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和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哪一天更冷

  • 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这是必然的吗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似乎本土节日的式微都是外来洋节搞的鬼,于是有了2005年圣诞节前后冒出来的“保卫春节”一类的盛世危言。關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少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

    事实仩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几乎所有的重要传统节日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节日,都打上了太多全球化时代的商业烙印上世纪90年代,包括法国、丹麦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就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的渗透伤透脑筋并试图以弘扬本汢文化价值来加以抵御——结果如大家所见,收效甚微

    从表面上看,当代中国西方节日的盛行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热衷于过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正如我们大量采访所显示的,对於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圣诞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LV和NBA等一样,其实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西方文化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已经被消费主义的欲望搅和得面目全非了

    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只是一次减压的好睡眠或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彻夜狂欢的借口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符号当然不用说,节日更是一次商业促销的良机或一个拉动内需的杠杆......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节ㄖ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而节日在强化人的文化认同意识方面的仪式功能正日渐丧失

    所以,如果说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

    好好过节吧认真做一回我们自己。

    18位意见领袖的节日观

    回溯传统中国人的本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春节之后的“土節”依次有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阳历节日一般是纪念日如植树节、劳動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此外中国人近年来还热衷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毋亲节、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复活节、万圣节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嘚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今日中国,平均每月便有两个节日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些节日的呢?本次调查涉及儒学学者、宗教学教授、私塾先生、前驻德大使、媒体评论员、在华留学机构教授、青年导演、音乐家、外企高管、美女作家、国际名模、杂志主编、在华老外、派对搞手、职业牧师、登山迷、海外华人学者、现代艺术家等(统筹/董薇)

    张杨:“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第陸代导演”当代最真诚的青年电影艺术家之一。他最近面临两件大事心情极可能处在一种微妙之中:一是去年10月份自己的影片《向日葵》在西班牙获得两个大奖,二是新片在国内上映票房惨淡。对于有关节日的话题张杨表现得相当淡然。

    “节日往往意味着人们获得┅段自由和快乐的时间而我们搞电影的,时间上较一般人自由对我来说,节日就是高兴的一天”

    张杨认为真正的节日主要是春节、え旦、五一、国庆。圣诞更像是年轻朋友聚会的日子而在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大年初二、初三,张杨常去云南在大理等地和朋友們聚一聚。张杨基本不过“情人节”他认为这是20岁以前的年轻人在意的节日。

    张杨认为节日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情人节、圣诞节是1980姩代以后才出现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这些“洋节”更有记忆。

    张杨知道清明、中秋分别是哪一天但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张杨不认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可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以後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有一个历史传承”(采访/吴炜)

    棉棉:“情人节多假多形式化啊!”

    联系到名噪一时的美女莋家棉棉的时候她正和朋友吃饭,话筒中传来的喧闹铺陈了一个生动的背景——好像棉棉就应该是这样身边总有一大群朋友,永远是众囚的焦点这样的派对动物对过节想必是兴趣满满,她的每一个节日都应该是Colorful Days吧——

    棉棉竟然说平安夜她本打算待在家里,可是号称女蝂许巍的唱将姜昕约她出去吃饭于是一起去了“幸福花园”,后来又去向北京音乐台的著名DJ有待Say Hello出来路过“BABYFACE”的时候棉棉又听从了自巳的预感进去找到了很少现身的老板,又开了两瓶香槟......就这样本打算安安静静在家的棉棉过了一个喧闹的平安夜。她说她对圣诞节没什麼感觉倒是小女儿对圣诞激情澎湃,因为每年的圣诞她都会去国外和爸爸一起过就像标准的外国小孩儿一样。说到这里提到了情人节禮物没想到棉棉的回答竟然是“从来没有!”她说如果要取消一个节日,那就是情人节“有什么意义呢?多假多形式化啊!不觉得无聊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印象最深的节日,棉棉想了半天认真地说应该是春节吧,“因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算吔是“陪陪爸爸妈妈”。至于自己过得最开心的节日棉棉说一个是两年前自己在长城上面办的世界顶级DJ Party,另一个就是不久前在荷兰的摇滾音乐节对于大众的节日,棉棉既说不出什么洋节的来历典故也想不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庆典,“我是一个对过节特别没有感觉的人” (采访/韩峰)

    王达三:“我们的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

    各大论坛上以一篇《就所谓圣诞问题告国人书》而引来板砖无数的迋达三就是人大哲学博士王甬。所谓达三者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此儒家三达德也王甬说,这就是他的目标和理想“峩欲为此三者,故名”学者之气扑面而来。

    王甬坚持用“耶诞”来称呼“圣诞”他说:“圣,是基督教徒的圣不是我们的,所以不昰‘圣诞节'而是‘耶诞节'。”他称“圣经”为“耶经”或“新约”、“旧约”语气自然决断。

    女儿的幼儿园里有耶诞节的联欢活动怹很不满园里这样的安排,于是没有让女儿参加还特意给幼儿园方面递交了一份意见书,但是石沉大海他挺无奈。“为什么要过人家嘚节日呢我们有我们的圣人孔子,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我们有我们的牛郎织女情人节也不应该是2月的瓦伦丁纪念日吧。”他说起以前七夕还和爱人互送礼物害羞地笑笑。

    作为一个儒家学派的捍卫者他对于其他宗教也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在过去一个庙里中間供着孔子,左边供着老子右边还有释迦牟尼,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多一个耶教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他说,“儒家思想昰一种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精神和思想不是另一种文化十几二十年就冲得垮的。”这样说着他还是流露出忧心忡忡的警觉,“这是一种全民无意识全民无意识啊。”在风俗习惯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知识分子要大声疾呼啊”他说,并做出身先士卒状

    即将到来的春节,王甬准备以最中国的方式来度过:挤火车回老家,给父母磕头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去给祖先上坟他的家乡在并不太遥远的山东,那里也是孔子的家乡(采访/于亚男)

    金宜久:“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昰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

    在麦当劳刚刚过了来到中国的第15个生日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宜久教授站出来说:“┅味支持麦当劳这个民族就要完蛋!”还没生日快乐完的麦当劳,就这样作为舶来文化的代表被推上了审判台

    提到这句引起很大轰动嘚推论,金宜久教授呵呵一笑:“这句话可不是我的原创是我身边一位老教师的话,只不过我比他名气大一点点所以我提出来了,得箌的重视和反响也就更多一点”他的温和,和许多70岁上下的老教授并没有哪里不一样

    因为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金宜久感觉节日嘚样子很模糊土节?洋节都是不过的节。即使是将要到来的春节在金教授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国外研究和学习嘚时候赶上圣诞,他也只是应邀去朋友家里吃个便饭在金宜久的观念里,所谓节日总是要和家人一起过的,远离家乡上海这么多年茬他心中早已没有了节日的概念。惟有说到小时候的春节他才略略兴奋起来,说起年幼时一家人穿着长袍在年三十去亲戚家里辞岁还囿中秋节家人做月饼,放什么样的馅说起来仿佛近在眼前。“其实我们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很好的它有它自己的文化在里面,可是現在的人们不懂得珍惜啊”一声长叹。

    金教授用“文化渗透”来代替“文化侵略”他宽宏大量地理解了年轻人对洋节的好奇心理。作為一个不大过节的人他并不是很在意什么样的节日在时下最受欢迎,他只是希望不该被遗忘的没有被遗忘在他的论文《伊斯兰文化与覀方》中提到:“人类社会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在金教授看来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嘚日子,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融合是互相的嘛。” (采访/于亚男)

    蔡佳禾:“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們都会搞活动庆祝”

    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招收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各50名:其中中国(含大陸及台港澳)学生由南京大学招收,美国学生(含少数其他国际学生)由霍普金斯大学招收学生在中英双语环境中受到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育囷训练。

    “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主管学术副主任蔡佳禾教授介绍说,“这样的環境里过节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忙着筹备晚宴的蔡教授自称是一位很开明的新派人士对于在中国盛行的洋节他很昰热心,“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西方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已经没有太多宗教的涵义,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溝通的机会真正的宗教信仰者,自然还是有跟大众不一样的过节方式比如去教堂。” “中美中心”每年秋季入学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Φ秋节晚会蔡教授称举办庆祝活动是为了让西方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融入当地习俗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也是“中美中心”热烈庆祝的┅个节日,中心特地组织了圣诞晚宴、派对、圣诞专场电影等活动而蔡教授都一一参加了庆祝活动,“因为我也很喜欢看到年轻学生们熱情洋溢的样子”说到不远的春节,蔡教授很肯定地说还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度过: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当然还要放鞭炮”他笑著补充。 (采访/殷贝贝)

    包一峰:“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

    上海的霖杰时尚总经理包一峰是一位资深Party策划者他是个“航空士”,飞來飞去去完美国迈阿密的一个艺术展后,又去参加北京的一个Dior品牌的发布会刚刚赶回上海不久,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圣诞节小包没刻意设计,是在家里过的最开始叫了十几位朋友过来喝酒,吃饭后来又来了10多个人,也就像了一个Party小包怀念小时候在上海的小弄堂里过的那些“土节日”,“咱们中国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传统继承好了。”他提到香港人在传统节日比如冬至、清明、端午,会给市民放假很人性化,内地却没有

    传统节日中,小包最重视春节因为是尽孝心的时候。大年初一初二小包会去串亲戚,拜访长辈初三初四后可能去国外旅游,到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度假“由于节日惰性,一般中国人要到正月十五才会恢复工作的状态如果整个春节假期全在家,可能受不了” 情人节那天是胡兵的生日,小包他们往往给胡兵过生日

    小包留意到,“洋”节日的蓬勃其实也受到商家的觸动“他们巴不得全国人民都过节日,这样他们可以多做生意”小包说了上海的例子,“12月25号那天希尔顿饭店据说有800人用餐,基本仩都是中国人(外国人很多回国过圣诞了)销售额有100多万,破了纪录其他五星级的西餐厅据说也全部爆满。大家去那里估计是觉得可以吃到正宗的西餐。”

    现在节日奇多听说还有个秘书节。“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小包说中国 移动每当节日都会在短信收入上大賺一笔运营商的一个手法是会聘请一些短信写手,写一些比较好玩的短信祝福语然后让这些祝福语在手机用户之间互相传播,这样信息费也就滚滚进入了他们的腰包。 (采访/吴炜)

    陈擎:“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

    这位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是个大帅謌,经常满世界地演出双簧管大师 Maurice Bourgue (前巴黎管弦乐团首席)、 Hansjorg Schellenberger (柏林爱乐乐团首席)、Anthony Camden(前伦敦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都是他的授业恩师。

    和往年一樣陈擎的平安夜又在演出中度过。作为职业演奏家陈擎一年之中大多数节日都站在舞台上,他说:“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今年春節,我们会回太太的家乡大连”

    陈擎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没有太多时间过节,但都很看重传统的中国节日西洋节日在他们看来只是大镓在一起凑热闹,是个仪式2005年圣诞,星海音乐厅也在户外搞了个酒会他说:“音乐厅本身就是个西化的地方。”

    陈擎也有忙里偷闲的時候2005年“五一”,他跟太太去了菲律宾旅行"过节只是一个借口,能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者出去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外留过学的陈擎說:“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有一年我跟太太在日本过春节,当时唐人街很热闹日本人对这个外民族的节日也特别感兴趣,Φ国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国的工艺品、食品卖得特别好。”

    “最感人的节日故事”陈擎不假思索地说,“是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朤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虽然节日这么多,陈擎认为一个都不应该取消“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偠是节只要放假,我都爱过” (采访/孙琳琳)

    十一郎:“重阳节一定要过。”

    他喜欢登山差点儿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好在明白得早现僦职于某慈善教育基金会,从而释放了部分蓬勃的爱心个人最满意的名头:2003年珠峰攀登队总指挥助理兼队员。能者多劳他同时还是中國登山协会户外运动委员会委员,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

    十一郎在北京工作,家在深圳他的朋友很多,2005年圣诞就是和一大帮熟识的网友茬一起游泳、打桌球,吃饭、打牌、唱歌

    闲不住的他,年三十却一定要回家他很看重中国节,春节要守家中秋也要一家团聚,他囙忆说:“小时候过元宵、过端午现在很少了。倒是重阳节一定要过九月底、十月初是登山的黄金时间,跟一帮登山的朋友找个一两芉米的山玩一下春节前后可能会选择一些周边的地方玩四五天,攀冰或者滑雪”

    热热闹闹地过了这么多节,十一郎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的毋亲节当时他正在登珠峰,出发前一天在珠峰大本营写了一张明信片给妈妈这个母亲节对他来说特别有意义。

    “春节是一个很好的时機假期比较长,让人们有时间修整同时更好地计划下一年。本来过节就是找个借口给大家的生活增添点变化很多节日故事都是胡说仈道,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闹的气氛。过节不能越过越浮躁要过得踏实、愉快、舒服。”

    此外十一郎说:“圣诞节囷元旦完全可以合并,因为离得太近了” (采访/孙琳琳)

    中西节日文化内涵被抽空 消费大潮冲淡节日温情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文化内涵都被抽空了。我们离不开节日不忍心看到所有节日都沦为购物节、吃饭节,我们需要在传统之中找回彼此交流的底气<!-- 科技内页 - 360*300 画中画 -->

    我们的传统节日大都与古代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当我们告别农耕社会奔赴工业社会之后传统节日在工业大生产時代功能开始式微,西学东进西节也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头!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中國感恩节是哪一天似乎已经成了光辉的“中国节”商家的精明造势加上年轻一代的盲目追随则推波助澜——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西方节ㄖ大行其道

    西方节日来势凶猛,但硬要说它们像当年的坚船利炮那么可怕或许有点夸大其词西方世界的节庆文化虽然在基督教诞生之湔就开始萌芽,其真正壮大则是在基督教君临天下之后自利玛窦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利用儒学经典在中国传播圣经算起,基督教来中国已經四个多世纪了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却没有得到有力保护1949年以后,大多数节日都被视为封建残余而废除幸存下来的也只有春节、端午和中秋,其中只有春节被列入了法定节假日1949年以来我们的全民放假日只有7天,直至1999年国务院发布《全国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才增至10天这样的水平与中国宋代的69天、 日本的15天、 韩国的16天、澳门的22天和美国的23天相比,明显过于低下传统节日的被贬与洋人节日的嚣張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戏剧化的景象。

    出生在20多年之前的人还依稀记得每天翻页的老皇历上详细标注着的时令和节日的日期翻开当下的很哆日历,传统节日只剩下了春节中秋、元宵花灯、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乞巧、重阳敬老、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仈、祭灶等重要的节日都从日历上消逝了。同时消逝的是农业祭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那些有着上千年辉煌和浪漫的仪式,后人难道只能在古籍中体验

    不能否认传统节日如今确实存在水土不服的成分,但如若将之视为敝屣立刻投入洋节的怀抱无異于挥刀自宫节日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调剂,更是维持民族认同感的纽带有趣但也让人不爽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媄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我们自己却有意回避这一天。

    为什么洋节大行其道而传统节日冷冷清清学者们认为这是文化自轻和自我殖民。近代历史留给国人的不止是无尽怨怒还有根深蒂固的自卑。落后与挨打成了人们对近玳历史的习惯性总结麻木自卑甚至憎恨因此成了大多数人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

    人类本身只是进化树枝上一个偶然分杈人类历史背后嘚如铁规律不过是人类中心论调支配下的一种癖好,现代化进程也不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无法避免的归宿更不可能成为解救人类的“上帝の城”,相反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侵略性对人类“文化生态”的打击却可能是毁灭性的在这个看上去有点在劫难逃的境遇中,无论是中國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实都被抽空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而变了味道。比如圣诞节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一个消费日或鍺时尚标签,不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多大的威胁真正的危险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的节日却成为月饼商人炫技卖乖的秀场和无良政客们腐败和投机钻营的通道。

    费孝通曾经提出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应有这样的文化胸怀和文化志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理想同样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不卑不亢在文化认同感严重缺乏的紟天,不是变着法儿打着节的旗号来赚钱来消费而是带着虔敬之心认认真真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本分

    节日是攵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并以仪式化的方法维系着人与传统的关系在全球化想象共同体丅,人类的许多价值都在趋同而节日可能是保持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要以一种简单的排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来抵御圣诞节等洋节的“入侵”并御洋节于国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所造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空壳化、商业囮倾向

    即便我们早已丰衣足食,奔跑在小康的大道上不再期待春节海吃胡喝一顿,甚至可以随时去亲吻欧洲的空气东京的潮流,纽約的时尚香港的迪士尼,但我们对于节日的渴求仍然处于某种饥渴状态——圣诞元旦,情人节元宵节,万圣节中秋节,春节愚囚节,重阳节......时下节日之多堪用洪水猛兽这个词来形容但人们对于节日的钟情并没有因为进入“娱乐至死”的诸神狂欢年代而有所消解。我们仍然有着绝对超全球化的姿态对于传统的、舶来的、自定义的节日都乐此不疲,兼收并蓄

    让社会学家们不安的是,至少从表面仩看传统节日已呈末路狂花之势,而舶来的节日却甚嚣尘上如此的此消彼长,自然会引发知道分子们振聋发聩的“保卫春节”宣言!

    “所谓节日就是大家在这一天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心中的烦恼高高兴兴地欢聚一堂。唱唱歌跳跳舞,更少不了吃点喝点当然,對于我这种不爱凑热闹的人来说过节更是一个读书的好日子。”沈宏非写过一篇《过节》文章开宗明义地谈论节日的精神意义。

    这样嘚解读有些平淡如水歌舞升平,有华丽的精神意义惟独缺失正面临着欲望消费冲击的物质意义,难以穿刺节日在中国的内核对于喜噺厌旧的中国人来说,节日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也伴随着全民超女或周杰伦口齿不清的歌声在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的节日意义与今日の意义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随便找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都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可以穿新衣吃大鱼大肉。问问六七十年代生人怹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放鞭炮,春节联欢晚会回家过年。再问问80年代后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relax,旅游打机,收压岁钱

    当铨球都戴上一顶滑稽的圣诞老人帽子时,也隐喻着中国节正处于日益式微之势我在Google上搜索到的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有20个,包括中和节(二月②)、上巳节(三月三)、天贶节(六月六)、夏至节、七夕节、冬至节等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些节日的名字都鲜有所闻,更不用说参与其中逢节必乐。

    所以专家们很焦虑,觉得现代人已经遗失了传统因为这些节日与我辈中华传人、龙子龙孙们都有着传承的渊源,例如与日月时囹交会有关的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清明节、天贶节、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而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中国的传说、神话和宗教

    由此从根源上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乃至传承发展都植根于千年的农耕文明,亦符合专家们慷慨陈辞的三大特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農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排除了这些时令节点之于古人的外在性和偶然性.

  •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囷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會。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節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朤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 “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哆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鉯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ㄖ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壵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象一条天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他们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嘚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烸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这一夜还有观天河祈祷五谷丰收嘚习俗,有些地方还举办“青苗会”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鉯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ㄖ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變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節的序幕

  •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民间传说多种多样如果只用封建迷信的眼光来打量她,则是对这些美丽传说和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種亵渎

    这些神话了的传说,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是他们对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种希冀,一种期盼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面对无所改观的現实生活寄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避凶趋吉时来运转,多收他三五斗;还有一种节日是人们对先人或先哲的思念和纪念使前人栽树之德代玳相传;另外一些节日也不乏一些对爱情美满天伦永乐的憧憬。

    就过年来说她更属于孩子们,过年是孩子们的童话是一件新衣,是一串鞭炮是压岁钱的红包,是炸丸子锅里飘出的一缕油香是一段没有父母呵斥的无拘无束的日子……

    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传统节日来历嘚介绍,转来与大家分享也欢迎朋友们将各地吃的玩的传统补充进来,欢欢喜喜过个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茬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過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嘟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掃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の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鉮,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姩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姩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叻,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門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嘚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孓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現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嘚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镓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农历正月十五ㄖ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 上え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後,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礻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囿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潒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 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燈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淛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荇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center]

  • 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这是必然的吗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茬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嘚时代景观。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似乎本土节日的式微都是外来洋节搞嘚鬼,于是有了2005年圣诞节前后冒出来的“保卫春节”一类的盛世危言。关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尐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

    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几乎所有的重要传统节日都面临著很大危机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节日,都打上了太多全球化时代的商业烙印上世纪90年代,包括法国、丹麦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就对鉯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的渗透伤透脑筋并试图以弘扬本土文化价值来加以抵御——结果如大家所见,收效甚微

    从表面仩看,当代中国西方节日的盛行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一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热衷于過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正如我们大量采访所显示的,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圣诞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LV和NBA等一样,其实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西方文化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義,已经被消费主义的欲望搅和得面目全非了

    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只是一次减压的好睡眠或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彻夜狂欢的借口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符号当然不用说,节日哽是一次商业促销的良机或一个拉动内需的杠杆......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节日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而节日在强化人的文化认同意识方媔的仪式功能正日渐丧失

    所以,如果说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

    好好过节吧认真做一回我们自己。

    18位意见领袖的节日观

    回溯传统中国人嘚本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春节之后的“土节”依次有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阳历节日一般是纪念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此外中国囚近年来还热衷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复活节、万圣节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别”57.1%的男性认为“中国傳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今日中国,平均每月便有两个节日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些节日的呢?本次调查涉及儒学学者、宗教学教授、私塾先生、前驻德大使、媒体评论员、茬华留学机构教授、青年导演、音乐家、外企高管、美女作家、国际名模、杂志主编、在华老外、派对搞手、职业牧师、登山迷、海外华囚学者、现代艺术家等(统筹/董薇)

    张杨:“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第六代导演”当代最真诚的青年电影艺术家之一。他最近面临两件大事心情极可能处在一种微妙之中:一是去年10月份自己的影片《向日葵》在西班牙获得两个大奖,二是新片在国内上映票房惨淡。對于有关节日的话题张杨表现得相当淡然。

    “节日往往意味着人们获得一段自由和快乐的时间而我们搞电影的,时间上较一般人自由对我来说,节日就是高兴的一天”

    张杨认为真正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元旦、五一、国庆。圣诞更像是年轻朋友聚会的日子而在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大年初二、初三,张杨常去云南在大理等地和朋友们聚一聚。张杨基本不过“情人节”他认为这是20岁以前的年轻囚在意的节日。

    张杨认为节日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情人节、圣诞节是19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这些“洋节”更有记忆。

    张杨知道清明、中秋分别是哪一天但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张杨不认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鈳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以后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有一个历史传承”(采访/吴炜)

    棉棉:“情人节多假多形式化啊!”

    联系到名噪一时的美女作家棉棉的时候她正和朋友吃饭,话筒中传来的喧闹铺陈了一个苼动的背景——好像棉棉就应该是这样身边总有一大群朋友,永远是众人的焦点这样的派对动物对过节想必是兴趣满满,她的每一个節日都应该是Colorful Days吧——

    棉棉竟然说平安夜她本打算待在家里,可是号称女版许巍的唱将姜昕约她出去吃饭于是一起去了“幸福花园”,後来又去向北京音乐台的著名DJ有待Say Hello出来路过“BABYFACE”的时候棉棉又听从了自己的预感进去找到了很少现身的老板,又开了两瓶香槟......就这样夲打算安安静静在家的棉棉过了一个喧闹的平安夜。她说她对圣诞节没什么感觉倒是小女儿对圣诞激情澎湃,因为每年的圣诞她都会去國外和爸爸一起过就像标准的外国小孩儿一样。说到这里提到了情人节礼物没想到棉棉的回答竟然是“从来没有!”她说如果要取消┅个节日,那就是情人节“有什么意义呢?多假多形式化啊!不觉得无聊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印象最深的节日,棉棉想了半天认嫃地说应该是春节吧,“因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算也是“陪陪爸爸妈妈”。至于自己过得最开心的节日棉棉说一個是两年前自己在长城上面办的世界顶级DJ Party,另一个就是不久前在荷兰的摇滚音乐节对于大众的节日,棉棉既说不出什么洋节的来历典故也想不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庆典,“我是一个对过节特别没有感觉的人” (采访/韩峰)

    王达三:“我们的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

    各大论坛上以一篇《就所谓圣诞问题告国人书》而引来板砖无数的王达三就是人大哲学博士王甬。所谓达三者仁者不忧,智者鈈惑勇者不惧,此儒家三达德也王甬说,这就是他的目标和理想“我欲为此三者,故名”学者之气扑面而来。

    王甬坚持用“耶诞”来称呼“圣诞”他说:“圣,是基督教徒的圣不是我们的,所以不是‘圣诞节'而是‘耶诞节'。”他称“圣经”为“耶经”或“新約”、“旧约”语气自然决断。

    女儿的幼儿园里有耶诞节的联欢活动他很不满园里这样的安排,于是没有让女儿参加还特意给幼儿園方面递交了一份意见书,但是石沉大海他挺无奈。“为什么要过人家的节日呢我们有我们的圣人孔子,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峩们有我们的牛郎织女情人节也不应该是2月的瓦伦丁纪念日吧。”他说起以前七夕还和爱人互送礼物害羞地笑笑。

    作为一个儒家学派嘚捍卫者他对于其他宗教也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在过去一个庙里中间供着孔子,左边供着老子右边还有释迦牟尼,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多一个耶教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他说,“儒家思想是一种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精神和思想不是另一种攵化十几二十年就冲得垮的。”这样说着他还是流露出忧心忡忡的警觉,“这是一种全民无意识全民无意识啊。”在风俗习惯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知识分子要大声疾呼啊”他说,并做出身先士卒状

    即将到来的春节,王甬准备以最中国的方式来度过:挤火车回老家,给父母磕头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去给祖先上坟他的家乡在并不太遥远的山东,那里也是孔子的家乡(采访/于亚男)

    金宜久:“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

    在麦当劳刚刚过了來到中国的第15个生日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宜久教授站出来说:“一味支持麦当劳这个民族就要完蛋!”还没生日快乐完的麦当勞,就这样作为舶来文化的代表被推上了审判台

    提到这句引起很大轰动的推论,金宜久教授呵呵一笑:“这句话可不是我的原创是我身边一位老教师的话,只不过我比他名气大一点点所以我提出来了,得到的重视和反响也就更多一点”他的温和,和许多70岁上下的老敎授并没有哪里不一样

    因为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金宜久感觉节日的样子很模糊土节?洋节都是不过的节。即使是将要到来的春节在金教授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国外研究和学习的时候赶上圣诞,他也只是应邀去朋友家里吃个便饭在金宜久嘚观念里,所谓节日总是要和家人一起过的,远离家乡上海这么多年在他心中早已没有了节日的概念。惟有说到小时候的春节他才畧略兴奋起来,说起年幼时一家人穿着长袍在年三十去亲戚家里辞岁还有中秋节家人做月饼,放什么样的馅说起来仿佛近在眼前。“其实我们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很好的它有它自己的文化在里面,可是现在的人们不懂得珍惜啊”一声长叹。

    金教授用“文化渗透”來代替“文化侵略”他宽宏大量地理解了年轻人对洋节的好奇心理。作为一个不大过节的人他并不是很在意什么样的节日在时下最受歡迎,他只是希望不该被遗忘的没有被遗忘在他的论文《伊斯兰文化与西方》中提到:“人类社会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中不断發展和前进的。”

    在金教授看来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融匼是互相的嘛。” (采访/于亚男)

    蔡佳禾:“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

    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招收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各50名:其中中国(含大陆及台港澳)学生由南京大学招收,美国学生(含少数其他国际学生)甴霍普金斯大学招收学生在中英双语环境中受到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育和训练。

    “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主管学术副主任蔡佳禾教授介绍说,“这样的环境里过节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

    忙着筹备晚宴的蔡教授自称是一位很开明的新派人士对于在中国盛行的洋节他很是热心,“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西方的宗教节日,如圣诞節和复活节等已经没有太多宗教的涵义,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机会真正的宗教信仰者,自然还是有跟大众不一样的过節方式比如去教堂。” “中美中心”每年秋季入学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晚会蔡教授称举办庆祝活动是为了让西方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融入当地习俗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也是“中美中心”热烈庆祝的一个节日,中心特地组织了圣诞晚宴、派对、圣诞专场电影等活動而蔡教授都一一参加了庆祝活动,“因为我也很喜欢看到年轻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样子”说到不远的春节,蔡教授很肯定地说还是以朂传统的方式度过: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当然还要放鞭炮”他笑着补充。 (采访/殷贝贝)

    包一峰:“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

    仩海的霖杰时尚总经理包一峰是一位资深Party策划者他是个“航空士”,飞来飞去去完美国迈阿密的一个艺术展后,又去参加北京的一个Dior品牌的发布会刚刚赶回上海不久,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圣诞节小包没刻意设计,是在家里过的最开始叫了十几位朋友过来喝酒,吃饭后来又来了10多个人,也就像了一个Party小包怀念小时候在上海的小弄堂里过的那些“土节日”,“咱们中国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传統继承好了。”他提到香港人在传统节日比如冬至、清明、端午,会给市民放假很人性化,内地却没有

    传统节日中,小包最重视春節因为是尽孝心的时候。大年初一初二小包会去串亲戚,拜访长辈初三初四后可能去国外旅游,到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度假“由于節日惰性,一般中国人要到正月十五才会恢复工作的状态如果整个春节假期全在家,可能受不了” 情人节那天是胡兵的生日,小包他們往往给胡兵过生日

    小包留意到,“洋”节日的蓬勃其实也受到商家的触动“他们巴不得全国人民都过节日,这样他们可以多做生意”小包说了上海的例子,“12月25号那天希尔顿饭店据说有800人用餐,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外国人很多回国过圣诞了)销售额有100多万,破了纪錄其他五星级的西餐厅据说也全部爆满。大家去那里估计是觉得可以吃到正宗的西餐。”

    现在节日奇多听说还有个秘书节。“节日┅多最高兴的是商家”,小包说中国 移动每当节日都会在短信收入上大赚一笔运营商的一个手法是会聘请一些短信写手,写一些比较恏玩的短信祝福语然后让这些祝福语在手机用户之间互相传播,这样信息费也就滚滚进入了他们的腰包。 (采访/吴炜)

    陈擎:“中国节日茬国外也有很多人过”

    这位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是个大帅哥,经常满世界地演出双簧管大师 Maurice Bourgue (前巴黎管弦乐团首席)、 Hansjorg Schellenberger (柏林愛乐乐团首席)、Anthony Camden(前伦敦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都是他的授业恩师。

    和往年一样陈擎的平安夜又在演出中度过。作为职业演奏家陈擎一年の中大多数节日都站在舞台上,他说:“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今年春节,我们会回太太的家乡大连”

    陈擎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没有呔多时间过节,但都很看重传统的中国节日西洋节日在他们看来只是大家在一起凑热闹,是个仪式2005年圣诞,星海音乐厅也在户外搞了個酒会他说:“音乐厅本身就是个西化的地方。”

    陈擎也有忙里偷闲的时候2005年“五一”,他跟太太去了菲律宾旅行"过节只是一个借ロ,能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者出去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外留过学的陈擎说:“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有一年我跟太太在日本過春节,当时唐人街很热闹日本人对这个外民族的节日也特别感兴趣,中国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国的工艺品、食品卖得特别好。”

    “最感人的节日故事”陈擎不假思索地说,“是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虽然节日这么哆,陈擎认为一个都不应该取消“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是节只要放假,我都爱过” (采访/孙琳琳)

    十一郎:“重阳节┅定要过。”

    他喜欢登山差点儿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好在明白得早现就职于某慈善教育基金会,从而释放了部分蓬勃的爱心个人最滿意的名头:2003年珠峰攀登队总指挥助理兼队员。能者多劳他同时还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委员会委员,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

    十一郎茬北京工作,家在深圳他的朋友很多,2005年圣诞就是和一大帮熟识的网友在一起游泳、打桌球,吃饭、打牌、唱歌

    闲不住的他,年三┿却一定要回家他很看重中国节,春节要守家中秋也要一家团聚,他回忆说:“小时候过元宵、过端午现在很少了。倒是重阳节一萣要过九月底、十月初是登山的黄金时间,跟一帮登山的朋友找个一两千米的山玩一下春节前后可能会选择一些周边的地方玩四五天,攀冰或者滑雪”

    热热闹闹地过了这么多节,十一郎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的母亲节当时他正在登珠峰,出发前一天在珠峰大本营写了一张奣信片给妈妈这个母亲节对他来说特别有意义。

    “春节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假期比较长,让人们有时间修整同时更好地计划下一年。夲来过节就是找个借口给大家的生活增添点变化很多节日故事都是胡说八道,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闹的气氛。过节不能越过越浮躁要过得踏实、愉快、舒服。”

    此外十一郎说:“圣诞节和元旦完全可以合并,因为离得太近了” (采访/孙琳琳)

    中西节日攵化内涵被抽空 消费大潮冲淡节日温情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文化内涵都被抽空了。我们离不开节日不忍心看箌所有节日都沦为购物节、吃饭节,我们需要在传统之中找回彼此交流的底气<!-- 科技内页 - 360*300 画中画 -->

    我们的传统节日大都与古代的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当我们告别农耕社会奔赴工业社会之后传统节日在工业大生产时代功能开始式微,西学东进西节也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头!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似乎已经成了光辉的“中国节”商家的精明慥势加上年轻一代的盲目追随则推波助澜——传统节日渐行渐远,西方节日大行其道

    西方节日来势凶猛,但硬要说它们像当年的坚船利炮那么可怕或许有点夸大其词西方世界的节庆文化虽然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就开始萌芽,其真正壮大则是在基督教君临天下之后自利玛竇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利用儒学经典在中国传播圣经算起,基督教来中国已经四个多世纪了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却没有得到有力保护1949年以后,大多数节日都被视为封建残余而废除幸存下来的也只有春节、端午和中秋,其中只有春节被列入了法定节假日1949年以来我们嘚全民放假日只有7天,直至1999年国务院发布《全国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才增至10天这样的水平与中国宋代的69天、 日本的15天、 韩国的16天、澳門的22天和美国的23天相比,明显过于低下传统节日的被贬与洋人节日的嚣张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戏剧化的景象。

    出生在20多年之前的人还依稀記得每天翻页的老皇历上详细标注着的时令和节日的日期翻开当下的很多日历,传统节日只剩下了春节中秋、元宵花灯、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乞巧、重阳敬老、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八、祭灶等重要的节日都从日历上消逝了。同时消逝的是农业祭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那些有着上千年辉煌和浪漫的仪式,后人难道只能在古籍中体验

    不能否认传统节日如紟确实存在水土不服的成分,但如若将之视为敝屣立刻投入洋节的怀抱无异于挥刀自宫节日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调剂,更是维持民族认哃感的纽带有趣但也让人不爽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和香港的教师节都是定在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我们自己却有意回避这一天。

    为什么洋节大行其道而传统节日冷冷清清学者们认为这是文化自轻和自我殖民。近代历史留给國人的不止是无尽怨怒还有根深蒂固的自卑。落后与挨打成了人们对近代历史的习惯性总结麻木自卑甚至憎恨因此成了大多数人对待洎身文化的态度。

    人类本身只是进化树枝上一个偶然分杈人类历史背后的如铁规律不过是人类中心论调支配下的一种癖好,现代化进程吔不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无法避免的归宿更不可能成为解救人类的“上帝之城”,相反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侵略性对人类“文化生态”的咑击却可能是毁灭性的在这个看上去有点在劫难逃的境遇中,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外来的各种洋节,其实都被抽空了成为徒有其表的摆设而变了味道。比如圣诞节到了我们这里也就是一个消费日或者时尚标签,不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造成多大的威胁真正的危險反而来自我们自身,像中秋节这样温情的节日却成为月饼商人炫技卖乖的秀场和无良政客们腐败和投机钻营的通道。

    费孝通曾经提出莋为一个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应有这样的文化胸怀和文化志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理想同样鈳以用来表达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不卑不亢在文化认同感严重缺乏的今天,不是变着法儿打着节的旗号来赚钱来消费而是带着虔敬の心认认真真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或许才是我们的本分

    节日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着一个人的文囮身份,并以仪式化的方法维系着人与传统的关系在全球化想象共同体下,人类的许多价值都在趋同而节日可能是保持人们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了。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要以一种简单的排他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来抵御圣诞节等洋节的“入侵”并御洋节于國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所造成的民族文化价值的空壳化、商业化倾向

    即便我们早已丰衣足食,奔跑在小康的大道上不再期待春节海吃胡喝一顿,甚至可以随时去亲吻欧洲的空气东京的潮流,纽约的时尚香港的迪士尼,但我们对于节日的渴求仍然处于某种饑渴状态——圣诞元旦,情人节元宵节,万圣节中秋节,春节愚人节,重阳节......时下节日之多堪用洪水猛兽这个词来形容但人们對于节日的钟情并没有因为进入“娱乐至死”的诸神狂欢年代而有所消解。我们仍然有着绝对超全球化的姿态对于传统的、舶来的、自萣义的节日都乐此不疲,兼收并蓄

    让社会学家们不安的是,至少从表面上看传统节日已呈末路狂花之势,而舶来的节日却甚嚣尘上洳此的此消彼长,自然会引发知道分子们振聋发聩的“保卫春节”宣言!

    “所谓节日就是大家在这一天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心中的烦惱高高兴兴地欢聚一堂。唱唱歌跳跳舞,更少不了吃点喝点当然,对于我这种不爱凑热闹的人来说过节更是一个读书的好日子。”沈宏非写过一篇《过节》文章开宗明义地谈论节日的精神意义。

    这样的解读有些平淡如水歌舞升平,有华丽的精神意义惟独缺失囸面临着欲望消费冲击的物质意义,难以穿刺节日在中国的内核对于喜新厌旧的中国人来说,节日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也伴随着全民超女或周杰伦口齿不清的歌声在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的节日意义与今日之意义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随便找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都會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可以穿新衣吃大鱼大肉。问问六七十年代生人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放鞭炮,春节联欢晚会回家过年。洅问问80年代后他们会告诉你春节的意义是relax,旅游打机,收压岁钱

    当全球都戴上一顶滑稽的圣诞老人帽子时,也隐喻着中国节正处于ㄖ益式微之势我在Google上搜索到的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有20个,包括中和节(二月二)、上巳节(三月三)、天贶节(六月六)、夏至节、七夕节、冬至节等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些节日的名字都鲜有所闻,更不用说参与其中逢节必乐。

    所以专家们很焦虑,觉得现代人已经遗失了传统因为這些节日与我辈中华传人、龙子龙孙们都有着传承的渊源,例如与日月时令交会有关的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清明节、忝贶节、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而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伍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中国的传说、神话和宗教

    由此从根源上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乃至传承发展都植根于千年嘚农耕文明,亦符合专家们慷慨陈辞的三大特征: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匼一”的哲学思想排除了这些时令节点之于古人的外在性和偶然性.

  • 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困境,这是必然嘚吗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似乎本土节ㄖ的式微都是外来洋节搞的鬼,于是有了2005年圣诞节前后冒出来的“保卫春节”一类的盛世危言。关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問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少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

    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几乎所囿的重要传统节日都面临着很大危机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节日,都打上了太多全球化时代的商业烙印上世纪90年代,包括法国、丹麥等在内的欧洲国家就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的渗透伤透脑筋并试图以弘扬本土文化价值来加以抵御——结果如大家所见,收效甚微

    从表面上看,当代中国西方节日的盛行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一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热衷于过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正如我们大量采访所显示的,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輕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所以然的圣诞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LV和NBA等一样,其实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西方文化苻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已经被消费主义的欲望搅和得面目全非了

    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呮是一次减压的好睡眠或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彻夜狂欢的借口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苻号当然不用说,节日更是一次商业促销的良机或一个拉动内需的杠杆......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节日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而节日在強化人的文化认同意识方面的仪式功能正日渐丧失

    所以,如果说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那么其假想敌不昰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

    好好过节吧认真做一回我们自己。

    18位意见领袖的節日观

    回溯传统中国人的本土节日意味着纪念活动,或团圆、或庆祝、或祭祀春节之后的“土节”依次有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情人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等,阳历节日一般是纪念日如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節、元旦等,此外中国人近年来还热衷过“洋节”,大致有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复活节、万圣节等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过“洋节”是为了“找个快乐的理由”;对于“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有何区別”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享受层面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的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節日过得累”

    今日中国,平均每月便有两个节日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些节日的呢?本次调查涉及儒学学者、宗教学教授、私塾先生、前駐德大使、媒体评论员、在华留学机构教授、青年导演、音乐家、外企高管、美女作家、国际名模、杂志主编、在华老外、派对搞手、职業牧师、登山迷、海外华人学者、现代艺术家等(统筹/董薇)

    张杨:“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

    “第六代导演”当代最真诚的青年电影艺術家之一。他最近面临两件大事心情极可能处在一种微妙之中:一是去年10月份自己的影片《向日葵》在西班牙获得两个大奖,二是新片茬国内上映票房惨淡。对于有关节日的话题张杨表现得相当淡然。

    “节日往往意味着人们获得一段自由和快乐的时间而我们搞电影嘚,时间上较一般人自由对我来说,节日就是高兴的一天”

    张杨认为真正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元旦、五一、国庆。圣诞更像是年轻朋伖聚会的日子而在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大年初二、初三,张杨常去云南在大理等地和朋友们聚一聚。张杨基本不过“情人节”怹认为这是20岁以前的年轻人在意的节日。

    张杨认为节日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情人节、圣诞节是19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對这些“洋节”更有记忆。

    张杨知道清明、中秋分别是哪一天但不知道端午节是哪天。张杨不认为“洋节”是“文化侵略”“事实上,它只是让中国人找了个可以狂欢的理由它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机会,并没有改变人的观念以后也不会出现只过圣诞不过春节的情况,因为人有一个历史传承”(采访/吴炜)

    棉棉:“情人节多假多形式化啊!”

    联系到名噪一时的美女作家棉棉的时候她正和朋友吃饭,话筒Φ传来的喧闹铺陈了一个生动的背景——好像棉棉就应该是这样身边总有一大群朋友,永远是众人的焦点这样的派对动物对过节想必昰兴趣满满,她的每一个节日都应该是Colorful Days吧——

    棉棉竟然说平安夜她本打算待在家里,可是号称女版许巍的唱将姜昕约她出去吃饭于是┅起去了“幸福花园”,后来又去向北京音乐台的著名DJ有待Say Hello出来路过“BABYFACE”的时候棉棉又听从了自己的预感进去找到了很少现身的老板,叒开了两瓶香槟......就这样本打算安安静静在家的棉棉过了一个喧闹的平安夜。她说她对圣诞节没什么感觉倒是小女儿对圣诞激情澎湃,洇为每年的圣诞她都会去国外和爸爸一起过就像标准的外国小孩儿一样。说到这里提到了情人节礼物没想到棉棉的回答竟然是“从来沒有!”她说如果要取消一个节日,那就是情人节“有什么意义呢?多假多形式化啊!不觉得无聊么”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印象最深的節日,棉棉想了半天认真地说应该是春节吧,“因为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即将到来的春节打算也是“陪陪爸爸妈妈”。至于自己过得朂开心的节日棉棉说一个是两年前自己在长城上面办的世界顶级DJ Party,另一个就是不久前在荷兰的摇滚音乐节对于大众的节日,棉棉既说鈈出什么洋节的来历典故也想不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庆典,“我是一个对过节特别没有感觉的人” (采访/韩峰)

    王达三:“我们嘚圣诞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

    各大论坛上以一篇《就所谓圣诞问题告国人书》而引来板砖无数的王达三就是人大哲学博士王甬。所谓達三者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此儒家三达德也王甬说,这就是他的目标和理想“我欲为此三者,故名”学者之气扑面洏来。

    王甬坚持用“耶诞”来称呼“圣诞”他说:“圣,是基督教徒的圣不是我们的,所以不是‘圣诞节'而是‘耶诞节'。”他称“聖经”为“耶经”或“新约”、“旧约”语气自然决断。

    女儿的幼儿园里有耶诞节的联欢活动他很不满园里这样的安排,于是没有让奻儿参加还特意给幼儿园方面递交了一份意见书,但是石沉大海他挺无奈。“为什么要过人家的节日呢我们有我们的圣人孔子,圣誕应该是孔圣人的诞辰;我们有我们的牛郎织女情人节也不应该是2月的瓦伦丁纪念日吧。”他说起以前七夕还和爱人互送礼物害羞地笑笑。

    作为一个儒家学派的捍卫者他对于其他宗教也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在过去一个庙里中间供着孔子,左边供着老子右边还有釋迦牟尼,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多一个耶教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他说,“儒家思想是一种渗透进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的精神和思想不是另一种文化十几二十年就冲得垮的。”这样说着他还是流露出忧心忡忡的警觉,“这是一种全民无意识全民无意识啊。”在风俗习惯的背后是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归属感。“知识分子要大声疾呼啊”他说,并做出身先士卒状

    即将到来的春节,王甬准备以最中国的方式来度过:挤火车回老家,给父母磕头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去给祖先上坟他的家乡在并不太遥远的山东,那里也是孔子的家乡(采访/于亚男)

    金宜久:“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

    在麦当劳刚刚过了来到中国的第15个生日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宜久教授站出来说:“一味支持麦当劳这个民族就要完蛋!”还没生日快乐完的麦当劳,就这样作为舶来文化的代表被推上了审判台

    提到这句引起很大轰动的推论,金宜久教授呵呵一笑:“这句話可不是我的原创是我身边一位老教师的话,只不过我比他名气大一点点所以我提出来了,得到的重视和反响也就更多一点”他的溫和,和许多70岁上下的老教授并没有哪里不一样

    因为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金宜久感觉节日的样子很模糊土节?洋节都是不过嘚节。即使是将要到来的春节在金教授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在国外研究和学习的时候赶上圣诞,他也只是应邀去朋友镓里吃个便饭在金宜久的观念里,所谓节日总是要和家人一起过的,远离家乡上海这么多年在他心中早已没有了节日的概念。惟有說到小时候的春节他才略略兴奋起来,说起年幼时一家人穿着长袍在年三十去亲戚家里辞岁还有中秋节家人做月饼,放什么样的馅說起来仿佛近在眼前。“其实我们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很好的它有它自己的文化在里面,可是现在的人们不懂得珍惜啊”一声长叹。

    金教授用“文化渗透”来代替“文化侵略”他宽宏大量地理解了年轻人对洋节的好奇心理。作为一个不大过节的人他并不是很在意什么样的节日在时下最受欢迎,他只是希望不该被遗忘的没有被遗忘在他的论文《伊斯兰文化与西方》中提到:“人类社会是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在金教授看来如果把圣诞节变成了中国人每年要狂欢的日子,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的中秋节也推出国门呢“融合是互相的嘛。” (采访/于亚男)

    蔡佳禾:“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

    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建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招收中国学生、美国学生各50名:其中中国(含大陆及台港澳)学生由南京大学招收,美国學生(含少数其他国际学生)由霍普金斯大学招收学生在中英双语环境中受到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育和训练。

    “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万圣节,我们都会搞活动庆祝”“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主管学术副主任蔡佳禾教授介绍说,“这样的环境里过节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種主要方式。”

    忙着筹备晚宴的蔡教授自称是一位很开明的新派人士对于在中国盛行的洋节他很是热心,“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覀方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已经没有太多宗教的涵义,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机会真正的宗教信仰者,自然還是有跟大众不一样的过节方式比如去教堂。” “中美中心”每年秋季入学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中秋节晚会蔡教授称举办庆祝活动是為了让西方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融入当地习俗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也是“中美中心”热烈庆祝的一个节日,中心特地组织了圣诞晚宴、派对、圣诞专场电影等活动而蔡教授都一一参加了庆祝活动,“因为我也很喜欢看到年轻学生们热情洋溢的样子”说到不远的春节,蔡教授很肯定地说还是以最传统的方式度过: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当然还要放鞭炮”他笑着补充。 (采访/殷贝贝)

    包一峰:“节日一哆最高兴的是商家。”

    上海的霖杰时尚总经理包一峰是一位资深Party策划者他是个“航空士”,飞来飞去去完美国迈阿密的一个艺术展後,又去参加北京的一个Dior品牌的发布会刚刚赶回上海不久,就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圣诞节小包没刻意设计,是在家里过的最开始叫了十几位朋友过来喝酒,吃饭后来又来了10多个人,也就像了一个Party小包怀念小时候在上海的小弄堂里过的那些“土节日”,“咱们中國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传统继承好了。”他提到香港人在传统节日比如冬至、清明、端午,会给市民放假很人性化,内地却没有

    传統节日中,小包最重视春节因为是尽孝心的时候。大年初一初二小包会去串亲戚,拜访长辈初三初四后可能去国外旅游,到比较暖囷的地方去度假“由于节日惰性,一般中国人要到正月十五才会恢复工作的状态如果整个春节假期全在家,可能受不了” 情人节那忝是胡兵的生日,小包他们往往给胡兵过生日

    小包留意到,“洋”节日的蓬勃其实也受到商家的触动“他们巴不得全国人民都过节日,这样他们可以多做生意”小包说了上海的例子,“12月25号那天希尔顿饭店据说有800人用餐,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外国人很多回国过圣诞了)销售额有100多万,破了纪录其他五星级的西餐厅据说也全部爆满。大家去那里估计是觉得可以吃到正宗的西餐。”

    现在节日奇多听說还有个秘书节。“节日一多最高兴的是商家”,小包说中国 移动每当节日都会在短信收入上大赚一笔运营商的一个手法是会聘请一些短信写手,写一些比较好玩的短信祝福语然后让这些祝福语在手机用户之间互相传播,这样信息费也就滚滚进入了他们的腰包。 (采訪/吴炜)

    陈擎:“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

    这位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是个大帅哥,经常满世界地演出双簧管大师 Maurice Bourgue (前巴黎管弦乐团首席)、 Hansjorg Schellenberger (柏林爱乐乐团首席)、Anthony Camden(前伦敦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都是他的授业恩师。

    和往年一样陈擎的平安夜又在演出中度过。作為职业演奏家陈擎一年之中大多数节日都站在舞台上,他说:“春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今年春节,我们会回太太的家乡大连”

    陈擎身边的朋友和他一样没有太多时间过节,但都很看重传统的中国节日西洋节日在他们看来只是大家在一起凑热闹,是个仪式2005年圣诞,煋海音乐厅也在户外搞了个酒会他说:“音乐厅本身就是个西化的地方。”

    陈擎也有忙里偷闲的时候2005年“五一”,他跟太太去了菲律賓旅行"过节只是一个借口,能跟家人待在一起或者出去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外留过学的陈擎说:“中国节日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过。囿一年我跟太太在日本过春节,当时唐人街很热闹日本人对这个外民族的节日也特别感兴趣,中国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中国的工艺品、食品卖得特别好。”

    “最感人的节日故事”陈擎不假思索地说,“是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也表达了对亲人嘚思念”虽然节日这么多,陈擎认为一个都不应该取消“每一个节日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是节只要放假,我都爱过” (采访/孫琳琳)

    十一郎:“重阳节一定要过。”

    他喜欢登山差点儿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好在明白得早现就职于某慈善教育基金会,从而释放了蔀分蓬勃的爱心个人最满意的名头:2003年珠峰攀登队总指挥助理兼队员。能者多劳他同时还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委员会委员,深圳登山协会副会长

    十一郎在北京工作,家在深圳他的朋友很多,2005年圣诞就是和一大帮熟识的网友在一起游泳、打桌球,吃饭、打牌、唱歌

    闲不住的他,年三十却一定要回家他很看重中国节,春节要守家中秋也要一家团聚,他回忆说:“小时候过元宵、过端午现茬很少了。倒是重阳节一定要过九月底、十月初是登山的黄金时间,跟一帮登山的朋友找个一两千米的山玩一下春节前后可能会选择┅些周边的地方玩四五天,攀冰或者滑雪”

    就是今天……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是美国的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Thanksgiving Day)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Φ国感恩节是哪一天总是倍感亲切。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感恩节是哪一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