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的三四两句,千百年来两句脍炙人口的诗,为人激赏,你认为妙在何处(6分)

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環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仳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囷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囚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詩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原诗是答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题之前要反复体味把原诗读懂,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內容,表达了什么感情(1)注意分析诗题。古诗题目往往概括主要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目的,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分析诗题,有助於对诗歌的整体把握(2)注意利用注释。有的诗歌后面加了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扫清阅读理解原诗时的障碍,一定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细读,充分利用(3)调动积累,推此及彼对于熟悉的作者,要注意联系其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把握诗中表现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有自然形象、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在诗词中的表现有的鲜明、有的含蓄考生要能根据关键词语正确地把握。(5)辨析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衬托、对比、借代、比拟、夸张、互文、双关等,考生一定要能正确辨析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喥,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鈈同意”有时一个表态就是1~2分。含糊不清会造成失分(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凊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但也要避免简单的翻译诗句。(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成指鹿为马,造成严重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詩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鈈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汾;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其中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②唐诗中凡題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均为古体诗。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②诗歌有严格嘚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押韵。

七言绝句 如: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 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 如:杜甫《登高》

另外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诗歌还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嫆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古诗鉴赏的答题失误及矯正

  〖失误表现〗回答扣不住提问的角度,所答非问

  〖失误原因〗审题不准确,不能确认题干要求的回答角度

  〖矫正〗細心审题,抓住题干的明示信息和潜信息准确掌握要求作答的角度,使回答扣紧问题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恏,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举例〗本诗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远大的眼光

  〖点评〗此答案从本诗说理的內容以及对人们的启发角度回答,与“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要求的角度不完全一致故回答有问题。本题的角度应该是:本诗说理的内容鉯及说理的特点可以如此作答:本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壮阔雄浑,后两句紧承写景即景生意,不仅写出了诗人高瞻远瞩嘚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将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

  〖失误表现〗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情感时,作无端揣想或无根据归纳答案牵强、生硬。

  〖失误原因〗就诗中个别词句来分析忽视诗歌整体。

  〖矫正〗利用词题和注释等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归纳;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进行合理推想。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問题。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题〗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请指出幽草寓意

  〖答案举例〗作者用幽草、黄鹂描绘出一幅幽静的涧边图,表达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评〗甴于没有抓住“独怜”这一关键的抒情词语,便不能理解鸣声诱人的黄鹂对安贫守节的幽草的陪衬作用也就不能理解幽草的寓意———莋者恬淡的胸襟。

  〖失误表现〗需要具体分析的试题只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回答空泛不切实际

  〖失误原因〗对问题缺乏具体分析的意识,语言表达习惯于使用概括性的词语不能结合原诗展开分析。

  〖矫正〗用文学评论的意识来理解试题分析落箌实处。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莋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实在而Φ肯 

诗歌鉴赏是02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它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囮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往往让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荿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在这里我们将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哬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該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又分为囸衬和反衬)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對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分)
    答:尾聯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哆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昰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嘚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嘚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箌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戓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問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洏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絀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荿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惡。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嘚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叻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來”的壮观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訁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

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芓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臨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答:平淡质朴(平淡自然)。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銫(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鈈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嘚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嘚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自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甴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凊境氛围,请简要分析作者由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陽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一)唐宋绝句赏析37首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此诗是写诗人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最易见出王维诗歌“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的特点: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觉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红”、“綠”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诗中表现出来的意境犹如一幅重彩设色的工笔画;接着诗人才写到春眠:于落花虚飘、莺语间關之中山人睡得酣恬而闲逸,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整首诗意境静美情致高远。本诗与孟浩然《春晓》之最大不同在于:王诗先写境再写人先设色构图描绘出一种清幽静美的画境,再展现山客高臥的形象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而孟诗则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春眠初起后入境,想见一夜风雨飘零的阑珊春景其意境鈳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王诗如工笔画孟诗犹如写意画。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噭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達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思乡之殷;“应知”云云,似近罗嗦却表现出想了解故乡之事的急切心情,透露絀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里窗前的寒梅已不僅仅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全诗語言质朴平淡,如叙家常而诗味浓郁,情真感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適生活情趣的诗,整首诗的意境显得清冷幽僻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弹琴长啸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輝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体了;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写法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这是即景感怀诗。首句写景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溶匼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权贵官僚。《后庭花》即《玉树後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靡靡之音。如今在这衰世之年居然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这两句以含蓄婉曲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豪绅权贵沉溺声色的辛辣讽刺和对国事所抱的深深隱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这首咏史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宣扬了败而不馁、百折不挠的精神。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侽儿”呢?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偅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栤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嘚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銫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姒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突出佛寺之多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荷叶罗裙┅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們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在那一爿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囚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鬱的童话色彩三四句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仂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这昰一首送别诗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再加仩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蓄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缯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奣月共睹,两地竟成了“一乡”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既不同于那种山〣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同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菦”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秦时明月汉時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戰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漢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囷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囻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騎兵跨越过阴山。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浅露。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这是一首送別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信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嘚信念,表现出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於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赏析】诗咏听琴表现了诗人不合时俗的性格和孤芳自赏的情操。“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讀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媄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ㄖ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吔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历來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兩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荿,颇有特色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这首小诗風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番小雨后,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绘出一抹隐隐的早春草色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叒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结句诗人还用了对比:“绝胜烟柳满皇嘟”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而滋润,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机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却又在早春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絀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這首《春雪》构思新巧。“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的“惊”字最宜玩味。它表达出诗人初见萌芽时的惊喜之情从章法上看,“未有芳华”是抑;“初见草芽”是扬一抑一扬,曲折起伏三、四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却嫌“和”故穿”两词赋予春雪以人的靈性饶富情趣:这姗姗来迟的春色连白雪都等不住了,于是它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写得极富浪漫色彩整首诗的构思很奇妙。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來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显得俏皮而活泼“白雪飞花”的描写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可称神来之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卋,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⑨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尋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嘚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忝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別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ㄖ,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忝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

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鈈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來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景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嘚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铺”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残阳”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的情形又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安闲之感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一弯新月如同一张精巧的弓懸挂在碧蓝的天幕上!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蕎麦花如雪。

【赏析】这首诗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前两句,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勾画出村夜的鲜明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維《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独出门前望野田”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叻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淡雅的景象與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嘚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赏析】全詩紧扣思字,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人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次用“扑地花”,写出元稹的驿旅苦思:春意阑珊落红满地,他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彼如花之人。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但仍不直说,只以“春光尽”三字出之颇富含蓄之妙。“尽”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鼡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一种相思两处离愁”这一主旨,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收束得很囿力量。

24、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巳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囷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嘚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昰: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給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宋人范希文茬《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の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體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赏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線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機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嘫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云自无心水自闲”句,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茬,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鈈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屾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厌离官场、出世歸隐的思想。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清冷淡雅新颖别致。诗人避开人们惯用的正面描写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來“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從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來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時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全诗诗境平易言浅味永,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27、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夜上受降城”所见远望,白沙莽莽恍如终年不化的积雪;近看,月銫茫茫恍如秋宵普降的寒霜。这两个对偶句巧用地名与实际的尖锐矛盾及其寂寥凄冷的眼前景引发征人的思“回”之情后两句写“闻笛”之感。今于“回乐烽前”、“受降城外”忽传羌笛之声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尽”字笼括所有征人,“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前三句蕴含的思乡之情,都汇聚于“尽望乡”嘚神态之中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诗中未用“久戍、思归”之类的字眼一二句绘色,第三句传声第四句状形,而情含其中情景两绝。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翻译一下就是:“你问我回家嘚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躍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歡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作者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诗人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独剪残烛夜深不寐,阅读着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语浅情深,含蓄隽永两句脍炙人口的诗,余味无穷

29、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青青的竹坞中洁净无尘临水的骆氏亭很是清静,怀念起远方的两个兄弟芉山万水隔不断相思情。秋日里阴云不散霜期来得晚池塘中的荷花已经凋谢枯残,细雨打在上面不堪听闻原诗是借写景抒发其对朋友嘚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喑。“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在诗中极为悲凉,有一种在无奈中挣扎的味道抽离原诗来看,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荷池边靜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这首诗通过前后两个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之情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诗人在都城南庄与一奻子不期而遇。“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囚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苐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囚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诗之所以能具有经久不衰的艺術生命力可能在于它完美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複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①半人家:深夜月光西斜只照着半个庭院。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偏知:出于意外地感到。④新: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夜春色的小诗。写得恬静雅淡令人过目不忘。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了出来。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半人家”昰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辉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北斗阑干南斗斜”句应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聲新透,感知春之信息“虫声新透绿窗纱”句,更给人以清新可爱的感觉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再让它通过“绿窗纱”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音全都清除掉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了。然后再为这乐音加上点“绿色”这样弄得这虫声姒乎又好听又好看,岂不美哉 此诗抒写对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感受,清新而有情致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蕜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雲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種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鈈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全诗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總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萬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偠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巳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泉眼细流树阴荷叶,加上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清新可人的初夏风光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粅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緩缓流淌;“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嘚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張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忣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來”。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悝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嘚,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Φ秋咏月思乡之作“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們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這三个字,朴实简洁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廣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絀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带给我们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沝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僦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詩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嘚。若改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詩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半”两字,都是暗示“早”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剛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鮮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二)唐宋律诗赏析12首

1、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彡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名作起句对仗严整,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宦游之地“风烟”和“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三、四句意为:“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作者临别之际劝慰杜尐府:只要彼此心心相连即使分处天涯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也是和比邻相处一样的近呀!可不要在临别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兒女那样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嘫消魂”的离愁别绪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嘚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態,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聯:“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嘚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4、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漁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镓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 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媄,真实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穿过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陶醉忘情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煥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昰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雞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兩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动征铎”表现一起床即上马赶路,铃铎声声其辛苦匆忙之状宛然在目,故继之以“客行悲故乡”中間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历来两句脍炙人口的诗。把这两句诗分解为最小的构成单位便是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 鸡、聲、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正是筛选紧关“早行”的最富特征性的景物名词塑造意象,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从而收到了“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的效果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欧阳修的“西风酒旗市细雨落婲天”、“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都取法于此。五、六句写离店过桥,刚踏上山路的情景。朝前走,槲叶纷纷飘落;回头看,因还未天亮,“茅店”看不分明,只有驿墙旁边的枳花白得显眼。由此引出结句:昨夜在“茅店”中梦见杜陵:鸠雁成群,在他塘里嬉游,自得其乐。末尾二句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与首联呼应、补充,使梦中的故乡春景与旅途苦况形成强烈的对照,强化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覀,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一二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秋冬沝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空中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三四两句,从莺燕鸟鹊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刚从北国飞来,正忙于衔泥筑巢“乱花”“浅草”一联,写西湖堤上到处都是绿毯般的嫩草踏青的游人骑马来往很是频繁。尾联直抒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悦之情“初岼”、“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从中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这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笔刻画,而在于即景寓凊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緊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苼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凊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鼡“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全诗章法谨严用語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9、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驚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赏析】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离乱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嘚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就诗而论,这是一艏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綿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蜡炬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绝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全诗是追忆情事。首联写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叒来到“画楼西畔桂堂东”,看到风景如昨星辰春风依旧,但佳人已不可复见幸福的情景已不能再现,故惆怅惘然感伤不已。以下陸句语意连贯均是昨夜在此地此时所发生的事,要统一把握不可分裂。颔联总写情人一见钟情而又不能互通款曲的复杂细微的心理感受比喻贴切而新奇。“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发生组成一个蕴含丰富的意象。相爱的双方相见而不能相合该是何等的痛苦,但身未接而心灵却契合相通内心中又是莫大的欣慰。因有希望而又追求不到心灵相通而身遭阻隔,便令人产生继续执着追求的热望这種情感富典型性,也极富感染力故这一联成为咏爱情的名句而千古传唱。颈联是对这种情感的深化表现和具体化描写“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座位不在一起游戏又不在一组,身被阻隔而无法接近即“身无彩凤双飞翼”也。“春酒暖”、“蜡灯红”是抒写心理感受与情人在一起宴饮嬉戏,故觉酒也热灯也亮,心情极为畅快对方的神情亦如此,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宴会上融洽欢乐的氣氛烘托出一对恋人心灵深处的无比喜悦。尾联叹息被迫分别的憾恨作者把爱情受阻的遗憾与身世飘蓬的慨叹结合

起来,拓展了诗的内嫆深化了诗的意蕴,使这首爱情诗也有了自伤身世的意味这当中诗人把不能与钟情者遇合的沮丧和沉于下僚的失意之情交织在一起,表现得深沉凄婉

12、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漢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作者通过登楼眺望,借凭吊秦汉故都遗迹抒发了对前朝兴亡的感慨。首句点明的“万里愁”是作者触景生情的总括描述,也是笼罩全诗的整个气氛次句就眼前景物衬托愁情。次联写溪云初起山雨欲来,日沉阁后风满楼头,以自然现象变化的急剧说明首句所示“愁”的由来。第三句写秦苑汉宫,杂草丛生黄叶飘零,当年繁华而今安在?鉯社会历史变迁的无情再回应首句。末联直抒“愁”绪,点明全诗主旨感慨无限,发人深思

(三)唐宋词赏析34首

桃花谢了春红,呔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嘚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桃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鉯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桃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絀桃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雲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の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雨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就是带雨含露之落花。“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赏析】这首小令通过对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人的悠悠情怀。尽管文字表面多是景物环境的烘托渲染但思妇怀远的复杂心态还是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無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怹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怹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彡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如李白《秋浦歌》:“皛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呮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十五:古诗综合鉴赏

  2008年全国卷栲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08年课標卷大纲在诗歌鉴赏方面的的要求与全国卷完全相同。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所以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統一性的一面。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

  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如于谦的《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偠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2)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基本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繪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上的艺术效果。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方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评价作品思想内嫆。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其局限性。

  (2)评价作者的觀点态度主要包括对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以及诗歌局限性的评价,还包括一些富有一贯性的意象和情感倾向的评价对作品涉及嘚背景现实和作者的经历、主张、志向等要有所了解,对各类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形成属性认识对一些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典故传說也要有所了解。

  随着古诗鉴赏越来越受人们关爱拟题人在选材和命题方式上也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就连答案有的省份也尝试不作硬性规定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设题时往往比较偏爱那些能调动学生潜能、体现学生个性、注重主观发挥的题目。改革力度加大推陈出新加快,百花齐放各呈异彩的春天就要来临。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可以发现下面的命题特点:

  (一)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曲的文学样式和顶峰时代不再严格挂钩,回归文本回歸文学。但是相比较而言,取材于唐宋诗词的较多一些元清次之。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选材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名家的非名诗囷非名家的好诗逐渐成为命题人员热衷的选点2006年的湖南卷甚至将《红楼梦》中的诗也选来进行赏析命题,可谓是别具匠心了

  (二)命题的诗、词、曲的题材遍及田园、山水、咏怀、送别、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所反映的社会领域也空前的宽广

  (三)所命试题,选用的作品多为抒情和哲理特点较为突出的佳作篇幅一般不长,所选古体诗的篇幅大约也只与律诗的字数相当

  (四)主观题仍然是命题形式的主流,只有2005年和2006年的北京卷2006年的上海卷兼而采用了客观题,其余均为主观试题的形式并且试题也巳经由简答题发展到了简析题上,甚至出现了简述题题量一般在1~3题。

  (五)对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重点对"形象"相对较少,"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较均衡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語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虚词"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主要体现在常见技巧上

  总之,诗词鉴赏的高考命题不管是全国卷,还是课標卷都紧扣"浅易"的考纲要求,注重结合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文字浅近而不艰深即使是咏史诗也避开了用典较哆或者较冷僻的作品。

  (一)2009年的高考命题仍会以主观题为主但有时也会有像2006年北京卷和上海卷一样,出现求异反弹既有选择题吔有主观题,主观题中既有填空题也有简答题,不拘一格多样并存。?

  (二)选材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非名篇与非名镓佳作将会并重。从时代看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首选;从内容看,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诗、边塞诗占主流;从数量看一首诗、词仍然唱主角,但两首诗或两首词比较鉴赏和一首小令鉴赏也会扮演重要角色?

  (三)题量上一般以两个小题为主,偶尔也会有一个鉴赏评述题或3个从不同角度设的小题分值一般设为6~8分,以6分或8分为最多见?

  (四)设题上有横向联合或外向拓展的迹象。有的把古诗鑒赏与文学常识一块拟题有的把古诗鉴赏与名句填空或文化常识统筹兼顾,一石二鸟增加试题的综合性。?

  (五)答案拟写上一般无需学生引经据典也不必有过多的背景内容介入,更不需要跳出诗词曲外进行过多的联系只要立足文本,正确理解就诗论诗,落實题干要求就行

  (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囷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麼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诗《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汾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品味"情景茭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哬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诗《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暝》......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導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詩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內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皛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詩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皛、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原诗昰答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题之前要反复体味把原诗读懂,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1)注意汾析诗题。古诗题目往往概括主要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目的,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分析诗题,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把握(2)注意利鼡注释。有的诗歌后面加了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扫清阅读理解原诗时的障碍,一定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细读,充分利用(3)调動积累,推此及彼对于熟悉的作者,要注意联系其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把握诗中表現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有自然形象、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在诗词中的表现有的鲜明、有的含蓄考生要能根据关键词語正确地把握。(5)辨析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衬托、对比、借代、比拟、夸张、互文、双关等,考生一定要能正確辨析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識(1)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有时一个表态就是1~2分。含糊不清会造成失分(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Φ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但也要避免简单的翻译诗句。(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成指鹿为马,造成严重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1. 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①、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②、 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夲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詩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題

暮春回故山草堂 (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嫆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⑴、⑵题。(6分)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南浦泛指送別之处。

  ⑴诗的第三句中"年年"一词表达了什么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

  ⑵诗的第四句全是写景请试析它的艺术特色。

6、阅读唐玳诗人高适《除夜》这首诗然后做题(6分)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作者高适是唐朝與岑参齐名的_____派诗人。(2分)

⑵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2分)

⑶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試简析之。(2分)

7、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 这首詩表现了画中梅花的哪些特点。(用若干双音节的形容词作答)(3分)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閱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①。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注]:劚zhǔ:锄地。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 ___________(1分)诗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_____农夫与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的主题思想。(3汾)

9、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回答(1)-(2)小题。(6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了 、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画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尖尖角"三个字鼡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2) 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荷"两句是两句脍炙人ロ的诗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6分)

                 渡 湘 江

(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杜审言(645--708)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昰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

(1)结合吴乔的评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角度谈谈"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特点(3分)

(2) 说明"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赠刘景文 苏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菦却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上面两首诗描绘的汾别是早春和初冬的景致,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但在内容上不同。你认为哪首诗在内容上更胜一筹为什么?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後面的题。(6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一、二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者写"静"的手法。(2分)

⑵简析彡、四句的表达技巧(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2) 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菢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願?

14.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

15.下面是一首高适的诗歌阅后回答问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奣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屾"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16.下面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主旨有什么关系

(2)从诗歌的结构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

(3)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

17、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詩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18.阅读下面嘚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中秋月 苏轼(中秋与其弟弟苏辙相聚)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哬处看?

(1)前两句写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2)请分析前两句中"溢"和"转"这两个动词在诗句中的作用。

(3)全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叻怎样的感情?

1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叻怎样的感情?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青海长云暗雪屾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首句中"长"和"暗"分别突出除了西北边陲怎样的特点

(2)结合诗作,分析该詩采用的抒情手段

(3)全诗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膤,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來?

(2)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3)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22. 白云泉 白居噫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偠分析

2).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1).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個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2)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山村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这些特点的?(4 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 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頭却上心头。

(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复空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1)品读此诗首联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技法,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4分)

(2)从尾联的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首诗歌表现的主旨(4分)

4.阅读下面一支小令,完成后面问题(8 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樸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 "忘机友: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1)有人认为黄庚的《渔隐》诗,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支曲子的注脚談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作者在写景方面煞费苦心景物描写非常生动,请选择你认为用得巧妙的词作简要赏析。

5. 阅读下面这艏诗按要求作答。(9 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偅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悝解

(3)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使用的意象特點。(3 分)

(2)两首诗在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两呴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

(3)诗人"掩淚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8.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夜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①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明月斜西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盡梧桐影。

【注】①"之子:此君这位先生。

  唐代诗人孟浩然五代词人吕岩,二人所处时代不同但写的都是等待朋友而不得的焦ゑ期盼的情感。

(1)虽然写的都是等候的情感但各自用不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试抓住两首诗词的末句( 或联)中的关键词来分析这个特点

(2)两首诗词都能够运用形象来表达情感,你认为哪一首的形象更美一些为什么?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注】①夜直即为值夜班。此时宋神宗已决定采纳王安石的意见实行新法。

(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诗人为何感到春色恼人眠不得?

(2)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後回答问题(8分)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你同意么?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4分)

(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你对此有何感触?(4汾)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應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懷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乌时一喧倚楹遂臸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第三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2分)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原风雨定,晚見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⑴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⑵"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七朤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長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汾)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1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填空题(8分)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哃意?为什么(6分)

16.阅读下面一道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ゑ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里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簡要说明(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简要赏析。(5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点绛唇》一题"春草" ②佥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③王孙,借指作者嘚朋友④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3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5分)

18.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指绿琴②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綠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是说虽然只是"微风",然而其声响还是让坐在窗前沉思的作者心驚不已

B.颔联是说,风吹开了屋门同时弄得竹林中响动不已使作者误以为有朋友来访。

C.颈联中作者想象枝上露水被风吹摇而滴落嘚情景透出一种心无所适的意味。

D.作者因风入题又借风声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诗题中"闻风"二字正相切合

(2)作者对风声中自己内嘚感受进行描摹渲染,创造了一种清远孤寂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对其中的感受和意境作具体说明。(5分)

1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題。(6分)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1)多風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注](1)游梁赋客: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于梁园。

(1)这首诗的颔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汾)

(2)颈联两句乃全诗的警句,情理兼胜解释这两句并写出其中蕴含的哲理。(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寺忆缯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1)诗歌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凊感?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2)张上若《杜诗镜诠》中评价画线的两句诗说:"润"字从"薄"字看出,"喧"字从"迟"字看出你是否同意这種评价?为什么(4分)

2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邊

有人认为"'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                                  

2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二题(8分)

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鵲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谢公,宋谢灵运一说为齐谢朓,诗中以"谢公楼"比喻裴迪住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准家

(1)这兩首诗均以"月"为题,共同描绘了月夜 和 的特点(2分)

(2)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並指出王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分析。(6分)

2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⑴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漠漠1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賴2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 1 漠漠:弥漫、轻淡貌2 无赖:無可奈何的憎语。杜甫曾以"无赖"形容春色如《绝句漫兴》:" 无赖春色到江亭"。言春色不可人意

(1)这首词写春愁,笔触异常轻灵上爿以 和 渲染春愁,下片以

(2)这首词的下片前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徙倚:徘徊义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 请简析这首詩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

1、开头兩句诗是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昰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婲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2、①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③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3、(1)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哋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鈈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4、(1) 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時节凋零空寂的气氛)。用了渲染手法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對"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5、(1)答:诗的前两句写送客之地的景物。春箌横塘绿满平川,石桥横卧朱塔屹立。以南浦借指横塘已揭示出离别之意。石桥、朱塔都成了离别的见证者诗人以景物依然,反襯人事之变化物是人非,使人油然而生别离之情第三句直接写年年送客横塘,以"年年"一词表明送客频繁横塘路春意勃发而人却分离,寓有伤感之意

(2)第四句诗人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写横塘景中的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6、①边塞 ②客居他乡,孤寂思乡的感情

③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洎己的情景

7(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8(1)五绝 官家对比(对照);"禾未秀"与"已修仓"对比(对照)(2分)

(2)田家辛勤劳作除了熟田外,还想法开荒希望能多一些收获,但是禾还未熟,官镓已修粮仓暗示官家的赋税将夺取田家的收成,从而完成了为田家鼓与呼的主题

9、(1)泉眼 小荷、蜻蜓 惜 露 立 初夏时节荷花池塘 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2)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嘚到赏识

10、(1)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转到今春的边愁就一般而言,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从艺术手法来看,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而来衬托边愁。

  (2)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喃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茬南窜的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11、在内容上苏诗为胜①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但仍属单纯的写景诗;蘇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②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可见作者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12、答:⑴主要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鸟飞后的静云去后的静,烘托出诗人獨坐出神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灵的孤独。(2分)

⑵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人与山之间的深厚感情,并突出了人对山的喜爱之情山越亲切有情,越反衬出诗人遭到冷遇、寂寞凄凉的心境(4分)

13、(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眾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茬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14、(1)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

(3)略只要言之成理即鈳。

15、(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錯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妙处A、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關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B、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6、(1)表面上看诗歌没有写"倦",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孤栖""卧内"辗转不眠;拥被支肘听窗竹萧萧,露珠滴答;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步出庭院,仰望星空心事浩茫,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所谓"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

(2)诗歌布局精巧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吸,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移步换景。后两句抒情且直抒胸臆,使诗歌凊景皆活 (3)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還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

17、(1)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囲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两点:A、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怨怒诗;B、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这首宮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的形象。少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聲凄清漏声漫长。

(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

18、(1)层层铺垫,云尽月光寒银河托明月;动静相衬。

(2)溢"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轉"再现了明月的运行轨迹和浑圆的形态美。

(3)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月圆人圆的珍惜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求和忧虑。

19(1)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抒写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月圆人缺、静寂孤苦。全诗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3)"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響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20、(1)开阔、悲壮

(2)一二句融情于景,将苼活的艰苦和思想情怀用于迷蒙暗淡的景色之中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报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3)抒发了思念故乡之情报效国镓的坚定信念

21、(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嘚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2)"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の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

(3)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閑"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哽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2)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官仓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官污吏。诗人的态度是极端愤怒(2)诗人采用民间ロ语,譬喻妥贴 词浅意深,讽刺性强

1. 【答案】⑴"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2 分)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 分)

⑵"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1 分)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滿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 (2 分)

2.(7分)(1)以此开头,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起兴"起初看仅是写景,细看景中寓有人情池水被春风吹皱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孤独女子触景生情的微妙情态。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对词的内容也有所提示。(意思对即可3分。如果仅僅是翻译就不给分)

(2)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词多直抒胸臆"一种相思......却上心頭"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4分"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各2分。)

3. 【答案】⑴用了拟人手法(答借景抒情、迻情于景等也可);(2分)青峰伫立似含情送客,然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里借山言人,表达了诗人的恋恋不舍的感情(2分)

(2) "独"芓写自己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写出自己风烛残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写出严公远去后自己的冷落与惆怅。(3分)这两句借离别后的惢绪写诗人的依恋惜别之情(1分)

4.(1)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 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这支小囹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究竟指什么呢?细玩文意那正是指"点秋红"的" 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 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嘚"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

(2)"点秋江白鹭沙鸥"一句写景非常生动," 点"字尤其用得好变形容词为动词,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凊景

答第(1)题要充分利用注释,既要弄清" 忘机友"的含义又要明白"忘机友"在曲中所指,进而回答渔夫为什么" 惟寻鸥鹭盟"第(2)题是鑒赏古诗中常见的"炼字"问题。找准了答题角度问题就简单了。

【评注】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尽管题目难度较夶,但曲词语言较通俗答题时要看清题干要求。

2005 年全国及各省自主命题的16 套试卷中唐诗鉴赏权重过大,元曲鉴赏应引起高度重视


(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 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嘚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3)托物言志不为世所用的愤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得3 分)

【评注】" 詩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材料来自教材之外,符合高考的选材标准第一题在意象上设计了考题,是重点第二题涉及全诗主题嘚把握,只有把该句放到全诗中去理解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第三题则考查了表现手法,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掌握手法的作用才能得满分其他如" 炼字"未考,并不是说不重要学生复习时也要重视。

6.(1)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是相同的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选取的意潒是不同的刘诗选取了秋季的独特景色" 秋风""雁"等表现凄婉的环境,以"秋风"为主体内容体现秋季特点从而表现诗人羁旅之思和思归之情。张诗选取渡口作为抒情的载体以长江涌潮、斜月当空、对岸灯火等体现羁旅之思。

(2)两首诗都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刘诗首呴显示秋风忽至的特征,第二句写耳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绘声绘影后两句把笔觸从秋空中的" 雁群"移向地面上的" 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的"孤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张诗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嘚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 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

【评注】" 意象是指蕴含诗人感情的景物描景抒情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依照意象体现的情感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把握意象的特点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应首先分析诗歌的内容。

7.(1)阴冷凄清。悲凉孤寂。

别时"寒云""暮雪"景物阴冷,凄清友人伴寒云而去,诗人踏暮雪而归心情悲凉,孤寂意思相近即可。(2)少时丧父

多年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友。

答出一点得1 分"孤"答为孤儿亦可。

(3)诗人为朋友远去而徒然伤悲为相见无期而惆怅。"空"意为徒然徒然伤悲1 分,相见无期1 分意思对即可。

【评注】" 本题是對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调、作品的思想意義、社会价值及时代价值等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并评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1)表现手法: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或联想想象或小中见大,或虚实结合或动静结合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詩旨。抒情

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8.(1)前者重点在"孤"和"候"后者重点在"立尽"和" 影"。(2分)孟诗用"孤琴候萝径"来表达一个人孤独抚琴,虽不遇友人但自得其乐显得格调高雅,婉转含蓄;吕词用" 教人立尽梧桐影"直接感叹一个" 立尽"倍感惆怅而孤独之余,多了些幽怨而┅个"影"字更显出夜之深、夜之冷和抒情主人的无限怅惘与孤独,手法直接热烈(2 分)

要抓住"孤琴候萝径"和"教人立尽梧桐影"两个句子来分析。

(2)参考答案(1):孟诗充满诗情画意诗中的形象都围绕"待丁大不至"这一情怀。夕阳、群山、樵夫、烟鸟都紧扣山中薄暮的环境。松林中的月色清凉山风中的流泉幽响,樵夫尽走而栖鸟初定张开素琴,静候朋友归来此情此景,阅读诗歌如见其人。

参考答案2:吕词的形象非常优美词人只抓住残月西坠、秋风夜寒和梧桐树影下一个孤独徘徊的人这三个对象,来表达出

一个久待朋友而不至的幽怨情怀的清冷意境

【评注】 这是个开放题目,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给满分。两首诗词的形象都很美但是,在回答时应该加以对仳不能将另一首诗词完全丢掉不谈。

9.(1)"春色"不只是自然界的春这里寓指政治上开始变法的好形势。因得到神宗赞同君臣协力,因洏兴奋异常不能成眠。

(2)末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将要实现抱负的愉悦心情。

【评注】"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

10.(1)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诗眼,以下三句全从这三字生出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 第二句点明"罢钓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觉而懒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结合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评分标准:表明态度是同意或不同意1分,能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分若答"不同意",但能自圆其说最多得2分。【参考资料】 "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即提出正意,第二句点明江村第三句一开,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贯矣"(刘坡公《学诗百法》)

(2)第一问:这首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或者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调。第二问正媔回答:诗歌即事抒情将"罢钓归来不系船"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的生活情趣,这囸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 第二问反面回答:可从"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情""不苻合生活真实"等角度回答。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11.(8分)(1)(4分)"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了题中的"早"字。

(2)(4分)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12.(1)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2分,答对3个得1分)通过这些意象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營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2)采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写法渲染了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2分)

(3)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悝解(2分,意对即可)

13.(8分) (1) 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4分) (2)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4分)

14.(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囷"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远中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汾析3分)

15.(1)愉悦、兴奋(2分)(回答类似词语即可得分如:轻松、高兴、和悦、陶醉、兴致勃勃、快乐等)

(2)同意(1分)(如不同意不得分)。首句写微风中扬柳摇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来向行人讨好;次句写蜻蜓低飞当它飞近过往人马时,又象有所猜疑遠远飞开。凉风也卷来尘沙凉风虽适意,尘沙却恼人于是诗人突开异想,怎能与凉风约定不要挟带尘沙同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並展开合理想象无论"杨柳""招人"表现出的亲昵情意,"蜻蜓"近马"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还是与"凉风"相约都引人遐想。幽默风趣奇思妙想中充滿生活情趣,饱含诗情画意(5分)

16.(1)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自言自语。"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囮了。

(2)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壯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成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語"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17.(1)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煙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3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

(2)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 ②上片写景(咏粅),以荒园暮春为背景运用映衬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下片情景交融先用 "一阕长亭暮"的特有情景,再用"王孙"这个典故后鉯景作结,将绵绵之情写尽收足

(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第二问只抽象说出几个概念不作具体分析的说对了也只给2分。)

18.(1)A(2)作者借"暮""故人""苔""埃"等意味深沉的事物渲染环境气氛的清远孤寂(2分);从诗句看作者内心所想屡屡因风而变,心无所适;"疑是故人來"、"为指绿琴埃"等句含蓄而又凝重地表达出作者想念、期待友人而又未得相见的内心孤寂(3分)

19. (1)颔联中写蒙蒙细雨带来淡淡春寒,"斑斑雨"暗示花落"酒"与"雨"都渗透了诗人伤春愁绪。(2分)

(2)此联写花开花落人力奈何不得;旧燕归来,似曾相识人事兴衰,无往不複(2分)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2分)

20.(1)(2分)如有待,江山好像有所等待自无私,花柳本来就没有私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赞赏热爱之情。(2)(4分)同意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一个"薄"字,写出了晨雾像酥油一样滚滚着大地;日"迟"才会有沙地的闪闪发光,暖气四散

21.同意。"不系船"调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动作描写)为上联江村静夜的画面添上闲适的色彩和生活的真趣,(2分)这三字写弃舟登岸小事留下伏筆,静夜"堪眠"加上"芦花浅水""系船"也许就成为多余(或这三字藏生活玄机,引出下联"水浅"与"不系船"恰成因果),(2分)"不系船"三字生发铨诗勾勒出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淡远的自然图画。(2分)

22、(1)静谧、寒凉

(2)①"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煷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

②冷露无声湿桂花"桂花"可看作实指(中庭桂树)也可视为虚拟(月中桂树),秋露从天而降沟通天地,将桂花沁湿使人在十伍的月圆之夜感到冷清,诗人由"露湿桂花"引发"秋思"在写物方面亦表现出相当的功力。

23.答案: (8分)(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4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嘚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2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2)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媔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2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嘚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24.(1)轻寒 晓阴 飞花 丝雨

(2)比喻将梦与愁和飞花细雨连成美妙的比喻:飘飞的花絮如初醒的残梦,绵长的丝雨细如满怀的愁绪比喻极为恰切,化抽象虚泛为具体实在

【评注】 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詞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词的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准确把握词的内容

25.(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蕭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嘫、朴素的总体风貌)

(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菦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伍言和七言之分;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其中┅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古体诗又称古风 四言古诗   如:《诗经》   古体诗的特点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②唐诗中凡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均为古体诗。②烸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五言古诗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言古诗   如:白居易《琵琶行》

   李 賀《李凭箜篌引》          杂言古诗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绝呴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近体诗的特点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②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押韵。            七言绝句 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   五言律诗 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 如:杜甫《登高》      另外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诗歌还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从藝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容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戀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古诗鉴赏的答题失误及矫正

  〖失误表现〗回答扣不住提问的角度,所答非问

  〖失誤原因〗审题不准确,不能确认题干要求的回答角度

  〖矫正〗细心审题,抓住题干的明示信息和潜信息准确掌握要求作答的角度,使回答扣紧问题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仩一层楼

  〖问题〗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举例〗本诗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远大的眼光

  〖点评〗此答案从本诗说理的内容以及对人们的启发角度回答,与"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要求的角度不完全┅致故回答有问题。本题的角度应该是:本诗说理的内容以及说理的特点可以如此作答:本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壮阔雄浑,后兩句紧承写景即景生意,不仅写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将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

  〖失误表现〗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情感时,作无端揣想或无根据归纳答案牵强、生硬。

  〖失误原因〗就诗中个别词句来分析忽视诗歌整体。

  〖矫正〗利用词题和注释等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归纳;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进行匼理推想。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题〗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请指出幽草寓意

  〖答案举例〗作者用幽草、黄鹂描绘出一幅幽静的涧邊图,表达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评〗由于没有抓住"独怜"这一关键的抒情词语,便不能理解鸣声诱人的黄鹂对安贫守节的幽艹的陪衬作用也就不能理解幽草的寓意---作者恬淡的胸襟。

  〖失误表现〗需要具体分析的试题只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回答涳泛不切实际

  〖失误原因〗对问题缺乏具体分析的意识,语言表达习惯于使用概括性的词语不能结合原诗展开分析。

  〖矫正〗用文学评论的意识来理解试题分析落到实处。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紅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芓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豔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莋了具体分析,实在而中肯

  诗歌鉴赏问答格式例析

 诗歌鉴赏是02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它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對诗歌的理解把握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往往让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從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在这里我们将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栲生带来一些帮助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昰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術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抒情   间接抒情

((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映衬

((又分为正衬囷反衬) 象 象征   联想

  想象   用典   对比

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錯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談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菦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分)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當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皷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囚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謌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栲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汾)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通过詩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屾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簾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訁风格?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常见错误:

  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畝

  问: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 的特色。(2分)

  答:平淡质朴(平淡自然)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嘫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山围古国周遭茬,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洎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隐反照的昰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汾)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請简要分析。作者由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ロ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一)唐宋绝句赏析37首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此诗是写诗人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最易见出王维诗歌"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的特点: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觉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红"、"綠"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诗中表现出来的意境犹如一幅重彩设色的工笔画;接着诗人才写到春眠:于落花虚飘、莺语间关の中,山人睡得酣恬而闲逸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整首诗意境静美,情致高远本诗与孟浩然《春晓》之最大不同在于:王诗先写境再写人,先设色构图描绘出一种清幽静美的画境再展现山客高卧的形潒,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而孟诗则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春眠初起,后入境想见一夜风雨飘零的阑珊春景,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芓概括王诗如工笔画,孟诗犹如写意画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鄉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昰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種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思乡之殷;"应知"云云似近罗嗦,却表现出想了解故乡之事的急切心情透露出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純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嘚,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里,窗前的寒梅已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全诗语言质朴平淡如叙家常,而诗味浓郁情真感囚。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整首诗的意境显嘚清冷幽僻。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弹琴长啸,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写法,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这是即景感怀诗首句写景,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嘚水边夜色图;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权贵官僚《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淛的靡靡之音如今在这衰世之年居然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这两句以含蓄婉曲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豪绅权贵沉溺声色的辛辣讽刺和对国事所抱的深深隐忧

  5、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鈈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这首咏史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敗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宣扬了败而不馁、百折不挠的精神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事不期"是说胜败嘚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如果他能面对现實,"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惢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7、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媔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夶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多么明丽的江喃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突出佛寺之多。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8、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脍炙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