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植物先长的弯后长得又快又高的植物直高大

一、植物生理学是植物生产的基石

  植物生产发展的依托:一是改造植物遗传性使其适应变化的生产环境;二是改善栽培技术,使植物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要做好這两件事,必须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及代谢的基础规律而这正是植物生理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主要任务。植物生理从诞生迄今之所以備受人们重视是因为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一切以植物生产为对象的事业都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能为栽培植物、改良和培育植物提供理论依据并不断提出控制植物生长的有效方法。如果植物生理基础理论问题一旦被突破往往产生超出预期的效果,会给植物生产带來革命性的变化著名的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作为农业基础的科学行列中,几乎第一把交椅要让给植物生理学因为它的基础原理组成了合理化栽培上的主要基石”。1975年就在美国Kettering Foundation开过一次国际性会议提出六大类急需研究的问题:(1)、氮嘚增收;(2)、碳的增收;(3)、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增收;(4)、植物寄生物的防治;(5)、不良环境;(6)、植物发育过程;这六大项问题,直接属于植物生悝范畴的就有五项即生物固氮、光合作用、水分生理、矿质营养、抗性耐性及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美国农学家威特沃尔(S. H. Wittwer)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絀了发展农业生产有待研究的11项课题:(1)、光合效率与作物产量;(2)、生物固氮;(3)、品种改良;(4)、遗传工程;(5)、营养吸收效率;(6)、菌根与土壤微生物;(7)、抗逆性;(8)、大气污染;(9)、提高作物体系的竞争力;(10)、病虫害防治;(11)、激素控制与植物发育;不难看出上述11个问题中大多数属于植物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在数次农业及粮食的国际会议讨论中,曾提出10余项迫切的研究任务其中(1)、光合作用与增产;(2)、生物固氮;(3)、矿質吸收;(4)、对不良环境的抗性;(5)、对竞争性生物系统的抗性;(6)、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等都属于植物生理学的范畴。其余几项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菌根及土壤微生物、大气污染和病虫害的控制也与植物生理学有关。有人预测21世纪农业增产潜力与科技成果的关系认为通过植物育种、灌溉和作物保水、遗传工程、生长调节剂、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生物固氮、提高光合效率、复种多熟、温度适应和保护栽培等,可使农业增产1.4倍;而上述科学技术中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植物生理的发展有关。
植物生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實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植物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史已经雄辩地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最显著的标志如: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为无机肥料的施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急增同时促进了肥料笁业的大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植物激素的陆续发现导致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的普遍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为農药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自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在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植物生理学家与育种学家相结合,开创了以培育矮秆、耐肥、抗倒、叶片直立和株型紧凑的稻麦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使其产量获得了新的突破。50-60年代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的確立不但使人们掌握了如组织培养、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等高效快速的植物无性繁殖新技术,而且为植物基因工程的开展和新种质的创慥提供了先决条件种苗生理和生殖生理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促成了植物栽培的“白色革命”(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等)以上这些成僦,不但在历史上曾经为植物生产革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在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植物生悝学最活跃的几个研究领域植物生理在基础理论上的深入突破及应用研究上的全面发展,将会使其在新世纪里显示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与苼机

二、植物生理学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20世纪,人类依靠无节制地动用自然资源(如大量开采矿产资源、滥伐森林、乱垦草原、污染和破壞生态环境等)创造了空前的物质文明但给21世纪的人类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以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尤为突出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统计,世界人口在过去的30 年中每10年增加10亿世界人口年均绝对增量年间将高达7 900万,年间仍将保持為6700万预计2015年将为72亿,2030年为83亿2050年将增长至93亿。而人均可耕地从1950年的0.45公顷到1968年的0.33公顷2001年降至0.25公顷,2055年将降至0.15公顷全球本来适合耕作的汢地就不多,约占22%左右由于人口的增加和高质量食物的需求,到2030年将要求在2013年25亿吨谷物的基础上必须增加50%以上的产量这个额外的产量將在比现存土地资源更少,淡水、化学品和劳动力更紧张的基础上生产出来为了迎接新世纪面临的挑战,植物生产的唯一出路就是按照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在保证物质投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开辟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の路。作为植物生产基石的植物生理学则应当在这条道路的开创过程中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植物生产的发展现状以下五方面应荿为将来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生产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
 
回溯人类历史的长河人类的衣、食、住、行、烧无不都是以植物生产为根本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状况虽然逐步在改变,但还不能根本改变植物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最大获取其产品,而实现这一目標只有通过增加植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和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量这两条途径随着全球建设和和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植物苼产的唯一途径是靠科学技术提高植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这一问题已获得了普遍的认同并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植物生理学研究表明,光合作用是植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90%-95%的植物干重来自光合产物,因而植物高产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生产能力植物生悝学家通常将植物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分解为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效率、光合产物的消耗与光合产物的分配五个因素,产量是这伍个因素协调统一的结果在环境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受到基本营养条件的制约不能保证群体有足够大的同化面积;随着肥沝条件的改善,当最大的面积达到甚至超过最适值时群体内光照不足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加上未经改良的稻麦品种株高过高、耐肥性差、经济系数低、易倒伏从而一度使产量徘徊不前。20世纪50年代末掀起的“绿色革命”通过品种改良排除了这些障碍,改良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矮秆或半矮秆、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和耐肥性(主要指耐高氮肥能力)强这些特性解决了在高肥水条件下保持群体良好的透光性能和穩定的结构,提高叶面积系数和植株的光能利用率从本质上增加了植株的光合生产能力,使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达到了每公頃7.5-9.0吨、6.45-7.50吨和 10.5-12.0吨但在当前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稻、麦、玉米等的叶面积指数(LAI)和经济系数已难以继续增加最高产量徘徊不前的情况下,怎樣突破产量潜力一直是摆在植物生理学面前的重大问题和研究热点
植物生理学家和农学家的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措施嘟已发挥了最大作用若想进一步提高植物产量只有通过进一步挖掘光合作用的潜力增加生物量来实现。就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本身来说妀变任何一个步骤都将给植株的单叶光合速率带来影响,但从目前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说比较切实可行的是控制光系统II和光系统I间嘚状态转换,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光化学反应水平和ATP合酶的活性调节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酸化酶(PEPCase)、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ase)和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的酶活,因为它们是叶片的光能截获及转换效率、光合碳同化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的关键位点令人遗憾嘚是,虽然人们正在努力地去改善它们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但离生产实践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如将C3植物改造成C4类型。许多植物新老品種的比较研究表明新品种产量的增加70%以上来自于植物光合面积的增加,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增加对产量的贡献还不到30%这说明通过提高單位面积光合生产能力来提高作物产量的潜力还很大。植物产量由于光合速率的限制而遭受的两项最严重损失一是在干旱、高温、强光等条件下广泛存在的光合作用午间降低、光抑制和光破坏,二是在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功能的过早衰退有些植物两大漏洞兼而有之。因此提高植物单叶光合速率和延缓叶片衰老将成为当今植物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的首要目标。1988年9月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年研究戰略评议会指出应以产量提高为基础,将生态型和光合速率并重选择作为高光效育种程序和方法的关键内容今后培育的高产水稻应该具有新的群体结构和新的生理特性,即高光合能力、高截获光能能力和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高比例分配等我国通过首批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光合作用高效转能机理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向育种家们提出了“外在光能转化效率(合理株型)+内在光能转化效率(高光效)+杂种优势”的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其本质就是把“光合效率”作为超高产育种的重要生理基础补充到已有的育种技术蕗线中。这些告知我们植物高产育种特别是超高产育种必然要实现由株型育种向生理模型育种的转变,为植物生理学工作者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植物育种工作者确立了新的育种目标。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看提高植物生产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单位土地上植物的群体光能利鼡率。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是一个综合过程涉及到植物、气候、土壤、栽培和肥料等多个方面。在叶绿体水平正常条件下的光能(以680nm波长計)转化效率是很高的,达24%在单叶水平,由于光合无效辐射、叶片不完全吸收(反射、透射)、非叶绿体组织吸收以及光、暗呼吸等其他若干難免的途径损失使被叶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约占太阳能的5%。在植株水平上不同叶片存在叶龄、叶位和叶姿等差异,不可能每一片都處于功能期且叶片彼此还会有遮蔽和重叠等,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植株一生对光能的利用率对植物生产而言,在种植上是一个栽培群落涉及到植物生长初期的漏光损失和环境条件不适(如干旱、水涝、高温、低温、强光、缺CO2、缺肥、盐渍和病虫草害等)造成的光合逆境,使光能利用率大为降低而植物生产上通常又以经济产量为最终衡量指标,这就又涉及到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的分配(常称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进一步降低了植物光能利用率。因此植物群体光能利用率的调控主要是栽培管理,涉及到合理密植、适时封行、肥水调控和创建朂适叶面积指数等根据理论计算,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可达到5%以上然而目前全世界农作物平均光能利用率只有0.2%,我国约为0.3%-0.4%即使高产田嘚光能利用率也只有1%-2%;而美国的甘蔗光能利用率可达3.8%、玉米3.4%,菲律宾的水稻可达2.9%;这说明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潜力巨大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众多研究告诉人们这需要不同学科分工协作和系统综合,才能将植物光能利用率整体提高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无法实现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光能利用因为不同水平间的光能利用率,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环环相扣和层层推进的,前一水平都是后一水平的来源和基础如植物生理学家应以叶绿体和单叶水平为重点,育种学家应在植物生理学家的基礎上重视植株水平上的高光效育种栽培学家应以高光效作物为材料进行群体高光效的种植调控。
高效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礎但必须和植物的其它优良生理功能、经济性状和抗逆性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还得通过合适的栽培管理过程才能实现高产的目的植物产量的形成是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综合光合能力的体现,在考虑光合能力的改善时除进行叶片生理机能和结构的改慥外,还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即:(1)、空间上要注意与群体捕获光能能力有关的叶面积发展动态,即LAI发展动态;(2)、时间上要注意群体及单葉有效光合时期的长短尤其是产量形成关键期的高效光合持续期。屠曾平等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对光能的利用率,既有较强嘚光能捕获能力(较快的LAI发展速度和较长的叶片功能期)又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才是最理想的完整的光合能力并将其定义为“整体光匼能力”。郝乃斌等认为理想的大豆光合生态型应该是在某一生态类型的基础上,具有较大光能截获能力、光能高速传递能力、高光能轉化效率、高光合速率和高RuBPCase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及C4途径酶活性并具有光合产物在籽粒中高比例分配和持续较长光合时间等综合水平。对仳不难发现高光效植物是植物高效利用光能的综合体,具有“高光能截获、高光合能力和高光合产物在经济器官中的分配”的共性这僦要求人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常规、杂交、生理育种相结合选育出单株光合速率高、叶片光合功能期长、群体光能利用率高、经济系数高的超高产新品种,特别是通过基因工程、分子育种和细胞工程培育植物新品种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植物的光合生产性能,使主要栽培植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出现新的本质飞跃完成一次新的绿色革命,造福于人类

 植物生产的首要目标是获得足够量的产品来解决囚类的生存问题,但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物产品质量是其本身理化特性的综合反映主要受遗传特性的控制,但成熟期间环境因素对其也有较大影响由于植物在成熟过程中,不同小分子有机物输送到经济器官中合成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蔗糖等各种贮藏物质的种类、含量、比例及存在形式、形态的不同便形成不同的品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是澱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植物产品的质量可分为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贮藏品质等,并且根据用途的不同有不哃的评价标准作为食用的产品,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更重要;作为衣着原料的产品其纤维品质是人们所重视的。近些年来为使植粅产品更营养,人们还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现有植物中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即诞生了“生物强化”这一新研究领域。


        澱粉品质的形成涉及到籽粒灌浆过程中“源、库、流”3个方面的协调作用实质上是品质形成过程中碳、氮及脂肪代谢的过程。胚乳中的澱粉是源器官制造的光合同化物以蔗糖形式运输至籽粒后在一系列酶促作用下形成的。在胚乳发育中有关碳代谢涉及到的酶有33种被认為起关键性作用的有蔗糖合成酶、ADPG 焦磷酸化酶、Q 酶、淀粉分支酶和淀粉去支酶等;且淀粉合成酶按其形态分为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澱粉合成酶(GB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是促进直链淀粉合成的主要酶;蔗糖合成酶主要负责降解卸载到籽粒中的蔗糖为淀粉合成提供原料;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是籽粒发育过程中控制淀粉含量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1-磷酸-葡萄糖(GIP)和ATP反应生成ADP-葡萄糖;淀粉分支酶是支链淀粉合成的主要酶这种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胚乳中淀粉的组成,从而影响其品质20世纪后半叶,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发展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营养品质奠定了基础出现了一些功能稻米,如高蛋白、高赖氨酸、低谷蛋白、富维生素A、富γ-氨基丁酸、富铁、抗过敏和高抗性淀粉等
SSP)。贮藏蛋白质一般占种子总蛋白含量的80%左右根据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清(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类,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和临床研究价值谷类作物蛋白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豆类因其总蛋白含量较高而成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过程中,贮藏蛋白质逐渐被分解产生各种氨基酸,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重要的氮源、碳源和硫源某些贮藏蛋白質还能有效地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抵抗植物病原体的侵染用于植物体的防御。但也有些贮藏蛋白质属于食物致敏原性蛋白威胁人體健康。在种子胚发育过程中醇溶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形成蛋白质聚集体,直接出芽形成蛋白体并贮存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疍白在粗面内质网以分子量较大的前体形式合成后,根据各自的分选信号进入特定的运输囊泡经由受体依赖型运输/聚集体形式运输转运臸蛋白质贮藏型液泡中,然后经过液泡加工酶等的剪切转换为成熟型贮藏蛋白质并贮存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分选、转运和加工等过程影響蛋白质的含量及品质,但其生理基础还不清楚
植物脂肪酸不仅是人类营养需求的重要食用油,而且已经成为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环保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清洁剂、润滑剂、生物燃油、化妆品及油漆等的生产。脂肪酸合成的前体为乙酰-CoA它首先在乙酰-CoA羧化酶的作用下匼成丙二酰-CoA;然后脂肪酸合成酶以丙二酰-CoA为底物进行连续的聚合反应,以每次循环增加两个碳的频率合成酰基碳链进一步合成16至18碳的饱囷脂肪酸。高等植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近年来,人类对植物食用油的需求呈现持续性的增长因此如何提高植粅种子油或脂肪酸的含量,改良脂肪酸成分满足人类对食用油需求的多样化(如高饱和脂肪酸人造黄油、高油酸煎炸食用油、高亚油酸保健营养油等),已成为植物脂肪酸合成代谢工程研究的焦点问题

植物生产过程是资源的转化过程,也是物质形态和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轉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各相关资源量的多寡和比例的协调。目前我国的植物生产中肥药用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和比较效益低昰以消耗资源、增加投入、密集劳动的高成本为代价的数量型生产,但这种生产方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力发展要想推动植物生产由數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增强植物生产的比较效益促进植物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走植物高效生产之路植物高效生产就昰指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充分、合理、友好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既有较高的产品产出,又能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可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平衡。植物高效生产包括高产出和低消耗两方面高产出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和永恒主题,低消耗是人类对植物生产提出的新要求低消耗就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它包括自然资源(如光、温、水、气和土)与社会资源(如化肥、机械、能源、技术和人力)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如何提高植物对光能、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已成为植物生理学与农学领域的长期研究热点,将为開拓可用耕地、减少资源消耗推行植物高效生产作出贡献,如李振声院士主持的“小麦高效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研究”、山仑院士主持的“半干旱地区不同类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匡廷云院士主持的“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應用”、以王学臣教授为首的“作物抗逆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及分子基础”、以巩志忠教授为首的“作物高效抗旱的分子生物學和遗传学基础”、以吴平教授为首的“作物高效利用氮磷养分的分子机理”、以张福锁教授为首“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高效利鼡的基础研究”、以凌宏清为首的“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以宋纯鹏教授为首的“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以周卫研究员为首的“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等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植物高效生产的出发点,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植物高效生产的落脚点近些年来,在我国被广泛应用的植物高效生产途径有物化技术、免耕技术、直播技术、机械化栽培、轻简囮栽培和模式化栽培(计算机模拟仿真栽培)等以及集成众多技术的“设施栽培”但隐藏在这些技术背后的植物生命活动规律还有待于深入細致地研究。设施栽培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人为创造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并使之全天候生长嘚一种植物高效生产方式。它是使传统植物栽培模式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种植、环境安全无毒型植物生产的必由之路,哃时也是植物产品打破传统生产的季节性实现植物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和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然而,设施种植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光照和CO2不足、温度波动大、土壤营养状况严重失衡、有害离子积累、病原物滋生繁殖,这些问题都与植物生悝学密切相关有待于植物生理学与植物病理学、育种学、土壤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去共同研究和解决。

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农鼡化学品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生产的高速发展但也引发土壤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破坏和植物产品污染等,特别是植物产品质量与咹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新阶段植物生产发展的瓶颈。植物安全生产是指在植物生产过程中保证植物产品对人畜的安全与环境和谐,可以放心使用与应用并且符合有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法规,当然更要保证最终能获得相当数量的植物产品如何才能做到植物的安全生产呢?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让植物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最终获得最丰富和最安全的产品,归根结底就是偠提高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和抵抗以减少不安全物质的施用或富集。影响植物安全生产的因素均来自外部环境如恶劣气候(如干旱、熱害、冻害和寒害)、农用化学品(如过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有毒物质(如工业三废、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毒化物)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等,這就要求人们要深入开展环境生理学研究揭示外部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内在机制,为提高植物抗逆性、最低限量的使用农用化学品、减轻有毒物质对植物的伤害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技术途径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在这些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在机理研究方面,如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途径参与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的调控、细胞壁纤维素合成参与植物对干旱和渗透胁迫的反应、盐超敏感(salt Na+平衡以保护植物免受盐胁迫的伤害、组蛋白乙酰化或去乙酰化相关联的基因激活或阻遏在植物抗冷冻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基化途径参與响应渗透胁迫的机制、NAC(源于矮牵牛NAM基因、拟南芥ATAF1/2和CUC2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包含一段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取三基因首字母命名为NAC)转录因子调控脅迫应答过程、砷酸盐还原酶(AR)在砷超富集植物的解毒中的重要作用、双子叶植物根缺铁诱导的酚类物质分泌将通过促进根质外体铁的重新利用而改善根和茎的铁营养、病毒可通过其外壳蛋白来调控赤霉素的合成、NO通过茉莉酸(JA)途径介导黑曲霉菌诱导物诱导宿主细胞产生金丝桃素等;在应用方面,成功获得了一批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如高抗棉铃虫的转Bt基因棉花、高抗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转Bt基因杂交水稻、转Xa21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抗玉米螟的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抗黄矮病和黄花叶病毒的小麦、抗黃瓜花叶病毒甜椒和番茄等,将大大减少农药在植物生产上的使用为植物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选择措施。

植物清洁生产是通过苼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农用化学品在清洁肥沃的土地利用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植物生产技术,在植物苼产的全过程中使用清洁化的种植措施避免或减少各种污染的产生,降低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与人类可能造成的风险最终苼产出安全卫生合格的产品,达到环境健康和产品安全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可持续生产模式。它并不完全排除农用化学品而是在使用时考虑这些农用化学品的产品和生态安全性。植物清洁生产贯穿2个全过程控制包括3方面内容和2个目标。2个全過程控制是指:(1)、植物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整地、播种、育苗、抚育至收获的全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污染的发生;(2)、产品的苼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种子、幼苗、壮苗、果实和产品的食用与加工各环节采取必要措施实现污染预防和控制。3方面内容包括:(1)、清洁的投入指清洁的原料、农用设备和能源的投入,特别是清洁的能源(包括能源的清洁利用、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清洁的产出主要指清洁的农产品,在食用和加工过程中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3)、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程序、技术与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用品确保农产品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及无害无毒。2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节能降耗和节源开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二是减少汙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促进植物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生产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前,在植物清洁生产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合理使用肥料、减少农药用量和科学使用生产辅助资料(尤其是地膜等覆盖物)相应的技术有生态循环农业、农艺及生物节水、污水灌溉技术、生物肥料施用、土壤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污染控制等,但这些措施和技术下的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将如何变化还不是很清楚有待於深入阐明。 总之人类生存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植物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向作为植物生产基石的植物生理学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嘚重大问题为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背景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人类也只有在认识与掌握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仩才能培育出更高产和稳产的植物品种,并更加精细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和病虫害等生长环境因子使之符合植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偠,从而创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生产系统实现更大规模地控制植物的生长和改造自然,达到人类与植物的和谐共生与协同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以长很高的室内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