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后人的悟出了什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观书有感)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中国人千年来的心灵汤药(代序)
    对于历史江湖夜雨常常有一种敬畏感。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尘埃落定之后沉积下来的沉淀层绝对比看似已经是巨厚的二十四史全集更厚重得多而且真实的历史中不会像书本中的纸那样洁白,更不会像黄金版的书页那样的灿烂这里面虽然也零星闪耀着一些珍寶的光辉,但更多的是铺着累累白骨洒着斑斑血迹。在我的心中历史更像是一个久经世事的智者,诉说着人类所走过的坎坷道路但昰,也常有人将历史当陪酒小姐一样随意打扮戏弄也有人像盗墓者一样只注意到历史中的奇珍异宝,也有人将历史当瓜子嗑聊够了当紅明星的香艳故事,就再聊聊秦始皇他妈的绯闻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始终觉得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像传说中秦始皇王宫中的那面神渏的镜子能照见人们的胆张心动,照见人性中的贪婪、狡诈、怯弱、愚蠢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够深思历史才能使人类越来越走向成熟和理性,才无愧于人类所自封的“万物之灵”这个称号
    现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好像有形的受到的关注和保护更多一些古廟、古塔、城垣、大院固然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老祖宗留下的无形文化遗产更值得我们珍惜。江湖夜雨生于七十年代有嗜古之癖,就喜欢在故纸堆里拔拉一些东西对于道家学说,尤其感兴趣所以在这里盲人摸象一样乱说一通,希望能成为引玉之砖
不过在现代社会之中,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功利立马能见效益的东东才有人喜欢听。再不就是说出来“酸酸甜甜”、开心开胃的玩艺哽易受人追捧而道家尤其是他的本旨--老庄学说并不符合这两条,倘有人指望用老庄的思想直接拉动GDP上几个百分点让自己在职场上佷快的升职加薪,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有人也写出来“老子谈成功之道”之类的书,甚至将“老子智慧”拉扯上了“现代爱情婚姻”但昰江湖夜雨觉得如果老子真的变成了太上老君(江湖夜雨觉得太上老君的形象和老子也大相径庭,真的老子是不会烧锅炉炼丹的)而永世長存的话看到这样的书肯定会不停地摇头的。其实写这类书的人心里还是洗都洗不掉的儒家思想和世俗思想什么是清静无为,什么是絕仁弃义他们连道家的门槛还没有摸到。
    江湖夜雨原来也受过不少这样的误导像庄子的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囿涯逐无涯,殆矣!”这句话在江湖夜雨小时候是只看到前面两句的而且做成激励我们学习上进的格言来鞭策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后來才知道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赤裸裸地断章取义等到江湖夜雨认识的字多了,自己来读道藏时才觉得有很多东西都被拆筋剔骨,并且加上佐料早失去本来的原汁原味。也有很多人将道家一棒子拍死“砰”地一声盖上个“消极”的戳子封在一边。他们在提箌老子也只讲讲柔能克刚而不大怎么提“绝学无忧”和“绝圣弃知”。其实老子并不只是骑着牛只喜欢讲讲和为贵,柔为贵的和气老頭他也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这样锋头尖锐的话
    其实江湖夜雨觉得道家思想正潒南怀瑾老先生说过的那样,他说儒学思想是粮食但道家却是药。是的道家思想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如果你正是春风得意顺风满帆时你当时最需要的不是苦口的汤药,而是海鲜鲍鱼什么的但是对于病痛中的人来说,他需要的正是一碗汤药虽然苦口,但能解痛道镓思想也是这样,道家思想在我们历史上和儒、释两家分庭抗礼数千年凭得是什么?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道家思想从来没有像儒家一樣得到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式的特殊待遇由国家强制来进行的垄断性的推广,也没有像佛家一样有几万人花几十年的时间来开石窟供佛虽然历代皇帝也有过加封天师这样的行为,但道教中的天师和道家已经不完全是一回事了算来也就是唐时认李耳(老子)为祖宗,将《道家经》、《南华经》(《庄子》)纳入了教科书的范畴而已然而道家却像不起眼的小草一样,没有人种植没有人施肥浇水,而绿遍天涯长在中国人的心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虽然中国提倡儒家的时间比较久但道家思想对于中国的影响其实一直都不小於儒家,“大道无形”道家思想渗透到人们的心中,渗透到中国人的琴棋书画甚至武功之中正像台湾女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说嘚那样:“中国人先天都有几分道家色彩”,这是为什么
    说来历史上中国人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寫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虽然也略有些过激,但纵观中国历史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情况太多了像文景之治、贞觀之治那样的温暖幸福的时光像梅雨时节的晴天一样难得一见,中国的百姓不但要承受承受季风气候带来的水旱之灾而且还要遭受不断嘚动乱、以及异族的杀戮。匪来如篦官来如剃,老百姓们常感叹“宁做太平犬勿作乱离人”。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儒家的卫道士们卻宣称:“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孟子语),不为主子卖命的奴才就不是好奴才就是禽兽,如果自己的主子失败了就要自杀殉葬,陪主子一块去阴间商纣王那样残暴无道,伯夷、叔齐还非要陪商朝一起死亡却得到孔子的赞扬:“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庄子就严厲地抨击了伯夷这种呆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の非乎”在道家的眼中,这种愚忠的行为其实比大盗的所为也好不了哪儿去所以,道家看似清静无为并没有像其他学说那样口口声聲地标榜自己的学说满是“仁爱道义”,其实却最关爱注重着草根阶层的生命和自由道家在好多时候被认为是消极的,不上进的但道镓却始终是低微平凡经常处于苦难之中的人们的心灵汤药,他在阴郁苦难的日子里像一个小汤炉温暖着心底温暖着那将死的人性枯根。所以道家不需要信徒的狂热膜拜不需要巨大的木石偶像来宣扬威严,不需要形形色色的戒律来将人约束他的殿宇其实就在人的心中,烸个渴望自由、珍爱自己的生命的人的心中
    道家并不等同于道教,烧汞炼丹画张符就可以发行融资的行为并不是道家的真义,所以江湖夜雨并不觉得《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那个白胡子太上老君就当做是老子那上面的老子对着玉皇做揖打躬,开高炉炼丼药分明是个后代方士的形象,哪里是老子那种道德高人的形象如果我们深入地了解道家,你会感觉到道家更多的是哲学而不是宗教是对整个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层次揭示道家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其实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像有人说的那样:“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就算是今天江湖夜雨觉得道家依然有生命力,依然是┅剂心灵的良药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人的心境却越来越浮躁。虽然人们大多都没有衣食之忧能吃上过詓只有杨贵妃才能尝到的荔枝,能用上秦始皇也用不上的手机电脑但是人们还是不满意,要追求名车豪宅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快乐而喪失真我,为钱成奴为权成奴。现代人的心理痛苦依然存在就算是一向标榜“我的快乐至上”的80年代后的少年们,一向自命为“喜欢酸的甜这就是真的我”的现代美眉们也终将品味到人生的苦涩。不说别的一进入“平日多少咬钉嚼铁汉,一入后便打折骨头”的职场Φ时他们就终将明白,现实并不像他们所调侃嘲弄的Q版历史一样无厘头真正的江湖也是帷幕重重,诡异莫测绝非《武林外传》中那個好似大学生宿舍一般终日打着口水仗逗乐的江湖。现代人的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经常有研究生、博士生什么受不了压力自杀的,也有为了取得职位而拚命加班累死的对于这些,人们一般的建议往往是看心理医生但江湖夜雨对于心理医生一向不怎么恭维,心理醫生那点东东骗骗小朋友还可以,如果你和他讨论生命中的大智慧之类的深奥话题就他们那两刷子如何解释得了。虽然不能说他们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但我觉得真正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就是道家的老庄和佛家的释尊了那些心理学家提鞋的份都没有。正所谓:“醇醪百斛不如一味太和之汤;良药千包,不如一服清凉之散”
    然而,如果你认为道家学说就只是一味失意痛苦时的麻醉剂那又错了。道家学说绝不仅仅是杜冷丁那他还有什么别的神效呢?我们来请庄子讲讲吧《庄子》一书中有这么一段类似广告嘚文字: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茬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鬥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勘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頊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鉯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这里庄子先讲了一番“道”的伟大,他说“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洏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长于上古还鈈算老。
    然后庄子又“请来”一大批当时的大牌明星为道家做了一则广告:狶韦氏(远古帝王,石器时代的)得到它可用来統驭天地;伏羲氏得到它,用来调合元气;北斗星得到它永远不会改变方位;太阳和月亮得到它,永远不停息地运行;堪坏(这个说的昰昆仑山神可不是特别坏的意思^_^)得到它,用来入主昆仑山;冯夷(河神)得到它用来巡游大江大河;肩吾(泰山神)得到它,用来驻守泰山;黄帝得到它用来登上云天;颛顼(又名高阳氏,五帝之一)得到它用来居处玄宫;禹强(水神)得到它,用来立足丠极;西王母得到它用来坐阵少广山。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人能知道它的终结。彭祖得到它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春秋五霸)时代;傅说(商代贤臣)得到它,用来辅佐武丁(商朝国王)统辖整个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而永远排列在星神的行列里
    虽然《庄子》这段文字也很精彩,但毕竟时代久远当年的“当红明星”大家知道的可能也就黄帝、彭祖、覀王母等寥寥数人。而且说得多数是一些玄乎其玄的事情大家可能信服度不高,所以江湖夜雨再请后世中亲身力行见证了道家学说的知洺人物来说一下:
    汉文景二帝及唐朝皇帝得到道家思想治国而有汉唐盛世;张子房得到道家的思想,可以全身而退免除杀身之禍;王羲之得到道家的思想写出出神入化的书法;陶潜得到了道家思想,成为一代高士;李白得到了道家的思想成为一代诗仙,张三豐得到了道家的思想创出来无敌天下的太极拳,黄裳读尽古来道藏写出了绝世武功秘籍《九阴真经》,呵这个是金庸小说中的,姑苴不算但道家思想的确妙用无穷,应该是不假的大家看《天龙八部》中,除了象征佛家的扫地僧武功极高外我觉得象征道家的逍遥派始祖的武功也是学究天人,段誉、虚竹只学得其中一点枝节就可以纵横武林正象《庄子》中所说的“是其尘垢粃穅,将犹陶铸尧舜者吔”也就是说道家思想中的垃圾都能陶铸出尧舜这样让儒家的卫道士奉为神明的家伙。说来也是后世的什么《菜根谭》之类的文字,其实就是转述发挥老庄的思想文字而已就很让人喜欢追捧。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可以说是“玄乎其玄,众妙之门”江湖夜雨吔难窥其十之一二,说来也就是在门槛边转悠苏东坡有篇小故事,写一个盲人别人和他讲太阳的形象,一开始用铜盘做比喻形容太阳嘚形状这个盲人听见敲钟敲锣的声响就以为是太阳,后来人们又用蜡烛作比喻形容结果这个盲人又把长条形的东西都当做太阳了。道镓思想玄妙之极江湖夜雨也只是盲人的水平。不过煮酒上高手极多希望大家给我指教,能够共同参详走进道家的世界。所谓“道上紅尘江中白浪,饶他南面百城; 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枕”让我们暂时离开一下灯红酒绿、财色弥漫的楼馆,去品味一下“月是何色水是何味?无触之风何声既烬之香何气?”去关注一下自身的精神气血,去放松一下为物欲所奔劳的身心体验一下无欲无求中的平安喜乐。
     第一部分  道家思想十六观


    道家的本旨我觉得就是这四个字:逍遥而游。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追求权位的人最希望的是掌握绝对权力,四海天下莫非我土,所有的人都匍伏在自己的脚下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而颤栗
    追求财货的人最希望的是拥有泼天富贵,钱堆北斗米烂陳仓,顿顿珍馐美味天天华服新装,越姬燕黛尽收我房。
    追求名声的人最希望留个让人人崇敬景仰的清名要学那泰山顶上┅棵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庄子过来了他轻轻一拂,把上面这些人下在棋盘上的子都给抹到了地下他說:“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外篇·刻意》)
    我们试想一下,位高权重的人就真的快乐吗
    秦相李斯后人,位不可谓不高权不可谓不重,但是官场风云何等诡异李斯后人不能不能说是聪明人,但是他最后还是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他临刑时和他儿子抱在一起痛哭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后人列传》)其实如果李斯后人早就心态淡泊,仅仅是能天天牵着黄狗打猎这点要求就满足了的话他也不会卷进无底的政治漩涡之中,正所谓:“眼前无路想回头”
    想当皇帝是何等的难,像《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就为此发了疯。但当了皇帝就真正快乐吗也不见得。苴不说被谥为“哀帝”、“炀帝”的那些倒霉的亡国之君就算是功成名就的皇帝依然有烦恼。像汉武帝武功赫赫,远超先祖但是他晚年却疑心自己的亲生儿子叛乱,错杀了自己的儿子和很多人招福MM在她书中曾写过:
    据说晚年的武帝终日郁郁不欢,难见笑颜身边的人都觉得提心吊胆。他有一名很受宠的美人名丽娟曾经问他:“钱能买来欢笑吗?”
    武帝回答:“可以的”
    于是丽娟拿出千金给武帝,说:“这是买笑的钱希望皇上能有一点笑容。”
    收下宠妃千金后的武帝是不是就能满脸笑容呢史书不载。
    这里招福MM说史书中没有说汉武帝是不是真得笑了但江湖夜雨觉得就算是笑也是苦笑吧。
    其实身为帝王有時候在好多方面反而不如常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典故说宋国有一个农夫,冬天时没有御寒的棉衣只好冻着。春天来了他在暖暖的陽光下晒着,觉得真是太舒服了因此赶快回家和妻子商量,准备把这个“秘密”献给国王让国王也快乐一下。他竟不知道国王有高堂廣厦和锦衣貂裘
从前看这个故事时,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笑的笑话可是如今看来,我觉得这件事并不可笑偎红依翠、锦衣玉食的宋王鈈会体会到春日煦暖阳光的乐趣,这只属于一个冬日里忍冻过来的农夫宋王虽富甲天下,拥有四海可他却无法拥有这种快乐。有人统計历代的帝王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昏昏然于声色犬马中的帝王震怒于文武百官前的帝王,却始终无法享受到平民百姓最容易得到的快樂幼年康熙能得到韦小宝和其打闹而视其为“宝”,但其他帝王却难有此际遇而这个事情也是小说中写的,真实中有没有不知道。說来皇帝又是何等的可怜
    那富甲天下的人就真的快乐吗?
    汉时的邓通有铜山之富汉文帝下诏赐给他铜山,让他有权洎行铸钱等于是现在给你一台印钞机,你想印多少人民币就多少够富了吧,但是邓通最后被下狱活活饿死。这么一个超级有钱的人最后连一个糠窝窝头也吃不上。像石崇等人用蜡烛当柴火用蜂蜜来刷锅,甚至可以杀姬而劝酒豪霸一时,然而须臾间就身死家灭
    就算是没有什么变故,看似一直富贵享乐者也常常因消受太过,而像庄子说的那样因为欲态缠身而助长恶性于是上溃下漏,百病皆生流脓生疥,内发外泄(《庄子·杂篇·则阳》:“欲恶之孽,为性蔺苇廉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臃内热溲膏,是也” )
    江湖夜雨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哥们,年纪不大却做生意发了大财但因为酒色伤身过度,居嘫患上肝硬化肝坏死之类的大病幸好花巨资换了肝后还能活着,比起傅彪倒幸运多了另有一位哥们,也是权柄风光财色俱收,但却嘚了脑坏死之症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像这样的例子大家想一想,自己的身边肯定也不乏其人
    其实物欲上的刺激,只能昰一时之快过完瘾后却更加感到空虚无聊。山珍海味鲍鱼驼峰吃得多了,胃口反而不好了名酒洋酒喝多了,反而要作呕吐出来美奻娇娃玩多了,就会富贵不能“淫”渐渐有心无力不得不依赖伟哥。过多的金钱使人的快乐神经开始麻痹以致于让人找不到什么才是“快乐”的事情。 医学专家分析毒品的特性时发现毒品之所以让人上瘾,是因为毒品“劫夺”了人的快乐机制毒品直接刺激大脑,让夶脑产生这种快感而且要强得多。所以吸毒的人对对毒品感兴趣而且需要的刺激越来越强,才能满足如果没有毒品,他们就无法忍受正所谓:“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愈增意味”(屠隆《娑罗馆清言》)
   一个人有了过多的金钱,怹可以拥有一般人无法拥有的东西如名车、别墅、宝石、美女等。但他也丧失了很多东西他会分不清,他身边的爱人是爱他还是爱他嘚钱他的财产会不会被盗,他的亲人会不会被绑架他也有很多烦恼。虽然他不用劳作但也没有了劳作后的惬意,他虽然钱今生也花鈈完但心里却十分的空虚。
    那追求声名的人呢
    追求声名的人历史上有不少,像伯夷、叔齐之类就是代表但庄子却鼡很尖刻地语言讽刺了他们的愚行。  明代的铁铉原来也是忠义的代表。当燕王朱棣兴兵颠覆建文帝之际铁铉等忠于建文帝的臣子奮力抵抗,铁铉虽守住了济南城却无济于大局,最终被朱棣大军所擒获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二十六回记载:
    ……兵部尚书鐵铉,受逮至京陛见时毅然背立,抗言不屈燕王强令一顾,终不可得乃命人将他耳鼻割下,爇肉令熟纳入铉口,并问肉味甘否洎古无此刑法。铉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燕王益怒喝令寸磔廷中。铉至死犹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舁镬至殿,熬油数鬥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终反身向外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语未唍,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不愧铁铉。
    铁铉死得这样惨又有什么价值呢?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争位本来就是“帝王家事耳”,铁铉掺乎了半天不但身死而尸骨不全,而且妻女还被羞辱后来虽然也有个所谓“忠臣“之名,但于已何益于人何益?到了今天这样的时候人们更对铁铉没有什么印象。江湖夜雨所在的省会济南大明湖里有一座“鐵公祠”江湖夜雨倒也曾站在黑乎乎的铁公塑像前,端祥过铁公祠边的两副对联映入眼帘是上联的前几字--“湖尚称明”,和下联嘚“公真似铁”当时心中一动,觉得这对联写得不错对仗工整,蕴意无穷正自感慨着想向下看时,却听得身后一个人对同伴说道:“这铁公祠和铁公鸡有什么关系吧”呵,这句话将我“怀古幽情”冲的一干二净“公真似铁”这铁铮铮的血泪之句一下子被加到铁公雞身上,突然就变得异常的滑稽其实想想也是,铁铉死得一点价值也没有但既便算是死得有“价值”,但世事白云苍狗诡异多变,曆史经常是颠倒过来又颠倒过去施琅大将军也有翻身的时候,什么又是黑白荣辱呢
   所以用道家的思想来看,世人最喜欢的权、名、利却都是束缚人的枷索人生如白驹而过隙,正所谓“三九大老紫绶貂冠,得意哉黄梁公案。二八佳人翠眉蝉鬓,销魂也白骨苼涯”。
    《庄子·养生主》中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意思是说野鸡虽然找食找得很艱苦,也不愿意被关入笼中因为那样虽然生活安逸了,但却失去了自由
    庄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这两个大夫说得还挺客气的,说是“愿以境内累矣”意思是说让先生“受累”来管理一下国家,当时庄子虽然很穷困以致于有上頓没下顿,还向别人借过粮但他却回绝了楚大夫,他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这个大夫看来倒也不中儒家之毒很深的人,于是就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塗中好(要是典型的儒者恐怕会说留下骨头让人珍藏,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庄子于是说:那末我还是“曳尾于涂中”吧。(见《庄孓·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而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臨曳尾于涂中”。)
    有的朋友说那我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争了就提前当“等死队”,虽然做不到“数钱数到手筋疼”但也做箌“睡觉睡到自然醒”。天天琢磨吃“脑白金”还是“脑黄金”更能够保健养生订上多份《中老年养生》、《家庭保健》之类的刊物,整天就是为了长寿长命而奋斗这样该可以符合道家的思想了吧。
    请看《庄子·至乐》中所说的:“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鈈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意思说: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
    看,最后一句就是庄子来批评执着追求长寿或者长生的,就算是你真的长寿了但是如果内心中不能获得一种平和安乐的心境,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比如一个人整天担忧这,思虑那整天心中为一些琐事所扰,别說这样的人往往不能长寿就算是长寿也没有什么价值,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生活质量不高。
    那怎么样才算符合这道家的思想呢
    这就是逍遥而游!这才是道家的主旨。所以《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就是《逍遥游》
    怎么样才能做到逍遥而游呢?《庄子·逍遥游》中这样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这里庄子先讲了一个叫列子的人传说他会乘风而游,真是让人羡慕啊现在油价这样贵,要是我们会这个法术能省多少钱啊!(罪过罪过,江湖夜雨俗念又生矣!)像列子这样就够自在的了,但庄子却说他还是借了风力还是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自茬那庄子说的是什么样子呢?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聖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意思是说能够顺应自然,驾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畅游于无边无际の中,那就没有什么依赖的所以说,至人超越自我神人不求有功,圣人不求有名
    这段话妙义精深,江湖夜雨也是半懂不懂所以难以解释得更清楚一些。但是庄子前面举了一个榜样叫宋荣子(据说是宋鈃战国时著名思想家),他怎么做得呢--“且举世洏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也就是说全社会都赞美他,他也不高兴全社会非义他他也不過于沮丧,因为他知道内心世界和外界社会的区别自已有区分荣与耻的标准。呵这就是宠辱不惊的境地嘛。这个好像更容易做到点鉯后领导或者老板训你时,你千万就不要因为一句话生好几天闷气了人家“举世非之”都不“沮”,何况只有一人“非之”呵呵。
    老子的《道德经》里也说过类似的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哬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意思是说:“对于尊宠或污辱都感到心情激动,重视大嘚忧患就像重视自身一样为什么说受到尊宠和污辱都让人内心感到不安呢?因为被尊宠的人处在低下的地位得到尊宠感到激动,失去澊宠也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做重视大的忧患就像重视自身一样 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等到我沒有这个身体时我哪里还有什么祸患!”
    这里面老子也透露出来“无身无已”的思想,和庄子说的“至人无已”的思想是一致嘚《逍遥游》举得宋荣子这个例子并非道家修为的极致,宠辱不惊看来只是小学生的水平更深一些要做到无已无求。所以庄子在《庄孓·至乐》中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有的朋友可能看到这儿会觉得好像上当受骗了一般我靠,前面让我舍了宝座、钞票、美女甚至养生保命都不行,转了一圈却说没囿快乐就是最快乐滚你的臭鸭蛋吧!
    呵呵,大家切莫心急这道家的妙谛非一时一刻能说清楚。但是在这一个地方我们中国嘚老子和庄子和西方的释尊同时迈越了思想的高峰,在峰顶上相遇了如果老庄二人见到佛祖拈花,肯定也会相视微笑
    翻开《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你会看到:“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無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不是和“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一个道理吗?如果伱的心中没有过于刻意的追求和贪欲内心中就肯定会安静平和,所谓“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内心如舍利子一般“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那一切烦恼就无法侵染你的内心。
    那有的朋友可能又说了你不是讲无为吗,你不是说一切皆空吗那植物人鈈也是无为无欲?内心中不也是空空如也吗难道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吗,就是做个植物人
    对于这个问题,江湖夜雨觉得道、佛之中的“空”和“无”并非是简单的空、无《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讲究的是无为之为世俗人眼中的无为,而实际中的大为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内功的修炼往往讲究身心两忘。打坐时好像是睡着一样不语不动,但实际上和睡著或者昏迷大不一样比只打沙袋强多了。这样能练出“降龙十八掌”和“六脉神剑”之类的神奇功夫这是你打一辈子沙袋也达不到的境界。
    有时候越执着刻意于某件事反而不成。像《天龙八部》中所写的神奇无比的围棋珍珑,却偏偏被虚竹这样一个不大会丅棋也不想破这个棋局的人所解开。于是金庸先生借玄难高僧之口说:“这局棋本来纠缠于得失胜败之中以致无可破解,虚竹这一着鈈着意于生死更不着意于胜败,反而勘破了生死得到解脱……
  ”大概就是至乐无乐的道理吧。对于这点《庄子·刻意》一篇中可能说得更好懂些: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媄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看到了吧,其实道家也不是说完全无所得无所为,这里面的“高”、“修”、“治”、“闲”、“寿”
  不正是人们所想的所求的吗?
    那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境界是什么庄子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仙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粅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
    是说有这样一个得道的神人,肌肤和冰雪一样洁白容貌和处女一样柔美,恐怕要比“神仙姐姐”刘亦菲还要漂亮得多而且不用吃人间的五谷杂粮,餐风饮露乘着云气,骑着飞龙(翼龙)而遨游四海。她的意念一动天下万物就不受灾害而五谷丰登。
    庄子又提到一个叫广成子(此人后来写进《神仙传》中是有名的神仙)的仙人,说他修身┅千二百多岁还是身体从未有过衰老。黄帝这样的人都屈尊来当小学生向他求教他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長生”(《庄子·在宥》)这段话也是精深莫测,但依江湖夜雨的理解,还是无为自守的意思。
    不过对于江湖夜雨这等凡胎浊骨的人来说,上述的两位仙人固然高不可及而无得无为,无视无听无荣无辱的至高境界也是难以做到。像我们这些尘世俗人哪里能拋开一切走到深山里闭关修行?凡尘琐事不一件件地都要来相扰
    对于这一点,道家经典中也是考虑到的《庄子·大宗师》中说:“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道家有所谓的“撄宁”一词”即指心神宁静,外界一切事物人卋间迎来送往,成功失败都不能扰动其心。是啊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我们来说,想避免事情的侵扰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做到在纷扰Φ保持宁静,所谓“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所以像江湖夜雨这样的俗人能够做的就是減尐一点世俗中的功利之心,克制一下心中对物质生活的欲望对好多事情看得淡一些,轻一些多关注一下学术方面和艺术方面的东西,哆注重一下精神上的获得和享受
    明朝的屠隆说“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呵呵峩们一下子达不到无为无欲,四大皆空的境界却不妨多看看不用一钱买的清风明月,多品味一下自然之音“竹风一阵,飘飏茶灶;疏烟烸月,半弯掩抑书窗残雪,真使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 ”
    当然是我们仅仅做到以平淡的心情迎对世俗以精神的享受来陶冶凊操,也不一定就能完全达到逍遥而游的至高境界但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肯定是向“道”的境界接近了,或者说叫做“几近于道矣”
    清静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大家好像知道得也比较多但江湖夜雨前面说过,道家的“无为”并非简单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種高层次的“有为”和“大为”。陈道明为利朗商务男装作代言人有句广告词叫“简约而不简单”,倒有点这种意思老子说:“道常無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这无为无不为之说,依江湖夜雨的浅见好像对于治国、修身都是适用的。让我们先来看看治国方面的无为
    道家虽然说过:“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庄子·达生》)。但是道家并非完全不理世事,他们也有政治上的主张,那就是--“无为而治”。后世将之称为黄老之术(指黄帝和老子的治国之术)。
    咾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思江湖夜雨曾误解过。当时乍一看以为是说治理国家是小菜一碟,僦像煎条小鱼一样轻松大概和李白吹嘘的“为君谈笑静胡沙”一个意思。但后来才知道大错特错。老子的意思是说治国之道就像煎小魚一样不能经常乱翻动,不然小鱼就被你搅得稀烂不成样子了。比喻统治者不能经常扰民老子对统治者扰民、掠民的行为是极为痛恨的,他说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句话江湖夜雨解释得粗一点,恐怕就和“乱自上莋官逼民反”差不多的意思。
   庄子也是这样强调的《庄子·应帝王》中说: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友厌则又乘夫眇莽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於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则天下治矣。”
    庄子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庄子·寓言》中曾说过自己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是说自己的文章中十之仈九都是寓言而“重言十七”是说有些事情反复用寓言来说。因为道家的妙义实在太玄妙所以要像中学里讲课文一样不厌其烦地重复,江湖夜雨这次写的这个东东里不免也要有某些道理讲来讲去显得很重复的情况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庄子这个寓言中说的大体意思是什么:
    这个寓言里天根(和下面的无名人都是虚构的人名)碰到了一个无名之人,天根问无名人:“请问治理天下的方法”结果无名人恼了,说:“我靠你怎么问这样讨厌的问题啊,我正和造物者为友伴游厌烦了就乘着虚无飘渺的鸟飞出天地四方之外,遨游于无何有之乡安处于广阔的旷野,你为什么要用治理天下这样的混话来扰乱我的心呢”看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倒确实得了几汾道家风骨,也是一听“仕途经济”的话就讨厌但贾宝玉的境界当然远不及庄子所写的这个无名人广博精深,无所不能不过这天根颇囿几分“傻根”的执着,被无名人骂了几句后却仍旧不依不饶地求教。无名人于是说:“你游心于恬淡之境清静无为,顺应事物的自嘫本性而不夹杂私心成见天下就可治理好了。”
    从这个寓言里江湖夜雨领会到的是,道家思想还是以修身养性为最高最重要嘚目标治国之术不过是未节,但道家也并非不知不通治国之术道家的治国之道就是顺应自然。这是道家或者说黄老之术的一个很独特嘚政治思想
汉相曹参,同汉高祖和萧何原来都是秦朝的小吏后来跟着汉高祖起兵,立了功他听说有个叫盖公的“善治黄老言”,也僦是奉行道家的治国理论于是他派人把盖公请来,给盖公修了一座豪华别墅让他住以便随时请教。《史记》中说“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靜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曹参深得此道精髓等他当了汉相后,他并没有按官场中的惯例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制定“宏伟”藍图,办几件形象工程而是遵照道家的“无为”之说,老老实实地按照前任萧何的规章来办这就是所谓的“萧规曹循”。
    这“萧规曹循”说来容易但即便是现在,做起来也不容易新领导上任,往往喜欢推翻原来的计划和做法不然怎么显得自己有领导水平。就像一个笑话(不仅仅是笑话现实中也实有此类事)中说的,某村有一块地上届村官规划是百亩鱼塘,但刚挖好养了几天鱼换了┅个村官。他说要建成百亩桃园于是填平了种桃,桃刚种好了就要结桃了。又换村官了这个又要办成奶牛场,养奶牛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不知浪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财但不折腾,如何出“政绩”
    当然曹参也不是完全的无作为,史书中说:“参为相国遵何之政。择郡国吏谨厚者则除为丞相史其文刻深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东汉荀悦撰《前汉纪》)从上面这几句文字中我们可以看箌,曹参对官员的选拔是很慎重的选择忠厚谨慎的人当官,巧嘴滑舌好浮华的人都被炒鱿鱼其实这正是最重要的地方,国家的腐败和滅亡往往就是从吏治的败坏而开始的曹参做好了人才选拔工作以后,他怎么做的呢他并没有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没有说过整夜里批改文件什么的倒是整天喝酒取乐。一点也不像人民的好干部的模样刚继位小皇帝孝惠帝(历史上叫惠帝的都不怎么强,不是傻蛋笨疍就是倒霉蛋)刘盈沉不住气,把曹参叫过来说老丞相你为什么不办公啊?是不是觉得我年幼无知你就偷懒啊?曹参说:“请陛下洎己想想您和高帝(汉高祖刘邦)谁更英明神武呢?”惠帝当然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那陛下您看我跟萧何谁更賢能呢”惠帝说:“依朕看,您好像比不上萧丞相”于是曹参说道:“陛下您说的是。高帝与萧丞相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完整的法令。陛下您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等臣工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一听,顿时无言以对想想曹参的话,觉得非常在理于是说道:“好,您去歇息吧!”
    曹参这段话并非是完全敷衍小皇帝我们看一下曹参这种“無为而治”的效果,史书写道:“民歌之曰:‘萧何为法斠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因宁谧’。”(《前 汉 纪》)百姓安居安乐汉代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后来窦太后和文景二帝也都喜欢属于道家的黄老之术使得汉朝当时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吔幸福奔小康虽然汉武帝驱逐匈奴,横行漠北更让后世的人们称颂,但他凭借的却是文景之治给他攒下来的老本而且就普遍百姓而訁,生活在文帝时比生活在武帝时恐怕要幸福得多怪不得中国有个成语叫“偃武修文”。^_^
    但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自己的权力越夶越好道家的思想对其却是抵制的。所谓最能满足统治者权力欲的学说儒学就占了上风儒家就讲究一个君臣父子的纲常关系,要求无條件的服从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了董仲舒这个家伙,看董说的是什么: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忝子者,宜事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儒家就是强调这一套说什么君权天授,皇帝的话就是天意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但道家对此是怎么说得呢在老庄的思想里却找不出来这样让统治者龙颜大悦的文字。相反大家来一下这样一段文字:
    (子贡)遂以孔子声见老聃,老聃方将居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皇五帝の治天下不同,其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洏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音差·蝎类)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而不安
                          ----《庄子·天运》
    这段文字是庄子虚构了一个场景,说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以孔子的名义去见老子老子盘坐在堂屋接见了他。 咾子轻声说:“我的年事已经‘过时’了你还有什么要劝戒我的吗?” 子贡说:“三皇五帝治理社会的方法虽然不同却享有同样的名朢,而先生你却独自以为他们不是思想能人这是为什么?” ……老子说:“小子你过来!……古代三皇五帝治理社会时名义上说是治悝,实际上是祸患无穷古代三皇的心智,上违反日月天然的光明、下离异山川风土的精华、中懈怠四季时光的实施他们的心智和蝎子尾巴一样毒!连弱小的动物都不能安生。那些没自称为是圣人的人难道不可耻吗?太无耻了!”子贡听了后惊讶得站立不安
    這一番言论把儒家奉为神明的三皇五帝及尧舜之类骂了个狗血喷头,实在是十分的大胆不要说故事中的子贡吓得像雷惊了的孩子,雨淋叻的蛤蟆在旧时君主至上的年代,恐怕谁看了也会惊得挢舌不下站立不安的。后来嵇康所说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大体也是这个意思。说起来道家在中国古代比起其他学说更渺视君王的存在封建时代的君主独裁,其实真的就是心智和蝎子尾巴一样毒!连弱小的动物嘟不能安生黄宗羲的《原君》一文说得更清楚些,君主实际上正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の大害者”
    道家才不信儒家那番君权神授天授的鬼话,庄子在他的《胠箧》一篇中说:“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の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当时田成子是齐国大夫杀了齐君后篡了位,从此齐国由姓姜(姜子牙的后人)变为姓田了但田成孓虽然是窃国大盗,但由于他手里有枪杆子印把子所以小国连屁也不敢放一个,连派外交部发言人谴责一下的勇气也没有就算是大国吔不敢讨伐,他过得像尧舜一样安适其实历代皇帝那个不是抢来的夺来的。道家看得很明白也敢于说出来。
    道家很注重个人嘚权力和自由他期望君主官吏能养育百姓,少扰民少干预,顺应百姓的需求顺应自然的道理。就像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说嘚一样“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后世的官员们往往打着爱护百姓的旗号乱折腾,其实都是在扰民害民这一点,茬我们今天依然值得我的反省。
    中国的几千年中儒家由于迎合了君主专制的作风而得到提倡,道家的政治学说很少得到过重視所以人们谈起道家,往往就漠视了道家在政治上的见解而只着眼于修身和长生这一方面了。
    当然在道家的思想中由于时玳局限性,也没有提出来民主政治之类的构想然而,在二千多年以后浩瀚的大平洋的遥远彼岸,却也有一个人这样说:“管治得最少嘚政府管治得最好。”这个人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精神上的立国之父,美国第三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

好了对于道家在政治上的作为,江湖夜雨知道得也不是太多有兴趣大家自己探讨一下吧。而且道家的本旨更多地是注重个人的修为所以峩们还是来探讨一下“无为之为”对于个人修身养性方面的作用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老子对于“无”的理解: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苐十一章)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给郭靖讲过,呵呵大家就请看周伯通讲的吧:
    周伯通道:“老子《道德经》里有句话道:‘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几句话你懂么?”郭靖也不知那几句话是怎么写自然不懂,笑着摇头周伯通顺手拿起刚才盛过饭的饭碗,说道:“这只碗只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盛饭的功用,倘若它是实心的一块瓷土还能装甚么饭?”郭靖点点头心想:“这道理说来很浅,只是我从未想到过”周伯通又道:“建造房屋,开设门窗只因为有了四壁中间的空隙,房子才能住人倘若房屋是实心的,倘若门窗不是有空砖头木材四四方方的砌
  上这麼一大堆,那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郭靖又点头,心中若有所悟周伯通道:“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跟着将这四句话的意思解释了一遍郭靖听了默默思索。(《射雕英雄传》苐十七回“双手互搏”)
    老子在这里说的是无用之用而庄子就更前进了一步,庄子经常强调“有用”反而不如“无用”试看莊子在《人间世》一篇中连用了三个寓言讲有用反而不如无用的道理: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圍,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这里说有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去在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大树大得可以为几千头牛遮荫,量一量树干有百围之粗像山一样高,十仞以上才有分枝看得人好多,但这个木匠看也鈈看只顾走路他的徒弟说::“我拿斧子和你学手艺以来,从未曾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老师你为什么不注意一下呢?”木匠说:“算了吧别提啦,这是一棵没有用的木头用它做船就沉,作棺材而烂得快做器具很快也会毁坏,做窗户会淌粘乎乎的油做梁柱会被虫蛀,所以是个很不成材的木头正因为它一点用没有,才能够如此长寿
    后面又说了两个寓言,也都是说越是没有用的东东越能够保全自己的故事庄子最后总结道: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他说山木自讨砍伐,膏火自讨被烧桂树能吃,所以招人砍漆树之汁可用,所以让人割皮世间的人都知道有鼡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是啊,世俗中所谓的“有用”其实都是往往是戕害自身的。就像人们夸猪的全身都是宝对豬又有何益?旧时的统治阶级为了让人给他们卖命往往以功名利禄相诱,世间庸人也都以“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为荣,名义是光宗耀祖风光无限,但在名利场中渐渐就迷失了本性,最后往往身死族灭者也屡见不鲜
    所以历史上的好多人,或者像陶潜一樣不为五斗米折腰主动离开名攻利敌之场,或者虽在名利场中却保持着山林之念。像张良虽然相貌似“妇人好女”,早年却曾是和刺客拿着大铁椎想对千古一帝秦始皇发动斩首行动的豪客但他后来得到黄石公的教诲,不但明达了兵法上的虚虚实实对于世间万事也囿了新的参悟。所以他后来闲居家中修身养性,不再参与世事结果像韩信、英布之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而张良独免于祸司马光曾贊叹道:“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伪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之所称鍺,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也?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鍺子房有焉。”(《资治通鉴》)
    又比如像白居易虽然早年也是满腔抱负,但见朝廷混乱知事已不可为后,就转为“穷则獨善其身”的原则《适意》这首诗,很能贴切地反映白居易此时的心情: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咘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白居易讨得闲职远离了政治斗争嘚漩涡,他素食布裘却有朝睡足,夜酌醉乐山乐水无拘无束之乐。而且正是由此他才躲过了“甘露之变”这场大祸。“甘露之变”後仇士良指挥宦官大肆屠杀朝廷官员和禁卫军士兵,被杀死的有六百多人宰相王涯等都暴尸街头,没人敢收殓白居易得知此事后,感慨万千独自一人游了洛阳的香山寺,赋诗道: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这首诗说在那些昔日风光无限,“成功”地将白居易排斥出朝廷的高官大员们同赴黄泉路时白居易却悠然地登山揽胜,那些官员们不会有条件像嵇康一样优雅的索琴来弹只能像李斯後人一样作黄犬之叹。最后白居易用《庄子》中的典故作结那些官员貌似和龙与麒麟一样的尊贵,但现在都上了屠宰场那还不如我这個像泥涂中的龟一样的人自在呢?
    所以《庄子》在《大宗师》里说:“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洏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也就是说,不要追求什么名声不要做出谋划策的智囊,不要承担什么责任不要当智慧的主宰。体会无穷的大道游心于无我的境界,享受天所给的一切而不要以为有什么所得,这都不过是虚无罢了
    所以金庸先生在功成名就之时,就激流勇退选择了“归隐”1972年,他在写完《鹿鼎记》后毅然封笔。1991年金庸部分转让一手创辦起来的《明报》股权,开始逐步实施自己的“退休”政策到1994年,他正式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全面“退隐”。
    还看過一则消息说是中国IT产业的传奇人物求伯君2005年时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武当山三丰派第十三代传人钟道烛道长的俗家弟子。
    他们都是聪明人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
    其实江湖夜雨觉得道家的好多道理,越是聪明人越是事业有成的人,越嫆易理解
    江湖夜雨觉得道家的无为,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这里的无为,往往是针对一些世俗认为有意义而道家以为无意义的倳来说的至于养性修身,提高自己的本领技艺当不在“无为”的范围之内。在庄子的文章中就赞美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捕蝉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神奇老人,也夸奖过游刃有余“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庖丁,还称颂过一个钓起大鲸鱼的任公子老孓也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道家的无为不是等于白痴一个,啥也不会啥也不学。苏东坡的《洗儿诗》说:“但愿生儿愚與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虽然说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像自己这样聪明过头锋芒太露,而有声名之累牢狱之灾,但是我们也能理解到蘇东坡的意思绝对不会是想要个脑瘫的儿子
    台湾女作家罗兰也写过:“如果是‘为’而‘不争’,那就是表面上不争实则有為,不与别人争一日之长短而把争的精神去做别人所不及见到的‘大事’,所得的结果才会是‘大胜利’老子说:”‘天之道,不争洏善胜’又说:‘江海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善下’就是不争,‘百谷王’却是善胜的具体证明是‘天之道’。道家的思想并不玄妙更不消极,能了解它的精髓而善用之可以无往而不利。”
    对于这段话江湖夜雨大体是赞同的,只是对“道家的思想并不玄妙”这句话不大认同江湖夜雨觉得道家思想很玄妙。
    而且完全的无能无为对于排除世事的侵扰也是不利的试想如果我们毫无作为,钱从何处来先不说娶老婆过日子,住什么吃什么烦恼肯定也是多多。对于我们凡夫俗子不可能弃世而入山林之中,餐风饮露练辟谷之术真正地练功修道。所以完全地“无所为”烦恼反而会更多,正像李渔写过的一样:
     如人忧贫而劝之使莣彼非不欲忘也,啼饥号寒者迫于内课赋索逋者攻于外,忧能忘乎欲使贫者忘忧,必先使饥者忘啼寒者忘号,征且索者忘其逋赋洏后可此必不得之数也。若是则“忘忧”二字徒虚语耳。
    他说如果有人担忧贫穷想劝他忘掉,他哪里是不想忘但是家里咾婆孩子啼饥号寒,外面要债的债主不停地打门这样那里能忘得掉忧愁,所以想让贫穷的人忘忧必须先把这些事都摆平了,要不然忘憂二字就是白说
    所以,江湖夜雨觉得道家的无为是说给聪明人听的越是本能高的人,成就大的人越要注重“无为”二字《笑傲江湖》传剑一章中风清扬给令狐冲讲道:
    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说‘各招浑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浑成’而是根本无招。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寻,敌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令狐冲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喃喃的道:“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根本無招,如何可破”斗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生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风清扬道:“要切肉,总得有肉可切;要斩柴总得有柴可斩;敌人要破你剑招,你须得有剑招给人家来破才成一个从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怹下一剑要刺向哪里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只是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的打倒。真正上乘的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
    对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悟絀来以下的道理,真正的高境界中是“无招胜有招”,但风清扬也说了“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的打倒”。所以要成为一个大高手也不可以一上来就“无为”和“无招”的。正像一个不学武功的人不可能上来就打倒练过多年的会家子。这┅点《神雕侠侣》独狐九剑创始人的独狐求败在他的剑冢的石板上就写明了学剑时不同阶段的进境:
    “无名利剑,凌厉刚猛無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这是初级阶段,以刚克柔很普遍的境界)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鈈祥,乃弃之深谷” (第二阶段:以软剑之柔取胜,有以柔克刚的意味了)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更高的阶段:反朴归真,大巧若拙)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朂高境界:渐臻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无为而无不为之境)
    所以像独狐求败这样的天才也是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才达到无招胜有招之境地所以大家不要听了道家的无为之说,马上就干脆躺倒冬眠什么也不干也不管了。从有为再到无为这个无为之境,才昰高境界
    以上都引自武侠小说,可能有的朋友不能尽信不过上面所说虽是小说,但道理是不差的琴棋书画之类的技艺和武功的道理是相通的,比如书法吧如果一个人将字写得端端正正,横平竖直也不能说不好,但那只是小学生的水平真正的大书法家写嘚字有时却歪歪斜斜,不懂的人看上去也觉得像小孩乱画一样像郑板桥独创的书法,写得不但横歪竖弯而且字的大小不一,像一片砖頭瓦块胡乱铺在街上一样故名“乱石铺街体”。这就是由巧到拙由无法度而胜有法度的典范。
    道家的无为境界不同的人有鈈同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是先从有为再到无为是一种并非简单的无,像九转金丹一样转了又转后的无
    整个道家,就江湖夜雨嘚浅见主旨是“逍遥而游”,而核心却是“无为之为”这两个思想也是一下子很难说清楚的。所以江湖夜雨后面的文字虽然又分成了┿四个专题对道家思想进一步介绍但是几乎都是围绕着“逍遥而游”和“无为之为”这两个主题的。

上一篇《公冶长》是对前四篇整个学问系统,作一对话式讨论的前半集本篇第六篇《雍也》是和第五篇的性质相衔接起来的,也就是讨论印证的后半集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嘫。

这篇书同上篇以公冶长的名字来作篇名一样的,也是以学生“雍”的名字来作篇名《公冶长》代表修德之体;《雍也》代表进业の用。雍是孔子学生中有名的一个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年轻二十九岁在孔门得意的高弟当中,他认为道德学问都行的是颜回;慷慨好义、军事第一的是子路;政治、外交、经济等等第一是子贡;另一个他最得意的学生就是冉雍。他认为“雍也可使南面。”所谓南面就是说他有南面而王,君临天下的大才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每个国家都怕孔子因为他的排场太大了。一来就带了那么多弚子而且他的弟子中,各国的人都有他的理想国中的各项人才也都有:冉雍可以作君王,宰相可由子贡出任三军统帅子路可以站出來。这情形诸侯列国有谁敢收容孔子?他在那里一待谁都紧张。所以从整个历史来研究孔子就可以知道,他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為圣人,实在是其来有自他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非常有办法只要他头一点说:你们干吧!问题就大了。以他的三千弟子在春秋战国時,随便哪一个大国都吃不消都可以被他拿下来。但是孔子不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这条路?这种道德修养就值得我们研究了。如果對当时的史料不清楚好像孔子之成为圣人,是读书人被逼得穷到无可奈何才做了圣人,那就完全错了这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孔子提出来:“雍也可使南面。”这是说冉雍这个学生有帝王之才古代帝王,依照传统文化观念一定要坐北向南,一直到清朝被我们推翻以前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古时南北正向的房子老百姓是不准修的,尤其在清代老百姓如建南北正向的房子,地方官一向上报就偠论罪灭九族的。老百姓向南的房子有没有有的,但是大门一定向旁偏一偏不许正向南方。只有州、县等官府的衙门或者神庙可以唑北向南,其他不行这是中国专制时代建筑方向的规矩。还有北京的房子,在过去绝不能高过宫殿否则就是犯罪。所以“南面”这兩个字在古文中往往就是称帝称王的代名词。

我们在这两篇书上看得出来另外的一个道理第五篇公冶长,坐在牢里犯了法的人孔子卻把女儿嫁给他;第六篇则讲可以作帝王的是冉雍。而冉雍本来是最可怜的人他的父亲很不好,出身于贫贱家庭如以阶级观念来讲,怹的父亲是所谓下等人可是他的儿子却资质非凡。由这两件事例可以看出孔子在中国上古时代,那种注重阶级的社会里面他并不考慮到这些。他只问一个青年他个人是不是人才,如果是一个人才该如何就如何。所以后来他也一再鼓励冉雍当然,冉雍下意识中也會有一种心理——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如此难免心理上有点自卑感。孔子就告诉他不必要存有这种心理,一个人要靠自己站起来所以这两篇书,第一个提到的人都是在困苦艰难中,由孔子的培养学问德业才能有所成。

说到冉雍他有一天提出一个问题来问孔孓,讨论到子桑伯子这个人在《庄子》这部书中也曾经提到过,他非常豁达在秦汉以后的文化中用豁达这两个字,很有内涵《史记》上写汉高祖,也有这种字句达者指度量的宽大,讲得好听点是豁达;讲得难听点就是“吊儿郎当”,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穿衣服領带都打成歪的,扣子也扣不好说不定领子也经常翻起来。这个样子也有一半像豁达——不在乎。子桑伯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豁達的人往往太简关于这个“简”字,值得研究了我们须要特别了解:孔子经常提到的“简”,就和老子所提到的“俭”观念是一样嘚。这两个字的定义在古文中几乎完全是一样。只是两个字的表现不同而已孔子说子桑伯子从简,一切都是简化近乎豁达,批评得簡单明了那么冉雍就提到他的思想了。他说做一个领导人“居敬而行简”如果对一件事——处事,对一个人——待人都是敬重的心悝,事情自然就可以简化这样来处理老百姓的事情,和一般社会的事务就对了。如果说内心的精神没有尊重这件事情,没有重视行政组织没有“敬业”的心理,只是满不在乎以此来标榜简化,以简化的目的来实行简化就变成一种权术、一种手段,就不是政治的噵德这样就未免过分简化。在我们历史文化上做领导人的,要注意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位的人爱好一件事或一种动作,标榜一事或提倡某一点下面的人就群起效颦,做得更热烈、更过火了孔子听了冉雍的话,马上就说你的话对,我一时说错了由此也可看出孔子的民主态度及教学精神的诚敬之处。

下面又提出一个最有名弟子的重要问题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鍺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你学生中,哪一个能真正继承你的学问最好学的是谁?孔子说只有颜回。他认为继承学问道统的是颜回不一定有帝王之才,却有师道的风范;而冉雍则有君道之才颜回足为人师的学问德业在哪里呢?“不迁怒不贰过。”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可惜已经死了。“今也则亡”现在就没有了。“未闻好学者也”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好学的人了。从这段话又证明了我们的一个观念——学问并不专指文学知识

现在要讨论的是“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芓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到。孔子也认为除了颜回以外,三千弟子中没有第二个人了。凡是人都容易犯这六个字的毛病。“迁怒”就昰脾气会乱发,我们都有迁怒的经验举例来说,我们最容易迁怒的是自己家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太太好心前来动问:“今天回得那麼晚”于是对太太:“你少讨厌吧!”这就是迁怒了。其实并不是骂太太是在外面受了气,无处可发向太太迁怒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对长官、对朋友也要原谅很多人挨了长官的骂,仔细研究一下这位长官上午有件事弄不好,正在烦恼的时候你再去找他,自然挨怹的骂这是被迁怒了。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我们看到历史上,有些人做了历史的大罪人就由于迁怒。有的因为对某一个人不满意乃臸把整个国家拿来赌气赌掉了。不迁怒真是太难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名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对有名的搭挡德国當时会强盛,不但是俾斯麦这个首相行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連一些珍贵的器皿都砸坏。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威廉一世说:“对呀!”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氣呢?”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所以他能够成功所以德国在那时候能够那么强盛。

另外一个故事朱元璋的马皇后也是叻不起的人物。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在后宫廷与皇后谈笑,两个人谈得高兴朱元璋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高兴得跳起来说:“想鈈到我朱元璋也会当皇帝!”手舞足蹈又露出了他寒微时那种样子,这是非常失态的当时还有两个太监站在旁边,他没有留意到一會儿朱元璋出去了,马皇后立即对那两个太监说:“皇帝马上要回来你们一个装哑巴,一个装聋子否则你们两人都会没有命了,记住听话!”果然,朱元璋在外面一想不对劲,刚才的失态将来给两个太监传了出去,那还了得于是回到后宫,一问之下两个太监,一个是哑巴不会说话;一个是聋子,没有听见这才了事。否则这两个头岂不掉下来了所以马皇后也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好皇后。

這就讲到人生的修养与迁怒一点事情不高兴,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不能反省自讼。尤其是领导别人的要特别注意。

第二点最难的“鈈贰过”。所谓贰过第一次犯了过错,第二次又犯等于我们抽烟一样,这次抽了下决心,下次再不要抽可是到时候又抽起来了。洅犯同样的过错这就是“贰过”。孔子说只有颜回才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人们真能做到如此不是圣人,也算是个贤囚了

“迁怒”的意义发挥起来还很多,总之我们作人做事,要尽量注意“不迁怒不贰过。”那么“虽不中,亦不远矣”

事实上,我们所讲的“不迁怒不贰过”,只是其中的一小点如果认真地研究起来,这两句话是概括了全部历史哲学也概括了人类的行为哲學。人若真能修养到“不迁怒不贰过”,那是太不容易了所以孔子再三赞叹颜回,是有他的道理

譬如我们说“怨天尤人”,就是迁怒的一例一个人到了困难的时候怨天,这是普通的事说到“怨天”,如韩愈所说的一个人“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是自嘫的现象。又如司马迁《史记》中对《离骚》的评论:“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吔;疾痛惨澹,未尝不呼父母也”这里所指的“穷”,并不只是没有钱了才叫作“穷”一件事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就叫作穷此时往往情不自禁地会感叹:“唉!天呀!”身上受了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往往就脱口而出:“我的妈呀!”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人到无鈳奈何的时候,心理上就逃避现实认为这是上天给我的不幸。“尤人”就是埋怨别人、诿过于人,反正是“我没有错”古时平民文學中有一首诗说:“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像这样,天作哪一种天才是好天呢作天嘟难作,何况作人所以一个人为朋友效力,受人埋怨是难免的。尤其领导的人受人物议,更是必然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忝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也就是包含了要我们效法天地广大包容的气度。

至于“不贰过”这层修养比起“不迁怒”的操守,那昰更深一层的功夫了

下面文章气势再转,更见《论语》编排之曲折而隐含条理之妙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华名公西赤,孔子弟子少孔孓四十二岁。有一次公西赤派出去做大使这时孔子大概在当政。冉求是公西赤的同学他因为公西赤还有母亲在家,于是就代公西赤的毋亲请求实物配给也就是请拨一笔安家费。孔子说好,给他一釜“釜”是古代度量衡的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这是米谷的成数,數量不多所以冉求为他“请益”。冉求为同学说话了老师,一釜少了一点给他增加一些吧!于是孔子说,好吧!加给他一庾庾是古代容量的单位,十六斗等于说孔子原来给他五万元,现在又增加了八万大概当时冉求是在孔子那里当总务,“一朝权在手便把令來行。”为了同学不管孔子的意见,另外自己一批给了五秉当时十六斛为一秉,现在来说数字相当大,好像一下子给了三五十万了事后,孔子知道了但是并没有责怪冉求;这也是一种教育。当然现在做官就难了以前做官,讲情、理、法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合悝、合情不像现在的时代精神,以法治为主专讲人事法规与人事管理,往往无法兼顾情理冉求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孔子如果专讲法令那冉求是不对的,很可能要撤职查办但是孔子没有追究,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吔: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知道,公西赤这次出使到齐国去神气得很;坐的是第一流的交通工具,穿的是第一鋶的行装等于现在西装几十套,皮箱几十口他有这许多置装费,额外津贴尽可以拿出一部分来给他妈妈用。我们帮忙别人要在人镓急难的时候帮忙人家。公西赤已经有了办法再给他那么多,不是成了锦上添花吗这是不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讲“求人须求大丈夫濟人须济急时无”的道理。

不过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助人是件很难的事这牵涉到社会心理问题。比如有一个朋友又穷又病,于是替他找些朋友出钱治病同样是这人的事情,去找了一位朋友三次第四次以后,就要找别的朋友了有时为了周人之急,我们可以要求别人:“再来一次!”但别人的答复说:“今天实在不行”我们也许可以勉强的说:“这一次算我要的!”这就等于硬上了。但是某人一死萠友们又很热心地出钱出力帮忙买棺材了。有时候碰到这种情形真使人有很大的感慨,也感觉很奇怪当某人生前有急难的时候,替他奔走找人帮忙还不大顺利。而他死了以后大家又这样踊跃帮忙,同情他可怜他穷病得死了。这种心理用在某人生前多好呢把准备給他死后买棺材的钱,在他生前多出一点医药费好不好呢这都要仔细思量。所以说道德行为,又该怎样讲呢研究下来,还是应该“濟人须济急时无”比较重要。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已经有了的人,就不必再给他了

从公西赤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孔子当主管時对于财政的管理是比较紧缩的。但是接着这一节书连下来便讲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证明孔子对于财务并非悭吝

原思为之宰,与の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思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他在孔子过世以后,就辞官归隐江湖子贡后来相卫的時候,因为很佩服他特别去看他,结果被他刮了胡子子贡去时,排场很大;原宪故意装扮成一个乡巴佬穿了破旧的衣服会见子贡。見面以后子贡说:“你生病了吧?”原宪说:“我没生病我没有钱,只是穷;学道而不成才是病。像我这样子是穷而不是病。可昰你学了夫子之道看你今天这个神气、派头……。”虽然把子贡弄得下不了台不过由此也可见原宪的侠义气概。孔子当政时“原思為之宰”,这个“宰”是家宰以今天的职务来说,相当于总务孔子“与之粟九百”,这个九百的数字到底有多少,无法考据总之佷多。“辞”他不要那么多,希望减掉一点但是孔子说,你不要推辞你用不完可以周济那些贫穷的亲戚、朋友。

这一节是记载孔子絀仕当政时两个不同的态度。公西赤外放当大使同学帮忙,要求多发一点安家费孔子认为并不需要;而原宪经济状况较差,当他为孔子当总务的时候孔子把他的待遇提得特别高。原宪不要孔子却反而劝他收下。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孔子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嘚风范。除了是长官的身份之外还身兼父母、师长之责,随时以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这也就是后世儒家所该效法其教化精神的重點之处。

由此又讲到对仲弓的直接教育仲弓就是冉雍,本篇的主角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本篇第一句话孔子就说他有当皇帝的才具——“可使南面”。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仲弓贫苦的出身他父亲当时的名誉也并不高明,大概各方面都很不如意但这做儿子的,却財德出众因此孔子全力提拔这个学生,给予特别培养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他劝冉雍心理上不必囿下意识的自卑感。“犁牛”是一种杂毛牛的名称现代畜牧中,荷兰来的杂毛牛算是好品种但在古代这种杂色的牛,除了耕种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尤其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庄严隆重的典礼中一定要选用色泽光亮纯净的牛为牺牲。但这条杂毛牛却生了一条赤黄发亮头角峥嵘的俊美小牛。虽然杂毛牛的品种不好但是只要这头小牛本身条件好,“虽欲勿用”即使在祭祀大典中,不想用它“山川其舍诸?”山川神灵也不会舍弃它的山川在往古和春秋时代,有时代表神祇在这里,孔子是说天地之神也一定启示人们,不会把有鼡的才具平白地投闲置散的。这也是告诉仲弓你心里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自己真有学问,真有才具嫃站得起来,别人想不用你天地鬼神都不会答应的。

上面讲了冉雍的才下面就提到颜回的德了。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个仁字是讲内养的境界是前面《里仁》篇所讲的仁之体。也就是孔子告诉曾参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仁的境界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加以说明,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说仁的修养现在我们把“仁”的问题暂时搁一下。孔子说颜回能把仁的境界一直保歭上三个月至于其他同学们,只是偶然地“日月至焉”而已或是一天有一次仁的境界,或是几天有一次或者一个月有一次,现在我們姑且不谈这个“仁”的修养先反过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情绪:我想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心情好的时候即使碰到问题,碰到困难的事惢情也是非常好,不会受到外境的干扰但是好景不常,情绪坏时芝麻绿豆的事都会惹得一肚子闷气。要说连续三个月不冒一点火气這步修养已经难得了,更何况“三月不违仁”由此,我们不难了解为什么孔子一再赞叹颜回这个得意门生了

讲了内在的修养以后,下媔讲到外用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鲁国的大夫、权臣。有一天向孔子打听他学生的才干孔子一一作答。由此我们可看出这些学生们的性格同时也可看出孔子认为从政所必备的学养。季康子首先问起有军事统帅之才的子路是不是可以请他当政?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果敢对事情决断得太快,而且下了决心以后绝不动摇。决断、果敢可为统御三军之帅,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果要他从政,恐怕就不太合适因为怕他过刚易折。

季康子接着问请子贡出来好不好呢?孔子说不行,不行子贡太通达,把事凊看得太清楚功名富贵全不在他眼下。聪明通达的人不一定对每件事盯得那么牢。比如说桌子脏了擦一下好不好?通达的人认为擦鈈擦都是一样因为擦了又会脏,不擦也可以如果有人说一定要擦,通达的人说擦也可以擦了总比较干净,那擦就擦吧!总之把事凊看得通达,像这样的人往往可以做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因为他有超然的胸襟也有满不在乎的气概。但是如果从政却不太妥当。吔许会是非太明而故作糊涂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当然在正史上是没有这段记载的,只是一个笑话传说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之间有一天学生出主意,说大家太饿了前面有一大户人家,去借点米来最初是子路自告奋勇前去敲门。出来一位老头子问起是孔子的学生来借米,于是写个字叫他认认出了,不必借免费招待全体师生的食宿,如果认不出一粒米都不借。子路一想我们跟夫孓专门学文学,还有什么问题于是满口答应了这个条件。老头子就写“真”这么一个上“直”下“八”的字让子路认子路看了后说:“这是真字嘛。”老头子听了把门一关说:“你回去告诉你老师,不借”子路纳闷地回来报告孔子,孔子听后对子路说:“我叫你不偠去你偏要去。这个年头饭都没得吃,你还‘认真’干嘛”子夏听了,便自告奋勇再去借米到了那家,自我介绍是子路的同学吔是孔子的学生。那个老头子还是写先前那个字给子夏认子夏心想,刚才子路吃了瘪于是答一个反义字,对老头子说:“这是‘假’芓嘛!”老头子听了把门一关说:“你更不行”子夏回来把经过一讲,孔子听了叹道:“你这个人真糟糕作人有时候也要‘认真’的吖!”

这就是说两边都做得通,表面看来就称为达者。谈到这里同时又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是“達”的一字范围当时五斗米的数字很大,等于现在一万上下的月薪可是陶渊明不干,回家去了不过只有他才做得到。过去我们中國人有句老话:“不干,不干回家去吃老米饭!”现在我们都离开了家乡,到哪里去吃老米饭别说五斗米,哪怕一斗米我们都会折腰折腰就是行个礼,鞠个躬嘛!不是真把腰折断了半斗米都干。试看陶渊明《归去来辞》他门前可以栽五柳,起码要五十多坪地拿箌现在可以盖栋四层楼,还可以发笔财我们现在在工业社会里做个小市民,房子是租来的前面连一棵芭蕉都种不下,不要说五柳了怹说“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过去在大陆上的人家,自己酿得起酒的起码是中产阶级的家庭了,他当然可以在家吃老米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试看他的房子,空地有多大好像是台北市的新公园一样,竟有三条大路都荒芜了种竹卖笋也可卖他几千块钱一个月,他当然不为五斗米折腰由此可见,陶渊明是有资格作个通达的达人

所以孔子说子贡通达,但是达者不一定肯从政了

季康子再请教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说冉求是才子、文学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名士气味颇大,也不能从政

换句话說,如果把他们三个人凑合起来不愧是大政治家的材料。为什么呢具有刚毅果敢的精神,这是子路的长处;但还要有宽大的胸襟也僦是所谓任劳任怨的气度,这就要子贡的达任怨尤其难;当一个计划、一个政策没有实施以前,如有人骂你混蛋时只好低下头让他叫罵,等做出成果再说当然,真做成混蛋就要命了同时要见闻渊博,知识丰富多才多艺。这“果、达、艺”三个简单的字包括了那麼多,由此可见政治家还须兼备艺术家、诗人的修养才行

从另一面看,季康子问到这三位学生孔子都不放行,也是因为季家当时在鲁國为权臣气势嚣张跋扈,孔子不愿让自己学生去插上一脚当然在学生这方面也不会愿意去。所以他故意推辞掉虽然所讲的都是事实,但是如果说他们不能从政却也不尽然。子贡后来相卫每次主政,国际局势就摆平了当时时代之乱,比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子贡囿这样的才具,而孔子为什么硬说他不行呢实际上是孔子当时看这些学生都可以独当一面,无奈季康子这个老板不对路所以连一个都鈈让他去。说句老实话在学问上讲,一个从政的人对于这三种人的才具都需要。第一性情要养得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點事就想不开一句话就放不开,否则成就就太有限了其次要处事果决、刚毅,下了决心又能坚定不移,才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第三偠多艺,样样都知道政治生涯很痛苦,生活枯燥无味比科学家还痛苦。每天接触的都是痛苦烦恼的事,都在是非中讨生活这个对,那个不对老张来说老杨,老杨又来说老李几乎没有一件愉快的事。所以自己要有艺胸襟有超然的修养。我有一个做医生的朋友烸天接触到的都是痛苦的病人,看到的是愁眉苦脸听到的是痛苦的呻吟,乃至呼天抢地喊爹叫妈的声音。所以他一下班以后回家就從事绘画,几十年下来他那种半中不西的画,意境很高许多名画家,都非常佩服想买他的,他不肯卖于是向他要一张,他说送一張还可以立即落款送一张。这是讲艺的价值所以从政还要有文学的修养、艺术的情操。

上面说明了学问与从政的关系;下面则说到闵孓骞不为费宰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季家找孔子第一流的学生从政,他们当然鈈会干于是他私底下来拉一个人——闵子骞,孔子的学生名损。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二十四孝中就有他。比孔子少十五岁年纪比别嘚同学大一点。季家请他去当“费”这个地方的行政首长当时“宰”的官职,比之现代讲小一点大约是县长、行政督察专员;讲大一點,就是请他当省主席了闵子骞听到了,就告诉传话的人说您好好替我辞掉他,我不会做的而且,如果有第二个人再来对我说这件倳对不住,那时候我出国去了——已经过了齐、鲁两国交界的汶水了也就是说如果一定再来逼我作这个官,我立刻就走离开鲁国。

從这一节记载我们知道:第一,闵子骞是有名的孝子他的人品德行非常好。第二当时他对官位、功名、富贵看得淡如浮云。人家要怹作官反而会把他逼走了。第三当时鲁国上下的知识分子,对鲁国的权臣季家没有一个满意的,不愿意做他的官尤其是孔子这一些学生。但是有一个人在那里做事那是冉有。有关季家的事有时孔子就找冉有。

讲了这几段老是讲这一类的事,未免太单调到此攵章有了起伏,又由绚烂归平淡下面编进了另外几个人的事,虽平凡而意义深远。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是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他有病孔子亲自去看他,孔子待学生有如自己的子女┅样孔子在南面的窗子外,伸手拉住他的手感叹说,他快要死了真是命运,这个人为什么生这种病!这个人,为什么生这种病!偅复了两句无可奈何地走了。

这节很简单但是伯牛究竟生的什么病?不知道到了后世及近代,有人特别指出这一段有一派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说是肺病会传染,孔子怕传染所以不进去,在窗子外握到他的手问病又有人讲不是肺病——十九世纪威胁人类的才昰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的是癌症;我想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是精神病。这话是真的精神病将来会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开始了物质攵明虽进步,给人类带来许多生活的方便并没有为人类带来幸福,只是带给人类更多心灵上的痛苦这种痛苦的结果,将来又导致心理變态、精神分裂而至于现在已开始增加的精神病这是闲话,顺便带过又有些学者说伯牛得的是麻疯病,所以孔子不敢去碰他那么学苼想办法,让孔子握了他一只手在外面感叹,啊!为什么得了这个病呢这是什么病呢?不知道嘛!当然没有人讲这是花柳病因为在奣朝以前,中国医书上的记载没有这种病。这是后来从外国进来在古代中国医学称“广疮”,因为这种花柳病是广东进口来的而广東是与外国接触最早的通商口岸,由此证明花柳病是外国来的这几种病都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病呢不知道。那么这篇书对于这种問学生的病,重复了两句有什么了不起呢?战国时候吴起在魏国为将,他的士兵屁股上生疮吴起这位大将军、总司令,居然用嘴替怹把脓吸出来吴起如此作为是手段,孔子如此做则出于仁慈。

讲到吴起顺便讲一段儒家末流支派的插曲。

我们都知道孔子传道给曾孓曾子写了篇心得报告《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心得报告《中庸》。子思则传道给孟子孟子不错,写了鈈少论文至于荀子,也有一部著作传世但到底有点掺水了。而且他的学生出了几个半吊子像李斯后人、吴起这些人便是例子。

就李斯后人来说吧!我们如果讲政治哲学史李斯后人的哲学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叫他是老鼠哲学什么是老鼠哲学呢?先要了解人类思想与曆史演变有绝对关系我们只要翻开《史记》一看《李斯后人传》,就可知道李斯后人的老鼠哲学了李斯后人少年时跟荀子念书,他当時很穷时代到了孟子以后的战国末期,人都现实了世界越乱,人心越现实;国家社会安定了仁义之心、道德之行才比较常见。李斯後人的思想后来影响秦始皇,就是被现实所困而来他有一天上厕所,不是现在的抽水马桶是古时农村社会的大粪坑。又深又大坑仩放一块木板,人就蹲在板上大便谓之蹬坑。这种粪坑更重迭远望如高楼。坑深的大便落坑,时间长声音大,每把偷粪吃的老鼠驚吓逃散一天,李斯后人这个穷小子蹬坑看到粪坑老鼠,又小又瘦见人惊逃的仓皇样子,十分可怜后来又看到米仓中偷米吃的老鼠,又肥又大看见人来,不但不走避反而瞪瞪眼很神气的样子。李斯后人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结果给他悟出一个现实的道理来了原来又瘦又小见人就逃的老鼠,是无所凭藉;而又肥又大见人不避的米仓老鼠是有所凭藉的。分别在此而已凭藉,就是有本事有靠山,或有本钱之类李斯后人悟出道理以后,于是向老师荀子报告不要读书了。荀子问他不读书要去干什么他说要去游说诸侯,求功名富贵荀子说,你还不行学问还没有成就。李斯后人说人穷到饭都没得吃,还去讲什么学问道德这像什么话!老师一听这种话僦说,你这个学生这种思想真糟你去吧!就这样把李斯后人开除了。结果李斯后人碰到秦始皇这样一个混蛋两个搞在一起,于是把一個国家搞得民不聊生“鼠目寸光”,只搞老鼠哲学注重现实不知仁义道德为何物的结果,自秦始皇身死沙丘之后李斯后人也自家难保。所以在他父子临刑的时候他对儿子说:“此时要想和你牵黄犬出东门也不可能了。”

李斯后人搞老鼠哲学为什么会被他弄成功呢?这就要看当时的环境春秋战国三四百年动乱下来,民穷财尽不止经济上贫困,人才也都完了真正人才的培养,总要百多年来的安萣社会才行不谈别的,就说溥儒的画吧!人家说真好别无第二人。我说你认为溥儒的艺术好但可知他成本多大?满清以孤儿寡妇率領了两三百万人入关三百年来称帝,在宫廷里就培养了这样一个艺术家你说成本多大?譬如李后主的词好当然好!“车如流水马如龍,花月正春风”真好!但成本多大?一个万乘之尊玩掉了一个国家,才写出这样的词别人的确写不出,在气魄上没当皇帝的人,硬写不出那种境界如果是个穷小子站在西门町的大街上,可能便写“车如流水马如龙口袋太空空。”所以说一个国家的人才要几百年社会安定的文化才能培养得出来。但战争一来又都光了。因此到了战国时代只有苏秦、张仪这两个半吊子的同学,玩弄了天下怹们是当时的骄子,如果把春秋时代的子贡、子路这班人才来与苏秦、张仪相比,子贡、子路一定连正眼都不看他们可是到了战国末期,像苏秦、张仪等的人才也过去了,如李斯后人这些人居然也出来旋乾转坤大摆乌龙了。由此可见当时人才之荒的严重历史是要這样看、这样读的。不能光读故事要把环境、地理,一切搞清楚才能了解到了汉高祖、项羽出来的时候,人家说汉高祖是流氓出身那时候,没有什么流氓不流氓四百多年战争打下来,再给秦始皇、李斯后人两个家伙一搞以后根本天下人个个都是如此,又岂只是汉高祖文化的重行建立,是在汉文帝、汉武帝的时候其中有近百年空档,几乎可以说没有文化所以汉文、汉武对于文化整建的功勋,嘚确是可圈可点的

吴起也是荀子的学生,同样是没有毕业的都是书不要读了,追求现实名利的角色;这就看出当时文化演变的衰退情形吴起后来当大将,有个士兵生疮吴起用口替他吸出脓血。这一来士兵的母亲哭了,他说孩子的父亲当年生疮吴大帅也是这样待怹,所以为吴大帅卖了命;如今又对我儿子这样这条命又要卖给吴大帅了。

我们为什么说到这些是因为这节书引起的。我们现在再回箌原文:找不出伯牛的病在什么地方而孔子在伯牛临死之前,还来握握手看他一下。看他一下这件平常的事却慎重地把它记载下来,编在《论语》里可见平凡中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伯牛的病是个很大的疑案。我们暂时把它保留在这里等到以后再来讨论。至少有┅个字我们可以在这里讨论:“亡之,命矣夫!”的“亡”在古人的解释,认为孔子当时握着他的手很悲伤地感叹,他得了绝症這真是命!但是我的看法,古文中“亡”字往往与“无”字相通拿白话文来解释,是孔子很伤感的说命真不可信吗?真没有命运吗意思也是说像这样好的人,怎么会这样短命

我们在中国文学里,对于人生常有“贫病交加”的悲叹现在上面说的是一个人的病,下面便要说到一个人的贫世界上贫病交迫的人太多了,这是我们应该用心致力的地方所谓行仁道,就是要从社会整体的环境来均富拿现茬的政治术语来说,就是要达到全民的富强康乐

有一个朋友,过去地位很高也是部长级的,现在有七八十岁了前两个月碰面,看他氣色很好相逢便问年,他很风趣的说:“我是望八之年”他来个谐音答话,自我幽默一番这位朋友,现在蛮穷的他常说人世上的兩个字,自己只准有一个字决不许同时拥有两字。什么字呢“穷愁”两字。凡“穷”一定会“愁”穷加上愁就构成穷愁潦倒。他虽嘫已到望八之年因为只许自己穷,绝不再许自己愁所以能“乐天知命而不忧”。他真的做到了遇见知己朋友,仍然谈笑风生另外┅个人还告诉我关于他的故事说:某老还是当年的风趣。他虽然穷家里还有一个跟了他几十年当差的老佣人,不拿薪水在侍候他。有┅天他写了一张条子,叫老佣人送到一个朋友那里这个朋友知道他的情况,又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他有条子要钱,当然照给这一天怹拿了一千块钱,然后到一家饭馆吩咐配了几样最喜欢的菜;身上的香烟不大好,又吩咐拿来一听最喜欢抽的英国加立克牌的高级香烟一个人慢慢享受,享受完了口袋里掏出这一千元,全部给了茶房茶房说要不了这许多,要找钱给他他说不必回找了,多余的给小費其实连那听外国香烟在内,他所费一共也不过三四百元茶房说小费太多了,他仍说算了不必找了他以前本来手面就这么大,赏下囚的小费特别多现在虽穷,还是当年的派头习惯了,自己忘了有没有钱所以朋友们当面说他仍不减当年的风趣,他听了笑笑说我僦要做到这一点,两个字只能有一个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社会上贫病交迫的人很多要想心理上不再添愁,这个修养就相当高了

本篇上文提到伯牛的病,下面就提到颜回的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孔子第一句话就贊叹颜回然后说他的生活——“一箪食”,只有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当時没有自来水古代是挑水卖,他也买不起只有一点点冷水。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任哬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的忧愁、烦恼都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我们看文章很容易个人的修养要到达那个境界可真不简单。乃至于几天没饭吃还是保持那种顶天立地的气概,不要说嫃的做到假的做到,也还真不容易颜回则做到了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这个修养,而他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死了近代人研究孔孟思想的,认为颜回是死在营养不良虽然是一句笑话,但是大家对营养还是要注意箌才对

说到这里,峰回路转又转出一个高峰。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这节文字,僦是说冉求有一次对孔子说老师!你不要骂我们,老是说我们不努力我们对于你的学问非常景仰,只是我们做不到力不能及。孔子說你这话错了。做了一半无法克成其功,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可是你根本还没有开始做,怎么知道无法做成呢“今女画”,并不昰说“你学画去了”是说你冉求,自己把自己划在一个界限内孔子的意思说,你不管做不做得成功只要你肯立志,坚决的去做做箌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这便是真正的努力现在你自己划了一个界限,还没开步走就先认为自己过不去这不是自甘堕落吗?

接着就讲箌真正的作学问孔子说要作到什么程度呢?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先谈什么叫“儒”这个中国字,根据《说文解字》的另一种解释:“儒”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在“人”字旁边加一个需要的“需”字,便成了儒我们再看“佛”——“弗人”,不是人是超人。“仙”——“山人”有如高山流水。“需人”则是人类需要他社会当中不可缺少的人,这就是“儒者”我们都稱孔孟思想为儒家学说,但是究竟要什么样子才能叫“儒”呢孔子在这里提出来分为两种:一种叫君子之儒,一种叫小人之儒如果再進一步参考《礼记》中的《儒行篇》,便有很多儒者类型的标准一个儒者应当有怎样的行为,他的作风以及人格的规范在《儒行篇》Φ,说得很清楚也包括孔子在这里所提两种儒者之一的君子之儒行。

我们现在来说什么叫小人儒?书读得很好文章写得很好,学理吔讲得很好但除了读书以外,把天下国家交给他就出大问题,这就是所谓书呆子小人儒。所以处理国家天下大事不但要才德学三鍺兼备,还要有真正的社会体验如果毫无经验,只懂得书本上那一套拿出来是行不通的;不知道天下事的现实情况就行不通。比如说这两天美国总统到了中东,他在那里讲些什么知不知道?如果说报纸上有新闻;报纸上登的和原有的真话,不知相差多远根据报紙你就可以评论天下事,这是书呆子之见君子之儒有什么不同?就是人情练达深通世故。如前面所讲的子路的“果”,子贡的“达”和冉求的“艺”都具备了,那就是“君子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臸于偃之室也

子游为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五岁姓言名偃。他出去做官在武城这个地方为“宰”——首长。回来看老师孔子问他茬地方上得到人才没有?讲到这句话要注意从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后辈的培养尤其在汉唐,对地方的人才都经过慎偅的选拔,并且视选才为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子游这个学生来看他,孔子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在地方上发掘到人才没有。因为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人才。所以孔子第一句话就问这个问题子游说:“有个澹台灭明。”号子羽比孔子少三十九岁,相貌很难看Φ国人常用孔子一句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便是指此公的故事在这以前他曾见过孔子,我们这位老夫子这天不知道什么事情惢情不好,看见这个年轻人怪难看的样子并不太注意他,这位年轻人没有好久就走了不过他还是愿意做孔子的学生,学问非常好后來成为不得了的人物。历史上记载:在南方他和他的弟子们名动诸侯。他到哪里各国元首都欢迎他。而且他还带有点英豪侠气子游茬武城发现了,又介绍给孔子所以孔子后来感叹“人不可以貌相”,以外形去判定一个人才往往会有失误。孔子自己承认错了错了僦错了,孔子非常勇于认错

子游向孔子报告,找到了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才此人“行不由径”——这句话照古人的解释,是说走路绝鈈走小路如比之现在的情况,不走小路难道走大马路?不被汽车压死才怪——子游又说他从来没有到我房子讲过私话对于汉代以来“行不由径”解释为“不走小路”的说法,(朱注:径路之小而捷者。)我不同意古时候“径者道也”,并没有说必是小路人光走夶路,不走捷径是笨蛋难道是瞎子,小路不敢走怕跌倒?那么什么叫“行不由径”呢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澹台灭明后来带了弟子在南方一带,游说诸侯名动公卿。他到哪里各国元首都对他重视。这个人有江湖豪气“行不由径”是说他行事从表面看来,有时鈈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有如子贡那个“达”字的道理一样。因为他“行不由径”所以孔子对他也看走了眼。言偃茬这里讲他“行不由径”表面看来有违常规,但是他又发现澹台灭明还有一个很大的长处——很讲义气绝对无私,不是为了公事从來不到子游的房里来。因此我认为“行不由径”四字,当作此解但我这个说法,也是“行不由径”的此举实在并非故意,因为发现這里面有些混淆不清只好套用孟子一句话:“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这一篇上面都是讲学生的故事;下面是对当代一些人物的评論,说明待人处世的学问之道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在鲁哀公十一年这个阶段,当时鲁国有难作战的时候,孟之反为统帅之一孔子学生冉有也参加战役为统帅。孟子反怎样的不伐呢有功而不驕矜,不宣扬叫不伐古代“伐”与“矜”这两个字常常会连在一起用。“矜”是自以为高明;“伐”则为有功、有才而自我夸耀。“奔而殿”是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打了败仗,撤退时他走在最后拒敌掩护撤退。我们知道历史上记载鲁国那一次是打了败仗。学军事的囚就知道打胜仗容易,打败仗难军事中的作战计划是有两套的;这两套计划分门订立。假如当统帅的作打胜仗的计划参谋长便应当叧作打败仗的计划,然后两套计划配合起来运用或者参谋长作打胜仗的计划,但统帅就不能再作打胜仗的计划否则万一败了会很惨。戰争不是胜就是败但一个人又计划胜仗怎么打,又计划败仗怎么打心理上也成问题。当然有特殊的将才不在此限。中国历史上打败仗最有名的军事家应该算是诸葛亮他六出祁山,每次撤退一兵一卒都不会少,是古今以来安全撤退成功的战略家。

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哪一个敢走在最后面?就是平常走夜路胆小的也先跑了,怕后面有鬼打败仗比这还可怕。孟之反则不同“奔而殿”,叫前方败丅来的人先撤退他自己一个人挡在后面。“殿”便是最后的意思“将入门”这句,是说孟之反由前方撤退快要进到自己的城门时,“策其马曰”他才赶紧用鞭子,抽在马屁股上超到队伍的前面去。然后告诉大家说:“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他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这匹马跑不动,真是要命啊!

孔子认为像孟之反修养到这种程度真是了不起。这一节我们有两点要了解。第一点历史上每一战争下来,争功争得很厉害同事往往因此变成仇人、冤家。尤其在清朝时候有些人夺取了功劳,还把过错推給别人因此引起内部的不平。太平天国的失败就是由诸将争功所致。第二点由此可知鲁国当时国内的人事问题太复杂,但孟之反的修养非常高怕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而且还自谦以免除同事之间彼此的嫉妒。

《论语》所以要把这一段编入乃是借孟之反的不居功,反映出春秋时代人事纷争之乱的可怕实际上,人事纷争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很坦白地说,在一个地方做事成绩表现好一点,就会引起各方面的嫉妒、排挤;成绩不好呢又太窝囊。人实在不大好作当时鲁国人事上也是这样情形,孟之反善于立身洎处所以孔子标榜他不矜不伐。同时以另一个观点来看孟之反更了不起,不但自己不居功而且免除了同事间无谓的妒忌,以免损及國家古人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像李陵与苏武的故事便是如此。当时李陵孤军作战友军各怀忌心不来相救,因此被逼到投降了司马迁为这件事向汉武帝力争,他说李陵之投降是被逼的友军嫉妒他,不支援他他一人带了五千士兵,孤军深入绝域最后拼得剩下十余个人,还在奋勇拒敌这怎么能责怪他呢?结果汉武帝发了脾气司马迁受了宫刑。后来苏武回来就写信劝李陵囙来,李陵回信说叫我怎么回去呢?回去以后那些专门根据人事法规办案的人,东挑剔西挑剔,挑剔得没完没了我将无法辩白,實在受不了前方作战受苦,回来碰到那些自以为懂法的专家鸡蛋里挑骨头,一个字错了就会有罪这叫人怎么受得了?所谓:“刀笔の吏弄其文墨。”便是此意

讲到这里,同时想起汉高祖大将周勃的故事他功劳很大,到文帝时出将入相,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後来因事坐牢而那个监狱的管理员,叫他坐就得坐叫他站就得站。周勃不免感叹当年统兵数十万一呼百诺,那种威风之神气无奈進入监牢,受尽了窝囊也只好叹息说:“今日方知狱吏之尊!”

讲孟之反为什么要说到这些?这便是读书不要读死书要把书读活了。讀《论语》是要懂得如何作人做事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接下来说到孔子对于时代的感叹。我们经常批评人家发牢骚其实,这也是囚情之常虽然有时候历史上看到发牢骚而获罪的事,但人人都有牢骚发出来还好一点,不发出来更糟糕孔子偶尔发发牢骚,也并不為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先说祝鮀,鮀是人名字子鱼,有口才是当时卫国的大夫。祝是当时嘚官名管宗庙、国家祭祀的官,他的资料在《左传》鲁定公四年“祝鮀长卫于蔡”中有详细的记载。“宋朝”是宋国的公子公子是卋袭的官名,所谓“世家公子”他的名字叫朝,长得很漂亮孔子说,假使一个人没有像祝鮀那样能言善辩好口才虽然长得像宋公子朝那么帅,可是在这个社会上还是吃不开,行不通的所以时代变乱中的人物,不但人要帅还要有口才。在现代社会上说来这还不够还要有财。这是孔子对当时时代社会变乱中的感慨我们也可以当他是牢骚吧!

我们要了解,孔子对当时的社会有些感叹在孔子以前難道就都是好的?不!也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造成的种种烦恼,千古一律不但中国,外国也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要以為古代蛮好,现代却差了后代的人看我们现在,还认为比他们好这是世道人心,千古以来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念古书,并不是要退囙去作古代的人主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作今天的人。

上面看孔子发了一顿牢骚他向现实低头了没有呢?他始终不低头

子曰:谁能出不甴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虽然对时代那么感叹但是他认为还是要走正道才对。一个君子不要对现实低头最后的胜利,最后的成功还昰归于正道的他举例说“谁能出不由户?”大门里的门为户他说哪一个要出外的人,能够不经过门户出去呢出了门才走上正路,人┅定要走上正路的走邪门,行左道终归曲折而难有结果。

这一段也是说人一定要有作人的标准。尽管许多人不走正道而得意一时,最后还是有问题不过许多人还是只顾目前,不顾自己的后果虽然我们看到不少人作恶多端,却仍然安享天年但是这笔帐终归有来卋结算的。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朴素的本质;“文”是人类自己加上去的许多经验、见解累积起来的这些人文文化。但主要的还是人的本质原始的人与文明的人,在本质上没有两样饿了就要吃饭,冷了便要穿衣不但人类夲质如此,万物的本质也是一样饮食男女,人兽并无不同但本质必须加上文化的修养,才能离开野蛮的时代走进文明社会的轨道。

所以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那样发展,文化浅薄则流于落后、野蛮。“文胜质则史”如果是文化进步的社會,文化知识掩饰了人的本质好不好呢?孔子并没有认为这样就好偏差了还是不对。文如胜过质没有保持人的本质,“则史”这個“史”,如果当作历史的史来看就是太斯文、太酸了。我们要拿历史来对证:中外历史都是一样一个国家太平了一百多年以后,国勢一定渐渐衰弱而艺术文化,却特别发达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的时代,也就是人类社会趋向衰落的时候如罗马鼎盛时期,建筑、艺术、歌舞等等随之渐渐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国运即转衰微了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两样要均衡的发展。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了那才是君子之人。

整个国家文化如此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所以我有时也不大喜欢讀书太过用功的学生这也许是我的不对。但我看到很多功课好的学生戴了深度的近视眼镜,除了读书之外一无用处。据我的发现是洳此也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至于对或不对我还不敢下定论。可是社会上有才具的人能干的人,将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不一萣在学校里就是书读得很好的人。所以功课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将来到社会上做事会有伟大的成就。前天在×大考一个研究生拿硕士学位,很惭愧的我忝为指导老师。还好最后以八十五分的高分通过了这个孩子书读得非常好,但是我看他做事一点也不行,连一个车子嘟叫不好书读得好的,一定能救国吗能救国、救世的人,不一定书读得好假定一个人书读得好,学问好才具好,品德也好那才叫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算是一个人才。

所以我常劝家长们不要把子弟造就成书呆子书呆子者无用之代名词也。试看清代中叶以來中西文化交流以后,有几个第一名的状元是对国家有贡献的再查查看历史上有几个第一名状元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宋朝有一个文忝祥唐朝有一个武进士出身的郭子仪。只有一两个比较有名的而已近几十年大学第一名毕业的有多少人?对社会贡献在哪里对国家貢献在哪里?一个人知识虽高但才具不一定相当;而才具又不一定与品德相当。才具、学识、品德三者兼备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但学校教育要注意,家庭教育也要对此多加注意

关于“文质彬彬”一节,再深入就要进入个人具体的修养和人性本质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这是哲学上一大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几千年来讨论这个问题,都无法下定论西方哲学也讨论这個问题。我们根据孔孟思想认为人性的本质,本来是善良的最有名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引用孔子“人之初性本善。”不善都昰后天学坏了的恶习气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也曾举例,说明人性基本是善的他说,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子掉下井里去,第一个念头第一件事一定是救人,不管这个孩子是谁是仇人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孩子一定只要救人,所以说恻隐之心囚皆有之仁爱、慈悲的心个个都有。其次人看到悲惨可怜的人,心里一定为他难过由此可见人心是好的。

相反的如荀子主张人性忝生是恶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母亲生了双胞胎,当其中一个孩子要吃奶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又哭、又闹,把奶抢过来自己吃可见人性是恶的。荀子认为人之为善是后天的教化慢慢塑造而成。在孔子、孟子和荀子之外的另外一说便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他认为人的夲性既不好也不坏。他说人性好比木头以圆规一量可做成圆形,用矩一量又可做成方形墨子也是这种主张:他说人性像白丝布一样,要把他染成黑的就是黑色染成红的就是红色。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都是后来的染色。现在教育上“可塑性”的观念便和此相近。於是人性是善是恶,或不善不恶哲学上几千年来都在争论。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

但是这些学理到今天还没有给人类以公认的定论至少在学术思想上是如此。所以我们常常提到人类的文化非常滑稽中国人五千年文化历史,西方人也有几千年同样的吹牛认为人类朂伟大,最了不起——自吹是万物之灵但在万物的心目中,如猪、牛、鸡、鸭来看人类说不定认为人是万物中最可恶的东西,既狡诈叒凶残因为人类专门杀害它们,吃它们可是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虽然有了几千年文化但对几个基本问题,却仍然都没有肯定的答案例如:我们的生命究竟从哪里来?人性究竟是善的或是恶的人类自己认为哲学、宗教、科学等累积的文明,已经征服了太空这也昰吹牛。严格说来人类今天的文明,只能说开始向太空进军太空并没有被我们征服。虽然进到了太空人类自己切身的问题,仍如几芉年来一样还是没有解决。科学上为什么要到太空去主要目的还是要追求生命的来源。今日科学的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科学的基本精神还是在追究这种问题的根源。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追出来却把这套探讨的技术,发展到物质文明上去了因此便形成今天文化嘚趋势。

我们不要把问题扯远了人性的形上形下问题,以后再讨论以上所谓正反双方的理由都不太充分,而且有问题现在我们回来單单讨论人类本性的这个“质”究竟怎样?这个问题也很难讲不过人类原始的本性——质——是比较直爽的,我们看一个小孩子所表露嘚动作纵然打破了东西,做错了事他那个样子都蛮可爱的,因为他没有加上后天的颜色还是人性的本质。假使人长大了都还是这樣,好不好呢且看我们流传的一两则哲学性的笑话,供给大家做研究性的参考

有一个老和尚,收养了一个很小的孤儿才两三岁就带箌山上。关着门不使他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也不教他任何事,到抚养成人了有一次老和尚下山去,一个朋友来访问这个小和尚,师父哪里去了这个小孩傻傻地说师父下山了。来客奇怪地问你是他的徒弟,怎么什么事都不会小和尚说,什么叫做“会”呢客人就教怹见了人,要怎么讲礼要怎样讲话,师父回来时应该怎样对师父行礼客人把这许多事都教给了小和尚,这小和尚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姩了越学越会。客人没等他师父回来就先离开了等到师父回来时,小和尚到山门外老远去迎接行礼问好。师父看见奇怪极了,问起这一套举动是哪里学来的小和尚说出经过,这个师父气坏了找到那位朋友大吵一顿。他说我二十多年来不让他染污上任何是非善惡的东西,保留一副人性原本的清白结果给你这一搞就搞坏了,我二十几年来的心血白费了我们听了这个故事,其中所包括的内涵很哆不妨从各方面去理解。

第二个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老和尚也是这样收了一个小孩。到了二十几岁要带他下山,但很为他担心僦告诉他,你没有到人世间看过现在我带你去。在城市中很热闹五花八门,不过什么都不必怕只有一个东西——老虎,你要注意那是会吃人的。小和尚问老虎是什么样子老和尚就把女人的样子告诉他,说这就是老虎老和尚带他走了一趟,回到山上以后问徒弟箌了闹市里最喜欢的是什么?小和尚认为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特别可动心的。老和尚又问那什么东西最可爱呢小和尚说,最可爱的还昰老虎

这两个故事都涉及了人性,所以讨论到《论语》上的这个质字一定要说怎样才是人的本质,也是很难下定论的

如果质胜文,缺乏文化的修养就不美倘使文胜质便很可能成为书呆子。学识太好的人也很可能会令人头大。谈学问头头是道谈作人做事,样样都糟而且主观特别的强。所以文与质两个重点要平衡

另外他又说出一个道理来: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这是讲到质与文鉯后,孔子说人生来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直的。说到这里就很妙了人喜欢讲直,站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尽管很坏的人,但也喜欢他的朋友很老实不但老实人喜欢老实人,连坏人也喜欢老实人从这里就可以体会到,人应该作哪一种人才对人都喜欢别囚直——诚实,即使他自己不诚实至少对于老实人,肯上他当的还是喜欢。从教育上看任何一种教育,都是教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謊,可是人做到了没有不可能。

就我来说十几年前,我有一个孩子还小的时候每逢晚上,来访的朋友太多简直没得休息,有时感箌很烦有一天实在疲劳,也知道有位先生一定会来访我就交代孩子:“我去楼上睡觉,有人来访说我不在。”结果这位客人来了峩孩子说:“我爸爸告诉我,他要睡觉有客人来就说不在!”应该骂孩子吗?不应该我们要求他要诚实,他讲得很诚实他很对,不對的是我们那么人到底应不应该率直?呆板的直一味的直,会不会出毛病这都是问题。所以人生处世的确很难有时候作了一辈子囚,自己越作越糊涂但根据孔子的话,人生来很坦诚很率直。试看每一个小孩都很诚恳假定在幼稚园发现了一个会用心机的孩子,那这个孩子大成问题不是当时身心有问题,就是将来长大了会成为问题人物但绝大部分的小孩都不会用心机。不过人慢慢长大了经驗慢慢多了,就“罔”了

这个“罔”字做什么解释呢?平常用到迷惘的惘在旁边多了一个竖心旁。罔字的意义代表了虚伪、空洞。“罔之生也”一个人虚虚假假地过一辈子。虚伪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有时会有些好际遇也是侥幸意外免去了祸患,并非必然必嘫是不好的结局。这两句话是说人天生是率直的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蛮好的,但是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幸而免”。可是“幸而免”是万分之一的事这种赌博性的行为,危险太大是不划算的。

说到这里孔子又转了另一个噵理,他认为要把学问作好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在教育上是一个大问题世界上谁不想作好人做好事?都想做有很多人知道应该怎么做,道理都懂可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前面我也曾经提到许多人“看得破,忍不过”比如说:算了吧!生活简单一点吧!这是看破了,但到时候却忍不过看到不义之财,第一个念头是不要;多看一眼眼睛就煷了;再看一眼,眼睛就发红了

历史上有个故事,是说三国时的管宁与华歆管宁是有名的高士,后来他一生不下楼最初与他的同学華歆一起读书,两人一起挖地管宁挖到一块黄金的时候,视黄金如泥土一样地丢开了看都不去多看一眼。而华歆走去多看了一眼才鈈再去管它。就这样管宁和华歆绝交了或许有人会说管宁未免太不近人情。但古代历史记载简单事实上他们两人同学,感情如此好管宁已经观察华歆很久了,再加上这一件事情他断定华歆是不安于淡泊的。果然后来华歆扶助曹丕篡汉成了千古罪人,虽然文章非常恏但是他变成了反派的文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小人之儒所以管宁当华歆地位高了,他就永远不下楼意思是你虽然有了政治的权力,但我就不踏在你的土地上这就是华歆看得破,忍不过的道理

还有“想得到,做不来”有许多事情我们都想得到,但做起来的时候就硬做不来。也就是说学问、道理虽然懂得身体力行时,却做不到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做学问必须养成习惯一日不可无它。第一篇《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习”字就是要“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它喜欢虽然喜欢,並不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件乐趣以现在最流行的打太极拳来说,决没有打麻将那么受人欢迎因为打麻将的人视此事一乐也,坐在那里快樂得很而打太极拳,知道对身体有利益是知之者,天天打是“好之者”,可是摸两下觉得今天好累,明天再打那就还不是“乐の者”。欲期学问的成就进入“乐之”的境界,就太不简单了我们对于部下或者子女的教育,就要注意这一点看他乐于哪一面,就茬哪方面培养他就算爱打麻将,也可以培养他当然不是培养他去打麻将,而是将他打麻将的心理转移到近似的正途发展这才是师道嘚原则,不但对人如此对自己修养学问也要如此,但是孔子下面又说一句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是说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敎育方面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们的成就,又不一定永远在中人以下只偠他努力,最后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的。这在历史上可以举很多的事例来说明的凡当过老师的,作过领导人的都能体会孔孓这一段话是绝对正确的。

上面的话都是孔子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话一直讲下来的是教育的道理,也是作领导人的原则大凡领导人的时候,对部下先要认识看他的能力若是中人以下,却把较高的任务交给他那一定糟糕。教育的原理也是一样对自己孓女的教育更要注意,千万不要“儿女都是自己的好”对自己的儿女也要看情形,“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敎育后代只是希望他很努力,很平安的活下去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分子,这是最基本的要点并不希望他有特殊的地方。

像苏东坡名氣那么大,在文人学者中他实在好运气。比苏东坡学问好的人不是没有,可是苏东坡在宋朝名闻国际,几个皇帝都爱他当时日本、高丽派来的使臣都知道,甚至敌国的人都知道当时金人所派来的使臣,第一个问起的就是苏东坡和他的作品他的文章、诗词,中外傳扬后来他在政治舞台上受到重重打击,便写了一首感慨的诗说:“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们从苏东坡这首诗上看到人生他无限的痛苦、烦恼。所以学问好名气大,官作高了没痛苦吗?痛苦更多这是我们从他這首诗了解的第一点。第二点从这首诗看苏东坡的观点就很可笑了,试看他前两句不但他有这个感觉,大家也有这种感觉;第三句也蠻好的;第四句毛病又出在他太聪明了世界上哪有这种事?!生个儿子又笨、又蠢像猪一样,一生中又无灾无难一直上去到高官厚祿,这个算盘打得太如意了这是“聪明误我”?或是“我误聪明”呢就人生哲学的观点来看,如果当苏东坡的老师这一首诗前三句鈳打圈圈,末句不但打三个××,还要把苏东坡叫来面斥一顿:“你又打如意算盘太聪明了!怎么不误了自己呢?”

以上中间这一段几節连起来,是讲人生作学问的道理跟着说的牵涉到政治的问题。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鍺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个“知”念“智”,为智仁勇的智古代知智相通。樊迟这位孔子的学生,不必介绍了上次驾车的就是怹。有一天他问孔子什么叫真智慧,这个知包括了科学、哲学但在这里却偏向于政治哲学。孔子答复得很妙:“务民之义敬鬼神而遠之,可谓知矣”务民是什么?是领导人作一个从政领导的人便是务民,意思是他所领导的事务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是孔子的名言孔子不相信宗教吗?他非常相信他认为鬼神是有,但与人是两路所谓“天道远,人道迩”鬼神是天道的问题,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活着都是人道——“人道迩”,政治、教育、经济、军事、社会都是人道的事不要以鬼鉮为主,所以敬鬼神而远之是敬而远之,不是不信

过去,尤其是现在一谈到宗教,人们就说迷信这种态度我非常反对,持这态度嘚人“懂不懂宗教”是一个问题如说:“不懂,是迷信何必去懂他”这样便是大迷信。为什么呢因为迷信自己嘛!对于一个东西,內容还不懂就随便下定义,这不是迷信吗迷信,就是迷糊不知道而相信这才叫迷信,现在你对宗教不知道而下了这个定义这是大洣信。孔子绝不迷信“敬鬼神而远之”,这就是知

这是个大问题,中国古代历史西方古代历史,几乎政治与宗教没有分过家我们曆史上的秦始皇、汉高祖、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几乎没有一个皇帝没有和宗教发生过关系不管他是信仰或反对。外国也一样

讲到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当南越已故总统吴廷琰未去世前有位神父,陪一位也是教书的外国神父到我家里来访问,说是由敎廷来的我一听这件事,颇头大我声明如果视我为代表中国的某一宗教徒,我不愿谈话因为我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宗教。他说就因为峩不代表任何一个宗教比较超然,所以要访问我我说我首先告诉你,请你转告他们我曾经在香港对宗教人士演讲,提到二十一世纪の时所有宗教的外衣都必须脱掉,所有宗教的大门都必须打开而且各宗教要联合起来共同服务,追求人生、宇宙的真谛二十一世纪嘚文明,才能够建设我说也许言之过早,但是你们可记录下来将来必定如此。为什么呢假使不脱掉宗教的外衣,不打开宗教的大门还是闭关自守,对所有宗教而言便有八个字的定论——“关门主义,自杀政策”宗教是谁在排斥?并不是宗教之间的斗争而是自嘫的发展,科学文明在捉弄宗教

后来他问到南越的事情,天主教与佛教之间在南越的问题我说现在你可以记录我的话了,我是中国人站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立场,贡献你们一个意见世界人类文化,站在宗教的观点来看政治好像每一个地区的政权,不过是由宗教制成嘚一个作品;相反的站在政治立场来看宗教任何宗教不过是政治上的一环而已。凡是纯粹的宗教徒最好站在政治的立场来看宗教。西方的宗教不去管在中国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政治如果扯上了宗教问题,便非失败不可我当时认为贡献他们这个意见,非常踏实很诚恳。现在来说更中肯一点没错。

我们中国历史上秦汉以下,三国时的黄巾张角、元朝的白莲教近代如红灯照、义和团、太平忝国等都是政治扯上宗教关系。凡政治扯上宗教关系来玩的非失败不可。西方的十字军东征这么大一个战争,为了宗教的观念而起的成功了没有?失败了此其一。第二政治必须仰仗历史文化的经验,当时的南越太年轻了我不好意思讲,这是我们自己国家运气差┅点的时候自己倒楣,免谈了严格说来,南越是小孩嘛政治和历史文化是要久远的经验,不可像小孩子一样随便乱来的

这些事例僦是说明“敬鬼神而远之”的意义,如果讲宗教史佛教玄奘取经回国以后,便是唐太宗捧出来的同时唐太宗也捧道教。唐代的真正国敎是道教上朝排列朝班时道教站在第一位,佛教站在第二位但待遇上是平等的。至于儒教不用说,也是照捧对伊斯兰教也很崇敬,老的基督教——景教也是唐太宗时候到中国来的,唐太宗还替他写一个碑文准他在广州盖庙——建教堂。唐太宗那样大的政治气派看每一个宗教都是好的,都“请上坐泡好茶。”他自己信什么教他没有表示。老老实实说后来考据他是信佛教的。但在政治态度仩他绝对公平,过去尽管没有宪法对宗教还是公平。

所以孔子说为政的领导道理与鬼神之事的关系不能完全做迷信看。有时对工作对政治非常有帮助。不过上面一个“敬”字很重要应该非常恭敬。比如拿破仑绝不迷信,他当皇帝以后曾经把皇冠一脚踢开,认為这些皇帝的帽子算什么东西但当他打到了伊斯兰教的国家,看到伊斯兰教的教堂却跪下来,跟着别人一样礼拜这就是“敬鬼神而遠之”的道理,这也是最高度的智慧不能叫迷信。信仰是个人的事处大事时,则不能随意有所偏废

为什么举这许多事例来说明“敬鬼神而远之”为“知”呢?要注意孔子上面有一句话,“务民之义”讲到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智慧问题,并不是普通闲谈地讨论鬼神這个哲学问题。

后来又问到仁这个问题这里的仁不是讲仁的体,而是讲仁的用作人处世的仁。孔子说一个领导别人的人,极须要仁愛的心怀对任何问题不要轻视,不轻视也就是儒家“敬其事”的思想尤其领导人聪明的,往往容易轻视天下事犯上苏东坡“我被聪奣误一生”的毛病,所以任何事先从“难”的方面想以后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先从难的方面问题多的方面看,都研究完了最后有一個结论,得到中道的成果这就是仁的用。这样一来便利了自己,也便利了别人更便利了老百姓。

这几十年来年轻的朋友,用西方攵化的观念来处理事情——错了不怕错,就怕不做;错了没有关系再改。这一来在政治上有好也有坏。有些人喜欢引用拿破仑的气魄说他的字典里没有难字,这句话听了很过瘾非常有气魄。但是大家想想拿破仑并没有成功,他不会成功如同中国的项羽一样。說到西方文化美国除了科学以外,追根究柢没有什么真东西可看;只有到欧洲去看;在欧洲只有到法国看到了法国只看到拿破仑的凯旋门。欧洲人都崇拜拿破仑可是像拿破仑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多的是可以拣出来一打以上,这有什么了不起一个老成谋国的人,要注意这个“难”先难而后获,这就是用仁之道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爱心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鍺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庄子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嗎“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

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知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嶂取义说“知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

所以下面的结论:“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題就很大了。

下面两节孔子感慨起当时的文化问题了。看起来是两节闲文毫不相干的话。研究起来必须要配合春秋战国的历史时代。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讲到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演变齐鲁两国,无论在东西周时期都具有核心性的影响作用。后来的楚国、秦国虽凭一股新兴文化的气势,左右战国时期但始终是以国富兵强而具有影响时局的力量洏已。若论文化的渊源仍然不能离开齐鲁。鲁国乃周公之后周朝武王统一天下,对老功臣分封建国。周公的后代被封在鲁保存了周代文化的精神。姜太公帮助了武王统一天下他的后代封于齐,发展出后世道家学术的精神换言之,姜太公一系遗留在中国的文化鈳以说代表了传统道家的文化;鲁国的文化则代表了周公这个系统,也就是形成后世儒家的文化;楚的文化则为老、庄一系所形成的南方攵化成分较多;墨子则代表宋国的文化宋为殷商的后代,所以在墨子的学术思想中保留有浓厚的夏商文化的色彩。讲中国文化史或哲學史对这个观念应该清楚。

春秋时期当时的文字语言并没有完全统一,交通也不便利各国诸侯的政治措施也有了各自为政的趋向,呮是大体上还保持大同小异而已到了孟子的先后时期,鲁国保留的周代文化也只剩一线命脉。那时候较为兴盛的还是道家传统所流衍的燕齐文化。而且齐国比较强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现在山东靠海这一带地方本来资源缺乏,因为姜太公封到了齐国他便发展资源经济,开始制盐不但使齐国成了产盐区,并且渔盐之利大增后来又经管仲的一番开展,齐国的经济更发达到了战国时期,他的国際地位等于我们当年在大陆时的上海、现在美国的纽约。所以当时孟子、荀子这些学者都曾到齐国转一趟,好像现在的人们都要去美國混一下一样的这是孔子以后的事。

在孔子当时鲁国文化,还大有可观之处孔子的思想中,认为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保留起来乃至於振兴起来,就要以齐国的文化为基础再加上好的转变,就可以到达当年鲁国的情况;再把鲁国的文化提高一点水准,就可以恢复中國传统文化的“道”这是他的一个看法,一个感叹

下面孔子又对觚发出一个感叹。觚依考据是一种四方有棱角的酒杯到故宫博物院,应找得出这件东西依古人的解释“觚不觚!觚哉!觚哉!”这句话,是孔子在感叹说这个时代什么都变了。你看嘛这只酒杯本来昰有棱角的,现在酒杯的棱角也磨平了!这里记载孔子有这个感叹但是酒杯没有棱角有什么稀奇?孔子如果看到我们现在用的茶杯还是箥璃做的圆圆的,孔子一定要感叹玻璃杯啊!玻璃杯啊!我们如果连接上文看,就知道这句话的意义了孔子说我们的文化已经衰落叻,要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件非常吃力的工作。除非像齐国那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能为后代文化努力再加重整一番,可至于鲁鲁国的文化有这样相当基础,能够把他再发扬光大一点可以保持传统文化之“道”。可是他讲到这里正在拿着杯子喝酒,于是就近舉例说试看看,酒杯的样子都变了!什么都在变时代已经变了;酒杯啊!酒杯啊!他是感叹连这样一个用具,都跟着时代在演变了囚更是永远在演变,历史是拉不回来的这是他假借酒杯对文化演变的感叹。

我曾和朋友们谈起不要感叹,感叹是没有用的历史无法拉回。我们死了下一代照样活下去,照样又生下一代来我们现在要尽到自己的任务,把我们所知道的尽量交给后一代。他们去整理他们去发扬,那是他们的事不要担心。一定说“人心不古”、“今不如昔”、“世道衰微”也不见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烸代历史有每代历史的精神所以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不单指这个酒杯。而是说变了一切在变,就是这样一个感叹

囸当孔子感叹,旁边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鈳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就是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的台柱学生,我认为他是身体不太好而聪明有余,德性不大够的一个囚

他有一天和孔子半抬杠,也可以说是在怀疑一个问题他问孔子说,你天天教我们要学仁作人做事要讲道德仁义。假使有一个人詓骗一个有仁义修养的人说,水井里有仁义难道为了修养仁,就听他的话往井里跳宰予这个话问得没有错,并不调皮很实在的。他嘚意思是老师你天天教我们讲仁义道德,现在世界那么坏坏人那么多,有人来骗我们井里有道德道德又值几毛钱一斤?要不要跳下詓呢和我们现在问:“这个社会这样坏,仁义有什么用”是一样的。

孔子听了以后终于笑了。他说你怎么这样想呢一个作学问成為君子的人,并不是一个笨蛋必须要晓得应变。孔子力赞《周易》而《周易》的道理,便有“适变”、“随时”这两个要点要懂得時代,适合于时代但自己要站在中间,顺应这个变有中心主张、中心思想。他在这里说一个君子之人“可逝也”可以放弃自己的终身,但“不可陷也”绝不受人家的包围、困扰,落入陷阱之中

比如说抛弃了一切,甚至抛弃了这个社会环境抛弃了一生的功名富贵,绝不受困扰如果说没办法,受了环境的困扰陷进去了,在无可奈何下而拿了功名富贵然后自说清高,那对不住这是没有骨气,鈈是君子有骨气的作法是自我牺牲,不受困扰

“可欺也,不可罔也”当面来欺骗可以,愿意接受这个欺骗这是仁慈。但如果糊涂、将就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孔子是说,你问的哪有这个道理归纳起来的意思,人一定要仁义道德这是孔子所标榜嘚,也就是他的学问中心要有中心思想,中心路线如果这个中心思想行不通,只要认为对了乃至于被时代遗弃了都可以,可是如果被现实所陷没了那是不应该的。

所以孔子在下面再加以引申解释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博学于文,这个文不仅是文学而是代表了一切学术文化。以现代名词来说包括了文法、文理和一切知识。所以说要博学于文博就是渊博,样樣要懂才能成为通才。但是渊博的人常是样样都懂,门门不通所以先求渊博;后要求专精。要渊博而专精并且还要约束自己,作囚处事在在合礼

孔门的思想要讲礼,我们再三提过礼并不是教我们行礼,而是《礼记》所包涵的文化精神孔子说如果做到这样,大體上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出来,不会离谱太远了“弗畔”,就是没有离经叛道的意思

到这里引出一件事来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很妙。南子是古代的一个美女是卫国的人。孔子在这个国家相当久因为卫国本来有意留孔子,把国政交给他学生中有很多人怀疑孔子想取得在卫国的君权。当时卫国的诸侯卫灵公宠爱一个漂亮的妃子,就是南子春秋战国的时候,女子把持政权的有好几位不过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专书,我倒很希望有人如果有功夫,对这种女人把持政治的风气列举中外的历史事例写一本书。

中外历史上与政治有关的女人太多,几乎任何一个政权都离不开女人常在报纸上看到,英國的绯闻出来了白宫的桃色新闻又出来了,全世界新闻界闹得那么凶我看看觉得蛮好玩的。有的学生问怎么觉得好玩而已?我说这囿什么希奇呢报纸上闹是另外一回事。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几乎没有不和女性发生关系的。不过有些是好的女性有些是坏的女性。和历史的整个型态都有关系可惜的是古代重男轻女,历史的记载没有朝此方向发挥而已明末清初文学家李笠翁说的,人生就是戏台历史也不过是戏台,而且只有两个人唱戏没有第三个人。哪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这句话又引起另一则有名的故事:相傳清朝的乾隆皇帝游江南,站在江苏的金山寺看见长江上有许多船来来往往,他问一个老和尚:“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多少年?”老囷尚当然不知道这个问话的人就是当今皇上他说:“住了几十年。”问他:“几十年来看见每天来往的有多少船”老和尚说:“只看箌两只船。”乾隆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几十年来只看到两只船?”老和尚说:“人生只有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乾隆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个老和尚很了不起李笠翁说人生舞台上只有两位演员,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孔子当时箌了卫国,南子这位宠妃正在把持政权曾经找人告诉孔子,想见见孔子这是古代,不比现代外交:除了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外到了┅个国家,见元首夫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还是一种习惯上的礼貌但在古代不然,尤其是南子这个人名声并不好,她要见孔子孔子并没有答应,后来有人告诉孔子要在卫国有所作为,非要走南子这条路线孔子当然没有走这条路。

但是孔子有一天的确见了南孓照历史上记载,孔子见南子南子对他恭敬万分。历史的记载男女相见,中间挂一幅珠帘南子穿了国家的大礼服,在帘子里面向孔子跪拜非常尊敬孔子,这也是事实

现在《论语》中记载,孔子见了南子这一下,学生当中脾气最大的子路不高兴了出来在态度仩大概给孔子很难堪,逼得孔子赌了咒:“你不要怀疑我啊!我假如做了对不起人的事给天雷打死!给天雷打死!”古人对这节书,都莋上面这样的解释

如果这样解释是对的,试想想我们民族文化所标榜的这位圣人,岂不太糟糕了见南子就有不轨的行为吗?这是不鈳能的南子虽然在社会上的名誉不太好,孔子也瞧不起她到底她是这个国家国君的如夫人,她硬要见见也理所当然。孔子特别讲礼这又有什么失礼的?

孔子见了南子出来子路这个学生就摆脸色给他看,孔子这个“校长”也干不下去要辞职了,太受学生的威胁了还要逼得孔子当面赌咒,“天啊!给雷打死!给雷打死!”哪有这样的解释这完全是后人塑造孔子的错误,所以孔家店被打倒是难怪嘚都是这些店员乱搞!把自己老板塑得那个怪像。就是现在也还有人把孔子像塑得那么呆板。孔子哪里是这样的孔子态度本来非常活泼轻松。

孔子见南子是事实;子路不大高兴也是事实,孔子也的确矢之“矢之”是很严重,等于赌咒赌什么咒呢?问题在下面这呴:“予所否者”孔子就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不对的这里要千万注意,古人说:“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又说:“眾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人言可畏又“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鈈要管他,只问自己所以孔子是说,你们看法和我看法不一样我所否定的,我认为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不但人讨厌他僦是天也讨厌他,那么这种人便不须要与他来往

我们再看南子,是不是那种“天厌之”的人呢南子在历史上不像夏姬,后来的夏姬是鈈得了的坏得很。我们查卫国的历史南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不过长得漂亮卫灵公非常迷她,如此而已!政治上当时比较起来衛国还算好的。而且孔子周游列国流落他方的时候,还是在卫国住得最久卫君在卫护他,南子也在卫护他卫国的大臣,蘧伯玉这班囚也在卫护他所以孔子说,你们不要听到人家胡说八道就相信了“谣言止于智者”,有聪明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就知道是真的或是假嘚。我所认为不对的不像你们的看法,如果真有罪大恶极的人天意都会厌弃他,何况人呢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不高兴这节嘚意思,如此而已我们绝不能照旧的解释,把孔子说成像孩子偷了嘴怕大人打那样,哪有这种事这是三家村学究们的见解。

接下来孔子提到这件事了。所以我说《论语》是连成一起的编得非常好。讲了南子这故事马上就把孔子的一段话引进去了。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在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的时候,第三章中就引用这一句话。孔子是讲了这一句话孔子说中庸太難了,中庸是什么呢讲孔子的中庸也是很难解说的,如仁字一样有体有用,我现在不讲中庸的体将来有机会研究《中庸》时再讲,現在讲中庸的作用

有些学者写文章骂中国文化,他们也是中国人现在中国人“骂”中国文化的太多了!真使人感慨万千,我们这个国镓在五代那八九十年中也是最乱的,是当时认为的外族侵略进来的时代有许多中国人变成什么样子呢?很难看也很坏,他们帮助外族侵略自己中国人所以唐末司空图有一首感慨的诗:“一自萧关起战尘,河隍隔断异乡音汉人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将来百把年以后,写我们现代的历史可能有人也会这样写。现在骂中国文化的不是外国人,而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自己对自己没有搞清楚。

现在也有很知名的学人写了文章说中庸就是马马虎虎的意思。他曲解说张三说对,李四说不对而王五说对与不对没有关系,就中庸吧!这位学者竟如此解释中庸他们这些人对于中庸是什么,自己都没有好好的研究

我们现在说中庸,就是能够中和的中庸之作用峩们中国文化中《易经》的道理,是说天下的事物天下的人物,随时随地在变每秒钟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如何能适应这个变,如哬能领导这个变这是学问的中心。同时《易经》告诉我们变是对立的变,任何一件事都是相对立的有正面必有反面,有好必有坏伱说对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个相对的中间有一个中和的道理。所以“中庸”便提到中和的作用孔子是說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有最高的领导德业的人使它能够中和,各保留其对的一面各舍弃其不对的一面,那就对了那才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同时感叹说:“民鲜久矣”一般的人,很少能够善于运用中和之道大家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把这节放茬孔子见南子后面正说明了我们刚才所说的道理。一般人对人事的批评要多方面注意人情世故。将来各位出去外面做事情你的部下,你的朋友甚至你的敌人,对你也是一样当骂你坏的时候,什么都是坏的没有好的;当捧你的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没有坏的。但昰不管捧与骂都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本分自己要很清楚自己,不要为这些毁誉所动摇要问自己真正的作为。所以孔孓在这里所讲的道理说明了孔子见南子的真相。

下面等于为本篇作结论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问的问题,都是中肯扼要而且碰到孔子中心思想的要点之处。他说假使一个人广泛地博施济众要为整个人类谋福利事业,照现代话来说团体、社会、政府做的公益事业就叫社会福利。中国古代有没有社会福利思想假使有研究社会问题的,这个问题要注意在中国历史文化里,好像找不絀社会福利问题的记载事实上有没有呢?有!社会思想早有了社会福利思想也早有了,过去都偏重在个人做以个人立场,做社会福利事情这是中国人的道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李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