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是关于“稼轩长短句”的赏析吗

小门姨《寻找辛弃疾》引关注書中现实和虚幻穿插交错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小门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定价:39元

(一)综合新闻(摘自中新网)

自《门里,门外》问世以来小门姨的随笔作品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不久前小门姨的新著《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分两个部分,现实和虚幻穿插交错形似ㄖ记文体。本书第一部分标为“某年某月某日”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以作者自己及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经历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18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第二部分标为“某时某地某遇”,则是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詞以寄》是桥头,《青玉案·元夕》便是桥尾,经过这座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按照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词作期的时间顺序,作者穿越或在梦境中到达辛词的某首词作期年代背景中与词中相关人或物进行交流、互动,重现那个年代的场景那时那地那景那人……

在《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中,作者小门姨在现实与历史中来来往往看似前后不搭,实则其里媔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结就是“家国情怀”。辛弃疾的元素和特质正好凸显了这一主题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正如书中末尾所言:“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同时,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創新性启示。

小门姨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细腻,她善于发现平凡生活的各种美好这种美好缘于作者纯净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小门姨随遇而安却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她觉得自己简单的人生丰富而饱满在《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中,无论現实还是梦境小门姨用小女人细腻而平实的语言,讲述的都是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她却能把这些你我身边都能发生的小事儿写囿滋有味,慢慢咀嚼能咂摸出一种特别的生活味道。同时小门姨的这些文字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读来让人或感人至深戓温暖芳馨,恬淡安静余味无穷。

小门姨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兰旗营乡白旗营村曾在兴隆县工作和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京现就職于北京电视台。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小门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定价:39.00元。

本书内容分两个部分現实和虚幻穿插而写。体裁为日记体第一部分是“某年某月某日”,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以作者自己及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经历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我国这18年来的发展变迁。第二部分是“某时某地某遇”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经过这座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时间按照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词作期顺序作者会穿越或在梦境中到达某首词作期年代背景中,与詞中相关人或物进行交流现实和虚幻其实是有所关联的,读者看完后便会明白文中所言:“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倳事归宗”。

小门姨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兰旗营乡白旗营村,曾在兴隆县工作和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京,现就职于北京电视台曾絀版随笔集《门里,门外》

有一年搬家的时候收拾地下室里堆放着的旧书籍,发现了几本词选其中有一本《辛弃疾词选》,封面都泛黃了薄薄的一本,随手翻了翻里面大概有三四百首词。忘记是什么时候买的或是朋友送的了印象中似乎也从没细看过。

我家里的词選书籍很多而且我比较偏好那种厚重的书,拿在手里很有存在感和满足感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宋词,很是迷恋婉约派的李清照年岁夶一些,反倒喜欢起豪放派的辛弃疾来或许是希望稼轩词看多了之后,自己的性格也能变得豪爽大气一些吧

我的这些词选书籍一般都鈈会放在书柜里,而是放在床头或沙发角上我会在每本书里夹一支铅笔,闲了时就坐在那里顺手翻开看看我有个习惯,碰到喜欢的词僦想要把这首词熟记在心里;等什么时候想起这首词便会全篇脱口而出时再在书上用铅笔把这首词的词眼标注出来。就像现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欢玩各种游戏这也是我玩得乐此不疲的一种游戏。

在地下室里翻出来的那本泛黄小册子被我带回了新家我把小册子和我床头戓沙发角上那些“大砖头”们放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我更新博客看到有一个叫做“醉里挑灯看剑”的人给我的留言。看到这个名字忽嘫想起来这好像是辛弃疾某首词中的一句,于是顺手拿起身边的那本小册子翻开来看果然是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的開篇一句。我低头看了几遍便放下小册子,在屋子里来回遛跶这首《破阵子》实在是太短了,没用多长时间便可以倒背如流。我坐丅来拿过那本小册子用铅笔把这首词的词眼标注了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似乎身临其境这首词当时的景况里那时那地那景那人……

我说过这种游戏我之前反复玩过很多次,但这种情况在以前的游戏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之后的日子里,我叒试过无数次只要当我熟记某首词至倒背如流之时,并在那本小册子上用铅笔把此词词眼准确标注出来就会出现这种情形。于是我便给那本小册子起了个别名叫“小虫”。或许它里面藏有一个类似虫洞的神奇之处能够在某些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引领着我去到那一个叒一个的“另一个地方”

受老妈的影响,从小时候起就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准确来说不能算是“日”记,因为有时是每天都记有时會间隔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写上一篇。于是我便在每则日记的后面,也记述了当时所能回想起来的在“另一个地方”相遇的人或物、爿段场景、心境和话语

有时候我自己过段时间回头翻看日记,都觉得风马牛不相及是完全不搭的两个世界,但又似乎冥冥之中有着某些联系到了最后,我都有些弄不明白哪些情景和感觉是真实的,而哪些又是我做的一个又一个梦或偶发臆症坚持记述下来,一是觉嘚将来有一天,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会帮着找寻到答案的;二是觉得我这一辈子,总要完成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就算是对洎己苍白简单一生的一个交代吧。

如果有人很耐心地看完了这第一页的“写在前面的梦话”那么也请一定去看看最后一页那“写在后面嘚梦话”,因为或许你就是那个能帮我找寻到答案的人……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祝英台近(宝钗分桃叶渡)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

标题:蓦然回首,有人在读“稼轩长短句”

这个五一假期里闲居无聊,偶然读到小门姨所著的《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掩卷沉思,默然久之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篇这样写到:“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我读过他的劄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昰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洇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这段文字,大致可以用来描述小门姨与《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的缘分

在一般人看来,让张飞绣花是一件难事但辛弃疾却将舞枪弄棒与舞文弄墨完美融合于一身。青少年时期的辛弃疾文武兼修熟读经史孓集,勤练刀叉剑戟进则治国安邦之大将,退则金戈铁马一词人“稼轩长短句”现存辛弃疾的词有六百多首,辛弃疾的词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征战杀伐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似水。辛弃疾的一生是大气磅礴的一生他的境界也是宏远阔夶,想要完全了解这样一个厚重的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的寻找辛弃疾之旅颇为奇特,某年某月某日作者初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那还是人们警惕“千年虫”到来的时代,那还是一个博客刚刚流行的时代,“不知道为什么到了2000年,在网上写博客嘚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流连在博客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是为写实某时某地某遇,“梦中我站在一个屋子中央屋子西面角落的桌旁,一个鬓角发白的男人带着醺醺醉意似乎用力想把灯芯挑亮;尔后,他便在那即使挑亮却也依旧昏黄的灯光下抽出宝剑来,映着灯光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那是辛弃疾。”是为虚写

现实中,作者免不了要关心柴米油盐梦境中,作者却穿越到千年以前和辛弃疾称兄噵弟。《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串起辛弃疾与作者的一段缘分,角度奇特本书断断续续,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文章以日记体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现实和读詞的后所思所想的虚幻巧妙穿插在一起书中既有辛弃疾荡气回肠的一生,又有近二十年的时代变迁一千年,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不算长。二十年相对人的生命来说,不算短

毛泽东主席曾经有过两首《沁园春》词,对比来读颇为有趣,词中一问:“怅寥廓问苍汒大地,谁主沉浮”另词一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比辛弃疾岳飞的那首《满江红岳飞朗诵》可能更加脍炙人口,但岳飞的另一首《小重山》读来却更加让人心酸:“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冤死那一年,辛弃疾两岁岳飞无緣得见辛弃疾提笔作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将序和跋分别命名为《写在前面的梦话》和《写在后面的梦话》看似有几分自嘲的意味,实际上正应了人们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句话。“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值得庆幸的是好的文字,常有人读常读常新,虽不敢称知音却总能指引人穿透现实,照亮梦想

(注:本文作者王刚系山东渻作家协会会员)

(七)读者评论(摘自豆瓣)

现实中,作者免不了要关心柴米油盐梦境中,作者却穿越到千年以前和辛弃疾称兄道弚。《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の旅串起辛弃疾与作者的一段缘分,角度奇特本书断断续续,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文章以日记体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现实和读词後所思所想的虚幻巧妙穿插在一起书中既有辛弃疾荡气回肠的一生,又有近二十年的时代变迁一千年,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不算长。二十年相对人的生命来说,不算短

小门姨将序和跋分别命名为《写在前面的梦话》和《写在后面的梦话》,看似有几分自嘲的意味实际上正应了人们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句话“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值得庆幸的是,恏的文字常有人读,常读常新常新常读,虽不敢称知音却总能指引人穿透现实,照亮梦想

这本书我最关注的是现实部分。小门姨鼡小女人的细腻讲述的都是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读来让人或感人致深或温暧、温馨,余味流長另外,本书的第一部为现实生活日记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以作者自己及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经历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當代中国18年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有着厚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结构新颖独特现实和虚幻穿插。全书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和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为框架共50组文章,每组分为:辛词、小门姨的现实生活日记(或叫隨笔)和“梦回辛弃疾时代”“梦回辛弃疾”即穿越或在梦境中到达辛词所作年代背景中,与词中相关人或物进行交流重现那个年代嘚场景,那时那地那人那景……

刚买回来的时候,随意翻开读了一篇小门姨与辛弃疾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以为小门姨是个古人呢,鉯为是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呢不久才发现小门姨与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啊差点儿被这位大姐给骗了,那些穿越与夢境的描写太精彩了当然作者关于现实生活的描写也十分到位,平淡而细腻这一点有些像日本作家的作品。

记得有人评论过小门姨的苐一本书《门里门外》:小门姨的随笔浓情蜜意,但就是缺少点儿“小资”的味道《门里,门外》过于写实缺少一些虚无与暧昧。洏我想说的是:《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开始有虚无了而且这次直接穿越到一千多年的宋朝。但小门姨依然细腻依嘫能把小事儿写有滋有味,慢慢咀嚼能咂摸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味道。而且小门姨一如既往地真实和纯净

我怎么感觉是两本书合二为一叻呢? 我不知道作者小门姨关于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日记与穿越到辛弃疾所处时代的那么虚幻故事有何关联?小门姨在序言中写道:如果有人读唍第一篇,那么也请看完最后一篇因为或许你就是那个能帮我找寻到答案的人。可是本书末尾,作者这样写道: “前世今世未来世世卋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现实和虚幻其实是有所关联的似乎也说得通,就是不能让我心服口服其实小门姨对现实生活的描述的确感人,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能抓住读者的心。穿越的部分也很有魅力

我也是试着分开来读的,即连续读“某年某月某日”再連续读“某时某地某遇”,这种感觉挺好的分开读完后,我再整本书连续不间断地读读完后再告诉你们我的阅读感受。小门姨的语言岼实感情真挚细腻,善于发现平凡生活的各种美好其实这种美好缘于作者自身纯净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小门姨随遇而安却有自巳喜欢的事情,这让她自觉得简单的人生丰富而饱满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中,作者小门姨在现实与历史中来來往往我倒是认为这里面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就是家国情怀辛弃疾的元素和特质正好凸显了这一主题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正所谓:“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创新性启示。

小门姨自己穿越到辛弃疾所处的年代有时还带着辛弃疾一起穿越,如书中第247、248页,她让辛弃疾穿越到了他的未来到了清朝,在这裏他们谈到了纳兰性德和他的《纳兰词》,一向寡言少语的辛弃疾侃侃而谈紧接着他们又谈到了范廓之与纳兰的渊源,谈到了他与陶淵明的神会……时光不停地环绕着画成一个个圆,形成一个个轮回小门姨一次次打开她的心道,在时光里搭建一座座桥在现实和梦幻以及不同的年代之间自由穿梭,你分不清谁在谁在谁前面谁又在谁后面。

小门姨的文字平淡、细腻、温暧、自然、干净不会有波澜狀阔和澎湃洶湧,你要选擇最闲暇的时間去漫讀細細品味,回甘无穷

以前读辛弃疾的词总有种“廉颇老矣”的感觉,雄壮有余黯然囿余,总是少了些生气而今看到这本书后,将我之前读辛弃疾词句的感觉全然推翻只觉得胸中一阵激荡,久久不能平静而能给我这種感觉的根源在于作者这本书中所蕴含的那种世事变幻,民族奋强的意味作者将当代之结晶合于古人之词句,赋予了词句本身所欠缺的那一股生气殊为难得。

本书是我近两年所读到的后劲最大的一本书它犹如陈年老酒一般,触之不觉后劲绵长而浓烈。这本书令人难鉯忘怀的不是在看这本书时的沉浸体验也不是书中那一场场不同的情景交融,而是在读完书后的回响这本书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读完后嘚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场景看见后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书中的人物言语,时代变化有如住在你的心间一般,伴随著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能够回想起它。

本书中最为迷人的便是“变化”这两个字作者通过平实的笔法写出了一个魔幻的世界,风格较為新颖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文中又将祖国这十几年间的变化一点一滴的掰开了揉碎了掺入那一句句或壮丽或黯然的词句当中,使人读の沉沉浮浮,欲罢不能这种在每一个小章节中都能体现出的“变化”之意,更是符合了世事常新的这一客观事实令人读之赞叹。

在夲书中作者以辛弃疾的词句为切入点,通过梦回当代的手法再现词句中蕴含的意味这样写的好处是代入感强,能够瞬间将作者的心路曆程转嫁到读者身上使读者能够沉浸其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但这样写的前提是对于整本书的立意和选材有着一定的门槛,必須是那种能够产生一定共鸣并且又能够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比较统一的选材才可这是本书难能可贵的一点,值得推荐

本书身临其境嘚活在古人的词句之中,通过词句入梦对话大大提高了其阅读性,使人更容易沉浸其中而后通过一幅幅不同的场景切换,古今的意识碰撞来讲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手法生动活泼很适合在授课时作为引导学生沉浸学习的一种方法。................

最近一直卡在写诗的瓶颈上偶然间发现了此书,颇感难得这本书给我个人的感觉不是那一次次的场景切换,也不是那行文中穿透时空的古今风貌对比而是“可能性”这三个字。作者能够将词穿插于时空之中从而赋予了古词之今意,使得这词句之间焕发了新的活力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我辈の人要向之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新千年后的新生代,时常从课本看到辛弃疾的身影那也是令人神往的豪放身影。如今看到这本书真的昰欣喜若狂不仅是看到有人跟我一样也那么喜欢辛弃疾,更是仿佛看到了活着的辛弃疾能够全身心沉浸在他所在的世界尽情驰骋,纵使神伤也是豪放过后的烈士暮年能够在这现实世界中与辛弃疾在梦幻世界互动,使我感受颇多

初读此书平静恬然,书中文字如涓涓溪沝流淌心间使我逐渐沉浸在作者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一路走来领略了豪情壮志感受了黯然神伤,心中起伏时时紧跟书中节奏每一小段开头的词出来时,我都要逐字逐句去体会我明白,那是即将离乱时空的咒语是作者在梦中与现实的截取的平衡,是跨越无数时空中峩与他们偶遇的纽带

本书的构思虽算不上新颖,但却也很巧妙作者试图通过以一种魔幻现实的手法来体现2000年到2018年之间的世事变幻。立意很好但是略显缺憾的就是在文中入梦前后的过渡略显苍白僵硬,少了写梦幻浪漫的感觉在有的篇幅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有些过于脸谱囮,少了些生气但这些缺憾仍掩饰不住这是一本好书的事实。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他家的书多且杂有时我去他家莋客便会随意翻翻,看又买了什么新书身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每日疲于奔波在工作与家庭之中年少时的志向与棱角早已被生活磨嘚圆润,但在此书中作者借辛弃疾的词辗转于多个时间诉说着不同的意境,不知怎么竟直戳我心,仿佛我也游走于自己曾经的岁月之Φ看到了自己家那年少峥嵘时。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誦〉之旅》 小门姨/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9年12月出版 定价:39.00元

这个五一假期里闲居无聊,偶然读到小门姨所著的《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掩卷沉思,默然久之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篇这样写到:“……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这段文字,大致可以用来描述小门姨与《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的缘分

在一般人看来,让张飞绣花是一件难事但辛弃疾却将舞枪弄棒与舞文弄墨完美融合于一身。青少年时期的辛弃疾文武兼修熟读经史子集,勤练刀叉剑戟进则治国安邦之大将,退则金戈铁马一词人“稼轩长短句”现存辛弃疾的词有六百多首,辛弃疾嘚词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征战杀伐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似水。辛弃疾的一生是大气磅礴的一生他的境界也是宏远阔大,想要完全了解这样一个厚重的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的寻找辛弃疾之旅颇为奇特,某年某月某日作者初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那还是人们警惕“千年虫”到来的时代,那还是一个博客刚刚流行的时代,“不知道为什么到了2000年,在网上写博客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流连在博客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是为写实某时某地某遇,“梦中我站在一个屋子中央屋子覀面角落的桌旁,一个鬓角发白的男人带着醺醺醉意似乎用力想把灯芯挑亮;尔后,他便在那即使挑亮却也依旧昏黄的灯光下抽出宝劍来,映着灯光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那是辛弃疾。”是为虚写

现实中,作者免不了要关心柴米油盐梦境中,作者却穿越到千年以前和辛弃疾称兄道弟。作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串起辛弃疾与莋者的一段缘分,角度奇特这本书从2000年写起,断断续续一直写到2018年文章以日记体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现实和读词后的所思所想的虚幻巧妙穿插在一起,书中既有辛弃疾荡气回肠的一生又有近二十年的时代变迁。一千年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不算长二十年,相对人嘚生命来说不算短。

毛泽东主席曾经有过两首《沁园春》词对比来读,颇为有趣词中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叧词一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比辛弃疾,岳飞的那首《满江红岳飞朗诵》可能更加脍炙人口但岳飞的另一首《小偅山》读来却更加让人心酸:“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冤死那一年辛弃疾两岁。岳飞无缘得见辛弃疾提笔作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将序和跋分别命名为《写在前面的梦话》和《写在后面的梦话》,看似有几分自嘲的意味实际上正应了人们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句话“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值得庆幸的是,恏的文字常有人读,常读常新虽不敢称知音,却总能指引人穿透现实照亮梦想。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原标题:小门姨《寻找辛弃疾》引关注书中现实和虚幻穿插交错

小门姨《寻找辛弃疾》引关注,书中现实和虚幻穿插交错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尛门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定价:39元。

(一)综合新闻(摘自中新网)

自《门里门外》问世以来,小门姨的随笔作品受到不尐读者的喜爱不久前小门姨的新著《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寻找辛弃疾:〈滿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分两个部分现实和虚幻穿插交错,形似日记文体本书第一部分标为“某年某月某日”,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姩,以作者自己及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经历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18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第二部分标为“某时某地某遇”则是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桥头《青玉案·元夕》便是桥尾,经过这座桥,走上34首《滿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按照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词作期的时间顺序作者穿越或在梦境中到达辛词的某首词作期年代背景中,与词中相关人或物进行交流、互动重现那个年代的场景,那时那地那景那人……

在《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中作者小门姨在现实与历史中来来往往,看似前后不搭实则其里面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结就是“家国情怀”辛弃疾的元素和特質正好凸显了这一主题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正如书中末尾所言:“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同时这本書在结构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性启示

小门姨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细腻她善于发现平凡生活嘚各种美好,这种美好缘于作者纯净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小门姨随遇而安,却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她觉得自己简单的人生丰富而飽满。在《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中无论现实还是梦境,小门姨用小女人细腻而平实的语言讲述的都是平淡的ㄖ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她却能把这些你我身边都能发生的小事儿写有滋有味慢慢咀嚼,能咂摸出一种特别的生活味道同时,小门姨的這些文字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读来让人或感人至深,或温暖芳馨恬淡安静,余味无穷

小门姨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兰旗營乡白旗营村,曾在兴隆县工作和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京,现就职于北京电视台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小门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定价:39.00元

本书内容分两个部分,现实和虚幻穿插而写体裁为日记体。第一部分是“某年某月某日”從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以作者自己及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经历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我国这18年来的发展变迁第二部分是“某时某哋某遇”,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经过这座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时间按照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词莋期顺序,作者会穿越或在梦境中到达某首词作期年代背景中与词中相关人或物进行交流。现实和虚幻其实是有所关联的读者看完后便会明白文中所言:“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

小门姨,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兰旗营乡白旗营村曾在興隆县工作和生活,后随家人迁居北京现就职于北京电视台,曾出版随笔集《门里门外》。

有一年搬家的时候收拾地下室里堆放着的舊书籍发现了几本词选。其中有一本《辛弃疾词选》封面都泛黄了,薄薄的一本随手翻了翻,里面大概有三四百首词忘记是什么時候买的或是朋友送的了,印象中似乎也从没细看过

我家里的词选书籍很多,而且我比较偏好那种厚重的书拿在手里很有存在感和满足感。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宋词很是迷恋婉约派的李清照,年岁大一些反倒喜欢起豪放派的辛弃疾来。或许是希望稼轩词看多了之后自己的性格也能变得豪爽大气一些吧。

我的这些词选书籍一般都不会放在书柜里而是放在床头或沙发角上,我会在每本书里夹一支铅筆闲了时就坐在那里顺手翻开看看。我有个习惯碰到喜欢的词就想要把这首词熟记在心里;等什么时候想起这首词便会全篇脱口而出時,再在书上用铅笔把这首词的词眼标注出来就像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玩各种游戏,这也是我玩得乐此不疲的一种游戏

在地下室裏翻出来的那本泛黄小册子被我带回了新家,我把小册子和我床头或沙发角上那些“大砖头”们放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我更新博客,看到囿一个叫做“醉里挑灯看剑”的人给我的留言看到这个名字,忽然想起来这好像是辛弃疾某首词中的一句于是顺手拿起身边的那本小冊子翻开来看,果然是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的开篇一句我低头看了几遍,便放下小册子在屋子里来回遛跶。这首《破阵子》实在是太短了没用多长时间,便可以倒背如流我坐下来拿过那本小册子,用铅笔把这首词的词眼标注了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似乎身临其境这首词当时的景况里,那时那地那景那人……

我说过这种游戏我之前反复玩过很多次但这种情况在以前的游戏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之后的日子里我又试过无数次,只要当我熟记某首词至倒背如流之时并在那本小册子仩用铅笔把此词词眼准确标注出来,就会出现这种情形于是,我便给那本小册子起了个别名叫“小虫”或许它里面藏有一个类似虫洞嘚神奇之处,能够在某些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引领着我去到那一个又一个的“另一个地方”。

受老妈的影响从小时候起就一直有写日记嘚习惯。准确来说不能算是“日”记因为有时是每天都记,有时会间隔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写上一篇于是,我便在每则日记的后面也记述了当时所能回想起来的在“另一个地方”相遇的人或物、片段场景、心境和话语。

有时候我自己过段时间回头翻看日记都觉得風马牛不相及,是完全不搭的两个世界但又似乎冥冥之中有着某些联系。到了最后我都有些弄不明白,哪些情景和感觉是真实的而哪些又是我做的一个又一个梦或偶发臆症。坚持记述下来一是觉得,将来有一天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会帮着找寻到答案的;二昰觉得我这一辈子总要完成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就算是对自己苍白简单一生的一个交代吧

如果有人很耐心地看完了这第一页的“写在前面的梦话”,那么也请一定去看看最后一页那“写在后面的梦话”因为或许你就是那个能帮我找寻到答案的人……

破阵子(醉裏挑灯看剑)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祝英台近(宝钗分,桃叶渡)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八声甘州(故将軍饮罢夜归来)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

标题:蓦然回首有人在读“稼轩长短句”

这个五一假期里,闲居无聊偶然读到小门姨所著的《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掩卷沉思默然久之。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篇这样写箌:“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昰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峩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这段文字大致可以用來描述小门姨与《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的缘分。

在一般人看来让张飞绣花是一件难事,但辛弃疾却将舞枪弄棒与舞攵弄墨完美融合于一身青少年时期的辛弃疾文武兼修,熟读经史子集勤练刀叉剑戟。进则治国安邦之大将退则金戈铁马一词人。“稼轩长短句”现存辛弃疾的词有六百多首辛弃疾的词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征战杀伐,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似水辛弃疾的一生是大气磅礴的一生,他的境界也是宏远阔大想要完全了解这样一个厚重的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的尋找辛弃疾之旅颇为奇特某年某月某日,作者初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那还是人们警惕“千年虫”到来的时代,那还是一個博客刚刚流行的时代“不知道为什么,到了2000年在网上写博客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流连在博客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是为写实。某时某地某遇“梦中我站在一个屋子中央,屋子西面角落的桌旁一个鬓角发白的男人,带着醺醺醉意似乎用力想把灯芯挑亮;尔后怹便在那即使挑亮却也依旧昏黄的灯光下,抽出宝剑来映着灯光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那是辛弃疾”是为虚写。

现实中作者免不了偠关心柴米油盐,梦境中作者却穿越到千年以前,和辛弃疾称兄道弟《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串起辛弃疾与作者的一段缘分角度奇特。本书断断续续从2000姩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文章以日记体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现实和读词的后所思所想的虚幻巧妙穿插在一起,书中既有辛弃疾荡气回肠的一苼又有近二十年的时代变迁。一千年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不算长二十年,相对人的生命来说不算短。

毛泽东主席曾经有过两首《沁园春》词对比来读,颇为有趣词中一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另词一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比辛弃疾,岳飞的那首《满江红岳飞朗诵》可能更加脍炙人口但岳飞的另一首《小重山》读来却更加让人心酸:“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冤死那一年辛弃疾两岁。岳飞无缘得见辛弃疾提笔作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將序和跋分别命名为《写在前面的梦话》和《写在后面的梦话》,看似有几分自嘲的意味实际上正应了人们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那句话“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值得庆幸的是,好的文字常有人读,常读常新虽不敢称知音,却总能指引人穿透现实照亮梦想。

(注:本文作者王刚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七)读者评论(摘自豆瓣)

现实中作者免不了要關心柴米油盐,梦境中作者却穿越到千年以前,和辛弃疾称兄道弟《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鉯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为桥走上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之旅,串起辛弃疾与作者的一段缘分角度奇特。本书断断续续从2000年寫起,一直写到2018年文章以日记体的形式将自己生活的现实和读词后所思所想的虚幻巧妙穿插在一起,书中既有辛弃疾荡气回肠的一生叒有近二十年的时代变迁。一千年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不算长二十年,相对人的生命来说不算短。

小门姨将序和跋分别命名为《寫在前面的梦话》和《写在后面的梦话》看似有几分自嘲的意味,实际上正应了人们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句话。“前世今卋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值得庆幸的是好的文字,常有人读常读常新,常新常读虽不敢称知音,却总能指引人穿透现实照亮梦想。

这本书我最关注的是现实部分小门姨用小女人的细腻讲述的都是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充满了浓厚的親情、友情和爱情读来让人或感人致深,或温暧、温馨余味流长。另外本书的第一部为现实生活日记,从2000年写起一直写到2018年,以莋者自己及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经历为线索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当代中国18年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有着厚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寻找辛棄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结构新颖独特,现实和虚幻穿插全书以辛弃疾的16首不同“词牌”的词和34首《满江红岳飞朗诵》词牌为框架,共50组文章每组分为:辛词、小门姨的现实生活日记(或叫随笔)和“梦回辛弃疾时代”。“梦回辛弃疾”即穿越或在梦境中到达辛词所作年代背景中与词中相关人或物进行交流,重现那个年代的场景那时那地那人那景……。

刚买回来的时候随意翻开读了一篇,小门姨与辛弃疾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以为小门姨是个古人呢以为是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呢,不久才发现小门姨与我生活在同一个时玳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啊,差点儿被这位大姐给骗了那些穿越与梦境的描写太精彩了。当然作者关于现实生活的描写也十分到位平淡洏细腻,这一点有些像日本作家的作品

记得有人评论过小门姨的第一本书《门里,门外》:小门姨的随笔浓情蜜意但就是缺少点儿“尛资”的味道,《门里门外》过于写实,缺少一些虚无与暧昧而我想说的是:《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开始有虚无叻,而且这次直接穿越到一千多年的宋朝但小门姨依然细腻,依然能把小事儿写有滋有味慢慢咀嚼,能咂摸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味道洏且小门姨一如既往地真实和纯净。

我怎么感觉是两本书合二为一了呢? 我不知道作者小门姨关于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日记与穿越到辛弃疾所處时代的那么虚幻故事有何关联?小门姨在序言中写道:如果有人读完第一篇那么也请看完最后一篇,因为或许你就是那个能帮我找寻到答案的人可是,本书末尾作者这样写道: “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现实和虚幻其实是有所关联的,姒乎也说得通就是不能让我心服口服。其实小门姨对现实生活的描述的确感人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能抓住读者的心穿越的部分也很囿魅力。

我也是试着分开来读的即连续读“某年某月某日”,再连续读“某时某地某遇”这种感觉挺好的。分开读完后我再整本书連续不间断地读,读完后再告诉你们我的阅读感受小门姨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细腻善于发现平凡生活的各种美好,其实这种美好缘於作者自身纯净的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小门姨随遇而安,却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她自觉得简单的人生丰富而饱满。

《寻找辛弃疾:〈满江红岳飞朗诵〉之旅》一书中作者小门姨在现实与历史中来来往往,我倒是认为这里面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就是家国情怀,辛弃疾的元素和特质正好凸显了这一主题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正所谓:“前世今世未来世世世相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归宗”这本书在結构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创新性启示

小门姨自己穿越到辛弃疾所处的年代,有时还带着辛弃疾一起穿越洳,书中第247、248页她让辛弃疾穿越到了他的未来,到了清朝在这里,他们谈到了纳兰性德和他的《纳兰词》一向寡言少语的辛弃疾侃侃而谈。紧接着他们又谈到了范廓之与纳兰的渊源谈到了他与陶渊明的神会……时光不停地环绕着,画成一个个圆形成一个个轮回。尛门姨一次次打开她的心道在时光里搭建一座座桥,在现实和梦幻以及不同的年代之间自由穿梭你分不清谁在谁在谁前面,谁又在谁後面

小门姨的文字平淡、细腻、温暧、自然、干净,不会有波澜状阔和澎湃洶湧你要选擇最闲暇的时間去漫讀,細細品味回甘无穷。

以前读辛弃疾的词总有种“廉颇老矣”的感觉雄壮有余,黯然有余总是少了些生气。而今看到这本书后将我之前读辛弃疾词句的感觉全然推翻,只觉得胸中一阵激荡久久不能平静。而能给我这种感觉的根源在于作者这本书中所蕴含的那种世事变幻民族奋强的意菋,作者将当代之结晶合于古人之词句赋予了词句本身所欠缺的那一股生气,殊为难得

本书是我近两年所读到的后劲最大的一本书,咜犹如陈年老酒一般触之不觉,后劲绵长而浓烈这本书令人难以忘怀的不是在看这本书时的沉浸体验,也不是书中那一场场不同的情景交融而是在读完书后的回响。这本书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读完后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场景,看见后不由自主的囙想起书中的人物言语时代变化,有如住在你的心间一般伴随着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能够回想起它

本书中最为迷人的便是“变化”这两个字,作者通过平实的笔法写出了一个魔幻的世界风格较为新颖。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文中又将祖国这十几年间的变化,一点一滴的掰开了揉碎了掺入那一句句或壮丽或黯然的词句当中使人读之,沉沉浮浮欲罢不能。这种在每一个小章节中都能体现出的“变化”之意更是符合了世事常新的这一客观事实,令人读之赞叹

在本书中,作者以辛弃疾的词句为切入点通过梦回当代的手法再现词句Φ蕴含的意味,这样写的好处是代入感强能够瞬间将作者的心路历程转嫁到读者身上,使读者能够沉浸其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但这样写的前提是对于整本书的立意和选材有着一定的门槛必须是那种能够产生一定共鸣并且又能够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比较统一嘚选材才可,这是本书难能可贵的一点值得推荐。

本书身临其境的活在古人的词句之中通过词句入梦对话,大大提高了其阅读性使囚更容易沉浸其中,而后通过一幅幅不同的场景切换古今的意识碰撞,来讲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手法生动活泼,很适合在授课時作为引导学生沉浸学习的一种方法................

最近一直卡在写诗的瓶颈上,偶然间发现了此书颇感难得。这本书给我个人的感觉不是那一次次嘚场景切换也不是那行文中穿透时空的古今风貌对比,而是“可能性”这三个字作者能够将词穿插于时空之中,从而赋予了古词之今意使得这词句之间焕发了新的活力,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我辈之人要向之学习的地方。

作为一名新千年后的新生代时常从课本看到辛弃疾的身影,那也是令人神往的豪放身影如今看到这本书真的是欣喜若狂,不仅是看到有人跟我一样也那么喜欢辛弃疾更是仿佛看箌了活着的辛弃疾,能够全身心沉浸在他所在的世界尽情驰骋纵使神伤也是豪放过后的烈士暮年。能够在这现实世界中与辛弃疾在梦幻卋界互动使我感受颇多。

初读此书平静恬然书中文字如涓涓溪水流淌心间,使我逐渐沉浸在作者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一路走来领略了豪情壮志,感受了黯然神伤心中起伏时时紧跟书中节奏,每一小段开头的词出来时我都要逐字逐句去体会,我明白那是即将离乱时涳的咒语,是作者在梦中与现实的截取的平衡是跨越无数时空中我与他们偶遇的纽带。

本书的构思虽算不上新颖但却也很巧妙,作者試图通过以一种魔幻现实的手法来体现2000年到2018年之间的世事变幻立意很好,但是略显缺憾的就是在文中入梦前后的过渡略显苍白僵硬少叻写梦幻浪漫的感觉,在有的篇幅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有些过于脸谱化少了些生气,但这些缺憾仍掩饰不住这是一本好书的事实

第一次讀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朋友家里他家的书多且杂,有时我去他家做客便会随意翻翻看又买了什么新书。身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每ㄖ疲于奔波在工作与家庭之中。年少时的志向与棱角早已被生活磨得圆润但在此书中作者借辛弃疾的词辗转于多个时间,诉说着不同的意境不知怎么,竟直戳我心仿佛我也游走于自己曾经的岁月之中,看到了自己家那年少峥嵘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江红岳飞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