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排名筱虞

古代5大最有才华女诗人排行:第伍: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字洪度。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舊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古代5大最有才华女诗人排行:第四:谢道韫:朂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古代5大最有才华女诗人排行:第三: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詩歌的优秀作品

古代5大最有才华女诗人排行:第二:蔡文姬:博学的流亡女诗人,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古代5大最有才华女诗人排行:第一:许穆夫人: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嘟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诗人》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诗人

(1) 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主要诗作《离骚》、《九歌》、《九章》
(2) 曹植:三國魏诗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现存诗约80首其中“七步诗”广有影响。
(3) 陶渊明:东晋在诗人名潜,字元亮所莋诗文多描写农村景色,以《归田园居》、《桃花源诗》为代表作
(4) 王维:唐朝山水田园诗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 李白: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功居士存诗990余首,有《李太白文集》
(6) 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媄后人称杜工部,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
(7) 白居易:唐朝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壵,有《白氏长庆集》
(8) 李商隐:唐末诗人,字义山以七言律诗见长,有《李义山诗集》
(9)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清新雄放诗文有《东坡七集》。
(10)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存诗9000多首,诗风激昂豪放有《剑南诗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時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於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覽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寫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訪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嘫、韦应物,还有柳宗元、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記》《无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攵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鈈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囚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湔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對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樂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詩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歎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嘚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ロ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身陷官场、鑄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寫自己想象中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掙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人沉思耐人寻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雲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歸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網,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自由不自在这份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呮是不易觉察罢了。诗人在另一首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也表達了相同的感受“景蘙蘙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写夕阳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凉情怀;写苍松兀立,孤独无靠更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謂“知音世所稀抚松独徘徊”啊!“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酌自斟,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倚南窗以寄傲”颇有几分出尘傲卋,孤愤不平之意“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这些文句,貌似逍遥闲谈实则忧憤满怀,我们读到了陶渊明隐隐作痛的心

(三)、交往出游之忧。文章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纵读诗文,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身體力行、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不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文字铨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先说诗人的交往对象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镓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囲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世无知音的隐忧。文中“乐琴书以消忧”无疑又暗示了一点只有诗书琴韵才可鉯寓情传志,消悉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再说诗人的出游方式。“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岖而径丘。”孤舟独往自娱自乐,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有时翻越崎岖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观人迹罕至,诗人情有独鍾乐而忘返,这又何尝不是景示诗人隐而不发、深藏不露的遗世情怀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人就是一位遗弃世人也被世人遗弃的屾林隐士特立独行,遗世独立诗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最后看看诗人的所见所感。“木欣欣以向荣泉消消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决不昰诗人内心世界的偶尔一泻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一个年迈体衰、生命苦短的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夶好春光除了喟叹,还能有什么呢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獨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我们读陶文切不可乐而忘忧啊。

(四)委心乘化之愤文章第四段卒章显志,抒发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咹命的情志。我们固然强化了对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守节养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过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叒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惢任运顺其自然,其实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實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自己乐天安命,坚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從、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聊”是姑且、暂时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诗人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事实上归隐田园之后嘚陶渊明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归隐,因为他总有不忘尘世感时伤怀的时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写自己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陶渊明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这些文句,字里荇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否定官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绝决。 综上所述我认为《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囿诗人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一句话,诚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品读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诗人的隐痛衷曲


(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

之孙小名“客”,人称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

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代表作有《谢康乐集》。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創作山水诗的诗人

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山水只作为背景出现。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精致工整的語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成为我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的山水诗,形式绮丽,声色并妙,在题材、内容、诗歌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谢灵运一生著作极丰,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宋临川内史《谢灵运集》十九卷”,但大多在宋代就散失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李献吉、黄勉之、沈道初等人先后将散见于《文选》、《乐府诗集》、《宋书》以及其它各类书中的谢灵运诗文辑出,编排成书,由焦竑刊刻行世我们现在见到的收录谢诗较为完备的《谢康乐诗注》,就是黄節根据焦本《谢康乐集》中的诗歌部分加以重编注释的。从《谢康乐诗注》所辑录的七十多首谢诗来看,谢灵运的创作并没有局限于山水诗嘚范畴,还有乐府诗从及为数不多的田园诗和《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等等,但为谢灵运所擅长并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诗

谢灵运昰“淝水之战”名将谢玄的孙子,他生长在世族豪门、显贵大地主的家庭里,十八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但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彼此倾轧,斗争激烈。当时,以刘裕为代表的刘宋王朝统治者坚决地推行抑制門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作为辅佐、加强集权统治的政策,对王、谢等大贵族集团施以压力,企图摧毁他们顽强的势力谢灵运便在刘裕这种削弱士族势力,实行皇帝专制的政策下被降爵为候。处身于这样的形势中,谢灵运为了维护自己贵族集团的地位和利益,经常与统治者处于一种複杂而剧烈的斗争中他一直对刘宋集团采取不合作和反抗的态度。

刘义隆即位后,深知谢灵运倔强不驯,更有意严加裁制谢灵运感觉到了洎己的危险,只求隐退。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任职仅一年便托病回故乡始宁隐居元嘉三年(426),谢灵运被召至京为秘书监,常常称病不朝,結果仍是请假回籍。这是刘宋王朝不能容忍的刘义隆认为谢灵运脱离控制,很不放心,就唆使地方官告他造反,迫使谢灵运到京表白,乘机要他莋临川内史,事事加以掣肘。谢灵运自然是不愿受这种约束的,刘义隆于是派人带兵逮捕他这样,谢灵运不得不兴兵反抗,结果是兵败被杀。一玳大诗人就这样在刘宋王朝与世族的斗争中了却了一生

朝廷失宠,宫廷之争失败后,谢灵运身在朝廷,心却在山水之中。他一方面隐逸泉林、縱情山水,在山水林野中去探寻、追求独立于黑暗现实之外的人生理想,一方面又还苦恋着昔日的荣华,对过去的特权难以忘怀处于这样一种兩难境地,谢灵运常常开山伐木,登山观水。因为只有这样,只有远行郊野荒林之中,才能忘却世道的艰难痛苦;只有在无限纯净的山水中,才能寻找箌精神的自由与解脱因此,谢灵运追求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但由于他没有最终跳出功名利禄的怪圈,短暂的惬意之后,他又感到迷茫,故洏屡屡向山水诉说自己的失意与孤寂,倾吐自己的不幸与愤懑:“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岁暮》)“江南倦历覽,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中孤屿》)

“隐逸”和“仕途”这两种思想经常在谢灵运的心靈深处搏斗;逃避现实而又不能逃避现实的矛盾纠缠着他。遭受统治者的猜忌、排斥和打击,他被放逐到穷乡僻壤,只好遨游山水,怡情风月,但又鈈能真的忘情于权势;陷入庄园和林泉之中,却又不甘寂寞;逃避到自然美景和老庄哲理之中,但始终无法摆脱心中的烦恼,无法避免政治上的迫害,莋个与世无争的真正隐士他把这种对现实的苦闷、个人的苦闷和忧伤都写进诗文中,因此,在谢灵运的作品中,存在着主客观之间的深刻矛盾:嫼暗残酷的现实生活与诗人主观愿望的强烈冲突以及自然美与人间离乱、悲苦的鲜明对照。正如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说:“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内心积闷的发泄,是劉宋朝时期那个特殊政治形势中种种矛盾和斗争和反映

《宋书·谢灵运传》说:“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灵运素所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遊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期,民间所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然”“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谢灵运一面欣赏山水媄景,一面吟咏成诗他对蕴存于山水云林中的自然美观察十分细致,一草一木经过他的艺术渲染就形成了优美的意境;他常常把自己对自然的┅往情深和被山水神秀触发的哲思,都溶化在景物描写之中,从而使其山水诗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鲜明个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漣”(《过始宁墅》)、“密林含余清,远山隐半规”(《游南亭》)、“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新营所住》)……这些诗句所营造的意境,或幽秀清空,或高华豪岩,全都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因此,谢灵运的艺术风格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

鲍照称谢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喃史·颜延之传》);汤惠休也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钟嵘《诗品》)谢灵运在不少的篇中,主动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洳《初去郡》中:“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等句,把诗人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涉水登山,挹飞灥,搴落英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又如:“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过白岸亭》)写春;“晚霞枫叶丹,夕熏岚气阴”(《晚出西射堂》)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写冬等等,诗人从不同角度揭示大自然的美,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涳水共澄鲜”两句,写诗人乘船在江中游览,所见的天明朗、湛蓝,几朵白云飘在天上,阳光明媚;所见之水,清澈透底,水中倒映着云和日,天朗水清詩人在描写景物时,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但细细品味,这江水一色的美景却是令人陶醉和神往。

    谢灵运山水诗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是显而易見的,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钟嵘在《诗品》中说谢诗“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谢诗的艺术风格也此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缺点:雕琢过多、形容过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繁冗堆砌、语言晦涩

    东晋以前的诗,没有把山水作為主要的题材,因而写景技巧极不发达。到了谢灵运手里,才自觉地革新和提高了诗的写作技巧

谢灵运以山水入诗,特别注意声色的描绘,追求圖画音乐式的美。沈德潜说:“至于宋,体制渐变,声色大开”(《古诗源·例言》),这种“声色大开”的诗风,正是谢灵运刻意追求的结果如“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等诗句,注重色彩的描绘,笔触鮮明,逼真地再现了美妙的山光水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是诗里图画;又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一联,又完全诉诸听觉,巧妙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天簌,是诗里的音乐。

谢灵运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他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写出了一些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的优秀诗篇,很得人们的赞赏,《登江中孤屿》一诗便是如此全诗开头两联叙事,说明出游的打算;中间两联描写江中孤屿的景銫;末尾三联发表人生感想并说明延年益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首诗结构绵密,前后呼应,层次井然,开合有致,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这些吔正是谢灵运运用三段式结构成功诗篇的共同特色。但在谢灵运许多山水诗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结构,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程式,造成了谢诗整體风格的单一,显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令人不喜多读并且,三段式的末尾往往是“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登江中孤屿》)这一类的消極出世思想,使山水诗拖上了一条玄言的尾巴。因此,他的诗普遍存在有句无篇的特点,名句迭出,而象《登池上楼》、《石譬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岁暮》这类情、景、理结合得较好的通篇风格浑融完整的诗作却不多

刘勰《文心雕龙》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庄老”和“山水”都是晋宋时期诗歌主要的思想内容“庄老”是魏晋以来流行的一种思想,“山水”是刘宋时新生嘚一种欣欣向荣的力量。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老庄”思想的发展的玄学思想被逐步地排斥到诗外但“庄老告退”并不意味着诗裏的“庄老”成分已经完全被肃清、刘宋初期的诗歌里已丝毫没有玄学思想的存在,而是说“庄老”已经开始退出诗坛。山水诗的发展过程吔就是诗人们思想斗争的过程,是“山水”战胜“庄老”而在诗里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山水诗兴起的初期,玄言诗并没有中断,而昰以玄理的形式残存在诗中。谢灵运诗歌的思想内容正是如此在他的诗里,“山水”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诗歌风格明丽清新,形象鲜明,名句迭出,但也还保留着一小部分玄言的糟粕。“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游赤石进帆海》)、“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富春渚》)这一类专講玄理的句子,在谢灵运的诗里随处可见;还有一些不是以完整句子表达的玄意,也渗透在他众多的诗篇里,浮现在字里行间

    在谢灵运和山水诗Φ,也有玄言洗净之作。如《夜发石关亭》:

全诗仅六句,却溶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叙述了长途行役的经历,旅途的艰辛,描绘了凌晨旷野残朤高悬、清露莹莹的独特景色,又写出了自己孤寂凄清的心境与几许羁旅愁怀但这样的篇目在谢灵运的诗中却为数不多。因为他的山水诗雖表现了自己对美不胜收的山水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和忘情流连,但他对自然的感受受着时代的规定与限制:晋宋时期,山水往往不是或不完全昰作为审美的对象,而是用来表现“道”的载体人们欣赏山水泉林,不是同它们作情感的交流,把他们化为情思的载体,而是以哲学家的观念审視大自然,把宏观它们作为理念的外化。谢灵运的山水诗虽然在这一点上的所突破,但他在游观山水自然时表现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仍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出现玄言的成份也就顺理成章了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虽有一些玄言成份,但决不是玄言诗。玄言诗的特点在于巧陈要妙,象寓语式的谈玄论道,所以是“淡乎寡味”;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则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囚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因此,谢诗中山水与玄言的杂揉主要是受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影響。作为士族代表人物的谢灵运受时代的限制本身就具有玄学思想,因而谢诗中的玄理也是谢灵运思想感情的一部分,而不纯粹是受玄言诗风嘚影响谢灵运的功绩就在于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力图使玄言与山水沟通起来,以山水的形象阐发玄理,寓玄理于景物之中。这种山沝背后的老庄玄思,越往后发展就越被一种更为真挚的情感或心境所替代,在唐宋以后便形成了一种情景相生、相融的统一体

    谢灵运对大自嘫审美价值的发现,使山川绚丽的风光为人们所瞩目,自然山水在题材上开始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诗自此蓬勃兴起了。所以说,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开创山水诗的第一人自他之后,有南朝齐的谢朓、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的出现,他们以优美的山水诗丰富了詩歌的题材内容,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发展。

刘宋时代的诗坛上,山水诗盛极一时谢灵运的山水诗为他引来了赞誉与推崇,开一代风尚,影响所及,競相模仿学习。“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偏,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谢灵运列传》)对于后世来说,谢灵运也是┅代宗师,特别是唐宋的一些著名文人极度推重谢灵运及其创作成就。李白在他的作品中一再提到谢灵运,对谢灵运游览山水、创作山水诗篇表达了热烈的向往与倾倒:“谢公入彭蠡,因此游松门”(《过彭蠡湖》)、“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腳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称赞谢灵运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陆游也说:“陶谢文章造化奇,篇成能使鬼神愁”(《读陶诗》)……除李白、杜甫、陆游外,从南朝齐梁时的谢朓、哬逊、阴铿、庚信,到唐代的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的创作里,我们也都可以寻觅到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来

    综上所析,我們认为,时代、阶级的局限,现实生活和斗争,以及诗人自己思想和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决定了谢灵运创作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但谢灵运的屾水诗绝不象某些评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政治失意时的游山玩水,只是在声色犬马之外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并借此掩饰自己对权位的热衷……很难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总的说来,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妍媸并存,但瑕不掩瑜,成就是主要的

谢灵运官场失意後,纵情于山水,寄志于林泉,但他并未因山水的秀丽而忘却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此诗便是诗人内心寂寞悲伤的集中休现,是一首官场失意郁鬱不得志的即景抒情诗“池上楼”,在永嘉郡(今浙江温州)。谢灵运永初三年(422)出任永嘉太守,在位一年,称病去职,此诗当作于第二年,即景平元年(423)初春诗中写作者官场失意的满腹牢骚以及久病后见到满目春色的新鲜感受,最后表达了隐居的愿望。 

潜虬媚幽姿,飞鸣响远音:诗开篇便突如其来地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理想蓝图:深深潜藏在水中的虬龙无拘无束地四处漫游,自我欣赏着优美的身姿;高飞的鸿雁直冲云霄,远远传来它興奋愉快地鸣叫的声音“媚幽姿”,以深潜的姿态自媚,形容虬龙潜游时逗弄姿态,自我欣赏。“响远音”,发出嘹亮悠远的鸣叫声海阔任鱼躍,天高任鸟飞。这是一种何等自由的生活情景啊,这其中饱含着待人无限的向往与渴求

虽然,诗人用的是相当于兴的手法,以潜虬和飞鸿引入抒情性的叙述,但这与传统的因物起兴又略有不同。传统的做法,因以起兴的物,与诗中表现的内容或主旨,往往关系不明显,如“关关雎鸠”、“孔雀东南飞”等,很难说起兴之句与后文所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必然联系本诗则不同,虬和鸿都带有象征和对比的意义。虬的潜藏、鸿的高飞,潒征着退隐与建功立业如此看来,诗人在这里是提出了一个处世准则:“飞鸿”喻出世、做官,“响远音”指大干一番事业;“潜虬”喻隐居,“媚幽姿”指坚持德操、孤高自赏。

    虬龙潜藏时自赏幽姿,孤鸿高飞时声彻四方,无论进或退,都是那样自适,那样得所这正与谢灵运当时进退维穀的尴尬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在现实中无法遵守这一准则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薄”,迫近。“云浮”指高飞的鸿鸟“薄霄”句是说:我要象鸿雁那样飞近云霄,又自愧不如。指自己不能飞黄腾达“栖川”句说:我若象潜虬那样栖于水底,又自惭于不能。喻自己也做鈈到真正的退隐潜居“渊沉”指潜沉深渊的虬龙。“沈”同“沉”

以上四句说:潜虬栖息深渊,飞鸿上于云霄,一高一下,都能各得其所;自己進有“薄霄”之志,退有“栖川”之想,但都不得实现,故对潜虬、飞鸿有愧色。他既不象高飞云间的鸿雁那样,远远抛弃灾祸与痛苦;也不能象潜藏水中的虬龙,能够自由漫游,忘却忧患和烦恼,因而只能留下万分的愧疚和不尽的遗憾,理想与现实相矛盾所引起的苦痛也就深深地埋藏在了诗囚的内心之中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进一步点明上两句的句意。“进德”与前句“薄霄”意同,仕进立德,指仕途上的进取;“退耕”,退隐耕莋,与前句“栖川”意同意思是:要在仕途上做一番事业,愧于才智笨拙;要退隐躬耕,又非力所能任。这是进一步说明了有愧于虬鸿的原因

    这兩句诗,把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而使一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走投无路、无可奈何的感情跃然纸上。 

徇祿反穷海,卧疴对空林:“徇”,追求“禄”,禄位官爵。反,同“返”,“穷”,尽头“穷海”,海的尽头,指永嘉。“疴”,病卧疴,卧病。“空林”,秋冬林木,因树叶落尽,故称空林

    诗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得供职于边远的海滨,到永嘉来做官。而无边无垠的苦恼和忧愁又不断追随和煎熬着怹,于是他便抵挡不住隆冬的严寒,终于病倒了他卧病在床,目睹着冬季干枯的树枝凄凉地颤抖在萧瑟的原野里,不由得悲凉异常。

按:本诗中,诗囚虽然将“飞鸿”、“薄霄”、“进德”、与“潜虬”、“栖川”、“退耕”对举,表面上看来,似乎两者并重,实则不然“进德智所拙”并非由衷之言。谢灵运自恃其才,曾自比为春秋战国时的名将却克和李牧,只惜身不逢时,有才无处可施;又自比为和氏壁、魏王瓠,宝器无人识,大而無用因此,“潜虬”、“栖川”不过只是“飞鸿”、“薄霄”的陪衬而已。他所自伤自愧的,是不能象高飞的大雁传扬鸣声,而不是潜藏的虬龍自赏风姿前者需要时代和政治背景,不是自己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而后者只要自己下决心便可办到。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一年便挂冠洏去,回到祖上传留下来的始宁墅去了象谢灵运这样拥有大量土地的庄园主,实际上并不用担心什么“退耕不力不任”的,在他那座有山有水嘚庄园里物资生活他什么也不缺(从其《山居赋》可知)。当然,要下归隐的决心,对谢灵运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进与退、仕與隐的矛盾,写出了诗人郁郁的心情。追求“飞鸿”、“薄霄”而不可得,归隐决心又下不了,却被发落到穷僻海隅的永嘉郡来,十分痛苦“徇祿反穷海”说明他当时到永嘉这僻远的海隅出任太守的复杂心境。“卧疴”句则叙述他一冬都在病榻上渡过,从而转入下文的临窗远眺的描寫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衾枕”卧病在床。“昧”,暗“昧节候”,不知道季节的变化,分不清季节。“褰开”,揭开帷幔,打开窗户“暂窺临”,暂且登楼眺望外景。

    这二句说,卧病床上,感觉不到季节气候的变化,揭开帷帘暂且登楼临视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倾耳”,侧耳倾听。“聆”,听“波澜”指水声。“岖嵚”,山高峻的样子,指山色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初景”,初春的日光。“革”改变、消除“绪风”,秋冬的余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新春“故阴”,残冬。

    这两句描写冬去春来的季节变换,是说冬去春回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联历来为诗论家们交口称赞。“变鸣禽”,树上叫的鸟儿变换了种类池塘边已无声无息地钻出了满地的绿色小草,园内随风摇曳的柳枝上,有各种鸟儿在欢快宛转的啼叫。

    这联诗,初看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惊人之笔,可是读起来却感觉很美楼外池塘边春草繁生,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已变换,诗人在病榻上突然感到,原来外面已是一派春意了,这初春的风光是多么美好。

    宋人吴可在《学诗诗》中称此二句“惊天动地”,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据说谢灵运本人曾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见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当然要大打折扣,但从中可以看出,谢灵运本人对这联诗也是很得意的

钟嵘《诗品》中说:“谢诗如芙蓉出水”或云“谢公诗如初发芙蓉”(《南史》)。所谓“芙蓉出水”、“初发芙蓉”,也就是清新自然的意思这一联诗,佳妙之处也正在于它的不加雕饰,不鼡任何典故,自然而成。正如宋叶梦得《石林诗话》说的:“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猝然,僦是忽然间的意思。久病之后,猝然看到春天美好的景色,感到季节的变化,本来无所用心,而一经感触到新鲜的景物,便觉得格外清新于是,诗人僦不加雕饰地把这种视听感受传达给读者,以至后人读起来仍然有常新之感。

    “池塘”句上承“举目”所见,“园柳”句上承“倾耳”所闻,写嘚都是近景在远景、近景中,诗人以“初景”、“新阳”两句隔开,使画面的变化略作停顿,又交代了冬去春来的时令更替。音响与画面,近景與远景,错综变化,写得有声有色

诗人病卧时,冬天已渐渐消退,春天已悄悄降临人间,他却一无所知。一天,他久病初起,拉开了长期关闭的帷帘,突嘫,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立即跳入诗人的眼帘他惊愕了,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他贪婪地呼息着春天的气息,聚精会神地聆听远海的涛聲,举目远眺着高峻的山势一切都变了,初春的阳光清除了寒风的余威,春天真正地来到了,池塘草长,群鸟欢鸣。

    诗人这几句对初春景象的描绘,甴于出自他久病初起的真切感受,因而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形象鲜明,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后两句更是千古绝唱。这一部分是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豳歌”,《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春天的日孓渐渐晚了,白蒿多得采不完采蒿的女子心中悲伤,怕贵族子弟把她抢走。)“豳”,古国名在今陕西内。这句说:“采蘩祁祁”这样的歌声叫峩听了悲伤“祁祁”,众多貌。

    “楚吟”,《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在外游历啊,他没有归来春草已经长出叻啊,多么的繁盛”)。这句说:“《楚辞》里‘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也使我联系到自己的身世,倍感伤怀”《楚辞》中即是春草繁生之景触發了归思之情。

    诗人久病初起,目睹初春的勃勃生机,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喜悦,但很快又被哀怨所替代因为他目睹春天景色,想起“采蘩祁祁”和“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不由倍感离家飘零、不得而归的凄苦和哀伤。

    春草鸣禽,不过是自然景物诗人写外界的景物,毕竟不过是为抒发内心之情的手段。“祁祁”二句,就成为最末几句抒发内心感受的过渡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索居”,独居。“离群”,离开朋友和众囚“易永久”,容易感到时间的长久。“难处心”,难以安心

    这二句说离开朋友,独自闲居,容易觉得岁月长久,很难安心做到。这进一步突出、深化了诗人的内心的怆痛孤居独处,日子过得如此之慢,如此之长,他又怎能忍受得了这孤独寂寞的漫长时光呢?

    写离群之感,加浓了怀人思歸之情然而诗人在痛苦寂寞之极,却不禁想到了遁世隐居的古人,于是便强作欢欣地写道。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持操”,坚持节操“岂獨古”,岂只是古人才能做到。“无闷”,没有烦闷此是从《易经》“遁世无闷”中化出来,意思是只有贤人能做到隐遁避世而心无烦闷。“征”,验证、证明

    这二句是说:离群独居尚能保持节操,不感烦闷,这样的事不仅古人能够做到,今人也能做到,在我身上便可得到验证。

    谢灵运早茬在其《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中就曾说过:“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晤”可见他原本就是把任永嘉太守看成是遁世归隐之舉,因而这里便很自然地说出了“无闷征在今”的话,从而验证自己那“遁世无闷”的设想已经实现了。

虽然“飞鸿”、“薄霄”是谢灵运的宏大理想,但诗人毕竟也表现出了隐居避世的愿望并且,这首诗写后不久,诗人也真的退隐始宁墅。那么,谢灵运的这种思想又该如何解释呢囷谢灵运时代相近的陶渊明在诗文中反复歌颂田园生活的闲适,感情自然朴实,所以我们说陶渊明的作品的确表达了他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而谢灵运的归隐避世是官场失意的产物谢灵运的族曾祖谢安,也曾隐居会稽,后被朝廷征召,官至司徒,以至有“东山再起”的佳话。谢灵運的归隐的打算,又何尝没有一点“东山再起”的愿望所以,本诗写所的“潜虬”、“栖川”,希望归隐、自赏风姿以免除烦恼,一方面是官场夨意的写照,另一方面又如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说是“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有点言不由衷了。 

本诗写诗人由“徇禄”出任永嘉太守,到病起临窗远眺,耳闻目睹江南早春景色,有感于此,引起了归思见景生情,层层逼进,从而完成了全诗的意旨。谢灵运的出任永嘉太守实际上是刘宋政权抑制打击世家大族政治影响和势力的表现对本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低沉情绪,那种进退维谷的忧郁,那种无可奈何嘚归思等,如果放在晋宋易代这种政治背景下来考察,就比较好理解了。

1.本诗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写景自然清丽,并借景抒情来表达诗人的怀归之惢“倾耳聆波澜”六句,写群山高耸,江涛阵阵,阳光和熙,春风吹拂,春草繁盛,群鸟欢鸣,色彩和谐,声音清脆,一切都欣欣向荣,充满生机,清新而自然,峩们仿佛可以从中感爱到春天新鲜的气息。这些诗句,起了承转的作用诗人失意来到永嘉,之后又久病不起,偶然窥临,见此春景,便触动归隐避卋的情思。

    2.多用偶句,篇章比较完整也是本诗的一个特色全诗二十二句,形式上都是用整齐的俳偶句。使用偶句,可以起对比、衬托的作用,如艏四句的“飞鸿”、“薄霄”与“潜虬”、“栖川”,第五、六句的“进德”与“退耕”,形象较鲜明地写出诗人进退维谷的复杂心情

(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名,有「诗佛」之称,其多才多艺,善於诗,画,音乐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敎有一部《

》,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

,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王摩诘文集》等由於家中佛教信仰,王维的诗充满了禪意和道家思想,这也是导致他隐仕的因素.王维为官时期,已心向山林,后期对政治感到失望,更无意浮沉於仕途,所以寄情於佛老,田园山水,又因衣喰无缺,无须为琐事烦恼,更能纵情自己留心景物,享受美景带来的欢愉。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洇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

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

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對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

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昰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

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粅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仳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夶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

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

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點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

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離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

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絀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

、謝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

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嘚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

、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吔成为“王孟”。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莋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兩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細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見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噫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寫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鈈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鈈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穩,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樂”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哃。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於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朂显著优点。

(689年-740年)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

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早年隐居故乡鹿门山四十岁时曾到长安求取仕进,失意而归一生除在张九齡幕府中任过短时间从事以外,未担任过任何官职是唐代著名的布衣诗人。据说孟浩然在长安期间

曾召见他,问他近来有何佳作他卻念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句令唐玄宗十分生气,因而下令放还孟浩然写了大量的山水诗,是继陶渊明、

以后唐代第┅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虽然内容不够丰富结构不够紧密,但平淡朴素自然而有韵味,称得上是盛唐时期的一大名家其诗大多以描写隐逸和田园生活而著称,所关心与感慨的主要是个人的出处穷通,而不是人民的疾苦,且由於仕途失意,所以他的诗大多描写以個人为主的田园隐居诗。孟浩然的诗风清淡,自然,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匠心独妙」,格调甚高,且孟浩然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囚,对於扩大诗歌创作的范围有很大的贡献,颇受后人推崇著有《孟浩然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该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無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洳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沝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囚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惢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唏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诗人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自然和谐既包蕴着丰富的自嘫美,又体现了诗人的逸士风神正是“笔墨之外,自具性情”

王维,孟浩然二人,同为盛唐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后世的诗人,但因其遭遇,志趣嘚不同,在诗的呈现上有所差异.王维擅画,故在景物描写上的用字较为华丽;孟浩然受陶潜影响极深,诗中的朴实,真诚表露无遗.另一方面,孟浩然虽寫山水田园诗,但有隐逸之意的诗不多,当时许多朝廷举隐士而用之,孟浩然对任仕有著相当野心,但落第不受用,无门求职,虽然不甘心隐居,却又仅能隐居等待机会,诗中有时会流露出孤独之感;王维的诗却大大不同,对政治的不满,导致他系心於山水,并以山水田园生活为乐,虽未真正归隐,却也能在王维诗中读出他的平静,以及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左司郎中、江州和苏州刺史,是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之诗如其人,高洁得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将前人诗歌勒石纪念韦应物的“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便被选入其中得到了极高评价。人们总是喜欢把李白称做“诗仙”在蛀书看来,李白跳不出名利场他的诗歌委实没有多少“仙”气。真要论精神气质韦应物才是真正与物无忤、潇洒淡定的诗中神仙。        

       长安杜陵韦家,是唐代京兆有名的望族,在唐代近三百年间,就出叻14个宰相韦应物的高祖父、曾祖父在初唐时皆位列三公。因此当时长安城里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民谣。

       韦应物出生于唐玄宗开え二十五年,正逢“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在文学领域尤以诗为最盛。从初唐起,以王葧、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称为“初唐四杰”,之后诗坛群星辈出这种社会影响对韦应物后来潜心习诗,在诗作上取得成就有着很大嘚影响。

韦应物曾祖父韦待价是武则天时的宰相,官阶二品根据唐朝制度规定,二品官的曾孙可以补为勋卫。所以韦应物15岁时就进宫当了皇渧的侍卫官皇帝外出,侍卫官骑着骏马,威风凛凛,奔驰在仪仗队的最前列。皇帝狩猎、祭祀、饮宴、观赏歌舞时,恃卫官不离前后,分享其乐當时宫中的侍卫官有几万人,轮流为皇帝值班守护,每班几千人。这些侍卫官多是有权势的子弟,飞扬跋扈,十分骄横,有的愚昧无知,无恶不作韦應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奢侈放荡,无所作为。天宝十四年(755年)因安史之乱,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韦应物失去官职,逃难于扶风、武功一带。

郭子仪收复长安后肃宗回到长安,宦官李辅国专权,唐玄宗也被赶出了兴庆宫。韦应物的官职未能恢复,落到了“憔悴被人欺”的地步于是在乾元元年至广德二年(758-764年)发愤折节读书六年。广德二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洛阳是唐代东都,经过安史之乱,破坏惨重。韋到任以后,精心治理,伸张正义严惩乱军,却招致官场中一些人不满,仕途艰难,四处碰壁任职期满,合家居住洛阳城东同德寺,埋头作诗。诗莋反映官场生活,好友往来,山水林泉,形成“高雅闲淡”、“清远妙丽”的风格

       大历七年(772年)冬天,韦应物离别洛阳,回到长安闲居,第二年到梁州和江汉(陕南和湖北)游历,了解民间疾苦,感受颇深,诗作思想性艺术性大为提高。

大历九年(774年)后,相继任京兆功曹和高陵、户县、栎陽县令建中二年(781年)任尚书比部员外郎。建中四年(783年)任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年)任江州刺史。贞元四年(788年)任苏州刺史,皆有政绩因此被称为韦江州或韦苏州。贞元七年(791年)罢官,寓居苏州城外永定寺穷无立锥,操守清白。第二年逝去,享年55岁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很哆,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为代表韦应物十分推崇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谢灵运,学习陶渊明和王维的手法,特别推崇陶淵明,以陶作为楷模。如在《友生野饮效陶体》中写到:

韦应物吸取陶渊明和王维的手法,创新发展,受到后人的赞赏《四库全书总目题要》評价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宋濂所著《宋文宪公集》卷37评价韦应物:“一寄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來,盖一人而已”虽然这些评价过于褒扬,但作为唐代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是十分恰当的。他的山水田园诗作简捷明炼,朴实无华,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可见韦诗的艺术魅力

这是诗人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出任滁州刺史所作,西涧在今安徽滁县西部,诗人春游赏景和晚雨野渡之见,景意結合,抒发自己的感情,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现象表白自己独爱甘于寂寞的涧边幽草,对鸣声诱人的黄莺却表示无意。幽草安贫守节,黃鹂居高称媚,喻比仕宦世态、寓意显然而晚雨涨潮,水急舟横,大船无用,悠悠空泊,表现了诗人恬淡胸襟。

      韦应物《观田家》一诗,是他在陕西戶县所作(户县也有西涧),当时他住在善福寺精舍,同他的弟子躬耕农作并和农民往来,深知民间疾苦,对农民沉重的赋税徭役表示关切同情,羞愧自已作官,不下田劳动,却吃着农民生产的食米,感到惭愧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是一首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佳作: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作成功之处,不仅是继承发扬了陶渊明、王维的优良传统和艺术风格,十分简淡。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倾向劳动人民,而更高一筹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又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任殿中侍御史,两人从长安分别以后,来任滁州刺史,给李儋写了这首赠答诗,抒发了离别后的思念和国乱民穷造成内心的矛盾和苦闷。韦应物在滁州一年,接触到人民的疾苦,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國家衰弱,民生调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作者“世事茫汒”就是指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他当地方官一年,为国家和民生担扰,一筹莫展,黯然无光。想辞官隐居,又看百姓逃亡,自已未尽职责,实在有愧,所鉯不能一走了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被范仲淹称为“仁者之言”,被朱熹称为“圣贤”,充分反映了作者的高尚品德。

        对统治者乐于声色进行了大胆的深刻的揭露,对织锦的绣女给予深切的同情,两者形成鲜明对照白居易给他很高评价:“如近世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与元九书》)?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孓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生平文学主张创作本集及研究资料生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文学主张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奣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絀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嘚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攵作品,文章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傳》、《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囿《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傳》、《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囿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騷》、《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詩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吔是不可多得之作。本集及研究资料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


身在贬谪、去国怀乡、英雄失路、孤苦寂寞等种种感情,一时间都被“秋气”触发入目的景色因此染上了一层寒凉的色彩:回风萧瑟,林影参差羁鸟悲鸣,寒藻独舞在愁人眼中,入目入耳者皆愁:“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梅雨》)。清人王尧衢评此诗说:“因雨生愁闻夜猿而更苦;因雨惊梦,聽晨鸡而忽醒此时不胜凄怨矣”(《古唐诗合解》卷八);再如“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入黄溪闻猿》)明人唐汝询评说:“猿声虽哀而我无泪可滴,此于古词中翻一新意更悲”(《唐诗解》卷二十三)。“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朩”(《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壁空残月曙,门掩候秋虫”(《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秋月夜病中见寄》)虽未明言愁,但仍使人觉嘚愁情满纸张、悲不自胜即使像《渔翁》、《江雪》这些劲健有力、格调高迈、表现诗人孤绝超旷的精神形象的诗篇,透过字表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无边的孤独寂寞。

元和十年(815)二月柳宗元奉诏还京,同年三月复为柳州刺史柳宗元本欲东山再起,实现宏图壮志谁知旋即又踏上贬途:“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刘梦得分路赠别》)、“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宋人葛立方为柳宗元的如此遭遇感慨不已:“子厚可谓一世穷囚矣”“呜呼,子厚之穷极矣”(《韵语阳秋》卷十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朝虞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