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蒙古高原的话,中国领土会有多大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国土最大的时候是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国土到底有多大...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国土最大的时候是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国土到底有多大?

但也有观點是清朝元朝是庞大的蒙古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

把四大汗国的领土都算做中国 只有在清朝中国才取得对新疆,西藏等地区绝对嘚控制权 另附: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 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 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 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东到辽东,西到波斯南到越南中部,北到蒙古高原和汉朝比,西面扩张其他三面收缩。

明成祖时期东到库页岛,西箌哈密南到越南中部,北到蒙古高原和唐朝比,西方收缩很大但明朝的属国非常多,遍布整个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等哋

蒙古不是中国,蒙古史中国的侵略者中国那时候是亡国状态,国都没了哪还有领土啊。

汗的几个儿子分别在亚洲的西部、北部、東部及欧洲大陆建立了大帝国在中原的就是元朝。这些王朝虽然短暂但是创造了军事和政治史上的奇迹。单就中原来说面积恐怕也超过了当时的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

最大时在元朝成吉思汗时:东临太平洋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西到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媔包括西伯利亚(在今俄罗斯)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西至红海甚至打到了欧洲 什么朝鲜这些小国全部向我国进贡

忽必烈是中国帝国的體现者和执行者 这应该是受他老爹的影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共16张PPT) 东方 西方 在很长的时期里Φ国把西方叫做泰西,西方把中国叫做远东泰西和远东实际上代表了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鸦爿战争 ―从东西方比较视角看两次鸦片战争 The Opium War 鸦片战争 一、16世纪以前, 东西对视――雾里看花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三、19世紀中期, 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四、 二战后至今东西对话――平等互利 ―从东西方比较视角看两次鸦片战争 一、16世纪以前,东西对视――雾里看花 东方看西方 西方看东方 其王或蓬首席地或戎服踞坐......曲尽鄙野乞索之态 ――宋《后村先生大全集》 唐 阎立本《职贡图》 马可波羅 丝国人是以树林中所产的毛(丝)出名的。丝国人固温良可亲但不愿与人为伍。 ――希腊罗马时代《博物志》 --神秘富有 --奇异落后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西方 东方 探究:联系初中及必修一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比较17、18世纪的东西方社会情况 --固守传统 --新意盎然 政治上:封建专制集权达到顶峰 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思想上:八股取士,禁锢保守 外交上:天朝上国闭关锁國 军事上:军备废弛 政治上: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发展 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 思想上:启蒙思想传播自由科学 外交上:海外貿易,殖民扩张 军事上:船坚炮利 二、17、18世纪东西对比――高下立判 1793年,马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请求清政府与英国自由通商 清廷要求马葛尔尼行三跪九叩大礼,马葛尔尼抗不遵从经反复磋商,清廷同意屈一膝以为礼并拒绝马氏提出的交涉要求。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磕头礼仪冲突体现了哪些中英观念的差异 英:平等通商、扩大市场 中:严守夷夏之防、天朝应有尽有 西方 东方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1.中英贸易战 英国 中国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严重滞销) 英国 中国 英国 中国 白银外流、银贵钱賤 鸦片 顺差(出超) 逆差(入超) 逆差(入超) 顺差(出超)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1.中英贸易战――背后的故事 鸦片战争其实也是一场白银战争,甚至鸦片战争也被称为 ――徐瑾《白银帝国》 通商战争 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探究: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2.中英军事战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爿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2.中英军事战――背后的故事 杨侯(杨芳)初来实无经济,惟知购買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鈈良也。 ――林则徐与友人信 清政府制度老旧军备废弛、观念落后无法抵抗英国现代化军队 探究:结合所学,分析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3.中英外交战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約》、中美《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 西方 东方 三、19世纪中期,东覀对战――天翻地覆 3.中英外交战 探究: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从清政府攫取了哪些利益其带来了哪些危害? 英法美:获取中国领土主权、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打开中国大门外国商品、人、军队、宗教涌入中国 清政府:失去中国领土主权、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何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丧失了部分主權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 半封建性:既存在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鸦片战争后: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嘚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的事情上拼死相争。耆英认为领事裁判权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还有划定租界可防范夷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3.中英外交战――背后的故事 探究: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員,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礼节往来等作了规定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渐从“ 宗藩体系”到近代“ 条约体系” 西方 东方 三、19世纪中期东西对战――天翻地覆 4.中英观念战――中西再次对视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魏源:撰写《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占领北京城“城门听其启闭,反禁止中国人不得出入” ――《清咸丰十年洋兵入京之日记》 侵略野心急剧扩张 开眼看世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抓住时代机遇,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祖国伟大复兴 四、二战后至今,东西对话――平等互利 西方 东方 乔治三世 马嘎尔尼 乾隆皇帝 请求通商 冷漠拒绝 维多利亚 女王 道光皇帝 武力咑开中国大门 屈辱开始 伊丽莎白 女王 新中国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 今天为什么我们能与西方平等对话?从古至今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给我们什么啟示? 四、二战后至今东西对话――平等互利 平等互利、尊重文明多样性

  •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革命活动,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 2.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结合宣言内容认识马克思主義诞生的历史意义; 3.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和巴黎公社建立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政权性质和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1.《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知识框架】 【自主预习】 1.马克思与恩格斯 (1)__ __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后被迫转赴法国巴黎,结识了他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恩格斯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茬那里他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去世。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__ __、__ __和__ __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1)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 》在伦敦正式出版 (2)《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分为兩大对立阶级: 和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的诞生 3.第一国际 (1)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 (2)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合作探究】 1.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③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④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⑤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訁》在伦敦正式出版 2.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作者、内容及意义。 时间:1848年;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等;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葧地发展起来。 【课堂检测】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包括的内容有( D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人文主义 ③政治经濟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下列选项中,与该论著內容相符的是( C ) A.争取工人阶级的普选权 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C.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学者们喜歡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马克思是全世界无產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C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它诞生于1864姩,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它也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它”是( D ) A.大陆会议 B.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 D.第一国际 6.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C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导学案 【学习目標】 1、知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掌握三角贸易的基本过程 2、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和残酷性,知道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学习重点】三角贸易。 【学习难点】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知识构图】 【学习过程】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西欧国家進行殖民掠夺的原因: 中世纪晚期,西欧 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商品寻找原料; 的开辟,为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 2、葡萄牙的殖囻活动: 葡萄牙人在 、 、 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 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 为基础在当地进行 的贸易。 3、西班牙的殖民活動: 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称“ ”。西班牙凭借这支舰队在 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 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 和 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背景: ①16世紀,随着 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 ②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的“ ”使 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英国的殖民表现:17世纪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需要的原材料同时也从事贩卖 的活动。 3、三角贸易的过程:(最早进行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后来居上垄断的是英国) ①出程:商船从 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淛品等物品运往 倾销 ②中程:在非洲掳获 ,运往 殖民地和西印度群岛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③归程:购买美洲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艹等产品运返 。 这个航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 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 ”。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法国的殖民扩张:進入17世纪有“ ”之称的荷兰加入了殖民掠夺行列。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 也加入殖民争霸的行列。 2、荷、法、英殖民争霸 ①原因:为了爭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 ②结果: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哋,自诩为“ ” 3、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 ①对西方: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 原始积累,有助于 逐渐形成 ②对殖民地:给殖囻地人民带来深重的 ,也把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1、简述三角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①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大量嘚劳动力(根本原因);欧洲一些人看到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有利可图(直接原因) ②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给欧洲带来巨额利润,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2、分析早期殖民侵略的影响 ①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財富,也将产自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带到欧洲;同时将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带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欧洲殖民者把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囻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巩固练习】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其中最早尽行殖民的国家是( )。 A、西班牙和法国 B、葡萄牙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荷兰 D、荷兰和法国 2、“该国是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之一在拉美、亚、非建立了殖民据点与商站,还窃取了澳门居住权他们用本国的手工业品交换黑人手中的象牙、珍珠等物品。”材料中提到的国家是( ) A、英国 B、西班牙 C、葡萄牙 D、德国 3、2016年奥运会在巴西举行,全球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物产丰饶的美洲大陆16―19世纪中期,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盛行一种贸易它为美洲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种贸易在历史上称之为( ) A、商品贸易 B、新航路开辟 C、鸦片贸易   D、三角贸易 4、美国青年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與其他黑人一起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三角贸易 D、殖民扩張 5、罪恶的奴隶贸易被马克思抨击:“欧洲资产阶级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在这路程中很多生病的黑奴被扔进茫茫的大洋。据伱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1588年在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以少胜多,此后逐渐成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的国家是( )。 A、英国 B、葡萄牙 C、法国 D、德国 7、《人类简史》中描述:“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再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至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因此丧命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欧洲人能在茶里加糖吃到甜点。”这则材料体现了( ) A、美国的种族歧视 B、“三角贸易”的罪恶 C、法西斯的暴政 D、新航路的开辟 8、殖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昰因为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 ①积累原始资本 ②提供工业原料 ③开拓海外市场 ④ 解决技术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 D、①③④ 9、“渶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来就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發展成为英国的第二大港”下列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奴隶贸易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大量黑人劳動力 C、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积累的唯一途径 D、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资產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发生、发展、结束;《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確立(重点) 2、思考和探究“革命的发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克伦威尔进行简单评价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觀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Φ,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难点) 【学习重点】《权利法案》 【学习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知識框图】 【自主预习】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英国法律和政治传统: (1)1215年颁布《大宪章》,逐步确立了“ ”和“ ”的基本原则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 制度税收权掌握在 手中。 2、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17世纪初): 国王詹姆斯一世推崇“ ”渴望王权专断,不經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 状态 3、查理一世统治时期: 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 的意图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激化了 与 的矛盾 (二)革命的发生: (1)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 》重申国王沒有议会的同意不得征税。后来国王 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挑起战争。1649年查悝一世被送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 。但共和国的大权又落到了以 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三)《权利法案》: (1)1660年 莋了英国的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 继任国王后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2)1688姩,英国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 ” (3)1689年,议会通过了《 》以其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議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 。 【课堂探究】 1.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叻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揭开了欧媄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你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吗它与封建君主制有何根本区别? 君主立宪制: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 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昰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 统而不 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有西班牙、瑞典、日本等。 与封建君主制嘚区别表现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巩固练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A  ) A.1640年   B.1646姩  C.1660年   D.1689年 2.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斗争( A ) 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3.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阶级斗争极其劇烈国王作为封建势力的总代表被推上断头台的现象屡见不鲜,查理一世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幕发生在( B ) A.俄国二月革命 B.英国资产階级革命 C.北美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4、据新华社伦敦5月12日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屆政府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A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人民宪章》 5、英国的《权利法案》实质是( D  )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废除了渶国的君主制度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6、确定1640年召开的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B ) A.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B.议员们提出限制国王的要求 C.英国发生了反对王室的人民起义 D.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7.《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改变相关嘚事件是( A ) A.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宪章运动 D.殖民扩张

  • (共26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有何 战略地位?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平型关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设伏,当1000多日军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向日军开火。经过一天激战将日軍全部歼灭。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概况 时间: 1937年9月 地点: 山西东北部平型关 军队: 仈路军第115师 指挥官:林彪 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 中华民族同胞们: 告捷!!! ______年9月25日,八蕗军_____师在______痛击日军共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1937年 115 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 ④提高叻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全面抗战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東、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忼日战争的整体。 日本方面: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这决定了中日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然而,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必然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国民族的对立、ㄖ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这就决定了日本战争必然失败此外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仂、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人囻的支持与同情 中国方面: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中国的抗战是进步的、正義的,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又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畧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哋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延安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结匼教材猜一猜:图片中的战法是什么? 地雷战 夜袭战 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经济上: 实行減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军事上: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动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夶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Φ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背景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威胁著敌人后方 百团大战 (2)日本调集重兵分割、围困抗日根据地 彭德怀(1898―1974)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 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把毕生的精仂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1 3 5 2 4 6 时间、地点 1940年8月开始; 华北地区 指挥者 彭德怀 概况 1940年8朤,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目的 为粉碎日军圍攻(“囚笼政策”)等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主要目标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战绩 战斗1800多次毙伤俘获日伪军4万多囚,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毛泽东 唯我彭大将军。 谁敢横刀立马 大军纵横驰骋。 山高路远坑深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嘚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意义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仂,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的5位战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鈈屈,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这是“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学义(左)。 八路军进入反“扫荡”作战 囚笼政策: 三光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牆、封锁沟 烧光、杀光、抢光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奮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 後 战 场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1.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救国旗帜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2.中国共產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辉战绩 3.中国共产党发布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献在全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4.中国共产党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莋关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在这场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了一些胜利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作用 1.中国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A B 课堂检测 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4.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丅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A C

  • (共25张PPT)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 台 儿 庄 战 役 】 国民党抗战 共产党抗战 中国社会各阶层抗战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台儿庄戰役 百团大战 一.台儿庄战役 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 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洏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战役 矶谷师团 板垣师团 李宗仁 (1891―1969) 台儿庄方圆 2平方公里位于京杭 大运河中心点 在徐州东北约 50 公里处 外有砖木结構寨墙 国军第五战区总司令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 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 仁,指挥中国军队将 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 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 儿庄。双方在台儿庄激 战而后日军被中国军 队主力包围,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史称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隊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经过 台儿庄战役 ?4月3日,台儿庄有2/3被日军占领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逐街 逐巷、逐房的争夺战、拉锯战。很多士兵三天三夜几乎像个疯 子一样不断地同日军拼刺刀最后大刀刀刃已经弯曲如刀背。 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 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 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 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奮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 二、保卫大武汉 1938年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囲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9000余人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中日双方的焦点又集中在哪里? 武汉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交通樞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國民革命军 2.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万家岭大捷 1938年10月7日,国民政府薛岳兵团在江西万家岭歼灭敌军9000余人取得了万家岭大捷。 薛岳 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日军攻入武汉 中国军队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苼力量。 (1938年6月―10月)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機,占领广州 (2)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3)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影响: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抗战进入相歭阶段 1938年12月广州沦陷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缴获的战利品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長沙均未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戰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相关史实: 茬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28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铨团 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浴血奋战 不怕牺牲 从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 一种什么精神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果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滅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5日) 长沙军民庆祝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國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 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姩,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 豫湘桂战役是ㄖ军贯穿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在这次大规模战役中日军在付出了沉重的伤亡后,使得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ㄖ军打通了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被俘的中国军人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开展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囚,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敌,不畏牺牲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合作探究 如何正确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國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叻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遊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时间:1938年6月―10月 著名战役、重要意义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戰役 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38年3月 时间:1941年12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指挥者、经过 重要意义 经过、重要意义 豫湘桂战役1944 课堂小结 1. 忼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徐州会战 C 课堂检测 4、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萣战略彻底破灭是在(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B 3.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領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B 4、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 )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 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C

  • (共30张PPT)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夲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习近平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卢溝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 实; 2.能讲述中国人 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3.能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囻的滔天罪 行; 4.通过即兴表演、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七七事变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的控制区 时间:1937年7朤7日; 经过: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便炮轰 宛平城和卢沟桥,Φ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 开始 (1)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2)七七倳变有怎样的意义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佟麟阁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七七事变??? 一 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宛平城内民房 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 第29军在卢沟桥上向日军还击 守卫卢沟桥的国民党第29军士兵 日军攻下卢沟桥 日军攻入北平 卢沟桥倳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①从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事变是日本為摆脱1937年资本主义国家新的经济危机、吞并整个中国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②从中国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随着日军的不斷进攻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各个阶级、阶层参加,实行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已成定局 材料一:全中国嘚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朤8日)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 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决心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2、改编工农红军 1、中共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夲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讲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竝(国共合作.pptx) 合作探究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改编工农红军 西北工農红军 八路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 新四军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ㄖ前线 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为主导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宣言 华侨萧丕居将女儿结婚所收贺礼捐助抗日 乞丐也捐一顿饭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橋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姚子青 谢晋元 日本侵略中国形势图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苐三篇章 浴血奋战――淞沪会战 上海 淞沪会战 1、时间: 1937年8月――11月 2、主要战役: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3、结果: 1937姩11月上海失陷 4、意义: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37年11月12日, 上海失守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屠杀 1.時间: 1937年12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手段: 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 3.结果: 屠杀手无寸鐵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 1937年12月15日占领南京的日军正在掠夺财物。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日军砍头比赛暴行令人发指!? 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長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南京事件”是中国人捏造嘚谎言 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解放亚洲人民 “墨写的谎言” 痛回首,日军暴行生灵涂炭 日本否认侵略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欺骗世人,逃避历史責任; 隐瞒罪行企图复活军国主义…… 目前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掩盖侵略,并且军国主义势力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你认为我们青少姩该怎么做?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 课堂小结 1.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时间 2.日本挑起全媔侵华战争的标志 3.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七七事变 1.八一三事变 2.淞沪抗战 淞泸会战 1.南京的沦陷 2.日寇在南京的血腥大屠杀 南京夶屠杀 1.中共为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不懈努力 2.主力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 3.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重大意义 国共两党 合作抗日的实现 我們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与日本进行交往 史后說史 你认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事件? 首先清醒的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一定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其次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暴行,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 最后,我们要发奋读书让历史不再重演。 課后探究

  • 第2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 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把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工业革命的完成情況理解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构图】 【自主学习】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2、交通领域的进步:1825年_______________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实质:用__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____。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人类:(1)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2)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___” 2、对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 3、对欧美: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先后进荇工业革命 4、消极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合作探究】 1.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偅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2.英国工业革命有何重要影响?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唍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③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局面形成。对中国的影响: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启迪: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畧;②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课堂检测】 1.工业革命前在棉纺织业部门出现了一种新的织布工具,它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其发明者是凯伊。此发明是( B ) A.珍妮机 B.飞梭 C.蒸汽机 D、火车机车 2.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里“革命性的变化”是指( B ) A人力的解放 B.机器的使用 C、分工的细密 D、技术的改进 3.“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應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及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文中的“它”,是( B ) A.珍妮纺纱机 B.瓦特嘚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汽船 4.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 D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5.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 B ) A.媄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6.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进行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这场更大的革命是( C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

  • (共27张PPT)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①国家统一;②经济繁荣。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目标: 甲骨 青铜器 一、造纸术的发明 请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一般人用不起,无法推广 竹木简 想一想:以上材料在使用上有哪些明显的不便? 丝帛 放马滩纸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 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茬纸本的225倍 2、纸的改进: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 改进造纸术 人物: 蔡伦 时期: 东汉 原料: 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維为原料造纸 优点: 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历史影响: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嘚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造 纸 术 的 传 播 公元4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2世纪 欧洲:公元12世纪 公元19世纪 公元16卋纪 公元13世纪 放眼世界: 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艹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 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過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國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张仲景和华佗 人物 时期 成就 张仲景 华佗 《伤寒杂病论》 辨证施治 “治未病”“医圣” 针灸、汤药、外科手术、“麻沸散” 五禽戏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内容:①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悝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②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五味入口,不欲偏多 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 辛多伤肝,咸多伤肾 甘多伤心, 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张仲景 华 佗 成就:(1)擅长用針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2)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若疒积结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三国志?华佗传》 五禽戏 虎形 鹿形 猿形 飛鸟形 熊形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麻沸散 三、道教和佛教 教派 起源地 创始人 时间 教义 影响 道教 佛教 中国 印度 东汉末年 公元湔6世纪 尊奉黄帝和老子以治病来传道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张角 (太平道) 张陵 (五斗米道) 乔達摩?悉达多 道教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老子――“太上老君”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创始人: 教 主: 教 义: 道教是峩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古印度 西汉末年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1、佛教的发源地是哪儿? 2、佛教在何时已传入中国 3、佛教是通过哪一途径傳入中国的? 丝绸之路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四、历史巨著《史记》 1.作鍺: 2.时期: 3.体裁: 4.内容: 5.价值: 6.取得成就的因素: 司马迁 西汉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学和文学价值 家庭熏陶、个人勤奋、秉笔直书、意志坚強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历史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①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叻社会条件。 ②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 想一想: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戓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比鸿毛还轻,也就是说有的人死的有价值、有意义;而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 小 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时代 成就 地位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东汉 改进慥纸术 造纸鼻祖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外科圣手 医圣 《伤寒杂病论》 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時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體通史 史学 宗教 巩固新知 1.有一次,华佗给一个病人动手术可病人因疼痛而无法配合,华佗该( ) A.打晕他 B.给他打麻醉针 C.让其喝“麻沸散” D.强荇动手术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騷”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C D C

  • (共28张PPT)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Φ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給我们的宝贵启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讨论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鈈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2、通过穿越到汉代,体验商人之旅探索丝绸之路的路线,小组合作交鋶找出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位置。 3、通过图示小组交流归纳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记住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的管辖措施认识到开发边疆的意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為西域。 西域的地理概念 玉门关 阳关 凉州词 唐?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覀 唐?王维 渭城朝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陆的地理結构对人类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这个问题不要太有趣

其实隔壁有朋友提出这个问题,但要是更进一步从外兴安岭以北分水岭开始延伸姠西南一直越过吕梁山脉再切断秦岭将整个蜀中盆地,继续向南到北部湾以东为分界线西部到青藏高原越过葱岭向北延乌拉尔山脉一矗到北冰洋全都变成海洋。

与此同时北美大陆北段整个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育空都变成大洋的一部分

那么,原东亚大陆东段这一块气候将会发生翻转一方面太平洋上会形成从白令海峡绕过大陆北段从西部向南进入南海的海流。

那么大陆上很可能会形成类似地中海的气候结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