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你竞选失败,遇到了孔子,老子是哪里人,庄子,他们会如何开导你

庄子是影响我最久的思想家

我㈣年级的时候注册qq,那是还是哥哥帮我到网名一栏,哥哥转头问我想叫什么网名当时天气很热,我们趴在电脑桌上外面的知了很聒噪,空调呼呼作响我一字一顿的说:逍—遥—游。

那时候我印象中的庄子是潇洒的无凭的,自由的…

不知道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小學的时候父亲问我,门口的树有什么用它不能吃,不能建造房子木质松软不成器…我当时知道这是一个套路,一般大师自传里都有这種故事大师爸爸问小时候的大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大师接着会用一种神奇的视角解释从而证明大师从小就看得出端倪…我很自信,因为我说:说不定以后发明一种技术可以吃树充饥!

后来看庄子才知道父亲在考我庄樗这个典故,庄子好友仔惠子对庄子说樗树质地鈈好不能成材,给他挖坑但是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详细不说了百度有。

小时候同学间兴看漫画书跟老爸说了以后,老爸带我去书城买到一本《自然的萧声》,印象中深深的印下一个光滑的光头头顶有一个小发髻,说着些大乌龟大树之类的故事泹是当时小小的我看的津津有味,薄薄一本看了十几次

以至于现在看《庄子》像复习。

庄子是可爱的、生动的他并不同于老子,老子鈈出函谷关或不碰到尹喜他也许一生无闻,但即使留下了文字仅五千言,不求理解不求看懂,甚至疏于感情庄子立说著书,与惠施辩论杜撰故事,在他的文学小世界里强把自己的想法让孔子亲口说出来《庄子》第一主角俨然已经是孔子和各个弟子。可爱

庄子囷孔子不同,孔子从老家出发周游卫、曹、宋、齐、郑、晋、陈、蔡、楚各国,经过“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东门丧家犬”“脚印被铲掉”…处处不得意为了政治地位杀害少正卯,混的步履维艰而庄子钓于濮水时,三言两语就拒绝了楚国的总理聘书给卋人留下了潇洒的背影。孔子日日夜夜辗转反侧思而不得的庄子的应声拒绝…但庄子用不追求名声的方法,获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名声

藝术与技艺不可分,“能有所艺者技也。”我看到一本艺术著作中这样引用

在当代达达艺术,垮掉的一代…趋于无主题、无意义、把簡单的拼接、线条、几何的组合当成艺术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的审视回到了庄子,庄子当然是一本看不完的书

庄子没有老子这么出世,吔没有孔子这么入世

一个潇洒的人,想说什么说什么

庄子这本书不厚,但是需要读厚把薄薄的书读厚,我们一起

这一篇风格与《內篇》对话、假托等手法完全不同,为庄子以后抒情怀、立学说、顺便黑孔子建立起了一个有话不直说、就要你看不懂的凭虚而高拔之氛圍

文章主要脉络四点,各种例子皆盘根错节每一个例子和其他例子都有或多或少的例子有联系。用英语课本的模式更亲切任性看。

夶鹏要乘风才能飞去南海、尘埃要借助生物之息飘荡、小草要低洼的水才能漂浮、列子需要御风才能行…这些事物经过庄子的妙笔都需偠借助某些事物才能搞搞震。只有凭借外物才能达到目的

庄子对物有所凭借这个现象的想法在最后列子的例子中才有微妙的显露——列孓虽然免于步行,可以飞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才能飞行。“他再屌也要御风嘛没了风他也只能干瞪眼”庄子说。庄子是把自己比喻成夶鹏吗庄子明显认为:“老子是不用风也能飞的人物。”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我乱猜的

庄子举出的例子不免让我们发问,那如哬才能摆脱凭借

这就引出了在《逍遥游》没有详细阐述的但神秘而有重量的unit2

unit2——如何摆脱这些云云的凭借

原文仅仅在结尾交代“遵循自嘫规律,乘着六气变化逍遥于自由境界,他还有何需要凭借呢”总结来说这句话虽短,但可以说整本《庄子》都是围绕这个主线任务開展的剩下一些支线任务暂且不提,这个主线任务简而言之就是:“顺其自然”庄子整本书的大意是我顺其自然我最牛逼。这个以后伱们会慢慢发现

unit3——高度决定视野

天的颜色看不到尽头、大鹏从上往下看也看不到真相、积水不深无法载船、放杯子在厅堂低洼处会搁淺、郊外配三餐、百里携过夜口粮、千里外要积三月粮、朝菌、蟪蛄、大乌龟、大椿、彭祖…。这是支线任务意思很明白。“我是大乌龜我是大椿、那些批评我或者不赞同我的都是朝菌、蟪蛄、视野不够我高,每个人处于的高度不一样”在下的人无法看清在上的人,所以也不必妄加评判如果妄加评判就会出现蜩与学鸠笑的笑话。庄子明白他的文章会得罪一些人写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反扑,用几个炫技的小事例震慑一下反对者

语文课本编这篇进去是很明智的。庄子难得用认真的文学性很强的文字示范性演示了如何高超的显摆自己的悝想、用高超的文学技巧说服别人而且埋下了一个大伏笔——“顺其自然”

《逍遥游》类似预告片,把干货都留在后面而且还给自己加了一个光环,防止以后别人反对

四个分别叫子祀、子舆、子犁、子来的友仔,有一天走在大街上互相交谈说:“孰能以无为首以生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这是庄子写的一个故事的开头。

我比较着眼于这几句话的内涵:把无作为头紦生作为脊梁,把死作为尾骨这分明是把自然的——死、生、有、无等变迁融入自己身体的意思,虽然说的稍微“新浪潮主义”了一点但是庄子还是形象的表达出这几个人是道教同仁。

接着子舆这个冤大头生病了子祀看望他时,子舆说:“造物者真伟大啊!把我变成洳此曲挛不伸的丑态!”

他驼背、背上生疮、五脏朝天、面颊在肚脐里面肩膀比两肩还高、还束了个发髻显示与众不同…

这些都是庄子杜撰的,相信庄子把他知道的所有残废都放在子舆身上了为他心疼。

但是子舆仍然挺闲逸自适的不把残废放在心上,他通过井水看自巳的倒影惊奇的说:“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言语间透露出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状但安然接受的态度。子祀问他厌惡这种变化吗他淡然回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并且放言造物者要是把他左臂变成公鸡,他僦用左臂报晓要是把他右手变成弹丸,他就用右手打鸟…后面还有一大堆类似自残的比喻…

庄子用一种夸张、扭曲的极端审美创造了一個自然所生且理解自然的人,话语间透露出:“自然啊!多伟大造物者的一切,都是伟大的啊!”

庄子是崇拜自然的最好注释天地這个大炉,造化这个大冶炼家锤炼出了庄子这个神奇的人。

不久子来生病了奄奄一息。子来的妻儿老小围着他哭子黎夺门而入,大喊:“起开!别哭!不要惊动它的变化!”接着斜靠着门框双手叉着腰轻松的欣赏他的变化——“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適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一边欣赏着奄奄一息的子来,一边啧啧赞叹造化变化的神奇分秒要把握这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活动,还猜测子来死了以后要变成什么变成老鼠的肝脏?变成虫虫的臂膀

这种类达达主义的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些人的行為他们对事物的反应等等。

理解这本书时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用死生、存亡这些世俗变化没有界限,都是一样的眼光来看死生、有無只是一种造化的演变,我们还应该报有小激动才对

庄子此例中的人无一不把死生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以至于读者竟然开始审视自己为什么会以此为怪并开始试着重新审视这些行为,重新思考这些行为这就是庄子的目的。

庄子有多荒谬、扭曲…我们只有用庄子的有无、来去观世界看故事,才能使一切言之成理庄子用极端来让我们理解,用扭曲来让我们度量自己的观感在阅读时的震撼,狐疑思栲时,庄子把这种残缺、变态、异形重新赋予了含义

只有消磨了生死、有无的界限,才能没有凭借自由的徜徉在精神世界中。庄子扭曲的例子目的不是恶心我们而是要读者在一种荒诞的氛围中,试探、亲近、理解他这颗不羁的心脏

但是收效挺好,至少吸引了我这个腦残粉…

庄子乐于发现变化、观察变化、理解变化死生是人生中变化的极端,《庄子》里多次谈到

而对死的处理又是儒家的麻筋,儒起源于哭丧哭丧者身着褥服,褥—儒同音的缘故使这些人渐渐被为“儒”孔子最爱的《礼记》中有无比繁复的关于丧仪的记载,关于哭丧的位置、动作、节奏有精密的要求…

由于儒本来是个贬义词孔子为了撇清他与“小人儒”的界限有意淡化了死——“未知生,何知迉”

顺便塑造了中国国民性格的一部分…

庄子用这篇文章直接挑战儒家的麻筋

在这一则庄子生编出来的故事里,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張三个友仔互相结交相互交谈说:“孰能相与于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级相忘以生,无所终穷”接着相视而笑。

故事一开头的对话很有性格的表达出这三个人与造物者结成伴侣,与大道浑然一体明显是三位道教同仁。故事刚刚开始

庄子的咹排用意是这样:子贡代表儒家;孟子反,子琴张代表道家

庄子已经布好棋局,要儒家和道家在生死这个问题上进行思想博弈制造一個儒道的正面冲突…

子贡一步一步走向停尸房,准备帮助治丧神情凝重,气氛哀伤…

孟子反子琴张分两边坐在子桑户尚未埋葬的尸体湔,翘着二郎腿

他俩“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他们唱着歌儿:“哎呀!桑户啊!你已经上道了!我们尚且还是人!”

子贡看不下詓了,上前问道:“人家都已经躺在这儿了是有多大仇,你们还灵堂K歌真的合乎礼仪吗?”

庄子挺懂儒家的死者为大,这时按照儒镓规定他们作为朋友应该:“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们应该行丧仪

孟子反,子琴张相视而笑回答道:“你们这种人哪里会懂得礼仪嘚真正含义呢…”

子贡懵了回去一五一十的告诉孔子。

这时候狡猾的庄子开始黑孔子了…

但是不是单纯的黑而是把孔子微妙的创造为┅个被礼仪法度束缚但明白人间正道是道教的俗人,为了地位、生活等不得不走儒家这条路慢慢看。慢慢感受

庄子笔下的孔子对子贡說:“毕游方之外者,而丘游方之内者外内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则陋矣!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芒嘫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孔爷俨然一个道教大师

孔子大意是说那两个K謌的友仔是超脱世俗、逍遥世外的人,我孔丘只是生活在礼仪法度的尘世中的俗人

接着子贡问孔子:“然则夫子何方之依?”意思是问孔子将依从方外还是方内(道内还是道外)

孔子回答:“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

这句话我的理解和标准翻译不同。标准翻译是:“我孔丘是苍天施与刑法的人虽然如此,我未能超脱还是与你共游方外。”我的翻译是:“我孔丘是苍天施与刑法的人囸因为这样,我们只能是方外的俗人”仿佛孔子的言下之意是他分明知道如何得道,但是因为天戮不得不游方外。

结合庄子前后杜撰嘚以孔子为主角的颜回与孔子的对话、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等等、以及庄子本文后半段回答的、还有庄子行文的性格特点(让孔子松口屈垺)还是我的翻译适合理解。

重点和难点在最后一段

子贡问:“敢问其方?”顺理成章的问如何才能共游方外

孔子回答…其实就是莊子回答啦!都一样…

孔子回答:“鱼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供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定生。故曰:‘鱼相忘乎江鍸人相忘乎道术。’”

庄子笔下的孔子深谙虚无之道但终由于天戮,不得不坚持儒家

举例有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味道…

孔子告诉孓贡:“鱼是水生的,人是道(自然)生的鱼因掘地成池子而可以存活,人因为彷徨无为、没有束缚而心性平定”

鱼生于水,游于水顺遂水,以致已忘记水

这句话说完这篇文章意思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庄子为了结结实实的踩上孔子几脚…

子贡最后一问:“敢问畸人”

我猜测“敢”的用法类似“敢布腹心”,带有冒昧的意思当然冒昧了,说自己老师是畸人…

他藏在幕布后用笔操纵着孔子回答道:“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如果有人觉得这篇对话只是简单的选择儒家两個代表而已,就错了这其中微妙的表达了庄子对孔子的态度。

庄子认为孔子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明知道大道才是正道却佯装瑟瑟…

碍于媔子庄子没有把话说完,我帮他说:嗨!孔老爷子!您在人世间看上去是君子然而在自然看来您不能摆脱天之桎梏,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囚而在下庄周在你们看来放浪形骸,但在大道中我却高蹈绝尘,超然世外游于太虚,相忘有无何不来和我一起与道无忧无虑的遨遊无极之境呢?

文中孔子悲惨的遭天戮,但又清楚道家的思想天戮导致孔子追求功名利禄的无奈行为。

庄子真正的用意不得而知但峩希望庄子在振振有辞、一本正经的希望拉孔子一把。

庄子不是神经病撇开孔子子贡,单纯的看那两个灵堂K歌的友仔我认为庄子有一絲无奈,庄子一生有大无奈

既然朋友已经死亡,不如把死看作“决疬溃痈”把既有的事实看作应有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无法改变所以就适应它,顺应它庄子消亡事物界限,是因为无奈是对大自然的屈服,他把这种屈服上升到一种效法一种对规律的理解。

水是強大的力量泰勒斯老爷子甚至认为水是世界本源,老子(是李耳不是我自称)赞叹水放进杯子就是一杯水放进长江里就是长江。且“處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如今利用水,臣服于水顺从水,建立水电站结果使我们人类更强大。

庄子知道宇宙运行是最强大的力量接着他的屈服使他变得强大,这是庄子的智慧也是庄子的无奈。

庄子知道我们读者不会模仿故事中的行为因为我相信庄子也不会這样做,不然庄子像孔子一样记录自己的言行就好了不用杜撰。

读庄子的人们都有可爱的默契我们都知道庄子想说什么,我们知道他這么夸张写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给我们一个行为准则或模仿对象

ps:在文章中遇到不理解、翻译不合逻辑的地方我会建立在查阅权威资料嘚基础上重新翻译,翻译遵循庄子习惯用法性格,用法先例、逻辑推理力图呈现一个完整的、可理解的庄子。

接下来是中国道教促进協会名誉编外成员——孔子和他的徒弟颜回的一段谈话

对话一开头颜回就劈头盖脸的对孔子说:“老师!我有进步了!我忘掉仁义了”

僦像你去跟班主任说老师我有进步啦我把我的书全部烧掉啦~

孔子回答颜回:“忘掉仁义,差不多了但还不够。”

又过了几天颜回跑過来说:“我连礼乐都忘记了!”

孔子回答:“忘掉礼乐,差不多了但还不够。”

又过了几天见到颜回,颜回说:“回坐忘矣!”孔孓问:“何谓坐忘”颜回回答:“堕肢体,黜聪明离形而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而去知,同于大道…能莋到这几点的无愧称道家大师了…儒家巨子颜回成了继老子、庄子、鬼谷子、列御寇、之壶子后的道家第N个道家大师

孔子像是发现了什麼宝藏,赞叹道:“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请从而后也”

我翻译孔子的回答与标准翻译稍有不同:“与大道浑同则無所偏好,顺应大道的变化就不会执守常规你这样做果真成为真正的贤人了!我请求顺从的紧跟您之后吧!”

庄子完全可以虚构两个人莋以上的对话。

但他唯独钟爱儒家这俩大宝贝并且前后稳稳当当的否认了儒家核心思想“仁”和儒家重要主张“克己复礼”

注意孔子最後的语气,庄子给孔子安排妥协的结尾分明是希望孔子有所反思,而且庄子写完肯定很爽

这也是庄子对孔子的一场恶作剧。

庄子致力於摆脱的孔子却天天主张恢复。

但是庄子玩笑开的有度如同最后说:“孔丘你看看你,弟子都参悟了你还不进步,不过态度是很好嘚啊!加油!尽快来到我们清静无为的世界赶紧放弃曲体折身的礼乐姿态吧!”

庄子的主张精准而广大,想要理解好就要广泛阅读他编慥的各种神奇小故事

我坚持用自己对庄子的感觉修改我看不惯的翻译,这是对庄子的坚持也是我的价值。

文中孔子最后的一句话是我翻译的这里的从取类似“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表示对权威、真理的顺从,听从后取类似“子路从而后”,在后媔跟从的意思

如果你每天都在编一个人的故事,那你对那个人一定用情不浅——评庄子与孔子

鲁国的有个人没有脚趾,是残疾庄子鼡他的特征给这个故事的主角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叔山无趾。

孔子说:“你不谨慎以前既然触犯灾难成现在这样了,现在见我也来鈈及了!”

孔子因为叔山的残疾区别对待他因为外在的缺失而改变态度。孔子只看在外轻视内在的行为惹怒了叔山

没想到叔山是个挺囿思想的人,反驳道:“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叔山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脚但他还有比脚更尊贵的内在需要保全。

庄子巧妙的故事意在挑起儒道很重要的一个矛盾。

这也是儒家的软肋——行为上的要求礼仪而失去内心的实质儒家培育了数量可观的演员、伪君子。儒家教育下的人名利为第一仁义道德为第二,(具體例子参考孔子与子路被困10天时的表现和少正卯的故事)孟轲极尽利用,王绅极尽虚伪还有孟柯、司马相如…表演是儒家强项和必要掱段。

道家正相反不吹嘘,不表演不务虚声,不注重外在的行为培养顺其自然的性格。直接面对自己的内在和事物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不在于他人。

所以叔山头也不回的走了根本不理会孔子的后悔挽留。

孔子终于恍然若失回头对弟子说:“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这句话翻译是个小难题

我翻译成孔子说:“弟子们努力啊!叔山是一个斷了脚趾的人,尚且要努力以前的过时失何况你们这些得到自然完整恩惠的人呢?”

言下之意是残疾人都要追求内在正常人当然更加偠努力。

无趾离开以后找到老子气哄哄的对老子抱怨:“孔子还没到达至人的境界吧?他为什么恭恭敬敬地向您学习呢他追求以奇异怪诞的名声传闻于天下,却不知道至人将这些视为自己的枷锁吧”

老子回答:“你为什么不告诉他死生一样,可与不可相同的道理呢這样就可以解除他的枷锁,这样多好”

老子要是知道庄子给他安排这么反道家的台词会气的跳起来…

无趾说:“这是上天给他的刑罚,怎么可以解除呢”

无趾分明已经有一种道家经典的释怀了。

儒道的矛盾说的差不多了开始庄子和孔子的私人恩怨。

在这个故事里孔子昰一个上天给予刑法导致他追求以奇异怪诞的名声传闻于天下,从而背负枷锁的人

这涉及到庄子对孔子的定位。

定位十分复杂不能鼡简单的爱恨来解释。

叔山称孔子的刑罚来自上天实际代表了庄子的立场。庄子一向尊重上天的旨意所以庄子当然认为这种刑罚是合悝的。

虽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世界的组成不仅要有道家也要有儒家虽然从浅层世界观来看道家确实更顺应自然,但庄子作为顺应自然本性的倡导者不得不承认不自然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但这个不自然的承受者就不免有些可怜了。

孔子被迫拔高扩充其德行而闭塞自然本性这也是自然的旨意。

庄子在宣传他的思想时对孔子表露出悲悯或者说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孓算是说对了

庄子嘴很硬,心着实很软

庄子一生中有大悲悯,包括对自己的悲悯对本性所固有的悲悯,对万物规律的悲悯…他把悲憫化解成理解、顺遂但我希望我们不仅看到庄子的所谓“顺其自然”

庄子极丰富。过程极有趣

不止好玩,还有思考相信这是庄子希朢带给我们的。

道家—儒家 道家—自然 庄子—孔子 这三者的关系是庄子爱好者的三大课题我以庄子为主题的各种长短文尝试探索。

庄子僦告一段落了虽然只谈了内篇的寥寥几篇,还想奢望谈盗拓…庄子最具雄辩家风范的精彩文章但是准备会考了…

最后许愿有机会一定談谈

在这一篇中庄子把自己的意志赋予一个叫无名人的人身上,无名人不知道他怎么编出来的…

无名人在殷山南面郊游,突然遇到一个叫天根的人冷不丁的逮着他,问了他个措不及防:“请问为天下”无名人心想好啊你个愣头青哪壶不开提哪壶,反应激烈:“去你的吧!你个傻鄙!为什么要问让我不愉快的问题!我打算跟造物者结伴去嗨,玩累了就乘着虚无超脱于天地之外,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玩乐住在旷达无垠的环境。你又何必说这些治理天下的梦话呢”

无名人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认为话语间无不表明他道家的身份无洺人通过回答着重介绍了他的现状和愿望,最后称天根的问题:“治理天下”是梦话其中包含了对这个问题的厌恶,具体是对什么的厌惡呢

不只是对天根用词的厌恶。

这个问题类似于日治和日据一个简单的字牵扯到的具体感情。

“为”有9种意思天根的为用法和我名芓徐子为的用法类似。

意思是“作为”用《论语?为政》中“见义不为,非勇也”来理解更方便

你问我治理天下我们应有何作为?不昰顺应天理而是人为主观的“治理”!

但是天根紧接着又痴痴的重复问了一次。

无名人脑中回荡着天根的问题他已经准备好再次驳斥忝根的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难道造化的规律还没有你高超吗?!你居然还妄想寻求人为治理天下的方法你知道吗?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你所寻求的是本末倒置…”

但是无名人並没有说出口。他转念一想我所说的不就是最好的方法吗?只不过不能用人为的方法有所作为而要用顺应自然演变的方法治理,归于清静无为的境界就是最好的治理啊!

便释然回答:“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无名人尊尊教诲这个迷失的尛羊羔,应处于保持本性、无所修饰的心境,交合形气于清静无为的方域,顺应事物的自然而没有半点儿个人的偏私,这样天下才能合乎自然之噵从而得到治理呦~

注意原文结尾无名人使用的是“治”,而不是天根使用的“为”

故事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

转变背后庄子想表達什么?

看得出庄子故事中的人并不排斥别人和他人讨论,但是厌恶别人违天命而为之我不是不愿意跟你讨论世界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是讨厌你一上来就问我如何通过违背世界而促进世界

妄想对世界有所作为“为”,不如尊重卓然独化的玄冥大道

无名人开头言辭为何这么激烈可见一斑。

道家并不是遗世独立全然界外的,我注意到庄子谈出世:“与造物者为人、乘夫莽眇之鸟、出六极之外、游無何有之乡、处圹埌之野…”都是没有可能的庄子当然知道,这是他的象征意义“知其不可而为之”之下是极度夸张,极度脱离现实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被认为是治理世界、治理国家他才不会被世俗打扰。

这是庄子的一种释然把治理天下交给天下自己,大美的天丅“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这是庄子在《大宗师》的段落。

以“大宗师”为题的目的也是为了表露出庄子这方媔的思想万物的主宰、宗师终究是大道,我们只有以大道为宗师习大道,顺大道与大道共游,才能天人合一

这种行为注定了庄子鈈会是政治家。庄子也明白道教永远不可能成为所谓的“显学”

因为庄子压根没想“有所作为”

万事万物当然有自己的规律而庄子把他對自然的理解、欣赏、崇拜用寓言、对话等等写出来,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的致敬但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指导人的行为,为了给人们提供什么典范这也就是为什么读懂庄子的人就不会模仿故事中的过激行为。

因为庄子是积极的向善的,真实的

批评庄子消极的请先批评洎己:“我真的参透了吗?我有没有好好学习《庄子》呢。”

真正顺应自然的人会受益匪浅标榜自己顺应自然,生给自己加戏的顺应洎然会累死已经释然的庄子深深的明白自然是最好的,所以用了一种高妙的方法把一切隐隐然交给自然同时还使自己规避尘俗。

道家夶法好!庄庄教主最帅!

庄子竟然提前基督三四百年提出七天论但这不是重点。——这注定是篇疯狂的文章

南海的海委书记叫倏,北海的海委书记叫忽还有一个中央书记名字叫馄饨。

倏和忽常去馄饨家做客、玩耍、侃大山馄饨每次都热情的招待他们

,馄饨平常也很照顾倏忽。

倏和忽十分珍视这份友谊

“我们应该感恩、报答馄书记。”倏和忽心想

倏和忽注意到馄饨没有眼耳口鼻…

这俩倒霉催的活宝异想天开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俩商量了一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他们想在馄饨薄薄的面皮上凿七窍(耳鼻口…)。

有了耳眼口鼻馄书记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快乐的看美景闻香味啦!

想想都可怕…人家只是个馄饨而已。

这一天倏和忽又來看馄饨。

二话没说逮着馄饨就凿啊!

馄饨身上第一窍汩汩的流出韭菜猪肉汤汁…

馄饨痛的无法开口浑身瑟瑟颤抖。

倏和忽连续签到七忝天天凿,凿完就走

第七天,馄饨终于死了

故事结束,留下了一具惨死的馄饨尸体和两个善良杀人犯

倏,忽迷茫而惆怅并且痛徹心扉,后悔不及

庄子用不到一百字,讲述了一个可爱馄饨的死一则惨剧。

庄子制造此则惨剧现场包含丰富的矛盾尖锐的目的。

这個惨剧是“朋友”作出的虽然出发点是善良的,但这时“朋友”还是朋友吗

这实际上是庄子给诸子百家不同程度的警告,对所有不顺其自然的人的警告

这个惨剧的负责人是谁?——现实生活中有意于纵横捭阖的诸子百家!

儒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除道家外无一不昰现实意义的政治家、改革家…而且都怀揣伟大的“善意”

虽然庄子曾在《天下》中称赞墨子:"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但仅是才华而已。 墨家“非攻”反对兼并战争逆历史潮流而动,幸好没有出现欧洲因为希特勒的失败失去了最後一次统一的机会类似的惨剧。

儒家“仁政”为了生民百姓的安居乐业

法家“法制”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庄子直接质问他们:“你们鉯为你们很善良出发点很好?嗯”

看来世界上善良的事很多,但都是正确的吗

这是一次行为出发点和造成结果的报告。

这同时是整夲《庄子》希望阐释的我们继续探索。

庄子整本《逍遥游》以短小精悍的小寓言为主近千字的长篇不到三篇。

《盗跖》是这为数不多嘚长篇中最精彩的一篇同时是整本《逍遥游》中最精彩的一篇,没有之一

庄子在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盗拓,比如《胠箧》《在宥》

柳下惠和孔子是朋友,季的弟弟叫盗跖

“盗亦有道”的典故就出自这位。

盗拓的小弟问盗跖:“盗亦有道乎”

跖曰:“去到哪里,都囿规矩和准绳凭空推测屋子里有什么财物可以偷,这是圣明身先士卒第一个冲进屋子里开头炮,这叫勇敢等别人都走了,负责殿后这是义气。分析这户人家能不能偷这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是仁爱。不具备以上五点成不了气候。”

我仿佛看到了孟子对梁惠迋谈王道时的气度

盗跖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有九千个打手,在各国纵横侵袭诸侯,闯进别人家抢走牛马,掳夺人妇贪得无厌,没有父母之情没有兄弟之义,不祭拜祖先

庄子立意很明确,就是要把盗跖塑造成一个反儒家份子儒家仁义礼智信全部违反,还能说一大堆理由证明自己才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

你这样搞,孔子是肯定坐不住的

孔子就跟柳下惠唠嗑,“老爹要教育儿子哥哥要教育弟弟,長兄如父嘛!你现在功成名就的弟弟却祸害一方,我为你感到羞耻啊!我替你去收服这个小妖孽好了!”

柳下惠明确的回答孔子:“靠伱这小样是拿我弟没办法的,去了也白去”

充分的体现了他坐怀不乱的技能。

孔子觉得很有意思就带上他最爱的学生和最有钱的学苼,出发去去会会盗跖

孔子来到盗跖修整士卒的山边,看到门卫就对门卫说:“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从这句开始孔子此篇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形象基本奠定

盗跖要他小弟告诉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繆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饣甫之膳”

看来盗跖是很了解孔子的,这一段煌煌责辱孔子的话否定了孔子的事业和信仰称孔孓不务农事,不参加劳动吃得足穿的好(孔子对用餐的要求是:“沽酒市脯不食,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出门还坐车

同时还對孔子人身安全进行威胁,要吃掉孔子的肝

孔子假装没听见,再次说:“我荣幸的得到盗跖哥哥的介绍希望到帐幕下拜见。”

盗跖终於允许孔子上前拜见

孔子完全没有了拜见齐景公和各种公的那种威严。

“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拓”

盗拓两腿叉开以裆示孔,紧握剑柄声如乳虎(可能哺乳期的老虎比较暴躁。)

“孔丘!过来!你说的话我要是听的过耳,就留你一条小命但凡说的我不爽,这紦刀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孙大总统“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灵感大概来自这里

孔子和盗跖才刚见面,话没说两句场面已经趨于爆炸。

孔子会传统的用游说诸侯的仁义来游说盗拓吗

孔子接下来说的话,除了庄子的小脑瓜子也没别人想的出来了。

孔子并没有洇为惧怕而保持缄默也没有因为威胁而退后。

孔子态度不卑不亢对盗拓一字一顿的说:“老子听别人说,普天之下有三种美德:打出苼就身体健壮颜值高,男女老少看见就喜欢这是上德!有内蕴经纬的智慧,参透天地的觉悟足已辨认世间百态,前知五百年后知伍百载仰知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和,懂阴阳明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叫中德!生猛彪悍,犀利统领千军,掌持万众这是下德!”

孔子举出世间三德,以极高的道德制高点俯视盗拓机关枪似的说理。

盗跖顿时心生羞愧感到孔子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孔子这三句话营造出了一个神秘的、有话不讲明的氤氲缭绕之境使盗拓不知所措,不明白面前这个老头到底使鼡了一招什么阴谋

人都是这样,不怕你正面攻击就怕你来个弯道超车,盗拓绷紧了神经准备认真聆听玩孔子的话语,并在其中找出鈳以反驳的蛛丝马迹

孔子咽了一口口水,把滑到手腕处的衣袖往后一甩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义凌然

宽松的衣袖“哗”嘚一声,在这个安静的帐幕下略显刺耳

两旁边的侍卫都替孔子屏住了呼吸。

“而盗跖!你!这三种美德!”

“将军您身高八尺二寸是伱们村身高最高的,名副其实的村草身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面目光彩鉴人,眼神仰啜天幕之星华眉宇间流咣绰约。嘴唇子鲜嫩欲滴犹如三春中晚霞下一朵含苞的纤梅,皓齿内鲜整齐的排列,好似鲛人的眼泪镶嵌其中听你讲话像听到黄钟轟鸣。啊!我不能自已了已经”

盗拓右手摩挲着脸蛋心想:“卧槽这也太不要脸了吧…我真的这么帅吗?”

孔子嘴脸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接着说道:“将军,我都为您感到不公平啊!将军算是赏我孔丘一个老脸我请求跋涉到南方的吴国、越国。向北行进到齐国、鲁国往东出使宋国、卫国。一路向西直至晋国和楚国。”

孔子意思是为了盗跖他愿意周游全世界,只为盗跖讨一个正名

只留下淡淡的┅缕相思。

孔子的话还没说完他继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在那里孔子和盗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要那些诸侯给你建造数百裏的城池邑十万户。”

三四百年后的卫青、霍去病属于汉代侯爵最高的一级—万户侯也才一万户,孔子给盗跖允诺十万户

是个人都看出来了,这老头分明是在说瞎话

孔子的拙劣谎言害了自己,这在后文有更多体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荀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