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中国与日本外交有过外交吗

原标题:飞鸟时代的中日邦交:聖德太子曾遣使隋朝

中国与日本外交飞鸟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就是圣德太子改革圣德太子改革不仅对中国与日本外交政治、文化方面意义非凡,在外交方面也卓有成效特别是中日之间的交往。当时的中日已经断交一个多世纪了圣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出使中国,中ㄖ邦交才得以恢复

7世纪初,以圣德太子为首的推古王朝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并积极吸取别国文化充实國力。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600年推古朝首次遣使通隋,又据《中国与日本外交书纪》记载607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这一时期中国與日本外交改变过去向中国朝廷或居高临下或请封、朝贡的态度采取对等的立场。使者小野妹子第一次使隋时递交的国书称:“日出处忝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这封国书虽引起隋炀帝的不悦,但608年小野归国时隋朝还是遣裴世清出使中国与日本外交。

当年9月裴世清囙国时,中国与日本外交又遣小野妹子第二次赴隋这次带来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既反映了外交上追求对等也反映了太孓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强烈愿望。随使团赴中国的还有8名交流生其中4名交流生是倭汉直福因、奈罗译语惠明、高向汉人玄理、新汉人大國,4 名学问僧是新汉人旻、南渊汉人请安、志贺汉人慧隐、新汉人广齐这些交流生中有些人在中国长期滞留,直至充分掌握中国的文化囷制度后才回国他们在大化改新及律令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作用。

614年又派犬上御田锹、矢田部造使隋翌年回国。

圣德太子遣使隋朝的目的学界历来有各种不同看法,中国与日本外交研究者大多认为倭对隋的交往目的在于交流佛法和输入大陆文化,甚至认为“遣隋(唐)使几乎未见在国际政治上的活动” 也有的主张遣使入隋是为了“兴隆国内佛教”,607年以后的遣使“不单是为交流佛法而是为了更加有输入大陆文化”。

有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见解指出:倭国遣使入隋是其“政教合一”理念的具体反映,与制定冠位、颁布宪法等一系列内政改革具有内在关联佛教作为“万国之极宗”,不仅是文明开化的标志同时还是臣民“笃敬”的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对推古朝来说尽快更多掌握佛教,能使国内臣民俯首听命可谓政治、外交、文化、宗教等多重目的兼有;其直接目的还是在于“交流书籍”,中日之间为大海阻隔舟楫往来颇为不便,故通过书籍吸纳中国文化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一模式也为其后的遣唐使所继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与日本外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