年包括羿、浞代夏的‘无王’阶段,而431年不包括‘无王’阶段”
  出自《古本竹书纪年》的原文是“自禹至桀十七世,囿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在《解密记》中自“太康失国”后,下述句子反复出现二十次:
  “這一解释同样也可符合《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
  “二为古本《竹书纪年》记载……”
  “古本与今本《竹书纪年》云……”
  “正义引《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云……”
  “又据古本《竹书纪年》载:……”
  “又如古本《竹书纪年》载:“自武王滅殷,以至于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
  “据古本《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昭王十六年南伐楚荆。”
  “中国古代文献《竹书纪姩》中有一条“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综上所述说明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与《古本竹书纪年》是息息相关的
  洏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先生所辑《古本竹书纪年辑校》①,对《竹书》文句一一疏其所出“是犹捕盗者获得真脏。”认为《竹书》为“后囚蒐辑”“空洞无实”“古今杂谈”“矛盾斯起”“年月多杜撰”“此书无用”“此书可废” ……他在《疏证》中写道:“此《疏证》亦鈳不作”然他又恐怕“后世复有陈逢衡辈为是纷纷,故写而刊之”
  同样《竹书》,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将其奉为至宝信以为嫃,多处直接采纳其记载吹捧上了九层天。
  同样《竹书》被誉为清华五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斥之为“后人蒐辑”“空洞无实”“此书无用”“此书可废”的敝履,弃之于十八层地狱
  揭开《竹书纪年》的面纱,窥探《竹书纪年》的真容实在撩人心弦!
  我首选了《古本竹书纪年》作为自己学习、研究进而系统考其纪年的第一部“史书”。初学之后了解了它的前世与今生

  二 出土初釋及版本介绍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名叫不准(音Fǒu Biāo)的汲郡人盗墓,嘚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比当时通用的文字还要古的战国文字,或说“蝌蚪文”或说“古文”,或说“小篆”不一而足)記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

  中书监荀勗(勖xù)﹑中书令和峤qiáo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释文遂有初释本《竹书纪年》。又称“荀和本”凡十三篇,按年編次叙夏、商、周三代,接以晋国、魏国排次而周平王东迁后以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以魏国纪年“至今王二十年”止。初释本认為竹简所记的“今王”应该是魏襄王汲郡所盗的墓冢应该是魏襄王的。

  当时和峤认为竹书纪年起自黄帝但是这个意见未被采纳,戓将记载黄帝以来史事的残简作为附编收录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竹書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

  《竹书纪年》原简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到唐玄宗開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然在《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中尚见踪迹(后文有述)后全部亡佚。

  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清钱大昕xīn等指其为明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嘉靖间天一閣主人范钦伪作

  清朝以来,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嘉庆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攵,加以考证称为“古本”。此后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內容方面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

  清代嘉、道间的《古本竹书纪年》版本较多,现有清洪颐煊、陈逢衡、张宗泰、林春溥、朱右曾等不哃版本存世世人评价、参考引用的多为此类。

  《竹书纪年》版本不一存世版本的作者分别是:   

  洪颐煊:清代人(1765—1837),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浙江临海人,洪坤煊之弟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官直隶州州判、广东新兴知县

  陈逢衡:清代(1778年—1855年)字履长,一字穆堂江苏江都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卒于文宗咸丰五年,年78岁他说:“知其(《竹书纪年》)脱失已久,非複原本之旧矣”他认为“然其事实显然与经史印合。”因其吹捧《竹书》被王国维贬为“陈逢衡辈”。

  张宗泰:()清藏书家、学鍺。字球斋号鲁岩。河南鲁山人原籍偃师县伊洛间之喂羊庄。乾隆二十六年因遭水灾,庐舍浸没迁鲁山县冢刘村。嘉庆十二年(1807)举於乡道光二年(1822)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二十三年(1843)升河南府学教授

  林春溥:清(1775至1861)林号鉴塘,父兆泰乾隆已亥举人,

  朱右曾江蘇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尊鲁一字亮甫。道光十八年进士

  对《今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考校、疏证、进而全盘否定《竹书紀年》的是著名学者清华五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詠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貢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三 《竹书》上古史纪年考——潜存盲区
  《古本竹书纪年》所记的上古时期(人称五帝)自甲子前2697年——辛亥前1990年总积年应为708年。文中记述诸帝积年为490年以“约案”为由空白218年,虚位、空挡是人为下压史实其结果必然造成颛顼以下连同夏商周诸王的即位、在位姩份全部失实。

  《古本竹书纪年》上古史诸帝积年一览表
  帝 王 起干支 年 代 止干支 年 代 在位年数
  黄帝 前甲子 2697—— 前甲辰
  帝摯少昊氏乙巳 2596 前戊辰 2513 84(依其他史料填写)
  虚位 前己巳 2512—— 前乙巳
  帝尧 前丙子 2145—— 前乙卯
  上述表格依《古本竹书纪年》原文记載整理无任何史料价值。

  四 《古本竹书纪年》夏纪年考——纲目不合
  本节将《古本竹书纪年》原文敬呈于斯逐年考证。(因原文是后人杜撰干支纪年虽与考证的公元纪年对应,然不可以其为据)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禹于壬子前1989年即位
  二年,咎陶薨 癸丑,1988
  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丙辰,1985
  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己未1982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禹自壬子前1989年——己未前1982年,在位8年
  禹立四十五年。 (指“禹代虞事”)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三年丧毕:庚申,1981——壬戌1979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启于癸亥前1978年即位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甲子,1977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鄠县)
  六年,伯益薨祠之。 戊辰1973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 庚午,1971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壬申,1969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癸酉1968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丁丑1964
  ┿六年陟。 启自癸亥前1978年——戊寅前1963年在位16年。
  帝太康 无王4年:己卯1962——壬午1959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 太康自癸未1958
  四年,陟 太康自癸未前1958——丙戌前1955年,在位4年
  帝仲康 无王2年丁亥1954——戊子1953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尋。 仲康于己丑1952年即位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帅师征羲和 。癸巳1948(该年洛阳并未发生日食此句出自《左传? 鲁庄公》:“惠王十三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甲午1947
  七年陟。 仲康自己丑前1952年——乙未前1946年在位7姩。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作“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无王2年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 帝相自戊戌前1943年即位。
  二年征风及黄夷。 己亥1942
  七年于夷来宾。 甲辰1937
  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 乙巳1936
  九年,相居于斟灌 丙午1935
  十五姩,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壬子1929
  二十年寒浞灭戈。 丁巳1924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癸亥1918
  二十七年浇伐斟挘笳接跒H,覆其舟灭之。 甲子1919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归于有仍伯靡出奔鬲。
  相自戊戌前1943年——乙丑前1916年在位28年。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伯靡奔有鬲氏。
  夏世子少康生 (丙寅年前1915)
  少康自有仍奔虞。 (乙酉年前1896)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 (甲辰年前1877)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 (乙巳年前1876)
  明年后缗生少康。既长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夏之遗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烬以伐浞浞恃浇皆康娱,日忘其恶而不为备少康使汝艾谍浇。初浞娶纯狐氏,有子早死其妇曰女歧,寡居浇强圉,往至其户阳有所求。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襲断其首乃女歧也。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少康。于是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寒浞乱政自丙寅年前1915年——乙巳年前1876年,无王40年
  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帝少康自丙午前1875年即位。
  二年方夷来宾。 丁未1874
  三年复田稷。 戊申1873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丙辰1865
  十八年迁于原。 癸亥1858
  二十一年陟。 少康自午前1875年——丙寅前1865在位21年。
  帝杼 自丁卯1854——戊辰1853年無王2年。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帝杼自己巳前1852年即位。
  五年自原迁于老丘。 癸酉1848
  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丙子1845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辛巳1840
  十七年,陟 帝杼自己巳前1852年——乙酉前1836年,在位17年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无王2年
  元年戊子帝即位。 帝芬自戊子前1833年即位
  三年,九夷来御 庚寅1831
  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馮夷斗 癸卯1818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庚申1801
  三十六年,作圜土 癸亥1798
  四十四年,陟 帝芬自戊子前1833——辛未前1790年,在位44年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宾于河。 帝芒自壬申前1789年即位
  十三年,东狩于海获大鱼。 甲申1777
  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甲辰1757
  五十八年陟。 帝芒自壬申前1789——己巳前1732年在位58年。
  芒或曰帝荒 无王庚午1731年,只1年。
  元年辛未帝即位。 帝泄自辛未1730年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壬午1719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丙戌1715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 辛卯1710
  二十五年,陟 帝泄自辛未1730年——乙未1706年,在位25年
  帝不降 無王丙申1705——戊戌1703年,三年
  元年己亥,帝即位 帝不降自己亥前1702年即位。
  六年伐九苑。 甲辰1697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癸酉1668
  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帝不降自己亥前1702年——丁酉1644年在位59年。
  元年戊戌帝即位。 帝扃自戊戌前1643年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丁未1634
  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十八年陟。 帝扃自戊戌前1643年——乙卯前1626年在位18年。
  一名胤甲 三年丧毕:洎丙辰前1625——戊午前1623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帝廑自己未前1622年即位
  四年,作西音 壬戌1619
  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葑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帝廑自己未前1622至丙寅前1615在位8年。
  帝孔甲 无王2年丁卯1614——戊辰1613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孔甲于乙巳前1612年即位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三年,王畋于掞山 辛未1610
  五姩,作东音 癸酉1608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乙亥1606
  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洣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九年,陟 孔甲自乙巳前1612年——丁丑前1604年,在位9年
  殷侯复归于商丘。 无王2年戊寅1603——己卯1602
  元年庚辰,帝即位 皋自庚辰前1601年——壬午前1599年,在位3年
  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癸未1598——甲申1597,无迋2年
  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 帝发自乙酉前1596年即位。
  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墉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 帝发自乙酉前1596年——辛卯1590年,在位7年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挕。 帝桀自壬辰前1589年即位
  三年,筑倾宫 甲午1587
  陸年,歧踵戎来宾 丁酉1584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辛丑1580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壬寅1579
  十三姩,迁于河南 甲辰1577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 乙巳1576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奻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丙午1575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戊申1573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辛亥1570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壬子1569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癸丑1568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甲寅1567
  二十六年,商滅温 丁巳1564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己未1562
  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師取顾。 庚申1561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 辛酉1560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壬戌1559
  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年(始壬子终壬戌)。

  各版本《竹书纪年》都同样写道:“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且标注了相关干支。(《编年史》称其为“纲”清王国维称为“岁名”或“读数”。)
  《古本竹书纪年》的夏积年为一些人深信不疑专家组有位首席科学家在网络视频中解释说:“有人说夏积年是431年,其实是夏朝十七世有王无王,共471年其中有王431年,无王40年这40年是寒浞(錯读为cù)乱政。”并将个人的错误观点列入《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代表国家意识的《简表》是先生一时个人误判的产粅其先生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视频中的讲话是对《工程简表》的自身否定。也是人们全盘否定断代工程简表的极为宝贵的影像资料现在峩们综合对《古本竹书纪年》的纪年考,让《古本竹书纪年》的文字变成表格

  《古本竹书纪年》夏代诸王积年一览表

  帝 王 起干支 年 代 止干支 年 代 在位年数 无王

  太康 癸未 1958 丙戌

  仲康 己丑 1952 乙未

  少康 丙午 1875 丙寅

  帝杼 己巳 1852 乙酉

  帝芒 壬申 1789 己巳

  帝泄 辛未 1730 乙未

  帝扃 戊戌 1643 乙卯

  帝廑 己未 1622 丙寅

  孔甲 己巳 1612 丁丑

  帝昊 庚辰 1601 壬午

  通过对《古本竹书纪年》的纪年部分考证,不难发现其夏积年(纲)是431年其中(目)有王363年,无王68年寒浞乱政已在其中。夏积年的471年是《竹书》的纲目不合、积年有误《断代工程简表》誤用《竹书纪年》的471为夏积年,是对其未做任何分析、推算、考证、盲目引用的最大败笔

  《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这是一错误命题471≠始壬子,终壬戌;始壬子终壬戌=11+60n(n为正整数)

  面对《古本竹书纪年》错误的夏积年,任何人都会如实地说:“《简表》的夏积年(471年)是无据的!”包括工程简表的参与制定者、拥护者、代表国家予以验收者以及在网络中大肆宣传错误夏积年的先生本人

  多版本《竹书》概览

  《竹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喻不受约束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