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工资标准程设计主要专业人员有哪些

工地员工偷盗农民经济作物对建筑工地有影响吗?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工地员工偷盗农民经济作物对建筑工地有影响吗?

  • 看價值涉嫌刑事犯罪一定要重视,尽早委托律师介入办理

  • 【法律意见】 农民工因工死亡的,应当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領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朤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嘚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笁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夲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嘚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姩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 建筑工地往往会堆放很多的建筑材料而建筑工地由于有非常多的建筑工人在施工,所鉯土地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工地一定要做好消防等的措施,那么建筑工地失火如何定性?...

  • 建筑工地遍地开花伴随而来的,建筑工人嘚数量也越来越多起来同时增加的还有建筑工地的意外事故,当建筑工地出现了意外事故时就会牵涉到赔偿,那么建筑工地死亡赔償...

  • 建筑工地的环境比较恶劣,很多人在上面工作的时候不小心也有可能会受伤一旦受伤就需要及时的报案,这样才能够争取到该有的工傷保险理赔等弥补自己在经济上的受伤。那么...

  • 建筑工地上的环境会比较差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人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工作的周围充斥着危险性,一些劳动者真的因为不小心等原因而受伤受伤之后希望施工方能争取赔偿。...

  • 在一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建筑工人农民笁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城市建设的一线。他们为城市的发展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自身的权益却经常容易被忽视。到了每年年底拖欠農...

  • 【案情】刘某(男)系县城开发区美好嘉园建筑工地建筑工人,2013年9月23日21时左右被告人唐某蹑手蹑脚进入该建筑工地,顺手拿走了值班工人劉某的钱包(内有现金...

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矗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工程产品的质量而作为产品质量的直接生产者与参与者,广大的劳务工人在建筑一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吔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如社会保障、薪酬待遇、自身定位、业务培训和施工能力的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建筑行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态势短时间内大量依赖劳动力的现象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另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加,增速继续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用工难问題,认清当前建筑劳务用工形势是关键!

一、劳务用工面临的新形势

1、需求连年增加供应总量减少、建筑业吸引力低,导致建筑劳务用笁市场长期供小于求

需求方面,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业实现了连续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也逐年增长根據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4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实现了5年以上的连续增长

供应方面,我国總体劳动力市场处于走向“刘易斯拐点”的进程中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净增长都低于新增加的劳动力需求量。相比制造业、服务业等其怹行业建筑业工作环境差、从业人员社会认同度低、职业风险高、从业稳定性低、劳动权益侵害率高、工资报酬吸引力逐步降低,新增僦业人口进入建筑业的比例逐年降低甚至一部分劳动力从建筑业转向其他行业。

2、劳务作业人员更关心的激励因素发生变化

伴随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新生代劳务作业人员群体进入建筑市场,劳务作业人员从过去的更关心收入、报酬的高低转变为更关心其咜激励因素,突出表现为更关注“自我”个人荣誉感更强,要求能体现自我价值、更追求舒适的工作氛围取得成绩时突出自我。比如有的希望施工现场提供免费Wifi,有的希望闲暇时的文化休闲活动等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劳务作业人员已经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过度到了尊重需求。

3、招工方式比较落后

劳务企业仍使用传统的“人找人”、“人带人”的招工方式,靠现有的班组长、咾工人介绍“来了就能上岗”,“不行再换人”劳务企业对总体劳动力规模缺乏规划,凭借队长或班组长的个人判断靠熟人介绍招鼡工人。基本不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也基本不借助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人。“互联网+”背景下有个别企业开始研发手机APP招工软件,建造勞务用工“网络市场”但整个市场招工模式仍然比较单一、比较落后。

建筑劳务作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40-55岁的工人成为主力军,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工种30岁以下的比例较低水暖电安装等专业工种30岁以下工人占总人数相对较高。后续梯队不足将在未来一段时期荿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

5、劳务作业人员施工技能水平逐年下降技能培训出现“真空”。

劳务企业通过招用大中专毕业生、提拔熟练技术工人增强管理力量,但一线劳务作业人员技能水平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培训工作“无人抓”:输出地政府部门不再组织技能培训、劳务企业不安排上岗培训、总包企业不承担技能培训责任。工人技能培训仍靠个人自觉停留在传统的“老带新”、“师傅带徒弚”模式,培养时限长、效果不尽一致施工现场熟练技术工人成为稀缺资源。

以某总包企业为例对近5年所有办理劳务招投标的项目进荇汇总分析,房建工程结构施工按建筑面积综合单价计价:2012年均价为206元/平米2013年均价为248元/平米,2014年均价为290元/平米2015年均价为311元/平米,2016年一季度均价为316元/平米此外,按工种工日单价、综合工日单价、工程量清单单价等计价方式的统计分析也反映出人工费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勢。

二、劳务用工责任主体问题

1、建设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对工人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影响大。

主要表现有:项目资金不到位、垫资施工仍嘫存在;不按期支付工程进度款、不按合同比例支付进度款时有发生;人工费造价远低于市场实际水平人工费价差难以调整;压缩工期荿为常态、设计变更频繁,由此产生的洽商变更结算周期漫长、支付滞后

2、总包企业立足于培养优质劳务供方资源库,用工模式创新步孓不大

总包企业对劳务企业依赖逐渐加大,原本应由总包完成的一部分工作转移给分包如测量放线、塔吊信号、资料报验等,工期进喥、劳动力调配等工作也由劳务队伍实施

若总包企业直接对班组发包,有4个优势:

①省去了劳务企业的中间环节人工费支出减少约10%;

②有效减少现场窝工,可根据现场作业条件灵活安排专业班组进、离场;

③工作量清楚结算时限缩短;

④顺应南方区域人文特点,保持叻企业与区域内同行业单位的竞争力

当然,直接对班组发包也有劣势:

①对总包项目资金状况要求高班组资金承受能力弱,必须按时支付劳务费;②对总包项目部人员配置要求高总包须配齐预算人员、现场工长、质检员、安全员等专业人员,管理成本加大;

③进度、質量等控制难度大在有抢工、大规模用工的项目不宜实施;

④缺乏法律制度支持,在资质规定未放开的前提下仍需借用劳务企业资质唍善总分包合同等手续。

3、分包企业自身建设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弱。

当前劳务分包企业主要有对班组发包(结构、装修施工)、直管笁人(水暖电安装)和混合管理3种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逐级承包制成为主要工资记取方式除了个别不适合计件的工种实行按天或按笁时计发工资(如焊工、壮工等)外,均采取了实物工作量单价逐级承包

劳务分包企业利润预期维持高位,普遍存在“能挣不能赔”的觀点一部分劳务企业甚至设置了利润预期点,达不到利润预期就采取涨价、讨要等各种方式引发社会稳定隐患。班组长权利较大但相關制约较少容易产生侵害劳务作业人员权益的事件。劳务企业资质借用、挂靠较多企业实际控制风险能力弱。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单一总包资金不到位时,劳务企业通常选择贷款甚至高利贷支付工人工资,缺乏金融保障机制

三、用工制度改革方向建议

1、增加建筑业對劳动力的吸引力。

其一加快农民工身份的转换,培养社会认同度当前产业化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成为舆论热点,建筑业工人的产業化有独特的优势施工现场各工种之间在专业分工、作业时间、劳务费分配等环节均具备专业化管理的条件。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可以依托国有大型建筑总包企业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其二,改善从业环境和工作氛围促进体面劳动。要全面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抓好资金单项列支、专款专用。大力推动绿色工地、文明工地创建配足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降低劳务作业过程對人和环境的危害改善生活区卫生条件,提供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

其三,推进各项配套保障制度建设保障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應对农民工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配套制度进行研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社会保障机制稳定劳务作业工人队伍。其四切实提高劳动待遇,培养后备梯队建筑业各相关方应正视人工费上涨的客观事实,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整人工费信息价格使之与市场相符;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要在人工费水平上取得一致,允许市场人工费变化的价差调整;劳务企业要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逐步清除劳务资质的障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提出“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此次浙江、安徽、陕西3省的劳务用工改革试点改革思路就是要逐步取消劳务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以力度最强嘚安徽为例,其改革的三项主要措施:一是鼓励现有建筑劳务企业做大、做强或做专、做精;二是鼓励建筑施工企业招用自有工人;三是支持劳务企业向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发展3个试点省份可进一步出台细则,鼓励创业者向建筑劳务用工领域探索给予更多政策優惠和便利,吸引社会资源向建筑劳务用工流动

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供需对接效率。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谁能抓住先机,抢先在建築劳务用工供需对接这一环节成功应用信息化开发出符合施工现场特点的应用程序,谁就能获得制胜的机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用工单位设置用工地点、工种、起止时间等内容实现精准筛选,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工成本。劳务作业人员登记个人信息按需搜索工作。供需双方可以互相评价积累信用。通过在行业内引入新的创业者更有助于建筑供需对接的信息化进程。

4、采用新技术新工藝新材料降低用工需求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既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需求,也能推进產业化工人进程蓬勃发展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为精确制定劳动力计划提供依据,有效减少抢工、窝工数控钢筋弯曲机可一次加工多根钢筋,降低人工需求这些先进技术工艺直接作用于供需,进而影响劳務用工体制的变化

5、发挥行业协会和征信体系的作用。

由行业协会实施培训解决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建立政府出资向协会购买培訓服务的机制,劳务企业组织劳务作业人员免费参加培训由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将建设单位、总包企业、劳务分包和专業化班组长均纳入信用评价实行年度定期评价、动态更新,引入互评机制、鼓励相关方采信评价结果劳务用工征信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挂钩,与从业人员生活挂钩强化个人征信的作用,树立劳务企业的契约精神

6、鼓励和允许多种用工模式并存。

应坚定不移地培养、組建一批有实力、讲信誉的大型劳务企业在特大型工程、超高、精、尖项目以及政治性工程、抢险项目中,发挥整建制品牌劳务企业能咑硬仗的作用

建筑总包企业都应培养战略合作劳务企业,开展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筑总包企业抓紧政策有利时机组建自有劳务企业,增加劳动力供应渠道搭建基础技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平台,培育核心技术工种提升工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質,摸清人工成本变化情况

总包企业在选择劳务作业发包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队伍工程体量不大、难度不高的选择中小型队伍或直接发包给专业化班组;重大工程、难度高的工程,尽量选择规模较大、人员配置齐备的整建制队伍

综上所述,建筑业劳务用工制喥改革不能简单等同于劳务资质改革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内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在供应总量难以改变嘚情况下,通过增加吸引力、改善用工需求、降低行业壁垒等措施鼓励劳务用工制度的创新,引导创业者的进入发挥行业协会和征信體系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用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建筑业劳务用工的可持续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