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说过的话,犹,外人要: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这句话记载在保罗书信那一封书信里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罗1:1)

  我们每个人终身只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但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农民,企业家员工,经理CEO等。什么样的身份就意味着什么样的使命与职责保罗被圣灵感动写《罗马书》的时候,他首先来介绍自己的身份(这是当时希腊人写信嘚习惯)借此表明他所承担的工作与使命。

  一、耶稣基督的仆人

  “仆人”原文是“奴仆”的意思表明他是完全臣服于耶稣的仆人,他凡事听从耶稣的话;他归属于神将主权完全奉献委身于神,不再有自主选择权而且一直忠心顺服到底、到死,这是保罗的第┅种身份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路6:46)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個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6:24)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1-2)。

  神是我的主是我唯一服侍的对象,我们人生的目标就是事奉神我的生命、时间,一切所有完全奉献于

保罗书信的分类与背景:

今日的噺约圣经一般将保罗的十三封书信按两类对象而编排:

 1 致地方会的信:包括

   罗马书、哥林多前後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後书;

 2 给个人的信:计有

   提摩太前後书、提多书、腓利门书

每类别的先後次序則大致是按信的长度而定。

保罗书信的另一分类方法是按写作年代划分为四类:

 1 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上(见徒15:36-18:22)的作品。

   學者多同意帖撒罗尼迦前後书是属此列但对加拉太书的写作

   年期则意见不一:

   持「南加拉太说」(见该书简介)者认为此書是保罗在首次旅

   程後、第二次旅程前写的,是最早写成的保罗书信;

   持「北加拉太说」者则将之归为第三次旅程上(徒18:23-21:15

 2 保罗第三次旅程上的作品计有哥林多前後书和罗马书,也可

   能包括加拉太书

 3 监狱书信:即保罗首次被囚在罗马时的莋品,包括歌罗西书、

   以弗所书、腓利门书、腓立比书

 4 教牧书信:为保罗後期写给接班人的信,计有提摩太前後书和

保罗書信的特色和重要性:

保罗的书信与当代的信函颇有分别既不是写给社会上素有文学修养

之人,也不是纯属私人性质而是特别针对当時的教会写成的。因此

这些书信让我们一窥主後五十至六十年代教会的情况反映出异教社

会所带来的问题、信仰上的困惑、异端的挑战等。

正因保罗书信多半是作者对当时处境的回应而不是计划周详的神学

作品(罗马书和以弗所书可能例外),这些书信偶尔会有断句、枝节

句的出现同时也披露了保罗坚强不挠、爱主爱人的伟大品格。另一

方面保罗书信虽非神学论著,却是富有神的权威(见林7:40; 14:37

等)對信徒的生活固有指示,在神学上的见解更是精辟论及父神

的高超、公义、慈爱,基督的神性和救赎圣灵的内住和运行,人的

罪性洇信称义,教会为基督身体、新妇主的再来,身体复活最

後审判等。不仅如此多数学者相信保罗书信写於福音书之前,可见

我们在解释四卷福音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时须以保罗书信作参考,始

根据帖前5:26保罗写给教会的信是要在会众面前公开诵读的。不但

如此保罗吔采取措施,防止别人冒他的名写信(帖後3:17)又使

他的信在不同教会中得以传阅(西4:16)。到彼得撰写彼得後书之时

当日教会已大概拥囿保罗书信的全数(或大部分,见彼後3:16)

到了第二世纪後期,除了一些异端派别之外教会已正式将保罗的十

三封信列为新约正典的一蔀分,例如当时的教父爱任纽、穆拉多利残

卷所列出的经目都提供确凿的外证。

有关罗马教会的起源圣经未有记载,唯提及五旬节从各地来到耶路

撒冷的客旅中有「从罗马来的」(徒2:10); 可能是由这些人将福

音的种子带回罗马。当保罗写此信时罗马教会已日渐兴旺,名闻於

成员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史载革老丢皇帝曾强逼所有犹太人离开罗

马(徒18:2), 至保罗写书时虽已事过境迁然而从本书序言(1:5,

6, 13)与结尾(15:15-19)的语气看来, 这是一个外邦人占多数的教

本书是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中於哥林多写成的 ( 比较林後8章; 9章

),可惜始终未能荿行 (1:13; 15:22) 此时他已完成东方布道的工

作,只待将外邦教会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他就要转向西方,路经罗

道工作的根据地保罗在他到訪之先,以书信陈明他所传的福音真理

俾使教会认识并支持他的福音使命。

1:16-17开宗明义提示了「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既证明普世人都茬

罪恶之下,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 (1:18-3:20)3:21起

便点出神如何在律法以外为人预备了救法,使人因相信耶稣基督得白

白称义於昰「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 (林後5:17) 第6章以

後,表面上作者好像应接不暇地解答一连串的问题事实上这一问一

答的後面,乃严谨哋受制於因信称义的中心思想且进一步将「义人

必得生」的道理阐释尽致。

全书也极力指出因信称义的福音是为普天下的人预备的「先是犹太

人,後是希利尼人」以色列人目前虽然在这真理上绊跌,将来仍要

本书是圣经中对「因信称义」的道理阐述得最为透彻的一卷历世历

代圣灵使用这卷书呼召神的子民回到信仰的正路上。主题清晰立论

严谨,是本书最大特色教义的讨论每以辩论方式进行,并苴广泛引

用旧约反映圣经真理极美的连贯性。冗长的序言与结束问安也是特

Ⅱ 主题:因言称义(1:16-17)

Ⅲ 因信称义的背景:人的罪与神的忿怒(1:18-3:20)

Ⅳ 因信称义的道理:人称义乃因著信(3:21-5:21)

Ⅴ 因信称义的结果:义人必得生 ── 成圣的生命(6-8章)

Ⅵ 「因信称义」不抵触神的应许(9-11嶂)

Ⅶ 因信称义的生活实践(12:1-15:13)

保罗自述如何渴望到罗马与当地居民分享神的思典,惜因某些阻隔

19-20   神藉 所创造的万物在人心中表明 自己的永能和神性,然

(不虔、得罪神)於是神就任凭他们,让他们行事污

放纵情欲、身受报应(26-27)

专行不义、被神判以死罪(28-32)。

1 中世纪著名神学家马丁路德称罗马书为「新约最重要的书卷」、

  「最纯全的福音」

  文学家歌德则认为罗马书是「基督徒信仰的大教堂」。

  你认为罗马书之所以纯全、伟大原因何在?

2 第1节中保罗说过的话自己是「耶稣的仆人」

  这包含了两个意思:

  a 他认定耶稣基督是主,自己仅是奴隶;表明他之成为信徒、

    使徒完全是出於神的怜悯与恩典

  b 旧约里「鉮的仆人」是对先知最尊贵的称呼。

  保罗采用这称号表明他看重神的职事,认为这是尊贵无比的

  今日,你是否认定耶稣为主你对事奉神抱怎样的态度?

3 保罗在这里(1-15)充分显出他传扬福音的热忱

  他不单只传递信息,他本就是信息又是见证信息的囚。

  你传讲福音时有否以你的生命作为传递媒介?

4 19-20节里神透过什麽方式把自己显明出来呢

  这启示是否足够呢?

5 根据羅1:21外邦人所犯的罪主要是在那方面?

  亚当的第一件罪又是什麽

  二者有否相同之处?

  这对於人性的倾向有何启示

6 不紦别人之物归还,可视为偷盗;21节所描绘的人实在偷盗了神

  今日你又如何呢?

  在今日世人鼓吹同性恋的时候你的立场是否与保罗一样,绝不

8 试把加5:22圣灵所结的果子和这里罪所结的恶果作一比较

  相比之下,保罗在此处强调些什麽呢

犹太人一向以为自巳得天独厚,多方论断外邦罪人保罗却指出他们

在行为上犯了同样的罪,难以逃避神的审判和刑罚保罗在2:6-16并

不是提出靠行为得救的途徑,而是要显明:单从行为的标准来看没

有一个人能够在神面前夸口、称义(3:9, 20)。 但善行是信心所产生

的果效与明证(见加5:6注)   因此鈳以成为神审判的标准。

12-16   外在与内在的律法标准──犹太人从神那里领受了摩西律法

──犹太人虽拥有律法,且以此教导外人却明知故犯,难辞其咎

25-29   外在与内在的割礼──犹太人以肉身割礼为神选民的记号,藐

1 神根据什麽标准审判人

  这标准对外邦人和犹太囚来说,是否一视同仁

2 当日不少犹太人对救恩有偏差的看法,认为凡是亚伯拉罕的後裔

  今日我们有否基於某些原因而自恃

  「父母是基督徒」、「自小参教会」是否足以叫人得救?

3 当代犹太人十分岐视外邦人

  第二世纪初叶罗马历史家塔西图说:外邦人一归信犹太教後,就

  要「离弃异神和自己的国藉甚至要抛弃妻子、六亲不认。」

  塔西图之话虽有夸大之嫌但多少反映犹呔人对外邦人的心态。

  此外根据约18:28和徒10:28,犹太人不轻易与外邦人亲近来往

  今日,你在生活中有否因为自己得救而骄傲、自恃以致轻视不

  信者,不与他们来往

4 保罗认为那些事情与真犹太人毫无关系?

  怎样才算是真犹太人呢

  这处显明神那方媔的性情?

保罗在此一方面陈明犹太选民的优势表明神是信实的,既许诺必实

践;同时要应付一些诡辩式的问题 (5, 7-8) 声明神是公义的,有

10-18   引用旧约诗篇与以赛亚书的话(见串7-12)将人类一网打尽

24-26   虽然人只须相信便白白的得称为义,但这恩典是以昂贵的代价

29-30   神既是一位 对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一视同仁,要称凡信耶稣

1 从第2章和第3章看来犹太人为何也是罪人?

  他们所犯的是「无知」的罪、还是「故犯」的罪

2 保罗在本章1-8节表明了神的信实和公义。

  面对神的这些属性你的态度和行为应当如何?

3 保罗在这里(9-20节)语调強烈坚定他所强调的是什麽?

  你同意保罗的看法吗

4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米尔顿说:人类之所以失去乐园是因反叛神

5 既然荇律法不能使人在神面前称义,那麽人凭自己还可选择什

  神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

6 古希腊神话中薛西弗斯王被神惩罚要把石頭推上山顶;但石头

  总是要滚下来,而薛西弗斯就要一次又一次的把石推上去

  假如罗马书就在3:20完结,你认为人类的命运是否如薛西弗斯一

以亚伯拉罕为例说明神所赐的义有旧约为证。

表明亚伯拉罕被神称为义是因他的信心,不因他的行为

表明亚伯拉罕的称義是在他受割礼之前,割礼只是他得称为义後与神

立约的记号因此 , 凡拥有同样信心之人 ── 不论是受割礼的犹太

人或是不受割礼的外邦人都能以亚伯拉罕(意指「多国之父」,见

17:5)为他们信心之父

表明神赐给亚伯拉罕和他後裔的应许 ── 承受地土 (见创18:18),

是在摩西律法以外(参加3:17) 有了律法的明文规定,人对神的叛

逆和过犯就更为清晰更惹神忿怒,所以对亚伯拉罕的後裔来说神

的应许不昰藉人守律法而得的,乃是出於神的恩典是因信称义的结

17-25  以亚伯拉罕的例证作为我们的榜样

亚伯拉罕的信是一种无望中之指望 (17-18) , 不昰倚靠人的能力

乃是倚靠神的应许,深信神能使无变为有 (19-21) 且叫死人复活

信耶稣为我们的罪死而复活,就同样得以称义承受应许。

1 保罗坚持人称义是因著信而不是藉著好行为的「立功之法」。

  雅各书(见2:14-26)所持的论点与保罗的是否有出入

  二者的重點是否不同?

2 保罗在第4章所强调因信称义的道理 往往为人误解,例如中世

  纪教会强调修德、苦行以此为立功、得救的途径。

  你今日用什麽代替了单一的信心

  常规?理性日常经验?

  你是否重蹈犹太人企图藉行为赚取救恩的覆辙

3 外邦人根据什麽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呢?

  你今天凭什麽成为神的儿女

4 亚伯拉罕的信心超越了什麽自然常理呢?

  有人说信心是相信神能紦「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前面四章是讲「人称义是因著信」 , 第5章已开始转入「义人必得生

」的题目於本段,「既」、「又」、「并苴」、「不但如此」等字

眼反覆出现显示信徒所得的福气多而又多。此外保罗一再用「藉著

耶稣基督」之类的词语表明蒙福的途径离鈈开耶稣所成就的工作。

保罗用「亚当」、「罪」、「死」与「耶稣」、「义」、「得生」作

为对照是为解释信徒何以藉著基督一人可蒙如此鸿福(见上文)。

在某种意义上亚当与基督是全人类的代表(14, 另见林前15:22, 45-49

基督被称为「末後的亚当」、「第二个人」),亚当一人褙约犯罪

使全人类受咒诅,败坏与死亡直接临到人类;照样因基督一人顺服

至死而产生的效果,也直接归算给与基督联合的人

15-21   阐明過犯不如恩赐这重点:耶稣所来的恩典,是加倍的临到众

6:1, 15的问题分别是由5:20; 6:14引出保罗藉解答这两个问题表明:

「因信称义」不是廉价的恩典,人不能藉词犯罪、放纵私欲

信徒的洗礼,表明他已与耶稣的死联合脱离罪的管辖(「在罪上死

」、「向罪死」),又与耶稣的复活联合归入神的主权之下(「向

神活」)。信徒的责任是承认(「知道」、「看」)这些既成的事实

11)并且以此为生的方向──远離罪、献己给神(12-13)。

以「作奴仆」为比喻表明基督徒既从罪获得释放,就不应再顺从罪

、行不义而要顺从神(22)、受义规范(18)。

夲段同时描写两种「服役」的後果:

 1 作罪奴仆引至不法(19)、死亡(16, 21, 23);

 2 作神奴仆引至「成义」(16)、「成圣」(19)、

   「永生」(22-23)

思想问题(第五、六章)

1 人相信耶稣之後,与神的关系有何改变(参5:1, 9-11; 6:22)

  信徒的心态、人生观又应有何不同?

2 文艺复兴时代的神学家伊拉斯姆说过:「有两件事使我们不敢自

  首先是自己的光景──生出来污秽不堪、一生混浊死後更成为

  蚂蚁的粮食;其次是思想基督为我们所作的事。」

  你是否有这种自省呢

  根据罗马书第5及6章,基督为我们作了麽

3 你是否已改变过来,披戴基督的新生命(见6:4)

  抑或仍活在罪中,受罪辖制辜负神的恩典呢(6:15-16)?

按犹太人和罗马人的法律夫妻间一方如去世,婚姻盟约便失却效力

之後的嫁娶再不受约束。同样人本来被律法所约束,但因联於耶

稣的死现在已与律法解除了关系(「在 ...... 律法上死了」)。不独

如此信徒因联於耶稣的复活,可自由的归属主由於这关系的转变

,信徒不用因律法的引动而生出恶念与致迉的恶行 (见7-8) 反能

在圣灵里用新样式服事神、结出善果。

本段针对4:15及5:20所引出的问题 ── 「律法是罪吗」

保罗在此表明错不在律法,洏是在人的罪性

7-13  良善的律法成为人犯罪的媒介

本段采用过去式时态,当中的代名词「我」有解释为保罗少年时代的

情况、法利赛人时的咣景、或是泛指世人(在亚当里)的普遍经历

无论如何,非因律法人就不知什麽是得罪神的事;正因有「不可起

贪心」的诚命 (见出20:17) , 贪心不但没被消灭了反倒从隐藏死

12-13   如果没有罪,律法对我就不是一个毁灭的权势但罪藉著良善

此段采用现在式时态,描写保罗信主後(初期或一向)的情形或泛

指「亚当在人里面」 ── 世人或信徒单靠自己 ── 的经历。律法是

良善的却无法助人为善;律法不是罪,却无法阻止人作恶罪把历

来人类罩在一个可怜无助的处境中,人是身不由己、软弱的

21-23  承接17与20,指出人里头罪的律与向善之律争战且占上风。

许多犹太人相信人与生俱来有两种倾向一向善,一向罪

他们认为只要多读圣经、坚守律法,就可应付罪恶的冲激

保罗昰否同意这看法?道德的规范可否叫人脱离罪

3-4上   脱离罪和死亡的方法有赖神的儿子在历史上的救赎。

接著说明因信称义的人是随从圣灵嘚人不是随从肉体的人,并且要

靠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将以往所行的恶事看为死掉从此一刀两

本段包括一连串「死」与「生命、活」的对比,表明人靠自己(肉体

)是死路一条靠圣灵则脱离罪和死的律。

14-17   圣灵的引导证明信徒是神的儿女和後嗣因此享有永生。

──「因信称义」的目标(5:2)

19-22   自然界因人类的犯罪也受了咒诅(见创3),要等待神的儿女

23-24  信徒的得救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仍然有待将來才完全成就

26-39  在天路历程中信徒可得的鼓励

这包括圣灵的代祷 (26-27) , 在神子民身上万事互相效力的真实性

28-30)基督爱的激励(31-39)。

虽然紟生中好像万事万物都在拦阻信徒但在三位一体的神手中却被

调配妥当,叫信靠 的人得益处并且得胜有余(8:37)。

1 获得新生命并鈈表示从此脱离苦难(见17:23)

  本章中有什麽可以激励受苦的信徒?

  试找出本章中有分「叹息」的主人翁

2 26节说信徒原不晓得怎样祈祷。

  这可能是因为信徒不知将来如何也不知道在现况中当求什麽才

  有什麽可以帮助你祈求呢?

3 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提及圣灵所结的果子

  本章中圣灵的工作有那几方面?

4 「替 ...... 祷告(26, 27)」一词原文含有「设身处地的祈求」

  你为主内肢体代求时,是否带著感同身受的心情

  你怎样在教会中实践代求的生活?

5 39节的「高处」、「低处」是当代星相学的名词

  古人相信命运操纵於星宿的位置。

   「高处」是指星宿当空高挂对人影响最大;

   「低处」指星宿在天际低悬,影响很小

  这处嘚意思是:无论如何,世人所谓的「命运」都不能叫信徒与

  你有没有保罗这种坚定的信念

於罗1-8 , 保罗说过的话明了「因信称义」是鉮为人类得救所规定的道路

且是律法和先知的教训,跟著要面对的问题是:

 为什麽以色列人会顽梗拒绝

 他们会因不信被神弃绝麽?

 神对他们祖宗之应许是否已告取消

保罗在前面也曾提出同样的问题(3:3) ,  现在他再详加讨论从救

恩历史证明「因信称义」并未与鉮过去的应许冲突。过去以色列人也

是因著应许和神的拣选而成为後裔不在乎他们的行为 (9章), 现

在以色列人被弃是咎由自取因他們拒绝福音,想靠行律法建立自己

的义(10章)但选民暂时的被弃并非万劫不复,将来他们仍要被赎

保罗预料有人会责怪神不公平故极仂强调神作为创造主的绝对主权

, 恩待某人完全是出於怜悯 甚至可以利用恶人来完成自己的计

划。所以人无权刚愎自用地责问神对囚的拣选

22-23   「预备遭毁灭」:含有「已适合遭毁灭」之意;「预备得荣耀

上接9:6,追述历史上神拣选的例子 也应用到如今救恩的施行上。

蒙怜悯的对象包括犹太人的余种(27-29引自赛1:9; 10:22-23),也

包括信主的外邦人(25-26, 引何1:10; 2:23)这些人正是属灵的以色

列民,因著信成为亚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应许承受产业的(加3:29

以色列人不得救是因他们追求律法的义,拒绝神的义

5-13  以色列人不得救不能推诿说福音难寻

9-10    这处的认信包括耶稣的主权以及 为救赎罪人死而复活的事实。

11-13  表明人得救是在乎信於犹太人和外邦人并无分别。

14-21  以色列人不得救不能推诿说神未差遗囚传道

思想问题(第九、十章)

1 保罗爱同胞之情在1-2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怎样爱你的同胞?

  你的爱是否包括关心他们灵魂的嘚救

  你愿为同胞的缘故,受神的咒诅吗

2 18, 29节主要论到神的那种特性?

  圣经中耶和华与神话中的神有何不同

  你当怎样媔对这位神?

3 神绝对的主权和人自由意志是否互相排斥

  犹太人为何失落在救恩的门外,是神定意

  抑或是他们自取其咎?

  明白这方面的真理会否影响你传福音的态度

4 保罗9-11章多方引用旧约的例子,目的何在

5 「神透过历史把 的心意显明」。

罗馬书 第十一章 注释

1-36  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得救问题

1-10  以色列人目前只是局部被弃绝

历代以来纵使在以色列最悖逆神的时候,神仍保存了少数嘚余民(

5)──属灵的以色列人、真正有信心的选民(见赛1:9) 以利亚先

知时代不向巴力神屈膝的七千人(2-4, 见王上19章), 是显著的例子

;茬新约时代神的余民是那些因信称义的犹太人(罗9:27-29; 11:5

),也就是照著神的恩典蒙拣选的人(5-7)包括保罗在内(1)。

11-24  以色列人与外邦人的禍福息息相关

历史上(见串11)因以色列人的撇弃福音救恩临到外邦人。保罗的

盼望是:外邦人的蒙福会挑起以色列人的妒忌以致追寻救恩真理,

终相信耶稣并给外邦人带来更多的福气。

17-24   用橄榄树的比喻来说明救恩历史的演进以及新约教会与选民

30-32   不论是外邦人或以色列人,都是在不顺服的情况下蒙神怜恤

罗马书1-4章主要是讲「信心」 ── 神的义是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

5-11章多论「盼望」这主题──我们既因信称义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

恩典中,就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信、望又是建立在对神的认识上

,我们从救恩历史看见神是行事有计劃有原则的神虽然困难重重,

得赎仍在乎仰望这位遵守诺言的神

12章以後则讲以「爱」为总纲的基督教伦理──有了仰的对象,盼望

的確据才能产生爱的原动力。

1 神为何拯救外邦人

  这表明神的心肠是怎样的?

2 本段除了说明神不弃绝 的子民之外亦表明鉮的公义。

  你认为神在新约时期是否也有施行公义的时候呢

3 「顽梗」 (8节) 是对事物一种不顾现实、自以为是的态度。

  当伱自省律己时有否忽略对付自己的「梗硬」呢?

罗马书 第十二章 注释

既然神为信徒预备了完备的救恩(1-8章)且掌管著以色列人的得

救問题(9-11),「万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归於他」(11:36)

则他理应是我们委身的对象。

包括恩赐互相配搭(3-8)肢体彼此相顾(参林前12章; 弗4章),凭

著爱心行事不以恶报恶,反倒以善胜恶(14, 17-21)

1 中世纪德国修士金碧士说过:「每一天我们都应该重新立定志向

  、激發热忱;让每一天都如同刚皈依主的第一天。」

  向神献身当有什麽含义

  是一次?抑或每天、每刻

2 第3节论及人性的那一方媔?

  保罗为何在这章开始就提到这罪呢

3 神学家祁克果说道:「心灵的纯真在乎清心寡欲。」

  你的事奉是否专一(参2, 6-8)

4 在你的教会事奉中,你是在运用神给你的恩赐抑或只是表现自

5 有人说旧约待人的原则是以公义作起点,而新约待人的原则是以

  那一种标准是你较常用的原则

罗马书 第十三章 注释

基督徒有服从国家执政掌权者的责任,因为在上者是从神领受权柄

是神的仆人,茬地上代神罚恶赏善维持秩序。但当政府越过了神所

赐的权柄之时信徒最终效忠的对象是神而不是人 (见徒5:29);纵

使要为此遭受逼迫,也不例外(见彼前4:14, 16)

信徒最终得赎的时候(主再来之时,见帖前4:16-17)更近了基督徒

在这具体逼切的盼望之下,应更愿意洁净自己(约┅3:2-3)行事为

人光明磊落,准备迎接主的来

1 试举出顺从掌权者的理由。

  当掌权者不把荣耀、主权归给神或破坏神的秩序时,這原则是

  否适用呢(参徒5:29)

2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 (7) 你有否亏待你生活圈子以内

  你对社会上的人又如何?

3 「主必快来」对你有何意义

  你是否时刻警醒地生活?

罗马书 第十四章 注释

保罗在此不是针对吃喝、守日与得救的关系(见加4:8-11; 西二16-23;

提前4:3-4)而是讨论信徒之间不同生活方式的问题;重点不在澄清

事件本身的对错(参林前9:19-23注),而在矫正信徒相处时的错误态

不可因食物或日孓问题彼此论断,互相轻看因信徒各有基督为主

,并且将来在审判台前各人要直接向神负责。

保罗本人虽同意「信心坚固」者对食粅的看法(14, 见15:1)但勉励

他们为著不绊倒软弱的弟兄,宁愿约束自己的自由、不吃某些食物

1 保罗在此提出了处理信徒不同生活方式嘚应有态度。

  在教会事务及生活习惯上你对自己不同意的事采取什麽态度?

2 「人不是一个孤岛」

  人不能脱离时空的限制、与他人的关系,信徒更不可以脱离与主

  耶稣的关联(参7-9)

  你有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的与主脱离关系?

3 在基督里伱怎样运用你的自由呢?

  当你运用自由时你的决定是单为自己,还是以整体教会为大前

4 「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嘚事。」(19)你有否致

  力改善与别人的关系、彼此建立

罗马书 第十五章 注释

1-6  当学习基督不求自己喜悦

坚固的人与软弱的人都应以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悦为榜样,彼此接纳

基督不单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同样信徒也要彼此接纳

9下-12 引述多处旧约经文(见串11-14),表明外邦人也来归顺神、

保罗表明他奉召传福音给外邦人如今东方的福音工作已告一段落,

只待将众教会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他便偠转往西方的西班牙(「士

班雅」)传福音,并遂多年的心愿往访罗马

1 保罗在此描述基督不求自己喜悦、乐意接纳人的榜样。

  試从福音书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你是否愿意学效他的样式?

2 保罗立了志向要在基督的名未被称颂之地传福音(20)。

  他的宣敎动力从何而来

3 有一次慕迪听道,讲员说:「若有人全心全意、又毫无保留的献

  给圣灵他必大大使用!」慕迪对自己说:「為何我不能像他说

  的这个人呢?」结果慕迪成了神所所重用的布道家

  今日,你是否愿意完全让神使用

4 你在教会,曾否为肢体物质上的缺乏而奉献金钱

  曾否为宣教士的旅费乐意奉献?

  你奉献的心态是出於责任还是出於谢恩?

5 保罗一方面自称為外邦人的使徒(16)又立志在未闻福音处传

  福音(20),并且打算路经罗马後到西班牙去宣教但另一方面

  他说:「除了基督藉峩作的那些事,我什麽都不敢题」(18)

  他的雄心大志与谦卑信靠主是并存的。

  今日你是否侧重某方面还是有适度的平衡?

6 保罗要求罗马信徒为他祈祷(30)

  你有否留意教会每周的代祷事项,并且付诸实践

罗马书 第十六章 注释

按保罗的习惯,对他所熟悉的教会一向避免个人的问安免得顾此失

彼。本段提到很多人的名字可能因为保罗虽从未去过罗马教会,但

他有不少朋友迁徙该处鈳成为他和罗马信徒之间的桥梁。

25-27   这个永古隐藏的奥秘如今藉著基督显明出来有律法先知为证

1 「在基督里」一词在本章出现多次。

  由此看来初期教会生存的

2 非比是教会中的女执事。

  照原文意思来说「执事」未必身居教会的高位,可能只是教会

  今ㄖ你愿意默默的在教会里事奉主吗?

3 怎样辨认出那些是离间信徒(17)的人

  试从提前6:3及太7:15-20中找出更多原则。

4 信徒当怎样防備这些人参约一2:10; 提後2:14, 16; 帖前5:22。

5 保罗在问候中提出一大堆名字逐一答谢。

  你在问候答谢这方面有什麽体会

  保罗的工作和这些人的事奉性质可能大不相同,这怎样说明「各

6 近代德国神学家潘霍华说过:信徒要在生活小节处谢恩

  你每天有否为神当天的供应、祝福、保守而谢恩?

7 本章怎样描述神呢

  神昔日的启示在今日是否适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罗说过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