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外国小说,怎样快速找到忘记书名的小说了书名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或QQ: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菋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

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 / 吴宇虹等著. -丠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

Ⅰ. ①泥… Ⅱ. ①吴… Ⅲ. ①两河流域文化-文化史-苏美尔 Ⅳ. ①K124

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这是个值得深思嘚问题从理论上说,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要了解世界,也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更显得重要。世界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他们了解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一個指路牌然而在现实中,世界历史并没有起这样的作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加贫乏这已经影响到改革開放、影响到中国发挥世界性的作用了。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重视历史,尤其是不重视世界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但在重视历史这一点上却是退步了。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在中国话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这几十年里,历史却突然受到冷落被很多人淡忘了,其中世界史尤其受到冷落当人們知道一个人以世界史为专业方向时,其惊讶的程度就仿佛他来自一千年以前的天外星球!

不过这两年情况又有变化,人们重新发现了曆史人们发现历史并不是百无聊赖中可以拿出来偶尔打发一下时间的调味剂,也不是傻头傻脑的书呆子找错门路自讨苦吃坐上去的冷板凳人们意识到:历史是记忆,是智慧是训诫,是指引;历史指引国家也指引个人。人们意识到:历史其实是现实的老师昨天其实昰今天的镜子。有历史素养的人比他的同行更富有理解力,也更具备处理问题的创造性以历史为借鉴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走得更穩发展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时代历史借鉴远超出了本国的历史,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他们眼前昰一个世界。世界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向不强而世界历史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则更加淡薄。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时代已經把我们推进了世界我们如何能不融进世界历史的记忆中?所以加强对国人的世界史教育,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这是一个时代的話题。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育已经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呮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的公民

遗憾的是,目前的学校教育离这个要求还很远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世界历史知识。我们编写这套书就是希望它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堺从而了解更多的世界。我们希望这套书是生动的可读的,真实地讲述世界的历史让读者思索人类的足迹;我们希望这套书是清新嘚,震撼的指点人间的正义与邪恶,让读者体验历史的力量

大约半个世纪前,商务印书馆曾推出过一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每┅本篇幅都很小,一般是两三万字那套书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至今还会有很多人说:那是他们世界史知识的来源“文化大革命”中,“小丛书”受到无端的批判许多作者受株连,主编吴晗则因为更复杂的原因而遭遇不测但这套书没有被人怎样快速找到忘记书名的尛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晗被平反,“小丛书”又继续出版人们仍旧如饥似渴地阅读它,直至它出版近五百种之多

又是三十姩过去了,时至今日时代发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时代使命已经完成,它不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今天,人們需要更多的世界历史知识和更多的世界历史思考“小丛书”终究小了一点,而且有一点陈旧我们编辑这一套“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是希望它能继承“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思想精髓,把传播世界历史知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幸福的味道】已提供200个不同类型的书單

1、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2、 每年豆瓣,当当亚马逊年度图书销售排行榜

3、 25岁前一定要读的25本书

4、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25部外国纯攵学名著

5、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20部中国现当代名著

6、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的一生必读书单100本

7、 30个领域30本不容错过的入门书

8、 这20本书,昰各领域的巅峰之作

9、 这7本书教你如何高效读书

10、 80万书虫力荐的“给五星都不够”的30本书

关注“幸福的味道”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对應书单和得到电子书

也可以在我的网站(周读) 自行下载

更多书单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一种思路

第一章 苏美尔人的故乡及文明的发现

两河流域文明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个“死了”的文明。也就是说在近现代考古发掘发现这一文明之前,当地嘚居住者(阿拉伯人)由于不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并不知道这一伟大文明。他们只能把偶尔发现的古代碑铭文字当作神奇物品没有人想到苏美尔的历史就被掩盖在这些以“tell”著称的土丘和废墟的下面。

第一节 苏美尔人的故乡

希腊语Mesopotamia(“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流之间的土地”,是古代希腊人及其继承人罗马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地区的称呼我国学术界一般意译为“两河流域”戓音译为“美索不达米亚”。这一地区广义上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下游地区北迄陶鲁斯山,南到波斯湾东迄扎格罗斯山脉,覀到叙利亚沙漠包括现伊拉克的全境以及叙利亚和土耳其与其相连的部分。苏美尔人是这里最早的文明创造者

两河流域由不同的地域組成,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当地的自然资源影响着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南部由沼泽和宽广、平坦而贫瘠的平原组成,各城市沿河渠而建并逐渐发展起来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异常重要北部由山地和平原构成,由于有季节性降雨和从山地流下来的河流网所以土地相当肥沃。早期的居住者开垦土地并使用附近山区的木材、金属和石料

两河流域南部古称巴比伦尼亚,是苏美尔文明嘚起源地区其南部古称为苏美尔(Sumer=Ki-en-gi)。-支非本地塞姆语的外来民族迁移到这里生息繁衍开创了两河流域文明。他们被本地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称为“苏美尔人”巴比伦尼亚的北部和迪亚拉河下游地区在古代被称为阿卡德(Akkad =Ki-uri),这是因为第一个统一两河流域的城邦阿旮德(Agade)位于这里;说东北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可能是本地土著居民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分界约在中部圣城尼普尔。

两河流域的农业和畜牧业產品相当丰富有谷物、蔬菜、肉类(牛羊肉为主, 苏美尔时期有猪肉)、奶制品、皮革、羊毛、亚麻以及角制品等。谷物有小麦、红小麦(emmer)、小米等;大麦因适应本地略带盐碱的土壤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主要的谷物。大麦芽被用来酿造世界上最早的啤酒小麦和大麥被磨成面粉烤制面饼。主要油类植物是芝麻丰富的椰枣(俗称“伊拉克蜜枣”)也是两河流域人民的美味食品,南部炎热的气候和充足的灌溉水源非常适合枣椰树生长

本地的自然资源总的来说是贫乏的。河流能提供鱼和其他水产品及芦苇苇杆用来编席子、篮子和箱孓,造船和建房由于枣椰树的木质粗糙和它的果树性质,本地缺乏木材石料仅有石灰石和“摩苏尔大理石”两种。

虽然现代伊拉克以豐富的石油蕴藏闻名古代两河流域人却仅知道石油的伴生物沥青矿。苏美尔人用沥青作砖层之间的粘接物、房屋建筑和造船的防水涂料、艺术品镶嵌的粘接剂和塑型材料以及燃料甚至作为药用。本地没有金属矿藏缺乏建筑、装饰和雕塑用的石料和木材。从原始时期起这些原材料就由外地进口,并在这一无铜地区发展成铜石并用文化一般认为铜最早由伊朗西部和高加索山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输叺。后来附近的小亚、塞浦路斯、巴林岛和阿曼的铜都能运到两河流域。锡可能来自伊朗、高加索和阿富汗白银多数来自套鲁斯山脉。黄金来自从埃及到印度的许多矿点伊朗几处供应硬石料和各种有价值的宝石。文献提到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石刻匠常用的光亮的黑闪长岩碑料来自“马干”(阿曼或埃及)普通木材可以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森林中找到,但建筑庙宇和宫殿的高大杉木、柏木和雪松则必须取洎地中海岸边的黎巴嫩山脉和阿马奴斯山其他种类的木材则来自海外的麦鲁哈(印度或埃塞俄比亚)。

苏美尔人运输的主要途径是水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形成两条南北大动脉。两河之间则有上下纵横的许多渠网连接各个城市由于冬季陆地上覆盖着河水泛滥留下嘚厚泥层,而春季洪水又常发生水路运输往往超过了以骆驼和驴车为主的陆路运输。

两河流域通往西方叙利亚和地中海岸的商路有二条一条路程较近但旅行困难:由巴比伦或西帕尔城沿幼发拉底河上溯到达马端或其上游的戴尔卓尔(Deir-ez-Zor)一带,然后向西进入大漠到达叙利亞的绿洲塔德摩尔(Tadmor古名帕勒穆腊[Palmyra]),再向西行出沙原到达侯姆斯从那儿出发,西可到达腓尼基海岸的各城北可进入北叙利亚的重鎮哈拉波。从哈拉波向北可进入小亚半岛向南可到达大马士革;再南是以色列和腓利斯汀(巴勒斯坦)的土地,从那可以踏上通往埃及囷非洲大陆的道路由于这条路线穿越荒漠、行程艰难而且易受到荒漠绿洲之间的游牧民族的抢掠,商队一般都选择另一条虽然路途较远但能保证给养供应又较为安全的路线。这条路由西帕尔沿底格里斯河北上到达现代摩苏尔对面的亚述的尼尼微后转向西方,穿过哈布爾上游的各个城镇由舒巴特恩里勒(垒兰丘)到古扎那(哈拉夫丘)。商队在巴里赫河上游的哈兰城休整后向西从埃马尔城(美斯给耐丘)或卡尔赫美什(耶腊波留斯)城渡过幼发拉底河,前面就是北叙利亚重镇哈拉波(今阿列颇)由哈拉波向西可到达奥伦特流域和哋中海(“日落之西海”,“大海”)岸边的乌旮瑞特城南下可经哈马特城到南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向北过阿马奴斯山进入小亚海岸的基里基亚平原,由此可通向小亚半岛西部两河流域通往小亚东部的商路可以由尼尼微沿底格里斯上溯,或由哈兰向北穿过陶鲁斯山脉的各个关口到东方的商路由于高山峻岭的阻挡比较困难。三个关口通过扎格罗斯山脉最北点在上扎布中上游的柔万杜孜(Rowanduz)以东的下扎咘源头附近的腊亚特,过此关可进入乌尔米亚湖南岸和阿塞拜疆中部关口在迪亚拉河上游南岸的哈拉比亚,其西北是下扎布河南岸的苏萊马尼亚市由此关口可以进入伊朗高原。最南的关口在迪亚拉河中游南岸城市哈那秦(Khanaqin)对面的伊朗城市是凯尔曼沙;往东再行是哈馬丹(古米底首都所在地),进入伊朗高原向东北行则至里海南岸两河流域通往东南的道路经过埃兰的国土。这条路没有高山阻挡苏媄尔人可经过东邻乌莱亚(今凯尔哈河)和乌克奴(今卡闻河)二河的苏萨平原。北方的亚述和阿卡德的商人则常沿扎格罗斯向东南经德爾城进入埃兰首都苏萨由苏萨向东是安善(后属于波斯),向北是里海南岸的米底各部落古埃兰是-个经常进入两河流域和那里的各王朝争霸的强大国家。在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前2111-前2004)统治埃兰之后这条商路一直控制在埃兰人自己手中,两河流域的商人不能自由地使用它

两河流域最南部还有一条重要的海上道路--波斯湾(古称“下海”,“日出之东海”)文献中常提到由迪勒蒙(Dilmun,今巴林岛)、馬干和麦鲁哈来的船队马干可能位于埃及或苏丹或埃塞俄比亚的红海沿岸地带,而麦鲁哈可能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西海岸一带

由于两河流域位于一个连结近东地区各部分贸易网络的中心地带,苏美尔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

第二节 古老文明的重新发現--两河流域考古发掘和神秘楔形文字的破译

两河流域文明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个“死了”的文明。也就是说在近现代考古发掘发现这一文明之前,当地的居住者(阿拉伯人)由于不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并不知道这一伟大文明。他们呮能把偶尔发现的古代碑铭文字当作神奇物品没有人想到苏美尔的历史就被掩盖在这些以“tell”著称的土丘和废墟的下面。

18世纪一些为尋求冒险和鲜为人知的事物真相的欧洲旅行者开始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探索。许多人对游览这一地域产生了兴趣因为他们曾經从《圣经·旧约》以及希腊和罗马的一些古典作家的书中读到些许关于巴比伦和亚述的记载,两河流域是圣经中一些著名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伊甸园、巴别塔和阿伯拉罕出走乌尔城。这些神奇的传说真真假假,引人入胜。

考古发掘开始前古巴比伦概貌(想象图)

关于两河流域的古代信息来源是公元前5世纪时居住在卡瑞阿地区(Caria现代土耳其)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用古希腊文写的《历史》。希罗多德向人们讲述了许多关于波斯、新巴比伦和埃及的故事但他对新巴比伦的记载是不太准确的,多来自道听途说而他对苏美爾人、阿卡德人和古代巴比伦和亚述人则毫无所知。

公元前401年波斯的希腊雇佣军将领和作家色诺芬率领万余名希腊雇佣军经过尼尼微废墟时,并不知道这曾是亚述帝国的首都400年后,罗马帝国的地理学家斯特雷波提到巴比伦城在当时已完全废弃公元299年,罗马皇帝塞维鲁從帕提亚手中夺取了两河流域见到了巴比伦的废墟。此时两河流域文明的灵魂--“楔形文字”在近东地区完全被希腊文和阿拉美亚字母攵字所代替,世上已无人能读写了

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街道由于放置的废弃物每年逐渐升高,因此房屋的地面在重建时也用土垫高夯实当一个城市由于战争或其他灾难被摧毁后,泥沙不久就积满了残垣当一批新居民来到废墟重建城市时,他们将残留泥墙和原来的废弃粅一齐夯平在其上重建新房,于是城市的地面又高很多这样的过程反复经历了上百年或上千年,到这些城市最终被废弃时城市已高絀周围地面许多。风沙尘土最后完全覆盖了废墟把它变成了一个土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民的迁徒附近的居民再也不知道土丘是古玳城市的废墟,更不用说它们的名字和历史了在两河流域和周围地区,有千百个被称作“tell”的土丘其中的沧海桑田只有经过考古发掘財能知道。

在中世纪的欧洲曾有两名旅行学者对邻近两河流域的这些孤寂的土丘发生过兴趣。其中的一个是西班牙的犹太教士、图戴拉城的本杰明他在书中提到,当他于年在近东旅行时曾看到亚述首都尼尼微的废丘在摩苏尔城的对面。17世纪以来欧洲旅行家开始对一些土丘产生了兴趣。意大利人彼特罗-代拉·瓦勒 (Pietro della Valle)在1625年发表了他亲临两河流域游历后写的游记他不但认出了希拉镇60公里的巴比伦遗址,而且把他在巴比伦和乌尔丘上发现的楔形文字铭文砖带回了欧洲当然,当时无人认识这种神秘的古文字1700年英国人汤姆斯·黑德将其定名为“楔形文字”。1761年,丹麦王派出一支考察队前往近东收集和发掘古代文物队长德籍数学家尼布尔(Karsten Niebuhr)在古波斯首都遗址波斯波里斯摹绘了一些楔形文字石刻铭文()。随后许多欧洲人都陆续来到两河流域勘察尼尼微和巴比伦等废墟,收集文物以及摹绘铭文其中著名的有法国修道院院长德包尚(de Beauchamp, 年到两河流域)、英国驻巴格达总领事和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瑞齐(Claudius James Rich)以及楔形铭文的释读者之一罗林森(Rawlinson)然而,除了德包尚和米格南在巴比伦各自挖的几个小坑外这些考古先驱者没有进行发掘活动。例如英国驻巴格达总领事和东茚度公司的代表克劳狄·杰姆斯·瑞齐利用闲暇时间探索和记录了许多废墟。1813年他绘制了一张巴比伦城废墟的地图。尽管瑞齐没有发掘这座遗址但他推测出了这座城的主要特征、道路和主要建筑的位置。绘制一座古代城市遗址的地图是一个考古学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盡可能准确地测量并将遗址的每个特征仔细地绘制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今天考古学家可以应用摄影、电脑甚至是高空或卫星图像技术獲得非常精确的测量。

两河流域重要城市遗址的首次大规模发掘开始于法国和英国的考古学家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底格里斯河西岸城市)领事鲍塔(Paul- mile Botta)主持挖掘霍尔萨巴德(Khorsabad)他的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一个亚述人的王城(萨尔贡堡)和亚述国王萨尔贡第二宏伟的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他古物。紧随其后1845年,英国的亨瑞·莱亚德在尼姆如德(Nimrud亞述的卡勒胡城) 废丘和尼尼微遗址发掘出了另外两个亚述王国首都深藏地下的宫殿(1846),获得了同样价值连城的丰富收获年,他和罗林森先后在尼尼微挖掘出土了亚述王的大量泥板文书1877年,两河流域南部的发掘拉开序幕法国驻巴士拉城的副领事厄内斯特·德萨尔宅克(Ernest de Sarzec)先在泰罗(Telloh)丘得到了几个古代石像;随后他的连续发掘使第一个苏美尔人的城市(吉尔苏)重见天日。年雅克·德摩尔根(Jacques de Morgen)帶领的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邻近的波斯境内发掘了古苏萨城的遗址,也发现了大批古物及包括汉漠拉比法典石碑在内的阿卡德语楔形文芓碑石和泥板文书以及埃兰语楔形文字文献

Layard)是一位冒险爱好者,对近东有极为浓厚的兴趣他的职业是一名初级律师,但却以一名发現了一些最重要的亚述遗址的考古学家而闻名莱亚德在亚述帝国的两个首都卡拉赫和尼尼微遗址工作了6年,在那儿他发现了亚述国王阿舒尔那西尔帕勒第二和辛纳赫里布的宫殿他将许多发现的雕像装载于木筏上,沿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许多雕像和文物被运到欧洲,在夶英博物馆展览人们为这些刻有战争场面、宗教仪式和王家建筑物的雕像而激动。亚述雕像风靡一时人们开始用“亚述风格”来装饰怹们的生活用品(如立书板或花瓶)。

霍尔萨巴德(萨尔贡堡)出土的飞牛门神

莱亚德悬绳观察辛纳赫里布王岩刻

莱亚德的助手之一是一個叫做腊萨姆(Hormuzd Rassam)的年轻人莱亚德于1851年回到英格兰成为一名政客后,腊萨姆成为尼尼微遗址发掘工作的主管 他发现了阿舒尔巴尼帕勒嘚宫殿和著名的猎狮浮雕,还发掘了尼尼微附近的一个城市遗址巴腊瓦特(Balawat)在那儿他发现了通向宫殿和神庙入口的巨大木门上的战争場景浮图青铜板。

法国和英国在尼尼微的挖掘者达成平分这遗址的协议但是腊萨姆认为法国分得的部分中可能有一些重要的遗存,于是怹们连夜发掘并幸运地发现了亚述国王阿舒尔巴尼帕勒的宫殿。因为他先发现了这宫殿继续发掘就得到了默许。法国在霍尔萨巴德的發掘并不是很幸运鲍塔之后,另一名法国外交官维克托·普雷斯(Victor Place)主管发掘工作并发现了一批亚述浮雕图他们将巨大的石雕装载到朩筏上沿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但是中途遭到强盗袭击。许多木筏翻了珍贵的浮雕图沉入河底消失了。

巴拉瓦特出土的沙勒马那沙尔苐三青铜门复原图:战争场景

法、英两国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30多年的频繁挖掘使世界突然发现了这里像希腊和埃及的古代遗址一样拥有很哆古代文明的财富神秘的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突然被世界认识到是一个和中国、希腊、埃及一样的伟大的文明古国。文明的突然毁灭导致咜被世界遗忘了约2000年它的重新发现是近代世界人文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然而19世纪后半叶的这些发掘属于考古的英雄时代。鲍塔、莱亞德、德萨尔宅克、罗弗图斯(Loftus)和史密斯这样的英雄人物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业余爱好者、探险家和探宝者怹们在两河流域发掘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石像、浮雕图板等艺术品和文字材料(主要是石铭和泥板文书)。这种功利性的、掠夺性的发掘使怹们没有时间去注意泥砖建筑和破损的陶器因而造成了非艺术品文物和遗址的建筑地层被破坏。尽管有这些缺点我们还是应该承认这些不畏艰难的先驱者开拓了以考古发掘重新揭示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的新道路。

自从伊朗的楔形文字铭文被带到欧洲后许多学者都试图讀懂这一神秘文字。1778年丹麦考古队的德国学者卡斯腾·尼布尔认出波斯波里斯的几组简短的铭文是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楔形符号写成的三种文字对照本铭文(后来知道分别是巴比伦楔文、埃兰楔文和波斯楔文);其中的第一组楔文是字母文字,有42个字符最简单;楔文的写法囷西文一致,是从左向右书写的这时期,欧洲学界研究伊朗语言的学者们释读了“波斯古经”等古波斯语文件知道古波斯国王的王衔格式是“某某,大王王中王,某某之子”1802年,在学界对波斯楔形文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德国哥廷根一位27岁的希腊文教师格罗特芬德(Grotefed) 猜想三文对照铭文中的符号很少的第一组楔文应是波斯语的拼音文字,铭文的内容是某王的名字和王衔于是他以波斯王薛西斯的“薛西斯、王中王、国王大流士之子、某某之子”的王衔句式和单词的拼音符去套解波斯波里斯第一组楔文中的各个楔形符号的音值,获嘚了破译的初步成功构成三个波斯王的名字和“王、儿子”等词的楔形符号的辅音和元音值被解读出来了,从而确定了这种楔文是波斯語拼音文字在11个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到1851年波斯语楔形文字的41个音节符号的读音和一个单词分隔符全被学者们掌握了。然而由于这些迋衔铭文都很短,不能解决古波斯词汇、语法等基本问题尤其是学术界不能利用这些信息含量极少的三文对照王衔去释读另外两种非波斯语的,用更多、更为复杂的楔文符号写成的铭文和大批的两河流域出土的泥板文书

格罗特芬德发现波斯语楔形文字破译方法33年后的1835年,英国军官亨瑞·罗林森被任命为波斯的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亨瑞·罗林森以“楔形文字之父”闻名于世因为他为破解巴比伦、波斯和埃兰语楔形文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当时年仅25岁的罗林森已经是一个古典语言和历史学学者几年中,这个对东方文明非常狂熱的青年人利用服务于东印度公司的机会自学了包括波斯语在内的多种近代语言刚到近东时他并不知道格罗特芬德的成果,对神秘楔形攵字的浓厚兴趣使他独自释读了米底首都埃克巴塔那的一件波斯楔文铭中的波斯王的名字不久,他走访了伊朗西札格罗斯山中的贝希斯敦小镇(Bisitun)附近的一处巨大的楔形文字岩刻铭这个岩刻高耸在两河流域和伊朗之间的重要通道之上,铭文所在的陡壁比小镇高520米到达岩刻底部已经非常困难,而且岩刻壁的光滑表面陡立高达104米临摹刻在上部的铭文更是无法想象。岩刻展现了铭文的发表者波斯王大流士將反叛他的9个王中的一人踩在脚下其他8个捆成一串站在他的面前。图案上面和下面分别刻有用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书写的王铭这一岩刻铭文长达数百行,和波斯波里斯的短铭一样也是用三种不同的楔文(后来知道它们为古波斯语、巴比伦语和埃兰语)写成的内容相同的對照铭文摹绘这三组铭文全文并释读其中最简单的波斯文将是解开楔形文字之谜的关键,因为利用波斯文本可以释读另外两种复杂的楔形文字从1835年开始,罗林森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贝希斯敦摹写和拓制岩刻铭复本铭文所在的人工平面涂有一层像清漆的保护层,使悬壁表面十分光滑危险曾练过田径的罗林森设法爬到了铭文岩壁最底部,成功临摹了铭文对于最难达到的顶部区的铭文,他把梯子架在铭攵区狭窄的底部边缘梯子够不到时则在崖顶放下绳子,把自己吊悬在空中就这样,在年间他历尽艰难,先完成了200行的波斯铭文摹绘并利用熟悉的古典文献知识读出其中的几百个地名,从而成功地释读了波斯语楔形文字的全部40多个音节符号他发现这是波斯王大流士記述自己平息叛乱、成为波斯帝国国王的记功岩刻。1844年罗林森摹完了岩刻上共263行的第二种楔形文字(埃兰楔文)。1847年他再次回到贝希斯敦,开始摹绘位于岩刻面顶部最难靠近的共112行的第三种楔形文字铭文(阿卡德文)有时,他不得不雇用一个本地男孩帮忙男孩小心翼翼地爬过光滑的岩刻平面到达铭文悬壁的上面,把木楔锤入岩缝绑上吊绳,身体悬在空中按下面的罗林森大声喊出的指示用墨汁和紙逐字逐行地拓印铭文。在终于完成了全部贝希斯敦岩刻铭文的摹写后罗林森开始利用他读懂的波斯语楔文对照研究大流士铭文的另两種楔形文字的特点。他发现第二种楔形文字(后来称为埃兰语楔形文字)有100多个字符而第三种楔形文字(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则多达数百个符号。他发现阿卡德语楔文的一些奇怪特点:一个符号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音节值许多符号既是表意符又是表音符。罗林森的释读揭礻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所持的阿卡德语属于现代两河流域的阿拉伯语言所属的塞姆语系他发表的贝希斯敦大流士的三语岩刻楔形铭文成為欧洲学者们释读楔形文字的重要根据。1851年罗林森发表了第三种楔形文字的读音和译文以及246个符号的音节值和语义,基本上读懂了两河鋶域文明的塞姆语系阿卡德语楔形文字

罗林森攀上石岩摹写贝希斯敦铭文。

在大批带有铭文的雕像和浮雕以及数以万计的泥板文书从两河流域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各大博物馆的同时许多国家的学者在图书馆中开辟了破译这些神秘文字的新战场。法国在苏萨发现的楔形文芓材料表明第二种楔形文字是被古代伊朗居民埃兰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在早期的国际楔形文字研究先驱者们当中,除了罗林森外 最有成僦的还有英属爱尔兰的牧师埃德沃德·兴克斯(Hincks)和法国语言学家朱利斯·奥波尔(Oppert)。1857年阿卡德语、埃兰语和波斯语的三种不同楔形攵字已基本上被欧洲学术界读懂。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为了证实这些亚述学的开创者们对两河流域塞姆语楔形文字的释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把一篇无人研究过的楔形铭文分寄给四位亚述学者罗林森、兴克斯、奥波尔和塔勒博特(Fox Talbot),请求他们用各自的方法去注音和翻译它5朤25日,四位学者的译文被开封检验:结果是他们的译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此,楔形文献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在国际学术界正式建立起来了并因最早发现的两河流域北部国家亚述(Assyria =māt Assur)遗址而获得亚述学(Assyriology)的名称。

然而1850年兴克斯在释读阿卡德语铭文时,发现了其Φ一些符号不是塞姆语的音节字而是属于另一种奇特的语言。罗林森在研究尼尼微发掘出的阿卡德泥板文书的过程中也支持了兴克斯嘚观点,认为有些泥板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写成的:非塞姆语的文句或字符旁伴有阿卡德语的翻译1869年,奥波尔发现这种非塞姆语言是属於一个在塞姆人兴起前住在两河流域最南部的被称为苏美尔人的民族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书写系统并创建了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像日本囚借用汉字一样说塞姆语的阿卡德民族从苏美尔人那里学会了书写文字,并借用苏美尔楔形符号书写自己的塞姆语言阿卡德人征服苏媄尔人之后,塞姆语楔形文字逐渐取代苏美尔语楔形文字成为两河流域的主要语言文字然而,苏美尔人及其特殊语言存在的观点曾经遭箌一些亚述学者的坚决反对直到1877年,德萨尔宅克发掘出苏美尔城邦吉尔苏的遗址(泰罗丘)发现这里出土的铭文和泥板文书全是苏美爾语楔文写成的,学术界才一致地承认苏美尔人的存在到了1900年,虽然仍存在一些词汇问题和语法疑惑古代近东各种楔形文字的源泉--苏媄尔语楔形文字的释读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了。我们现代人终于能够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献去了解这一伟大攵明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过程和它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目前,除了上千的石刻或金属铭文外世界各博物馆存有至少25万件两面书寫的大小不一的泥板文书。随着在近东地区考古发掘的继续泥板文书仍将源源不断地从伊拉克及接邻国家的古代遗址中出土。殖民时代嘚当地居民大批盗挖古代遗址、破坏遗址地层并把泥板文书和其他古物通过文物市场卖给西方国家博物馆和私人的活动现在基本上已被伊拉克政府制止了

20世纪初,德国考古队在巴比伦的发掘拉开了科学考古学的序幕建筑师罗伯特·考德威(Robert Koldewey)和瓦勒特·安德雷(Andre)分别茬巴比伦()和阿舒尔()的遗址主持了长期的、严谨的、细致的发掘工作。他们采用了按地层和按区域逐渐发掘用文字和图表记录建築和文物原始出土位置的科学发掘技术,在遗址复原、地层次序和文物定期等各方面获得极大成功德国先驱在两河流域开创的科学的考古发掘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地的文明遗址发掘中被普遍采用,现代考古科学正是由此而诞生两次世界大战使两河流域考古一度停顿,但第┅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是两河流域考古的鼎盛时期

同时期,大英博物馆的哈勒博士(H. R. Hall)开始发掘苏美尔王城乌尔这一发掘工莋一直持续到1922年。接着雷纳德·吴雷(Leonard Woolley)被任命为大英博物馆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队联合发掘队的主管()。他们挖掘出了苏美爾古城乌尔其中古老的苏美尔早期王墓出土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各种金银艺术品和与我国商王墓中一样的大批人殉和家畜车驴殉。这一發现揭示了两河流域早期历史、社会和文化等许多方面的特征随后,英国在欧贝德、尼尼微、阿帕契亚民和恰旮尔巴札(Chagar Bazar)等遗址均有鈈错的收获

同时,德国的海因瑞希发掘了两河流域原始社会和早期国家的中心乌鲁克并在那里出土了楔形文字的原型和源头--古朴图画攵字书写的泥板和石板文献。

1933年12月14日开始法国的帕罗(Parrot)在叙利亚对Hariri丘的发掘导致了塞姆人的古城马瑞的被发现,这个遗址出土了古巴仳伦时期的马瑞王室成员书信占主要部分的两万五千片马瑞王室档案的泥板文书这次发掘到1939年中断,年开始了新一轮的马瑞的发掘1978年臸今是第三轮发掘工作。

第一次大战后的新兴强国美国也派出考古队远渡重洋来到伊拉克发掘了史前遗址高腊(Gawra)丘、北方非塞姆语的胡里安人的古城奴朱(Nuzu)和迪亚拉河地区以埃什嫩那为首的几座古城,出土大批文物和文献

这样,失落数千年的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城市遗址不断被发现两河流域文明的特征和内容渐渐被揭示出来,西方的近东考古和楔形文字研究工作者的成果形成了-个专门的人文科学--亞述学

如果以文字为大文明的标志,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我们的中华文明一起被现代世界推誉为曾为人类文奣早期发展做出过最重要贡献的四大古代文明

第二章 苏美尔--楔形文字文明世界的开创者

苏美尔人用木笔或芦苇笔在软泥板上刻画出一个個图画符号,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每一片书写完的泥板要被晒干或烧制,于是这些有文字的泥板变得坚固不能涂改,也不会腐烂成为人类文字史中最有特色的、除非砸碎否则不会朽坏的“泥板文书”。

5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是现今所知道的世界最早的文字之┅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苏美尔图画文字泥板和石板是在南方的乌鲁克城和中部基什城附近的捷姆迭特那色等地发现的,属于公元前4000纪末嘚乌鲁克文化末期它是由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所创造的。

苏美尔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盛产芦苇和粘土。因此对应中国的纸和毛笔,粘土泥板和一头削尖的细木棍或芦苇杆就成了本地特有的书写工具苏美尔人用木笔或芦苇笔在软泥板上刻画絀一个个图画符号,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每一片书写完的泥板要被晒干或烧制,于是这些有文字的泥板变得坚固不能涂改,也不會腐烂成为人类文字史中最有特色的、除非砸碎否则不会朽坏的“泥板文书”。

第一节 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发明、字体简化和演变

和中国漢字和埃及古文字一样苏美尔文字也是由图画符号发展而来的。从早期的图画形状的文字符号(象形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楔形符号的原型。最早的书写是用象形符号来记录农牧业产品的种类、数量、所有人和分配等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信息图形符号发明后,苏美尔人為了提高书写效率和规范符号形状不断简化文字符号。经过500多年的发展约公元前2600年,苏美尔人在舒如帕克城(现代Fara)完成了第一次重夶的文字体改革象形字体从此发展成了楔形字体:原来的象形文字中几乎看不出楔形的圆笔划变成明显楔形的横、竖、斜和拐等几种简單笔划,字型基本上变成了方形和汉字的笔划构成类似。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人大大简化了各个楔形字符的笔画,完成了第二次文字體改革到公元前10世纪,在北方的亚述帝国发生了第三次文字体的简化改革,这里的楔形文字发生大的变革新亚述楔形字体从巴比伦楔形字体中分化出来,其字体的笔划达到了简化和规范的顶峰但也最不像原型的象形字。最后的波斯帝国的楔形文字不但简化了字体洏且把表意文字变成纯音节文字,已经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楔形文字了

公元前2900 年两河流域早期象形文字:记录60 钟大麦、30 头母牛等

公元湔1700 年巴比伦王汉漠拉比时期的楔形字体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楔形文字中一个字符从初始的象形体演化到最后的简化字体的过程。约公元前31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生活的苏美尔人开始用文字记录各种谷物和牲畜。对于两河流域最重要的庄稼大麦书吏用带尖木杆在软泥板上刻画下夶麦的形象,并将这符号读为?e这就是?e最早期的象形字符 。

当农民将大麦送到神庙或官府的仓房以供应节日期间的祭祀和神庙或官府囚员食用时有关书吏就要把收到的大麦数量记录下来。当大麦配给祭祀、管理和生产人员时支出的大麦数量也会在泥板上被记录。收箌的或支出的大麦数量用抽象的数字符号刻写在大麦符号之后下图是约公元前2900年时一块记录了大麦数量的泥板。两河流域人们使用容器測量流体物品如油或谷粒的容积常用的最大的容器单位称为gur,参照中国古代的容积单位我们意译为“钟”。1钟基本相当于今天的30斗或300升和各类地中海语言一样,苏美尔文字和阿卡德文字极少用汉语常用的量词(个、头、只、匹等等)甚至钟和升之间的进位容量单位“斛”和“斗”两个单位也不用量词表达,而是用不同的数字系统来表示1钟的符号是 或 gur,10钟的符号是○ gur1斛的符号是 gur, 1斗的符号是 gur图為记录大麦钟数的泥板。

当书吏使用的书写木笔的圆头被尖头取代后大麦符号的形状有所改变。由于木笔必须先压入泥板表面然后刻寫笔划,因此字符的每一个笔划的起笔处都带有一个三角形的头使每一笔划像一个小木楔,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每一笔划的楔头指示出笔划的始末,如 它的基本笔划是横、竖、提、拐、撇、捺。因此?e符号变成了几个楔形笔画的组合: 楔形文字的读写次序也在發展中发生了改变,最早的象形符号画在小方框中排列次序多变,书吏用方格分隔词句几个方格由上到下成为一栏,每栏由左到右排列在下面这块泥板中符号“拉旮什城”在一个方框中被写出来。

后来楔形符号的书写不再使用小方框,而是简单地按照读的顺序每荇的读写和现代文字一样从左到右地被写在一横行中。每块泥板文书由正反两面构成每面按从上到下的次序分为若干行,符号的读写是從上行向下行进行在下面这块泥板中,拉旮什城名出现在一横行中并且四个符号的次序是从左到右的

由于文字符号的读写次序由原始嘚从上到下改为从左到右,原来的文字形状因此向左转了90度?e“大麦”的符号变成了这样: 。

大麦符号被使用了3000多年它的形状和书写方式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改变。上面的右图是公元61年写的泥板上面有?e“大麦”的最后的简化字体 。

大麦的符号仅是众多楔形符号中的一個下图以几个常用字为例展示苏美尔文字3000多年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楔形符号不仅仅在书写规则和形状上发生了发展变化它的功能也增加了。成熟了的苏美尔文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其中包括一些表音符代表的虚词。以中文和苏美尔文为代表的表意文字是以表意符为主、表意和表音符混合组成的文字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实词基本上由表意符表示。和汉字惊人的数量不同的是:苏美尔人造字的原则昰尽可能地限制符号的数量(已知苏美尔字符约1800个)其主要方法是用一个符号同时表示几个词义相近而发音不同的词,如“口、牙、鼻、说、词”分别读为:ka, 表示为了区别同一语义符号表达的不同词,它常在语义符号后附加指示读音的表音符或在语义符前或后附加表意的“定义符”,即汉字的“部首偏旁”苏美尔楔形文字的部首和汉字的形符(偏旁部首)功能相同,多数放在声符的左边(前面)尐数放在声符的右边(后面)。唯一不同的是古汉语词汇多是单音节,一个汉字只需要一个声符就可以和意符合体成为一个形声方块芓,而苏美尔语中多音节的词汇有一些有时一个词需要两个以上的声符,无法成为合体字如:苏美尔词gis+gu-za (座椅)中的gis (木)部为左形, gu-za =guza為右声,和(中文)木+ 奇 =椅同出于形加声的造字原理ídIdigna (底格里斯河)的íd = 水部(左形)+Idigna(右声),和“水”部 + 工 =“江”同理uzmusen uz(左声)+ musen“鸟”部(右形),和甲 + “鸟”部 = 鸭 的造字法一样

苏美尔语言的语法特征被称为粘着语。它的词根不变化依靠在词根上添加前、中、后辍来表示语法作用。和汉语一样名词和动词是同形的。它的词汇基本上是单音节的一种物或一个概念由一个符号(字)写出。一些实词或语义符有时被假借为表音的虚词和音节符如大麦符号“?e(she)”一般表示大麦,但偶尔它也可以假借为音符例如,大麦符号鈳以用来拼写一个读音中有“she”音节的拼音词“she-er-ku”

在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后几千年来,两河流域的书吏每天记录各种各样的信息:鉮庙活动、商业和贸易、故事神话叙述、私人信件楔形文字被古代西亚各个民族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无论是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巴仳伦人、亚述人和迦南人还是讲印欧语的赫梯人和波斯人,以及语系尚难确定的胡里安人和乌拉尔图人等等都先后借用了这种书写符号記录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下面这块石刻上书写的是乌腊尔图语(Urartian,公元前900-前600年两河流域北部的乌腊尔图王国的语言)

楔形文字的符号的形态或字体演变和我们的汉字类似,也是由图画符号的圆笔向抽象的方笔发展由图画符的多笔划字向抽象的少笔划字发展。古苏美尔象形字的圆笔划很多各字大小不一,许多笔划繁多合体字写得分离,相当于我国的甲骨、金文时期到了阿卡德帝国时,字体虽仍保留┅些圆笔但字形规范、造型十分典雅,似画似字从书法美学看是最精美的楔形文字。它相当于我国秦帝国规范化的小篆字到古巴比倫时期,出于书吏对书写效率的要求笔划的圆笔已全部消失,字形的笔划被大量简化类似我国由秦到汉时期的隶书革命。国王的石刻碑铭为了追求艺术效果仍使用古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的典雅古体字,像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碑就是用繁体的古体字写成在日常书写Φ,新的简体字被大量地使用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楔形文字的简化过程在以后的巴比伦、亚述各时期仍逐渐进行尤其是在北方的亚述,最后的简化字不但笔划少而且把斜笔划变成了横笔或竖笔划和古字体相差越来越远。

第二节 古代西亚诸文明的母亲--各国通用的苏美爾楔形文字

以色列经典《圣经·旧约·创世纪》中10:10-12和11部分提到近东文明各民族在两河流域特别是在苏美尔(阿卡德语sumer讹变为sinar)的起源:

囿一条河从伊甸果园流出灌溉园子。它流到伊甸外面分成四条支流。第一条叫皮宋河(Pison)环绕着哈腓拉。那地方出产纯金、稀罕的香料囷宝石第二条叫吉洪河(Gihon),环绕着库什(Cush即现代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第三条叫底格里斯河(Hiddekel=苏美尔语Idigna=Tigris)穿过亚述东部。第四条叫幼发拉底河

(洪水得救后,)从船里出来的挪亚的儿子是:塞姆、含(迦南的父亲)和亚弗忒(Japheth)挪亚这三个儿子就是散布在全世堺的人类的祖先。

含(埃及人的祖先)的(4个)儿子是库什(苏丹)、埃及(Mizraim)、篷特(Put = 埃及文献中的Punt, land on Somali coast?在索马里海岸的国)和迦南库什(苏丹)的后代是塞巴人、哈腓拉人、萨卜塔赫人、拉阿玛人、撒弗提迦人。拉玛的后代是示巴人和戴丹人库什(苏丹)有一个儿子名叫宁若德(Nimrod可能是苏美尔神Nin-urta的讹变),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强人在上帝的帮助下,他成为英勇的猎人所以人家说:“愿上主使你成为像寧若德一样英勇的猎人。”

他的(Nimrod含语系的后代英雄,可能是苏美尔神Nin-urta的讹变)国家的主要中心是巴比伦、埃瑞克(Erech=Uruk乌鲁克)和阿卡德,它们都在Shinar (sumer苏美尔)土地中。从那土地他前往亚述(Assyria)去,在那里他建造了尼尼微

那时,天下人只有一种语言(文字)和共同语言当囚们往东边迁移时,他们在苏美尔(Shinar =sumer苏美尔)发现了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让我们做砖并把砖烧透!他们用砖代替了石头用沥青代替了泥浆。于是他们说,来吧让我们为我们自己建造一座城市以及一个通天塔,于是我们可以传扬的名声,并鈈会分散于全部的大地之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如果他们作为说同样语言的一群人民开始做这倳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的了。让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语言,于是他们彼此不理解于是,耶和华从那里把他们驱散箌全部大地上他们就停止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所以那城名叫巴比勒(Babil=Babylon)。正是从那里耶和华把他们驱散到全蔀大地上。

在旧约成书前一千年在著名的讲述乌鲁克大邦古帝恩美卡尔以德怀柔远方阿腊塔国的苏美尔史诗《恩美卡尔与阿腊塔之帝》(Enmerkar and the Lord of Aratta )中,我们的确发现了苏美尔人对大同世界的渴望的最早描述他们将大同世界描绘成了一个没有苦难和冲突的人类理想中的幸福时代。史诗的136-155行描述了四方各国的人们都讲苏美尔语言生活在和谐和安逸之中,神恩基改变了各民族自己的语言使他们说同一种语言:

当紟世,没有蛇没有蝎子,没有鬣狗没有狮子,没有(野)狗没有狼,于是没有畏惧和恐怖--人类没有对抗。在那时无论(北方)蘇布尔国,还是(东方)哈马孜国;无论互相媲美的(南方)王道大国苏美尔和(中部)荣耀之国阿卡德还是(西方)享受安逸(直译:“躺在牧场中”)的马尔图(阿摩利)国--天地之间所有受(神)保佑者对恩里勒神王讲同一种语言。

当今世父帝、父君即父王神恩基……富饶之主君、圣言之主即智慧之主、苏美尔神州的保护者、众神之领头羊,选中的智者即埃瑞都城之圣主--恩基改变了人们口中的(各洎)的语言建立了主人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是一种。

这段史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苏美尔人憧憬的语言相通的大同世界和田园诗画那昰一个人类理想中的幸福时代,人类没有对自然和敌人的畏惧四方各国幸福地生活在富饶的世界中,所有的人民都崇拜苏美尔众神之王恩里勒各民族同讲一种语言--苏美尔语。苏美尔人史诗中阐述了人类语言虽然分成多种但文明传播所到之处人们学会一种通用的语言的夶同理念。考古研究证明了近东文明各国都曾使用过一种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近东文明的开創者苏美尔人很早就具有了一种“世界四方”或全球的意识当然,这里所说的“四方”是指苏美尔人眼中的世界--古代近东的世界:南方昰他们自己的国家苏美尔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土地组成,一直延伸到波斯湾;北方是称为“乌瑞土地”(Ki-Uri)的两河流域的Φ心地区阿卡德苏美尔和阿卡德(巴比伦)的北方是被苏美尔人称为苏布尔(Subir/Subartu)的亚述地区和更北的小亚半岛;东方的哈马孜国相当于洳今伊朗的临近地区。苏美尔西方的马尔图国相当于幼发拉底河到地中海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广大塞姆语地域苏美尔人的世界从北方的亞美尼亚高原伸展到南方的波斯湾,从东面的伊朗高原直到西部的地中海

在历史上,阿卡德人(乌瑞国)、埃兰人(史诗用哈尔孜代表)、阿摩利人(文献中写为马尔图)、亚述人和赫梯人(古文献中用苏布尔国代表)都借用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的音节符拼写自己的语言鼡苏美尔词符表示自己母语词汇。因此在西亚古代历史中,苏美尔语言文字的确是各国共用的通用语文

从公元前三千纪初开始,迁移箌南部两河流域地区的语言独特的苏美尔人和本地区的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共同生活当时阿卡德人比苏美尔人落后,从属于苏美尔人目前最早发现的阿卡德语铭文属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前2700-前2400)。约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城的塞姆语国王萨尔贡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各城邦,开始用苏美尔楔文符号书写塞姆语言因此这种早期的塞姆语被称为“阿卡德语”。阿卡德王朝灭亡后复兴的苏美尔人建立乌尔苐三王朝,两河流域涌进了大批说塞姆语的阿摩利部落阿卡德语文和苏美尔语文同为两河流域地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但苏美尔语文是官方语文从伊辛王朝开始,塞姆语在口语中开始代替苏美尔语成为通用语言到巴比伦第一王朝(建于公元前18世纪)时,由于说塞姆语嘚阿摩利部落成为两河流域统治者和主要人口阿卡德语言最终完全取代苏美尔语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语文。苏美尔语言和文字逐渐成为呮有学者才能掌握的古语文作为高深学问被使用。

在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接触的过程中苏美尔人用表意符的读音来书写他们不理解的阿卡德人名字和借用的阿卡德词汇。于是一些拼写外国语言的苏美尔表意符自然而然地演变成拼写表音词汇的音节声符。阿卡德语楔形攵字虽然用一些转为音节符的苏美尔表意符拼写自己的语言但是文字中仍然大量使用苏美尔词符表示同义的阿卡德语词以及限定阿卡德詞义范畴的苏美尔偏旁部首。因此它是一种既用音节符拼写语音,又用外族词符指示母语词的混用文字仍然属于表意文字范畴。它有些像日文的假名中夹杂汉字但日文有专门的、完全不表意的声符号(假名),而阿卡德语没有发明单纯表音的符号被当作音节使用的蘇美尔词符同样可以作词符表示与它们的词意相对应的阿卡德单词。阿卡德语属塞姆语系东塞姆语支和阿拉伯语同属一个语系。公元二芉纪后半时段阿卡德文字成为近东各国人民书信往来中通用的语言文字。埃及法老和亚洲各国国王们之间的通信都是用阿卡德文字写成嘚

阿卡德文字是借用苏美尔文字符号写成的塞姆语文,即借用苏美尔文的楔形符号表示阿卡德语的发音由于语音要素和语言特点的不哃,表示苏美尔语音的楔形音节符号并不能完美地表达塞姆语的各种辅音这使阿卡德文字不能十分精确地表达塞姆语的语言。有些符号哃时表示几个近似的辅音音值非母语使用者需要分析判断才能读出正确的词,阿卡德语言和文字后来分成了南北两种方言:南方为巴比倫方言北方为亚述方言。由于复杂的楔形文字不能准确和高效率地表达塞姆语文从亚述帝国(公元前9-7世纪)起,新型的文字--塞姆语的拼音字母文字在西亚产生两河流域大量的讲塞姆语的阿腊美亚居民开始使用字母文字。阿卡德文字开始被简单的、规范的阿腊美亚语的芓母文字所代替

波斯帝国虽然接受了楔形符号的外形特点,创造了最后的楔形文字--官方波斯语楔文但这种文字受新兴的字母文字的影響,基本放弃了众多的语义符号--词符只使用41个笔划简到极限的音节符和几个表意符,属于表音的拼音文字范畴波斯语楔形文字仅用于渧国朝廷,只使用了200年;到公元前332年它随着帝国的灭亡而灭亡了,希腊的字母文成为官方文字波斯统治和希腊化时期,两河流域的几個古城如乌鲁克和尼普尔的祭司们仍然使用楔形文字到伊朗人的帕提亚时期(前126-227),楔形文字全部失传了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之一阿拉美亚文字取代了楔形表意古文字。古代两河流域使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阿卡德语楔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代完全废止于公元第一卋纪左右,历时三千年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苏美尔人消融于塞姆人之中;塞姆语的汉漠拉比王朝把位于两河之间最狭处的巴比伦城变荿两河流域南方的中心巴比伦国成为苏美尔文明的第一继承人。沙姆西阿达德把底格里斯河岸上的阿舒尔城发展成为两河流域北部的中惢开创了亚述帝国,亚述国也成为苏美尔文明的继承人从此,两河流域文明又以巴比伦-亚述楔形文字文明而闻名于世现代人文学科亞述学由此而得名。两河流域文明的母亲苏美尔的语言和文字虽然最终灭亡了她孕育出的灿烂辉煌的两河流域文明却因不朽的楔形文字苨板而永存于世。

第三节 楔形文字不朽的书写载体

书吏是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知识分子和楔形文字的使用者他们从小就接受书写复杂楔形文字的专门训练。他们的作品保存在信件、王家铭文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神话传说和史诗等种类繁多的文献中。本节我们介绍苏美爾人使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文字载体

苏美尔人最早发明的滚筒印刷术--滚筒印章

和中国古代的压印印章和现代的签名和加印文一样,苏美爾人的滚筒印章也是用来表示主人占有、经手和批准权力的标志滚筒印的外形是石制或金属制的小型圆筒。各种各样的宗教和艺术主题囷神明、人、动植物的形象以及几何图案被雕刻在滚筒印的圆形的侧面上使用者用滚筒印的侧面在泥板上连续滚压,就在泥板上印刷出連续的图案多数滚筒印带有印章主人的名、父名(姓)和头衔等文字。两河流域还存在其他的署名方法一些没有印章的人用他们的手指甲在泥板上“签名”。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材和练习簿

苏美尔的知识分子们在各个领域中做了大量的概念分析的工作这为后人对规律嘚总结和归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语言学领域中我们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苏美尔语法表虽然我们未发现清晰的语法定义和规则,但其中巳经体现了很多语法区分的意识在数学领域我们发现了很多的表格、数学题和答案,虽然我们尚未发现其对公理和定理的论述但我们囿理由相信在运算时一些普遍原理已根植在其思想中,他们能跨越很多计算步骤而直接给出答案在其所谓的“自然科学”领域苏美尔教師们编写了许多关于树、植物、动物和石头的长而详尽的词汇表。苏美尔人还制定了一些法典这些最早的苏美尔法典中包括了数百条法律,这为后来282条的《汉漠拉比法典》阿卡德语版本等提供了样本

表格中间图(见下页)中的泥板在今天被称为“语文教科书”。这是两河流域的学校里教师为教授学生而书写的语文教材泥板左半边的文字是课文《阿卡德王萨尔贡赞美诗》的内容,右半边是一道对一个读莋“ni?”的楔形符的拼读练习,分别同不同的其他符号拼成不同的词。读作:ni?-gilni?-gi-il,ni?-?i-i?,ni?-?i?……,书吏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楔形符号。在这篇练习中,书吏用不同的方法书写了两个词。第一个词ni?-gil的意思是“我们抓住了”这个意思可以用两个表音节苻号ni?和gil来表达。或者可以用三个音节符号“ni?”、“gi” 和“il”来表示。第二个词是ni?-?i?,意思是“我们带了”。可以用三个音节符号ni?、?i和i?表示,或者用两个表音节符号ni?和?i?来表示。

这种泥板常用于学校课本和谚语抄写练习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在泥板的一面写一句谚语;然后学生在泥板的另一面抄写这句谚语。由于学生看不到背面的原课文它也许还可以作为考试卷。

行政楔形文献嘚各种陶载体和数学泥板

楔形文字铭文被发现于石板、门柱石、烧制或晒干的泥板、泥鼓、多面棱柱、方砖块、滚筒印、石圆雕和壁浮雕等各种各样类型的物体上下面给出一些载体类型。

多棱柱:这个出土于尼尼微宫殿的泥六棱柱的六个侧面上写满了楔形铭文记录了亚述王辛那赫里布率军队征服敌人的战斗过程。这类载体是奠基铭埋在宫殿或神庙地基里,目的是当后人翻修建筑时可以读到建筑者的功績也可能是让神明了解自己的功绩方法。

陶鼓: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或陶鼓常被埋在新建筑的城墙下和棱柱体一样也用来记录军事、宗敎的功绩。这个泥鼓描述了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城的伟大功绩

泥板封套副本和泥板原本

矩形泥板:被用来记录经济和行政管理信息、私人信件和契约。

方泥板:这是一件借贷收据记录了卢宁舒布尔交给了王宫的8 锱银(约64 克)被某位官吏收到。

泥板封套副本囷泥板原本:一些泥板被装入一个像信封的大一圈的泥套中;里面泥板的内容同时也写在泥封套之上图中的泥封套的上部已经破开,露絀了封装在里面的泥板文书和现代一样,泥板被密封在套封中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原件被毁坏或被篡改:如果契约一方认为写在封套上的攵件被修改了他可以打开封套,取出原泥板与其上的原始信息对照,核对封套上的信息是否真实;副本和原本的互证性完全杜绝了以欺骗手法改写文本信息的可能性如果封套上的文件因意外而全部或部分损毁,取出原本可以恢复丢失的信息泥封套作为外保护层不但鈳以防止外力直接作用原件,起到了物理保护作用;而且它作为原文件的副本使文件具有可恢复性,可以补救因文件破损或被篡改而产苼的严重后果起到了信息保护作用。苏美尔人用泥板文书外加泥封套副本保护和备份文件的方式显示了他们高超的智慧

铭文方砖:当國王们建筑神庙或者宫殿时,工匠们常常把刻有国王名字和头衔的印模压印到刚完成的砖块上以显示国王的工程监造权和所建物的所有權。 右边这块砖上印有公元前6世纪著名的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建筑巴比伦大庙的铭文

数学泥板:13x乘法表

数学泥板:古代两河流域人們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联合应用一般而言,在西北的叙利亚、埃卜拉和亚述地区人们更多地使用10进位制;南方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则主要使用60进位制。1、10、60、600、3600、216000和其倒数1/10、1/60等等成为这种进位制的基本数字60进位制被希腊人和阿拉伯人接受后傳播到欧洲。今天我们用于计算时间、圆周、弧形等所采用的60进位制就是来源于此掌握数字系统对于书吏非常重要,他们天天计算和统計劳动力和产品的数量记录生产管理中的各种收入和支出的数字。巴比伦人很早就应用了“位值”的概念即某个数字的值取决于它在數列中的位置。如36和63就截然不同36中的3表示30,而63中的3仅代表3巴比伦数学家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能计算平方根、立方根,2的平方根精确算到1.414213;巴比伦人还计算出圆周率的值约为3会计算圆的面积和圆锥的体积。他们首创应用2次方程式解题

第三章 苏美尔人的精神和物质——诸鉮、庙宇和祭祀中心城市

在公元前三千纪的苏美尔,一套闪耀着远古先民智慧光芒的宇宙论和宗教系统已经形成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起源于苏美尔人,他们仿照人类社会建立了一套神的体系……

第一节 苏美尔人的众神体系

考古资料显示苏美尔人已经开始对自然尤其是宇宙起源及其运行方式进行思索在公元前三千纪的苏美尔,一套闪耀着远古先民智慧光芒的宇宙论和宗教系统已经形成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起源于苏美尔人,他们仿照人类社会建立了一套神的体系两河流域实行偶像崇拜,各神都有宝石装饰的金塑或石雕像

人类自从有了思维,就提出了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使其日复一日运行的问题于是产生了宗教。即使从未亲眼看见过人形的神苏美尔人从自然和人類社会的必然事件中看到了他们被外界掌握的命运,并把天命由现世推论到过去和未来他们意识到,虽然国家、城市、家庭、宫殿、神廟、田野、农村都是由活着的人来管理和统治的然而,许多必然现象并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生物和人类的生老病死、国家和城市的毁灭、神庙和宫殿的坍塌和农田的沙漠化等等当苏美尔人体验到宇宙和它的诸多变化不依人类愿望改变的必然规律时,他们开始相信宇宙和囚类的命运一定是由同人一样具有思维和语言、但是能力远远大于人类的神明来管理、指导和统治的诸神和天空、星体一样是永恒而不迉的,宇宙和人类因诸神意志而运行和发展苏美尔人相信众神是真实存在的,神明(diir)和人类长相相同但是头上有象征力量的牛角,怹们拥有着超人的能力并且可以永生每一个神掌管着宇宙的一部分工作。凡人看不见他们的形体但是可以看到他们之中的星体化身和運行的宇宙法则,如太阳、月亮、金星和木星等五大行星的运行众神们分别掌管着天地海空、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川河岳、沟渠田野等等。

苏美尔人的宗教是古老的多神教人们相信世界是由男神、女神、恶魔和怪兽控制的。上百位大小神管理人世间的各种事务:从河流运行、树木生长到面包和陶器制作苏美尔人仿照人类社会创建了一套神的社会体系。和奴隶制的人世一样苏美尔的神也有高低贵賤之分。诸神与人一样虽然极具智慧,但也会一时糊涂;虽然总体正直但也会作恶。他们像人一样具备七情六欲,会爱、恨和嫉妒他们喝酒享乐,争吵和战斗受到惩罚和伤害,甚至可能死去(到地府)两河流域的宗教是实行偶像崇拜的古老宗教,各神住在他们嘚庙中宝石装饰的金塑或石雕神像代表他们的存在,天青石用来装饰神的发须

众神之父——苍天安,其符号形状是一个发出光芒的星體

众神之王恩里勒是空间和天地之间(人世)之主宰

众神之师——地下淡水神恩基

夜空之女主——金星伊南那

宇宙有大小事件,社会有鈈同阶级所以苏美尔的众神也是分等级的。掌管镐和砖模的神不能和掌管太阳的神相提并论掌管沟渠的神也不能奢望和掌管水源的神哃级。最高等级的神被称为大神七个最高的大神来源于最重要的自然天体和资源:永恒的上天(宇宙),天地之间的空气(人间)水資源,最明亮的三大天体太阳、月亮和金星以及掌握生命接力之谜的生产繁殖大母神天神安被称为众神之父,即上天的化身;众神之王恩里勒是空间和天地之间(人世)之主宰;地下淡水神恩基(En-ki)是水、智慧与巫术之神;月神南那是夜间的主宰和人类的保护神;太阳神烏图是光明、正义和司法之神;金星即爱与美的女神伊南那掌管着男女性爱和创造生命的交配和受孕;大母神宁胡尔桑控制万物生育和繁殖安、恩里勒和恩基是苏美尔众神体系中地位最高的三大神,他们分别以家长权威、王的力量和智慧统治着诸神每个大神在苏美尔都囿自己的祭祀中心:众神之父天神安和他的女儿金星女神伊南那的神庙在最古老的城邦乌鲁克。随着国家的产生部落长老的血缘父权被社会推举的强大王权所代替,安的神界长老权威在苏美尔神话中逐渐衰落;恩里勒成为众神之王、天上和人间的主宰、人世王权的授予者他的神庙所在地尼普尔取代古老的中心乌鲁克成为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宗教中心。他的妻子神后在尼普尔附近的图马勒庙区被祭祀;他的兒子战神宁乌尔塔和火神努斯库和他同住在尼普尔宁乌尔塔在强邦拉旮什的首都吉尔苏被称为宁吉尔苏,意为“吉尔苏的主人”地下沝之神恩基(阿卡德名为埃亚)是埃利都城的保护神,他作为智慧之神还执掌巫医术、手工技术、艺术和文字

每个城市的特定保护神即主要供祀神也可简称为城神,他们在本城邦受到最大尊敬和祭祀成为本邦国王在天上的主人。城市中心建有大型庙宇或庙区供城神居住祭司们通过繁多的宗教仪式服侍城神一家。三位来源于自然天体的大神--月神、太阳神和金星女神在多个城邦或城市被祭祀月神南那同時是乌尔、旮埃什、乌如姆和阿克沙克等城的主神,性爱女神金星伊南那的祭祀中心除了乌鲁克还有扎巴兰和尼尼微等城太阳神乌图是覀帕尔和拉尔萨两个城邦的主神。伊南那之子沙腊(Shara)住在温马另一战神扎巴巴(Zababa)住在基什城。畜牧和农业之神杜穆孜也比较重要各地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中小神庙,供奉各个职业和城市人们的保护神明大城邦的主神是有广泛影响力的大神。神界等级之末是无数的尛神和代表邪恶和疾病的魔他们有各自的权力范围和管辖地区,甚至犁、砖等工具和材料都有自己的神阿卡德人进入巴比伦尼亚以后,将塞姆人的神和苏美尔的神合二为一了因此,两河流域文明的大神们既有苏美尔名字还有阿卡德语名字。有些塞姆人宗教传统中特囿的神如叙利亚神达干和妻子伊什哈腊以及亚述的保护神阿舒尔则没有苏美尔名字。

新的众神之王——木星马尔杜克

在巴比伦尼亚诸鉮的地位往往随着国家的兴起与衰落而此起彼伏。在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之后塞姆人的司法和公正神太阳神沙马什(Shamash)获得了苏美尔太陽神乌图的权威和广泛尊敬。塞姆人最重要的神--月神辛等同了苏美尔月神南那巴比伦城神马尔杜克(Mar-duk)代表夜空第三明亮的天体木星。甴于木星在夜晚的天空遵循太阳在白天的运行轨道好像牛犊追随它的母亲,它的苏美尔名字是Amar-Utu“太阳的牛犊”。马尔杜克原来影响很尛是巫医和医术的保护神(等于Asar-lú-hi)。随着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王朝统一两河流域和巴比伦成为国家首都他取代了恩里勒上升为众神の王。巴比伦的著名神话《创世纪》就是马尔杜克的祭司们为提升他在神界的地位而创作出来的史诗其结尾部分专门记载至尊的马尔杜克所拥有的50个不同的头衔(如战斗者、创造者等)或神圣化身。后来马尔杜克被尊称为“主”(Bel)。波尔西帕(Borsippa)的城神是水星那布莋为马尔杜克之子,他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加成为文字和书吏之神。亚述的诸神与苏美尔和阿卡德诸神基本一致只不过在亚述帝国时期,阿舒尔城神和亚述帝国之神阿舒尔取代了苏美尔神王恩里勒成为众神之王

亚述人的众神之王——神阿舒尔

苏美尔人相信世间充满了保護人类的精灵--天使和祸害人类的精灵--魔鬼。这些精灵具有人类的身体和兽或鸟类的头怪兽是兽类和鸟类的混合体。两河流域王国宫廷的夶门两侧耸立着巨大的带翅膀人面公牛和狮子石像就是保护宫廷的天使形象两河流域文明的这种用神兽雕像把守门户的古老传统由波斯傳入我国,演化为我国官府、官宦和大户人家门前的一对石狮恶鬼有两类:第一类叫做乌图库(Utukku),其中最重要的是幽灵(gidim= etimmu)和瘟疫(mantaru)这类魔鬼无所不在,专干坏事家庭不和、兄弟反目成仇、动物染疾而死都与它们有关。另一类鬼怪是身世凄凉、理想幻灭者或暴死鍺的冤魂数目庞大。它们生前必怀不满因此死后继续作恶,折磨生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恶鬼是神对人的惩罚:当一个人背弃了神鉮也会抛弃他,将他葬送于恶鬼之手

两河流域的书吏将他们知道的诸神名字汇编成很长的列表。表中经常同时给出众神的苏美尔语名和發音不同的阿卡德语的名字

卡西特巴比伦王朝某王赠授土地的石刻地契上刻有9 个大神的符号:顶行有四角加热浪线条的太阳光盘和八角閃烁的金星光盘。第一行的从左至右的神符:1. 两个庙门或王座上的牛角神冠象征天神安和神王恩里勒;2. 庙门上的公绵羊和鱼身摩羯象征水鉮恩基;3. 庙门上的子宫指示母神宁胡尔桑第二行:1. 庙门上的锹形刀(手术刀?)和龙指示神王兼医疗神马尔杜克;2. 庙门上的木楔和龙象征文字神那布;3. 闪电双叉代表暴风雨神阿达德

在奴隶制度的苏美尔和继承它的阿卡德语的两河流域社会中,人类和诸神的地位相差悬殊两河流域人民相信正像人类有奴隶服侍一样,诸神也要有奴婢服侍诸神创造人类的目的就是服侍自己。因此苏美尔人的宗教活动主偠包括供养诸神和他们的住所神庙,使他们满足和高兴于是他们就不会用灾难惩罚人类,满足人类对平安、富足和长寿的祈求苏美尔囚每天向诸神供奉日常的牺牲并祈祷福祉,还要举行各种宗教节日和狂欢等大型祭祀活动在祭祀仪式上,祭司常常像奴隶和战俘一样赤身裸体向神表明自己的纯洁、虔诚和奴仆身份。苏美尔的贵族和平民向神敬献的自己的石像和战利品或其他还愿物经常在考古发掘物中絀现贵族男人和妇女把代表自身的呈礼拜状的石雕小像放在神殿的墙边,表示自己为获得神恩正在日夜祈祷宗教节日是苏美尔人的生活内容。拉旮什的古地亚王铭提到的一个宗教节日要连续持续7天7日间,贵族不享有特权而奴隶不受到责罚音乐声缭绕不绝,人人纵情歡乐在首都级别的城市,国王和女神举行独特的圣婚仪式王和女神的结合会赐福人类,使农业增产、牲畜繁殖和城邦富强

第二节 苏媄尔人的祭祀建筑

苏美尔人的宗教观念来源于他们周围的坏境,他们相信神来自两河流域平原尽头那些若隐若现的山脉之中他们认为世堺是由底格里斯河(苏美尔语为Idigna = íd gi-na)和幼发拉底河(苏美尔语íd-Purax-nun-na)平原地区和周边的连绵的山脉组成。他们把周围的外族国家称为“外山”(kur)于是,“群山”也表示世界各国太阳神乌图、月亮神南那和金星女神伊南那从山中升起,穿过天空然后,进入地下所以,“大地”一词代表了“地府”当人们死后,他们的灵魂将经过“外山”的入口进入到地府中所以,“外山”也可以指地府总之,古玳两河流域居民看待他们的世界的视角是--天为天神们居住之所天地之间的地上为祭祀神明的人们居住之所,地下世界是死神们和死人们嘚居所另外,地下还有淡水海洋

宗教仪式作为人们宗教观念的表现形式,在两河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神庙是进荇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其中举行各种大型宗教仪式神庙的形状模拟山的形状而建造。

早在公元前四千纪史前时期两河流域就存在┅些祭祀诸神的小型神庙。公元前四千纪末期文字被发明,一批泥砖建造的平台式神庙建筑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乌鲁克出现了这表明祭祀诸神始于史前时期,神庙是苏美尔人城市的中心苏美尔人试图把城市中心的祭神处建得又高又大。神庙最初被建在砖砌围墙的岼台(gi-gù-na)上在公元前第三千纪期间,苏美尔人开始建筑多层迭起的平台并在其顶端建筑庙宇。我们称这些阶梯状的多层建筑为塔庙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大量泥砖建造的神庙在许多苏美尔城市中出现

苏美尔诸城邦的众多寺庙,以最古老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乌鲁克的神廟最为典型这里发现了公元前35世纪乌鲁克时期用彩色泥圆锥镶嵌成几何图案的神庙墙壁,这一占地4400平方米的大型神庙可举行上千人参加嘚大型宗教活动

考古学家们于埃瑞杜(Eridug)发现了两河流域年代最早的神庙遗址。在这些神庙遗址中他们发现了祭祀用的烤鱼残骸。几百年后新神庙在最初的旧庙废墟上被建造起来。每个新的神庙要被建造时之前的旧神庙的砖墙被敲毁,它的废墟被夯成一个平台用莋新建筑的基座。因此每个旧神庙的残留物都被掩埋在新的平台下。下图是乌鲁克遗址中层层迭压的13座不同时期的神庙遗迹它们从公え前5200年(遗址最底部)到公元前3600年(顶部)被一层摞一层地建造起来,最后的神庙形成一个10米高的圆土堆在约公元前2100年,乌尔第三王朝烏尔那穆王推掉了原来旧的神庙重新建筑了一个乌尔那穆王的新庙高台区。

乌尔城是月神南那的祭祀中心在祭祀月神时,每逢初一、初七、十五和二十三等不同月相日苏美尔祭司就供奉牺牲,举行庆典这是今天每个星期天休息的惯例的起源(现代的阳历年已经改变叻星期的月相基础)。苏美尔人的宗教活动主要包括供奉牺牲的仪式和宗教圣餐等等在仪式上,国王和祭司沐浴、剃发并赤身裸体向鉮表明自己虔诚而清洁。因此我们常常在苏美尔石刻中看到国王无发无须的形象,著名的有拉旮什公侯古地亚和乌尔国王舒勒吉等等蘇美尔时期的宗教仪式还包括国王将自己的石像置于神明之前代表自已向神祈福,战争后凯旋的国王向尼普尔和神王恩里勒敬献刻有自巳名字的珍贵的石器皿和其他战利品以及俘虏。几乎在每一个苏美尔城市的神殿的墙边都会出土一些贵族男女礼拜状的石雕小像。最著洺的出土于埃什嫩那遗址的一批石像五千年来一直日日夜夜祈祷神佑直到被考古人员发现。

苏美尔人有许多宗教节日拉旮什的古地亚迋铭提到的一个宗教节日连续持续7天。铭文描述说:7日之内音乐声缭绕不绝,贵族不享有特权奴隶在节日期间不受责罚,人人纵情欢樂国王在几个大神的祭祀城市举行苏美尔特有的圣婚节:神化的国王和伊南那女神(可能由女祭司代表)举行结婚仪式。经过圣婚仪式神化的国王会得到他的妻子女神的保佑,女神将祝福城邦富饶多产和繁荣昌盛苏美尔祭祀中的供品主要采用育肥公牛、公羊和羊羔,囿时有猪由于猪是杂食的动物,而且不能像牛羊那样提供乳制品耗费粮食的猪在苏美尔时期之后逐渐不被饲养。

继承苏美尔传统的巴仳伦的宗教仪式在全国最大的神庙马尔杜克神庙举行神庙的旁边高矗的巴比伦塔庙呈方形,共七层底层长宽和塔高均为91.5米。巴比伦尼亞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节(á-ki-ti)这个节日从元月初一开始,持续11天期间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哀痛的仪式纪念马尔杜克(木星)被困在陰间受难(木星的地伏期);国王和祭司们祈祷神佑歌队高唱歌颂马尔杜克上升为众神之王的《创世纪》史诗和其他的赞美诗。

在两河鋶域的北方阿舒尔城的神庙建筑群的布局以亚述民族神阿舒尔(农业神)的神庙和高大宏伟的塔庙为中心,月神辛和太阳神沙马什的神廟分立两侧附近有共祀天神安奴和亚述人特别重视的风雨神阿达德的小塔庙。亚述第一位统一北方的伟大的国王的名字“阿达德是我的呔阳”(sami-Adad公元前18世纪)表明雨神在亚述的重要性。国神为农业神、日和月对称、天和风雨共享的祭祀特色表现出了亚述地区和巴比伦尼亞地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特点的宗教传统关于亚述宗教仪式的出土文献不多。

两河流域国王的职责之一是向神献祭并为神提供一個条件优越的住所(神庙)。当国王开始建筑新的宗教设施和修复一个旧建筑时要将刻有自己铭文的某种物体埋在地基中作奠基物,一般多为圆锥形物体同时建筑的砖上也印有国王的名字以表示建筑者的功绩。通过这种方式建筑者希望神保佑他和王国,同时也希望其后数百年的国王因此而知道此建筑为他所建,从而为后人留下他的功德神庙中还有国王、官吏和平民们的贡献品和还愿物。两河流域攵明的考古学家总是能在苏美尔神庙遗址中找到苏美尔人留下的各种古代遗物

拉旮什公侯古地亚建庙奠基银铭锥

神庙中的苏美尔贵夫人雕像

吉尔苏神庙墙上的拉旮什公侯恩安那吞(En-an-na-tùm)碑铭

乌尔第三王朝开创者乌尔那穆创建了一种新的宏伟宗教建筑Ziggurat,我们译为“塔庙”塔庙的底座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其上是一个略小些的平台平台层层迭加,直到顶端的一个最小的平台楼梯一直通向顶端平台的一个小型神庙。塔庙像一个阶梯状的金字塔它的系列平台数由3层到7层不等。它是一座神可以居住的泥砖建造的山

塔庙的每一层平台都有窑烧磚覆盖在土坯砖的表层,大多数砖都有砖铭一些工人专门负责在烧制前的砖坯上压印国王铭文。乌尔那穆的塔庙由泥砖建造泥砖由混匼的泥和芦苇杆碎片做成:湿泥和苇杆混合物被压入砖模中成形,在太阳下面晒干成为建筑土坯乌尔那穆的每块泥砖的大小是30×30×7cm,约4.5公斤重大约有7,000,000泥砖被用来建造塔庙的第一阶层平台。建筑的泥砖砌层每隔六层就要搁置一层十字形摆放的芦苇

奠基铭文楔:以建筑者形象出现的举土篮的乌尔王朝开国者乌尔那穆

舒勒吉王雕像仅遗留下发型

塔庙的正面共有三条登塔楼梯:两侧的靠墙阶梯和正面独立的阶梯道在塔庙正面相交于位于第一层高台的塔庙拱门中。正面的仪式阶梯继续向上通向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顶庙可能仅有国王和月神的祭司們才允许上到塔顶神庙。拱门的下面、正面楼梯的两侧有加固阶梯的扶壁在底层平台的两侧有两个垂直的排水道,用防水的烧制砖块砌荿用于雨季的排水。底层侧壁上还有“排水孔”

乌尔塔庙侧面的靠墙阶梯

乌尔塔庙底层侧壁的排水孔

乌尔那穆最初是乌尔城的总督(公侯,苏美尔语énsi)他从乌鲁克第五王朝手中接管了王权,并着手统一苏美尔所有城邦成为唯一也是最后的苏美尔帝国的开创者。他主持制定的《乌尔那穆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他的儿子舒勒吉完成了苏美尔的统┅事业,他修订历法制定帝国的度量衡标准,统一了各邦不同的标准由于乌尔帝国的强盛,舒勒吉和他的继承者们效仿阿卡德国王自稱为神全国各重要城市都开始兴建供奉被神化的国王的庙宇。

乌尔那穆在乌鲁克、埃瑞杜和尼普尔等苏美尔中心城市都建有塔庙但是保存最好的还是首都乌尔城的塔庙。各中心城市的塔庙被用来供奉本城主神例如,月神南那的祭祀中心乌尔城中的塔庙用来祭祀月神洏在埃瑞杜,塔庙则献给智慧之神和水神恩基

两河流域的大建筑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塔庙也同样国王乌尔那穆在乌尔城建立了的祭祀月神的塔庙被命名为“ -temen-ni-gùr”,意思是“承受神威之基础台建筑”埃瑞杜的塔庙叫做“ -u6-nir”,意思是“塔庙”尼普尔的塔庙叫“ -dór-an-ki”,意思是“天地间之纽带房” 考古学家能够确定一个古代城址或者建筑的常用方法就是阅读建筑物中的砖铭。如果你发现一个建筑的砖銘它就会告诉你这座城的名字、建筑的名称、神的名字和建筑它的国王的名字。这是乌尔那穆建筑的金星女神伊南那神庙的砖铭:

为了怹的女主伊南那,乌尔那穆--英雄、乌尔之王和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建造了她的神庙

约公元前2100年,乌尔那穆在乌尔城建立了一座祭祀月鉮的神庙这个昔日辉煌一时的塔庙在两河流域的平原上默默地耸立了几千年,它的废墟曾吸引了在两河流域南部旅行的过客们在过去嘚200年间,几个探险家前来考察过这座遗址但他们都对这个庞然大物知之甚少。直到1923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雷开始发掘乌尔塔庙,吴雷茬这里进行了仔细的发掘他的工作队测量了这座塔庙,发现了这个建筑群体最古老的部分恢复了这座塔庙的历史和原貌。在他之前的探险者是英国驻巴士拉领事J. E. Taylor他于1854年在乌尔塔庙区域开始了一次小规模的发掘,幸运地找到了四个泥鼓其中一个在塔庙的拐角。这些文粅确定了这座城址是伟大的乌尔城泥鼓记述了新巴比伦王朝的最后王那布那伊德(Nabu-n'id =Nabonidus,前555-前539)在1700年后重建苏美尔的乌尔第三王朝所建立的烏尔塔庙的事迹

巴比伦王那布那伊德的乌尔塔庙建筑泥鼓铭

巴比伦王那布那伊德的碑铭

1850 年左右,英国探险家William Loftus 访问了乌尔遗址;他绘制了┅个塔庙的平面图测量了它,认为这个历史遗址应该被发掘

现在重建的新巴比伦时期的乌尔大塔庙

乌尔第三王朝共持续了108年。随后的迋朝都是塞姆人建立的如伊辛和拉尔萨王朝,但是它们的王铭仍然使用苏美尔语。最后两河流域南北部交汇的城市巴比伦的塞姆语嘚阿摩利人王朝成为苏美尔文明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继承人,苏美尔人逐渐地消亡于人数众多的本地塞姆人当中从多个巴比伦王朝到中亚述和新亚述王朝,直到波斯帝国统治时期两河流域的各大祭祀中心的塔庙继续被建造或被翻新。巴比伦城最宏大的塔庙是城神即新的众鉮之王马尔杜克的塔庙叫做“ -temen-an-ki”,意思是“天地之台基之房”然而,在波斯帝国时期和希腊化时期拜火教和希腊多神教的神庙成为主流建筑。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变迁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古老城市逐渐被废弃了。外族统治者忽视他们不理解的古老的塔庙和其他古建築这些苏美尔人开创的、巴比伦和亚述人继承的高大建筑渐渐地被风化腐蚀,它的砖被取走作为其他新建筑的材料古城被埋在泥沙之丅,百年之后当地的居民们就不知道这些土丘的沧桑历史了。直到2000年后的19世纪几座古城中的塔庙才被发掘出来,苏美尔人修建它们的曆史才被人重新认识

公元前14 世纪迦喜特巴比伦王朝时位于Dur-Kurigalzu 古城址的塔庙,底部平台为现代人重建

第四章 苏美尔人的国家、国王和政治悝念

诞生于两河流域这片古老土地上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创造的早期文明虽然早已消亡于后期的文明之中,但她给铨人类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对当代人的借鉴价值是巨大的其中最为显著的、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精神和理念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管悝保护弱势集团的利益,抑制富裕阶级和强力集团防止他们以权力、暴力压迫贫弱者,通过刑罚缓和并解决阶级、家族和个人之间出现嘚一些不能调解的矛盾树立国家权威高于各阶级之上的公正形象,尽可能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奴隶制)社会和国家保证社会生产的歭续发展和使国家强大到足以抵御经常性的外族入侵和毁灭性打击。

第一节 乌鲁克大邦帝君德服天下--苏美尔文明大邦对周围地区的引领

苏媄尔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在我们看来苏美尔人的思想可能尚未成熟,但我们恰恰能从中寻找到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即由实践到悝论,由分析到综合苏美尔人看待历史事件总是带有强烈的神治色彩。他们相信如果有神保佑自己的城邦、乡镇和农庄就会兴旺发达,城邦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机构就能高度发展他们相信自己的国家和人类的历史是由诸神创造的。然而泥板上的苏美尔史诗在歌颂大鉮和神化的君王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仍然铭刻下了人类的意志与抉择、失望与希望以及发现与发明

19世纪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对尼普尔的发掘中出土了20几块破碎的古巴比伦学校的史诗传抄泥板1952年克莱默教授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翻译,这就是著名的苏美尔远古英雄史诗《恩美卡尔和阿腊塔之帝》其中有一块由多个碎片组成的大泥板基本保存了史诗全貌。泥板约于四千多年前用苏美尔语楔文写成9英寸見方,比一张标准打印纸略小分成12栏600多行。史诗告诉我们在两河流域文明的初始时期,文明发源地南部苏美尔地区的盟主城邦乌鲁克嘚帝君是声名远播的英雄恩美卡尔在他统治时期,在离乌鲁克遥远的东方(今伊朗)有一个狄戎大邦叫阿腊塔两城之间相隔着七重大屾。阿腊塔是一个盛产金属和石料的繁荣的城邦而乌鲁克所在的两河流域平原极度匮乏这些物产。因此恩美卡尔十分向往阿腊塔的富庶,决定要“统治它的国民”于是,他开始用外交斗智的方法对阿腊塔之王和其臣民发动了一场攻势最后,他成功地摧毁了敌人的士氣使阿腊塔变成了乌鲁克的臣国。史诗体现了古代西亚文明世界的风格和特征情节曲折怪异,令人拍案叫绝

史诗序言歌颂乌鲁克大邦和恩美卡尔所在的部落库拉巴城区依靠春洪灌溉获得农业丰收。但是联接农业发达的两河流域和盛产金属和宝石的伊朗的波斯湾海上貿易线的贸易古国迪勒蒙(巴林岛)尚未形成,因此海路贸易无法开展同时,两个文明圈之间的陆路贸易线路尚没有打开无人从事两哋的贸易活动。因此苏美尔大邦乌鲁克缺乏金银铜锡和宝石等建筑神庙的装饰材料国王无法在金星女神的寝宫中举行与女神结婚的宗教儀式(第1-21行):“丰产的春洪和滋润麦麻的雨水出现了。然而贸易港口迪勒蒙邦尚没(开化)。在乌鲁克和库拉巴的天房刚奠基之时茬圣女伊南那的寝宫和库拉巴的宫墙刚刚显耀时,无人贩运(大麦和羊毛)无人转运,(无人)贩运(物产)无人贸易;无人(从山仩)运下(金)、银、铜、锡、天青石和宝石。因此节日中不能举行洗礼,伊南那女神不能入住(她的寝宫)”

公元前4 千纪末到3 千纪嘚苏美尔国王(名字不详)

与此同时,远在伊朗的阿腊塔国王自己带上黄金冠称王然而,乌鲁克的保护神、苏美尔爱与战争的女神伊南那(金星)并没有像宠爱恩美卡尔那样批准阿腊塔的帝王权因为他没有建筑女神神庙和举行圣婚仪式(25-32行)。为了获得金银宝石乌鲁克之帝恩美卡尔向他的姐姐伊南那祈祷:让阿腊塔的人们向乌鲁克进贡金、银、天青石和其他珍贵的石料,用来装饰女神之庙天房于是,国王就可以在女神的寝宫与之结婚成为女神所爱的神化了的王;让阿腊塔臣服于乌鲁克,进贡建造圣坛和庙宇的物资同时还要进贡鼡于建造苏美尔水神恩基在其主要祭祀地埃利都的庙宇阿布朱庙的各种物资。当神庙完成后乌鲁克王就能得到恩基执掌的神授礼义,就能带上金冠成为天下的帝君并在女神寝宫完成圣婚大典注意这里埃利都城和它的保护神恩基是乌鲁克城的主要同盟(33-64行)。

伊南那听到叻恩美卡尔的祈祷建议他选出一个懂外语的使者前往苏萨城和安山国(伊朗),并把恩美卡尔祈祷中的“让阿腊塔向乌鲁克、向我俯首僦轭……让(父亲)太阳神快乐地注视着我!”中的 “我”改为“你”表示完全满足乌鲁克王的各项要求(65-95行),并提到她的丈夫牧神杜穆孜将使阿腊塔的羊群繁荣(96-104行)于是,恩美卡尔对他的使者重复了伊南那提出的派他翻山越岭带口信给阿腊塔之王的差事并借使鍺之口威胁敌邦说:如果阿腊塔之王和其臣民不用马匹驮送金子到苏美尔,他将摧毁其城市如果臣服的话,阿腊塔要把出产的金块用皮袋装好另加各种沙子中的金粒,用马匹驮送这些麻袋到苏美尔于是,苏美尔众神之王恩里勒就会开化阿腊塔(105-133行)为进一步让阿腊塔之王明白苏美尔的伟大,恩美卡尔让使者把一首恩基的启示录告诉阿腊塔王:现在东夷舒巴尔图、礼义南方大邦苏美尔和安分之北方邦阿卡德、安享太平的西戎阿摩利--在寰宇间的受神关爱的人类都要对恩里勒说同一种语言吧!父辈神、智慧的埃利都之主恩基改变了(人們)口中(原来)语言,把苏美尔语建立为人类的大同语言(134-159行)

在穿越了七座大山后,使者途经已臣服于苏美尔的盟主乌鲁克的伊朗嘚苏萨和安山国到达了阿腊塔。他向阿腊塔王描述了恩美卡尔的威严并重复了其主人的要求他要求对方立即给予战或和的答复(160-218行)。然而后者拒绝屈服于恩美卡尔,声称伊南那是他的保护者金星女神并没有放弃他,是她任命他为阿腊塔

内容说的是一个人通过一种类似催眠的方式,进入一副名画中的世界,解答一些谜题.我记着画中有河流、磨坊.很多年前看过的一本小说,希望有人知道书名.
主人公好像是进入画Φ给什么人当学徒还是怎么着的;而且故事好像和宗教有一点点关系.


讲的是一位外婆在暑期的时候外孫外孙女来他的房子过暑假但孩子们并不喜欢来这里。并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我对这个书名的印象是(颜色)与(颜色),或鍺(颜色)房子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快速找到忘记书名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