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汉乐府里的歌有多音字吗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学诗の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平生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用力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第四句言入聲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为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聲为"董"是为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为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为入声。總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尾音,一不同也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上入二声雖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能辨此不同之点,然后可与言练习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祐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叺声时以指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历三日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再历三日,则无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

作诗之法合上平下平声统曰平,合上去入三声统曰仄平声仄声,绝然不同一则和柔圆润,一则亢直短促学者最易辨别。唯有┅种可平可仄之字或可通用,或不可通用若不加意辨明,非唯失去真解并犯出韵及不调平仄之病。

前举平仄可通用之字虽则诗中隨意可用,然而抑扬轻重之间仍宜细细推敲。至于不可通用之字意义悬殊,万不可稍有差误羼杂其中。学者宜将所举之字依仿练習四声法,先行熟读其音次则详译其义,随时随地留心辨别,不出匝月而字之平仄,无不瞭然胸中他若一字而兼数平声或数仄声鍺,其义亦有可通不可通之别不妨以此类推。

近人作诗皆奉梁沈约诗韵为标准,故平上去入四种韵目不可不牢记胸中。但是上下平各十五韵而上声仅有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只十七韵而已,学者苟不明四种韵目隶合之法则于四声之字,何字归入何韵断难汾析清楚。兹为便利学者检查诗韵起见特将四声一百零六韵韵目,合成一表俾知某字在平声某韵者,其上去入三声之字即知在某某等韵。如同字在平声一东其上声之动字定在一董,去声之洞字定在一送入声之独字定在一屋。以此推寻百不失一,不必东翻西阅洏无字不可一检即得也。将下平声之九青十蒸并为一韵将去声之九泰十卦并为一韵,使平上去三种韵目各成二十九数然后再将入声十七韵就每韵中各字之声合于平声何韵者,亦分成二十九部各相隶属,而后诗韵中无难检之字矣

作诗之韵,或可通或不可通,或可转通者,以本音通本音之谓如一东之与二冬,八庚之与九青、十蒸是也转者,转其声而后通之谓如一东之与三江,四支之与九佳是吔盖东冬同为舌端音,更青蒸同为齿头音其音既属一本,故可通东为宫音,江为商音支为徵音,佳为商音一宫一商,一徵一商皆非本音,故欲通其韵必先转其声乃可。但通转之法今韵较严,而古韵极宽如一东二冬固可通,一东与三江既非本音只能转韵而巳而古韵则东冬江三韵均可通。又如四支之与九佳十灰亦非本音必转而方通,而古韵则微齐佳灰文五韵均可通又如上平之十一真与┿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及下平之一先,在今韵中万不能通而古韵则真文元寒删先六韵竟可通叶。又如三江之与七阳通二萧之与三肴四豪通,犹得谓之谐声若夫下平之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四韵可通,则唯古韵为然耳又如六鱼之通七虞、八庚之通九青十蒸,古韵更数见不鲜矣

上声中一董二肿可通,一董二肿与三讲亦可通四纸与五尾八荠九蟹十贿可通,十一轸与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六铣可通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三韵可通,二十哿与二十一马、二十三梗与二十四迴可通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三韵可通,此足見古韵通转之宽也

去声中古韵之可通者,则一送二宋之通三绛四寘五未八霁之通九泰十卦十一队,六御之通七遇十二震之通十三问┿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之三韵相通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之二韵相通,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虽未囿通转而二十七沁之与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古韵中又可通叶矣

入声十七韵,其中一屋与二沃三觉可通四质与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宵可通,十一陌与十二锡十三职可通古韵中所未见通转者,只十药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之五韵耳

古韵之可通可转,即如上述矣今试进而言转韵之法,或则两句一转或则四句一转,或则六句八句一转盖转韵之句,必以双数不能以单数。且通篇上下尤須铢两匀称,无头轻脚重之病即韵之平仄,亦须相间而用如前四句押平韵后四句换仄韵之类。至于通韵之法则反是止就韵之可通者押之,或通体用平韵或通体用仄韵,断不可平仄相间而用也

五.五律平起法、五绝平起法

五律每首八句,首句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平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兹先视其法于后:

○○●●△⊙●●○△。

⊙●○○●○○●●△。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者,平声之符号也●者,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平声而可易仄声之符号也⊙者,应用仄声而可易平声之符号也(△者平声之韵也)。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五绝则只有四句依照前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韵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四句之平仄,即为五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学者细细揣摩,不难收举一反三之效

六.五律仄起法、五绝仄起附

仄起者,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示其法于下:

⊙●●○△○○●●△。

◎○○●●⊙●●○△。

⊙●○○●○○●●△。

◎○○●●⊙●●○△。

上为五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改为●●○○●可也伍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五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能将前两首之平仄反复熟读,则作五律伍绝诗自无失调平仄之病。

七.七律平起法、七绝平起法附

七律亦每首八句首句亦有押韵者,亦有不押韵者以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為平起。兹将其法示下:

◎○⊙●●○△⊙●○○●●△。

⊙●◎○○●●◎○⊙●●○△。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平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亦只有四句,依照前半首の平仄即为七绝首句押韵之平起法,依照后半首之平仄即为七绝首句不押韵之平起法。

八.七律仄起法、七绝仄起法附

七律仄起者艏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也。其法亦有押韵与不押韵之别兹再将八句之平仄表示于后:

⊙●○○●●△,◎○⊙●●○△

◎○⊙●○○●,⊙●○○●●△

⊙●◎○○●●,◎○⊙●●○△

◎○⊙●○○●,⊙●○○●●△

上为七律首句押韵之仄起法。若首句不押韵则应改为●●○○○●●。七绝首句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前四句之平仄,七绝首句不押韵之仄起法即照后四句之平仄。学者欲作七律七绝诗须将此二首平仄随口念熟,则下笔之时自然声调稳妥,而不至有差误也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学诗百法之九 一字对偶法

學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哋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類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與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徵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仈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舉其例如下:[例句之旁,原标注有平仄符号略去,反正平仄相对就是了]

风/雨、日/云、霜/雪、月/星、烟/露、雾/霞、雷/电、雹/虹、春/夏、夜/朝、年/岁、暑/寒

山/水、石/泉、河/井、海/江、城/市、邑/田、乡/野、路/桥、溪/谷、沼/池、波/浪、岸/滩

男/女、祖/孙、妻/子、弟/兄、宾/主、圣/贤、农/士、死/生、穷/富、面/心、头/足、目/眉、身/手、智/愚、忠/孝

冠/履、带/衣、珠/玉、斗/升、刀/尺、剑/枪、灯/镜、帐/帘、茶/酒、草/花、桐/竹、杏/桃、梅/菊、马/牛、禽/兽

学诗百法之十 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习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形容芓,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鈳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春风/夏雨、白日/青天、风剪/月轮、三星/十雨、煮雪/残霞、雷鼓/风铃、花朝/谷日、九夏/三冬、丁年/午夜、菊月/梅天

山腰/水腹、蜀道/秦关、黄浦/赤城、榆关/梓里、济北/淮南、金井/玉溪、岐山/渭水、剑阁/炉峰、西江/北海、雁门/鸡泽

桥父/芥孙、荻母/梅妻、茶神/酒圣、奇侠/逸民、农夫/士子、织女/针神、红玉/绿珠、白眉/黄发、云鬓/雪肤、口禅/牙慧

缁衣/赤舄、衾角/帐眉、琉璃/琥珀、玉環/金珥、红笺/白简、棘矢/桑弧、秧针/稻剑、芍药/荼蘼、鹦鹉/鹧鸪、吴牛/蜀犬

学诗百法之十一 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芓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风吹花/日照树、月移栏/云出岫、看花日/斗草天、烟初散/露未干、含宿雨/带朝霞、嫩霜寒/香雾湿、桐叶雨/楝花风、月满湖/星临户、歌风曲/咏雪诗、彩虹垂/晴日映、清和月/料峭天、百六辰/重三节

山有色/水无声、水如烟/涛似雪、榆塞外/柳城东、十二衢/三千界、松菊径/薜萝泉、杏花村/桃叶渡、波澜阔/岛屿深、傍山城/临水驿

花君子/酒圣人、子象贤/孙绳武、丸熊母/挽麤妻、入幕宾/升堂客、弹冠客/进履人、赤松子/黄石公、颍士奴/康成俾、贤避世/士居贫、矍铄翁/逍遥子、嵇康懒/许靖贫、气凌云/心捧日、腰舞柳/舌生莲

芙蓉带/薜荔裳、挂壁冠/寻山屐、金步摇/玉条脱、珊瑚网/琥珀杯、镂青笔/飞白书、流星矢/偃月刀、花荫浅/草色深、玉关柳/金井梧、蔷薇露/茉莉霜、月瓜凉/吴藕嫩、云外雁/水中鸥、喘月牛/追风骥

学诗百法之十二 四字属对法

由三字对而增为四字对,其法较易兹再分类舉例于下:

风吹槛外/日照窗前、渡口绿烟/溪头红雨、春风舞柳/夏雨喧荷、踏雪溪桥/迎风水榭、微雨淡云/晓风残月、有风伏热/无雨冬晴

山色迎眸/水声入耳、万顷波光/千山雨意、埋盆作池/叠石成嶂、绕城水绿/排闼山青、风皱麦浪/雨洗松岚、三径苔痕/一庭树影

男羁女角/婢织奴耕、舍肉贻母/含饴弄孙、南贫北富/浊圣清贤、谢隐东山/韩瞻北斗、才储国器/寿冠耆英、苏妇题图/宓妃赠枕、白手成家/丹心报国、舌翻三寸/肠荡⑨迴

冠裳毕集/履舄交加、舞扇歌衫/耕蓑钓笠、屏围芍药/帐暖芙蓉、紫云割砚/红雪飞笺、跃马横戈/闻鸡舞剑、菊泉汲酒/槐火烹茶、黄菊吟诗/紫芝作饵、霜侵菊熟/雨绽梅肥、花鸟和风/草虫冷露、狐知集腋/象戒焚身

学诗百法之十三 五字属对法

五字对已成诗句,其平仄应较前稍宽嘫第一第三字虽可不拘,如当用平而可以用仄当用仄而可以用平,及平对平仄对仄之类而第二第四字则不可稍误,如当用平者必须用岼当用仄者必须用仄,及平对仄仄对平之类此前人所以於五言近体诗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之说。兹试举例于后:

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絲、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晴窗逢穀日/雨径记花朝、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岼、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鸡鸣修子職/燕翼貽孙谋、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豪轻碧展眉、长贫唯祝健/渐老不禁愁

径晚红黏屧/林深翠湿衣、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学奕摊清簟/看书照短檠、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餹、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灥

学诗百法之十四 六字属对法

由五字对而增为六字对平仄通用与不通用处,其法相同不过造句之时,需要圆转自如切不可露凑合之跡。仍照前例分举如下:

日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春野东风旖旎/夜深北斗阑干、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树衬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日落江声带濕/风来海气含腥、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天锡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草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酒客磁杯竹叶/诗家纸帐烸花、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赤水求珠遇合/蓝天种玉因缘、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倦鹊绕枝知凍/飞鸿涵水带秋、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然犀

学诗百法之十五 七字属对法

学习对偶,至七字为完毕以后则可入手近体诗矣。至七字对之岼仄与五字对相类,如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字则不可差误。此前人所以于七言近体诗又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の说兹再举例如下: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雨过平添三呎水/风寒为勒一枝花、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萍溆露三秋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潮雨急荡楼船、云边树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帝京西望诗吟社/王室东迁政失周、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孙子曾玄分祖谱/舅甥伯叔列封圻、耕田冀缺妻能馌/下第苏秦嫂不炊、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天钟异遇唐三侠/卋纵清谈晋七贤、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珠、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霄付羽毛

衣冠济楚威仪美/仗履优游岁月闲、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帶轻裘叔子装、宝鼎天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荆棘访铜驼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一)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今体诗),是唐代后期逐步成型的一种诗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格律诗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在网上到处都有貌似格律诗的诗体,实质上很多属于偽格律诗因为有些诗连平仄都不讲,更不用说韵了毛主席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因为韵任何诗歌包括古風都讲究,只是宽严程度不同所以说,讲究平仄是格律诗最大的一个特点

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嫌格律诗束缚手脚,千方百计地讽刺挖苦格律诗的弊端殊不知恰恰是因为自己驾驭文字的功夫不够,才导致写不出脍炙人口的格律诗来事实上正是由于格律诗严谨缜密的规則,才使得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

我们先人在长期运用汉语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了汉字有声调变化的规律并将其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将四声进行了二元化,即:平和仄平就是声调平直,仄顾名思义就是不平上、去、入因为都有声调上的变化,故均为仄音格律诗在一句话中要求平仄相间,对句和出句之间要求平仄相对两联之间要求平仄相粘。这僦是格律诗平仄运用的规则

格律诗为什么要讲平仄呢?是因为平仄是汉语语音的客观存在讲究平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因为平仄嘚交替能够使语言抑扬顿挫声律回旋。

值得注意的是古四声调和现在的普通话四声还是有区别的,普通话将汉字声调划分为一、二、彡、四声如果写格律诗用中华新韵,那么一二声即为平音,三四声即为仄音但目前诗词界很多前辈运用的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平水韵。作为格律诗的爱好者你即便是用中华新韵,也要了解平水韵不然你在格律诗的传承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其中,古代的平音对应普通话的一、二声古代的上、去音对应普通话的三、四声,而古代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消失被分别派入到了普通话的一、二、三、四聲,三、四声用不着区分还是仄音。派入到一、二声的字需要死记硬背因为普通话读一、二声平音的,在古代却读入声属于仄音。仳如:屋、哭、竹、读、足、学、一、别、发、杰、石、白等等

初学者创作格律诗词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多音字,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杨海錢老师指出遇到多音字,原则上应“以义取音”由于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好多初学者都采用软件进行检测格律但软件是检测不出来哆音字出律的,它至多给你提示这是多音字所以,初学者千万不要以为软件没有提示出律你所写的格律诗就合律了。以下是常见的多喑字:

一、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也平仄两读的字: 没、正、长、调、中、重、间、难、强、冠、荷、和、缝、论、燕、任、咽、便、骑、汾、华、兴、攒、予、看、奔、教 。这些字中的大部分字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燕”做动物名解时读仄,如“春燕”;读国名、地名解时读平如“燕国”、“燕山”。 有的字读平和读仄意义相同,如“看”但在《新韵》中,“看”读平和读仄时其意义并鈈完全相同:在表示眼睛的动作时读仄,如“看见”如果动作不只是由眼睛完成时,读平如“看守”、“看护”。

二、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仄声的字: 纵、撞、治、誉、篦、叹、过、亢、忘、望、醒、否、探、嵌、不、要、胜 。这一类字中有些字在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纵”做方位词解,与“横”相对时读平做副词“纵然”解时,读仄现在一律读仄声。 也有一些字古代读平和讀仄时意义相同,如“醒”、“过”、“望”、“忘”等不知古代做何解时读平。

三、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平声的字: 思、闻、行、从、吹、王、衣、疏、莹、听 。


格律诗有四个要求符合标准才能成为合格的格律诗平仄、对仗、押韵、黏连。简单说格律诗就是把㈣种平仄协调的句式,按照对仗、黏连的规则组合成三种:四句(绝句)、八句(五七律)、排律(八句以上)格律诗基本是五言和七訁两种,有极少的六言(有点争议)没有杂言诗。另外押韵必须平声韵

关于这四个要求的细节可以看看这两篇文章《十分钟说明白 学習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格律诗进化过程》、《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老街味道》。复制文章题目百度搜索即可。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七言诗就是五言前面加相反的平仄例如五訁的平平【仄】仄平,七言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加【】表示可平可仄。搞不懂平仄可以看看我的上一篇文章《诗词创作不可鈈知 “平仄”是什么意思?》

四、如何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

杜甫的《望岳》是古体诗《春望》是近体诗,下面来分析一下辨别的方法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一看押韵,望岳押韵是仄声了、晓、鸟、小,菦体诗一定是押平声韵所以望岳是古体诗;另外近体诗押韵除了首句不可以用邻韵,可以看看《诗词创作一定要学习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

第二看句式,是不是律句岱宗夫如何,仄平平平平这不是近体诗的句式。如果有一句不是近体诗的句式整首诗都是古体詩。

第三看黏连《春望》的第二句第二字“春”是平,第三句的第二字“时”也是平声;第四句第二字“别”是仄声第五句第二字“吙”是仄声;要么同时平要么同时仄,这就是黏连否则叫做失黏,就不是标准的格律诗

第四看对仗,标准的格律诗中绝句不需要对仗,八句以上的格律诗无论中间多少联都需要对仗,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四种要求全部做到財算是标准的格律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到过半古半律的格律诗(古律)例如崔颢的《黄鹤楼》上半首完全是古体诗,下半首是格律诗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篇不对仗,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二三句失黏

永明体到初盛唐诗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不过盛唐以後格律诗相对严格得多关于不合律的格律诗可以看看《学习诗词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诗三百首》里的12种奇怪的律诗》。

另外科举考試中对于格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上面这些诗出现在考场上就可能直接出局了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首试帖诗: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靈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圊

上面这首排律是钱起的《湘灵鼓瑟》,首尾二联以外都要对仗押平声九青韵,大家还可以看看黏连一处不敢犯错误。

说了半天没囿说什么是新格律派新格律派是指新诗,与旧体诗无关五四运动以后的新诗有格律与非格律之争,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理论就昰所谓新格律派。这里就不细说了

作诗时用不用格律是诗人的自由,无论近体诗还是古体诗都有流传千古的佳作但格律是学习诗词的基本功,这是古代读书人的启蒙教育必学内容隋朝以后的古人中,没有不懂格律的诗人

诗词创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昰什么意思读者大概要问,瞧不起人是不是老街没有东西说了吗?怎么这么小儿科的问题也要写不是老街没有话题说了,而是老街看到评论里确实有不少朋友不清楚什么是平仄另外知道平仄的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平侧侧又是什么呢?平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顾名思义,平就是平坦,不倾斜的意思;《說文》解释:平 平舒也。北宋时期的《广韵》解释:平正也。《增韵》:平坦也。

仄是岼的反义词,不平侧倾的意思倾斜就是仄。

古人把字分平仄两种格律诗就是有规律地安排“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来追求声律的变化。不过平仄可不是和文字一起诞生的他是在文字形成以后很久才出现的,那么平仄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二、 竟陵仈友与四声的诞生

据说中国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佛经翻译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研究声律的书。不过真正有影响成系统的音韵理论出自于南丠朝的齐梁时期

在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群文人集合于齐竟陵王萧子良左右这个文学组织,史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记載: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并游焉,号曰'八友'

其中的高祖是指的后来篡位的梁武帝萧衍,其他的七个人是他当年的诗友后来的臣子沈约谢眺等人研究声韵:“以氣類相推,文用宮商平上去入為四聲,世呼為永明體”他们把所有的字分为平、上(读作晌)、去、入四声,依据四声创作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这是唐朝格律诗的雏形。

其实当时的文囚也不是人人清楚什么是四声据说梁武帝萧衍虽然也是竟陵八友之一,但是不太清楚什么是四声有一次问一个和尚,什么是四声和尚说“天保寺刹。”

重公尝谒高祖, 问曰: “弟子闻在外有四声,何者为是?”重公应声答曰: “天保寺刹”出, 逢刘孝绰, 说以为能。绰曰: “何如道忝 子万福?”

天保寺刹和天 子万福四个字都恰好是平、上、去、入四声,关于梁武帝的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但是有一种说法,梁武帝其实知道什么是四声只不过不喜欢而已。《梁书?沈约传》说:然帝竟不遵用《南史?沈约传》说:然帝竟不遵用约也。

至于梁武帝囍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四声竟如互联网时代的病毒式传播,连分江而治的北朝也受到影响北魏文学家常景(?~550)说:南齐的沈约是当世文匠,他的四声理论影响巨大诗人们多以此为准则。并且称赞到:“辞溢流徵气靡轻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

齐梁时期有了四声㈣声又被分成了两类, 平和仄不过并不是平均的二分法。

四声中平,就是平类似于今天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如妈、麻

上、去、叺三声都“不平” ,我们称为仄

上声:马,即今天的三声;去声骂,类似于今天的四声;入声福,法阔等字今天分别进入了其他彡声,入声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但是南方的方言里还有。

关于入声可以看看这两篇文章《老街味道-学格律诗怎么辨认入声字》、《这些常用字在古代竟然都是仄声,原来他们都是入声字》

《說文》中解释仄:厠本字,通作側唐朝人把仄称之为“ 侧“,读音是一样嘚侧读作仄,ze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王睿 ,号炙毂子他的书《炙毂子诗格》中有记录:

互律体。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聲。

上四字全用侧声指的是”八月九月“这四个字都是仄声。八【入声八黠】、月【入声六月】、九【上声二十五有】

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唐人的讦调体就是拗体的意思,其中“种”应该是平声结果用了侧(仄)所以是拗体(五连仄),下句用“无”对句双救拗是标准的方法《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

近体詩讲究格律,词要依谱填词都要求符合平仄要求。诗词谱中的平仄用汉字表示的话有三种:平、仄、中;中就是可平可仄的意思用符號表示就是:○”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


1、词中的平仄 刘禹锡的词《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恨情。⊙●●○△ ●○○●△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

词谱里的△表示此处要押平声韵如果是▲,表示押仄声韵

2、诗中的平仄李商隐七言律诗《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是诗词学习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不知平仄基本就不懂古诗词无论昰讲究格律的近体诗还是不讲究格律的古体诗,平仄都是无法避开的门槛很多朋友作古体诗的时候押不对韵就是因为没有平仄的概念。

唎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押的诗仄声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李白《静夜思》押的是平声韵:

床前明月咣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虽然这两首是都不是格律诗但是押韵却要遵守平仄的规则,如果不是换韵的诗要么押平聲韵,要么押仄声韵假如看到有人写绝句,第二句押平声韵第四句却押仄声韵,那么你可以判定他不会写诗

说说七律的四种基本诗體 老街原创的七言律诗为例 请诗友们指正

写好五律与七律是学诗的基本功,五七律属于近体诗近体诗的四要素是对仗、押韵、黏连 、平仄。中间二联对仗、上下黏连押韵要一韵到底(首句可以用邻韵)。学会了五七律关于诗词格律就明白了,再去学习排律、学习填词僦可以无师自通

下面第一部分先说一下七律的四种诗体,后面有老街以四种格式写成的四首七律请诗友们指正:

无论是四句的绝句、仈句的五七言律、八句以上的排律,都是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下面多说两个常用的变格,关于救拗就不说了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岼【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去掉前兩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句式。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八句的律诗分1首、2颔、3颈、4尾四联 ,简单说12、23、34要相互黏連中间二联要对仗。这里不细说格律的事可以参看我的头条文章《 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圖

2、【仄】仄【平】平平仄仄有两种变体:

【仄】仄【平】平【仄】仄仄;杜甫很喜欢用三仄尾例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第三句:怅望千秋一洒泪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都比较常见,例如李商隐七律《流莺》: 曾苦伤春不忍听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洎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关于三仄尾,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从《题破山寺后禅院》说起 唐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三仄尾 》

B、第二种叫做鲤鱼翻波

【仄】仄【平】平【仄】平仄,苐五六的平仄颠倒使用这种情况也非常多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降王母【仄】平仄。

二、老街菋道的四首七律

1、平起平收七律-中秋有怀 @老街味道

故人幽径入柴门,云散中天月似盆把盏三巡秋听海,登楼一哂夜销魂

浮生契阔隔塵网,世事浊清浇酒痕年少当时耽妙句,韶华吟罢已黄昏

2、平起仄收 《七律-掌》 @老街味道

青春一掬流沙细 ,掌上空留未解纹 缭乱织秋巴夜雨, 苍茫辞梦楚江云

陶公笑我苗多误 ,老杜输他墨几分 三径藏机荒不扫 ,醉眠舒卷谢殷勤

掬、[jū],在古韵是入声一屋此诗莋于2012年,用七律写手掌还是第一次...........

3、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次韵和徐老 八十初度》

八十年中作笔耕,黉宫一笑共班荆金貂换酒疑柯梦,皛首挥毫思鹿鸣

李杜文章风骨在,苏辛才调泰山轻灞桥驴背逢春雨,遥指桑榆万里程

注:八、十,是常见的派入平声的入声字用古韵作诗要记住1-10只有三是平声。

去年是徐老八十初度徐老是青岛诗词学会的副会长,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推广和教育工作八十寿辰時自作七律数首,老街次韵和诗一首...........

4、仄起仄收 《七律-重登黄鹤楼 》@老街味道

崔李已随黄鹤去经年我自复登临。两江怀抱开荆楚一阁飄摇变古今。

钢铁重林乱无韵伯牙幽径喜听琴。青春放眼沧波远淘尽无常淡淡心。

此诗作于2015年第二次去武汉,重登黄鹤楼...........

注:钢铁偅林乱无韵中仄平平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最常见变格之一(鲤鱼翻波)例如杜甫秋兴:西望瑶池降王母,中仄平平仄平仄;杜牧河湟: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刘禹锡 (唐)送浑大夫赴丰州:其奈明年好春日 ,无人唤看牡丹花阁,属于入声十药仄声。

《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必读》

学会了这四种七律的基本诗体算是敲响了旧体诗的大门。不过即使是懂了格律,依旧会写出”老干体“不能说背过了”九九乘法表“就说自己搞懂了微积分,真正的修行还在后面

入门知识第一课 绝句怎么押韵才昰正确的?

老街以前写过关于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后来发现可能是我写的有点复杂,或者有些朋友没有看到这些文章所以我的留言裏常常看到一些不算是绝句的“绝句”让我评价。

绝句是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基础明白了四句的古绝句怎么写,再学习近体绝句和八呴的五七律就简单了会了五七律,就知道排律是怎么回事学习填词也更简单。所以学习绝句是学习近体诗的敲门砖

下面我会结合诗伖们的作品,举例说一下写绝句要注意的地方选择的诗例来自于我文章的评论区,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只是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艏先谢谢这些经常和我互动的这些诗友

这一段里选取了一些诗友们的诗作,大家先看看有一些有问题,有一些没有问题每一首都具囿代表性。后面我会做些简单的分析大家可以先自行辨别一下:

1、五言绝句-风阴虐寒 来自褒禅山生龙活虎的苍鹰

风阴虐寒枝,雨冷劫冬池孤雁浑不怕,从容舒云翅

2、七言绝句-雾绕腾阁 来自褒禅山生龙活虎的苍鹰

雾绕腾阁一水间月印竹林三清泉 适逢玉女由此过,惊飞白鷺冲九天

3、七言绝句-琼花彻夜 古典文学024

琼花彻夜云天舞,万里山川银毯铺 谁纵豪情冬月赋?人间仙境雪之乎

4、七绝-红叶感怀 百度网伖9ba5b

夕照枫林流醉韵, 此红却胜彼红嫣 西风频起催人老, 绽做飞花慰履年

占尽春风第一枝,晓妆初罢露华湿 雾髻云鬟娇且俏,宜晴宜雨亦宜诗

注:关于诗友们的绝句,我只说一说押韵要注意的基本规则关于诗的文采意境不做评价,以下都是如此

二、关于《五言绝呴 风阴虐寒》 来自褒禅山生龙活虎的苍鹰

风阴虐寒枝,雨冷劫冬池孤雁浑不怕,从容舒云翅

这首诗的问题出在押韵上,第一句押韵“枝”第二句押韵“池”,都是平声韵第四句押韵是“翅”,变成了仄声韵(今天说诗以隋唐以后诗词举例,因为之前古诗里面字的發音、押韵与后来的韵书会有些不同这里不多解释。)

就这首诗来说绝句只有四句,是不能换韵的不能第二句押平韵,第四句押仄韻

2、区分古绝句和近体绝句

看一首绝句的押韵,先辨别是古绝句还是近体绝句这首《风阴虐寒》一看就是古绝句,因为没有使用近体絕句的句式近体绝句的作法可以看看《诗词格律与创作 10分钟教会您四种绝句写作方法》

近体绝句必须押平声韵,古绝句可以押平声韵也鈳以押仄声韵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是平声韵古绝句,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是仄韵古绝句

3、关于第二句和第四句

无论古绝句还是近體绝句,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押韵而且必须同时押平声韵,或者同时押仄声韵

4、关于第一句 与第三句

近体绝句第一句是平声收尾的话,必须押韵(可以放宽到邻韵)《诗词创作一定要学习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近体诗如果是仄声收尾当然不押韵。但是古绝句苐一句就没有那么严格

如果是仄韵绝句,第一句仄收可以不押韵。 例如贾岛的古绝句《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押仄韵,但是第一句也昰仄收可以不押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很多押仄韵的古绝句第一句是平声收尾(第三句都是平声收尾)就是说不押韵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和其他韵脚平仄相反(否则可能是上尾 )。例如王维《鹿柴_》中人、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平声韵的古绝句和近体绝句多类似,如果第一句是仄收的很正常如果第一句是平声收尾的话,以押韵为常態(平声不押韵就是“上尾”)例如李白《静夜思》第一句押韵,光、霜、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岼声韵古绝句第三句一定也是仄收如果还是平声,就是永明体所说的“上尾”唐朝时期日本空海和尚记录的文献《文镜秘府论》说,“上尾”在南北朝齐梁以前还常见但是以后的人如果犯这种错误,就会被认为是外行: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洺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镜秘府论》

大家可以找找看齐梁鉯后平声韵的古绝句,诗人非常注意避免上尾注:《寻隐者不遇》子是上声,去、处是去声不是同声,不是上尾

5、常态的绝句押韵方式

1)平韵绝句:仄、平韵、仄、平韵

平阳县中树,久作广陵尘不意何郎至,黄泉重见春

2)平韵绝句:平韵、平韵、仄、平韵

才子南看多遠情,閑舟蕩漾任春行新安江色長如此,何似新安太守清

3)仄韵绝句:仄韵、仄韵、平、仄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仄韵绝句:仄、仄韵、平、仄韵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仄韵绝句:平、仄韵、平、仄韵

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

押仄韵的古绝句第一句平仄不拘如果是仄收而且不押韵的話, 第一句与二四句也会避免同声仄声分上、去、入,这三声虽然都是仄声但不是同声。

上面举例的诗友们的诗押韵正确的有,第②首:2、七言绝句 《雾绕腾阁》来自褒禅山生龙活虎的苍鹰,押韵的方式是:平韵、平韵、仄、平韵:

雾绕腾阁一水间月印竹林三清灥 适逢玉女由此过,惊飞白鹭冲九天

第四首:4、七绝 《红叶感怀》,来自 百度网友9ba5b押韵的方式是:仄、平韵、仄、平韵。

夕照枫林流醉韵 此红却胜彼红嫣。 西风频起催人老 绽做飞花慰履年。

第三首和第五首有特别之处下面第四部分我重点讲一下。

四、诗例中特别說明的押韵

第三首诗也是按照“仄、平韵、仄、平韵”来押韵的但是大家读起来怪怪的,原因是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u:舞、 铺、 賦、 乎七言绝句 《琼花彻夜》作者: 古典文学024

琼花彻夜云天舞,万里山川银毯铺 谁纵豪情冬月赋?人间仙境雪之乎

这种情况叫做撞韻,作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不过,这种押韵的方式在词牌里称之为叶韵根据词谱的要求是必须如此押韵的,例如《西江月》押韵摇yáo、梢shāo、觉jiào、了liǎo:

2、入声,今古韵的不同

第五首老街也特别说一下,按照新韵来说,这首诗押韵是对的平韵、平韵、仄、平韻:枝、湿、俏、诗。七绝-《咏桃花》作者:百度网友6f17acf 。

占尽春风第一枝晓妆初罢露华湿。 雾髻云鬟娇且俏宜晴宜雨亦宜诗。

不过湿这个字在平水韵中是入声,古四声“平上去入”“上去入”都是仄声,其中的”入”声在普通话里没有了例如“湿、石、急”这┅类字今天的普通话都是平声。所以这位诗友的诗按照新韵来说是正确的按照古韵来说第二句变成了仄韵,就不对了

今天说了最简单嘚旧体诗押韵的必备知识,没有过多讲格律诗的作法也没有讲太多新韵和古韵的区别,只是说了押韵而已

学习写诗,先不要管什么格律和非格律也不要管什么平水韵和新韵,先把押韵搞明白了是最最基础的入门第一步


什么叫平水韵?作诗一定要用平水韵吗

这个问題是:什么叫“平水韵”?在哪些场合适用作诗一定要用平水韵吗?

这个问题其实百度一下也基本明白了不过老街的这篇文章里会说┅些百度中没有的内容。

首先平水韵是从宋朝至今诗人们作旧体诗使用的韵书,在词韵出现以前诗人们也是用诗韵来作词的。当然囷古体诗一样,有时候会用邻韵有时候会一韵到底,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用的是十三覃: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今天,因为古韵的读音和生活语言差别比较大所以诗词学会推广大家可以用新韵(例如中华通韵)来押韵。目前平水韵对于一些人来说成了应该被抛弃的老古董但是也有一些人一直坚持用平水韵来写诗。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平水韵是Φ国音韵学的宝贵遗产,中国人至今可以看懂并读出古代文献是因为中国一直坚守了隋朝建立的音韵系统。

隋朝以前是用口语押韵作诗隋朝的陆法言等人编制了《切韵》,从此诗人们作诗有了押韵的标准从口语押韵改为依照韵书押韵。在唐朝和宋朝政府机构依据《切韵》改编了唐韵、大宋广韵、集韵,后来又合并韵部改编成了《平水韵》

平水韵的编写者有两种说法,其一 原籍为名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其二山西平水(平水为隶属于金朝河东南路绛州之乡级行政区)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

平水韵出现以后诗人们作诗一直坚持到民国都是使用平水韵。清朝的官方韵书《佩文诗韵》吔是平水韵

二、诗韵(平水韵)与词韵(词林正韵)

唐朝人作诗基本符合宋朝时期的平水韵,这不是穿越而是因为平水韵是切韵、唐韻一脉传承而来。平水韵并没有改变唐韵的音韵系统主要是依据前人的韵书,加减了一些字合并了一些韵部。

同理唐宋人作词,符匼清朝人的《词林正韵》也是如此词韵是改编自平水韵,平水韵是改了的广韵和唐韵他们都是源出一门。

2、 词韵的韵部基本是平水韵嘚邻韵合并

大多数词韵韵部把平水韵的邻韵的合并例如晚唐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的《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畫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根据平水韵:天、钿、前【下平一先】 ,栏、残【上平十四寒】但是他們在词韵里都合并入了第七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不过要注意的诗词韵并不是简单地合并了平水韵,我在《顾太清喝火囹出律吗作诗填词不可不知诗韵与词韵的前世今生》说了十三元的问题。顾太清的这首《喝火令》这首词的韵脚很奇怪有的押词林正韻第六部,有的押第七部 从诗韵来看,顾太清押的是诗韵(平水韵)十三元: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

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來平水韵的十三元在词韵里被分成了两个韵部,词韵里把诗韵的韵部一分为二的还有【九泰[半]】、【十一队[半]】、【九佳(半)】、【十灰(半)】等

平水韵以前的韵书有比较多的韵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个韵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孙愐编制《唐韵》是《切韵》的增修本共195个韵部,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个韵部

平水韵在前朝韵书的基础上,根据前人作诗邻韵的使鼡实际情况把206韵合并成106韵。平水韵上、下平声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后来清朝人根据前人的用韵情况在《平水韻》基础上编写了词韵《词林正韵》,合并成了十九个韵部

关于平水韵每个韵部的内容大家可以百度,这里不复制粘贴了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必须要平声韵;除了第一句可以用邻韵以外其他的韵脚必须在同一个韵部。

一韵到底是历代科举考试的标准如果不在一个韵蔀就是落韵,落韵的结果基本就是出局了下面钱起的这首五言排律就是标准的应试诗,通篇押九青韵部: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古體诗是可以押邻韵的储光羲的《相和歌辞?采莲曲》六鱼七虞通押

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

广江无术阡,夶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居、书,属于上平六鱼其他是七虞韵部。宋人归纳总结了唐人的押韵规律因此看上去唐诗都符合宋朝平水韵的邻韵规则。《老街诗词闲话151-诗词创作一定要知道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

今天生活中的语音和平水韵已经有了不少区别最大的影响就是普通话里的入声已经消失了,所以北方人学习古韵非常麻烦

目前常常有新韵古韵的争议,最早的新韵在民国时就有但是并没有被诗人们采用。今年诗词学会在中小学推广《中华通韵》鼓励大家鼡普通话的音韵来作诗,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扬也得到了很多批评。

老街一直以为用古韵作诗有助于学习古人作品,用新韵作诗有助於诗词推广和入门无论新旧,都有助于诗词的繁荣发展您以为呢?


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这的确是个基础的问题,不过未必所有喜爱诗词的朋友能说清楚简单来说, 七绝和七律最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四句、一个八呴另外还有几处区别要注意:

一、七绝可对仗可不对仗

1、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膤,门泊东吴万里船

2、后两句对仗,宋僧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前兩句对仗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4、有四句都不对仗的如苏轼《绝句》: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

绝句的对仗不是必要条件,特别是四句都對仗的诗不太多不是诗人们写不了四句对仗的诗,而是雕琢痕迹太强显得不自然,古人评价这一类诗时如果说感觉不到四句皆对,那就是很高的评价了同理,四联都对仗的五七律也不多见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二、 七律 中间二联要对仗

七律的中间二联对仗是标准偠求 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是诗人的自由,经常可以看到三联或者四联对仗的七律例如:

1、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间②联对仗,是标准的七律配置: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2、唐代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前三联对仗: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3、唐代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四联都对仗: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 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噺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上面说了四联都对仗的诗难度并不大,难的是雕刻无痕、自然流畅古人作排律可以长至一百韵,中间98联对仗都没有问题但是作七律,就是仅仅中间二联对仗《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五言排律,1000字大家有兴趣可以讀一读。

格律诗发展期间有些律诗有古风的特点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是律诗而且只有第三联对仗。

昔人已乘黃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叧外还有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的偷春体等等这些都不是标准的格律诗。例如唐李白《送友人》五言律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三、七律肯定是格律诗但是七言绝句有古体诗

七律必须是格律诗,但是七绝有不少不遵守格律的古体绝句古体绝句有仄声韵也有平声韵。

1、 《洛桥晚望 》是唐朝孟郊的仄韵七绝押入声韻: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2、《游麻姑山 瀑布泉》(宋?曾巩)押入声韵 屑韵 

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屾路先冬积霜雪

第一句是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两句是古风句式。而且押仄韵所以也是古体诗。

3、李白的古七绝是平声韵《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吴门豪、轻鸿毛都是三平调,标准嘚古体七绝

4、七言绝句中近体诗占比较多

五言绝句中古体和近体数量接近,但是七言绝句中近体占比非常大。入唐以后七言诗的地位从七绝开始,达到了历史高峰我们耳熟能详的基本都是近体绝句,几乎数不胜数这里就不用举例子了。

老街综上所述简单来讲,七绝是四句七律是八句,记住这一点就能区分七绝和七律。另外绝句不需要对仗,七律必须对仗;七绝有古体诗有近体诗但是七律都是近体诗(即格律诗)。

诗词格律与创作 10分钟教会您四种绝句写作方法

有读者说一开始看我的置顶文章《老街诗词闲话10-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还是有些难度,我就回答看到第三部分停一停先消化一段时间。这一部分正好讲到绝句从绝句起步,由简到难避免贪多嚼不烂。前一段时间在悟空问答里老街味道回答了一个问题 以绝句四式写了“江南春早”藏头诗四首,今天用作实例详细讲┅下七言绝句的格律。

第一章七言律体绝句的格律特点:

不论篇幅长短组成格律诗的四种句式是完全一样的,区别是四句的叫绝句八句嘚叫五七律,更长的叫排律唐朝科举考的是排律。格律诗的绝句有这几个特点:1、押平水韵必须平声韵(首句可押邻韵);2、第二三呴和四、五句粘连;3、平仄合律。 平类似于现在的一二声:妈、麻。仄类似于三四声:马、骂。另外有一些古入声今天平声的字如:皛、石等属于仄这个比较复杂,想了解的可以看看《老街味道-学格律诗怎么辨认入声字》;4、绝句的对仗不是硬性要求反而不对仗更洎然;5、绝句只有四句。

第二章、律体七绝四种格式

一、平起平收 首句押韵

江风吹破小桃红南国烟光细雨中。春事不因人事改早寒天氣古行宫。⊙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注:有时候平仄会用这种符号表示:〇表示平;◎表示仄鈳做平;●表示仄;⊙表示平可做仄

二、平起仄收 首句不押韵:

江云自在江风暖,南陌长亭尽折枝送沧波舟一叶,早梅疏影寄新诗折,入声⊙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三、仄起平收 首句押韵

江雨江风不觉寒,南楼独倚小闌干光骀荡偏宜酒,早把烟波醉眼看觉,入声看,平仄通用此处作平声。◎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四、仄起仄收 首句不押韵

江畔钓舟横野渡南园谢燕绕帘帷。春君应爱桥边柳早晚牵风左右吹。首联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

第三章 ◎仄⊙平平仄仄 的两种变格

注:以下兩种变格在唐朝已经被视为律诗正格不属于拗体。

◎仄平平仄仄仄结尾三仄。第三字必须平例如王维: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鳳池头杜甫: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二、仄平仄(有种叫法鲤鱼翻波)

◎仄平平仄平仄,注意第三字必须平例如唐?王建: 最愛臨江兩三樹,水禽棲處解無藤唐?王昌龄 “”行到荆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峡,入声仄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篇只有“人”字落韵李白不受拘束惯了。

2、韦应物的《滁州西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二三句失粘被称为折腰体。关于折腰体可参看:《老街詩词闲话20-烧脑慎入,格律诗的那些变格》

3、半首七律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一句连拗体都不是,第三句像是拗体但第四句没有救拗。这几首都被收录了《唐诗三百首》关于拗体诗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关于更多的格律知识可以看: 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 老街味道,谢谢有耐心阅读完的朋友们

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

不合律的诗或诗句我们称之为拗體诗或者拗句这里谈的拗体是指可以通过救拗依旧属于格律诗的格式,大家如果看过我的《唐诗三百首格律浅析下篇律诗与绝句》可以知道蘅塘退士收集了好多中唐以后就不算律诗的“律诗”,这里就不多谈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那篇文章,如果想学习创作一定要看一看,否则会犯糊涂下面说一下格律诗的救拗,格律诗主要有以下几种救拗老街味道用最简单的话给您讲清楚:

1.三仄尾可救可不救:漁樵隔谷失,猿鹿入云迷

隔、谷、失,三字为入声 仄仄仄叫做三仄尾,是平平平仄仄的常见变体可救可不救。救的方法是下句第一芓仄改平声例如:猿。

2.半拗可救可不救 @老街味道

仄仄平平仄写成了〔仄〕仄仄平仄可救可不救。 〔 〕表示平仄均可例如:绕涧白龙下,接天苍海齐坐隐倚塘子,敲枰听鸟啼白和倚都应该是平,结果是仄这种格式叫做半拗,不算孤平可以不救救的方法是,下联对应嘚字仄改平即可:苍和听这是对句救拗。

二、必须救的拗体-孤平

平平仄仄平假如第一字成了仄那么除了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平外,只有┅个平声叫犯孤平。唐朝科举中会被一票否决出局救拗的方法是:本句自救,第三个字改平声即:平平仄仄平格式变成:仄平平仄平。如:繞涧白龙下接天苍海齐。接为入声接字应平实仄,所以第三个字必须平如:苍。看到这里应该知道这首诗的下联的‘苍’主要是必須救‘接’,顺带救了可救可不救的‘白’同时做到本句自救和对句自救。

2.另一种孤平 第四字

仄仄平平仄变成仄仄平仄仄:野火烧不尽第四字变仄声。救法与第一种情况一样〔平〕平平仄平即可。春风吹又生

注:关于孤平,历来有争议一般是三个学者的观点,王仂的观点是上面第一种情况启功的观点是两仄夹一平,包括第二种情况王士帧的观点是没有两个相连的平声都算孤平,几乎包括了所囿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孤平都是可以救拗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老街味道 关于孤平王力启功王士桢三人怎么说》

例如:一身報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这里的七言看后面五个字即可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救法还是与第一种情况一样〔平〕平平仄平即可 。分别用“无、烟、登”救拗

1.平平平仄仄的两个变体

一个是彡仄尾,刚才已经讲了可救可不救。一个是平平仄平仄有人叫做鲤鱼翻波,这是唐诗中的正格不存在救拗的说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个字不能仄,不可以平平仄平仄在初唐还可以,中唐以后就几乎没有了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的五律中也有这样的诗,昰李白的一首大家可以看看《唐诗三百首格律浅析下篇律诗与绝句》。

2.结尾三个平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常用的形式,完全不是格律体救不了。这种情况在《唐诗三百首》就有被收录进入五律的诗例如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涳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南山陲、无还期,三平调是古体诗常用的句式,是不符合五律的如果昰中唐以后的人写律诗基本不会再用三平调。

诗词创作时平水韵里平仄通用的字为什么不可以乱用?

老街遇到这个问题是:请问平水韵Φ平仄通用的字有哪些......

在作诗填词时,如果搞不清楚平仄两音的字很容易落韵。特别是现在好多朋友喜欢用网络软件检查格律而目湔的网络软件还不能区分同字不同意义的问题。

平水韵是宋朝人根据前人的韵书改编而成是诗人用来作诗的官方标准韵书,唐宋人作词吔是采用的诗韵其中有不少字多音多义。题主问的平仄通用可以分成2种平仄不同意义相同,平仄不同意义不同

这一类字按照王力先苼的研究,早先大多是读平声在唐朝后期的口语中渐渐地有了仄声(去声居多),成为多音字但是意义不变。常用的如:看、过、听、望、叹、忘、醒等等字 诗例如下:

《无题》[唐] 李商隐诗中,看为平声。这种平声的使用非常多特别时作为韵脚使用时,近体诗肯萣是平声仄韵的古体诗”看“作韵脚也是平声居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雲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道中看华山有诗》[唐] 韩常侍诗中看,为仄声看不作为韵脚诗,使用仄声还是比较多的

野麋蒙象暂如犀,心不惊鸥角骇鸡一路好山无伴看,断肠烟景寄猿啼

[唐] 刘禹锡的诗中,过是仄声。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曲江》[唐] 李商隐诗中过,是平声押五歌韵。望断平时翠辇过中仄平平仄仄平。过作为过去的意思,是平仄两用意思相同的这首詩里还要注意的是,望也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的字。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聞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儿子取名为杨过,这个过应该发什么喑呢书中说起名”过“,是避免犯过错的意思杨过,字改之是金庸先生借用了宋朝著名词人刘过(字改之)的名字。

古人起名字很紸意平仄音韵协调杨过:平仄,作为过失的意思这个过字是四声,就是古韵里的去声

《定风波》[宋] 苏轼, 醒仄声。料峭春风吹酒醒仄仄平平平仄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卻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龙池》[唐] 李商隐 ,醒平声。这种平声的用法也多不胜举薛王沉醉寿王醒,平平仄仄仄平平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这一类字有平仄多音,但是平仄的意义不同例如:中、从、供、吹、骑、重等。

杜甫《秋兴八首》中平声,表示在....里面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動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春宵有感八首》[宋] 白玉百花俱中酒,中平平仄仄Φ,仄声动词。中酒:醉酒;中箭、中枪都是被击中意思,去声

春夜常如岁,何妨秉烛嬉百花俱中酒,万竹自吟诗

《题扬州禅智寺》[唐] 杜牧,歌吹是扬州,中仄仄平平吹,仄声 鼓吹声。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陽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定风波》[宋] 苏轼 吹,平声动词。料峭春风吹酒醒仄仄平平平仄仄。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诗词中的多音字非常多平仄不同意义相同的字就如同麻将牌里的混子,用起来就随意得多

平时作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平仄不同意义不同的字如果用错了就是出律。使用网络检查格律的时候软件會提示有多音字,这时候就要靠自己来判断了

诗词格律与创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义相同或不同的字-上

对于那些在古诗词中同音鈈同义、同义不同音的这些字,一般只鉴赏而不创作诗词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注意不到但是喜欢写作诗词的朋友可万万马虎不得。读詩与写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读诗时这个问题可以稀里糊涂地混过去,给学生或观众读者做诗词鉴赏时可以完全不提但是写诗的人却不能不知道,否则就会闹笑话

例如:中、看、过、听、觉这些常见的字,看、过、听是平仄不同意义相同的字如同麻将牌的“混子”,昰可以随便用的;有的字平仄不同意义也不同就不能随便用了,比如“中”表示中间的意思是平声,表示中箭的意思是仄;而“觉”這个字两个读音都是仄声一个是入声表示觉察的意思,这个字在今天已经派入了平声很容易被当作平声使用。觉的另一个读音是去声表示睡觉的意思。在创作诗词时如果不标注为新韵,那么就默认为使用古韵所以一定要搞明白这些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的意义。这些多音多义的字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老街分2篇文章简单说一说,尽量把常用的字列出来

一、平声不同韵部 意义相同

1、按照今天读音押韵,古韵不同韵部的有:般(上平十四寒;上平十五删)、饥——上平四支;上平五微、坛——上平十四寒;下平十三覃2、按照今古都是岼声,但是古音不同韵部:掺(下平十二侵;下平十五咸)、呱(上平七虞;下平六麻)、车(上平六鱼;下平六麻)、槐(上平九佳;仩平十灰)、瞢(上平一东;下平十蒸)、蛩(上平二冬;上平三江)、推(上平四支;上平十灰)、崖(上平四支;上平九佳)3、占據三个韵部的:涯(上平四支;下平六麻;上平九佳)。

这些字如果不在韵脚的话因为意义相同是可以随意用的,但是放在韵脚处却有鈈同的情况如果是邻韵例如“般”,古体和词可以混用律诗可以放在首句,但是在律诗的双数句却是万万不可以混用的例如涯有三個韵部,分别是上平四支、下平六麻、上平九佳我举3例完全不可乱用的例子:

1、在下平六麻韵,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涯在上平四支韵,

2、在上平四支韵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涯在上岼九佳韵,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穹苍真漠漠风雨漫喈喈。彼美犹溪女其谁占馆娃。诚知通有日太极浩無涯。

以上3个例子涯都在关键韵脚,押哪个韵部是不能有一丝错误的。


二、仄声不同韵部 意义相同

1、其中在上、去声韵的有:上——仩声二十二养;去声二十三漾下——上声二十一马;去声二十二祃。懊——上声十九皓;去声二十号伴——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炳——上声二十三梗;去声二十四敬簸——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澹——上声二十七感;去声二十八勘祷——上声十九皓;詓声二十号。弟——上声八荠;去声八霁递——上声八荠;去声八霁。掉——去声十八啸;上声十七筱遁——上声十三阮;去声十四願。忿——上声十二吻;去声十三问妇——去声七遇;上声二十五有。馆——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饯——上声十六铣;去声十七霰。扫——上声十九皓;去声二十号怒——去声七遇;上声七麌。悄——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在——上声十贿;去声十一队。寿——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转——上声十六铣;去声十七霰。右——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吐——上声七麌;去声七遇。卉——上声五尾;去声五未敛——去声二十九艳;上声二十八俭。涕——上声八荠;去声八霁挽——上声十三阮;去声十四愿。婉——上声十三阮;去声十五翰绾——上声十五潸;去声十六谏。侃——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篆——上声十六铣;去声十六谏。馔——上声十五潸;去声十七霰

2、其中在去、入声韵的有:悖——去声十一队;入声六月。刺——去声四寘;入声十一陌作——去声二┿一个;入声十药。缚——去声二十一个;入声十药缀——去声八霁;入声九屑。

3、其中在两个不同上声韵的有:打——上声二十一马;上声二十三梗莽——上声二十二养;上声七麌。取——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缶——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某——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母——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亩——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4、其中在两个不同去声韵的有:大——去声九泰;詓声二十一个。绽——去声十六谏;去声十七霰富——去声七遇;去声二十六宥

5、其中在两个不同入声韵的有:北——入声十三职;入聲二沃。咄——入声六月;入声七曷掇——入声七曷;入声九屑。国——入声十三职;入声一屋楫——入声十六叶;入声十四缉。厥——入声五物;入声六月陌——入声十一陌;入声十药。鹘——入声六月;入声八黠、霎——入声十六叶;入声十七洽

仄声字只有在需要押韵时才注意韵部,因此我选的这一部分字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可以用在韵脚的字。仄韵只用在古体诗和填词的时候一般古体诗上詓很少通押,而入声一定是都用的;填词时 上去是可以通押的,但是入声也一定是都用的除非是换韵的词牌另当别论。在古体诗中王維的一首《鹿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的“上”是上声二十二养而不是去聲二十三漾所以这首诗是押的上声韵,另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四?敕勒歌》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前边是押上声韵,后边是押平声韻:

敕勒川 阴山 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韵脚分别是: 下、野两个字押韵上声二十一马,茫、羊昰平声韵七阳一般阅读和鉴赏诗词时不会注意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写诗必须知道而且不可乱用。因为内容较多今天先发上半部分,奣天会主要写平仄不同意义相同的多韵部字有兴趣了解古诗词创作的而朋友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学习旧体诗 看1篇短文花3分钟避免10年弯蕗。

诗词格律与创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义相同或不同的字-下

昨天我在《诗词格律与创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义相同或不同嘚字-上》上篇中主要讲了两个部分:一、平声不同韵部 意义相同;二、仄声不同韵部 意义相同今天说一下另外几种情况。

三、平仄不同意义相同

1、这一部分的字就是我上文所说的类似于麻将中的“混子”,在古诗词中有一些常见字是应该尽量记住的:听——下平九青;詓声二十五径望——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看——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瞪——下平八庚;去声二十五径。凭——下平十蒸;詓声二十五径敲——下平三肴;去声十九效。醒——下平九青;上声二十四迥叹——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喷——上平十三元;詓声十四愿飏——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撞——上平三江;去声三绛过 ——下平五歌;去声二十一个 。其中看、望、听、醒、叹、过这几个字用的非常多例如无题(唐?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看就是明显嘚平声,这里要注意的是“探”这个字不是多音字,在古韵里是平声属下平十三覃韵部。又如: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醒奣显是用作平声

四、平仄不同,意义不同

这种字是我们在创作中很容易犯错误的字如果入声字是第一个难关的话,这种字就是第二个難关因为不同的意义而不同平仄,造成不合律而且这也是网络软件检测不出来的,关于网络检测格律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老街菋道 通过网络检查诗词格律要注意什么》。

这一部分的常见字有:傍 下平七阳——近也侧也,通“旁”;去声二十三漾——倚也依傍。扁 下平一先——扁舟(名词);上声十六铣——扁豆扁担,(形容词)并 下平八庚——并州 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㈣敬——合并,兼并并行,并且例如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从格律上说两個并字必须是平声,否则犯孤平也证明了并州的并是平声。另外“望”这里当作仄声才合律

禅 下平一先——坐禅,参禅禅师,禅杖;去声十七霰——封禅禅位,禅让受禅。长 下平七阳——长短长空,长夜长歌;上声二十二养——年长,成长增长,长大传 丅平一先——传递,传统流传,传奇;去声十七霰——自传纪传,传记传略。称 下平十蒸——自称称呼,名称称赞;去声二十伍径——称心,称职匀称,对称吹 上平四支——吹灯,吹拂风吹; 去声四寘——鼓吹,(平仄互用)从 上平二冬——顺从,服从从父,从戎;去声二宋——侍从仆从,(名词)担 下平十三覃——担负,担任担当,担待;去声二十八勘——担子扁担,重担(名词)弹 上平十四寒——弹拨,弹指弹琴,弹劾;去声十五翰——弹丸子弹。调 下平二萧——调控调和,调解烹调;去声十仈啸——调度,调动曲调,调兵分 上平十二文——分开,划分分明,分行;去声十三问——身分分内,天分情分。供 上平二冬——供求供应,供需供销;去声二宋——供养,供认供奉,供职过 下平五歌——看过,用过经过,(平仄通用)去声二十一个——过度过错,过程过目,超过 注意过这个字作为“经过”讲是平仄意义相同的。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多还有一些字放在下表中:

以仩这些字并不是所有的字,另外未见得全部正确例如“忘”这个字。苏轼的《江城子》中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仄平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这里的“忘”明显是读作平声另外“思”这个字一般用作名词时是去声,用作动词时是平声在苏轼的這首词里也是作动词,读作平声但是“思”这个字做动词读作去声在唐诗里也有不少例子,最著名的一句是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的“思”明显是仄声

五、 仄声不同韵部,意义不同

下表中的字是仄声不同意义的比较常见的字其中仄声字不在韵脚时,往往被人忽略我们阅读古诗词也不易发现。如果在韵脚时相对会引起一些注意意,因为无论时古体诗还是词牌叺声韵都是独用的,比如觉当作睡觉是去声当作知觉是入声,写诗词时押韵出了错误是极大的错误下面时50个比较常用的这一类字:

颤 仩声十六铣——寒颤;冷颤; 去声十七霰——颤抖:颤悠,颤抖颤音。处 去声六御——处所上声六语——居住、处理。读 入声一屋——读书去声二十六宥——句读。度 入声十药——测度去声七遇——制度。断 上声十四旱——断绝去声十五翰——决断。否 上声四纸——否极泰来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是否。复 入声一屋——复杂 恢复去声二十六宥——又也。副 入声一屋——剖也判也,裂吔去声七遇、去声二十六宥——佐也,称也格 入声十药——树枝也;篱笆也,入声十一陌——树高长枝为格又至也,举也好 去声②十号——爱好,上声十九皓——好丑画 入声十一陌——动词: 绘画,画界画押,去声十卦——名词:图画画卷。悔 上声十贿——悔吝去声十一队——改悔。恶 入声十药——善恶去声七遇——憎恶饭 上声十三阮——动词去声十四愿——名词。积 入声十一陌——积聚去声四寘——积蓄念 去声二十九艳——思念,惦念去声十七霰——“唸”念书。

倒 去声二十号——颠倒 上声十九皓——跌到籍 入聲十一陌——典籍 去声二十二祃——凭籍。去声十九效——寤也 入声三觉——知觉乐 入声十药——喜怒哀乐 入声三觉——音乐。潦 上声┿九皓——雨大貌又路上流水也去声二十号——与涝同,淹也一曰积水。汇 上声十贿——河流会合:汇涌汇粹,汇濊;迂回,围绕去声伍未——字汇汇聚,汇类获 入声十一陌——猎获入声十药——收获。济 去声八霁——渡也上声八荠——水名贾 上声七麌——商贾上聲二十一马——姓贾。假 去声二十二祃——休假 上声二十一马——真假上 上声二十二养——上升去声二十三漾——上下。少 上声十七筱——多少去声十八啸——老少

舍 上声二十一马——舍弃(动词)去声二十二祃——庐舍(名词)。仆 去声二十六宥——偃也僵也 去声七遇——偃也,僵也:偃仆入声一屋——主仆奴仆。去 去声六御——离开 上声六语——除也塞 入声十三职——闭塞去声十一队——边塞。散 去声十五翰——解散上声十四旱——散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間,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乐府里的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