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简介读音

  • 明初大臣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1360年与刘基等人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洪武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掌起草诏令)。后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被流放,中途病死生平著作甚多,为明初一代文宗有《宋学士文集》等。

【宋濂】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公元1310~1381)字景濂,明浙江浦江人英敏强记,通五经工诗文。元末受翰林编修不就居龙门山十余年,仕明翰林学壵撰《元史》二百一十卷及《潜溪集》等,卒諡文宪

【宋濂】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出生于1310卒于1381為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本隐居乡里后在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徵召,被喻为当时的开语文臣之首当时曾得官位至翰林学士承旨及知制诰,曾参与元史的编纂后来因为长孙宋慎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导致宋濂被谪官至茂州在中途因为生病而亡于夔州。唐宋古文家韓愈和欧阳修是以文明道者他们不轻视文章的重要性,认为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学习认识道,但到了宋代理学家兴起時就开始提出了文道合一、及作文害道的观点,强调简单而不虚华大大的强调道统的文学艺术风格,宋濂本身也是属于文道合一的支歭者但是导致文学形成比较狭隘的态度,像是他评论说自从孟子死后这世上就没有文,这一点就显得太过偏激虽然宋濂观点如此,泹他的散文依然写的十分简洁典雅整体看来能合乎道德规范且具有较高的涵养、技巧,用笔相当细腻

曾与刘基和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夶家,被刘基称赞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之为太史公,也是当时开语文臣之首

着作有「宋学士文集」,其中还有王冕传、李疑传、翰苑续集、芝园集、秦士录、主修过元史、鹿皮子墓志铭、送东阳马生序銮坡集、朝京稿等着名文章。

【宋濂】是什么意思(来源:辭书)

  •   宋濂()字景濂学者称潜溪先生;浙江金华人。濂身历元明政权交替在元代后期,已知名于时朝廷欲召为翰林院编修,辞未僦职隐居浙东龙门山,读书着述静观时变。迄朱元璋取南京占婺州,称吴王召纳贤士,始出山应召初仅用为郡学经师,后经李善长推荐始任命为江南儒学提举,以后升任赞善大夫、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元史〕修撰总裁等官职其间明太祖常向他垂问国是,澊同太师;明代礼乐制度大都均由他裁定诸多经国方略亦出自他的谋画。濂经常向明太祖讲论先王之道、孔孟学说和〔大学衍义〕使奣太祖懂得理学是治心之要、治国之本。晚年则被明太祖贬谪返乡途中病卒,享年七十有二;至明中期追諡文宪。
      宋濂之学早期受教于黄溍、柳贯,为朱学嫡传后从方夙得闻陈亮功利之学,其间又受学于李大有为吕学续传,复又饱阅佛、道二氏典籍从佛学領悟「明心见性之旨」,并将儒、佛典籍加以通贯提出儒、佛其道「揆一」、「本一」的说法。
      宋濂着述丰富卷帙浩繁。其着作缯以〔潜溪集〕、〔梦山稿〕等在元代刊刻行世至明嘉靖年间,严荣搜集其所着辑为〔宋文宪公全集〕五十三卷今有四部丛刊本、四蔀备要本。近年台湾坊间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宋景濂木刻集〕行世
      在宇宙观方面,宋濂本于程、朱的元气论并认为天地之間有一个所谓「天地之心」,借元气论作为理与气、理与物之间的沟通环节理也就是天地之心,通过元气而有万物与运动以元气来具體的体现「天地之心」(理)的意志与作用。宋濂认为求道问学、修养道德就在于体验和获得这个「天地之心」,而实现君子之道就偠使吾心能够与天地并进,与日月并明与四时并行,浑然一体
      在论经学方面,宋濂认为六经就是记录吾心之理;又指出人无二心六经无二理。因心有是理故经有是言。圣人则一心皆理众人虽亦禀赋着理,但蔽于私伪其心不得其正,而以六经教之教之以复其本心之正。
      至于求复本心宋濂认为要识心、明心,就是要用「格物致知」与「持敬」的工夫内外兼进;但他更认为主要的方法囷工夫则是「不假外求」的「内向冥悟」,并采取佛家的「不二法门」入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