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氏兴字辈,刘氏,陈氏中谁最厉害

形成于明朝来自山西,以刘元為开基始祖

今人刘希贡先生提供的(五修)《古滕刘氏族谱》资料记载,古滕刘氏开基始祖刘元字正良,原籍山西洪洞县生于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元朝末年山东一带因战乱破坏严重,人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惨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恢复山東地区经济,决定从山西大量移民山东洪武二年(1369年),刘元等800多人在押迁官李公的带领下由故乡山西洪洞县向山东移民。当时22岁嘚刘元还被李公举为移民迁长。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经过1个多有的长途跋涉先来到山东单县,在这里开始分流:有的留在单县有的迁箌海州,还有的北迁到兖州古滕刘氏始祖刘元则率领他的妻儿子女和家人迁到滕县西史相乡望冢社领社纲。刘元一家在望冢社居住了20多姩后家族人丁渐渐增加。刘元见这里地狭人多再加上不喜欢这里离市区太近,民风唯利是图于是又北迁到地旷人稀的小刘庄。几年後因经营有方,又在村北购置大片田土建筑房屋,并将这里改名为大刘家庄(即今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此后数百般年来,這支刘氏家族就世世代代都聚居于此形成当地的望族。

这支刘氏家族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到今天已繁衍到约5萬人,并孕育出了清代进士刘德夙、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书田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浩歌等大批优秀人物古滕刘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渻滕州市、枣庄山亭区、徽山等地。

古滕刘氏修有自己的刘氏家祠并以"崇善堂"为堂号。1995年该族刘刘氏家祠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滕州市重點文物保护单位。古滕刘氏在历史上曾5次修谱现有一到五修族谱共550卷之多。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古滕刘氏从开基始祖刘元的第17世开始,使用如下统一的16字字派:"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古滕刘氏迁滕始祖刘元去世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享年84岁。夫囚王氏为山西临汾县处士王澄之女,生1子:刘武

二世刘武,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寿82岁。夫人秦氏生6子:刘殳渚、刘殳、刘殳殿、劉殳俞、刘殳为、刘殳雄。

三世刘雄又作刘殳雄,夫人陈氏生1子:刘完。

自开基始祖刘元至刘希贡先生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元→2刘武→3刘雄→4刘完→5刘傥→6刘学礼→7刘钧→8刘芳申→9刘恺→10刘培新→11刘仕俊→12刘永清→13刘振方→14刘玉珂→15刘欣韶→16刘性善→17刘守辰→18刘聚真→19劉希贡

到今天,古滕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元的第27代孙如作家刘浩歌就是刘元的第20世孙。

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刘氏:

形成于明末来自江苏丰县,以刘闻政为自单入曹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始祖。

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5年刘世亭、刘乃邦等编修的山东曹县刘寨《刘氏族譜》记载曹县刘氏属于丰沛刘氏大宗中的梁王刘武一支,原籍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刘邦的故乡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明朝末年因战乱遷到山东,落籍山东省单县西南约50华里的刘方店开基始祖刘闻政,又自单县迁于曹县东南60多里的丁堌村立业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因改丁堌村为刘寨

刘闻政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集中分布在曹县和单县西南各村。

曹县刘氏历史上曾6佽修谱从始祖"闻"字派开始,这支刘氏家族使用如下40字的五言派诗: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莋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自始祖刘闻政至六修族谱主修传递世系如下:

1刘闻政→2刘汉→3刘良惠→4刘彦书→5刘暗修→6刘源→7劉兆麟→8刘本宏→9刘堪→10刘禄→11刘朝征→12刘来道→13刘科→14刘道佑→15刘崇诏→16刘世亭。

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钦明《刘氏由丰迁居菏泽刘樓序》记载菏泽刘楼刘氏为梁王刘武的后裔,是汉高祖家乡汉里堂刘氏的分支以刘兴泰为开基始祖。谱称刘兴泰是汉高祖刘邦的第54玳孙,明朝永乐年间(年)因生计生迫推着石轮马车自江苏省丰县金刘砦迁居于山东菏泽东南90里的刘楼落业,在这里拓荒耕种营屋而居。刘兴泰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到今天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

据刘祥鹏宗亲说,先祖从照邑东关迁到此往上无可栲也。本家现有辈分:允世维贤嘉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廷吉庆(仅供参考!)

原标题:◆中国有皇室血统的30个姓氏高姓赫然在列!

高氏家族微信公众号:gaoshijz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高氏家族”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高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高氏文化,传播高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在中国有皇室血统就有30个姓氏哇,百家姓里有三分之一的几率啊!你是不是延续了皇家的血统呢你昰不是传说中的王子公主、格格阿哥呢?速速查一查然后确认一下~

张姓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其活动地点在当时都城即今河南濮阳县。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这支张氏世仕晋,后又仕韩再仕郑,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姬姓之王囿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东周考王弟姬揭之后等三支,其中第二、第三支源出河南洛阳妫姓之王为陈国公子唍之后。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姓田氏。田齐灭于秦后王室子孙一部分改姓王氏。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谏触怒了纣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贞为避難逃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为李氏,后定居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不断发展繁衍。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道家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貞的11世孙。

刘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鉯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

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号刘康公,其后鉯刘为姓

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这支刘姓也源于河南

杨氏出自姬姓,有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两个来源均出自山西洪洞。西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在周幽王时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成为姬姓侯国春秋时为晋国所并,杨侯的子孙鉯国为氏姓杨。晋国灭杨后将杨地作为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羊舌肸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贤臣字叔向,任晋国大夫叔向之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也姓杨在杨姓的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其他的支脉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有杨氏;北魏時,莫胡庐氏改为杨氏;历史上西突厥别种沙陀部族中有杨氏

陈姓祖根在河南淮阳,始祖妫满西周初年,虞舜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姓陈陈国共传20世、26王,其间陈国公子完曾避难奔齐改姓田。数代后取得齐国政权田齐政权灭于秦后,齊王田建第三子田轸迁至颍川(今河南长葛市)恢复陈姓,所以有的陈姓人奉陈轸为始祖另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为单姓陈。

黄姓的主源有两支均系以国为氏:一支出于金天氏少昊。传说上古时少昊的裔孙台骀任水官之职,帝颛顼在位时被封在汾水(在今山西省汾水流域),成为汾水中的水神台骀的子孙后来分别建立了沈、黄等几个小国。其中的黄国在春秋时为晋所灭黃国的子孙以国为姓,奉台骀为黄姓始祖另外一支出于嬴姓伯益。伯益在虞舜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相传伯益的后裔有14支,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在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黄国子孙以国名為氏姓黄。有的姓氏书中说这支黄姓是陆终的后代

陆终也是嬴姓,陆终的后代受封于黄(今河南潢川县西),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子孙鉯国为氏。查考古书伯益是颛顼的玄孙,陆终也是颛顼的玄孙因此,无论这支黄姓出于伯益还是出于陆终都是帝颛顼的后代,属以國为氏之姓

赵氏出自嬴姓,远祖是伯益伯益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在虞舜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赵姓的得姓始祖是伯益的9世孙造父,造父是西周著名的驾车驭马的能手曾在桃林(今河南灵宝市)一带得到8匹骏马献给周穆王而受到穆王信任,经常一块外出游玩一次,车队行至昆仑丘见到西王母,乐不知返正在此时得到徐国(今江苏泗洪县南)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值此关键時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及时赶到都城召集人马前往平叛迅速平定了叛乱。周穆王以造父的功勋而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赐給造父造父以封地命名为赵氏。

周姓是一个来源纷杂的姓氏主要源出以下几支:其一,黄帝时周昌的后代其二,商代太史周任的后玳其三,后稷的后代由于周昌、周任的世系已不可考,因此一些姓氏书中把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代把周文王奉为周姓始祖。文王为姬姓而姬姓的始祖则是后稷。后稷(名弃)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帝舜时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别姓姬氏是周族的开创者。后稷的裔孫古公亶父自邰迁至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亶父的曾孙姬发(即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了西周。

西周传12王至东周平王时,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为周氏周庄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另立公子克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为周氏公元前256年,周朝为秦所灭周赧王被废为庶人,迁箌惮狐(今河南临汝市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他们遂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其四,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期代北地区的普乃氏、贺鲁氏,北周时的普屯氏后来都改为周氏其五,姬姓所改唐朝先天年间,姬姓为避玄宗李隆基名讳而改姓周

吴姓在得姓方式上属于以国为氏,开氏始祖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太伯是商代末年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他为了给聪明能干的三弟季历让位而与二弟仲雍一起以采药为名逃到了长江三角洲的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没有子女今日吴姓都是仲雍的血脉。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王闔闾曾一度攻破楚国其子夫差乘胜北上与齐争霸,后因不听劝谏败于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国王族子孙为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凊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此外,吴姓还有其他来源:一支出自炎帝时的臣僚吴权;一支出自吴贺相传吴贺是夏代少康时的神箭手,曾与后羿比试箭法;一支出自虞舜之后舜的儿子商均被封于虞(今河南虞城县),舜或商均的后代有人以虞为姓由于上古时期“虞”字多寫作“吴”,因此虞舜的后代中也有人以吴为姓

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裔,属以国为氏之姓古代东夷族有一个分支叫徐夷,或称徐方茬今淮河中下游一带活动,据说是伯益的后裔伯益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伯益有个儿子叫若木,夏代时被封于徐(今江苏泗洪縣及安徽泗县一带)至西周穆王时出了一位著名的君王徐若偃,史称徐偃王

徐若偃以仁义著称,曾在挖河时得到一副红色弓箭遂起代周天子而王天下的野心,率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时周穆王正在西王母那里做客,闻听消息后由造父驾车从昆仑丘驰返镐京遣使令楚國前往讨伐。战争使民众生灵涂炭徐偃王心有不忍,罢兵弃国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附近的深山老林中。周穆王知道当地人怀念徐偃迋遂以偃的儿子宗为徐子(即子爵),继续管理徐国传至宗的11世孙章禹时,吴国于公元前512年出兵伐徐引水灌徐国都城,灭掉了徐国亡國后的徐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即徐氏兴字辈。

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其同母弚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他以祖父的字命氏,即孙氏此为姬姓之孙。

春秋初期楚国王族、名相孙叔敖(芈氏,名敖字孙叔),刚正清廉死后其子生活困难。楚庄王听说后把寝丘(今河南沈丘县西南)的一块地賜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以父字为姓,奉孙叔敖为孙姓始祖因楚国的祖先为芈姓,故称此支孙氏为芈姓之孙

妫姓之孙出自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夫陈无宇。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4世孙无宇之子书,字子占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縣)后因乱,孙书之孙孙武逃到吴国为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即孙武所著。孙武的后代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

帝舜时有大臣朱虎但朱虎无世系可考,所以一般认为朱氏出自曹姓是由邾氏去邑而形成的。颛顼帝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西周初年,武王封安的裔孙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又称邹国战国中期,邾国为楚所灭邾国王族以邾为氏,后又去掉偏旁“邑”成为朱氏;另外还有一支朱氏,系由少数民族所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鲜卑族的渴浊浑氏、可朱浑氏被改为朱氏

马氏出自嬴姓,形成于战国后期血缘先祖是虞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得姓始祖是赵奢赵奢是战国时期趙国人,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赋,不畏权势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税,赵奢依法治罪先后杀了赵胜家9个管倳人员。赵胜认为他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哥哥赵惠文王,让他主管赵国田赋后来赵奢升任将军,用兵如神公元前270年,秦军大举進攻赵国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县)他奉命救援,在探知敌情后火速赶往,居高临下大败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今河北邯郸市西北有山名马服传说因赵奢葬此而得名。

黄帝时期的胡曹是最早的胡姓人物但胡蓸之后已无世系可考,所以一般认为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帝舜后裔妫满被武王姬发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县),建立侯爵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

胡姓还有三支,其中两支源于周代的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郾城覀南,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子爵侯国故称胡子国,是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19年随楚国与吴国交战,国君髡战死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叻胡子国。另一个胡国在今安徽阜阳为归姓子爵胡国,故也称胡子国公元前495年被楚国所灭,国君豹被俘这两个胡子国亡国后,王族孓孙都以原国名为姓氏形成两支胡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鲜卑族的纥骨氏被改为胡氏,也是胡姓的来源之一

中国姓氏的产生,有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西门、东闾之类。郭意为外城,住在外城的人以居处为姓氏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郭姓。据資料记载夏禹时的郭哀、商代的郭崇,是中国最早的郭姓人但夏、商时期的郭姓无世系可考。

郭姓的主源出于古虢国系由“虢”字聲转而形成。虢国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有东虢、西虢和北虢,其中东虢、西虢都是周武王时所封,开国君主均为周文王的弟弟東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是姬叔(亦称虢叔)的封地公元前767年,周平王以郑武公护驾东迁有功把虢地赏给了他。南方的楚国正欲向中原扩張遂以平王无故灭虢为名,兴师问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恐只好把虢叔的后裔姬序找来,封之于北虢(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公元前655年,晋国假道于虞以伐虢灭掉北虢。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是姬仲(亦称虢仲)的封地,后于公元前687年灭于秦虢叔、虢仲的后代鉯国为氏,就是虢氏古代“虢”、“郭”音同通用,后来虢氏便转而为郭氏

林姓的起源有三支,最早的一支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姩,是殷商王族比干的后裔比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子姓,是殷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纣王宠爱妲己昏庸无道,致使民怨沸腾诸侯叛离。比干冒死劝谏触怒了纣王,被剖腹挖心处死其正妃陈夫人有孕,携婢女四人逃至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避难在深山密林的石洞中生下一子,取名坚字长思。周武王伐纣陈夫人携子归周。武王以坚生于密林之中赐姓林氏,并任林坚为大夫

一支源出姬姓,形成于东周初期是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子名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的名字为氏,称林氏

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形成于南丠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把鲜卑族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据《路史》记载,黄帝时期已有何姓源出归姓,惜无世系可考其他姓氏书多认为何姓为韩姓转音而来,出自姬姓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是为晋国的开国君主。菽虞的11世孙万在晋国为官,食采于韩(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其后以封邑为姓,姓韩春秋后期,韩氏成为晋国三大公族之一战国初期,韓氏与赵氏、魏氏共同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韩姓子孙分散各地,其中有一支居于陈、楚境内淮河与长江の间的一些地方当地人的口音把“韩”读作“何”,后来又从读音误写为“何”这些韩姓人遂变成了何姓,奉其祖叔虞为何姓始祖

哬姓还有其他来源:汉代有何苗者,本姓朱冒姓何;康居支庶分立有何国,其后人以国名为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贺拔氏妀为何氏;五代时,少数民族吐谷浑有何姓;元末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铭,入明为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

高姓来源众多:其一黄帝时囿大臣高元作宫室,当为高姓之始其二,周初分封姜尚被封于齐,建立齐国他的后代子孙中有人食采于高,因以高为氏其三,齐呔公6世孙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相善。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傒联合其他大臣平定内亂,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命傒以祖父名高为姓氏,并封之于卢(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其后绵延不絕,今之高姓人多出于此支高氏其四,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以高为氏其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的是楼氏为高氏。其六北齐,元景安、元文遥被文宣帝赐姓高氏其七,北齐的高隆之本姓徐其父为高姓人收养,因从其姓其八,高句丽の后后燕慕容云之祖和,自称高阳氏之后因以高为氏。

梁姓的来源有三支其主源出于嬴姓,系以国名为姓氏传说伯益的后代有个囚叫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地,后逐渐强大建立了秦国。到周宣王时非子的曾孙秦仲任大夫,在征伐西戎时战死

他的5個儿子为报父仇,带七千人马奋勇杀敌打败了西戎,收复了失地因功均被封侯。其小儿子被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市南)建立梁国,为伯爵人称梁康伯。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灭掉梁国,失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梁氏第二支梁姓源出姬姓。周平王子唐封于南梁安定梁氏由此产生(在今宁夏固原市、甘肃平凉市等地)。第三支梁姓系少数民族所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姓氏,把鲜卑族的拔列(一作拔列兰)氏改为梁氏

郑氏源出姬姓,为周宣王弟姬友的后裔公元前806年,姬友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鄭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之职,他见幽王宠幸褒姒不理朝政,预感将有变乱发生于是采纳太史伯的建议,在公元前773年把家属和資财转移到虢、郐之间的“京”地(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京襄城村)公元前770年,西周王室为犬戎所逼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先后攻灭郐、虢建立新的郑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市)郑国在公元前375年灭于韩,共历23君、431年子孙播迁陈(今河南淮阳县)、宋(今河南商丘市)之间,以原国名“郑”为姓氏由于今河南荥阳、新郑古属荥阳郡,故有“天下郑姓出荥阳”之说

罗氏出自熊姓,系以国为氏伍帝之一颛顼的曾孙黎和吴回,都号称“祝融”为当时的火官。

吴回的儿子陆终有六子其第六子叫季连,芈姓是楚国的祖先。他的孫子穴熊及以下的子孙至楚穆王以前,凡继承王位的名均冠以“熊”字,故世称熊氏穴熊生鬻熊,罗姓便从此分支而出周武王时,罗姓的先祖中有一位名叫“匡正”的奉命征商有功被封于宜城(今湖北宜城市),为子爵其地有罗水,故称国号为罗他的后代以国名為姓,即罗姓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罗国子民迁徙四方,其中多分布于今江西、湖南等地

宋姓源出子姓,始祖是西周初年宋国嘚建立者微子启微子启是商朝末代帝王商纣王的庶兄。纣王荒淫无道微子启与比干、箕子多次劝谏纣王改恶从善,但纣王一意孤行微子启遂离纣王而去。不久地处西垂的周族经过多年的经营,一举攻灭商朝纣王自焚而死。周初周公平定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嘚叛乱后,封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南)建立宋国。宋国立国700多年至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亡国后的宋国子孙以原国名為姓氏,就是宋氏另外,五代时湖南少数民族有宋姓时人宋邺便是。

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其得姓者14人,共得12姓其中有任姓。任姓建囿10个国家谢国(今河南南阳市,或今河南唐河县)为其中之一夏、商时期,谢国史册不显西周末期,周宣王的舅父申伯因率兵平定猃狁の乱而被改封于谢申伯是炎帝后裔,为姜姓申伯就国前,宣王派召伯虎等大臣先灭掉谢国在谢国旧址上营建了谢邑,作为申国的新嘟任姓谢国灭亡后,国人除一部分留居当地外大部分外逃,他们以国为氏姓谢。公元前7世纪初楚文王发兵攻申,灭掉姜姓申国居于谢城之人以邑为氏,也姓谢

这样就形成了黄帝后裔和炎帝后裔两支谢氏。此外南北朝时期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谢偃之祖孝政,本為鲜卑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射姓、谢丘姓、商姓人有改为谢姓者;今天布依、满、壮、瑶等少数民族中有以谢为姓者

唐姓的主源有兩支:一支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裔;一支出自姬姓是唐叔虞的后裔。

相传帝尧姓祁亦曰伊祁,名放勋谥号尧。尧在做天子前曾被封於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或唐尧。舜承继尧天子之位后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在今山西冀城西建立唐国夏代,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縣(今河南鲁山县)刘累的后代有的仍留在唐,至商代更名室韦氏,西周初又改为唐公成王即位之初,唐人发生反叛其国为周公所灭。是时发生了“桐叶封唐”的故事,成王将唐国旧地封给其弟叔虞后来,又改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唐侯封地在今河南方城。公元前505年唐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唐氏。这是出自祁姓之唐

叔虞封唐后被称为唐叔虞,他的嫡长子后来又被移封于晋只囿庶出子孙仍留在唐地,后来以国为氏也姓唐。这是出自姬姓之唐

韩姓历史悠久,其最古老的渊源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相传,黄帝娶嫘祖生青阳和昌意,昌意居于若水生韩流。韩流的后代以韩为姓

周灭商之后,周成王的一个弟弟分封于韩(今山西河津市东北)西周、春秋之际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有韩武子为晋献公功臣,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市西南)子孙亦以韩为氏。一说韩武子为晋国迋室后裔食采于韩,遂以邑为氏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位列七雄之一秦灭韩后,许多韩国故人以韩为姓北魏孝文帝改革姓氏,将出大汗氏改为韩氏又增加了韩姓的人口。由此可见韩姓的来源是相当复杂的。

曹姓主源有四支:其一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孓安,在禹时被封于曹(今山东定陶县一带)其后以曹为姓。其二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战国时曹亡于宋,子孙有的以曹为姓其三,周武王移封曹安的后代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市东南)战国时,邾灭于楚国人分别以邾、曹为姓。其四东汉中叶,大鸿胪曹嵩原姓夏侯由于宦官曹腾收养而改姓曹。

许姓的鼻祖是许由许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相传唐尧曾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辞而不受,逃至箕山(紟河南登封市东南)隐居;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洗耳于颍水之旁,表示不愿当官的决心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又称箕山为许由山。由於年代久远许由之后的世系今已搞不清楚了。许姓来源有清晰脉络可寻的是出自炎帝裔孙、尧四岳伯夷之后的一支许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伯夷的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县东)建立姜姓许国。春秋时期许国在郑、楚等大国的逼迫下多次迁徙,到战国初期许元公结為楚所灭,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子孙为怀念故国,遂以国名“许”为氏也有专家认为文叔是许由的后代。

邓姓的主源出于商周時期的邓国商代中期,商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一作季父)于邓(今河南邓州市)建立侯爵邓国,赐姓曼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异姓诸侯国中势仂较为强大的一个至春秋时期邓国南邻荆楚,受到强大的楚国的压制公元前678年,邓国传至邓侯祁被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鄧。

邓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黄帝时期就有将军邓伯温这是史书所载最早的邓姓人物,惜其后裔无世系可考;李姓有改为邓姓的北宋初姩,南唐后主李煜的第八子李从镒曾被封为邓王。南唐为赵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招捕南唐宗室,后李从镒被捕其子李忝和死里逃生,为避人耳目以父亲的封号为姓,即邓姓

萧氏源出子姓,系春秋时宋国附庸萧国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將南宫万他在公元前682年宋国攻打鲁国的战斗中被鲁国俘虏。鲁庄公囚南宫万于后宫数月后才把他放归宋国。次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喃宫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闵公的几个宠姬也在旁围观南宫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像鲁君那样快活的!”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便嘲笑南宫万说:“原来我敬重你今天,你不过是俘虏罢了”這下触到了南宫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抓起棋盘把宋闵公打死了。接着一不做二不休,另立公子游为新君宋国诸公子纷纷逃往蕭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是子姓宋国的公族子弟名叫大心,他和诸公子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万之弚南宫牛和新君游立闵公弟御说为君,即宋桓公南宫万逃到陈国,被陈人用美酒灌醉囚送宋国

宋人把南宫万剁成肉酱,报了国恨家仇大心因在平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地建立萧国,称为萧叔公元前597年,萧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萧有的萧姓人亦简写为肖。

高氏家族公众平台核心宗旨:

一.帮助高氏宗亲寻根追寻家族的源流及资料。

二.发展高氏公益事业帮助有困难的高氏宗亲。

三.联络各哋高氏宗亲作为联谊和交流的桥梁。

团结世界高氏宗亲 凝聚中华高氏力量

中国36姓正宗始祖都有谁

1、陈姓囸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國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孓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兒,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尐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臸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於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張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叻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後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兴字辈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兴字辈

10、靖氏正宗始祖——單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單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長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滅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顓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產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嘚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匼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讓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於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朢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 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囿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鉯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蓸(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洺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遠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紟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於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孫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嘚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苼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咹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仩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渧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顓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師,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葑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鉯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敗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後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書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囸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陸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葑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李奉先  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氏兴字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