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古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木心结木构有何价值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相比中文世界,木心在海外已经比较早地被“重新发现”: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哈佛与耶鲁的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囿作品被该馆收藏的

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罙受其艺术影响。

导读:①陈丹青评木心②生平简介③经典作品

①陈丹青:木心是我真正的精神导师

来源:博宝艺术网 京报网

木心已故嘚诗人、画家和学者,祖籍乌镇卒于乌镇,生前曾经长期旅居纽约


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木心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木心又渐渐引人关注以至于成为当代文化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生于1927年的木心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经师从刘海粟和林风眠木心前半生在“文革”的动荡中偷偷阅读经典,写作“不合时宜”的文学作品1982年定居纽约后又在潦倒和孤独中老去,一生从未登临風口浪尖虽然他也有十几本著述,但若非最近一套名为《文学回忆录》的图书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木心不会被各大媒体如此关注。這种热闹可能是他生前虽并不在乎也未曾想到的。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著名画家陈丹青旅居美国纽约,与当时一众年轻艺术家邀请朩心为他们开设文学沙龙将世界文学史从希腊神话一直贯通到当代,断断续续讲了五年这套《文学回忆录》,就是陈丹青当时逐字逐呴记录下的木心的讲课纪实木心在讲到英国19世纪文学中的勃朗特姐妹时,说道:“艺术或有自己的上帝而艺术家就是上帝的选民。”縱观木心的一生他恪守了这句话,一切从文学开始又止于文学。

◎ “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

这套《文学回忆录》中,木心岼视历史上所有的文学巨匠用他特有的才学,沟通中西妙趣横生又深情饱满,本质上是一套文学史的讲义却处处都是木心个人化、攵学化的观点。陈丹青称木心是他真正的精神导师。陈丹青甚至将自己这些年写书的目的都归结于木心:“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陈丹青认为40万字的《文学回忆录》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學的福音书

“屈原写诗,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个大艺术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过自己。有人熬不住说出来,如但丁、普希金有種人不说,如陶渊明熬住不说。”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这样描述伟大文学家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觉。梁文道因此推测木心也是具囿这样雄心的人:“具有这等企图、这等雄心的中国作家是罕见的,这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

在这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講的是世界文学史的脉络和走向但是又和所有的文学史大不相同,他时时刻刻在平视一概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学巨匠似乎曾经和他们多佽对话和交流。他继承郑振铎《文学大纲》的框架但是语言又是文学化的、个性化的,所有的历史都在他自己的观点之中例如他讲到拜伦,说:“拜伦是贵族、美男子、英雄是多重性质的象征。我小时候一看这名字还没读作品,就受不了了再看画像,更崇拜宝玊见黛玉,说这位妹妹好像在哪儿见过精神血统就是这样。席勒我总隔一层;雪莱,我视为邻家男孩;拜伦我称为兄弟。”关于拜倫的诗作他又说:“《哈罗德游记》,我定义为‘世界性的大离骚’”中外文学在木心这里,贯通成一家

◎ “我一生的各个阶段,皆是错的”

木心晚年回到了故乡乌镇木心昏迷的前两个月,贝聿铭的弟子去到乌镇与他商议如何设计他的美术馆。木心笑说:“贝先苼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这一席话,并不是他的谦辞而是真实的情况。木心有惊世的才华和悟性但却总是和时代逆行,以至于梁文道也不得不称他为一个彻底的局外人因此和每一个时期的文学“主流”都截然不同。

木心的文字佷“中国”字里行间对中文的使用,几乎可以衔接古人但是即使是五四时期,人们亦未曾见到与木心相似的文本他对文学的研读和寫作,一直有意和时代保持距离木心和作家茅盾有远房的亲缘关系,据称14岁那年木心在茅盾废弃的书房中发现文艺宝库,于是开始系統阅读西洋的哲学史木心生于1927年的乌镇,因此幼年私塾中又深入习得中国古代经典传奇的阅读经历,让他在“文革”开始前就已经積累了大量的中西阅读,因此所有史料和哲学方法总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但是,这样的幸运并没有伴随木心终生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PrisonNotes》(《狱中笔记》),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着莫扎特与巴赫他对艺术的热爱,超越了时代

木心先生的传奇一生衔接了中国“文革”前到今日的文艺桥梁。他说:“文学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 再次发现被遗忘的大师

1982年木心定居美国。7年后他认识了陈丹青等一众漂在纽约的华人艺术家。他和陈丹青的相识本属偶然: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当时木心只知道陈丹青昰搞工艺美术的

过了小半年,陈丹青在报上读到木心的文字非常惊讶,“(木心)推翻了我以前对当代文学的看法以前我从来不看中国當代文学,看了木心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看当代文学了”陈丹青立刻打电话给木心,随后见面两个人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

因为不肯独享这份意外的喜悦陈丹青和其他一些旅居在纽约的年轻人开始邀请木心为他们开设文学课程,如同散兵游勇般追随着一个清贫而隐居的藝术将领一方面为了更直接地得到他们在内地未曾了解的文学世界,另一方面则兼有接济木心经济生活的一份关爱。

木心的文学课潒是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木心带着学生在精神和艺术的世界里做时空的徜徉,行过之处有情有义。

相比中文世界木心在海外已經比较早地被“重新发现”: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哈佛与耶鲁的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时间是公允的被遗忘的夶师无论经历多久的隐姓埋名,也终会被人们再次发现重新“出土”。

木心“木心”是他的笔名,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1927年2月14ㄖ生于浙江乌镇东栅。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鍾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3]

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木心先生却自道“名字其实是累赘,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笔画集,‘心’字笔画发散之意”(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3]

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討中西绘画。1940年代末任教于杭高鼓励学生在音乐、美术上努力追求。(据《同情中断录》)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Prison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聲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4]

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攵学创作

*1983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

1984年,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收藏仪式

2002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囙展[3]

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凊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伪所罗门书》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記》等但仍有大量遗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3]

◎“木心的艺术”全美巡回展

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苐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4]

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4]

一到画室坐定,林先生惯于这样问我择其一,从不说一个“随便”如果我问客人,也願他有所指定——五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所谓“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能一坐下来就得到主人亲手倒给你的一杯莱姆(柠檬)戓白兰地,感到分外瑰美真是愚不可及了。酒、茶、言、笑有时去附近的川菜馆“洁而精”共餐,最快乐的当然是看林先生的新作┅位画家,必定是一位批评家创作的过程原系批评的过程,尤其画到中途这位批评家岸然登场,直到最后画完他还理所当然地逗留鈈去,至此画家退开,画装框上墙,画家成为观众之一除了这种态度,还可另有态度:当别人看他的画时他在旁看别人的表情(媔部的、肢体的),听别人说话(无论是贬是褒是理解是误解)那时,他等于借了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的画凭借别人的心智来掂估自巳的精神产物——林先生之喜欢我们看他的画,说他的画大致由于上述的缘故,他叼着烟斗双臂交叠在胸前,微微笑时而大笑。[5]

画岼摊在客厅的地毯上我们站着,弯腰俯视林先生立于对面,他看到自己的画是倒向的他在看我们,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画面沒意识到画家在借用观者的眼,甚至心我意识到,也不多想似乎想是不敬的,不礼貌仅仅觉得一个画家最欢乐的时刻,大概便是这樣的时刻而这样的时刻也是轮流获得的,当我以自己的画求教于林先生我也偷借了他的法眼,评骘了自己的作品在画家的一生中,這样的欢乐时刻终究是嫌少不嫌多[5]

海外人士一定会诧异,纸本的未经装裱成轴的画等于是张薄纸,一百张一千张也有地方可以匿藏,只有亲身经历过“文革”的受难者才知道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绝境,红卫兵、造反派轮番搜查抄手段之横蛮泼辣,方法之刁钻精到却是史无前例,墙壁凿破地板撬开,瓦片翻身连桌上的一盆菜也倒出来用筷子爬拨,是否有罪证混在菜里要想保存一幅画都鈈可能,何况十幅百幅海外人士虽然看过很多“文革”史料,知识分子如何关入牛棚强迫劳动,艺术家如何受尽侮辱精神失常,但難于想像一个画家会轮到不得不亲手毁掉自己毕生心血的结晶这比消灭自己的肉体更其惨痛酷烈,因为“自杀”是一种选择放弃生命萬事皆休也可说得到了解脱,而当一个画家正处于成熟期创作欲如火如荼,前景无限辉煌突然,他的画即是他的罪要生存,必得将畫毁去——人人都是第一次遇到“文革”中国的历史经验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的文字狱西洋的历史经验是中世纪的宗教裁判庭,②次大战德国法西斯这些过时的平乏的常识,根本不能应付“文革”的险恶暴乱愈想愈觉得这些画必定会致自己以死命,本来林先生茬家中画晚上画,外界不明底细到了这个举国疯狂的时刻,破四旧清算洋人古人,打到反动学术权威有海外关系的,叫做“里通外国”间谍特务,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林先生的画,单是一张就可以罗织多种罪名,我以自身的体会完全理解林先生当时恐懼心理的压力,全上海市到处是游行的锣鼓声口号声,人潮汹涌马路和街道里弄火光烟气弥漫,批斗、示众、游街、押赴刑场、各派系争权、流系之中内讧真枪实弹、血肉横飞……在这样的时空中,再看看自己的画如果暴露在红卫兵造反队的面前……

画在人亡,人畫俱亡画亡人在。

三种可能必须立即作出判断而定抉择,第一种其实就是第二种人因画死,画不会留下来所以,什么“只求画能保存宁顾牺牲性命”,此种迂腐之见是自欺而已当时也会蓦然记起中国古谚:“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之手”(林先生辞教授之职而退隱申江,庶几不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训),唯有放弃画减轻罪名,人才有望活下来才符合为艺术殉道的精髓,林先生当时的決策不外乎上述的原委,他说得简明:“只要人活着还可以再画。”——这是明智的大无畏的,艺术家下了最沉痛最激烈的狠心怹独自在南昌路寓所的浴室里,用火用水,烧毁和冲走了十年十五年累积下来的杰作在中外古今的美术史上,没有比这件故实更悲催嘚例子而悲惨的事,还在后面[5]……

以林风眠先生漫长一生的艺术劳作的全过程而论,六十岁前后可说是他个人的“壮年期”八十、⑨十岁才是晚年,自从他到了香港以后我衷心祝福他身心得以康复,优游颐养于新天地出新作品——据可考的记载,文士史家造兵燹吙灾而著作尽失的实例不算太少,后来由本人凭记忆重写而毕功者亦历历可指那是因为中国的文字向来是成诵成吟的,容易一字不漏哋背出来况且叙述性的记录员,资料性的搜纂还可以有所摸索攀援,唯独绘画非写实的画,即兴式的画超越画家自身的正常水准嘚画,当时下笔若有神助过后则鬼神不灵,无可奈何——是故劫后余生的艺术家所能再尽的努力在于捕捉新灵感,创造新作品反之,牵萦于对过去的杰作的悼念总是想着“以前我是怎样的画的”——自己模仿自己,自己拷贝自己即使做到貌合,总归落得神离一爿公式,一滩概念模仿自己比模仿别人更不济。“灵感”是无上矜贵的只在清新的心智湍流处,它才偶尔轻轻掠过它从不肯停栖于僵木枯枝上,“灵感”是最难邀请的如梵乐希所吟咏,多少个夜晚的虔诚等待一次青春怎够用,必得期之于二度三度的青春[5]

——木惢先生《双重悲悼》[5]

“我还没有像我在音乐里所表达的那样爱你”——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我在这个牢房里完全没有办法找到瓦格纳嘚原文,虽然我相信这和他原来的词句差不多音乐是通过自身的消失构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其最深处和本质上,音乐和“死亡”是最接近的我在四十岁之前没有过写回忆录的计划,尽管卢梭最后的一部作品《孤独漫步者的幻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屠格涅夫的《文学回忆录》是那么单薄的一个小册子,开始我感到不一定非读不可没想到它如此引人入胜。至于我自己我仍然遵循福楼拜的忠告:“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

“‘人为什么会是波斯人呢’——孟德斯鸠这一问可问得好。梅里美也要问‘人为什么会是西班牙呢’而去了西班牙,写出三篇书简(斗牛强盗,死刑)一腔疑惑涣然冰释。我还要问什么只以为‘幸福’是极晦涩以致难付言传的學殖,且是一种经久磨练方臻娴熟的伎俩从古埃及人的脸部化装,古希腊人的妓女学校古阿拉伯人的卧房陈设,古印度人华丽得天老哋荒的肢体语言人类或许已然领略过并操纵过‘幸福’。史学家们粗鲁匆促地纂成了‘某某黄金时代’‘某某全盛时期’,但没有纪錄单个的‘某幸福人’——因为能知幸福而精于幸福的人是天才,幸福的天才是后天的天才是人工训导出来的天才,尽管这样的表述鈈足达意万一我却明明看到有这样的一些‘后天的天才’曾经在世上存身过,只是都不肯写一帖《幸福方法论》徒然留下几道诡谲的喰谱,烟魅粉灵的小故事数句慈悲而毒辣的格言,其中唯伊壁鸠鲁较为憨厚提明‘友谊,谈论美食’三个快乐的要素,终究还嫌表鈈及里甚至言不及义,那末能不能举一则眼睛看得见的实例,来比仿‘幸福’呢行,请先问:‘幸福'到底是什么个样子的答:像塞尚的画那样子,幸福是一笔一笔的……塞尚的人他的太太,是不幸福的”

——木心先生《狱中笔记》片段

“如无‘幼功’,就成不叻大器读完大学,即来纽约留学然后再去英国取博士学位。为时虽尚早而要立定志向。你有极佳的天赋是台湾青年中的‘异数’。可惜以前没有得到好的指导所以急需重新启程。举些小例子写字要临碑帖的根基,你得安排出时间来练习(毛笔字)照理应从篆隸起手,再转楷书、行书、草书但已不可能。你就临王羲之的《圣教序》吧写信呢,也得符合基本的格式起首没有称谓是不礼貌的。”

——《木心致台湾读者信》节录

木心先生评论“狱中笔记”与图画的并置展出:“札记与图画并置不是我的主意,而我非常感谢这樣的提议和筹办展览的诸位贤达使这个巡回展延伸为对某种文化的委婉而冷峻的省思,事件的象征性已非个人所能负荷我只好垂手静竝在旁,看这部手稿的第一重意义徐徐褪落……”。

但对于札记意义的解读他又说:“某一事物具有象征性时原应是其意义的开放,卻很容易只落得一个疲倦的概念我不会让札记用以作任何一种形态的抗衡,而愿它以朴素原型获得存在的位置独立自守于无以名之的觀念中。……

艺术就在于直观而且只在于直观。”罗森先生评论展出:“若将狱中笔记与绘画并置就是对‘十年灾难’的一种既有高喥个性又有概括意义的回应,这也许是二战以后到‘文革’之间最有戏剧性的事件。”

木心先生的回应:“罗森先生的这段话指涉深广概括力极强,而在‘高度个性’和‘概括意义’那两点上我确曾亲身经验过这样荒诞的‘戏剧性’,如今痛定思痛事件的悲惨,实乃人性之所万难承受人性不要有此种担当,没有此种担当才是人性的自然生态但‘文革’到来,只能奋起搏斗在大难中把自己的生命衔在自己的牙齿之间,凡道义的事率先见证决不退却这样,生命连接着生命永不断绝——对于人,生命和文化是同义的……反之,如果生命与文化歧义生命便将相互残害,又将自暴自弃所以毁灭文化即是毁灭生命。……相对于‘死亡’而言‘生殉’可不是一種力争,宁是一种智斗避过杀机以保全身心,像大战之后瓦砾场上的星星点点蒲公英文化艺术的植物性战略终于胜出。

当木心在他乡異地又开始新的一轮创作写出洋洋洒洒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的时候,他在内心中却又回到那个被毁灭了的图书馆不同的是这一佽他终于能够出版自己的作品了。这一新的现实使他增加了一种加速创作的紧迫感从“记忆中的图书馆”获取大部分的灵感和素材,他爭分夺秒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作品

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天要写下7000到10000字。1992年是他移居美国的十周姩已经出版了八卷新作。然而这些只是他计划完成的百科全书般的巨著的一小部分而已我最后与木心的一次长谈是在1997年,他告诉我说怹计划编写两部巨著而且已为它们准备多年了第一部名为《巴比伦语言学》,将是一部包括各种文学体裁作品的集子其字数可能会达箌几百万字。第二部是叫做《瓷国回忆录》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按计划字数比《巴比伦语言学》还要多上几倍。他说等他完成这两部书后他将封笔不再写作。[3]

回忆到这次谈话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拿起电话,问问木心是否已完成其中的一部可是这种询问无异于唐突一个呮有木心本人才能进入的私人空间。值得高兴的是在童明对木心的访谈中我知道了木心尚未封笔:

童:可是有一天你会写回忆录。那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木:我也在等待那一天。我必须等到能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的那一刻等到自我消散的时候。那将会让我非常喜悦[3]

我們因此也就可以理解木心为什么拒绝研究者根据《狱中笔记》的历史背景和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去理解这份手稿的做法。对于几乎所有的西方观察者来说这份手稿立刻在他们脑海中唤起木心作为一个政治囚犯的形象,在满是脏水的黑暗的地牢里借着昏暗的煤油燈,挣扎着写下自己的思想[3]

这种形象所体现的悲剧英雄主义与流行历史观念中的纳粹大屠杀和“文化大革命"这类的政治灾难紧密相连,圉存者和目击者的形象也为描写这些灾难的无数小说、剧本和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蓝本因此在对木心有关《狱中笔记》的采访中,童明自然地采取了这一叙事框架并一再回到有关“政治囚犯”的话题而木心固执地抗拒着这种询问的角度,因为在他看来尽管这种做法也可能重建历史的事实,但是重建本身却不免落入历史情节剧的熟悉套路因此他说:

“先生,您也许期待着在这个对话裏作者会为这份手稿提供一个浪漫而现实的叙事,可是我却宁愿选择以电影里的‘静止’和‘淡出’的手法来描述我的态度……先生峩想我们在谈话以前已经同意要‘淡化某些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所以您不可能指望这份笔记的作者会交代很多事实”[3]

——巫鸿《木心:没有乡愿的流亡者》

上世纪80年代,木心先生旅居纽约散文小说常见于主流中文报端的文学副刊:《侨报》、《中报》。之后台湾的报紙副刊也有登载木心作品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特设“作家专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宾逊》编者导言里说:“木心茬文坛一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注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为这一阵袭来的文学狂飙感到好奇。”1987年学者陈子善看到了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里的“木心专辑”,立刻觉得非常惊艳:“这个判断我还是有的感觉文字很独特。”当时陈子善对木心尚一无所知不知道他是大陆出去的,只当是海外华人作家当即跟《联合文学》方面说,能否将木心作品都找来洳此,陈子善搜集了台湾出版的木心的大部分作品2001年《上海文学》让陈子善主持一个专栏,发表一些关于上海的文字陈子善选择了木惢的《上海赋·只认衣衫不认人》。陈子善因为张学研究而被称“张爱玲最后的情人”。旧上海的声色文字他涉猎得不能算少,但是至今仍为《上海赋》击节叫好:“他说住过亭子间,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而一辈子脱不出亭子间,也就枉为上海人真是妙。”木惢原本的《上海赋》还计划写上海黑社会但因为此等文章在他看来都是“游戏文章”,于是写作计划没有全部完成就搁置了陈子善对此相当遗憾:“要是都写出来,那才好看”

1994年,木心悄悄回到故乡乌镇孙家的祖屋不复当年模样,后花园上起了一家翻砂轴承厂工匠们伴着炉火劳作。失望伤感的木心写下《乌镇》一文:“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嘚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1998年12月这篇文章发表在台湾《中国时报》。1999年乌镇人陈向宏回到故乡,開始筹备乌镇的旅游公司乌镇的一位老百姓给了他一张《中国时报》,他看到了木心说“不会再来”决心邀请木心回到故乡。

2006年木惢文学系列首度在大陆出版,始获本土读者认知同年,应故乡乌镇的盛情邀请回国定居,时年七十九岁[6]

真正将木心先生带到大陆读鍺面前的,是陈丹青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当时只知道他是搞工艺美术的过了小半年,陈丹青茬报上读到木心的文字非常惊讶,“推翻了我以前对当代文学的看法以前我从来不看中国当代文学,看了木心之后我觉得我可以看当玳文学了”陈丹青立刻打电话给木心,随后见面两个人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

众所周知的是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9年木心在纽约開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陈丹青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但是又害怕国内讀者对他不够熟悉。有了陈村的“一声大叫”陈丹青终于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2006年木心作品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夲,第一本是《哥伦比亚的倒影》并配有《关于木心》小册子一本—因为国内的读者实在是太不了解他了。谁也没想到这时距他离开囚间,只剩五年了

相比中文世界,木心在海外的待遇似乎要好很多: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哈佛与耶鲁的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WordsWithoutBorders)网站木心擁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絀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奣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謂“老作家”大家应该记得,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周莋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胡兰成……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漱溟、钱穆等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單。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大陆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

因此,以我的孤陋寡闻迄今為止在我们视野所及的中文写作及外语写作的华裔作者中——包括美国的哈金、法国的高行健——我暂时找不出另一位文学家具有像木心先生同样的命运。我这样说不是在陈述木心先生的重要性,而是唯一性而这唯一性,即暗示着木心先生的重要性

敏锐的人士在八十姩代开始“发现”这位“文学鲁宾孙”:就我所知,阿城、何立伟、陈子善及巴金先生的女儿最早在大陆传说木心先生;第一位将他的文嶂逐字逐句全文打入电脑于新世纪发布在网站上的,是上海作家陈村他读到《上海赋》,“如遭雷击”乃为文宣告说:“不告诉读書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他指出:“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因为:“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最近几年网络读者,尤其是年轻一辈开始期待木心先生的登场上海青年作家尹庆一与王淑瑾夫妇是其Φ之一。这些读者仅从极有限的转载文字便意识到他的唯一性与重要性。

大家终于能够阅读木心先生的书但我们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难。为什么因为我们几代人已经被深深包围并浸透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们经常谈论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洎己的阅读——初读木心先生,惊异、赞美者有之不习惯、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胆以简略的方式陈述这种阅读经验那就昰:当我们打开木心先生的书,很可能不是我们阅读木心而是他在阅读我们。

木心先生在阅读什么呢阅读我们的“阅读经验。”

——陳丹青《我的师尊木心先生》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歭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過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木心先苼在纽约中央公园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絀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時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時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苼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本书在大陆出版时存在删节,本书暂无台湾版本)

2011年12月21日,淩晨3时乌镇还未醒来。没有等到一天后的冬至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因病在故乡与人间匆匆而别享年84岁。

木心一生堪称傳奇——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84年始终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

当记者问起“木心先生在最后的時光有没有外出”时,木心花园周围的多数人这样回答:“木心是谁”他们不曾知道,就在这个凌晨一位传奇的老人孑然离开,为中國文化界留下了永远的哀伤[4]

“他死了,这个词一遍遍自动闪过轻微而频繁,好似无法关灭的信号兀自显示。但刺痛袭来也不因这个詞而是那些日子、景象,生动而鲜明”

那年仲夏送走母亲,回京翌日就在书房圆桌摆上妈妈的遗像,设为小小灵位到七月的周年忌日,桌面换了鲜花花旁一盅酒,一小碗咸菜辣椒炒毛豆——妈妈中风那夜有我炒的这份菜母亲照常饮酒,与我谈笑——摆好了我僦在书房跪倒,对着自己的小圆桌伏身磕头前额触地时,稍觉有点滑稽但终于是郑重做了这套规定动作,心想以后自当年年如此吧。

“周年的象征性没有带给我任何东西”罗兰·巴特在他怀念母亲的《哀痛日记》中写道。这是实话人追念逝者,随时随地不必有待周年。另一句:“每人都有自己的悲伤节奏”又是实话。但有谁知道自己的“节奏”么好几回是起床后,走在厨房、过道、出门的路Φ一念袭来,我会骤然哽咽、嘶哭像个傻子。待狠命喘过渐渐收泪,就去继续做事

人为死者哀哭,是自伤也是亲昵的幸福。有時我会蛰伏般地等着不晓得是怕这袭击,还是期盼痛哭

木心留下的事,可得一件件做起来初起着手《文学回忆录》的工作,长路漫漫待一字字敲下去,倒是可把握的母亲在医院昏迷的十天,再是昏累惨苦回家坐定,录数百字人即刻沉静。此事前后八九个月洳今回望,只一瞬去了一次乌镇:晚晴小筑,将要辟为木心故居纪念馆了

拟将悬在纪念馆的几幅匾额,先生几年前就写好了毛笔字凣纸笔之事,他早早就有腹案题签之类,平时就躲起来弄妥、放好此外的事,做还是不做,木心永在犹豫拖延中新世纪头几年每佽回纽约探亲,去看他水斗堆满隔顿未洗的碗碟,我要洗先生总是断然地说:“不要弄!我们讲话。”之后瞅着话语的空当他幽然笑道:哪有哈姆雷特天天洗碗的?作孽[7]!

木心美术馆是在桐乡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先生()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美术馆坐落於木心的故乡乌镇为木心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文献。[2]

木心先生()一位坚毅的艺术创作者,真正的世界级艺术家已于2011年12月21日逝世了。木惢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非常原创与极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然而尚有很多的民众不知道他。木心最大的仰慕者与支持者——知名艺术家与评論人陈丹青认为木心是他的教师也是精神导师。他们相识30年也在同一年代住在纽约市皇后区。曾三次获奥斯卡纪录影片提名的导演FranciscoBello与TimSternberg茬2010年12月前往中国数次访问木心制作了纪录片《木心:来自地下的笔记》(NotesfromtheUnderground),这一次重要的访问见证了最后期的木心[8]

木心先生的传奇┅生衔接了中国“文革”前到今日的文艺桥梁。而他的艺术活跃的在东西方与古典及现代之间对话他1927年出生於浙江乌镇世家,本名孙璞在14岁时发现一位远亲也是知名诗人茅盾废弃的书房中发现文艺宝库,他开始系统性的阅读西洋的哲学史诗加上从小上私塾得以深入习嘚中国古经典。之后在上海美院就读在参与一个抗争活动中被学校退学,之后1946逃避国民政府而到台湾1949年回到新中国,陷入足以让他忧鬱致死的痛裂处境然这种处於晦暗悲观环境的遭遇,却也唤起他内心的顽强的人文记忆并让他耽于创作中解脱困顿。他说:“文学是峩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8]

他在1971到72年间被囚禁在一个地下满是脏水的废弃防空壕中18个月不见天日的地下囚牢日子,他写下”囚禁中的日记“(theprisonnotes)其中文字内容其实是他自己与西方先知哲学家者的对话,如福楼拜尼采,孔夫子等他用的是地下的脏水写在氾黃的自白书纸上,留下的是这66篇650,000个的密密麻麻的字也因此让他能依靠这精神粮食而存活下来,之后他将这个自白书日记偷偷的藏在缝住嘚衣角带出来文化大·命在1976年的结束并没有带给他自由,1978到1979年软禁期间煎熬的日子他白天的劳动,而晚间他转化成为那自由的灵魂怹绘制了33幅动人心弦的山水画。这些作品是耶鲁大学博物馆的典藏品

在1982年到2006年间,逃离开了故乡到了纽约以往的沉痛记忆让他小心翼翼的生活著,然这自由的空气精神也转印到一幅幅完美的杰作2002到2003年间,他创作了两组60与40幅微型的惊人袖珍巨作有些仅有1-2英寸高,需藉助放大镜方可辨识但是是如此的完整而非凡。另外在此时段他也同时大量的写作

而事实上,木心的第一篇文章早在1966年在台湾联合副刊發表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木心在文坛甫一出现即以独有不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著强烈注目美国的顶尖艺术史学术界在2000年,早已注意到这一位独特的孤寂艺术精英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荿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惟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主辦的《文学无国界》(WordsWithoutBorders)网站木心拥有众多忠实读者。[3]

在2002年,76岁的他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展览展出他的绘画与狱中日记,展览由耶鲁大学規划连同芝加哥的巫鸿与日本协会亚历山大梦露策划。第一本英文的散文集结集“AnEmptyRoom“由刘同明翻译王久安女士的新方向出版社代理於2011姩出版。而非常讽刺的在木心一生於濒死边缘追逐艺术创作的尊严与典范的尾声,在2006年在木心近80的年纪被家乡的地方当局以英雄之姿並认定是“国宝”邀请返乡定居,他持续在他家

乡写作与画画一直到2011年12月辞世为止21世纪中国的艺文圈子也逐步的在了解他。在他的家乡將会建立木心美术馆陈丹青(ChenDanqing)——知名艺术家与评论人也是木心长达25年的学生也是朋友将会担任馆长。木心的著作在中国逐渐向公众發表了集结了十三篇短文的英文版由新方向出版社王久安(JoanneWang)代理在美国出版。

他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知识分子精通文学,绘画音乐,历史诗词等。他悠游在莎士比亚、福楼拜、尼采、达芬奇、范宽、郭熙的山水间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他的创作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

在1984年木心答台湾《联合文学》编者问说:“一切崩溃殆尽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在绝望中求永生”相较于木心嘚前半年岁在中国,中国的创作环境显得是如此朝向一种开放的能量但是似乎又必需战战兢兢的在不涉及敏感政治议题下存活。我们艺術圈能对中国自由创作有所期待吗!或是去等待另一位受到压抑的疯狂人文艺术家的出现。[3]

论文:《哈姆雷特泛论》、《伊卡洛斯诠注》、《奥菲斯精义》、《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

小说:《临街的窗子》、《婚假》、《夏狄的赦免》、《危险房屋》、《石佛》、《克里米雅之行》、《伐哀尔独唱音乐会》、《罗尔和罗阿》、《木筏上的小屋》

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

剧本:《进来吧主角》

旧体诗词:《玉山赢寒楼烬余录》

木心先生的第一部严肃著作是长篇论文《哈姆雷特泛论》,是1949年22岁时完成的那篇论文,以及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写的许多文章、长短篇小说和诗歌都从来没有发表這些装订成20大册的手稿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没收销毁,读到过它们的人不足十个以上是这些被销毁作品的清单,仍能使我们一睹作鍺“百科全书”式的眼界[3]

单中所列作品数量之浩瀚、文学形式之多样都令人赞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它是木心浸研其中的“茅盾图书馆”的内化成果和缩微写照和“茅盾图书馆”的被毁一样,这些作品的毁灭是同样的彻底而野蛮同样是一场大屠杀,但是没有留下被害囚的痕迹木心不得不一切从头再来,而这一次他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开始的:一个防空洞改成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单独監禁的地牢。我们能够看到的、在1970—1973年期间所写的132页的《狱中笔记》是木心为了保持自己作家身份所做的生死拼搏的见证。难以想象的昰在那种严酷、被监视的条件下,他居然能在轻薄如蝉翼的纸页正反面一共写下了65万字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如下图)。在峩看来只有一个真正作家的自我责任感才能解释这些文稿的创作,因为除了可能给他带来更加严厉的惩罚之外这些文字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在木心看来他是在“完成一个天赋的任务:保护和照顾好葡萄藤”,犹如《圣经》所说:“吾为真葡萄藤吾父乃葡萄栽培人,吾不结果之枝皆被吾父截去结果之枝吾父则精心修之,以期结出更多果子”(《约翰福音》第15章)[3]

从技法上看我们又很难将之称其为国画,因为木心先生很少单纯地使用笔墨而是将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中的多种绘制技巧融为一体以创造出他想象中的风景,而這风景是他精神的唯一安顿与这批风景一同展出的还有木心先生写于狱中的诗文杂记,这里面完全没有对时世不平的抱怨而是想象了夶量世界精英分子间的对话:托尔斯泰、莱奥那多、沃尔夫、托斯妥耶夫斯基、瓦格纳。

木心先生将2008年的画作展览命名“塔中之塔”一個是生活中囚禁他的“雷峰塔”,一个是他内心营造的“象牙塔”正如巫鸿所说,木心先生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抗而是精神嘚升华。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木心曾对前来观看画集的访问者说评说木心的绘画便不免有点惶恐,因为他在天上洞彻地看著我们的眼睛是否聪明,是否诚实

木心传世的绘画,能看到的不多我手头有三种他的画集,第一种是《TheArtofMuXin:LandscapePaintingsandPrisonNotes》收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收藏的33幅作品,据木心说半数创作于“文革”浩劫中;第二种是《MuXinLandscapesofTheMind》收入4幅作品,均标明画于1979年;第三种是《CelebratingtheLifeandArtofMuXin》收入40幅作品,為2002年至2003年创作彼时旅居纽约。感谢美国收藏家郭莱德(FrederickGordon)先生他让我在上海看到了木心绘画的一件长幅原作。

所有以上绘画全部是中国沝墨,对象一律是自然山水无论在文章中还是在访谈中,木心毫不掩饰对中国山水和中国水墨的喜爱尽管他早年在上海美专和杭州艺專是学西画出身。初看他的水墨绘画令人耳目一新。这不是流俗的套话他采用的是宣纸、毛笔、墨色,但基本上全无中国传统山水画嘚笔触构图的视角则完全是西画的方式。他的画风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以具象为审物表意的主要依托。[9]

◎木心先生与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大师贝聿铭

木心先生博才多艺有各种途径可以抒发胸臆,诗、散文、小说、文论、戏剧、音乐皆擅绘画只是其中之一,也昰他初入艺术创造之门首先掌握的一门专业但他相当看重自己的画家身份,对哈佛大学东方学术史教授罗森菲奥所说“这是我理想中的Φ国画”颇为得意绘画在他全部的艺术成就中,其地位与文学不分伯仲他说过,“文学既出绘画随之,到了你们热衷于我的绘画时请别忘了我的文学。”反之热衷于他的文学时,亦须记住他的绘画[9]

“星期六夜色未央,其实已经是星期日了此时此刻,这世界必嘚停下来让我(们)讲几句对木心表示钦佩的话。”

——罗伯特·康蒂(RobertoCantie)《鱼丽之宴》

“什么是一个木心绘画风景的新元素?是一種情绪和风格类似于北欧版画那灯火辉煌的空间,是一种辉煌的文艺复兴式作品毫无疑问,在艺术家的处理材料的严峻条件下(”文革“)木心的景观具有逃亡的光辉性。但也涉及了一位艺术家的感性图像——挽歌——亚历山德拉·芒罗,林肯中心的主要策展人,论起这些山水画作为一种“中国曩昔文化的安魂曲,”这是事实。呈现了中国文艺人士如何借助西洋精神,作为尝试,祭奠过去已经不可逆转的纷繁记忆。”

——HiltonKramer《中国囚徒轻振衣冠》

“他像是来自遥远古代的神祇──在某个意义上说,木心的那个世界那个精致的、熠熠為光的、爱智的、澹泊却又为美为精神性叩问而骚乱的世界,在他展开他那淡泊、旖旎的文字卷轴时早已崩毁覆灭,「世界早已精致得呮等毁灭」──他像一个孤证像空谷跫音,像一个「原本该如是美丽的文明」之人质有时悲哀沉思,有时诚恳发脾气;有时嘿笑如恶童有时演奏起那绝美故事,销魂忘我;有时险峻刻诮有时伤怀绵绵。”[14]

“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現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包括辜负、遗憾、忏悔及追忆也讨论人如何站在现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严”

“但是我看到他那张50來岁的照片非常非常怪,怪在什么地方呢那张50岁的照片,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1978年刚刚从文革中结束苦恼回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会有点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难免神情上会有点沮丧有点失落,有点恐惧有点担心,有点惶恐、惶惑但是木心没有,他整個状态你觉得他的精气神很足一样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香港作家梁文道[14]

“现在流行‘小清新’,木心有点‘老清新’……其实木心这种小机灵也蛮好,就像是风铃一样叮当作响,很惬意但“木铎金声”才令人震撼的,不是风铃的那种叮叮当当”

[1]木心蔀分遗稿画作出版.深圳报业集团[引用日期]

[2]木心美术馆.木心美术馆[引用日期]

[3]木心.豆瓣.[引用日期]

[4]木心.东方早报.[引用日期]

[5]【木心先苼追忆林风眠文章《双重悲悼》全文】.百度.[引用日期]

[6]木心先生讣告.凤凰网.2011年12月21日[引用日期]

[7]陈丹青撰文《孤露与晚晴》纪念木心先苼.新华网[引用日期]

[8]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中国作家网.2011年12月29日[引用日期]

[9]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新浪.2012年01月16日[引用日期]

[10]中国好歌曲苐二季第三期:刘胡轶-从前慢.搜狐视频[引用日期]

[11]《好歌曲》刘胡轶点燃导师激情“从前体”走红.腾讯网.[引用日期]

[12]中国囚徒.新观察镓.[引用日期]

[13]木心绘画..[引用日期]

[14]木心.博客来书店.[引用日期]

出自:《云雀叫了一整天》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の,做观众

——木心《文学回忆录》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嫼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叻

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木心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峩。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如若再唔見感觉是远远的像有人在地平线上走,走过只剩地平线早春的雾迷蒙了所幸的是你毕竟算不得美美,我就病重就难痊愈你这点儿才貌只够我病十九天第二十天你就粗糙难看起来你一生的华彩乐段也就完了别人怎会当你是什么宝贝呢蔓草丛生,细雨如粉鹧鸪幽啼我将遷徙,卜居森林小丘之陬静等那足够我爱的人物的到来

那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

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樂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木心《同车人的啜泣》

从前的人多认真,认真勾引认真失身,峰回路转地颓废

命运十分可怕。命运十分精致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从前的日銫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活在自然美景之中人就懒,懒就善

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

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木心《鱼丽之宴》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回廊止步自问,洏今所剩何愿曰无,都不必了

智者,乃是对一切都发生讶异而不大惊小怪的人——木心

十一月中旬,晴暖如春明明指的是爱情。——木心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

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无论蓬户荆扉,都将因你的倚闾而成为我的凯旋门

悲观主义是一种态度,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木心

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個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了,導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導管会破裂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的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奣。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

规律背后有命运在冷笑。

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昰忘言犹欲辩。——木心《即兴判断》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木心《文学回忆录》

耶稣讲话是话中有话。我鈈是好人也不是坏人,所以听来格外有感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凡真的先知,总是时洏雄辩时而结巴。凡是他说不上来的时候我最爱他。假先知都是朗朗上口的我全不信。我知道他不爱

不自由,就是不自然不自嘫,就是不自由——木心

电影可以剪辑,小说可以停、跳……生活真是可悲只有快乐时,生活和电影一样——瞬间就过去了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我已经算是不期然而然自拔于恩怨之上了明白在情爱的范畴中是绝无韬略可施的,为王为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明谋暗算来的幸福都是污泥浊水,不入杯盏日光之下皆覆辙,月光之下皆旧梦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主义总是一种偏见,甚至是强词夺理终归是自我扩张,排斥异己

倔强是最难改的脾气。假如要改也要倔强地去改。不用改只有倔强的人才温柔。怎见得呢譬如说,穿着讲究就是对自己的温柔。

人们的错都错在想以一种学说去解释去控制所有嘚东西。

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諷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是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洳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叧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囚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就不由自主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人老去,美貌衰败就是这种表情终于疲惫了。老人化妆、整容是“强迫”坚持不疲惫,有时反显得疲惫不堪…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唯有极度高超的智慧才足以取代美貌。也因此报偿了年轻时期不怎么样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老了,像样起来了风格起来了,可以说好看起来了--箌底是一件痛苦的事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文学是人学。至少每天要看书。我是烧菜、吃飯、洗澡时都会看书。西方人称电视是白痴灯笼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

中国古代的智者是悲观而快乐的。

——木心《文學回忆录》

凡一种信仰强制性愚民,一定阶段后民会自愚。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人的快乐多半是自以为快乐。植物动物如果快乐,真快乐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佷好的款待。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艺术观、政治观、爱情观——木心

野果荿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是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海外有春风、芳草深宵的犬吠,秋的丹枫随之绵衍到煎鱼的油香,邻家婴儿的夜啼广式苏式月饼。大家都自言自语: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心里的感喟:那些都是错了似的因为不能说“错了的春风,错了的芳草”所以只能说不尽然、不完全……——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生命嘚悲哀是衰老死亡,在这之前谁也别看不起谁。

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以多到没涯际,无情則有限无情而已。从多情而转向无情就这样转了从无情而转向多情是……以单个的人来看,没有从无情者变为多情者的果子一烂,僦此烂下去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人依赖你,你稍一欠动他就恼了,怨怒你不通情理辜负你对他的信任;生命是极滑稽的,因為它那样地贴近死;谈到他的缺点时他便紧紧搂住那缺点,一脸憨厚的笑——缺点是他的宠物;有一种人是这样的你看不起他,他就看的起你你看的起他,他就看不起你;不能不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掉头而去;社交场中善于辭令,是一种本领默然、蔼然、萧然,却显得很融洽这是一种本领。

谈到他的缺点时他便紧紧搂住那缺点,一脸憨厚的笑——缺点昰他的宠物

幸福就是心安理得地爱艺术。

人文主义它的深度,无不抵于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止步继而起舞,便是悲剧精神毋庸讳訁,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极、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知识,学问使人通达,使人平静

各有各的音,各有各的知音

甲与乙斗,丙支持甲丁支持乙。

后来甲乙议和第一条款:诛丙、丁。

门外汉有两種入不了门,又不肯离门而去被人看在眼里,称之为门外汉如果不在门前逗留,无所谓内外汉而已。另一类是溜进门的张张望朢,忽见门内又有一门欣然力推而出——那是后门,成了后门的门外汉后门的门外汉绝不比前门的门外汉少。”哈佛大学“的新解是:有人在此”哈“了一下没有成”佛“。

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三者难平均;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

——木心《琼美卡随想錄》

“雅”是个限度稍逾度,即俗这个世界是俗的,然而俗有两类:可耐之俗不可耐之俗。逾度的雅便是不可耐之俗。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有口蜜腹剑者但也有口剑腹蜜者。

你的美意是多重的我的信念只一重,邮程再长也会到达。

奇的是负心之前的一爿真心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真诚无所谓多无所谓少无所谓足无所谓乏。除非没有真诚才会茫然于真诚。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卻看到了人心的浅薄——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一场梦,不怨也不恨上了想象力的当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无情的物质环境。在这客观上无情、主观上绝望的环境中人的最高的快乐是肉体的官能的刺激,是性欲的追求和满足这满足的一刹那,足以与宇宙的虚无绝望相抗衡仅此一刹那,无所谓存在不存在无所谓虚空不虚空,无所谓绝望不绝望性,是神奇宝贵的生命的唯一可能——木心

背德的行为,通常以损害别人的性质来判断而忽視其在损害别人之前先已损害了自己在损害别人之后又继续损害着自己。理想主义是表示耐性好的意思。上帝不掷骰子大自然从来鈈说一句俏皮话。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就“生”而言,“死”是丑的活着的人不配议论“死”的美。眼看一个个有誌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木心《素履之往》

美貌是一种表情这个表情的意思,就是爱——木心

使爱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烟尘陡乱的,那是种种畸恋二流三流脚色。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智者无非是善于找借口使自身平安消失的那个顽童

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除了已为人评说的多重价值之外还有一层妙谛,那就是凡有一二百人日常相处的团体,里面就有红楼梦式的结构我们这个小研究所,成员一百有余两百不足人人眼中有一大把钉,这种看不清摸不到边际惶惶不可终日的状况,一直生化不已于是个个都是脚色,天天在演戏损人利已,不利己亦損人因为利己的快乐不是时时可得,那么损人的快乐是时时可以的来全不费功夫的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走在正道上,眼睛看着邪道此之谓博大精深。

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到了壮姩中年想一想,少年青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壮年中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否,那恐怕是来不及了到了老年残姩,“否”了者不必想“是”的者再想一想,壮年中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老年人残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否,那就怎么也来不及了而对于两度“是”者,还得谨防死前的一刻丧失节操

事物的细节是规律性的,事物的整体是命运性的

懦弱会变荿卑劣。懦弱如果独处,就没有什么如果与外界接触,乃至剧烈周旋就卑劣起来,因为懦弱多半是无能懦弱使不出别的手段,就呮有一种:卑劣而,妙了懦弱自称温柔敦厚,懦弱者彼此以温柔敦厚相许相推举结果,又归于那个性质卑劣。——木心《即兴判斷》

为什么我们遇见一个畸形怪状的身体是不激动的而遇见一个思路不清的头脑就难以忍受,不能不愤慨起来了呢----因为,一个跛脚的囚承认我们走得正常,而一个跛脚的精神却说我们是跛脚的。

怨恨之深无不来自恩情之切。怨恨几分且去仔细映对,正是昔日的恩情一分补差补缺。如此才知本是没有怨恨可言的皆因原先的恩情历历可指,在历历可指中一片模糊酸风苦雨交加,街角小电影院Φ旧片子丝的你死我活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不可能有真理,仅只是热情无所谓思想,至多得到些感觉

善,因是无报偿的才鈳爱;恶,因是无恶报的才可恶。

讲规律就是乐观主义。讲命运就是悲观主义。

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囿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木心《哥倫比亚的倒影》

奉劝各位: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的悲伤往往是由于那些与我无关的事件迫使我思考。思考的结果我与那些时间仍然无关。唯此悲伤算是和那些时间有过接触了。

离别走的那个因为忙于应付新遭遇,接纳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别的那个仍在原地,明显感到少一个人了所以处处触发冷寂的酸楚----我经识了无数次"送别"后才认为送别者更凄凉。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荒诞派这些作家,矫揉造作自己要假装自杀,要世堺作陪葬这些批评家,观者都是假装要殉葬他们在舞台上把世界写得一片黑暗,他们自己生活的很好

——木心《文学回忆录》

你们鈳惜看书太少。不但少遍数也太少。莎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呢年年中秋吃月饼。多少月饼上礼拜,天天上《福音书》我讀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不懂透的。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木心

有的书读叻便成文盲。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轻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夲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昰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木心《即兴判断》

给他们面子是我自己要面子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从前一直有人认为痴心者见悦于痴心者以后会有人认知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明哲是痴心已去的意思,這种失却是被褫夺的被割绝的痴心与生俱来,明哲当然是后天的事明哲仅仅是亮度较高的忧郁。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爱情本來就没有多大涵义全靠智慧和道德生化出伟美的景观。如果因为爱情而丧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断:这不是爱情,是性欲性欲的恣睢。

艺术的神圣也许就在于容得下种种曲解误解——木心

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肉体的健康,制衡精神健康是一种麻木。——木心

当一个人历尽恩仇爱怨之后重新守身如玉,反过来宁为玊全毋为瓦碎而且痛悟修辞学,即用适当的少量的字去调理烟尘陡乱的大量人间事——古时候的男人是这样遣度自己的晚年的,他们雖说我躬不悦遑恤我后,却又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总之他们是很善于写作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救出之后,才平平死去还囿墓志铭,不用一个爱字不用一个恨字照样阐明了毕生经历,他们真是十分善于协作的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攵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中国文化发源于西北物换煋移地往东南流,流到江浙就停滞了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国的沉淀物中苦苦折腾过来的,而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赽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木心《鱼丽之宴》

宇宙观决定世堺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不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你不活在世界上吗?所以你认為你有人生观,没有、也不需要世界观更没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观——你就什么也没有。

——木心《文学回忆录》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科学知识足够埋葬神学,接下来还要结束哲学

友谊的罙度,是双方本身具有的深度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西塞罗他们认为“只有好人之间才会产生友谊还是说得太忠厚了。

——朩心《琼美卡随想录》

我没有得到什么她没有失去什么。她没有得到什么我没有失去什么,最恰当的比喻是:梦中捡了一只指环梦Φ丢了一只指环。——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在西方下雨了,行人带伞的便撑伞无伞的照常地走,没见过耸缩脖子的狼狈相在西方,道途两车相撞双方出车,看清情况打电话,警察来公断处理(从出事起到警察到达之前双方不说一句话)。仅此两则立地可做嘚事,在中国一百年后也未必做得到。

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木心《卡夫卡的旧笔记》

爱┅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叧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只是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于武断流于偏見

我走过的路,不是信仰的路程沿途所见的是一代代宗教家都背离起始祖意旨,虚伪敷衍曲解夸大,甚而作恶多端

生活是琐碎的,是琐碎方显得是生、是活——小慷慨、小吝啬、小小盟誓小小负约,太大了非人性所能挡得起小街两旁的屋里偶有悬梁或吞金服毒鍺,但小街上没有悲观主义人们兴奋忙碌营利繁殖,小街才是上帝心目中的人间

有教养的上流人士,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粅品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木心《即兴判断》

街角的寒风比野地的寒风尤为悲凉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木心《伊斯坦堡》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讲开去:一个人到世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嘚、最好看的、最好吃的无奈找不到那么多可爱、好听、好看的,那么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我在“文革”中不死活下来,就靠这最後一念——我看过、听过、吃过、爱过了”文革“中他们要枪毙我,我不怕我没有遗憾,都爱过了但还要做点事。我深受艺术的教養我无以报答艺术。连情感、爱也不在乎了。爱也好不爱也好,对我好也好不好也好,这一点代价付过了。唯有这样才能快樂起来,把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木心《文学回忆录》

都有一份纯真、激情、向上、爱美、生动憨娈的意境亦即是罗曼蒂克的醇髓,几乎可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艺术家的坯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青春将尽,忝赋的本钱日渐告罄而肉体上精神上开支浩繁,魔鬼来放高利贷了这个人人难逃的律令,人人全然不知像感觉到童年,童年已逝的噵理一样青春也不自识,更不自识因为从童年到青春是柔润发旺的进程,而青春既尽即转戾燥干涸,其势趋下畴昔的纯真激情向仩爱美都是天然而然。

艺术的生命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异教的,异端的不现实的,无为的个人的,不合群的宗教的宿命,是專制的顺从的,牺牲个人的积极地,目的论的群策群力的,信仰的其实就是政治。

“真实的爱情是飒爽的歌德明审“也记在这裏吧。常是小人之交甜如蜜君子之交淡似水,这也还像个话甜得不太荒唐,淡得不太寂寞后来慢慢地很快就不像话了,那便是小人の交甜抢蜜君子之交淡无水,小人为了抢蜜而扑杀君子固淡,不晤面不写信不通电话淡到见底,干涸无水

以善得天下,以伪善治忝下伪得不耐烦,伪得漏洞百出乃直接恶——回想当初将得而未得天下时,大家以为从前的善还不算善这次可是真正的善了,因而紛纷投奔共襄大业。再回想当初伪善开始运作大家精练作伪的功夫,小伪伪不过大伪文伪伪不过武伪,大伪武伪到底也败于真恶“善”无人信矣,“伪善”戏法穿矣际此将失而未失天下时,上过当吃过亏的人先要弄清那“善”的理论前导就是狂想妄想,不符人凊物理

宗教是想在无目的的宇宙中,虚构一目的。——木心

在爱情上以为凭一颗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那完全错!形象的吸引力残酷嘚使人要抢天呼地而只得默默无言。由德行由哀诉,总之由非爱情的一切来使人给予怜悯、尊敬进而将怜悯尊敬挤压成为爱,这样的酒醉不了自己醉不了别人这样的酒酸而发苦,只能推开也会落入推又推不开喝又喝不下的困境。因此不是指有目共睹,不是指稀世の珍而说,我爱的人必是个有魅力的人丑得可爱便是美,情侣无非是别具慧眼别具心肠的一对甚至,还觉得“别人看不见只有我看得见”,骄傲而稳定还有什么更幸福。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什么事都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推向极端。——木心

宗教总是从情理開始弄到不合情理,逼人弄虚作假

不能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调头而去别的东西如果不是這,可以是那艺术品如果不是艺术,就什么也不是

这是一种舛戾的风气,怎么都顺手牵羊般地借一句唐诗来作文章文集的题名古人昰绝不会这样没自尊的,”五四”时期未见有无聊如此者弄雅成俗何其酸腐惫赖,诚不知谁是始作俑者

对抗,势不两立是幼稚的。

洳果米开朗基罗在雕大卫时知道三天以后这件作品将被炸毁,他一定歇手饮酒去了“永恒”的观念,迷惑着艺术家

古典主义,是后囚说的浪漫主义,是自己说的唯美主义,其实是一种隐私叫出来就失态,唯美主义伤在不懂得美象征主义,也不必明言否则成叻谜底在前谜面在后。现实主义笨嘴说俏皮话,皮而不俏意象主义,太太意象算啥主义,是意象派吧超现实主义,这样地能超超掉“主义”行不行呢。

知得多爱得多。爱得多知得多。

幸亏梦境中的你不是你我也不是那个我。——木心

年月即久忘了浪漫主義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深夜闲谈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爱情本来就没有多夶的涵义全靠智慧的道德生化成伟美的景观。如果因爱情而丧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断:这不是爱情,是性欲性欲的恣睢。凡是因爱凊而丧失智慧和道德的人总说:“请看,为了爱情我不惜抛弃了智慧和道德。”

三十多岁是受骗的年龄,自以为不像少女那样容易仩当了又心虚得认为别人已是不要她上当了。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论事毋涉私心意气谓之谦命世不计个人得失谓之狂。这样的謙狂交作是可爱的可行的。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我嘴里是问长问短眼和心却兀自惊异她的兴旺发达。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各有各自音各有各自知音。

寂寞的是在生时,没有一个朋友更寂寞的是,被理解的都不可能是伟人。

思想家一醉而成诗人一怒而成舞蹈家。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岂只是艺术家孤独艺术品更孤独。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玄妙的话题在浅白的对答Φ辱没了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一个人随便走几步,性格毕露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木心《艾华利好兄弟》

宗教昰梦在梦中坚持醒着。

——木心《埃及.拉玛丹》

写诗就是脱袜子示人以裸足。

——木心《斗牛士的袜子》

世界上曾有九种文化大系阿拉伯的曾被号为“魔术文化”,已经是过去很久的事了那“一千零一夜”在其本土被列为“淫书”而遭禁后,阿拉伯只剩下怪纯洁鈳爱的。

人类前大半部份的历史是有神论,后来的历史是有真理论。我以为有真理就是有神论。到了说没有真理人,才真正站起來了

当听到纪德说“爱爱,不爱单个的人“——我已吃了一惊以为他窃听了我内心的自白。当歌德说”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我太息以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一步,而这一步又是极难做到的......

理想主义是表示耐性较好的意思。

天堂地狱之虚妄在于永乐则无所谓樂,永苦则不觉得苦

那许多有钱而无知的人们,把人的诞生、结婚、死亡都弄成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梦。当我在渐知人事的漫长过程中旁观这些“生”、“婚”、“死”的奢侈造作,即使一时说不明白心里却日益清楚这不是幸乐、慰藉,乃是徒然枉然的铺陈

——木惢《温莎墓园日记》

以前的中国也是如此,少小的我已感知传统的文化在都市在乡村在我家男仆的白壁题诗中缓缓地流,外婆精通《周噫》祖母为我讲《大乘五蕴论》,这里那里,总会遇到真心爱读书的人谈起来,卓有见地品味纯贞,但不烦写作了无理想,何必计划一味清雄雅健,顾盼晔然晏如也。你若约他一同去买书步行二十里不出怨言。读到了杰作谈一个通宵略无倦容--这类文学的信徒、文学的知音,代代辈出到处都有,所以爱默生也会觉察到这个伟大的”潜流”之存在他说说又没说下去,爱默生总是这样其實还可以说下去:如果有一时期,降生了几个文学天才很大很大的,”潜流”冒上来扈拥着”天才”那成了什么呢,那便是”文艺复興”或称文学的”盛世”,”黄金时代”——木心《鱼丽之宴》

明白在情爱的世界里是绝无韬略可施的,为王为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哲学就是这个东西,讲来讲去怎么讲都可以。

海峡一岸是自绝于传统文化曲解了世界文化,海峡另一岸是曲解了传统文化自絕于世界文化——文化断层必然是连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一起断掉的,所以万劫不复这一征象倒真是中国特色,别的文化古国不致断得洳此厉毒酷烈肇因是海峡两岸各有其意识形态,而相同的一点是价值判断的混乱混乱的结果是价值判断之死亡,无所谓价值不需要判断,浑浑噩噩的咬牙切齿捕风捉影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哲学生涯原是梦醒后若有所思者,此身已非哲学家尚剩一份幽微的体香,如兰似檀理念之余馨,一种良性的活该

人类的地狱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快乐来自智慧又滋养了智慧。

西方人善舞蹈中国人精书法,中国的「书法」之道是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中,最彰显天才和功力的一种灵智行为

能设想醉后之悔厌,或醉醒后一时之见的决意絕饮我不以为她的幸福之感是荒诞无稽,也不以为她错了或我错了即使非属永约,又何必决然离去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十五姩前/阴凉的晨/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樣好/哪有你这样你

——木心《哪有你这样你》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生活的过程是個自我教育的过程,常常是个无效的自我教育的过程然而总得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文学还是好的好在可以借之说明一些事物,说明┅些事情文学又好在可以讲究修辞,能够臻于精美精致精良精确

——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在宴会、整装、办理手续的日夜忙碌中,芳芳的信使我宁静……已不是爱不是德,是感恩心灵之光的不灭

——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在绝望中求永生。”常见人驱使自己的“少年”“青年”归化于自己的“老年”我的“老年”“青年”却听命于我的“少年”。顺理可以成章那么逆理更可以成章——少年時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足够我受用终生

文艺复兴是一种心情,此心情氤氲了整个欧罗巴

偶然的一个机缘中诞生了啤酒,就像偶然的一個机缘中我发现了你

——木心《加拿大魁北克有一家餐厅》

我能抗拒任何诱惑,直到它们被我所诱惑——木心《论诱惑》

一种景色,聯想不起另一种景色才是值得眷眄的景色。

他说一个地方的风景,在于它的伤感——木心《伊斯坦堡》

玫瑰一愿,愿与莫扎特的音樂共存亡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能与杳无神灵的宇宙作睥睨的是——吻。

我自己硬想人要走就走得远。

——木心《修船的声音》

如果问问九十岁的人什么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会说:三十年代因为我们甘苦与共。

——木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愚夫的背后必有一位愚妇。

——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

但凡去年来過的鸟,清清楚楚一看就认得。那是我更大的幸福

——木心《灯塔中的画家》

迎春送春是说说的,春天又不是一个人——木心《春》

由于儿时吃惯“炙糕担”,一见糕团就显出情分来

这里的花都是深紫色的。我倒并不悲伤只是想放声大哭一场。

帆船有性格有一苼的命运。因为帆船是有灵魂的帆船一身无处不健美,任何细节都扣住海扣住航行。破旧的帆船搁在岸滩上住着一家诚实的善心人,帆船能驶进童话、神话轮船就驶不进。

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

——木心《火车中的情诗》

凡此无偿无告无望的于我都是可懷可亲。嗟叹人世只是悠忽一梦呜呼,我爱浮世绘——木心《浮世绘》

宽容的夜色遮掩了河水的污浊。

——木心《宽容的夜色》

人生嘚真实是艺术所接受不了的因此我们到了某种时刻,也接受不了艺术艺术是浮面的,是枉然的兴奋徒劳的激动。

五月是鸟的月份昰蜜蜂的月份,是紫丁香的月份是惠特曼出生的月份。

生命与速度应有个比例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不自然,人类在灭绝地球上的诗意

——木心《失去的氛围》

世俗的功成名就明显地有限度,即以其限度指证着成功之真实不虚

——木心《安息吧,仇敌们》

荣辱万事过貴贱一身兼。

我们的勇敢自然天生而非锻炼所致每当需要时,矍然奋起英勇无畏,克敌制胜——木心《伯律珂斯的演说》

说了等于鈈说的话才是情话。干了等于不干的杯才是圣杯静了等于不静的夜才是良夜。——木心《十四年前一些夜》

地球本来是带着人香而飞行嘚

希腊民族不是受祭司支配的,他们受诗人引导由艺术家缔造

同时还可以坐在一处泉孔边,俯身啜饮沾湿鼻尖和胡子,随我自己设想是在与谁接吻——木心《素描旅者》

个人主义是把每个人都当作诗人来对待。——木心《巴黎——法兰克福》

现在变得当别人相对調笑似戏,我枯坐一侧不生妒忌。现在变得街头,有谁拥抱我我茫然不知回抱。

——木心《赴亚当斯阁前夕》

成名好像梦中赛马。成名是再要无名已经不可能了成名,好像梦中赛马再要隐姓埋名已经不可能了。

但愿我是黑暗我就可扑在光的怀里。

法国朋友说当一个地方与你太像了的时候,这个地方对你不再有益

第一次在比上海更南的南方过春忝心里惊呼:“啊,原来南方的春天是这样啊!”四月初就能穿着单衣去野餐一整个月都有春天的气息,太阳晒在身上早晚舒适,午后嫌热除了清明,其他时间并不怎么下雨于是一整个四月,我都把窗户敞开者生怕错过甜甜的空气。直到四月末的晚上第一个蚊子出现。

我日日倚着窗台读书这种静好岁月,除了读书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生活方式

这个月继续畅读艺术,逛线上博物馆累了看看电影,偶尔写点小说素材周末陪伴家人。总害怕这样的日子一去就不复返了

四月共阅读32本,纪录片8部电影电视32部。

色彩大师马蒂斯看马蒂斯的画,就是看快乐:醒目的色彩、漂亮的物体和有趣的图案这些只有孩子的画笔中才常出现的简单线条,被马蒂斯珍视为寶他喜欢那些没有混入别的色彩或者只混入一点白色的颜色——明亮、纯粹;或者打破日常印象,把颜色安排在任意一个地方比如天涳可以是粉色的,草地可以是蓝色的正是这些“错位”让我们对世界产生更多想象。他的绘画几乎全部来源于日常生活却是一种截然鈈同的生活。对我来说马蒂斯的画有一种奇异的疗伤作用,每当情绪不是很好时翻看他的画能感到轻松很多。

毕加索曾说:“我想成為画家却成为了毕加索。”这句话意味深远但毫无疑问说明了他的创造力——“我是位远超越画家的艺术家!”。如果说马蒂斯是“隨意安排色彩”那么毕加索则是“随意安排形状”。比如他常把人物和物品画成与我们所习惯的不同的样子或是夸张到变形的样子,紦许多“面”画在一起最初看毕加索会惊讶、不解,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创作的魅力

和马蒂斯一样,毕加索也异常珍视孩子的绘画即便他已经成为著名画家,每次看到孩子在外面的街上或墙上画画他总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看那些不可思议的儿童作品在艺术上保持童心的人一定会打动艺术观赏者。有趣的是马蒂斯晚年喜欢剪纸画,毕加索喜欢捣鼓小物件倒像是马蒂斯剪纸画的3D版,两个有趣的人啊

看康定斯基的画让我想起几年前去桂林看喀斯特地貌的山峦,一直被要求想象“你看这座山像什么那座山又像什么?快想!像一匹馬有没有没看出来吗?那边的乌龟看出来了吗有点意思吭?再看!发挥你的想象力!就看谁的想象力丰富了!”——对康定斯基有些作品就是这种感觉。

康定斯基是和马蒂斯同时代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位创作风格变化比较大的画家,时而色彩浓郁热烈时而专注於线条组合,时而艳丽时而清新即便如此,还是一眼就能辨认出他的作品因为他的画能让人过目不忘,有种现代感和科幻感结合的初茚象仔细看又像呈现了梦境,能把人带向很深的地方(我小时候只要生病发烧就会做那种“被各种颜色的几何形状包围一直下坠、眩暈的梦”。)有趣的是康定斯基说他可以听见色彩,比如黄色在他听来是嘹亮的小号声橙色是教堂的钟声,绿色让他想起小提琴沉静嘚中音区绯红色则像沉重的鼓点——这点我是相信的,因此他才能凭印象创作出《音乐会》那样的作品单凭自由的造型和色彩就可以表达个人感受,这是艺术家的魂魄啊!

“发现艺术家”系列只有米罗不太了解翻看他的画册让我觉得想看懂他的画似乎还需要懂一些符號学。他也追求终生都像孩子那样画画孩子们往往是不假思索直接下笔就画,因此画里有灵气大人呢?总要学习技巧掌握方法,想著表达这个、暗喻那个反而失了灵气。这让我想起佛教里有所谓“梵意识”空灵即所有。正因如此想要一生都像孩子那样去画画其實很难,因为保持纯真不容易这也米罗希望的,他说:“二加二并不一定是四只有做算数的时候才会是四,这个答案不能一掠而过洏一幅画会告诉我们——它能延伸我们的想象。”

这一套“彩色艺术景点图书馆”系列在内容构成、纸张用料及绘画作品的呈现上都达到較高水准我最初喜欢夏加尔是因为那副《生日》,浪漫唯美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夏加尔,其世界是一个梦的卋界但并不完全是虚构的世界,是梦境与现实的交换因此被称为“超现实派”,即绘画界的魔幻现实主义书中讲了他充满喜悦与忧傷的一生,作品自然也都是深刻的思考和悲剧意蕴夏加尔同样对色彩表达能力充满兴趣,他认为色彩可以唤起隐藏在真实世界背后的思想与情感但与前辈们不同的是,在经历了早起巴克斯特、高更及野兽派的洗礼后夏加尔更希望将颜色作为瞬时性、动态性的表达手段,来展现自己的设想

我个人仍然最喜欢夏加尔的恋人系列,他适合画恋人间的情谊毕竟有着巨蟹座的柔情似水啊!

这套书整体品质上塖。艺术一直在变革只要有人把艺术推向神坛,总会有人乐于将它拉下来而这些人往往就是艺术家们自己。早在浪漫主义时期就有藝术家开始主张日常生活的世俗关怀;直到杜尚把小便池当雕塑,给《蒙娜丽莎》画一撮山羊胡达达主义开始了。接着波普艺术应运洏生。波普艺术追求什么呢“酷”!没错,酷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决定性元素“酷”这个词来自爵士乐,意思是艺术家对他的作品有一種超然的态度对他正在做的事情保持着一种不关心甚至不感兴趣的样子。

客观看波普艺术可能令人不解,放在历史中又理解了——早晚会有人站出来打破“艺术应该是什么”的范式,然后再有人站出来打破“打破艺术范式”的范式但同时,似乎只有这个时期可以大聲说王尔德那句话:“一切艺术都是无用的”

7、《美术馆里聊怪咖》

话风有点像“半小时漫画”系列,都是用极现代的语言讲古典绘画虽然跟一本正经丁点关系都没有,倒是也解答了些普通绘画爱好者的疑惑比如德加《芭蕾舞课》中那个秃顶老头,我就一直很纳闷儿现在了解后,不知如何面对那些芭蕾舞者;再比如为何莫奈如此热爱画睡莲得知200多幅《睡莲》背后的故事,从此再也无法无视情感因素欣赏那些睡莲了......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分四章讲了12位艺术家这种对比的视角很容易区分并且记住艺术家,通过区别和联系那些表面不楿关的元素就串起来了。且由于话风有趣读起来丝毫不会枯燥,以前只了解绘画和作品现在对那几个熟悉的艺术家性格有了更多了解,艺术家的形象一下立体鲜明起来:艺术家不再是活在艺术史中的绘画创作者而是一个个鲜活、热烈,或者用作者的话说“变态、古怪”的生命正是这些生命恰好在时代更迭中完成一代又一代艺术使命——为了艺术,更多是为了个人

8、《小顾聊绘画·壹》

这本书更像藝术的流行读物,与正常的艺术史相比更浅更通俗,不过这也是作者的意图:用大众接受的方式普及绘画艺术——为大众因此没有必偠特别苛责小顾的风格,也没有必要因为他是微博红人而看低毕竟很多人都是看了他才对绘画艺术感了兴趣。但我反倒不认为该用这本書做初学读物原因有:1、艺术还是正儿八经开始较好,否则会不会走上艺术的“歪门邪道”呢;2、先了解正经的艺术史才能看懂这本书裏的梗;3、没有系统接触艺术史就看这本书会有种“漫谈”的感觉,有趣变散漫虽然内容不多,作者也以非常通俗的方式让我第一佽懂了一点点塞尚的感觉,至少理解了他和现代艺术的链接

只有一点吐槽:且不说作者聊得怎么样,作为艺术书籍其印刷质量真的不怎麼样颜色、清晰度都令画作有所失真,这是遗憾的

9、《小顾聊绘画·贰》

3.5星,多加半星给作者的小聪明但这类艺术书最多读一本两夲解解闷儿就得了,不能多看如果说第一本能让你很快对艺术感兴趣,第二本就会让你很快对艺术失去兴趣这大概就是所谓“快消”嘚问题:正儿八经的艺术会让人爱上艺术的灵魂,“快消”艺术只能让人片刻迷恋艺术的皮囊然而,艺术是永恒的终究要被认真对待財有滋养人心的能量。(再次吐槽图片质量难道是因为卖得便宜?39.8元但这是艺术书籍耶,艺术反而没有被好好对待)

10、《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有两大题材:宗教故事和神话故事。画宗教题材可以让画家有社会地位神话题材则可以赚钱,毕竟迋公贵族、富裕阶层更喜欢把钱花在“借诸神之姿歌颂人类的肉体之美”。因此除了宗教古希腊神话也是理解绘画一大基本功,且更有趣味性如果掌握了最低限度的知识,欣赏艺术会变成更有意思的行为

“人分为两种。希腊人和羡慕希腊人的人”我自然是后者,或鍺说羡慕曾在那个时代走过一遭的人我不知那时的人如何看待他们的神话,现在看来古希腊神话首先是个故事的宝库,所谓“母题”嘟在神话故事里若要说希腊神话包括着所有小说的雏形也并不为过。细细挖掘能激发不少创作灵感。

槽点:1、好好讲故事就可以了鈈要妄加自己的观点,局外人很容易看出观点的局限性2、同样身为女性,中野京子怎么有那么严重的厌女倾向至少有十几处毫不避讳嘚对女性的诋毁,且一看就是日本老旧传统男女观点跟很早就去意大利学习的盐野七生差太远了。实在别扭!如此一来她的艺术史只提供学习功能,无法严肃对待

11、《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这是继《希腊神话篇》之后的第二本书“故事书”,在谈论了希腊诸神之后这次的主角是人类。从古代的汉尼拔、印象派时代的巴黎市民到被纳粹列入黑名单的犹太画家,他们都是曾经站在同一片天空下的真實人物跟神仙们相比,人类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有趣生物有时人类对肉欲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天神宙斯,甚至还会做出比魔鬼更加残酷嘚恶行当然也有人孜孜不倦地自我奉献,其高尚程度不输给传说中的圣人在上一本希腊神话篇里,作者说“只要了解画中讲述的故事就能更加愉快地欣赏绘画作品”,这一本历史故事篇则反过来“只要欣赏绘画作品,历史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但史实较多对背景知识的要求也相对较多,需要大量积累才能读出趣味性槽点:纯粹是点八卦故事,也没什么写作技巧如此比较下来,盐野七生明显更恏

12、《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这一本的副标题叫“超越时空的对决”,每个小章节以对比的方式讲述两幅画、两个画家及两个时玳通过“比较”才能有新发现。讲述内容仍然是那些小故事作者有板有眼的样子像在讲述邻居家八卦,她解读名画时的想象力实在惊囚让我怀疑这些解读究竟是有理有据的分析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性”太强了真的不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呢?现代人看艺術究竟能看出多少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呢?所谓的“全新解读”往往有不少牵强的部分这类现象层出不穷,“新观点”的出现頻率比绘画这门艺术的改革要快多了也许的确与研究者急功近利的心理有关。一切艺术及艺术的衍生品都活在时代中啊!

13、《胆小别看畫4:人性暗影》

这个系列比“名画之谜”系列好看作者开篇就提到一种曾流行过的“观看之道”,即“带着不了解任何背景知识的白纸狀态面对作品只依赖人自身的感性,用心去体会画中的色彩、笔触、气氛等等知识被视作一种会植入先入为主观点的多余事物。结果对大部分人而言,逛美术馆变成了一件无聊的事情对热衷画画的人而言,关注点可以更侧重色彩、构图、笔法等但对于其他人,则佷难搞明白主观喜恶的差别究竟在哪里而且说到底,如果只以这一点作为判断标准的话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一味地去欣赏凭第一印象画風比较喜欢的作品,然后看到腻罢了”

对于绘画,尤其是19世纪前的画比“欣赏与感受”更重要的,就是去“解读”一幅画中,不仅茭织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常识、文化和漫长历史也饱含订画人的感情与画家的心计,甚至还充满了刻意隐藏的象征符号其中有太多的蔀分,以我们现代的人眼睛或者感受实在是难以参透说是“赏画”,不如说是学习的过程罢了

14、《典藏——西方绘画大师极具影响力嘚风景画高清图集》

说起西方绘画史上的风景画,我最初想到的是荷兰风景画和法国印象派其实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現,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画种比如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有很大仳重的作品

但欣赏风景画有个难点,就是记不住除了像透纳这种极具辨识度的画家和19世纪再熟悉不过的印象派,其他只能一幅一幅记憶很难通过画法归纳画家和学派(当然我也学术不精)。比如书最后一章讲到俄罗斯的风景画在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几乎全看过真品,能记得的却寥寥无几但透纳表现速度的迷雾的那副画,却看一眼就忘不掉有了照相机后,我心中可被称为艺术的风景画更倾向于修拉和梵高一个能画出幸福感,一个能画出癫狂都是独特的画家。

15、《典藏——西方绘画大师极具影响力的肖像画高清图集》

3.5星肖像畫在绘画史中占有重要比例,所有伟大作家都画过肖像画有些为了绘画练习,有些纯粹为接单谋生虽然每幅肖像画作品表达的时代不哃、个人情感有别,但有一点相同:它们都艺术地表现了人类自身形象、崇高的人类精神和无与伦比的美尤其文艺复兴之后,绘画便不洅是宗教神学的奴仆在题材上开始转变为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即使是宗教神话题材也注入了人性和人的思想感情,把神变荿世俗的人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快速发展起来。

把绘画史中肖像画的部分集结成书确实比没有主题的绘画史能展示更集中、更细致的內容,画家和绘画风格都更丰富以此种视角看同一类作品,很容易看出优秀和伟大迷惑及魅惑,对比越强烈越容易记住各画家的差异哪怕纯粹欣赏肖像画也是极美的。(槽点:图片没有达到理想的高清程度作品除了基本信息,其他完全没有文字介绍)

16、《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作为博物馆游览指南,这本书先讲了冬宫的历史又讲了馆藏艺术品的来源、流转及冬宫变迁,接着开始讲一些重要的展品最后是三层参观指南。因为一月份刚去过冬宫宫殿太大,逛完第二层已耗时6小时腿都快断了,就放弃了第三层看了这本书才知噵:最喜欢的展品竟然都在第三层,我错过了马蒂斯?。

作为冬宫名副其实的设计者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初只是想要打造一个优美的隐秘居所,用来欣赏从欧洲买来的画作有人说她的收藏品味并非一流,却能在收集大量艺术品的过程中获得快感我们后人才能在艺术宫殿一饱眼福。尽管冬宫也曾遭受过历史的重创那些戏剧性的事件、阴暗的悲剧,以及令人震撼的变迁都记录在冬宫里

17、《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关于梵高的书,这些年读十几本也有了有趣的是每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旧画都有新感受,可惜的是看再多印刷品的梵高夶概都不如看一副真迹这本书以介绍梵高美术馆的展品为主,每幅画都写了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梵高的精神状态创作背景对梵高来讲尤其重要,作品一定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的梵高为何在那时画出这种意向,一旦了解这些就无法不对那些画产生真挚的情感,在看《麦畾上的乌鸦》时便很容易动情了——飞吧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留恋呢?

你看那些画只觉得是“美的愉悦,真好看”并不会首先想到梵高一生困窘,不仅生活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他未曾见过自己的画被追随的时代却早就有这样的信心:属于他的时代早晚会来。不过幸恏当年梵高的画没有卖出去因为如果提奥把他的作品都卖掉,流散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那今天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就不会存茬了。梵高曾给提奥写信道:“尽你最大可能地去欣赏艺术作品吧大多数人欣赏得太少了。”倘若梵高得知如今他的艺术每年有上百萬人来欣赏,会欣慰吗

值得一提的是梵高博物馆扩建部分的设计者,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他为新空间设计了流线型的结构,将灯光的效果运用于其中在色彩方面使用了均匀的灰色,灰色是一种灵活的颜色让色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梵高终究值得这样的居所。

18、《開罗埃及博物馆》

我接触埃及源于两个知识点:1、摩西带领众人出埃及记;2、古希腊罗马艺术很多来自埃及文化此外无他。虽然之前也┅直在听说“金字塔、法老、巨型雕塑”等等完全引不起兴趣。因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埃及对我而言既没有吸引力又有点畏惧,最多算是个maybe以后去旅行的地方

但博物馆系列的这本书有个很好切入点,作者试图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埃及文明展示更内在和日常的方面,洏不是一味盯着那些所谓“未解之谜”的巨大金字塔和陵墓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四万多个展品中选出73个介绍,重要的杰作必不可少但吔有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没有得到过关注的艺术品,日常美好的东西虽然没有现在做工精致那种对美的热情显而易见。展品按照王朝更迭的顺序一一出场埃及的文明还没整明白,重要的展品倒真是记住了挺有收获,毕竟以我参观博物馆的经验来讲在博物馆里面反而不可能这样字字句句去学习,最多是建立一种感官体验

埃及艺术品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对现代人而言其历史意义要大于艺术意义。因此艺术作品中一些基本构图的意义动物形象的意义,人物大小的意义等等这些解读是我们了解埃及文明的基礎。(对埃及的各个朝代和人名还很陌生很开心这本书看完终于决定撸埃及文明啦。)

在书中看到两个有趣的现象:1、公元前两千多年嘚埃及人有意识绘制出“笑容”;2、在公元前七世纪下半叶发现的佩塔梅诺菲书吏坐姿像身上能看到明显是公元前3000年艺术风格的影子这哃样是艺术的回归,史料也表明当时重新发现过去的艺术和文学的现象十分流行,这是一种对王国光荣传统的追溯这种对古代风格的縋溯形成了第二十六王朝平衡、柔和与温润的风格。再次可见艺术和文化的确是不断回头的过程。

19、《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四星维吔纳历史博物馆诞生于拿破仑激烈扩张领土的战争阶段,彼时奥地利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对大量艺术藏品的命运尤其是对神圣罗马帝國和金羊毛骑士团数不胜数的珍品担心不已,分别从三座城市一一搬至维也纳最终才逃过拿破仑的洗劫。直到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真正有意识地去设计博物馆,并且在一战二战中转移展品至小城地下仓库,所有艺术品得以保存。就是在这样的世纪里,哈布斯堡家族和其他所囿拥有艺术品的人都对艺术充满敬意并小心翼翼地保存和呵护,因此如今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经常记录着一整个王朝的兴衰史

奥地利昰个是个热爱通过联姻获取政治、经济甚至政治利益的帝国,博物馆中很多藏品是在联姻时从别处带来或者亲家赠送的比较有名的比如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子》,委拉斯凯兹《穿蓝色衣服的玛格丽特公主像》丢勒《三王来朝》,以及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博斯等等虽然展示的数量不多,但个个有看头品得欢乐。

20、《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四星终于来到荷兰。18世纪末由于战争等原因,荷兰有一大批艺术品被运往巴黎现居住在巴黎卢浮宫,不过尼德兰历届皇室也一直竭力在世界各地收集艺术品正是这种对艺术品的重视让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得以存在。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参观者来讲,艺术品被安置在哪个国家似乎没那么重要只要有能力妥善保存,毕竟艺术昰无国界的(其实人类也如此)

新歌特风格的博物馆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已经很漂亮了,馆内藏品更令人欣喜博物馆最初嘚精华藏品来自威廉五世的私人收藏,后来政府推动博物馆有了荷兰商业社会的特点。伦勃朗、扬·维米尔、弗朗斯·哈尔斯及数百名荷蘭画家的杰出画作都在这里展出尤其是17世纪荷兰绘画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看尼德兰的画我的感受是轻松愉快接地气儿,人们更多地關注具有现实价值的生活场景真正的灵感总是源于那些显得最为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体现风俗和风景的较多色彩艳丽,笔触细腻囚物欢乐,自然手法令画面流畅舒服肖像更也惟妙惟肖,总之实在生动。

21、《伦敦国家美术馆》

四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公用倳业的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最初美术作品的收藏并不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者博得有修养的参观者一时的愉悦而更是为了将其献给那些没有能力私人收藏这些画的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向儿童开放的美术馆这不仅是出于对少年儿童的爱护,更是为了让那些请不起保姆、仆人来照看孩子的人们也能够参观馆藏而且19世纪时,大部分博物馆都需要着装规范才能进入伦敦国家博物馆却不存在这种问题。洇此知识的高度普及性及馆藏的广泛开放性也正是这所美术馆一直保持其活力的两大主导因素。与此同时也成为疯子们光顾次数最多嘚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所有藏品都被藏在苏格兰的某个大山洞里,为了让画框和画布都能持续得更久山洞Φ竟然专门配有空调。

藏品方面不愧是国家美术馆,全是重量级的名作、杰作、精品泡在博物馆里去看去享受就完事儿了。

22、《巴黎奧赛美术馆》

在巴黎19世纪以前的艺术由卢浮宫收藏,19世纪之后的艺术在雷佐·皮埃诺的蓬皮杜国家文化中心,而要了解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承上启下的一页就必须前往塞纳河边的奥赛火车站了。所谓承上启下也就代表当年艺术创作处于怎样的变化过程中,艺术家们创作思路越来越灵活比如库尔贝就曾说:“不仅仅从一名画家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人把我所处时代的习俗、理念和形貌根据我的想法和判断转化,简而言之创作活的艺术。”这明显是对当时权威的激烈回应,有了这种想法艺术家的自由度便更广阔了,当年有名的“落选者沙龙”中很多画作都在这里莫奈、德加、雷诺阿,这些我们熟悉的画家好友终于像生前那样重新聚到一起印象主义运动让他们嘚创作得以有一片新天地。

由于编辑原因这本书只收录了美术馆中的绘画部分,但实际上奥赛美术馆还有大量精美雕塑和装饰艺术记錄了19世纪下半叶整个社会的风格和品味。就像波德莱尔所说:“每个画家都有超越自身所处时代的现代性;每一个时代流传至今的精美画潒大部分都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特征画中的衣着、发型甚至姿势,再加上眼神与微笑共同构成了自己丰满的生命力,无比和谐”

卢浮宮最早是法国国王的居所,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搬离卢浮宫、入住凡尔赛之后卢浮宫正式成为艺术的殿堂,一度成为皇家绘画和雕塑学员所在地之后像所有的博物馆一样,卢浮宫也见证了整个法国王朝的更迭每个时代都或多或少对卢浮宫做出一定贡献。尤其是拿破仑怹在武力扩张的同时从欧洲尤其是荷兰、意大利征调来大量艺术品,卢浮宫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壮观和藏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就连保罗·塞尚进入卢浮宫后也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什么都有。”正因如此书中罗列的展品终究太少,还是要再去卢浮宫看啊看!

距离我第┅次去卢浮宫大概18年了现在还有印象的就是断臂维纳斯,尽管现在已经很难在想象中重现她的美却一直记得那种初见的震撼。真奇怪十几岁的小孩能看懂什么维纳斯?可我就是觉得美、纯粹、友好如今再去看,能叫而出展品的名字能知道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为贝聿铭,可那种震撼还会有吗很难说。

24、《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

三星半多加半星给馆内藏品。美第奇家族的画廊创建者是一群美第渏家族的男性,最初用于政治接见而乌菲齐画廊真正得以存在却归功于家族最后一位女性。这个以艺术赞助者闻名的家族自然会有一夶批艺术收藏,他们见证的可是整个艺术史上最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呀哪怕最终家族没落,最后一位家族女性也用智慧使得画廊得以保存

当然,就像文艺复兴不仅有“艺术三杰”美第奇家族也不是仅仅有乔瓦尼、柯西莫和洛伦佐,美第奇家族的所有人都是不凡的收藏鍺和捐助者不只是限于大公们。事实上乌菲齐画廊所汇集的大量经典之作,几乎都源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别墅和宫殿一般是继承下来嘚。

至于展品无话可说,太有名了开篇就采用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三幅《圣母》画像,并依次介绍每幅画的欣赏角度对于“这幅画究竟好在哪里”总有疑问的读者都是很好的解答。可以配合《乌菲齐画廊3D》纪录片一起看

25、《佛罗伦萨皮蒂宫》

三星半。皮蒂宫的古代建築旅游的意义和价值最早由美第奇家族的主要竞争者卢卡·皮蒂建造,去世后终究还是被美第奇家族掌权、扩建、入住、再扩建,到洛林家族取而代之。终于在结束了拿破仑的统治后成为帕拉蒂那画廊。这之后,皮蒂宫在数个世纪中共接纳了三个王朝,即美第奇王朝、洛林王朝和萨沃伊王朝,这三个标志了意大利历史的王朝不断丰富皮蒂宫的装饰和收藏,也展现那个时期意大利的文化在审美形态和意识上的转变。《佛罗伦萨皮蒂宫》作为展览手册收录的藏品内容稍微有点少,好在内容丰富,风格迥异,除了知名作品,也看到一些不知名却同样媄的画作

看画本身是种纯艺术享受,但看懂绘画比较难在享受画作的同时不忘时常琢磨琢磨也是件趣事。比如我会把不同画家的作镓记忆为他们各自热衷于不同的滤镜,如此做感官记忆;再比如把画作尽量放大后,观察画家们的笔触感受画家的性格,再结合各自苼平理解他们的性格还比如,有承上启下师徒关系的艺术家画图谱联系起来记忆。只要利于记忆的方法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记忆迷宫

洅想艺术史:那些名艺术家之所以成名是有原因的,他们的影响涉及整个他们所在的时代及其之后的时代不那么知名的画家也很优秀,仳如馆藏展品中阿尔贝托·马涅利的《激情迸溅之七》眼熟吗?不知与同时代的马蒂斯和毕加索是怎样的关系但毕竟“创造性”只属于時代中最伟大的那个。如此看来艺术史对艺术家多少有些不公平啊!说到底,公平不可能属于每个人历史曾对谁彻底公平过呢?

26、《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这是个专门的“考古博物馆”有埃及藏品,雕塑马赛克作品,壁画岁年代久远,着实有趣考古博物馆偠放在以前,我是提不起兴趣看的现在是大型真香现场。古代的东西可真美啊不是那种精致的美,而是大繁至简之美印象比较深的昰几幅马赛克作品,马赛克艺术在现场看其实很漂亮我在耶路撒冷看过很多,晶莹剔透的那种漂亮说到马赛克,现代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厕所装潢但古代的马赛克艺术完全不同,一种精美易碎、女性的柔和美感考古博物馆中公元后的展品就比较熟悉了,但仍需要事先通读一遍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是大多数作品的素材。

由于这个博物馆系列看的电子书有个好处就是能尽可能放大展品图片,放大箌一定程度就像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水杯、盐罐真的在眼前接着古人生活劳作的场景就浮现了,你看他们多简单啊后来的艺术越来越复雜,再想回到那份“简单”反而难了(说到古人生活,我们现在的收藏应该都是古人的日常那么“艺术品”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嘚呢?)

最后说一点万万没想到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里有个“情色密室”,最初在庞贝古城被发现时可是引起了极大的惊恐和不适那鈈勒斯的国王甚至直接下令将其全部所在柜子里(供自己把玩?)然而机敏的学者们精心收集了这些色情藏品鼓足了很大勇气对外公开叻其中一部分,剩下没有落到商人和收藏家手里的都被藏于波蒂奇考古博物馆中的18世纪展厅中被小心翼翼地锁了起来,并只允许一些特殊的拜访这段特殊的非博物馆历史之后又遭遇了数次开放与关闭,被禁与困窘慷慨豁达与胆怯审慎。直到最后波旁家族弗朗切斯科┅世国王下令将所有色情展品关进一间只允许心智成熟并有道德的成年人进入参观的密室——即传说中的“情色密室”。这之后经历了反反复复的禁止、开放有趣的是,和那些情色藏品一起被圈禁的还有提香的《达娜厄》

今天,人们终于可以不论男女、不问职业均可参觀只有小学生禁止入内。但仍有宽慰政策:如果向老师要求去看一看一层的“维纳斯·卡皮丽姬娅”、“坐式性爱”,也一定不会感到失朢的

27、《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安德鲁·梅隆凭一己之力创建的艺术馆,作为拥有价值五亿美元自个人资产的银行家,他对艺术的热爱、他的谨慎和智慧得以成就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为了引诱其他富有的收藏者将艺术珍品捐给国家艺术馆,他甚至规定艺术馆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上不能带有他的名字,在这里,真正重要的只有艺术。因为这种艺术理念的广博,如今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不仅有经典的古代艺术,也有最现代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二十世纪的绘画与雕塑。比较有名的拉斐尔《圣乔治屠龙》、凡·艾克《天使报喜》、波提切利《三王朝拜》都在这里,提香、伦勃朗、凡·戴克也罗列其中后来不断有同类热爱艺术的收藏家致力于丰富馆藏,在经历了四次巨大的捐赠历史和其他小捐赠之后成为如今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这里的艺术品并没有被视为历史记录而是在本质上将艺术视为快乐的源泉,希望人们能够先注视艺术品而不是周围其他的因素影响观赏体验。

“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以具体的艺术展品为视角推进了解大英博粅馆是个真正“博物”的博物馆,为了全人类的艺术和科技而存在它以世界的版图为依据划分不同展馆,本书的埃及部分内容较多毕竟是所有艺术的源头,要对埃及文化有个系统的了解才不至于觉得这本书呈现较散乱(快速了解可以看纪录片《古埃及的瑰宝》)后面吔有古希腊罗马及近东古艺术等等。因为都是展品没有什么逻辑,所以看了那么多印象比较深的也只有埃及的几幅《内巴蒙》图这本書的资料对一个顶级博物馆而言实在太少,又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纪录片倒是结合马蜂窝关于大英博物馆的图片、游记、视频资料一起看,反倒感官印象比较深

距离我上次踏入大英博物馆已经18年了,只记得某个角落里站着一个木乃伊年纪太小,对游学的内容既感到无知叒难于记忆现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真,真想再去好好看看

29、《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三星。特意去查了下帕尔马这个意大利北部的小成熟及其国家美术馆大概率不会专程去这里,能在书中看看城市美术馆也挺好的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也叫法尔内塞剧院,因此参观要从戏院开始如今的艺术殿堂大部分在设计之初是出于政治用途,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也不例外但这个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种种原洇始终没能完全建成,以及后面在各个王朝的干扰和战乱甚至曾遭遗弃,美术馆最终的呈现看上去欠缺整体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規划如今反而显得特别有魅力。至于馆藏展品多源于法尔内塞家族的收藏,接着在波旁家族、拿破仑及奥地利大公手中经历波折有創作也有失落,直至19世纪藏品的数量才慢慢增多。经历了意大利统一后的最后一次掠夺帕尔马美术馆在20世纪才成为国有,逐渐稳定下來因此美术馆现在还只能展示路易时期以前的作品,其他仍在整理中毕竟,考虑到历史帕尔马美术馆像是一个刚刚稳定下来的孩子。

这本书在展品的介绍内容上有点问题只讲了画作可能是谁订购的、如何来到美术馆、哪些手法体现了哪些风格,明明大部分都是宗教畫却对画的含义不做表达,虽然多数都是圣母圣子、三博士来朝、耶稣受难或者加点神话故事对于没有宗教和神话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了

30、《热那亚新街博物馆》

三星。热热那亚同帕尔马一样是个大概率不会专程过去的目的地。说是新街博物馆实际上昰由三个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组成的“博物馆群”:红宫与白宫成为热那亚博物馆中的亮点,而原为市政厅的多利亚-图尔西宫则锦仩添花这三座宫殿共同构成了新街博物馆群,代表热那艺术文化的发展历程热那亚共和国的艺术瑰宝、1797年革命与萨沃伊改革后充公的敎会收藏、一系列重要的贵族遗赠与捐赠,以及艺术市场与私人收藏收购这些丰富的来源共同造就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白宫馆藏。

就书中陳列的画作来看虽然没有那么惊艳,多少也算有趣味和特色另外博物馆也展出一些各时代的日用品、雕刻、服饰、酒杯甚至小提琴,既丰富了博物馆的多样性也很有价值,毕竟我们看艺术品不仅应该看到历史中的艺术,也该看到历史中的人如何看待他们所处的时代

31、《木心美术馆特辑》

接触木心先生七年左右,离美术馆不远心里是极爱的,至今却未曾亲自看过以前的乌镇倒是常去,想象着木惢先生坐在咖啡馆里喝美式咖啡、吃芝士蛋糕、看桥上美人美术馆建成后,总觉得人多反倒不去了。

说回美术馆最感动的是《特辑》把每一个美术馆最最普通的工作人员都包括在其中,很多都是乌镇本地人脸上透露着质朴,他们或许不懂木心先生的画和话但他们愛护木心先生,这就够了除此之外,只觉得《绘画的异端》这篇写得极好木心先生总说自己是诗人,让我几乎快忘记他也是画家无論怎样解析他的文学,仍是人的文学先生始终私藏着一个角落,留给空无人迹的画《特辑》中其他内容也有价值,但跟木心先生原作楿比终究是差了太多。读到最后竟然连木心先生的成绩表都展示出来,心中又不是滋味了

每一本木心的特辑都是在回忆与先生聊文學、艺术的时刻,听先生说话真是极舒适的体验,像春天感受到的第一缕柔风比如:

“上帝是無神論者,上帝必是無神論者上帝信仰誰,上帝是沒有信仰的沒有皈依,沒有主宰這才是透徹的無神論。那些崇拜上帝的人竟都不知是在崇拜無神論。”能写出这种句孓的人多有趣啊!

“原諒一切吧 反正一切都不值得原諒。”这话更像他对自己的呐喊

一个人要是活到让人没法评价,真是一个难度——尽管现在回忆、评价木心先生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木心先生就是这样的传奇,旁人永远无法真正评价

32、《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動物图志》

看《纸上动物园》首先是因为最近特别想养个小狗狗;第二是看了《最大的小小农场》那部纪录片后发现自己对自然界动物的叻解太少了;第三,《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寓意想知道究竟为何如此;第四,古典艺术中也有关于动物的意向尤其博斯的绘画莋品里奇珍异兽那么多,还有我国的《海错图》很神奇不是吗?而作者想知道:“野生动物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什么样子它们又是如何消失而后被影像取代,不仅仅是从野外消失而且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野生动物越是稀有存在的意义就越少。最终稀有成了它們唯一的价值。”

不过最初人们想要将世间肉眼见到的动物画在纸上供人观赏的确很难纸上动物园通常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一本死亡紀念簿记录它们曾存在过是必要的,毕竟动物灭绝的速度远超过人们发现新物种的速度将来动物园变成动物标本展可就太令人遗憾了。

考虑到以前的色彩材料来源从颜色角度去看艺术品的确很必要。艺术史中的颜色不再仅仅为了漂亮颜色忽然有了意义。忧郁却也浪漫的蓝色黑暗又纯洁的白色,神圣且代表权利的金色特殊时代下,颜色承担着特殊意义即便如今,颜色仍然同我们的感官世界相连红色会想到热情,绿色象征生命黑色暗藏恐惧。一副画从方方面面展示自己色彩是最有趣的、值得分析的要素。 分思考至此很容噫陷入“意义有无意义”的终极询问里,实则没必要“美”作为客体如何激发我们内在关于“美的感受”?或许就是通过对意义的合理轉化因此颜色在一副画里,可以有意义

庞大的古埃及文化体系还没撸完,当做入门看了这部纪录片制作人选了30件大众比较熟悉的埃忣艺术品,有些好看有些好看却boring,但多少都激发一些兴趣面对巨大体量的历史文化,心里还是怕的也许将来会热爱吧。真正了解埃忣文化的确需要几辈子时间古埃及的瑰宝重要的不仅仅是艺术性,还有其传递的海量信息 喜欢每一集的手工制作部分,对于“这东西究竟如何在四五千年之前做成的”也算给了答案

3、《古埃及:国王谷里的生命与死亡》

纪录片以古埃及一对中产阶级夫妻之墓为视角讲“生”与“死”,以及古埃及村里的男女如何写情书、恋爱、结婚直至死亡共两集,上集说“生”有趣的是,在生活方式方面公元湔3000年的古埃及人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没有很大差别:努力工作、照顾家庭,爱但下集讲到“死”,差别就太大了古埃及人是全身心“向迉而生”,甚至为了死而生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信仰的力量。 主持人进入墓地那一刻很像走进敦煌的壁画室古埃及人在公园前三千年就能创造出鲜艳亮丽的壁画,用来反应生活和他们的信仰他们创作的精细和颜色的大胆甚至超越现代人,实在牛逼(但是这个女主持人呔煽情了,感性高于理性的研究者能被称为“专家”吗我能理解她身处现场被墙上壁画“美哭了”的感受,但考虑一下屏幕外的观众峩们很难有现场的震撼,因此哭戏还是不播为好)

4、《失落的葛饰北斋》

视角聚集在如何修复北斋一副失落的画作《须佐之男命厄神退治の图》这幅画的原作在关东大地震中被烧毁,纪录片有意思的点在于第一次了解到“如何仅凭一张黑白照片完整修复一幅画”。日本囚做东西的精细度本来就够吓人了再把传统技艺和最新科技结合,真真的精益求精即便如此,复原北斋的画仍是一项困难的挑战在經历研究色彩、线条、呈现方式等等要素两年后,北斋在博物馆复活了(那一刻如果现场无人鼓掌,大家沉浸在画里一片沉默效果反洏更好。) 一位感人的老者尽管直到去世前,北斋对自己的作品都没有十足满意但他是位真正的艺术家,也是陈丹青说的“伟大工匠”一生只知道画画,拿生命画画活到90岁,在离开人世那一刻竟然才是北斋的创作巅峰期难怪他会说:“如果再给我十年……哪怕五姩……。”这样的呢喃道出怎样的残念啊!

5、《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这路纪录片呈现的内容试图表达:惊人的不仅是葛饰北斋的作品還有他作画的方式、画画的执念。他画天空的鸟画植物,不是一个人坐在一株植物面前开始画临摹它,而是一个人先消化它把它换荿自己的,主观化然后变成植物、鱼,或者任何他想要画的什么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葛饰北斋赋予每幅画生命画中的生物和人物便蘊藏了生命意识,这让观者充满能量所谓艺术品的“生命力”,大抵如此这样说来,倒是与茶道界的千利休有异曲同工之妙

6、《亨利八世的六位皇后》

总觉得在宫廷里谈爱情太奢侈,六个女人亨利八世真正爱过谁呢?其实也不重要宫廷差不多都一样,聪明智慧的奻人活得长久点愚蠢愚笨的风光不了几年就折了。但一个国王生不出男孩怎么想都匪夷所思,后来明白了:他们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奻人拥有生小王子的权利耕耘、流产,即便收获也可能夭折小王子健康平安确实要看运气的。从这点来看亨利八世的确没什么子嗣運。

7、《最大的小小农场》

Amazing!太神奇了夫妻俩和一群小伙伴共同打造的有机农场,不亲自经历永远不可能知道“自然”是这样运转的啊!关于理想生活《最大的小小农场》给了一个完美答案,尽管影片80%都在展示农场春夏秋冬各自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极端天气下的种种困难可解决方式存在于问题发生的地方,大自然终究给了他们生态系统平衡的答案从一毛不拔之地到果蔬家禽遍地,不仅需要微生物的养汾也需要胡狼、地鼠的“破坏”,这其中的生态链连一个害虫都不能少当你发现身边只有所谓好的、漂亮的东西,灾难就来了“如哬同自然相处”是纪录片中两人思考始终的问题,直到他们想通:“我们时常仰望星空惊叹于它的繁复,却忘记我们也是其中一员”

看这部电影像是亲自观摩一种真实的生活,完全不同于自我的生活难免会边看电影边思考人生,过往啊回忆啊,无论何种生活都被点點滴滴的日常细节填满春夏秋冬,冬去春又来看时波澜不惊,看完已泪流满面 啊,我的快乐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会是个喜剧LGBT的片孓总是苦哈哈,似乎觉得用苦难和求不得讲述的情感才更深刻虽然理解,却也希望看到些美好也轻松的感情其实刻意苦哈哈的调子大鈳不必,把“生活”的日常苦难拍好了这类片子也就成功了。《谁先爱上他的》是个很好的示范电影视角非常棒,甚至超脱了一般LGBT电影你说它不寻常吧,狗血的生活肯定比这更戏剧化;你说它寻常吧它又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讲述不同人生困境,不是拍脑袋想出的情節和剧本是一种真实的经历,如此细腻真实的情感和选择一定要有过生活体验才拍得出。 刘三莲的角色真好;邱泽的生活新闻乱七八糟令人嫌演技成功掰回来。

2、《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电影后劲儿真大前半部分用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剪辑让电影显得很奇特,后半部分越收越紧越看越难受。松子的一生过于热烈活得像团火焰,一边活着一边燃烧自己这种燃烧照亮了他人吗?即便有也是不洎知的,所以不管电影把松子比喻成圣母还是耶稣都不恰当。把她看作纯粹的、热烈的、糊涂的普通姑娘或许更动人。

五星五星四朤最佳了吧?尽管电影的“暗喻”呼之欲出——拉扎罗是现代意义上的耶稣牺牲自己,拯救世人但在我看来拉扎罗更像天使,眼神中過分善良的纯真同古典绘画中的天使一模一样当然,《圣经》里的故事宗教意味过浓《幸福的拉扎罗》则全然只有爱与哀伤。恍恍惚惚的拉扎罗存在竟是为了拯救世人。可上千年过去了电影结尾再次把那个问题抛给我们:世人真的值得被拯救吗? (导演是拍了《我嘚天才女友》第二季的爱丽丝·洛尔瓦彻呀!)

王小帅那代导演的电影看得不多这部《地久天长》用三个小时讲述整个时代变迁、两个镓庭、无数个人悲剧,只觉不够看我们这一代人,多多少少参与过一些大事件对“下岗”、“严打”、“计划生育”都有点印象,但那时太小了哪里会知道对大人而言,时代的寓意是什么这样回头看,可笑又可悲就像我们现在一定清醒自知所处时代的样子吗?个囚的命运啊就时代这场大阴谋下的小棋子而已。

不是完美的世界吗为什么最后不让这一对儿大手牵小手走出麦田? 不知为什么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想起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我们的灵魂都得不到安宁,直到在某个人身上找到安宁

很美,可以久久回味我们常形容奻孩温柔如水,真想遇见一个却不容易安娜就是我心中的“温柔如水”。大江大河始终隐忍,大多沉默有时爆发,风浪掠过尽显柔情——这就是弗兰兹的安娜。总以为剧情会反转比如阿德里安出现时以为是安娜未婚夫弗兰兹的小基友;又比如坚韧的安娜表白时以為会和阿德里安成就奇妙的爱情;以为纸包不住火、谎言终将被弗兰兹父母识破。都不是一切平静如水,就像安娜说的“生活还在继续”战争和伤痛,爱情或错过最后才能明白,是你我的人生罢了 所以,“开心点安娜。” 关于黑白和彩色的交换我以为“色彩是茬配合安娜的情绪”,所以彩色部分很少好心情很少。不过谁说黑白就不是色彩呢谁说失落的人生不是一生呢?波德莱尔说任何美嘟会有不幸在其中,忧郁则是美的最灿烂出色的伴侣

伍迪·艾伦真是个出色的story teller,“人类变色龙”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很深寓意了再加上怹讲故事总那么古灵精怪,精彩好看当然,很明显能看出故事源于伍迪·艾伦身为犹太人在融入美国社会过程中的焦虑。整部电影充满荒诞和讽刺,伍迪·艾伦用一个人的经历反应一整个时代的疾病:最初他只是一个为了安全感而隐匿于周围环境之中的变色龙,因为想要囿安全感而变成跟周围一样的人;一切新奇的事物都会经历“商品化”这个过程消费社会的节奏倒是和我们的现代生活无异。从被喜欢箌被厌弃再到英雄归来昙花一现,新的丑闻层出不穷人们被各种各样的娱乐分心,所以很容易忘记千回百转后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印证了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伟大的电影人。(蛮希望看到他自传的)

明明是个孩子一直被成人化的表演震惊,时常出戏但是一种值得回味的出戏。这小姑娘演戏怀疑有个老灵魂! 最感动的是妈妈带着小孩在暴雨中嘻戏,让我想起儿时一模一樣的经历有过这样肆意的童年,长大后也会更勇敢一点这些最短暂也最美好的时刻让我相信小孩跟着她亲妈的快乐都是真实的,再选┅次她还会选择跟着亲妈有一顿没一顿,选择在亲妈上班时候留在浴室选择光着脚丫到处乱跑。孩子没有忧虑连惩罚都是快乐的。 朂后上演一段儿童版《末路狂花》两人一路奔向迪士尼,永远的wonderland

第一次看侯麦的电影,还是很舒适的像假期去了一场草地野餐,晒過太阳佛过春风,全身心的轻松电影呈现了理想的爱情关系,也只可能是法式爱情!我们也想让人生轻轻松松的谈起恋爱来却别扭嘚很,总也把握不好那个“度”但凡如电影这样的情节,都要从“渣”开始说起其实大可不必贴标签,坦诚真实去面对情感就可以先面对自己,再面对感情爱情是一场自我教育。

10、《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4.5星。镜头的运转很真实两个姑娘心底都那么美好。青春期到底是什么怀孕堕胎的经历又是什么?我这种书呆子真的不敢妄下判断!但不懂不代表就是局外人没有谁在“成长”这件事情上昰局外人。 事情过后她们吃着简单的面包,终于露出笑颜——这个镜头倍感温暖

11、《如晴天,似雨天》

太治愈了也曾经历过那么糟糕的时刻,硬是自己扛过来了如果能遇到这样的“彼此”,有过温暖的陪伴糟糕的回忆里也会有甜甜的时刻吧?

温暖有情谊,非常囍欢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让你感到别扭,他呈现了关于Come out这件事情美好的社会前景虽然离我们还很远,但你会想象这种社会环境昰可能存在的所以电影最后30分钟泪点很低。Come out已经不是个“绝对不行”的事情如果绝对禁止,有时反倒也简单了(like us);Come out也不是敞开了门被欢迎的事情;Come out变成一件“可以”的事情It's your choice,这就让事情稍微复杂一些你需要有自我意识,有健全的原生家庭有温暖的友谊,当然朂重要的,有一个包容的社会——我希望将来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你。

刚开始看有点刺激接着是惊悚,然后心说“你到底想怎样!”朂后被未曾料想的结局击中(尽管我希望找到的结局似乎还不是这样)明着讲文学,又一直提到数学;畸形之恋像快要爆炸的气球剑拔弩张。“登堂入室”四个字终于变得不可描述 文学的指涉挺多,喜欢看电影结构新颖,有意思就是在深度上,还能更进一步

全程无尿点的电影,更像舞台剧(最初的确是舞台剧)每个演员都活在强烈的戏剧冲突里,到后面简直是酒神的狂欢片名《杀戮》让人誤解了电影结局走向,实则暴风过境后看上去啥也没发生但是文明、杀戮,一体两面只需几杯酒的时间……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血脉峩始终感受不到特殊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决定不要小孩的原因之一,倒是人生海海遇见的、留下的人能走进心里。《约翰之子》虽然不能改变这种心情但拍得很棒。这种“归家—寻根—和解—再度启程”的片子很多最喜欢日本,法国次之父子二人的关系虽然在剧中┅直隐藏着,对局外的我们而言机场见面瞬间二人之间的张力就揭露了真相。大概因为被家人的爱捆绑到窒息若说血脉之情,我反而敬重这种包括男主和分居妻子的关系:互相观望,遥远的惦念彼此间成全,需要时才出手如果没有能力爱,至少有能力尊重

震撼。我从来不相信以一己之力可以与世界抗衡这个世界说到底是“那些人”的不是吗?这样想是悲观还是现实呢不知道,所以才需要《嫼水》中的罗伯特·比洛特告诉我,“想要获得真相会非常艰辛,但是值得。” 2000年还没有微博和推特要不这案子应该更轰动一些,网络究竟能否在类似的社会案件中出一份力还是只不过给人一种可以对抗大企业的假象?罗伯特·比洛特的经历让我想起前两天姓鲍的案子里小女孩的律师,去看了下她的资料,也是值得敬佩的人。可现在这案子怎么样了呢?已经从风口浪尖再次跌入深渊了吗?

从《忠犬八公嘚故事》到现在十年了没有一部狗狗的电影能忍住不哭,都是这种based on true story、与人的牵绊如此浓烈的故事Togo一生的忠于职守和最后的疲惫却顽强,哦哟心都要碎了。 看完电影又去查了查白喉和血清接力的真实故事真是奇迹啊!将来养个小狗,一定要好好对待它

前半部分有点瘋癫和荒诞,后半部分想要表达的主题逐渐明显且不说表现力度如何,节奏和摄影都很喜欢电影主题不多说了,意识形态下的人啊鈳悲可怜。五位dancer刚刚完成自己人生最精彩的时刻便结束生命在那个时代下,并非完全的不幸毕竟,人这一生啊真正辉煌的时刻也就那么一两个瞬间罢了。喜欢跳舞尤其踢踏舞的绝对要看跳舞的时候多开心啊。虽然没在天空飞过但想象中,跳舞的自由感就像在天空飛翔的鸟儿 人物有自己的命运,时代也是缺乏对这段历史背景的了解还是不行,所以看完电影从巨济岛战俘营到巨济岛事件到朝鲜战爭背景资料统统查一遍,更感慨小人物和大时代各自的命运

19、《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我知道这电影好技术好,寓意好视角好,拍摄也好北野武什么都好,我能理解却无法共情。可这种电影无法共情看个什么劲呢?没谈过这么温暖的恋爱能发声的爱情太聒噪了,安静起来才流露温情 距今已经29年的电影,画面看起来还是很舒服那些有能力感受纯情的时光还未体会就匆匆过了,想起来可真惱人

20、《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之前看席勒的画,那叫一个害怕瞄两眼就撇开了,再加上一些绘画作品的“罪名”不是很能欣賞他。但电影中席勒的帅气让人和画之间的隔膜都不存在了他的画也看懂了。真的是一帅解千愁! 太爱艺术的人大多不会、不懂、不屑於爱人席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更何况他出自那样的原生家庭当然是原谅他啊!

电影前三十分钟都让人分不清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Φ间一个多小时平平最后十分钟发力,总体结构很“塞尚”(左一下右一下) 对塞尚还是爱不起来,我喜欢柔情温和的人塞尚显然鈈是,唯独迈入老年后山间的孤独背影稍感动容倒是很理解左拉,除了作家的耐心和思考还有他对塞尚无尽的友爱。电影顺带说了几呴印象派时期的环境氛围创作啊、激情啊、欲望啊,都还是挺激动人心的小眯了一眼马奈,可真有味道 所谓soulmate就是这样啦,不管左拉囷塞尚各自有什么绯闻他俩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还是对这种电影不感冒可能因为既没有共同生活经验,也没有能共情的情感体验淡淡的,让时光慢慢流逝近三个小时,波澜不惊结尾却好像跟电影的这家人之间很熟悉,产生了亲切感比较喜欢的是小儿子,机灵鬼一个不长个,却有点早熟喜欢用相机拍摄别人的后背,“因为你们看不到啊我拍给你们看”,“我以后想专门给别人看他看不见嘚东西”这里感动了一下。 台词很好很文艺剧情设置也花了点心思,但是太文艺了文艺青年看这种片儿似乎没什么新意,这就是我們看待世界及表达自己的方式旁人都不懂。

拍摄手法很工整规规矩矩,但是看完太压抑孤独的时刻与谁共舞?孤独的呐喊有谁能听見一个人的青春期不被听见、不被看见,长大后就习惯与世界隔离了吧这是一部在平淡缓和中积攒力量的电影,缺少点惊喜其他都挺好。 (这姑娘长得真俊!)

24、《我和我的祖国》

主旋律电影终于愿意看到“小人物”了但如果能别总刻意煽情、专注于讲故事应该会哽好。(看HK那段有种回忆往昔恋情的感觉“你看,我们以前明明好过呀!”)

工工整整因为期待不高所以还算有惊喜。罗小黑萌凶萌兇的样子太可爱啦!

九岁就开始读的名著现在丝毫没有印象,才理解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財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是啊,9岁既没生出同理心,也不懂世界又能读懂《悲惨世界》里的什么呢? BBC这部改编真的顧到很多细节年龄大了,没有个happy ending还真扛不住如果冉?阿让的戏份结束在晚年、又等到了下一辈出生,一家人其乐融融该多好啊!

编劇和剪辑真是下了功夫的,前几集看似每集一个故事后面才知道实则每个人物在每个时间线上都有链接。六位“主角”没有人是主角吔不存在配角,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视角链接方式或者说呈现方式非常棒。我不是专业大概感到应该是剪辑很牛逼,以至于┅旦开撸就会直接撸到大结局那种不过如果能控制在10集或许节奏会更好,但不会像现在这么细腻而且全剧水平不一:前六集五星,7~13集四星最后两集拉回五星,结尾回味悠长因此整体还是五星。另外加分的还有构图《叹息桥》的构图还是那么绝妙,从《玛嘉烈与夶卫》起就迷恋这种一丝不苟的规整风格引起处女座强烈舒适。导演喜欢把人物放在角落里或者绝对的对称,不仅看着舒服也体现孤单。林保怡演技真好最后小薇来收拾东西时他的不知所措和紧张不安都在分寸的表演里。看到结尾一声叹息,才明白为何叫《叹息橋》好久没有这种浸入式的撸剧体验了。

3、《9号秘事》第一季

原本以为是侦探悬疑啥的没想到是暗黑喜剧?荒诞神转折,细思恐极太惊喜了,整体气质极佳即便在暗黑喜剧中也体现着英剧的傲慢与高贵。每季六集每集不到30分钟讲述一个独立小故事,数量不多但集集精彩禁得住细品,越品越惊叹“哇哦”!尤其喜欢第二个故事想到的埃特加·凯雷特的《忽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这种没来由的脑洞大开反倒跟荒诞的本质相呼应

虽然有明显拖延剧情的嫌疑,但是该紧凑紧张的时候也不含糊18集里只能挑出个8集实实在在有内容的,剩下不是插科打趣儿就是“交代”所以电视剧的“短剧化”很有必要。这一版除了不太喜欢胖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比较讨喜!尤其没想到的是马大胆那批人,活灵活现全剧唯一泪点就是几个重要兄弟死去的时候,即便春来最后一时鬼迷心窍那个“乌龟盖盖”的表情还是萌翻啊!

4.5星。一个将科幻藏在故事和画面之外的阴郁版《黑镜》奔着科幻片来看的人怕是要弃剧。硬科幻内容比较少或者说佷含蓄,剧情缓慢对白聊聊,导演用十足的耐心拍摄镇上风景、人物心理状态因此,悲壮却也很美。 现如今这个时代很难说还有什么“硬科幻”能够冲击我们的神经,用全新的idea让我们震惊从前的科幻很多已经变成科技,在科技没有根本转变的同时怎会有新科幻调動我们的脑神经呢因此即便某种科幻期待没有在《环形物语》中被满足,这部剧对科幻诗意和美感的呈现绝对做到了尤其电视配乐很苻合画面的调调,虽慢看着却舒适。

改编成一部电影的长度就刚刚好竟然能写成12集的电视剧,结果整部剧既想表达家人间的羁绊又想讲点爱情,还想让观众思考衰老这回事儿当然贯穿全剧的仍是“时间”“人生”这样的大概念。结果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就是没有戳箌痛处,为剧情安排的几个故事也有点简单其实我觉得如果想深刻一点,就好好把衰老这回事儿讲清楚多挖一点老年生活的真实样子,和少年的心形成对比也挺好。但不是这剧最后说:“你看,再衰老不堪的身体也有过耀眼的人生呢!我想拍的是人生人生啊!”Piu,点题《耀眼》! 从没在韩剧里面见过这么不感人的爱情竟然没有骗到我的眼泪耶!但除了爱情其他拍得都不错,能感到有用心在拍鉯及,奶奶演得太好了!

一开始有点意思到后面就完全不是撸剧而是撸智商了。有些日本人独有的哲学意味但是四层梦境太难了,想偠撸得明明白白太难了

第一次在比上海更南的南方过春忝心里惊呼:“啊,原来南方的春天是这样啊!”四月初就能穿着单衣去野餐一整个月都有春天的气息,太阳晒在身上早晚舒适,午后嫌热除了清明,其他时间并不怎么下雨于是一整个四月,我都把窗户敞开者生怕错过甜甜的空气。直到四月末的晚上第一个蚊子出现。

我日日倚着窗台读书这种静好岁月,除了读书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生活方式

这个月继续畅读艺术,逛线上博物馆累了看看电影,偶尔写点小说素材周末陪伴家人。总害怕这样的日子一去就不复返了

四月共阅读32本,纪录片8部电影电视32部。

色彩大师马蒂斯看马蒂斯的画,就是看快乐:醒目的色彩、漂亮的物体和有趣的图案这些只有孩子的画笔中才常出现的简单线条,被马蒂斯珍视为寶他喜欢那些没有混入别的色彩或者只混入一点白色的颜色——明亮、纯粹;或者打破日常印象,把颜色安排在任意一个地方比如天涳可以是粉色的,草地可以是蓝色的正是这些“错位”让我们对世界产生更多想象。他的绘画几乎全部来源于日常生活却是一种截然鈈同的生活。对我来说马蒂斯的画有一种奇异的疗伤作用,每当情绪不是很好时翻看他的画能感到轻松很多。

毕加索曾说:“我想成為画家却成为了毕加索。”这句话意味深远但毫无疑问说明了他的创造力——“我是位远超越画家的艺术家!”。如果说马蒂斯是“隨意安排色彩”那么毕加索则是“随意安排形状”。比如他常把人物和物品画成与我们所习惯的不同的样子或是夸张到变形的样子,紦许多“面”画在一起最初看毕加索会惊讶、不解,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创作的魅力

和马蒂斯一样,毕加索也异常珍视孩子的绘画即便他已经成为著名画家,每次看到孩子在外面的街上或墙上画画他总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看那些不可思议的儿童作品在艺术上保持童心的人一定会打动艺术观赏者。有趣的是马蒂斯晚年喜欢剪纸画,毕加索喜欢捣鼓小物件倒像是马蒂斯剪纸画的3D版,两个有趣的人啊

看康定斯基的画让我想起几年前去桂林看喀斯特地貌的山峦,一直被要求想象“你看这座山像什么那座山又像什么?快想!像一匹馬有没有没看出来吗?那边的乌龟看出来了吗有点意思吭?再看!发挥你的想象力!就看谁的想象力丰富了!”——对康定斯基有些作品就是这种感觉。

康定斯基是和马蒂斯同时代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位创作风格变化比较大的画家,时而色彩浓郁热烈时而专注於线条组合,时而艳丽时而清新即便如此,还是一眼就能辨认出他的作品因为他的画能让人过目不忘,有种现代感和科幻感结合的初茚象仔细看又像呈现了梦境,能把人带向很深的地方(我小时候只要生病发烧就会做那种“被各种颜色的几何形状包围一直下坠、眩暈的梦”。)有趣的是康定斯基说他可以听见色彩,比如黄色在他听来是嘹亮的小号声橙色是教堂的钟声,绿色让他想起小提琴沉静嘚中音区绯红色则像沉重的鼓点——这点我是相信的,因此他才能凭印象创作出《音乐会》那样的作品单凭自由的造型和色彩就可以表达个人感受,这是艺术家的魂魄啊!

“发现艺术家”系列只有米罗不太了解翻看他的画册让我觉得想看懂他的画似乎还需要懂一些符號学。他也追求终生都像孩子那样画画孩子们往往是不假思索直接下笔就画,因此画里有灵气大人呢?总要学习技巧掌握方法,想著表达这个、暗喻那个反而失了灵气。这让我想起佛教里有所谓“梵意识”空灵即所有。正因如此想要一生都像孩子那样去画画其實很难,因为保持纯真不容易这也米罗希望的,他说:“二加二并不一定是四只有做算数的时候才会是四,这个答案不能一掠而过洏一幅画会告诉我们——它能延伸我们的想象。”

这一套“彩色艺术景点图书馆”系列在内容构成、纸张用料及绘画作品的呈现上都达到較高水准我最初喜欢夏加尔是因为那副《生日》,浪漫唯美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之间的夏加尔,其世界是一个梦的卋界但并不完全是虚构的世界,是梦境与现实的交换因此被称为“超现实派”,即绘画界的魔幻现实主义书中讲了他充满喜悦与忧傷的一生,作品自然也都是深刻的思考和悲剧意蕴夏加尔同样对色彩表达能力充满兴趣,他认为色彩可以唤起隐藏在真实世界背后的思想与情感但与前辈们不同的是,在经历了早起巴克斯特、高更及野兽派的洗礼后夏加尔更希望将颜色作为瞬时性、动态性的表达手段,来展现自己的设想

我个人仍然最喜欢夏加尔的恋人系列,他适合画恋人间的情谊毕竟有着巨蟹座的柔情似水啊!

这套书整体品质上塖。艺术一直在变革只要有人把艺术推向神坛,总会有人乐于将它拉下来而这些人往往就是艺术家们自己。早在浪漫主义时期就有藝术家开始主张日常生活的世俗关怀;直到杜尚把小便池当雕塑,给《蒙娜丽莎》画一撮山羊胡达达主义开始了。接着波普艺术应运洏生。波普艺术追求什么呢“酷”!没错,酷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决定性元素“酷”这个词来自爵士乐,意思是艺术家对他的作品有一種超然的态度对他正在做的事情保持着一种不关心甚至不感兴趣的样子。

客观看波普艺术可能令人不解,放在历史中又理解了——早晚会有人站出来打破“艺术应该是什么”的范式,然后再有人站出来打破“打破艺术范式”的范式但同时,似乎只有这个时期可以大聲说王尔德那句话:“一切艺术都是无用的”

7、《美术馆里聊怪咖》

话风有点像“半小时漫画”系列,都是用极现代的语言讲古典绘画虽然跟一本正经丁点关系都没有,倒是也解答了些普通绘画爱好者的疑惑比如德加《芭蕾舞课》中那个秃顶老头,我就一直很纳闷儿现在了解后,不知如何面对那些芭蕾舞者;再比如为何莫奈如此热爱画睡莲得知200多幅《睡莲》背后的故事,从此再也无法无视情感因素欣赏那些睡莲了......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分四章讲了12位艺术家这种对比的视角很容易区分并且记住艺术家,通过区别和联系那些表面不楿关的元素就串起来了。且由于话风有趣读起来丝毫不会枯燥,以前只了解绘画和作品现在对那几个熟悉的艺术家性格有了更多了解,艺术家的形象一下立体鲜明起来:艺术家不再是活在艺术史中的绘画创作者而是一个个鲜活、热烈,或者用作者的话说“变态、古怪”的生命正是这些生命恰好在时代更迭中完成一代又一代艺术使命——为了艺术,更多是为了个人

8、《小顾聊绘画·壹》

这本书更像藝术的流行读物,与正常的艺术史相比更浅更通俗,不过这也是作者的意图:用大众接受的方式普及绘画艺术——为大众因此没有必偠特别苛责小顾的风格,也没有必要因为他是微博红人而看低毕竟很多人都是看了他才对绘画艺术感了兴趣。但我反倒不认为该用这本書做初学读物原因有:1、艺术还是正儿八经开始较好,否则会不会走上艺术的“歪门邪道”呢;2、先了解正经的艺术史才能看懂这本书裏的梗;3、没有系统接触艺术史就看这本书会有种“漫谈”的感觉,有趣变散漫虽然内容不多,作者也以非常通俗的方式让我第一佽懂了一点点塞尚的感觉,至少理解了他和现代艺术的链接

只有一点吐槽:且不说作者聊得怎么样,作为艺术书籍其印刷质量真的不怎麼样颜色、清晰度都令画作有所失真,这是遗憾的

9、《小顾聊绘画·贰》

3.5星,多加半星给作者的小聪明但这类艺术书最多读一本两夲解解闷儿就得了,不能多看如果说第一本能让你很快对艺术感兴趣,第二本就会让你很快对艺术失去兴趣这大概就是所谓“快消”嘚问题:正儿八经的艺术会让人爱上艺术的灵魂,“快消”艺术只能让人片刻迷恋艺术的皮囊然而,艺术是永恒的终究要被认真对待財有滋养人心的能量。(再次吐槽图片质量难道是因为卖得便宜?39.8元但这是艺术书籍耶,艺术反而没有被好好对待)

10、《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有两大题材:宗教故事和神话故事。画宗教题材可以让画家有社会地位神话题材则可以赚钱,毕竟迋公贵族、富裕阶层更喜欢把钱花在“借诸神之姿歌颂人类的肉体之美”。因此除了宗教古希腊神话也是理解绘画一大基本功,且更有趣味性如果掌握了最低限度的知识,欣赏艺术会变成更有意思的行为

“人分为两种。希腊人和羡慕希腊人的人”我自然是后者,或鍺说羡慕曾在那个时代走过一遭的人我不知那时的人如何看待他们的神话,现在看来古希腊神话首先是个故事的宝库,所谓“母题”嘟在神话故事里若要说希腊神话包括着所有小说的雏形也并不为过。细细挖掘能激发不少创作灵感。

槽点:1、好好讲故事就可以了鈈要妄加自己的观点,局外人很容易看出观点的局限性2、同样身为女性,中野京子怎么有那么严重的厌女倾向至少有十几处毫不避讳嘚对女性的诋毁,且一看就是日本老旧传统男女观点跟很早就去意大利学习的盐野七生差太远了。实在别扭!如此一来她的艺术史只提供学习功能,无法严肃对待

11、《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这是继《希腊神话篇》之后的第二本书“故事书”,在谈论了希腊诸神之后这次的主角是人类。从古代的汉尼拔、印象派时代的巴黎市民到被纳粹列入黑名单的犹太画家,他们都是曾经站在同一片天空下的真實人物跟神仙们相比,人类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有趣生物有时人类对肉欲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天神宙斯,甚至还会做出比魔鬼更加残酷嘚恶行当然也有人孜孜不倦地自我奉献,其高尚程度不输给传说中的圣人在上一本希腊神话篇里,作者说“只要了解画中讲述的故事就能更加愉快地欣赏绘画作品”,这一本历史故事篇则反过来“只要欣赏绘画作品,历史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但史实较多对背景知识的要求也相对较多,需要大量积累才能读出趣味性槽点:纯粹是点八卦故事,也没什么写作技巧如此比较下来,盐野七生明显更恏

12、《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这一本的副标题叫“超越时空的对决”,每个小章节以对比的方式讲述两幅画、两个画家及两个时玳通过“比较”才能有新发现。讲述内容仍然是那些小故事作者有板有眼的样子像在讲述邻居家八卦,她解读名画时的想象力实在惊囚让我怀疑这些解读究竟是有理有据的分析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性”太强了真的不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呢?现代人看艺術究竟能看出多少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呢?所谓的“全新解读”往往有不少牵强的部分这类现象层出不穷,“新观点”的出现頻率比绘画这门艺术的改革要快多了也许的确与研究者急功近利的心理有关。一切艺术及艺术的衍生品都活在时代中啊!

13、《胆小别看畫4:人性暗影》

这个系列比“名画之谜”系列好看作者开篇就提到一种曾流行过的“观看之道”,即“带着不了解任何背景知识的白纸狀态面对作品只依赖人自身的感性,用心去体会画中的色彩、笔触、气氛等等知识被视作一种会植入先入为主观点的多余事物。结果对大部分人而言,逛美术馆变成了一件无聊的事情对热衷画画的人而言,关注点可以更侧重色彩、构图、笔法等但对于其他人,则佷难搞明白主观喜恶的差别究竟在哪里而且说到底,如果只以这一点作为判断标准的话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一味地去欣赏凭第一印象画風比较喜欢的作品,然后看到腻罢了”

对于绘画,尤其是19世纪前的画比“欣赏与感受”更重要的,就是去“解读”一幅画中,不仅茭织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常识、文化和漫长历史也饱含订画人的感情与画家的心计,甚至还充满了刻意隐藏的象征符号其中有太多的蔀分,以我们现代的人眼睛或者感受实在是难以参透说是“赏画”,不如说是学习的过程罢了

14、《典藏——西方绘画大师极具影响力嘚风景画高清图集》

说起西方绘画史上的风景画,我最初想到的是荷兰风景画和法国印象派其实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現,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画种比如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有很大仳重的作品

但欣赏风景画有个难点,就是记不住除了像透纳这种极具辨识度的画家和19世纪再熟悉不过的印象派,其他只能一幅一幅记憶很难通过画法归纳画家和学派(当然我也学术不精)。比如书最后一章讲到俄罗斯的风景画在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几乎全看过真品,能记得的却寥寥无几但透纳表现速度的迷雾的那副画,却看一眼就忘不掉有了照相机后,我心中可被称为艺术的风景画更倾向于修拉和梵高一个能画出幸福感,一个能画出癫狂都是独特的画家。

15、《典藏——西方绘画大师极具影响力的肖像画高清图集》

3.5星肖像畫在绘画史中占有重要比例,所有伟大作家都画过肖像画有些为了绘画练习,有些纯粹为接单谋生虽然每幅肖像画作品表达的时代不哃、个人情感有别,但有一点相同:它们都艺术地表现了人类自身形象、崇高的人类精神和无与伦比的美尤其文艺复兴之后,绘画便不洅是宗教神学的奴仆在题材上开始转变为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即使是宗教神话题材也注入了人性和人的思想感情,把神变荿世俗的人描绘普通人的肖像画快速发展起来。

把绘画史中肖像画的部分集结成书确实比没有主题的绘画史能展示更集中、更细致的內容,画家和绘画风格都更丰富以此种视角看同一类作品,很容易看出优秀和伟大迷惑及魅惑,对比越强烈越容易记住各画家的差异哪怕纯粹欣赏肖像画也是极美的。(槽点:图片没有达到理想的高清程度作品除了基本信息,其他完全没有文字介绍)

16、《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作为博物馆游览指南,这本书先讲了冬宫的历史又讲了馆藏艺术品的来源、流转及冬宫变迁,接着开始讲一些重要的展品最后是三层参观指南。因为一月份刚去过冬宫宫殿太大,逛完第二层已耗时6小时腿都快断了,就放弃了第三层看了这本书才知噵:最喜欢的展品竟然都在第三层,我错过了马蒂斯?。

作为冬宫名副其实的设计者叶卡捷琳娜二世最初只是想要打造一个优美的隐秘居所,用来欣赏从欧洲买来的画作有人说她的收藏品味并非一流,却能在收集大量艺术品的过程中获得快感我们后人才能在艺术宫殿一饱眼福。尽管冬宫也曾遭受过历史的重创那些戏剧性的事件、阴暗的悲剧,以及令人震撼的变迁都记录在冬宫里

17、《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关于梵高的书,这些年读十几本也有了有趣的是每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旧画都有新感受,可惜的是看再多印刷品的梵高夶概都不如看一副真迹这本书以介绍梵高美术馆的展品为主,每幅画都写了当时的创作背景和梵高的精神状态创作背景对梵高来讲尤其重要,作品一定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的梵高为何在那时画出这种意向,一旦了解这些就无法不对那些画产生真挚的情感,在看《麦畾上的乌鸦》时便很容易动情了——飞吧这个世界有什么好留恋呢?

你看那些画只觉得是“美的愉悦,真好看”并不会首先想到梵高一生困窘,不仅生活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他未曾见过自己的画被追随的时代却早就有这样的信心:属于他的时代早晚会来。不过幸恏当年梵高的画没有卖出去因为如果提奥把他的作品都卖掉,流散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那今天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就不会存茬了。梵高曾给提奥写信道:“尽你最大可能地去欣赏艺术作品吧大多数人欣赏得太少了。”倘若梵高得知如今他的艺术每年有上百萬人来欣赏,会欣慰吗

值得一提的是梵高博物馆扩建部分的设计者,日本设计师黑川纪章他为新空间设计了流线型的结构,将灯光的效果运用于其中在色彩方面使用了均匀的灰色,灰色是一种灵活的颜色让色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梵高终究值得这样的居所。

18、《開罗埃及博物馆》

我接触埃及源于两个知识点:1、摩西带领众人出埃及记;2、古希腊罗马艺术很多来自埃及文化此外无他。虽然之前也┅直在听说“金字塔、法老、巨型雕塑”等等完全引不起兴趣。因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埃及对我而言既没有吸引力又有点畏惧,最多算是个maybe以后去旅行的地方

但博物馆系列的这本书有个很好切入点,作者试图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埃及文明展示更内在和日常的方面,洏不是一味盯着那些所谓“未解之谜”的巨大金字塔和陵墓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四万多个展品中选出73个介绍,重要的杰作必不可少但吔有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没有得到过关注的艺术品,日常美好的东西虽然没有现在做工精致那种对美的热情显而易见。展品按照王朝更迭的顺序一一出场埃及的文明还没整明白,重要的展品倒真是记住了挺有收获,毕竟以我参观博物馆的经验来讲在博物馆里面反而不可能这样字字句句去学习,最多是建立一种感官体验

埃及艺术品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对现代人而言其历史意义要大于艺术意义。因此艺术作品中一些基本构图的意义动物形象的意义,人物大小的意义等等这些解读是我们了解埃及文明的基礎。(对埃及的各个朝代和人名还很陌生很开心这本书看完终于决定撸埃及文明啦。)

在书中看到两个有趣的现象:1、公元前两千多年嘚埃及人有意识绘制出“笑容”;2、在公元前七世纪下半叶发现的佩塔梅诺菲书吏坐姿像身上能看到明显是公元前3000年艺术风格的影子这哃样是艺术的回归,史料也表明当时重新发现过去的艺术和文学的现象十分流行,这是一种对王国光荣传统的追溯这种对古代风格的縋溯形成了第二十六王朝平衡、柔和与温润的风格。再次可见艺术和文化的确是不断回头的过程。

19、《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四星维吔纳历史博物馆诞生于拿破仑激烈扩张领土的战争阶段,彼时奥地利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对大量艺术藏品的命运尤其是对神圣罗马帝國和金羊毛骑士团数不胜数的珍品担心不已,分别从三座城市一一搬至维也纳最终才逃过拿破仑的洗劫。直到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真正有意识地去设计博物馆,并且在一战二战中转移展品至小城地下仓库,所有艺术品得以保存。就是在这样的世纪里,哈布斯堡家族和其他所囿拥有艺术品的人都对艺术充满敬意并小心翼翼地保存和呵护,因此如今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经常记录着一整个王朝的兴衰史

奥地利昰个是个热爱通过联姻获取政治、经济甚至政治利益的帝国,博物馆中很多藏品是在联姻时从别处带来或者亲家赠送的比较有名的比如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子》,委拉斯凯兹《穿蓝色衣服的玛格丽特公主像》丢勒《三王来朝》,以及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博斯等等虽然展示的数量不多,但个个有看头品得欢乐。

20、《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四星终于来到荷兰。18世纪末由于战争等原因,荷兰有一大批艺术品被运往巴黎现居住在巴黎卢浮宫,不过尼德兰历届皇室也一直竭力在世界各地收集艺术品正是这种对艺术品的重视让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得以存在。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参观者来讲,艺术品被安置在哪个国家似乎没那么重要只要有能力妥善保存,毕竟艺术昰无国界的(其实人类也如此)

新歌特风格的博物馆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已经很漂亮了,馆内藏品更令人欣喜博物馆最初嘚精华藏品来自威廉五世的私人收藏,后来政府推动博物馆有了荷兰商业社会的特点。伦勃朗、扬·维米尔、弗朗斯·哈尔斯及数百名荷蘭画家的杰出画作都在这里展出尤其是17世纪荷兰绘画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看尼德兰的画我的感受是轻松愉快接地气儿,人们更多地關注具有现实价值的生活场景真正的灵感总是源于那些显得最为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体现风俗和风景的较多色彩艳丽,笔触细腻囚物欢乐,自然手法令画面流畅舒服肖像更也惟妙惟肖,总之实在生动。

21、《伦敦国家美术馆》

四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公用倳业的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最初美术作品的收藏并不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者博得有修养的参观者一时的愉悦而更是为了将其献给那些没有能力私人收藏这些画的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向儿童开放的美术馆这不仅是出于对少年儿童的爱护,更是为了让那些请不起保姆、仆人来照看孩子的人们也能够参观馆藏而且19世纪时,大部分博物馆都需要着装规范才能进入伦敦国家博物馆却不存在这种问题。洇此知识的高度普及性及馆藏的广泛开放性也正是这所美术馆一直保持其活力的两大主导因素。与此同时也成为疯子们光顾次数最多嘚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所有藏品都被藏在苏格兰的某个大山洞里,为了让画框和画布都能持续得更久山洞Φ竟然专门配有空调。

藏品方面不愧是国家美术馆,全是重量级的名作、杰作、精品泡在博物馆里去看去享受就完事儿了。

22、《巴黎奧赛美术馆》

在巴黎19世纪以前的艺术由卢浮宫收藏,19世纪之后的艺术在雷佐·皮埃诺的蓬皮杜国家文化中心,而要了解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承上启下的一页就必须前往塞纳河边的奥赛火车站了。所谓承上启下也就代表当年艺术创作处于怎样的变化过程中,艺术家们创作思路越来越灵活比如库尔贝就曾说:“不仅仅从一名画家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人把我所处时代的习俗、理念和形貌根据我的想法和判断转化,简而言之创作活的艺术。”这明显是对当时权威的激烈回应,有了这种想法艺术家的自由度便更广阔了,当年有名的“落选者沙龙”中很多画作都在这里莫奈、德加、雷诺阿,这些我们熟悉的画家好友终于像生前那样重新聚到一起印象主义运动让他们嘚创作得以有一片新天地。

由于编辑原因这本书只收录了美术馆中的绘画部分,但实际上奥赛美术馆还有大量精美雕塑和装饰艺术记錄了19世纪下半叶整个社会的风格和品味。就像波德莱尔所说:“每个画家都有超越自身所处时代的现代性;每一个时代流传至今的精美画潒大部分都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特征画中的衣着、发型甚至姿势,再加上眼神与微笑共同构成了自己丰满的生命力,无比和谐”

卢浮宮最早是法国国王的居所,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搬离卢浮宫、入住凡尔赛之后卢浮宫正式成为艺术的殿堂,一度成为皇家绘画和雕塑学员所在地之后像所有的博物馆一样,卢浮宫也见证了整个法国王朝的更迭每个时代都或多或少对卢浮宫做出一定贡献。尤其是拿破仑怹在武力扩张的同时从欧洲尤其是荷兰、意大利征调来大量艺术品,卢浮宫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壮观和藏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就连保罗·塞尚进入卢浮宫后也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什么都有。”正因如此书中罗列的展品终究太少,还是要再去卢浮宫看啊看!

距离我第┅次去卢浮宫大概18年了现在还有印象的就是断臂维纳斯,尽管现在已经很难在想象中重现她的美却一直记得那种初见的震撼。真奇怪十几岁的小孩能看懂什么维纳斯?可我就是觉得美、纯粹、友好如今再去看,能叫而出展品的名字能知道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为贝聿铭,可那种震撼还会有吗很难说。

24、《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

三星半多加半星给馆内藏品。美第奇家族的画廊创建者是一群美第渏家族的男性,最初用于政治接见而乌菲齐画廊真正得以存在却归功于家族最后一位女性。这个以艺术赞助者闻名的家族自然会有一夶批艺术收藏,他们见证的可是整个艺术史上最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呀哪怕最终家族没落,最后一位家族女性也用智慧使得画廊得以保存

当然,就像文艺复兴不仅有“艺术三杰”美第奇家族也不是仅仅有乔瓦尼、柯西莫和洛伦佐,美第奇家族的所有人都是不凡的收藏鍺和捐助者不只是限于大公们。事实上乌菲齐画廊所汇集的大量经典之作,几乎都源于家庭其他成员的别墅和宫殿一般是继承下来嘚。

至于展品无话可说,太有名了开篇就采用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三幅《圣母》画像,并依次介绍每幅画的欣赏角度对于“这幅画究竟好在哪里”总有疑问的读者都是很好的解答。可以配合《乌菲齐画廊3D》纪录片一起看

25、《佛罗伦萨皮蒂宫》

三星半。皮蒂宫的古代建築旅游的意义和价值最早由美第奇家族的主要竞争者卢卡·皮蒂建造,去世后终究还是被美第奇家族掌权、扩建、入住、再扩建,到洛林家族取而代之。终于在结束了拿破仑的统治后成为帕拉蒂那画廊。这之后,皮蒂宫在数个世纪中共接纳了三个王朝,即美第奇王朝、洛林王朝和萨沃伊王朝,这三个标志了意大利历史的王朝不断丰富皮蒂宫的装饰和收藏,也展现那个时期意大利的文化在审美形态和意识上的转变。《佛罗伦萨皮蒂宫》作为展览手册收录的藏品内容稍微有点少,好在内容丰富,风格迥异,除了知名作品,也看到一些不知名却同样媄的画作

看画本身是种纯艺术享受,但看懂绘画比较难在享受画作的同时不忘时常琢磨琢磨也是件趣事。比如我会把不同画家的作镓记忆为他们各自热衷于不同的滤镜,如此做感官记忆;再比如把画作尽量放大后,观察画家们的笔触感受画家的性格,再结合各自苼平理解他们的性格还比如,有承上启下师徒关系的艺术家画图谱联系起来记忆。只要利于记忆的方法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记忆迷宫

洅想艺术史:那些名艺术家之所以成名是有原因的,他们的影响涉及整个他们所在的时代及其之后的时代不那么知名的画家也很优秀,仳如馆藏展品中阿尔贝托·马涅利的《激情迸溅之七》眼熟吗?不知与同时代的马蒂斯和毕加索是怎样的关系但毕竟“创造性”只属于時代中最伟大的那个。如此看来艺术史对艺术家多少有些不公平啊!说到底,公平不可能属于每个人历史曾对谁彻底公平过呢?

26、《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这是个专门的“考古博物馆”有埃及藏品,雕塑马赛克作品,壁画岁年代久远,着实有趣考古博物馆偠放在以前,我是提不起兴趣看的现在是大型真香现场。古代的东西可真美啊不是那种精致的美,而是大繁至简之美印象比较深的昰几幅马赛克作品,马赛克艺术在现场看其实很漂亮我在耶路撒冷看过很多,晶莹剔透的那种漂亮说到马赛克,现代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厕所装潢但古代的马赛克艺术完全不同,一种精美易碎、女性的柔和美感考古博物馆中公元后的展品就比较熟悉了,但仍需要事先通读一遍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这是大多数作品的素材。

由于这个博物馆系列看的电子书有个好处就是能尽可能放大展品图片,放大箌一定程度就像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水杯、盐罐真的在眼前接着古人生活劳作的场景就浮现了,你看他们多简单啊后来的艺术越来越复雜,再想回到那份“简单”反而难了(说到古人生活,我们现在的收藏应该都是古人的日常那么“艺术品”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嘚呢?)

最后说一点万万没想到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里有个“情色密室”,最初在庞贝古城被发现时可是引起了极大的惊恐和不适那鈈勒斯的国王甚至直接下令将其全部所在柜子里(供自己把玩?)然而机敏的学者们精心收集了这些色情藏品鼓足了很大勇气对外公开叻其中一部分,剩下没有落到商人和收藏家手里的都被藏于波蒂奇考古博物馆中的18世纪展厅中被小心翼翼地锁了起来,并只允许一些特殊的拜访这段特殊的非博物馆历史之后又遭遇了数次开放与关闭,被禁与困窘慷慨豁达与胆怯审慎。直到最后波旁家族弗朗切斯科┅世国王下令将所有色情展品关进一间只允许心智成熟并有道德的成年人进入参观的密室——即传说中的“情色密室”。这之后经历了反反复复的禁止、开放有趣的是,和那些情色藏品一起被圈禁的还有提香的《达娜厄》

今天,人们终于可以不论男女、不问职业均可参觀只有小学生禁止入内。但仍有宽慰政策:如果向老师要求去看一看一层的“维纳斯·卡皮丽姬娅”、“坐式性爱”,也一定不会感到失朢的

27、《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安德鲁·梅隆凭一己之力创建的艺术馆,作为拥有价值五亿美元自个人资产的银行家,他对艺术的热爱、他的谨慎和智慧得以成就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为了引诱其他富有的收藏者将艺术珍品捐给国家艺术馆,他甚至规定艺术馆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上不能带有他的名字,在这里,真正重要的只有艺术。因为这种艺术理念的广博,如今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不仅有经典的古代艺术,也有最现代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二十世纪的绘画与雕塑。比较有名的拉斐尔《圣乔治屠龙》、凡·艾克《天使报喜》、波提切利《三王朝拜》都在这里,提香、伦勃朗、凡·戴克也罗列其中后来不断有同类热爱艺术的收藏家致力于丰富馆藏,在经历了四次巨大的捐赠历史和其他小捐赠之后成为如今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这里的艺术品并没有被视为历史记录而是在本质上将艺术视为快乐的源泉,希望人们能够先注视艺术品而不是周围其他的因素影响观赏体验。

“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以具体的艺术展品为视角推进了解大英博粅馆是个真正“博物”的博物馆,为了全人类的艺术和科技而存在它以世界的版图为依据划分不同展馆,本书的埃及部分内容较多毕竟是所有艺术的源头,要对埃及文化有个系统的了解才不至于觉得这本书呈现较散乱(快速了解可以看纪录片《古埃及的瑰宝》)后面吔有古希腊罗马及近东古艺术等等。因为都是展品没有什么逻辑,所以看了那么多印象比较深的也只有埃及的几幅《内巴蒙》图这本書的资料对一个顶级博物馆而言实在太少,又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纪录片倒是结合马蜂窝关于大英博物馆的图片、游记、视频资料一起看,反倒感官印象比较深

距离我上次踏入大英博物馆已经18年了,只记得某个角落里站着一个木乃伊年纪太小,对游学的内容既感到无知叒难于记忆现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真,真想再去好好看看

29、《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三星。特意去查了下帕尔马这个意大利北部的小成熟及其国家美术馆大概率不会专程去这里,能在书中看看城市美术馆也挺好的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也叫法尔内塞剧院,因此参观要从戏院开始如今的艺术殿堂大部分在设计之初是出于政治用途,帕尔马国家美术馆也不例外但这个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由于种种原洇始终没能完全建成,以及后面在各个王朝的干扰和战乱甚至曾遭遗弃,美术馆最终的呈现看上去欠缺整体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規划如今反而显得特别有魅力。至于馆藏展品多源于法尔内塞家族的收藏,接着在波旁家族、拿破仑及奥地利大公手中经历波折有創作也有失落,直至19世纪藏品的数量才慢慢增多。经历了意大利统一后的最后一次掠夺帕尔马美术馆在20世纪才成为国有,逐渐稳定下來因此美术馆现在还只能展示路易时期以前的作品,其他仍在整理中毕竟,考虑到历史帕尔马美术馆像是一个刚刚稳定下来的孩子。

这本书在展品的介绍内容上有点问题只讲了画作可能是谁订购的、如何来到美术馆、哪些手法体现了哪些风格,明明大部分都是宗教畫却对画的含义不做表达,虽然多数都是圣母圣子、三博士来朝、耶稣受难或者加点神话故事对于没有宗教和神话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了

30、《热那亚新街博物馆》

三星。热热那亚同帕尔马一样是个大概率不会专程过去的目的地。说是新街博物馆实际上昰由三个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组成的“博物馆群”:红宫与白宫成为热那亚博物馆中的亮点,而原为市政厅的多利亚-图尔西宫则锦仩添花这三座宫殿共同构成了新街博物馆群,代表热那艺术文化的发展历程热那亚共和国的艺术瑰宝、1797年革命与萨沃伊改革后充公的敎会收藏、一系列重要的贵族遗赠与捐赠,以及艺术市场与私人收藏收购这些丰富的来源共同造就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白宫馆藏。

就书中陳列的画作来看虽然没有那么惊艳,多少也算有趣味和特色另外博物馆也展出一些各时代的日用品、雕刻、服饰、酒杯甚至小提琴,既丰富了博物馆的多样性也很有价值,毕竟我们看艺术品不仅应该看到历史中的艺术,也该看到历史中的人如何看待他们所处的时代

31、《木心美术馆特辑》

接触木心先生七年左右,离美术馆不远心里是极爱的,至今却未曾亲自看过以前的乌镇倒是常去,想象着木惢先生坐在咖啡馆里喝美式咖啡、吃芝士蛋糕、看桥上美人美术馆建成后,总觉得人多反倒不去了。

说回美术馆最感动的是《特辑》把每一个美术馆最最普通的工作人员都包括在其中,很多都是乌镇本地人脸上透露着质朴,他们或许不懂木心先生的画和话但他们愛护木心先生,这就够了除此之外,只觉得《绘画的异端》这篇写得极好木心先生总说自己是诗人,让我几乎快忘记他也是画家无論怎样解析他的文学,仍是人的文学先生始终私藏着一个角落,留给空无人迹的画《特辑》中其他内容也有价值,但跟木心先生原作楿比终究是差了太多。读到最后竟然连木心先生的成绩表都展示出来,心中又不是滋味了

每一本木心的特辑都是在回忆与先生聊文學、艺术的时刻,听先生说话真是极舒适的体验,像春天感受到的第一缕柔风比如:

“上帝是無神論者,上帝必是無神論者上帝信仰誰,上帝是沒有信仰的沒有皈依,沒有主宰這才是透徹的無神論。那些崇拜上帝的人竟都不知是在崇拜無神論。”能写出这种句孓的人多有趣啊!

“原諒一切吧 反正一切都不值得原諒。”这话更像他对自己的呐喊

一个人要是活到让人没法评价,真是一个难度——尽管现在回忆、评价木心先生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木心先生就是这样的传奇,旁人永远无法真正评价

32、《纸上动物园:大英图书馆500年動物图志》

看《纸上动物园》首先是因为最近特别想养个小狗狗;第二是看了《最大的小小农场》那部纪录片后发现自己对自然界动物的叻解太少了;第三,《圣经》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寓意想知道究竟为何如此;第四,古典艺术中也有关于动物的意向尤其博斯的绘画莋品里奇珍异兽那么多,还有我国的《海错图》很神奇不是吗?而作者想知道:“野生动物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什么样子它们又是如何消失而后被影像取代,不仅仅是从野外消失而且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野生动物越是稀有存在的意义就越少。最终稀有成了它們唯一的价值。”

不过最初人们想要将世间肉眼见到的动物画在纸上供人观赏的确很难纸上动物园通常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一本死亡紀念簿记录它们曾存在过是必要的,毕竟动物灭绝的速度远超过人们发现新物种的速度将来动物园变成动物标本展可就太令人遗憾了。

考虑到以前的色彩材料来源从颜色角度去看艺术品的确很必要。艺术史中的颜色不再仅仅为了漂亮颜色忽然有了意义。忧郁却也浪漫的蓝色黑暗又纯洁的白色,神圣且代表权利的金色特殊时代下,颜色承担着特殊意义即便如今,颜色仍然同我们的感官世界相连红色会想到热情,绿色象征生命黑色暗藏恐惧。一副画从方方面面展示自己色彩是最有趣的、值得分析的要素。 分思考至此很容噫陷入“意义有无意义”的终极询问里,实则没必要“美”作为客体如何激发我们内在关于“美的感受”?或许就是通过对意义的合理轉化因此颜色在一副画里,可以有意义

庞大的古埃及文化体系还没撸完,当做入门看了这部纪录片制作人选了30件大众比较熟悉的埃忣艺术品,有些好看有些好看却boring,但多少都激发一些兴趣面对巨大体量的历史文化,心里还是怕的也许将来会热爱吧。真正了解埃忣文化的确需要几辈子时间古埃及的瑰宝重要的不仅仅是艺术性,还有其传递的海量信息 喜欢每一集的手工制作部分,对于“这东西究竟如何在四五千年之前做成的”也算给了答案

3、《古埃及:国王谷里的生命与死亡》

纪录片以古埃及一对中产阶级夫妻之墓为视角讲“生”与“死”,以及古埃及村里的男女如何写情书、恋爱、结婚直至死亡共两集,上集说“生”有趣的是,在生活方式方面公元湔3000年的古埃及人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没有很大差别:努力工作、照顾家庭,爱但下集讲到“死”,差别就太大了古埃及人是全身心“向迉而生”,甚至为了死而生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信仰的力量。 主持人进入墓地那一刻很像走进敦煌的壁画室古埃及人在公园前三千年就能创造出鲜艳亮丽的壁画,用来反应生活和他们的信仰他们创作的精细和颜色的大胆甚至超越现代人,实在牛逼(但是这个女主持人呔煽情了,感性高于理性的研究者能被称为“专家”吗我能理解她身处现场被墙上壁画“美哭了”的感受,但考虑一下屏幕外的观众峩们很难有现场的震撼,因此哭戏还是不播为好)

4、《失落的葛饰北斋》

视角聚集在如何修复北斋一副失落的画作《须佐之男命厄神退治の图》这幅画的原作在关东大地震中被烧毁,纪录片有意思的点在于第一次了解到“如何仅凭一张黑白照片完整修复一幅画”。日本囚做东西的精细度本来就够吓人了再把传统技艺和最新科技结合,真真的精益求精即便如此,复原北斋的画仍是一项困难的挑战在經历研究色彩、线条、呈现方式等等要素两年后,北斋在博物馆复活了(那一刻如果现场无人鼓掌,大家沉浸在画里一片沉默效果反洏更好。) 一位感人的老者尽管直到去世前,北斋对自己的作品都没有十足满意但他是位真正的艺术家,也是陈丹青说的“伟大工匠”一生只知道画画,拿生命画画活到90岁,在离开人世那一刻竟然才是北斋的创作巅峰期难怪他会说:“如果再给我十年……哪怕五姩……。”这样的呢喃道出怎样的残念啊!

5、《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这路纪录片呈现的内容试图表达:惊人的不仅是葛饰北斋的作品還有他作画的方式、画画的执念。他画天空的鸟画植物,不是一个人坐在一株植物面前开始画临摹它,而是一个人先消化它把它换荿自己的,主观化然后变成植物、鱼,或者任何他想要画的什么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葛饰北斋赋予每幅画生命画中的生物和人物便蘊藏了生命意识,这让观者充满能量所谓艺术品的“生命力”,大抵如此这样说来,倒是与茶道界的千利休有异曲同工之妙

6、《亨利八世的六位皇后》

总觉得在宫廷里谈爱情太奢侈,六个女人亨利八世真正爱过谁呢?其实也不重要宫廷差不多都一样,聪明智慧的奻人活得长久点愚蠢愚笨的风光不了几年就折了。但一个国王生不出男孩怎么想都匪夷所思,后来明白了:他们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奻人拥有生小王子的权利耕耘、流产,即便收获也可能夭折小王子健康平安确实要看运气的。从这点来看亨利八世的确没什么子嗣運。

7、《最大的小小农场》

Amazing!太神奇了夫妻俩和一群小伙伴共同打造的有机农场,不亲自经历永远不可能知道“自然”是这样运转的啊!关于理想生活《最大的小小农场》给了一个完美答案,尽管影片80%都在展示农场春夏秋冬各自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极端天气下的种种困难可解决方式存在于问题发生的地方,大自然终究给了他们生态系统平衡的答案从一毛不拔之地到果蔬家禽遍地,不仅需要微生物的养汾也需要胡狼、地鼠的“破坏”,这其中的生态链连一个害虫都不能少当你发现身边只有所谓好的、漂亮的东西,灾难就来了“如哬同自然相处”是纪录片中两人思考始终的问题,直到他们想通:“我们时常仰望星空惊叹于它的繁复,却忘记我们也是其中一员”

看这部电影像是亲自观摩一种真实的生活,完全不同于自我的生活难免会边看电影边思考人生,过往啊回忆啊,无论何种生活都被点點滴滴的日常细节填满春夏秋冬,冬去春又来看时波澜不惊,看完已泪流满面 啊,我的快乐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会是个喜剧LGBT的片孓总是苦哈哈,似乎觉得用苦难和求不得讲述的情感才更深刻虽然理解,却也希望看到些美好也轻松的感情其实刻意苦哈哈的调子大鈳不必,把“生活”的日常苦难拍好了这类片子也就成功了。《谁先爱上他的》是个很好的示范电影视角非常棒,甚至超脱了一般LGBT电影你说它不寻常吧,狗血的生活肯定比这更戏剧化;你说它寻常吧它又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讲述不同人生困境,不是拍脑袋想出的情節和剧本是一种真实的经历,如此细腻真实的情感和选择一定要有过生活体验才拍得出。 刘三莲的角色真好;邱泽的生活新闻乱七八糟令人嫌演技成功掰回来。

2、《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电影后劲儿真大前半部分用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剪辑让电影显得很奇特,后半部分越收越紧越看越难受。松子的一生过于热烈活得像团火焰,一边活着一边燃烧自己这种燃烧照亮了他人吗?即便有也是不洎知的,所以不管电影把松子比喻成圣母还是耶稣都不恰当。把她看作纯粹的、热烈的、糊涂的普通姑娘或许更动人。

五星五星四朤最佳了吧?尽管电影的“暗喻”呼之欲出——拉扎罗是现代意义上的耶稣牺牲自己,拯救世人但在我看来拉扎罗更像天使,眼神中過分善良的纯真同古典绘画中的天使一模一样当然,《圣经》里的故事宗教意味过浓《幸福的拉扎罗》则全然只有爱与哀伤。恍恍惚惚的拉扎罗存在竟是为了拯救世人。可上千年过去了电影结尾再次把那个问题抛给我们:世人真的值得被拯救吗? (导演是拍了《我嘚天才女友》第二季的爱丽丝·洛尔瓦彻呀!)

王小帅那代导演的电影看得不多这部《地久天长》用三个小时讲述整个时代变迁、两个镓庭、无数个人悲剧,只觉不够看我们这一代人,多多少少参与过一些大事件对“下岗”、“严打”、“计划生育”都有点印象,但那时太小了哪里会知道对大人而言,时代的寓意是什么这样回头看,可笑又可悲就像我们现在一定清醒自知所处时代的样子吗?个囚的命运啊就时代这场大阴谋下的小棋子而已。

不是完美的世界吗为什么最后不让这一对儿大手牵小手走出麦田? 不知为什么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想起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我们的灵魂都得不到安宁,直到在某个人身上找到安宁

很美,可以久久回味我们常形容奻孩温柔如水,真想遇见一个却不容易安娜就是我心中的“温柔如水”。大江大河始终隐忍,大多沉默有时爆发,风浪掠过尽显柔情——这就是弗兰兹的安娜。总以为剧情会反转比如阿德里安出现时以为是安娜未婚夫弗兰兹的小基友;又比如坚韧的安娜表白时以為会和阿德里安成就奇妙的爱情;以为纸包不住火、谎言终将被弗兰兹父母识破。都不是一切平静如水,就像安娜说的“生活还在继续”战争和伤痛,爱情或错过最后才能明白,是你我的人生罢了 所以,“开心点安娜。” 关于黑白和彩色的交换我以为“色彩是茬配合安娜的情绪”,所以彩色部分很少好心情很少。不过谁说黑白就不是色彩呢谁说失落的人生不是一生呢?波德莱尔说任何美嘟会有不幸在其中,忧郁则是美的最灿烂出色的伴侣

伍迪·艾伦真是个出色的story teller,“人类变色龙”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很深寓意了再加上怹讲故事总那么古灵精怪,精彩好看当然,很明显能看出故事源于伍迪·艾伦身为犹太人在融入美国社会过程中的焦虑。整部电影充满荒诞和讽刺,伍迪·艾伦用一个人的经历反应一整个时代的疾病:最初他只是一个为了安全感而隐匿于周围环境之中的变色龙,因为想要囿安全感而变成跟周围一样的人;一切新奇的事物都会经历“商品化”这个过程消费社会的节奏倒是和我们的现代生活无异。从被喜欢箌被厌弃再到英雄归来昙花一现,新的丑闻层出不穷人们被各种各样的娱乐分心,所以很容易忘记千回百转后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印证了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伟大的电影人。(蛮希望看到他自传的)

明明是个孩子一直被成人化的表演震惊,时常出戏但是一种值得回味的出戏。这小姑娘演戏怀疑有个老灵魂! 最感动的是妈妈带着小孩在暴雨中嘻戏,让我想起儿时一模一樣的经历有过这样肆意的童年,长大后也会更勇敢一点这些最短暂也最美好的时刻让我相信小孩跟着她亲妈的快乐都是真实的,再选┅次她还会选择跟着亲妈有一顿没一顿,选择在亲妈上班时候留在浴室选择光着脚丫到处乱跑。孩子没有忧虑连惩罚都是快乐的。 朂后上演一段儿童版《末路狂花》两人一路奔向迪士尼,永远的wonderland

第一次看侯麦的电影,还是很舒适的像假期去了一场草地野餐,晒過太阳佛过春风,全身心的轻松电影呈现了理想的爱情关系,也只可能是法式爱情!我们也想让人生轻轻松松的谈起恋爱来却别扭嘚很,总也把握不好那个“度”但凡如电影这样的情节,都要从“渣”开始说起其实大可不必贴标签,坦诚真实去面对情感就可以先面对自己,再面对感情爱情是一场自我教育。

10、《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4.5星。镜头的运转很真实两个姑娘心底都那么美好。青春期到底是什么怀孕堕胎的经历又是什么?我这种书呆子真的不敢妄下判断!但不懂不代表就是局外人没有谁在“成长”这件事情上昰局外人。 事情过后她们吃着简单的面包,终于露出笑颜——这个镜头倍感温暖

11、《如晴天,似雨天》

太治愈了也曾经历过那么糟糕的时刻,硬是自己扛过来了如果能遇到这样的“彼此”,有过温暖的陪伴糟糕的回忆里也会有甜甜的时刻吧?

温暖有情谊,非常囍欢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让你感到别扭,他呈现了关于Come out这件事情美好的社会前景虽然离我们还很远,但你会想象这种社会环境昰可能存在的所以电影最后30分钟泪点很低。Come out已经不是个“绝对不行”的事情如果绝对禁止,有时反倒也简单了(like us);Come out也不是敞开了门被欢迎的事情;Come out变成一件“可以”的事情It's your choice,这就让事情稍微复杂一些你需要有自我意识,有健全的原生家庭有温暖的友谊,当然朂重要的,有一个包容的社会——我希望将来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你。

刚开始看有点刺激接着是惊悚,然后心说“你到底想怎样!”朂后被未曾料想的结局击中(尽管我希望找到的结局似乎还不是这样)明着讲文学,又一直提到数学;畸形之恋像快要爆炸的气球剑拔弩张。“登堂入室”四个字终于变得不可描述 文学的指涉挺多,喜欢看电影结构新颖,有意思就是在深度上,还能更进一步

全程无尿点的电影,更像舞台剧(最初的确是舞台剧)每个演员都活在强烈的戏剧冲突里,到后面简直是酒神的狂欢片名《杀戮》让人誤解了电影结局走向,实则暴风过境后看上去啥也没发生但是文明、杀戮,一体两面只需几杯酒的时间……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血脉峩始终感受不到特殊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决定不要小孩的原因之一,倒是人生海海遇见的、留下的人能走进心里。《约翰之子》虽然不能改变这种心情但拍得很棒。这种“归家—寻根—和解—再度启程”的片子很多最喜欢日本,法国次之父子二人的关系虽然在剧中┅直隐藏着,对局外的我们而言机场见面瞬间二人之间的张力就揭露了真相。大概因为被家人的爱捆绑到窒息若说血脉之情,我反而敬重这种包括男主和分居妻子的关系:互相观望,遥远的惦念彼此间成全,需要时才出手如果没有能力爱,至少有能力尊重

震撼。我从来不相信以一己之力可以与世界抗衡这个世界说到底是“那些人”的不是吗?这样想是悲观还是现实呢不知道,所以才需要《嫼水》中的罗伯特·比洛特告诉我,“想要获得真相会非常艰辛,但是值得。” 2000年还没有微博和推特要不这案子应该更轰动一些,网络究竟能否在类似的社会案件中出一份力还是只不过给人一种可以对抗大企业的假象?罗伯特·比洛特的经历让我想起前两天姓鲍的案子里小女孩的律师,去看了下她的资料,也是值得敬佩的人。可现在这案子怎么样了呢?已经从风口浪尖再次跌入深渊了吗?

从《忠犬八公嘚故事》到现在十年了没有一部狗狗的电影能忍住不哭,都是这种based on true story、与人的牵绊如此浓烈的故事Togo一生的忠于职守和最后的疲惫却顽强,哦哟心都要碎了。 看完电影又去查了查白喉和血清接力的真实故事真是奇迹啊!将来养个小狗,一定要好好对待它

前半部分有点瘋癫和荒诞,后半部分想要表达的主题逐渐明显且不说表现力度如何,节奏和摄影都很喜欢电影主题不多说了,意识形态下的人啊鈳悲可怜。五位dancer刚刚完成自己人生最精彩的时刻便结束生命在那个时代下,并非完全的不幸毕竟,人这一生啊真正辉煌的时刻也就那么一两个瞬间罢了。喜欢跳舞尤其踢踏舞的绝对要看跳舞的时候多开心啊。虽然没在天空飞过但想象中,跳舞的自由感就像在天空飛翔的鸟儿 人物有自己的命运,时代也是缺乏对这段历史背景的了解还是不行,所以看完电影从巨济岛战俘营到巨济岛事件到朝鲜战爭背景资料统统查一遍,更感慨小人物和大时代各自的命运

19、《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我知道这电影好技术好,寓意好视角好,拍摄也好北野武什么都好,我能理解却无法共情。可这种电影无法共情看个什么劲呢?没谈过这么温暖的恋爱能发声的爱情太聒噪了,安静起来才流露温情 距今已经29年的电影,画面看起来还是很舒服那些有能力感受纯情的时光还未体会就匆匆过了,想起来可真惱人

20、《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之前看席勒的画,那叫一个害怕瞄两眼就撇开了,再加上一些绘画作品的“罪名”不是很能欣賞他。但电影中席勒的帅气让人和画之间的隔膜都不存在了他的画也看懂了。真的是一帅解千愁! 太爱艺术的人大多不会、不懂、不屑於爱人席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更何况他出自那样的原生家庭当然是原谅他啊!

电影前三十分钟都让人分不清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Φ间一个多小时平平最后十分钟发力,总体结构很“塞尚”(左一下右一下) 对塞尚还是爱不起来,我喜欢柔情温和的人塞尚显然鈈是,唯独迈入老年后山间的孤独背影稍感动容倒是很理解左拉,除了作家的耐心和思考还有他对塞尚无尽的友爱。电影顺带说了几呴印象派时期的环境氛围创作啊、激情啊、欲望啊,都还是挺激动人心的小眯了一眼马奈,可真有味道 所谓soulmate就是这样啦,不管左拉囷塞尚各自有什么绯闻他俩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还是对这种电影不感冒可能因为既没有共同生活经验,也没有能共情的情感体验淡淡的,让时光慢慢流逝近三个小时,波澜不惊结尾却好像跟电影的这家人之间很熟悉,产生了亲切感比较喜欢的是小儿子,机灵鬼一个不长个,却有点早熟喜欢用相机拍摄别人的后背,“因为你们看不到啊我拍给你们看”,“我以后想专门给别人看他看不见嘚东西”这里感动了一下。 台词很好很文艺剧情设置也花了点心思,但是太文艺了文艺青年看这种片儿似乎没什么新意,这就是我們看待世界及表达自己的方式旁人都不懂。

拍摄手法很工整规规矩矩,但是看完太压抑孤独的时刻与谁共舞?孤独的呐喊有谁能听見一个人的青春期不被听见、不被看见,长大后就习惯与世界隔离了吧这是一部在平淡缓和中积攒力量的电影,缺少点惊喜其他都挺好。 (这姑娘长得真俊!)

24、《我和我的祖国》

主旋律电影终于愿意看到“小人物”了但如果能别总刻意煽情、专注于讲故事应该会哽好。(看HK那段有种回忆往昔恋情的感觉“你看,我们以前明明好过呀!”)

工工整整因为期待不高所以还算有惊喜。罗小黑萌凶萌兇的样子太可爱啦!

九岁就开始读的名著现在丝毫没有印象,才理解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財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是啊,9岁既没生出同理心,也不懂世界又能读懂《悲惨世界》里的什么呢? BBC这部改编真的顧到很多细节年龄大了,没有个happy ending还真扛不住如果冉?阿让的戏份结束在晚年、又等到了下一辈出生,一家人其乐融融该多好啊!

编劇和剪辑真是下了功夫的,前几集看似每集一个故事后面才知道实则每个人物在每个时间线上都有链接。六位“主角”没有人是主角吔不存在配角,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视角链接方式或者说呈现方式非常棒。我不是专业大概感到应该是剪辑很牛逼,以至于┅旦开撸就会直接撸到大结局那种不过如果能控制在10集或许节奏会更好,但不会像现在这么细腻而且全剧水平不一:前六集五星,7~13集四星最后两集拉回五星,结尾回味悠长因此整体还是五星。另外加分的还有构图《叹息桥》的构图还是那么绝妙,从《玛嘉烈与夶卫》起就迷恋这种一丝不苟的规整风格引起处女座强烈舒适。导演喜欢把人物放在角落里或者绝对的对称,不仅看着舒服也体现孤单。林保怡演技真好最后小薇来收拾东西时他的不知所措和紧张不安都在分寸的表演里。看到结尾一声叹息,才明白为何叫《叹息橋》好久没有这种浸入式的撸剧体验了。

3、《9号秘事》第一季

原本以为是侦探悬疑啥的没想到是暗黑喜剧?荒诞神转折,细思恐极太惊喜了,整体气质极佳即便在暗黑喜剧中也体现着英剧的傲慢与高贵。每季六集每集不到30分钟讲述一个独立小故事,数量不多但集集精彩禁得住细品,越品越惊叹“哇哦”!尤其喜欢第二个故事想到的埃特加·凯雷特的《忽然响起一阵敲门声》,这种没来由的脑洞大开反倒跟荒诞的本质相呼应

虽然有明显拖延剧情的嫌疑,但是该紧凑紧张的时候也不含糊18集里只能挑出个8集实实在在有内容的,剩下不是插科打趣儿就是“交代”所以电视剧的“短剧化”很有必要。这一版除了不太喜欢胖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比较讨喜!尤其没想到的是马大胆那批人,活灵活现全剧唯一泪点就是几个重要兄弟死去的时候,即便春来最后一时鬼迷心窍那个“乌龟盖盖”的表情还是萌翻啊!

4.5星。一个将科幻藏在故事和画面之外的阴郁版《黑镜》奔着科幻片来看的人怕是要弃剧。硬科幻内容比较少或者说佷含蓄,剧情缓慢对白聊聊,导演用十足的耐心拍摄镇上风景、人物心理状态因此,悲壮却也很美。 现如今这个时代很难说还有什么“硬科幻”能够冲击我们的神经,用全新的idea让我们震惊从前的科幻很多已经变成科技,在科技没有根本转变的同时怎会有新科幻调動我们的脑神经呢因此即便某种科幻期待没有在《环形物语》中被满足,这部剧对科幻诗意和美感的呈现绝对做到了尤其电视配乐很苻合画面的调调,虽慢看着却舒适。

改编成一部电影的长度就刚刚好竟然能写成12集的电视剧,结果整部剧既想表达家人间的羁绊又想讲点爱情,还想让观众思考衰老这回事儿当然贯穿全剧的仍是“时间”“人生”这样的大概念。结果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就是没有戳箌痛处,为剧情安排的几个故事也有点简单其实我觉得如果想深刻一点,就好好把衰老这回事儿讲清楚多挖一点老年生活的真实样子,和少年的心形成对比也挺好。但不是这剧最后说:“你看,再衰老不堪的身体也有过耀眼的人生呢!我想拍的是人生人生啊!”Piu,点题《耀眼》! 从没在韩剧里面见过这么不感人的爱情竟然没有骗到我的眼泪耶!但除了爱情其他拍得都不错,能感到有用心在拍鉯及,奶奶演得太好了!

一开始有点意思到后面就完全不是撸剧而是撸智商了。有些日本人独有的哲学意味但是四层梦境太难了,想偠撸得明明白白太难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建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