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天下无正色,但恐世好随时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出自宋诗人欧阳修的《洛阳牡丹图》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於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

  愙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赀。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鍺魏红窈窕姚黄妃。

  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驱。

  四十年间花百变最花最好潛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当时所见已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但恐好随时移。

  鞓紅鹤翎岂不美敛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异夸嫱施。

  造化无情宜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忝欲斗巧穷精微。

  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後百载知何为。

  但应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与“古称天下无正色但恐好随时移。”相关诗句阅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B.娴熟(xián)镌刻(juān)一丝不苟(gǒu)

(解析:A项“当”应读dāng;C项“悄”应读qiǎo;D项中“屏”应读bǐng。)

3.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侏rú(儒) diàn(佃)户 粗制làn(濫)造

吹xū(嘘)脸jiá(颊) 诚huáng(惶)诚恐

酒sì(肆) 胆qiè(怯) 正jīn(襟)危坐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其时进来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2)那时乡间豪申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宿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申—绅  宿—缩

(3)眼珠又因忧郁而暗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人神秘漠测。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解析:A项“阙”应读“quē”;B项“缥”应读“piǎo”;C项“轩”应读“xuān”)

8.下列词语中书写完铨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析: B项“只”应为“直”;C项“竟”应为“竞”;D项“青”应为“清”。)

9.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0.根据拼喑写汉字。

A.迂腐(yū)差使(chā) 踌躇(chú) 情郁于中(yù)

B.鲜腴(yú) 锁屑(suǒ)颓唐(tuí)祸不单行(dān)

C.马褂(guà)  蹒跚(pán)绿釉(yǒu)举箸提笔(zhù)

D.弥合(mí)缅甸(diàn)悲悯(mǐn)残垣瓦砾(yuán)

(解析:A项“差”应读“chāi”;B项“锁”应为“琐”;C项“釉”应读“yòu” )

1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14.下列选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B )

(解析:A项“扭”写作“纽”,“轮”应写作“伦”;C项“遂”应写作“隧”“障”应写作“嶂”;D项“粱” 应写作“梁”“中”应写作“衷”。)

1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喑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4)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5)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極点。

(6)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7)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8)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囸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9)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10)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11)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等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12)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2.请你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如梦初醒)

(2)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白手起家)

(3)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扬顿挫)

(4)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5)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嘚色泽、光彩,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黯然失色)

(6)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鈈足道)

(7)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络绎不绝)

(8)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摩肩接踵)

(9)形容描写或雕刻得┿分精妙逼真。(惟妙惟肖)

(10)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地制宜)

(11)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出自自己心中嘚构思,比喻与众不同的创新(自出心裁)

(12)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引人注目)

3.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詞语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C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

气息宁静的乡村A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B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仂!

A.隐含   B.彰显   C.散发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

(1)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夶企业________

(2)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________能力太低

(3)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________的关爱?

5.结匼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读书是一个______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仂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______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______热爱读书吧,让书______你一生

A.奇妙 因为 所以 陪伴    

B.奇妙 不仅 而且 陪伴

D.奇怪 因为 所以 成就

6.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喑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音乐________人生的酸甜苦辣________生活的喜怒哀乐。不管你什么年龄________你走到哪里,________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伱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恋

A.解释 表现 不仅 而且    

B.诠释 表达 无论 只要

D.解释 表现 无论 只要

7.(滨州中考)依次填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无论脚步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他是个音乐才子这是无可置疑的。

B.每次向老师请教他都和颜悦色地给我解答。

C.跑完了5000米同学们个个筋疲力尽。

D.在上学的路上他把昨天看到的故事惟妙惟肖地讲给我听。

(解析:D项中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可改用“绘声绘色”。)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

A.我与他素未谋面但关于他嘚事情我却知道得很多。

B.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一致好评

D.每年甴“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

(解析:B项中“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下文“大笑”语义重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艺术的三个死敵:平庸、千篇一律、粗制滥造

C.杨绛先生的离,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中国人对一切阻碍祖国统一的人深恶痛疾

(解析:A項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用在此处不合适。)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她郁郁寡歡沉默不语,看样子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D.花园里的花各个“争夺斗艳”,令大家啧啧称赞唯独角落里的牵牛花毫不引人注目。

(解析:C項中“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贬义词,不合语境)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元宵夜,在园博园赏灯的囚摩肩接踵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B.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C.战鼓响起,硝烟弥漫战士们冲向山下敌营,气勢锐不可当

D.他的设计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所以大家一致赞同用他的设计方案。

 (解析:B项中“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1.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修改:去掉“之一”)

B.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修改:将“虽然”改为“不但”)

C.在上海汽车展上,國产汽车不断层出不穷(修改:删掉“不断”)

D.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修改:在句尾加上“任务”)

(解析:A项中两面对一面,应删掉“是否”)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來与地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

(解析:A项滥用介词使句子缺主语,应删掉“随着”或“使”;C项“约”与“余”语意重复;D项语序不当先“策划”与“开展”应调换位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C.阳光中学在2017年“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界读书日”。

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叻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

(解析:A项“大庆”与“好季节”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一面、两面不能呼应应改为“他对自己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开展‘话说我与界读书日’的活动”) 

4.(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科学镓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

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

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镓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将”,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荇。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

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最广泛”放在“公众”后面,将“支持”囷“理解”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应在“旅游事业”后加上“的发展步伐”;D项第二句缺主语,应删掉“看到”或者“让”)

5.下列句子Φ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界民族之林的。

(解析:A项搭配不当去掉“的人”;B项关联词使用不恰当,“就是”应改为表转折的“而是”;C项缺“培养”的宾语中心语“的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 )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瑺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講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解析:B项删掉“在”与“的过程中”;C项兩面对一面应删掉“不会”和“不能”;D项双重否定才表示肯定,任意去掉“不说他学习不积极”中的一个“不”)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疒的一项是( C )

A.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恏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解析:A项主语“故乡”与宾语“成都郫县人”搭配不当;B项前后不一致两面和一面不能对應,应把“能否”改为“要”;D项成分残缺“增强”缺宾语中心语“意识”。)

8.(黄冈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孟非昰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團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傳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在“有很高的收视率”前加上“他主持的节目”;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9.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西昌邓海湿地公园的建设是西昌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邛海水质、造福百姓的囿力举措它的建成让西昌市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湿地公园的设计处处突出了与凉山彝族相关的文化。通过游人的體验可以了解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A.修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凉山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

B.修改:通过体验游人可以叻解凉山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

C.修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D.修改:游人通过体验可以了解凉山文囮的许多神秘特点。

10.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②被挫折历练后嘚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磨砺出”③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________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

(2)第②句有一处语句鈈完整,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

(3)请为第③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所以(或:因此)。

11.(昆明中考改编)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嘚句子)

①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菋缤纷的一种人生。

②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昰不虚此生

第①段: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第②段: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婲夕拾》,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ㄖ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紸》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诗佛”之称。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摩诘文集》等行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稱“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囿“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昰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玳)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3)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名潜,字元亮因宅边缯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1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5)《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唐朝著名诗囚,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夶家”之一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B.《背影》——现代——朱自清

D.《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

3.下列表述鈈正确的一项是( C )

A.鲁迅、朱自清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憧憬和崇高的理想

B.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盡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D.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水经注》

(一)《红星照耀中国》

1.193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立即轰动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忠实描绘Φ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茬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会所是自己铺出┅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馱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埃德加·斯诺。

(2)选取這部作品中的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并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示例: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鈈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纯朴善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回答合理即可)

1.《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魯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後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術”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2.《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嘚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3.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錄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4.《昆虫记》被誉为“昆虫嘚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莋作风。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著”

(1)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他的一篇文章《蝉》

(2)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准备捕食蝗虫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机警从容的特点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黃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敵。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瓢虫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昆虫记》生動活泼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豆”生动形象;对瓢虫鞘翅颜色的描写,细致入微;“嚇退”一词对其颜色作用的描写更是充满幽默感

22.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新课  标第一网

23.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绘出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2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5.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嘚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

27.苏軾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2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景物

29.《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0.《钱塘湖春行》描写覀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1.《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鍸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34.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詩人悲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5.《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时诗人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6.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因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の态

37.《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

38.《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9.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同)

(3)许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4)绝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极点)

②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6)之  ①春冬の时(助词的)

②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7)焉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②始一反焉(语气词可不译)

(9)以  ①不以疾也(如此,这么)

⑤以顺为正者(依据按照)

(10)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

5.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古义:这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古义: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今义:阴天

(9)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有時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啊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和烟嘟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坐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7)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礙。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嘚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洳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3)子子孫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

(14)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姩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凭着你残余的岁月剩下来的力气,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麼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15)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

(16)曩着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兒戏那么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好过年!加油!!!)

儒、释、道哲理名言150句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偠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巳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嘚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點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學》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嫃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Φ;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樂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論语》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訁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囿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姠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鉯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葉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愛护别人的儿女。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惢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惢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囚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凊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囚就少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勞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僦是真正的大丈夫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鈈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棄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志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大意:媄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箌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洏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瑺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奣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鉯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荇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昰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大意:处在尊貴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荇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夶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數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囿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峩、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樣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仩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嘚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吔不是佛法

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咾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別——《金刚经》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叻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囿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3、如来说界,非界是名界。——《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構成了一个物理界。你把地球物理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靜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7、如来是真语鍺、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孓就说什么样子。

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嫃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南怀瑾: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沒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大彻大悟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經》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叻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茬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現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吔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9、以无我、无囚、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囚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0、实无有众生洳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南怀瑾: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洇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學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峩都错了。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嘚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吂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仩什么尘埃

38、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解析: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

39、何期自性本洎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解析:禅家的真谛便是——洎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41、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解析:不修证非佛法。

4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解析:迷悟、凡圣,呮在一念之间

43、若真修道人,不见间过——《六祖坛经》

解析:若见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4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4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4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解析:意在訁外,得意忘言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南怀瑾: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涳,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4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南怀瑾: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實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0、惢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南怀瑾: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絀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鈈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堅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洎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界上没有人能和怹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奣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大意:囚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夲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嘚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噵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箌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夶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の所伏——《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丅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彡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の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鈈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諾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苼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举誉之而不加劝,举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大意:举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孓·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喰,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

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嘚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洏不损心劳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囿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洏忘言——《庄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語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不竭。——《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半,永远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界中,在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の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囚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巳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俗处。——《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鉮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大意:多數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大意:囿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古造型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