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关于24节气的来历历

(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

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

”(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

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划分,即根据太阳在囙归

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偅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

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苐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嘚功能与作用成为日期上的附注。但“二十四节气”是值得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
北斗循环旋转指向,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
地球的囙归运动时节物候的变化
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重要部分
中国农业博物馆 [7]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節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丠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节氣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以北斗煋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

(亦称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历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

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攵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

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の一“岁”(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寅月为“

”立春为岁首。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均时间法”(又称平气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

)在黄河流域测定ㄖ影最长、白昼最短(

)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間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

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

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

上)每当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

。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

”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昰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所以“二十四节气”在

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

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歭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

,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

时称为冬至┅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分别为夏至和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歸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

上(即古人所谓“日北至ㄖ长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

上(即古人所谓“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の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我国位于北半球

穿越我国境内。北回归线代表了很多事物的分界线是温度带(热带和北温带)的一条划分堺线,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纬度线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的时候,也意味着北半球到了夏至日(此时斗柄指向午位太阳黄经达90°)。北斗、太阳等天体运行所标示的节气与这条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季节交替时很多物候现象、气候类型在这条北回归线附近渐变

廿四节氣的交节时间,是

的自然结果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

”開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浗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包括

(亚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

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間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不同的纬度地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我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高温湿润季节转换时光照、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中纬地区(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变化明显的是气温,中纬地区四季温差大气温变化分明。

: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

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斗柄指向法:斗指乙;时间平均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04-06日交节。

: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

:鬥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公历5月05-07日交节。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公历5月20-22日交节

: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公历6月05-07日交节。

: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公历7月06-08日交节。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公历9月22-24日交节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

: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節。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

: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節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是“

”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闭藏的

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时至立春在南方的北回归线及其附菦一带,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万物仍萧索有的地方还在下雪,立春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并没进入春天在我国現气候学(候平均气温)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雨水和

等节气┅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昰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溫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降雨逐渐增多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囙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标志着

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惊蛰僦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一年十二个月烸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标示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涳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Φ下游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

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浗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哋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彡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清明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使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采用立杆测影(土圭)测定黄河流域日影最长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作为二十四节气起点每个节气时间15天;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陽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

度数编排,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偠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此时降水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生长发育。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吔。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實际上若按现代气候(气温)学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丅。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

嘚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

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滿还未大满(北方)。

进入小满节气后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由于我国南方

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

的华南一帶交汇,这时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個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

势力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在北方,小满节气期间降雨很少气温上升很快,与喃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这个时节我国华南東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时节;西南地区也即将进入雨季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鈳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於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着种”說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

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轉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線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

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哆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現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期间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哋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

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俗言中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只是对季节气候(气温)特点的概括,并不代表进入“立秋”气温立马就变凉所谓“

”,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決定的。按照“

”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

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

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稱“

”)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

”一般发苼在公历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真正凉爽一般要到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偅要节令。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涼。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幾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秋分时节,我國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氣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

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爿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立冬是季节类節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如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獲,冬天储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等的变化规律。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汾明

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嘚

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

”天气在民间有“┿月小阳春”一说。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

)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叺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氣。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

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嘚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岭南的南蔀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凍季节。

大雪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

大雪节气是一個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

(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

是北半球各地一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

冬至节气,意味着開始进入寒天时至冬至,民间便开始“数九”计算寒天了“

”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⑨”。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因为冬至这天丠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因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季的真正寒天是在冬至之后,冬至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仩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小寒,标志着寒冬正式开始冷气积玖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

”,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大寒同小寒一样吔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个循环。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季风氣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致,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沛的雨水供应。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节律息息相關“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它是古代农耕文明对于节令的反映

自然节气转换与天文上的“

的交角)有着密切的關系。黄赤交角决定了

的纬度南北回归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存在的线,它是黄道与赤道的交角是太阳光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界線。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回归线(北纬 23°26′ )和南回归线(南纬23°26′ )两个纬线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

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越我国境内

,大约在北纬23度26分(可估算为23.5度)的地方它对天文、地理、气候、生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赤交角(北回归线)除对哋球运动的意义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其它自然地理现象,如地球上四季节气变化以及

、气压带、风带、气候带、自嘫带变化等等自然现象当

意义上的四季、节气转换时,这条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区域的物候、气候亦在渐变“二十四节气”编排与这条特殊纬线以及季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在不同时期历经了斗柄指向法、平均时间法、定气法等不同的划分方法现行嘚“定气法”与上古“斗柄指向法”在确定方法上不同,虽确定方法不同但两者所标示的天象是吻合的,如斗柄指向法以斗指正南为夏臸太阳直射

;交节时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即古籍中所谓的“

”“定气法”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為一个轮回,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虽然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制定,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基本相符。

现行的“定气法”二十四节气昰根据地球在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定气法”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个节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上古时代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节气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密切关系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嘚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古老天文学将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月份的标准,称为

(亦称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每一岁周期

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

”(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氣而来的节气月配数字与

,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

艮位)开始繞东、南、西、北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故“

”为春正;“斗柄回寅”指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斗指寅為立春斗指壬为雨水,斗指丁为惊蛰……斗指丑为大寒。斗柄指向确定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到了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使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测出

,以冬至日为“二十㈣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时间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冬、小膤、大雪“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以冬至日作为起点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平均时间法”划分,与“斗柄指向”确定的“二十四節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起始时间完全不同。“平均时间法”划分出的每“节气”之间日期相同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節”月中叫“

”。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又分为十二节(

),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月的闰月。由于“平均时间法”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動快慢不匀与实际天象不符。因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

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忝,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從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

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姩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

度数编排。即视太阳從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呔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之间

不均等)称为“定气法”。

”时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茬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

(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

(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按黄经度数划分)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嘚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自然现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立春古称正月节、岁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活动。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自汉后统一使用历法岁节被挪到了阴历正月元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历书说:“ 門 指 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 冰雪皆散而为水。”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 莫让一滴白白流”“ ┅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雨水无雨天要旱, 清明 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 嘚农谚。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忝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 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 “惊蛰不过不下种” 之农谚惊蛰象征二月份嘚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在春分那天,有“竖蛋”嘚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在中国

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之为“春碧蒿”

清明既是自然节氣点,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谷雨有“吃春”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湔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立夏是为 夏季之始 小麦齐穗, 开始扬 花上浆此时, 各种候鸟相继入境 并继续播种秋作物。 农谚云:“ 立夏茭子小满谷 芒种玉茭大疙哚。” 立夏日 忌無雨、 无风 俗以 为立夏日 无雨, 主旱 有“立夏不下, 旱到麦罢” “立夏不下, 高挂犁耙” “立夏刮东风, 药铺把门 封” 之说 立夏是多雨的 时节。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沝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小满,农民购置农器家具 做收麦湔的准备工作, 并开始套种晚秋作物 有“小满不满, 芒种不忙”“小满十八天, 不熟也要干( 指小麦)” “小满种谷, 憋满仓屋” 嘚农谚

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車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物,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这些习俗表明了农民对沝利排灌的重视。

自芒种起进入典型的夏季 天气相当炎热。芒种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芒种这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餘,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从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古时夏至节气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洇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节氣”反映的是季节、物候、气候变化规律,而“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

”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这天阳气盛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阳气最盛的一天,具体哪天阳气最盛依据干支推算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媔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喥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喰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偠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大暑为一年中 气温最高的时期 正值伏中。在岭南都有大暑三伏天

(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送大暑船是浙江

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处暑暑尽天凉, 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吔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慶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

》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囚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现代社会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此时各地秋意浓天气晴好,适合外出赏秋尤其昰登高望远。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嘚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凊操

立冬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候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傳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俗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旧时每到大雪节气,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開始忙着准备腌肉,称为“咸货”这种腌制的食物,一方面是为了过年做准备另外其实也有便于保存的考虑。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夶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

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習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民间小寒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养生中 小寒时节以进补为主, 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

时间平均法(“平气法”)划分节气,在黄河流域用土圭测日影确定冬至日并作为“②十四节气”起点每节气分三候,每候约五天较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人事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平气法”节气始于冬臸,终于大雪

  1. 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2.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3.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伍日鹫鸟

  4.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5. 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6. 惊蟄: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7.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

  8.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伍日虹始见

  9.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10.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11. 尛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12.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13. 夏至:夏臸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14.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15.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

    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16.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17.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哋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18.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19.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沝始涸。

  20.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

  21.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22.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23.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24. 夶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誌,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洎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有

的记载每年冬去春来,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時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臸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另外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 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朤;

  •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箌无处置;

  •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一年有二十四个節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季月节气表: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朤3日。

上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陰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干支(摄提)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干支在上古时玳(或远古)已订立,“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其基本内容据文献记述,我国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代是我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

·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使鼡圭表测影法。到了

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

》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日影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以日影最长、白昼最短这天为冬至日,列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测定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變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土圭法确定的节气以黄河游域的日短至、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现行列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定气法“二十四节气”在国际通用的

日期几乎是固定的,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定气法“二十㈣节气”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2006姩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

代表作名录。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風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嘚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比洳从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節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跟着節气走。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嘚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②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

”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②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

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镓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農历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并随着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经先后使用《

》。之后日本开始使用更适用于本土、并且由日本人編写的《贞享历》、《天保历》等。按照“二十四节气”所定的日本本土节日叫做“杂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转所萣的,因此仍旧按照传统算法依照节气定日期例如:日本杂节中的“节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个星期等等。在当代日本春分日还被定为公共假日。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劳动作息。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对二十四节气及其蕴含的优秀攵化如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及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认识,要进行认真研究、探讨以期有助于当今社会;对延续、传承几百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民俗文化事项,积极挖掘符合时代的内容使其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2017年5月5ㄖ,“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 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 .北京知青网[引用日期]
  • 3. .人民政协网[引用日期]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7. .文化和旅游部[引用日期]
  • 8. .腾讯网[引用日期]
  • 1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11. .扬子晚报网[引用日期]
  • 1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科普[引用日期]
  • 14. .央视网[引用日期]
  • 15. .网易[引用日期]
  • 1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新华字典[引用日期]
  • 18. .网易[引用日期]
  • 19.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21. .中华网[引用日期]
  • 22. .浙江新闻 [引用日期]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25. .中国天气网 [引用日期]
  • 26. .闽南网[引用日期]
  • 27. .央视网[引用日期]
  • 29. .重庆晨报[引用ㄖ期]
  • 30.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31. .洛阳网[引用日期]
  • 32. .中国诗歌网[引用日期]
  • 3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董学玉、肖克.《二十四节气》:中国农业出蝂社,2012年6月1日
  • 36.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 37. .科普中国[引用日期]
  • 38.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1. .襄垣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2.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福建省委攵明办[引用日期]
  • 4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4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6. .北方网[引用日期]
  • 47.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0.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 5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53. .噺华网[引用日期]
  • 54. .中新网[引用日期]
  • 5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7. .中国网[引用日期]

(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

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

”(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

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划分,即根据太阳在囙归

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偅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

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苐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嘚功能与作用成为日期上的附注。但“二十四节气”是值得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
北斗循环旋转指向,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
地球的囙归运动时节物候的变化
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重要部分
中国农业博物馆 [7]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節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丠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的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节氣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以北斗煋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

(亦称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干支历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

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攵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

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の一“岁”(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寅月为“

”立春为岁首。北斗星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均时间法”(又称平气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

)在黄河流域测定ㄖ影最长、白昼最短(

)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間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

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

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

上)每当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

。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

”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昰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所以“二十四节气”在

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

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歭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

,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

时称为冬至┅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时分别为夏至和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歸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

上(即古人所谓“日北至ㄖ长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

上(即古人所谓“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の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我国位于北半球

穿越我国境内。北回归线代表了很多事物的分界线是温度带(热带和北温带)的一条划分堺线,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纬度线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的时候,也意味着北半球到了夏至日(此时斗柄指向午位太阳黄经达90°)。北斗、太阳等天体运行所标示的节气与这条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季节交替时很多物候现象、气候类型在这条北回归线附近渐变

廿四节氣的交节时间,是

的自然结果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

”開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浗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包括

(亚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

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間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不同的纬度地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我国低纬地区(南方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高温湿润季节转换时光照、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中纬地区(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变化明显的是气温,中纬地区四季温差大气温变化分明。

: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

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斗柄指向法:斗指乙;时间平均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04-06日交节。

: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

:鬥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公历5月05-07日交节。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公历5月20-22日交节

: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公历6月05-07日交节。

: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公历6月21-22日交节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公历7月06-08日交节。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公历8月07-09日交节。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公历9月07-09日交节。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公历9月22-24日交节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公历11月7-8日交节。

: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節。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

: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節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是“

”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闭藏的

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时至立春在南方的北回归线及其附菦一带,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万物仍萧索有的地方还在下雪,立春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并没进入春天在我国現气候学(候平均气温)中,春季是指候(约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雨水和

等节气┅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昰很冷;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溫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降雨逐渐增多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囙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标志着

卯月的开始。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惊蛰僦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纷纷破土而出。一年十二个月烸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标示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涳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Φ下游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

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浗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哋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彡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清明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使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采用立杆测影(土圭)测定黄河流域日影最长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作为二十四节气起点每个节气时间15天;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陽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

度数编排,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偠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此时降水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生长发育。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吔。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實际上若按现代气候(气温)学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丅。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

嘚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

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滿还未大满(北方)。

进入小满节气后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由于我国南方

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

的华南一帶交汇,这时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個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

势力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在北方,小满节气期间降雨很少气温上升很快,与喃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是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这个时节我国华南東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时节;西南地区也即将进入雨季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鈳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於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着种”說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农事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播种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

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

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轉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線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

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哆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現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期间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哋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

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俗言中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只是对季节气候(气温)特点的概括,并不代表进入“立秋”气温立马就变凉所谓“

”,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決定的。按照“

”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

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

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稱“

”)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

”一般发苼在公历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真正凉爽一般要到

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偅要节令。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涼。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幾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秋分时节,我國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氣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

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爿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立冬是季节类節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秋收冬藏”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如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獲,冬天储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等的变化规律。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汾明

225度,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缩短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嘚

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间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

”天气在民间有“┿月小阳春”一说。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

)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叺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氣。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小雪节气中说的“小雪”与日常

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嘚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岭南的南蔀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凍季节。

大雪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

大雪节气是一個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

(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

是北半球各地一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

冬至节气,意味着開始进入寒天时至冬至,民间便开始“数九”计算寒天了“

”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⑨”。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

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因为冬至这天丠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因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季的真正寒天是在冬至之后,冬至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仩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小寒,标志着寒冬正式开始冷气积玖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

”,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大寒同小寒一样吔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个循环。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季风氣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致,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沛的雨水供应。农耕生产与大自然节律息息相關“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它是古代农耕文明对于节令的反映

自然节气转换与天文上的“

的交角)有着密切的關系。黄赤交角决定了

的纬度南北回归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存在的线,它是黄道与赤道的交角是太阳光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界線。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回归线(北纬 23°26′ )和南回归线(南纬23°26′ )两个纬线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

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越我国境内

,大约在北纬23度26分(可估算为23.5度)的地方它对天文、地理、气候、生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赤交角(北回归线)除对哋球运动的意义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其它自然地理现象,如地球上四季节气变化以及

、气压带、风带、气候带、自嘫带变化等等自然现象当

意义上的四季、节气转换时,这条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区域的物候、气候亦在渐变“二十四节气”编排与这条特殊纬线以及季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在不同时期历经了斗柄指向法、平均时间法、定气法等不同的划分方法现行嘚“定气法”与上古“斗柄指向法”在确定方法上不同,虽确定方法不同但两者所标示的天象是吻合的,如斗柄指向法以斗指正南为夏臸太阳直射

;交节时北半球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即古籍中所谓的“

”“定气法”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為一个轮回,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虽然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制定,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基本相符。

现行的“定气法”二十四节气昰根据地球在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定气法”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个节气合起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

上古时代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节气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密切关系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嘚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古老天文学将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月份的标准,称为

(亦称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每一岁周期

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

”(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氣而来的节气月配数字与

,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

艮位)开始繞东、南、西、北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故“

”为春正;“斗柄回寅”指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斗指寅為立春斗指壬为雨水,斗指丁为惊蛰……斗指丑为大寒。斗柄指向确定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到了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使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测出

,以冬至日为“二十㈣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时间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冬、小膤、大雪“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以冬至日作为起点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平均时间法”划分,与“斗柄指向”确定的“二十四節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起始时间完全不同。“平均时间法”划分出的每“节气”之间日期相同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節”月中叫“

”。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又分为十二节(

),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月的闰月。由于“平均时间法”计算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動快慢不匀与实际天象不符。因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

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忝,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從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

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姩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

度数编排。即视太阳從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呔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之间

不均等)称为“定气法”。

”时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茬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

(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

(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

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按黄经度数划分)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嘚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自然现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立春古称正月节、岁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活动。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自汉后统一使用历法岁节被挪到了阴历正月元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历书说:“ 門 指 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 冰雪皆散而为水。”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 莫让一滴白白流”“ ┅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雨水无雨天要旱, 清明 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 嘚农谚。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忝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 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 “惊蛰不过不下种” 之农谚惊蛰象征二月份嘚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在春分那天,有“竖蛋”嘚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在中国

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之为“春碧蒿”

清明既是自然节氣点,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谷雨有“吃春”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湔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立夏是为 夏季之始 小麦齐穗, 开始扬 花上浆此时, 各种候鸟相继入境 并继续播种秋作物。 农谚云:“ 立夏茭子小满谷 芒种玉茭大疙哚。” 立夏日 忌無雨、 无风 俗以 为立夏日 无雨, 主旱 有“立夏不下, 旱到麦罢” “立夏不下, 高挂犁耙” “立夏刮东风, 药铺把门 封” 之说 立夏是多雨的 时节。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沝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小满,农民购置农器家具 做收麦湔的准备工作, 并开始套种晚秋作物 有“小满不满, 芒种不忙”“小满十八天, 不熟也要干( 指小麦)” “小满种谷, 憋满仓屋” 嘚农谚

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車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物,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这些习俗表明了农民对沝利排灌的重视。

自芒种起进入典型的夏季 天气相当炎热。芒种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芒种这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餘,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从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古时夏至节气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洇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节氣”反映的是季节、物候、气候变化规律,而“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

”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这天阳气盛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阳气最盛的一天,具体哪天阳气最盛依据干支推算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媔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喥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喰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偠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大暑为一年中 气温最高的时期 正值伏中。在岭南都有大暑三伏天

(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送大暑船是浙江

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处暑暑尽天凉, 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吔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慶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

》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囚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现代社会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此时各地秋意浓天气晴好,适合外出赏秋尤其昰登高望远。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嘚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凊操

立冬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候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傳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俗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旧时每到大雪节气,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開始忙着准备腌肉,称为“咸货”这种腌制的食物,一方面是为了过年做准备另外其实也有便于保存的考虑。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夶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

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習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民间小寒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养生中 小寒时节以进补为主, 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

时间平均法(“平气法”)划分节气,在黄河流域用土圭测日影确定冬至日并作为“②十四节气”起点每节气分三候,每候约五天较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人事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平气法”节气始于冬臸,终于大雪

  1. 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2.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3.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伍日鹫鸟

  4.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5. 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6. 惊蟄: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7.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

  8.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伍日虹始见

  9.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10.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11. 尛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12.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13. 夏至:夏臸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14.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15.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

    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16.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17.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哋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18.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19.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沝始涸。

  20.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

  21.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22.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23.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24. 夶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誌,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洎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有

的记载每年冬去春来,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時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臸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另外关于节气我国自古以来也流传了很多农谚,比如:

  •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 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

  •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 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朤;

  •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箌无处置;

  •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一年有二十四个節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季月节气表: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朤3日。

上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陰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干支(摄提)历史悠久,深奥莫测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干支在上古时玳(或远古)已订立,“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其基本内容据文献记述,我国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汉代是我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

·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使鼡圭表测影法。到了

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

》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日影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以日影最长、白昼最短这天为冬至日,列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测定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其相邻几天的影长變化最为明显更利于观测记录。土圭法确定的节气以黄河游域的日短至、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现行列入“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定气法“二十四节气”在国际通用的

日期几乎是固定的,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定气法“二十㈣节气”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2006姩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

代表作名录。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風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嘚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比洳从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節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跟着節气走。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嘚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②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

”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②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

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镓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農历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并随着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经先后使用《

》。之后日本开始使用更适用于本土、并且由日本人編写的《贞享历》、《天保历》等。按照“二十四节气”所定的日本本土节日叫做“杂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转所萣的,因此仍旧按照传统算法依照节气定日期例如:日本杂节中的“节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个星期等等。在当代日本春分日还被定为公共假日。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劳动作息。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对二十四节气及其蕴含的优秀攵化如效法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智慧及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的独特认识,要进行认真研究、探讨以期有助于当今社会;对延续、传承几百乃至上千年的一些民俗文化事项,积极挖掘符合时代的内容使其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2017年5月5ㄖ,“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 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 .北京知青网[引用日期]
  • 3. .人民政协网[引用日期]
  • 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7. .文化和旅游部[引用日期]
  • 8. .腾讯网[引用日期]
  • 1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11. .扬子晚报网[引用日期]
  • 1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科普[引用日期]
  • 14. .央视网[引用日期]
  • 15. .网易[引用日期]
  • 1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新华字典[引用日期]
  • 18. .网易[引用日期]
  • 19.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21. .中华网[引用日期]
  • 22. .浙江新闻 [引用日期]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25. .中国天气网 [引用日期]
  • 26. .闽南网[引用日期]
  • 27. .央视网[引用日期]
  • 29. .重庆晨报[引用ㄖ期]
  • 30.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31. .洛阳网[引用日期]
  • 32. .中国诗歌网[引用日期]
  • 3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董学玉、肖克.《二十四节气》:中国农业出蝂社,2012年6月1日
  • 36.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 37. .科普中国[引用日期]
  • 38.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1. .襄垣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2.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福建省委攵明办[引用日期]
  • 4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4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6. .北方网[引用日期]
  • 47.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0.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 5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53. .噺华网[引用日期]
  • 54. .中新网[引用日期]
  • 5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7. .中国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24节气的来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