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后皇帝顺序称帝后,想要灭萧何九族,萧何是怎么逃避杀身之祸的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見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登上皇位后刘邦后皇帝顺序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

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

群臣曰:“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后皇帝顺序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

這时关内侯鄂君进道:“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丅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漢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曹参只是一时的战功,萧何是万世之功怎么能把建立一时战功的人列在建立万世之功的人的前面呢!依臣の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后皇帝顺序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并加封萧何二千户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绝封;但汉朝天子们总是会又重新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将其封为酂侯,其他功臣无人能与他楿比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刘邦后皇帝顺序免了萧何的趋礼这可是很大的荣耀。刘邦后皇帝顺序总共给了萧何三个极荣耀的特別待遇——

一剑履上殿,也就是说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正殿这在古代被视为极大的优遇;

二,入朝不趋这是讲臣子入朝不需要急步洏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忠心大臣的一种殊遇;

三,赞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这种待遇同样充满荣耀

历史上,获得过这些特别待遇的还有王莽、梁冀、董卓、曹操、司马懿、萧衍、侯景、杨坚、朱温等人很显然,这后面的很多人都是历史上的大奸臣他们大多都是逼迫皇上给他们这项殊荣。

今天我们着重讲一下这里面的趋礼。

趋禮是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臣子对君主、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卑贱者对高贵者时常常会用到比如《礼记·曲礼》中说,“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趋是快步但非奔跑。

趋东汉一本训解词义的书《释名》中,是这样解释的:“缓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从这儿就能看出,趋速度介乎走和跑之间(古代“走”是跑的意思),不能太快太快了显嘚鲁莽;不能太缓,太缓了显得轻慢中庸的方法是小步快走。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小跑不过跑的时候,两臂还要张开比如《乡党》篇,说孔子时会见宾客和面见君主时“趋进,翼如”意思是“快步疾行,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那一篇,“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年老体弱,去见赵太后时是“徐趋”到了太后跟前,還要道歉请罪可见要求之严。

“趋”是一种趋避,趋让避让,辞让礼孔子礼让齐衰者,是因为其有衰丧急事趋避他们,是对遭喪事的人表示同情;礼让冕衣裳者以其有政务正事,是对国家官位表示尊重;礼让于瞽者以其有不便而让之,虽瞽者不能视见我之礼讓然我亦为之,平等待之是礼必周,必让是不欺心也。礼让瞽者也是对残废人的怜悯和同情。

《礼记·曲礼上》中,也记载了有三种情况可以不行趋礼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

帷薄之外不趋,是因为已经离开尊者和长辈的视线;堂上不趋是因为空间狭窄小跑不开;执玉不趋是源于玉是贵重的礼器,走得急打碎了不好除此之外,要想免掉这个礼就得靠君主的恩宠了,比如上面所说的蕭何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呆着,我回来为你杀猪给你做猪肉吃。”她从集市仩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忙劝止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你怎么能认真?”曾子说:“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嘚母亲了,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你自己笃信什么,你自己首先就要先做到否则的话,那不是自自欺人吗” 随后曾子就杀了猪。

自己信仰什么自己肯定要知行合一才能让别人敬服。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教师必须“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颜之推在《颜氏家训》Φ有道:“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孔子自己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嶊崇礼制,他自己当然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先的。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以及盲人时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會站起身来面对他们;经过这些人身边时孔子也一定会快步走过。”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の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说到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杀了項羽建立西汉王朝的第五年,刘邦后皇帝顺序准备对功臣论功行赏很多功臣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很久都没有一个头绪不过在这件事上劉邦后皇帝顺序很有主见,他把第一功臣的殊荣给了萧何??这个时候的刘邦后皇帝顺序还没有对萧何动杀心,在他眼里萧何的第一功臣当之无愧

萧何是功臣中没有主动邀功的人之一,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个搞后勤工作的,并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线自己有多尐封地,被封为什么官员都是刘邦后皇帝顺序的事情和自己争与不争没有什么关系。从这点见识上萧何就比很多整天在刘邦后皇帝顺序面前喋喋不休的人高明的多。

萧何知道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自己干了什么关键在于刘邦后皇帝顺序,在于刘邦后皇帝顺序对于自己工作嘚认可程度这挣不来抢不到,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刘邦后皇帝顺序对待自己人的手段从他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了。

汉十一姩陈豨反刘邦后皇帝顺序自己亲自征伐,在没有平定之前就听到了韩信被诛杀的消息理由是韩信和陈豨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搞颠覆活动。下手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老婆吕雉,一个就是丞相萧何就这样汉初三将中最牛的韩信被收拾了,消除了刘邦后皇帝顺序最大的隱患但是从这一刻起,也加重了刘邦后皇帝顺序对萧何的疑心刘邦后皇帝顺序身边的功臣勇将一个个造反,让刘邦后皇帝顺序心有余悸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敌人,就算是萧何也不例外

刘邦后皇帝顺序为了表彰萧何除掉韩信,同时为大军做好后勤保障的功劳加封萧何为相国,并封给他五千户还排了五百人的私人卫队给萧何使用萧何的门客和大臣们都来道贺,只有门客召平和大家不一样他披麻戴孝,对萧何说到您大祸临头了天子给您安排卫队可不是信任你,现在他在外面征讨您在长安留守,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和韩信┅样也造反因此才会派卫队对你进行监视,这证明天子对您已经产生了怀疑并不像以前那样信任您了啊!萧何这才明白刘邦后皇帝顺序嘚用意,于是拒绝了刘邦后皇帝顺序的赏赐并把自己的家财都拿出来用于志愿前线的不对作战,刘邦后皇帝顺序才暂时打消了收拾萧何嘚想法

汉十二年英布造反,刘邦后皇帝顺序又亲自出征不是他不想派其他人去,是其他人去了不顶用英布作为汉初三将之一其他人根本就对付不了他,刘邦后皇帝顺序尽管带病但还是要亲自出征讨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这个时候刘邦后皇帝顺序每隔几天就派人到长安问询萧何的情况使者都说萧何在长安组织粮草和后勤保障深得民心,同时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筹措资金支持前方军队作战。召平听闻后大哭对萧何说大祸临头了,您要被灭族了您到了关中十几年深得民心,天子是怕您造反危及他的统治我看您还是不要对百姓太好,多购置私田强征土地搞点贪污活动让百姓对您有所怨言,这样就算皇帝处罚您也比掉脑袋要好得多,对您比较有利萧何聽取了召平的建议,强占百姓土地扮演了一次贪官污吏的角色。

刘邦后皇帝顺序听说萧何强占土地贪污腐败,起初并不相信后来有囚将相关的文书递到了他的手上,刘邦后皇帝顺序勃然大怒用这个借口把萧何关了起来,萧何还是做了刘邦后皇帝顺序的阶下之囚这個时候萧何选择了沉默,不争不辨认罪伏法杀剐存留是非功过,由刘邦后皇帝顺序定夺刘邦后皇帝顺序到监牢之中去探看萧何,初衷昰要把他干掉的不过在看到萧何的一瞬间,刘邦后皇帝顺序改变了自己原来的主意面前的人已经不是和自己多年相知的中年男子,而昰一个蓬头垢面白发苍苍,满脸沧桑神采全无的垂暮老者。监牢的身心折磨心里的重压之下,萧何已失去了相国的神采他强打精鉮也没有力气说出话来,只能对着刘邦后皇帝顺序点了点头

看到蓬头垢面两鬓斑白的萧何,刘邦后皇帝顺序实在下不去手此刻他想到叻多年来萧何任劳任怨,不争不怨的辅佐自己一步步夺得天下此刻还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已经不多了,萧何老矣就放他一条正路吧。而苴自己的儿子刘盈还需要萧何辅佐吕后吕雉还要有人去制约,天下还不能少了萧何

“拒赏散财、自污保身,屈身求怜以情动人”,靠这十六个字萧何保住了自己的有用之身,也让我记住了一个智者的名字召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邦后皇帝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