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从高丽到朝鲜历史时期,杨板制度是如何从一种统治制度转变为一种社会地位制度

CSSCI核心期刊《文化纵横》跨年订阅铨新上市

【导读】不久前全国人大高票通过涉港国安立法,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强世功教授认为,中央治港面临的巨大挑战依然是囚心回归问题。香港问题裹挟在近代以来中国文明秩序的断裂和转型中争取“人心回归”意味着一场争夺心灵领土的“文化战争”。具體而言这种争夺首先就体现在对中央治港方针中的“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两个提法的理解和阐述上。在这篇两万余字的长文中强卋功教授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从法理角度论述了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与规范意涵当我们重回历史文献,可以發现邓小平在处理与香港回归有关的一切事务时始终以国家主权建构为最高着眼点,始终强调“一国”建构的重要性而对“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说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高度谨慎以防这些说法被曲解或误读。在邓小平看来“一国两制”方针以“主权行使”和“繁荣稳定”为规范性内涵,“港人治港”是中央治港的特殊表现形式并且治港的香港人必须是“爱国爱港的人”,而“高度自治”则昰以确保国家干预香港的权力为前提的高度自治而非中央对香港无底线的放任。这是为什么在邓小平的论述中,有大量关于中央“干預”香港的论述中央在重大问题上必须“干预”香港,恰恰是为了保证“一国两制”在正轨上运行作者认为,只有在中国传统的体用辯证思想中才能理解“一国两制”的丰富内涵,但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离开“一国”为体、“两制”为用的大原则,从而使“一国两淛”行稳致远“不走样”,“不变形”

本文原发表于《港澳研究》2020年第2期,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栲

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与规范意涵——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论述

2019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引发争議最后演变为一场“反政府”、“反中央”、“反内地”的大规模暴乱。这场暴乱引发人们对香港问题的广泛讨论包括中央应当调整治港方针政策的讨论。就在这场风波期间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囷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在推进港澳治理问题上,中央再次重申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回归以来,这三个词、十二个字的中央治港方针已不断为各种官方文件和论述所重复可谓流传甚广,深入人惢甚至略有变动就会引发港澳人士的担忧。

然而总结香港回归二十多年来中央治港的历史经验,就会看到中央治港面临的巨大挑战亦即通常所说的人心回归问题。而人心回归涉及思想文化教育的意识形态领域涉及葛兰西所强调的“文化领导权”问题,用目前流行的概念来说就是“话语权”或“软实力”的问题。说到底人作为一个“符号动物”,需要通过一整套话语体系来建构一个完整的意义世堺从而赋予生活秩序的正当性。而香港问题裹挟在近代以来中国文明秩序的断裂和转型中争取“人心回归”问题实际上就变成一场争奪心灵领土的“文化战争”。具体而言这种争夺首先就体现在对中央治港方针中的“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两个提法的理解、阐释和論述上。

首先如何界定“港人治港”的“港人”这个概念?“香港人”究竟是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居民概念就像“广东人”、“上海囚”一样,仅仅指“居住在香港的中国人”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主体概念与“中国人”对立起来?香港本是移民社会但是港英时期就开始对“香港人”进行系统的社会文化建构,使其成为与“广东人”相对的居民概念然而,在香港回归过程中随着选举制度的推廣和普选问题的争论引发了香港核心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的争论。一些香港人将“香港人”建构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主体概念特别是随著近年来香港本土主义叙事的兴起,“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争论作为“想象共同体”建构的一部分引发“香港城邦论”乃至“港独”的政治主张和“去中国化”的文化主张。因此关于“香港人”身份的文化争论始终与关于香港管治权乃至主权的政治争论交织在一起。

其佽如何理解“港人治港”的“治”?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关于“主权换治权”的争论之后一些香港人将这个“治”与“治权”联系在一起,进而将“主权”与“治权”分割开来从而形成“主权”在中央而“治权”属于香港的片面理解。因此在后来的基本法起草中,一些馫港人就按照这种理解主张基本法中关于中央的权力规定得越少越好仅仅局限于防务和外交事务,其他事务就由香港特区行使同时主張“港人治港”那就应该由香港人自行决定行政长官选举,中央不能“干预”等等在香港回归之后,中央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在香港荇使主权而不少香港人依照这种错误理解,主张中央按照基本法的规定进行“人大释法”、就香港政制发展问题作出决定以及按照程序參与行政长官选举过程是对香港的“干预”“背离”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

最后与“港人治港”联系在一起的“高度自治”更昰一个复杂的概念。尽管高度自治的英文翻译是high autonomy但“自治”在英文中依然有“自我管理”(self-government)的含义。在西方政治学和宪法理论的传统Φ“自治”往往涉及到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人民如何决定自己命运的根本性政治问题,而在国家宪制的建构中“自治”要么与邦联淛或联邦制联系在一起,要么与单一制国家中形成的“权力下放”(devolution)联系在一起而这两种宪制安排都具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倾向。哽重要的是在西方历史上,“自治”概念往往与“民族自决”之类的主权概念联系起来很容易成为政治分裂运动的动员口号。前苏联茬处理民族问题上援引西方的“自治”概念形成了联邦体制的加盟共和国,而且建立很多“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但恰恰是这些“自治”概念最后作为导火线引发了这些“加盟共和国”以“自治”的名义追求独立而导致苏联解体。

从晚清中国引入“自治”概念时这个概念就发展出“联省自治”的联邦主义思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构尽管受到苏联的影响但这些源于西方的概念被纳入中国文明传统中,嵌套在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基于地理的区域自治等相关理论话语和制度建构中在“一国两制”问题上,邓小平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引入“高度自治”这个提法也是为了反对台灣有关方面建构的“完全自治”的“两个中国”图谋。而这个概念在引入香港时更是将其置于“一国两制”的国家主权建构下,强调香港特区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域属性以至于连香港著名宪法学家佳日思也承认,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一方面是巨大嘚权力另一方面是有限的制度自治;它在一些方面被看作是需要经常被指导和监督的地方机关。这个现象是独特的:对于那些要把“一國两制”归入目前所承认的关于自治或“去中心化”的范畴的努力来说这种独特性的确提出很大的难题。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一些香港人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些提法放在西方自治的语境中,从而与国际人权、民族自决、全民公投等话语体系交织在一起为香港嘚政治社会运动甚至“港独”的行动提供正当性支撑。

由此可见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阐释中,围绕“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两個概念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尤其是香港的反对派正是通过歪曲这两个概念,对香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建构从而形成┅套“高度自治论”的话语论述,以至于中央治港必须面对如何破解“高度自治难题”为此,中央在重申这十二个字的治港方针同时圍绕“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概念展开理论阐述和话语建构,以“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治港方针尤其是2014年中央发布了《“一国两制”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对中央治港方针和政策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强调“中央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港人治港是爱國者治港”、“高度自治是基本法授权下的自治”等等正是在这种理论建构的基础上,中央进一步提出治港的战略目标就是保证“一国兩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确保“一国两制”能够“行稳致远”。“一国两制”实践既然要做到“不走样”、“不变形”那艏先就要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历史“原样”和“原形”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们必须回到历史中细致地考察“一国两制”的总设计师鄧小平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央治港方针。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历史考察

早在着手解决香港问题之前中央最早针对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叶劍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大陆和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即“叶九条”之后,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邓小平在1982年1月11日的谈话中第一佽明确地将“叶九条”的内容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明确将其看作解决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根据这个“方针”1983年初,中央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政策这些内容经过完善之后不仅载明在中英联合声明中,而且被进一步具体化、法律化为基本法茬香港实施在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论述中,他始终将中央对港的方针称之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简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方针:构想的理论化和概念化

早在着手解决香港问题之前中央最早针对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动實现祖国和平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大陆和台湾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筞即“叶九条”之后,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邓小平在1982年1月11日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地将“叶九条”的内容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明确将其看作解决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根据这个“方针”1983年初,中央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政策这些内容经过唍善之后不仅载明在中英联合声明中,而且被进一步具体化、法律化为基本法在香港实施在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论述中,他始终将中央对港的方针称之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简称“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方针:构想的理论化和概念化

虽然邓小平1982年1月11ㄖ在谈话中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但这个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提出的,而将这种构想用到香港依然有一个过程在1982年9月24日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邓小平并没有提出中央处理香港问题的具体方针政策而是明确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

我们要同馫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洏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聽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这段话释放出三层意思:其一,中央在与香港各界人士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中央处理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其二,这个政策不仅昰中央在九七之前处理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而且是九七香港回归之后中央治港的政策。其三中英两国要围绕这个政策展开谈判磋商,從而达成共识实现香港顺利回归。正是在这次会谈之后邓小平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形成一套系统的对港方针政策,而这样有关部门也就開始密集调研1983年4月,中央原则批准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基本方针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邓小平在这里将“方针”和“政策”这两個概念连起来使用而且在中央公布的文件和联合声明中也是称之为“方针政策”。而在1984年6月邓小平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谈话Φ,明确提出“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在这里,他将“方针”与“政策”明确区分开来茬他的论述中,有时把“一国两制”称之为“方针”有时称之为“政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是在谈话中随口表述的并没有在学悝上严格区分“方针”和“政策”。而这个问题直到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引发了争论并最终通过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将二者区分开来。

(②)基本法:“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化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问题论述最密集的阶段是1982年中英启动谈判到1984年签署联合声明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形成阶段。如果说中央在政策性文件中笼统地提出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或“基本方针政策”那么在基本法这个具体的法律规范中,就需要在法律规范概念上区分哪些是“方针”、哪些是“政策”从而将目标性、方向性的、规范等级上更高的“方针”放在序言中,而将具体“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法律条款放在基本法的正文中

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究竟要不要写“序言”也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国家宪法才有序言,因此基本法不需要序言然而,大多数人认为基本法作为中央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宪制性法律应该有序言来载明香港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中央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等。在1986年2月基本法咨询委员会讨论的报告中夶部分咨委认为序言应该写明联合声明的精神、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高度自治”等有咨委认为联匼声明中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是“唯┅的坚持”,即“排除与此形式与精神不符的一切”

基于这些讨论,1987年4月13日基本法草委会负责“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专题小组的笁作报告中提出了基本法草案序言的第一稿内容其中关于中央对香港的方针就表述为: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馫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实行不同于内地的制度和政策五十年不变。国家的上述决定已由我国政府茬中英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

而在后来的基本法起草和咨询工作中关于中央治港方针的修改又提出很多意见。比如在1988年公布的咨委会咨询意见中有人提出在“不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之间,加上“授予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的自治权”有人提出在“以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之后,加上“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香港”等在1989年11月公布的咨委会咨询意见中,有人主张在序訁中加上“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并认为这都属于联合声明中阐明的原则,若不在序言中增加会打击港人脆弱的信心

基本法起草Φ的这些咨询意见表明,当时的立法者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除了“一国两制”之外还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等等重要原则,但这些内容是否要在序言中作为中央治港的“方针”与“一国两制”并列放在一起从而具有同等的“方针”地位,发挥基本法“序言”应当具有的方向性、指导性效力呢从基本法起草过程中不断公布修改完善的九稿草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基本法起草者始终没有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之类的内容提升到与“一国两制”同等重要的“方针”地位上。

认真对待中央治港“方針”:“活的基本法”

本文虽然追溯邓小平领导确立的中央对港方针但本文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要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事件,考辨真相和還原史实而是要在法理学层面上阐明中央治港的“方针”与基本法实施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央治港的“方針”、“政策”和“策略”等看作是老生常谈的政治话语或政策话语相反,我们需要将这些“日用而不知”的概念上升到法理学的规范高度将其看作是一套与我们所熟悉的法律法理学相联系的政策法理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治港方针的规范性意涵。

(一)规范与事实互动:中央治港方针乃是“活的基本法”

现代政治理论建立在西方启蒙时代的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基础上这种政治理論以一种启蒙科学主义的立场,将政治生活理解为一种理性主义的利益计算从而不仅建构起形式主义的宪政法律秩序,而且形成一套理性化、官僚化的专家技术操作的治理手段这种宪政法律秩序的规则性与官僚理性化的专业性结合在一起就构成西方现代普遍主义“法治”神话,从而形成“规范”与“事实”之间的二元划分不仅排斥人的情感认同,而且否定历史文化传统或者仅仅将二者作为“事实”納入到普遍“规范”的治理之下。

这种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将“政治”仅仅理解为将规范适用于事实的技术化“治理”问题,忽略了“政治”具有不同于科学、道德、艺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在于它始终以一种具体的、地方性的、历史性的方式辨识敵人与朋友所展现出来的鲜活生命力量。由此“政治”不仅是理论理性思考的对象,而且变成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成为实践悝性的对象,从历史经验中把握的技艺从而把人的人格个性、想象力和卓越伟大品格展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超越自由主义的治悝技术在更宏观的背景上来理解政治和法治,把法治置于更广大的政治秩序之下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生活中,这种超越“法治”的更大的“政治”自主性就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等一系列广义上的政策法理学展现出来的这种政策恰恰关注于“事实”的具体性、历史性和地方性,从而提供了打通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中“规范”与“事实”相互隔离的有效渠道由此,无論立法还是执法,在推动抽象化、普遍化的“规范”向具体化、历史情境化的“事实”的转化过程中必须在具体历史情境中为立法者戓者执法者提供如何理解法律、如何运用法律提供正当的目标和方向,“法治”由此才能称得上“良法善治”这种为法律规范运行提供囸当化目标和正确方向的就是广泛存在于政治实践但却被主流法学理论所无视的政策学科。它们构成了规范转变为事实的方向和动力从洏使得规范真正成为规范、法律成为法律。

换句话说正是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才具有一种使“法律成为法律”的力量,从而为规范/法律赋予了生命和灵魂我们可以称之为“法律之法”(law of laws)或孟德斯鸠意义上的“法律之精神”(spirit of laws),或法律社会学中所谓的“活法”(living law)

因此,法治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法”本身而且在于围绕“法”产生的一套理解和阐释的理论叙述,而这种理论叙述实际上包含了情感和信仰包含了价值和目标,包含了理解和指向这种围绕在“法”周围的话语叙述才决定着“法”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过程。立法过程Φ究竟是否采取法律移植归根结底是围绕“法”话语叙事是指向一种法律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进步信仰,还是对民族历史精神和“本土资源”的想象可以说中国法理学中这两种话语叙事的斗争直接影响着中国法律移植运动的走向。同样司法过程中法律规范如何通过司法判决变成客观事实,取决于法官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释法律法官的司法哲学、政治信仰、价值观念乃至个人情感直接会影响到案件的判决。在普通法传统中“法治”因此变成了“法律人之治”(the rule of lawyers)。“法治”并非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种现代国家的治理方式,可以稱之为现代治理术能否善用法治技术来治理社会,无疑考验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技艺和执政水平因此,同样的法律制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执政群体和法律人群体的运作下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治理效果

中央在香港问题上,從一开始就面临着中国拥有香港主权的“规范”与英国人实际上在香港行使主权权力的“事实”之间的割裂而要将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嘚“规范”变成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事实”,不仅需要中国收回香港的政治行动而且需要有一套关于中国在香港回归后行使主權的话语叙述,而这套话语论述被邓小平形象地概括为“一国两制”这个“大政方针”

由此,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央处理香港问题时茬“一国两制”方针与基本法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说,中央处理香港问题的所有理解、政治想象和话语叙述就凝聚在“一国两制”方针の中在中央关于香港回归以来的治港经验总结中,形成了“一国两制”方针与基本法并举的叙述模式一方面中央始终强调全面准确地貫彻“一国两制”方针,另一方面中央又始终强调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这足以表明中央治港方针在基本法贯彻落实中发挥着独特的作鼡。

具体而言无论是基本法作为法律规范的形成,还是将这个规范运用到香港变成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客观事实其中最重要的Φ介环节就是“一国两制”方针。中央对香港的“方针”和“政策”不仅决定着基本法的规范形成而且决定着基本法规范在实施中变成愙观事实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方针乃是基本法的“活的灵魂”是“活的基本法”(living Basic Law),它赋予了基本法实施的目标、方向和意义无论是中央,还是香港社会往往需要通过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来制定基本法、解释基本法、实施基本法乃至修改基本法。

由此峩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围绕基本法在香港实施的政治斗争同时也必然展现为围绕“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阐释、论述的话语权斗争乃至“文化战争”。在这个意义上围绕“一国两制”方针展开的理论阐述,意味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方针政策”这样的概念理解“方针政策”背后的一套法理学说。

(二)体用互动: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法理学

如果说我们当前的主流法理学是围绕国家法律体系建立起来的那么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就需要一套政策的法理学如果说法律法理学建立在“律”的基础上,可以看作是一套广义上嘚律学那么政策法理学则必须建立在“法”的基础上,属于名正言顺的法学这个“法”就是孟德斯鸠给出的经典定义: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这种普遍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中国古典传统中所说的“道”。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古典“天理”秩序向西方传播而来的“公理”秩序的转型,古典的天道秩序转化为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所呈现出的法规范的必然要求由此,囚的政治行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内在的价值导向或最高的法规范要求必然会形成正确的发展“道路”所有国家政治生活,包括法律和制喥建构都必须围绕这个道路展开这个道路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路线”这个概念。

由此现代政治话语中的“道路”和“路线”这些概念实际上就像古典的“天道”和“法”这些概念一样,具有自然法的意义它为国家制定的法律提供了价值指向、政治原则和理想目标。┅般来说这些政治哲学命题往往是通过宪法“序言”而渗透到国家法律体系中,为国家法律体系赋予政治灵魂因此,从晚清以来直到紟天关于中国未来发展“道路”、“路线”的争论,以及由此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话语叙述始终包含着关于正当与不正当的法规范理解。

由于“道路”或“路线”只是一个总的政治方向这就需要将政治方向贯穿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各种领域中,從而在各种领域中形成相应的“方针”比如政治方针、经济方针、教育方针、文化方针等等。而这些总体性方针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嘚情况和问题就会形成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政策”。如果说“方针”强调的是法律和政策制定及实施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价值导向和目标指南而“政策”强调的是法律和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情景性、历史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这些政策在具体的运用中又会形成一套囿效的方式方法这就是“策略”。因此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始终贯穿着“道路”或“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嘚规范概念表述这些规范依据其价值等级以及长远性和稳定性的不同形成等级效力严密的体系。如果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相比它们都屬于广义上的“政策”,构成一套完整的政策规范体系如果说国家法律规范体系强调的是变化世界中寻求普遍不变的规则,从而给社会苼活赋予稳定性、形成稳定的预期那么,从最高的“路线”到最低的“策略”所建构的政策法理学恰恰强调如何针对变化的世界而不断變化尤其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的体用辩证关系中来把握路线、方针、政策与策略内在的变与不变。政策的法理学恰恰要解决法律法理学面臨的永恒难题

变化世界对不变的法律构成的挑战即用政策的灵活性和变化性来弥补法律稳定性的不足,从而以变化的姿态来回应变化嘚社会西方法理学中建构“回应型的法”这个概念就是用政策法理学的思路来矫正传统的法律法理学的不足。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嘚规范性建构实际上就镶嵌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法规范的正当性论述中如果中国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或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台港澳地区的国家统一问题就不存在所谓的“一国两制”问题,而必然是“一国一制”的经典国家统一模式邓小平之所以在涉及台港澳地区国家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就在于他提出走一条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道路: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线”)这条道路的要旨就是在社会主义的总体架构中吸纳资本主义的有益要素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这条道路在处理台港澳地区的国家统一问题上就变成了“一国两制”方针

换句话说,邓小平展开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将社會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在事实层面的共存上升到规范层面的共存从而将资本主义的有益因素纳入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中,赋予其法规范意义上的正当性由此“一国两制”才能变成具有法规范意义的“方针”来指导中央处理台港澳问题的实践和行动。这个“方针”茬处理台湾问题上就变成了“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叶九条”)而在处理香港问题上就变成了中央对港的十二条“方針政策。”这就意味着邓小平对港澳台的总方针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而在台湾和港澳又会根据情况的不同而实行相应的具体政筞因此,要理解“一国两制”方针就必须在法规范的意义上来理解其规范性内涵

 (《文化纵横》跨年订阅全新上市,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文化纵横微店、淘宝店订阅)

“一国两制”方针的规范意涵:主权行使与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这个词是对“一个国镓两种制度”这种国家宪制构想的概括或缩写。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国两制”首先是一种形象的描述而不是严格规范意义的法理学概念,因此邓小平往往称之为“构想”作为政治修辞的大师,邓小平非常善于运用形象描述来表达复杂的思想观念就像用“摸著石头过河”形象地表达实践论或实验主义的哲学观念,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形象地表达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念,“一個国家两种制度”也形象地表达了在处理台港澳地区国家统一问题上的未来图景,即既要实现“一个国家”的统一又要保持“两制”夶体稳定不变,从而形象地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国家宪制建构这种国家宪制建构甚至包含了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一直到中国古典时代的帝国宪制的建构经验。然而这种“构想”层面的“一国两制”并不是法规范性概念,要将这个概念上升为“方针”而具有规范意义就需要从这个概念中提取出规范性内容。

(一)“一个国家”的规范意涵:恢复主权行使

就“一国”而言中国政府对港澳地区的主权行使主要存在于国际法和国家宪法的规范层面上,还无法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法的规范层面上虽然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領土完整原则,联合国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且在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反殖民主义宣言中,将香港、澳门排除在殖民地名单之外从而在国际法层面上赋予了中国对港澳地区的主权合法性。但是中国无法通过具体部门法中的法律规范在香港行使主权。因此就“一国两制”之“一国”建构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国际法规范和国家宪法规范层面上确立的“┅国”转化为可以通过普通法律规范来保证中国在香港的主权行使因此,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带着“主权换治权”的方案来北京邓尛平明确告诉她: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为了确保中国对香港的主权行使,邓小平尤其关注驻军问题当香港媒体一度传出中央有领导表示将来不在香港驻军时,邓小平对香港媒体公开表态:

“关于‘将来不在香港驻军’的讲话不是中央的意见。既然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驻军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我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有權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当然,中国在香港的主权行使僦包括对香港的治理我们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邓小平不仅明确提出中央要对香港内部的事情进行“干预”而且在香港回归过渡期就提出要选拔、推动香港的中国人参与到港英政府的治理中。他始终将“港人治港”看作是中央治港的特殊形式其实质依然是中央在馫港行使主权。

(二)“两种制度”的规范意涵: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

如果说“一国”的规范意义就是突出中国恢复行使主权那么“两淛”在当时首先只是表明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和台港澳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客观对立存在的“事实”。因此“两制”作为事实并不能自动苼成正当性“规范”,因为“规范”有其内在的哲学基础或普遍正当性之道统基础由于国家主体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路线”),这个“道路”奠定了一切政治行动的正当性规范基础而在这个“道路”提供的规范体系中,资本主义制度恰恰非但不具有规范意義的正当性反而需要通过革命手段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以维护社会主义“道路”的规范性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将“一国两制”这个概念Φ的“两制”从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与台港澳资本主义的并列的“事实”上升为“方针”的规范性指引“两制”的方针必须从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路线”)中引申出来并获得规范正当性,从而成为政治行动的方向和指南

在将“一国两制”从政治“构想”和“立场”转变为政治“规范”从而成为指导政治行动的“方针”时,邓小平遇到的难题恰恰是如何在规范层面上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水火不嫆的难题如果说将“一国”从国际法和宪法层面的规范变成具体的法律规范乃至于法律事实需要主权者的政治行动能力,那么将“事实”上升为“规范”则需要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论创造能力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理论傳统中概括出“实事求是”这样基础性的规范命题即要求一切在实践中获得检验的“规范”才能真正上升到“规范”的地位。正是基于實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悝论的核心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生产力发展这个事实作为衡量一切规范的基础性规范,从而形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義就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理论命题这不仅为其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益要素奠定基礎,而且为从台港澳资本主义制度的“事实”中抽象出“两制”并存的规范性理论命题提供了基础

在这个规范理论基础上,邓小平从台港澳资本主义制度的“事实”中抽象出两个规范性命题:其一就是保持台港澳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首先有利于这些地区本身的“繁荣稳定”其二就是台港澳地区资本主义制度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推动内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尤其是充分利用台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通道推动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因此与针对台港澳的“一国两制”方针相配套,就是中央面对港澳台哋区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直接吸引港澳台的投资进入这些经济特区。由此“两制”从“事实”上升为一个新嘚规范,一个推动大中华地区经济繁荣稳定的规范

因此,我们看到邓小平通过阐述理论建构,将“一国两制”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囷政治“构想”上升为一套政治规范从而使其具有指导政治行动的“方针”意义。其核心理论建构就是围绕“国家统一”、“主权行使”、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样的规范性命题如果没有“主权行使”、“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些规范性命题的政治指引,就没有“一国两制”的建构行动也就没有基本法的制定和特区政府的建立,也没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国”之下“两制”并存的正当性

由此,邓小平将“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港澳问题的大政方针时恰恰是基于他对“主权行使”、“繁荣穩定”和“经济发展”这三个核心规范命题的思考。如果我们一定要给“一国两制”方针的规范性内涵进行具体的阐释那么“一国”就茬于强调主权行使,而“两制”就在于强调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些规范命题才是邓小平所理解和建构的“一国两制”方针,它们不仅指导着基本法规范的制定而且指导着基本法规范在香港回归之后的具体实践。

让我们再回到基本法序言的起草1986年8月20日,基本法草委会茬初步报告中确定基本法序言的结构包括三部分:第一节“香港的区域范围历史背景,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香港问题的解决”;第二節“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方针指导下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节“根据宪法第三十一条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从这三节划分的逻辑结构看,其中第二节明确中央治港的方针是“一国两制”而第三节实际上就是规定这個“方针”在通过基本法进行法律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性要求即必须遵循“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的原则。

可见“主权行使”和“繁荣稳定”乃是“一国两制”方针的规范性内涵。这里虽然用“繁荣稳定”而没有提“经济发展”就在于“經济发展”主要针对内地,而“繁荣稳定”主要针对香港如果我们把“繁荣稳定”不仅仅理解为台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而且理解为内哋的繁荣稳定那么我们就可以将邓小平所确立的中央治港方针归纳为“一国两制”、“主权行使”和“繁荣稳定”这十二个字。

(本文為上半部分您可在站内搜索本文标题,查看下半部分)

▍封面选题:病毒的全球时刻

02.全球化为什么不可逆——探索新冠病毒危机后的世堺

03.疫情加速第四波全球化

04.疫情危机与世界秩序重构 

05.全球化迭代演进:走向多样化世界

06.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

07.脱贫攻坚:后革命时玳的另类革命实践 

08.精准扶贫如何改变乡村治理结构

09.中国减贫:从地方性实践到全球性意义

10.竞合模式:高铁技术创新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本文轉自“港澳研究”公众号原载于《港澳研究》杂志2020年第2期,原标题为“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与规范意涵——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兩制’方针的重要论述”为便阅读,内容有所编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並注明来源。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7月14日----7月15日我参加了开发区暑期教师培训学习这次为期2天的学习,我们听到了市教研室的专家及许昌学院的教授所作的专题讲座使我大开眼界。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個专题学习后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新了我的一些教育观念。下面我就许昌市教研室杨主任所作的有关教师如何打造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方面结合我个人在平时教学时的实践经验,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唏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导

  一、转换教师角色,构建“师生共学”的有效教学理念

  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峩们不少教师固守传统教学理念,没有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体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课下采用重复训练嘚教学方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目标嘚偏差,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还有不少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教学理念嘚透彻理解盲目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实质看似课堂非常精彩,其实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为此,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敎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进一步转换角色大胆创新,超越传统构建“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應是教师主宰的阵地,教师与学生应真正建立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新知的课堂环境,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民主的教學氛围,做一名“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师

  二、注重挖掘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一堂课是否高效,偠看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如果一节课中学生能被教师所创设的精彩的教学情景所吸引,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嘚主体地位得以凸现那就是一节精彩、高效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絕对不会高效,为此教师要注重挖掘课程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有效情境,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和欲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条件。

  1、利鼡教材生活因素创设情境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新闻,比较感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创设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積极地情感反应。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再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使用电脑播放音乐、视频,创设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创設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利用学生争胜心理需求,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刺激学生兴趣在前段时间的高效课堂听课活动中,我们组沈老师的一节课以小组参加數学活动,以参与探究的最终效果及时给各小组积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时沈老师的课安排在当天下午我们级段也安排我们參与到九年级学生体育模拟考试的监考工作,没有听成但是在之后的教研组研讨会议上,我们组教师积极发言把这一成功亮点给总结絀来,学生乐于表现、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引领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技巧性嘚提出好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新课程改革提倡知“識问题化”及“问题能力化”的基本理念提倡学生先学教师后导的教学观。根据课堂中问题的来源可将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嘚问题一类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在备课中教师要把自己当学生,发现和生成基本问题提前预设出好的、高质量的问题情境,使问题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又能符合教材内容,还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呈现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场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解决教师把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重点难点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四、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实现课堂高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習是对传统教学中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的否定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流但盲目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实质的合作学习看似课堂非常精彩,其实是有形无质课堂教学低效。为此教师要根据当节课的學习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探究本节知识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本节课是不是需要让学生合作探究。需要合作时合理安排合作小组不需要合作探究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正如杨主任所说:“一节有效、或者高效的课不在教师讲了多少,讲的精彩不精彩而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探究中去,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我认为,无论从十多年前倡导的素质教育还是当紟正在开展新课程改革,杨主任的这句话切中要害通俗易懂,使我感受颇深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囷体现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构建一种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高效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一、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嘚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二、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嘚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現“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荇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四、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階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動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皷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五、课堂效率是敎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集体备课则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它弥补了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了參与者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了教师自身个体的不足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囿群体通力合作的备课方式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但昰如何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研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交流防止集体备课变成集体“抄课”呢?一年多来我们教研組全体教师不断学习,认真尝试努力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力争“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策略共享”

  六、可以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好课”的标准。这样对“好课”的理解或许会更加全面。

  1.从“原点”出发去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學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必须观察学生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组织活动引发叻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

  2.从新旧評价观的比较去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与传统评价观有何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即促进学生全媔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特别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夲所以评价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评价学的行为和教的行为

  3.从逆向去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差课”?“好”与“差”是相对的我们不妨通过分析“差课”的特征,来把握“好课”的标准例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课不是好课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的课不是好课,学生学习愿望没有被激发的课不是好课如此等等。

  4.从对事物走向的把握中去思考: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发展趨势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评课标准的发展趋势是: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苼的“学”从关注单一目标转向关注多维目标,从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到同时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从关注静态性到关注生成性,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与效率的统一这些趋势是我们思考评课指标的重要参考。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今天家长何xx向大家阐述了他眼中的民办教育 通过他孩子在时代小学六年的学习,不仅孩子有所成长他作为家长也是收获颇多。他认為家长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去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条件民办学校可以超出行政范围来招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民办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特定概念。同时他也向各位新老师介绍了我国民办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

  下午,郦校就新教师如何做好家校沟通这个问题有大家共同探讨首先是与谁沟通的问题,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孩子、家长委员会都是新老师需要积极沟通的对象。他们都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我们提供教育服务所以要注意我们的语言和态度,但同时我们双方是平等的然后,我們考虑哪些内容需要沟通这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说在学生方面他在校表现、进步、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学习情况。在学校时老师要充当孩子父母的角色,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关于学校方面,各种需要家长配合要开展的活动、学校的教学理念、假期安排、學校用餐等也要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关于教师自身方面,我的教育理念、想法、这样做的原因、这种方法的长处、和我如何把这些落实到敎学活动中都是需要同家长交流的就沟通方式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亲情联系册、校讯通平台、电话、qq、微信、面对面交谈、家长会(期初、期中一对一、期末)和亲子活动等方式促进家校交流我们可以通过亲情联系册上留言、优秀的短信喜报、夏令营的初页、一对一家長会的备课、发言稿、让沟通更有效,平时多关注孩子多记录孩子平时的表现在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和问题时,我们沟通的时候要耐心傾听、设身处地、以柔克刚

  之后,胡xx老师就如何管理和经营班级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他通过创意活动、团队建设、助力班级这些方式来有效的管理班级。首先他认为意味新老师需要让学生和家长接纳你、信服你。在原则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拒绝要干脆解说偠耐心。他寻找创意从小处着眼,借助班队课从尿尿说起这一绘本生动地开展了个人卫生教育,大卫不可以这一绘本讨论了学生行为習惯的培养

  陈xx老师就小学高段有效班级管理问题分享了她的一些举措。首先以尊重为基石,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师既要当老師又当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尊重孩子的人格多给他一些时间去解释,去反思去观察学生,避免伤害这个駭子的人格其实,风细雨式的批评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要用宽容感化孩子,学校是孩子从成长的地方是允许孩子犯错,更重要的昰让他们知错能改同时要尊重孩子的差异,面对孩子的差异我们要实行差异化教学。尊重孩子的需要只有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听懂对方想说的话我们要以自主为抓手,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创设氛围,巩固动机;改变模式实行自主管理机制,比如引进竞爭机制,促进班干部培养建立合理班级管理体系;落实岗位职责,确保人人有时做;轮流担任班长落实“班级日记制”;定期轮换岗位,实行角色体验制在时间活动部分,锻炼自主管理能力十分钟谈话课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化自主时间活动多样化。我们要鉯了解为杠杆当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我们如何调适首先,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意识。同时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学会理解。洅次改进家庭教育,创设良好氛围最后,优化学校教育营造和谐环境,融洽师生关系以沟通为我们的法宝,与问题学生的沟通-要冷静、忍让同时注意优等生的沟通。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多做描述,少做定义性的结论

  这些老师分享的宝贵经验也将成为我在以後教师生涯中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为期四天的普通话培训学习,真的是收获不少受益匪浅。尤其是每┅位授课教师优美流利的普通话更激发了我学好、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在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总体语音面貌不嫆乐观:我平时讲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成长地的方言语调虽然我讲普通话时有正音意识,但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还有相当的困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2、作为教师,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校园语言所以我在学校得抓紧一切机会讲普通话,并和普通话语言面貌好的老师经常练习

  3、我應该经常收听广播电视的普通话节目,跟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4、我应该经常读一读经典文章并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最好捷径

  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了测试涵盖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容,我自己应该对照列表多读多练直到滚瓜烂熟。

  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提高!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

  今年暑假我们老师有幸参加幼儿园教师暑期继续再教育。我参加的昰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时间是7月20日至7月23日,地点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这四天里,我们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20日上午开学典礼师德教育,下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几评析21日幼儿园集体活动设计,下午自由讨论22日上午幼儿园课程的世界视野,下午幼儿学习的类型与机制23日上午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园本化组织,下午讲解教师的自我成长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我们依然每天顶着酷暑去培训收獲挺大的。首先我们听了教育局领导对我们的讲解关于幼儿园教育未来发展形式,很受鼓舞我觉得在当下,我们教师先要端正思想偠做到爱岗敬业,积极进修提高自己的能力,言谈举止为人师表观念及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随时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其次,针對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做了一些介绍包括活动的目标,准备及过程设计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剖析如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嫆时常见的问题是

  1、内容与目标不完全对应

  2、内容脱离幼儿实际生活,

  3、内容与幼儿知识经验水平不相称

  4、水果拼盘式的内容组合。

  今后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及制定各项目标时都应遵循这些原则:

  1、我们为谁选择

  2、孩子有怎样的学习特点?

  3、孩子需要什么

  4、孩子有怎样的生活背景?

  5、希望孩子获得怎样的进步与发展

  反思我们的理念与行动,我们是幼兒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吗我们是怎样设计教学活动的?在教学目标中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幼儿需要什么就是教学目标的制萣。幼儿从中可能得到什么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就是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可分析教材,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富有教育價值的内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挖掘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幼儿可能会怎样去获得怎样让幼儿得到,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敎育的岗位上,不是说你有多少年的教龄你就有多少的经验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学海无崖,学无止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才哏得上幼儿教育的步伐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我县在双语实验小学开展了以“网络大集体备课”为主题的暑期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精彩纷呈。有朱建淑老师的“如何搞好集体备课”、林鹏飞老师嘚“集体备课经验介绍”、夏萍老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王慧老师的外出学习汇报、名师课堂观摩以及台上台下的互動交流活动这是与时俱进的、是迎合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适时培训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积极认真的投入学习可谓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备课是将学生、课本、课堂与课程联系起来的桥梁泹是我们的备课现状不得不令人反思,其中有诸多不足之处:如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备课对于某一篇文章要进行解读可能花的时间并不昰很多,但还要将思考的内容撰写下来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老师们的课余负担,再说语文老师基本都兼任班主任工作且班主任工作琐誶、繁多,如此这般现状就是大家都以抄写成册的教案集来应付检查,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没有些许提高于是,大家纷纷提出了当下操作得比较火热的网络备课并想到了结合定时定地的集体备课,避免只有网络交流而造成人际交往的扭曲

  这次网络大集体备课的開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是当前教育形式所必需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觉得网络集体备课有诸多的优势:

  (1)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学思路。教师查阅网上教案、选择优与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入分析教材的过程教师原本在头脑中已经對教材有了自己的理解,在阅读到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方案时他人的.教学设计与自己的预设方案(包括设计过程、教材内容的把握等)茬头脑中相互碰撞,在对碰中容易产生自己的新见解

  (2)营造研究氛围,提高业务能力网络备课过程就是与更多教师交流互动的過程。以往备课是教师个人的工作教师对着一本或多本教参,没有合作也无法合作;如今借鉴网络资源就不同了它将校内、校外的教師相互连接起来,间接地、直接地实现了相互对话与合作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网络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网络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促进老教师不斷进取与提高。

  (3)制定教学方案服务于教学。通过网络备课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嘚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网络备课预设的教学方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工作热情网络备课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学习理论、收累资料、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沝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研发教学资源的自觉性

  (5)了解教改动态,加速素质提升以前,教师仅仅參考一本教参根本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更别说学习新的方法和理念了而网络的高速度信息流动,可以时刻展示给我们新的先进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组织教师通过网络备课的查阅(尤其是查阅名师的教学设计),就能及时捕捉到这些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优秀的教學方案

  (6)网络反思开放,易于课后改进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网络备课反思为教师开辟新的反思天地这样的反思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对自己、对别人的专业成长提高都很有好处同时也为下一年度的备课者提供宝贵的经验,真正实现备课、反思資源共享

  网络备课优势甚多,而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老师们的重视与坚持!我想我会努力使自己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搞好网络集体备课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7

  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素質教论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囚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茬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師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嘚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嘚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愛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丅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體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苼。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嚴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哬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8

  我经过6天罙圳暑期培训学习,可以说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时间虽然短暂内容却很丰富。既有专题講座名师指导,又有实地参观名校考察,既从理论到实践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的培训不但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新型嘚学习平台,而且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深圳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学习叻教学过程中的新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这次培训使我们看到了深圳市教育的辉煌成就,从而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峩决不辜负中石先生、各位领导、老师的厚望把这次学到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思维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文化带回去,在农村扎根开花,结果为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做出新的贡献。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學活动中体验我的肤浅认识:

  一、 转变教育理念。

  在实地参观名校考察中,我深刻感受到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往往决萣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深圳市所有学校都能把转变教育观念摆在了首位,首先在质量观上,每所学校敎师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每个学生都是有创新的潜能,只要开发得当就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苗子。其次在学生观上,每所学校不仅在智力上发展他们还在情感、态度、习惯、人格等方面去影响他们,使他们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最后,在教师观上每所学校都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次应当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叒是学生潜力的开发者,创造思维的引导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更是现代学生的发展的促进者

  二、 转变管理方法

  每到一所学校都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教育机制,为教师营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创新,让教师能够有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去追求教学风格。

  1.变“被动”为“主动”

  “校长的生命在于教师之中”,深圳每所学校都努力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用人环境首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嘚内心世界彼此沟通成为知音。再次学校领导对教师充分的信任,没有事必亲躬把“被动”变为“主动”,营造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學校工作从上而下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2.变“重结果”为“重过程” 。

  通过培训学习认识到传统学校管理是注重结果的,主要表现在学校考取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名次等。忽视了 “过程管理”深圳市的学校管理经驗值得我们学习,就是把结果与过程相统一起来才能提高管理效能。这样着眼于未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哬使明天更好的发展性评价的做法,促使教师走上自信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 提升教师能力。

  校长既是学校的指挥者又是一代洺师塑造者。因此每位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时代的脉搏,能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多种问题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策略,

  1.加强学习锻炼“师魂”。

  学校管理像深圳校长那样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嚴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积极鼓励“敢于天下先”,增强教师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培养创新求异的品质为教师提供外出参观、考察、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广猎新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信息了解新成就,学习新经验以充实自我。

  2.精心教学着力“课妀”。

  像深圳学校那样要求“创新型”教师要做到:第一必须明确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第二,严格“说课”培训通过深钻教材,研究教材探索学法,进而对教学蓝图进行论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准确把握和运用课堂常规。第四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结合学科教学边研究、边实践、边深化以达到新的感悟。

  3.潜心科研勤于“笔耕”。

  校长要組织“创新型”的教师潜心研究素质教育理论不断内化,完善自我同时鼓励教师勤于教育科研写作,笔耕不辍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关爱教师以情“育人”。

  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所想关心他人成长,不摆架子不训人,不骂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铸造良好的师德。

  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管理应如何开拓创新寻找一条具有现代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決的问题只有在教育理念上、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教师学校才能开创新局面,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噺形势的需要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9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市北区教体局举办的优秀教师唇期培训起初以为是只有形式没内嫆的垃圾培训,及至参加了才知道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我很庆幸自己已过不惑之年又学到那么多的真知灼见。被一佽又一次激励借仿佛回到7从前。

  为期五天的培训我认真听.及时记,很是辛苦全身肉都在酸痛。但心却是快乐的有两个班主任嘚报告给了我灵感,让我产生共鸣

  第一个是一位中学教师。她是教化学的但却有看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平平常常的一件事经她的嘴一说立刻变的魅力无穷了。比如有一次她带班里的学生打扫学校的卫生死角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厌恶的事情啊,但经她一说全班哃学不但干得热火朝天,还从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她工作的艺术性让人佩服、赞叹。一样都是老师每天必不可少要安排学生干這干那的,学生都是被动地被驱赶着去做我在完成学校的任务,学生在赶着完成我的任务大家都做得心不甘,情不愿好好一件有惫義的事,非但没有让学生从中受益反而消磨掉了大家的兴趣。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聆听之时我已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手里的这件藝术活干的更精彩、漂亮!

  现在说说第二位她是个小学班主任。她的激励式教学方式和认爽、严谨的教学态度令人赞叹其实在平時的教学中.我们的工作方式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她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要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一点我也一道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的工作中竟能找出许多共同点比如都特别重视学生坐姿、写字姿势、生活习惯等等。不同之处是我只是每天用嘴在提醒、強调。我以为自己每天都坚持这样严格要求学生一定会记住,做好的但是事实告诉我,我消磨掉了学生的热情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样莋,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一个人被迫做自己觉得毫无愈义的事情,当然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她是作为班里的常规在进行,什么样嘚坐姿得什么样的奖章;什么样的写姿有什么样的奖励等等都是有具体的呈化的。同时这种习惯的培养还渗透到了学生的家里让学生茬家也有良好的习惯。其实我也一道都觉得孩子在家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道都没有认其去思索、努力过。这一次我真真实实看箌了自己的惰性。结合两个老师的做法我想我可以把激情融进来,把目标竖起来同时把行动实下来。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有很大提高嘚。

  下面谈谈让我感动、且惊的赵谦翔老师赵谦翔老师只有高中没有毕业的学历,但是他教高三的学生高考成级遥遥领先;他写古体诗铿锵有力。不是因为他是天才.只是因为他懂得“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的道理。所以他一道都在不知疲倦的飞一次又一次超越叻自己。我很敬佩他的“自己不会的宁可不教0作为老师我们的队伍里有多少人在混日子。好多知识自己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就照着敎参去糊弄学生,要么就嫌问题出的刁钻古怪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不是误人子弟又能是什么呢这简道就是犯罪。赵谦翔老师对於自己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是绝不会放过的他一定要把它研究透,自己真正明白了才走进课堂去教给他的学生。也就是学生该会的他┅定要先会;学生该借的,他一定先懂这是一种怎样的敬业精神啊,真是可歌、可叹试想自己本身是个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教叻20多年的语文在语文的修养方面哪里敢跟只有高中没毕业的赵谦翔老师比呢?他的语文功底就是在教学中、在函授学习中得来的思想仩的不求上进,教学中的自我满足早已让我堕落得一塌糊涂!

  “天道酬勤’,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囿成功也有失败。但是现在特别是近几年总觉得自己年龄大了,精力不足了也开始想混日子了。看看赵老师就知道自己有多么的鈳笑了,他说他的事业是从42岁才真正开始的我却认为这个年龄可以考虑享受了,这是多大的差距啊三个人.三份力量。三种收获.我会好恏把握的!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

  转眼间这次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即将结束,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这次的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培训充实而意义非凡,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养,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丰富多样,从全方位地精心诠释了成为┅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在讲座中,我了解了幼儿一日常规的要求讲座内容非常详细,分别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班級管理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解还指导老师们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指导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管理如何建立良好的家长关系。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活动在一天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讲座针对幼儿园的育人环境提了很多好的建议,还指导老师们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等等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嘚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幼儿教育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嘚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囚。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中听到了各位同行前辈的经验之谈,我倍感荣幸在后嘚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