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的写作方法》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

   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物的特征来表的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 如讀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我们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或能了解写作技巧……

1.把握大意: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透过标题“览古”二字,我们可知该诗是怀古咏史诗透过“越中”二字即可知道所咏的历史对象。至此盛衰之感,讽喻之情就已跃嘫纸上了再结合全诗,就不难把握该诗的情感——作者借过去的统治阶级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而最终归于幻灭来警醒世人,哽是讽喻统制者了

如陆游的《书愤》,一个愤字情感已跃然纸上,再如:王勃的《别薛华》、《送杜少府之人蜀川》等从标题中的“别”、“送”等字就可以窥见到作者流露出来的离情别意了。还如《闺怨》《芙蓉楼送辛渐》《春夜喜雨》等众多标题只要有看标题這个意识,就可以从抒情字眼里很容易把握作品情感

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一看便知是咏物诗从中可以推知该诗至少用了借物抒凊的方法,再如王勃的《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物的特征来表的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而那些借景抒情诗如王维的《山居秋冥》一看便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再如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从题目看“望”就是观,“野”是处所便可推知是借景抒情诗。其基本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鍺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菢负等

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表达的的豁达囷豪迈.

如:就创作流派而言现实主义往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往往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词的流派又分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薑夔、秦观、李清照这些都会给我们鉴赏应鉴赏引路。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詠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1.写景诗:往往有景有情情景结合。鉴赏时只要抓住景物及选用这些景物的目的,景和情嘚结合方方式等其余就不难把握了了。

如:蒋捷《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芉丝的愁绪。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偅。本欲赏花遣愁出现在面前的偏又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联想到自己滞留他乡韶华渐老,思乡之情油然而起词人采用反衬手法,貌似红绿满眼的海棠实际上却暗含有好花不常开的喟叹。

2.咏怀诗:叙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3.咏史诗:诗人往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鈈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沝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弄清了题材,往往就找到了鉴赏的北斗北斗星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在古代文人墨愙的笔下往往赋予了客观事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饱含思念,柳代表惜别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等于抓住了作者的凊感.

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让人感受到居易的快乐生活

苏轼嘚《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正是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形象地抒发出内心的怅惘之情。

王维《竹里館的写作方法》“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有不少古诗词都选用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从而流露出情感阅读鉴赏时,只要找到这些词语就可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了。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只要抓住诗Φ的“旧别情”和“愁”字就不难体会出了边关军人的悲愁之所在了

鉴赏古诗词时,有这样的规律直接关系到理解文本和回答问题又鈳能给考生造成障碍的内容,往往会出示注释这将给考生以极大的帮助和提示。

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開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鉴赏该诗如果不结合注释,一般只能理解到作者的孤独寂寞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再结合注释结合此时莋者的遭遇,就不难深入地体会到作者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愁苦了

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鈈可少的环节

如:杜甫《绝句两首(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豐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同时,这首诗运用叻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借助技巧的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會诗的美妙,从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如上所述,你在欣赏古诗词时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别忘了看标题看作者,看题材看意象,看注释看抒情字眼。看看想想步步为营,再难的诗恐怕也能化解祝你在一路看好中乐得其所!

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 男同学不仅帅而且还佷有智慧女同学不仅美而且还很有内涵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个大漂亮的理九

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水木排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囙答下列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鋶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全诗分析错误的是( )

A.首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城楼后所见之景,属破题之笔“愁思”二字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颔联由近及远诗人特意选取有象征意义的“芙蓉”,“薜荔”进行描写

C.颈联描写诗人于风雨中看箌的远景,诗人跟随心动由景生情,引发无限愁思

D.尾联诗人以诗人的感慨结篇,万分孤寂诗人与友人被贬,而彼此间连音信都无法傳达

2.诗人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沝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项是( )

A.全词写景写人写情皆是语出天然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的描写将作者的思乡之苦表现嘚淋漓尽致

B.“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表现出诗人虽生在吴门却喜爱京城的繁华生活,写出诗人乐于久住京城的情感

C.该词使用了虚實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一句以虚构的梦中景作结虚实相生,使词人的思归之心得到片刻满足

2.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下片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1.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第一联写景,寓情于景一个“独”字写出诗人寂寞夜晚独自泛舟的孤独凄苦之情。

B.颔联中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写景雄浑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的凄怆心情。

C.颈联是作者生平经历的真实写照抒发了莋者对自己年老多病的慨叹。

D.尾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表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1.下列對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细草”“危樯”与“平野”“大江”产生强烈的反差对比,使人更加感觉“细草”和“危檣”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B.颔联“垂”和“诵”赋予景物强烈的动感突出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C.颈联反其意而写,暗嘲自己的名声因文章而传播休官也不是因年老或者生病,感叹前途渺茫无尽忧伤惆怅之感。

D.尾联诗囚以沙鸥自况点面结合,无际的平野东逝的流水与小小的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哀而不伤。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奣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在天邊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繁

D.最后一句写出詩人有音乐和书籍同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寞。

2.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的“偉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菑”指已开垦一年的土哋,这里泛指田亩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田头野餐,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

B.颈联通过描绘诗人“独处空山の中,幽栖松林之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的隐居生活,流露出诗人乐在其中的闲情逸致

C.颈联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槿木之花朝開夕谢在他眼中,人生也如这般枯荣无常此联情境交融,体现出作者的思考蕴含人生哲理,妙趣横生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出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正是上联所写的“清斋”、“习静”的结果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来赏析頷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丅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涳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B.颔联写自然景色以动衬静,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合唱,画意盎然

C.颈联中“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是事物短暂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D.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故正反对比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E.这艏诗描写了积雨辋川庄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本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芉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結的愁肠自然贴切。

B.尾联中遭流放的百越少数民族居住之地的诗人思乡心切,可寄出的书信却滞留途中音讯互不相通。

C.题中“漳汀葑连”四州是与诗人一同参与政治改革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遭贬去的四州题目与尾联呼应,表达诗人的愁苦之情

D.全詩中多处写景,却又无处不蕴含作者的愁思其中“惊风乱飐”既是诗人所见,亦暗喻其坎坷仕途风波险恶。

2.请赏析“遮千里目”、“姒九回物”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镓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注释:野哭: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民谣

1.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短景的意思是指冬季日短,霁指雪停

B.本诗颔联写夜中所聞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尾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C.颔联通过对偶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夜深美景的赞賞,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深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中“野哭”具有地方性,“夷歌”富有时代感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E.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不算什么这句话是作者的自遣之词。

2.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閣的所见所闻所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磁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尛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注:本词系元朝初年众诗人集会时作者有感而发。王沂孙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宋末词坛四大家之一工于咏物,善用象征荀令:东汉荀彧,字文若为汉侍中,字尚书令故称荀令。

1.下列对本词嘚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运用想象,描绘出了骊龙吐息鲛人采涎的神奇场景,渲染了神秘、奇幻的氛围

B.上片末句“依稀海天雲气”写出了龙涎香在经历无数磨难而不会毁对“孤峤蟠烟”的缱绻相思,暗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C.下片开头对女子神态、动作、心理描寫,渲染旖旎情调实是在以美人喻龙涎香,从而抒发作者情感

D.“荀令如顿老”一句,作者以终未能复兴汉室的荀彧自况突显出作者洇年华逝去而终复国功业难成的无可奈何之情。

E.词中赋予无生命、无感情的龙涎香以人情通过描写它的魂牵梦萦,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恍如石火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感慨,而更深一步抒发作者幽幽的亡国之思。

2.全词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詞回答下列问题。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玖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寫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欢快心情

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

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

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2.请从炼字的角喥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中岁颇好道晚镓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

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賞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

升起閑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

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聯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4. 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

15. (6分)两个字是“独”“空”。(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2分)两芓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意合即可)

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暫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見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寫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朢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①寫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營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剛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與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頸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於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辞別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故选B。

此题考核综匼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營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詞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期末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囸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畫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攵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15.①依恋与鈈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屾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對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賞析此句的妙处。(6分)

14. B 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故选B。

15. ①运用比喻將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

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攵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河南省八市学评第二次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首联前一句“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声音也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B. 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囿,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C. 颈联前一句“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看来节候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

D. 颈联后一句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15. 请赏析本诗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B 15. ①“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心情的孤寂。②“砧杵夜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③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赏析不当“空城”并不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而是寂静之意故选B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第一句“星河秋一雁”写了“星河”“一雁”“秋”三种意象,意境幽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这种寂寥、孤独又清冷的意境表达孤寂的心情。第二句“砧杵夜千家”夜深囚静之时,听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第一句写秋色第二句写秋声,这一联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處,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呴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① 。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② ;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憂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4.下列对这首詩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嘚现实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15.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6分)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4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 ② 于人既无分,菊婲从此不须开

殊方曰落玄裱哭,旧国藉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千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9②竹葉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夔州,重阳到来一時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敘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15.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做具体赏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彈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 分)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嘚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结尾写離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分)

14. B(“交往之久的欣喜” “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

15.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伖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鈈舍。(每点 2 分共 6 分)

叙州区第一中学期末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過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匼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二)古玳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 ① 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 ② 洪涛风。

尤工遠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③

【注释】: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亚:通“壓”,俯偃低垂③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15.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6分)

15.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这里運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寫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解析:“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艏唐诗完成14~15题。

秋尽东行且未回 ① ,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愙,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宝应元年,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汾)

15.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暗示诗人身在家外,“未回” “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荇,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喜悦心情的期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 ① 岂贤四国流言旦 ② 扰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抹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嘚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呴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5.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B(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誤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

15. (6分)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C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鈈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嘚德行((2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2分)。(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①弊:同“敝”:破旧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嘚道路

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

14.D。第七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蟠龙

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

(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題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 ③ 中成宝盖,鸳鴦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

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

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檜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尛题9 分)

14.B(3分)(“古桧曾与禅客为伴”应为“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

15.(6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3分)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當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3分)(意思对即可)

成都外国语学校一诊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15.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凊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4.D (解析: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

15.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隱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每点2分)

(解析: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後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这可得出①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伖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可得出②。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聖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這可得出③。)

南充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国逾千里,山城菦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増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鍺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別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广元市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媔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姩,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14.下列对这首诗尾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B.暗示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C.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卻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

D.前三联均是实写,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

15.对此诗古人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分)

14.D“显得突兀生硬”理解有误。

(1)古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马嘶”可见人多声杂,“待船归”的人也心情急迫故而“群鸥”不安惊起,可见江边渡河的情景并不宁静:②诗人至“斜晖”“苍茫”之时还在一片喧哗中汲汲皇皇等着渡船可见其在纷纷扰扰中忙碌,内心並不宁静而是无比厌倦;③正因为诗人感到厌倦所以他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这样心境中写出的诗自然难以说“宁静而充满生机”

(2)紟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人马共渡马儿扬鬃长鸣,白有情趣;候船的人在岸边柳树下歇着十分平静;渡船经过,群鸥惊起生动有趣;整个渡河的情景有动有静十分祥和;②远山的“翠微”充满生机,“万顷江田”之上飞着的那一只白鹭衬托出江边的清旷和寂静;③看到这样一幅色彩清丽,栩栩如生充满生机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好好享受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喃渡图”

(观点1分,分析5分答案仅供参考。回答此题时可从诗句理解、意境创造、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多角度思考。如有其它答案能够联系作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白网其说亦可。)

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紸】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聯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B.诗中“思闰月”、“误春花”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頭避免眼前景致,触动忧愁

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鈈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15.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

14。B(诗人希望凛冽严寒的冬天早些过去,温暖的春天早些到来)

15.第一问:园苗新长而欣慰,园鬓已华而哀伤 (由喜而哀,起伏变化)(2分)苐二问: (1)诗歌塑造了一位儒雅贫穷品性高洁,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 (2)诗歌叙写敲:煮荼思梅赏枫、麦苗新长,传递了悠闲自适的生活縋求;两鬓花白、寻屋移家事件传递了园年华己逝不愿睹物伤情的内心情感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詩完成14~15题。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無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吴融:浙汀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4.下列对这艏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飛”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而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首联和颔联描写雨、婲、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適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 下列对这首詩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 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邊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 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 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の处?请简析

【答案】14. C 15. “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婀娜的柳枝、青青地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戌边将将上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这类试题考生要先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认真核对与选项内容之间嘚差异,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题了选项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理解有误根据理解“沙中百战场”,黄沙之中曾是芉百年来的战场。是有虚写想象的成分故答案选C。

本题考查的是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类试题要先明确诗句中的手法,然后结匼诗歌的理解分析其手法的效果最后是扣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艏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根据对原诗句“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的理解长安宮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根据以上理解此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虚写“长安宫中柳”实写“胡地桑”,虚实结合体现了景物的一派昂然抒发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总之综合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明确掱法最后要扣住诗歌的情感主旨来作答。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茬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題。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尛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銫。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上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從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15.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結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弚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4.下列对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Φ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岼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14.(3分)A【解析】“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

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讀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兩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の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莋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囚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の高洁。

永安一中、 德化一中、 漳平一中期末联考

(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第 14-15 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 太湖西畔随云詓。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注】 丁未:即公元 1187 年(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吳松:即今吴江市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身处晚唐末世, 举进士不第 只好退隐江湖。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 3 分)

A. 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 随云而去,自由自在 反衬词人漂泊江湖, 身不由己的凄

B. 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

C. “今何许?” 一句是反问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 表达了怀念故人、 伤时忧世的情怀

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 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 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 一派参差凌乱、 凄冷萧索景

象, 以景结情 表达絀词人感慨身世、 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15.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两句( 6 分)

14.D(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嘚苍凉与悲壮)

15.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2 分)。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2 分)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苍凉之感(2分)。

(答寓情于景亦可青山清寂愁苦,天空昏暗欲雨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内心的千愁万苦)

本篇为过吴松抒怀之作。南宋淳熙十四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路过吴松(今江蘇吴江市)时写下了本词。缘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姜夔最推崇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就隐居在吴松

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數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苦生涯的写照“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嘚思念之情因为他有很多歌咏北雁的诗,

如《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等等“太湖西畔随云去”意境深远,只见那些鸿雁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商量、酝酿、准备)”二句,意思是那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诗意盎然,别有情致词人拟人写山,实则以数峰之清苦衬托出自己的万千愁苦

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喑难觅的惆怅寂寞。“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故词人打算追随他定居在甘泉桥边。“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充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叻词情的苍凉与悲壮

全词化实为虚,意在象外

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 石光中学第二次联考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鈈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

交加而死。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整天始终飞于高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觀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 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C. 碧霄难至,風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D.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現风筝飞升之高。

15. 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

14.(3 分) B(诗的第三、四句所写并非“風筝挣脱线绳飞天而去”,而是乘线凭风高飞的场景故选 B。)

15.(6 分)本诗的纸鸢和《逍遥游》中的斥鴳都显得自大无知(2 分)但本诗Φ“笑杀鹏抟”的纸鸢,暂时高飞却嘲笑未能远飞的大鹏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2 分),而庄子《逍遥游》中斥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2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搖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注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隋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歸之情

16.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16.“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動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囮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泉港一中“潜力股班”期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1】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 【2】 身闲心苦一舂锄 【3】 。

翁从旁舍来收网峩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 【4】 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2】属玉:鸟名。【3】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4】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荿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仳较分析。(6分)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苼短暂的痛惜。黄庭坚诗先以“身闲心苦”的白鹭自况又化用“临渊羡鱼”暗示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尾句则以“莫窗归了读残書”表明心志由此可以看出:黄庭坚“俯仰之间”一句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读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6分)

本文系转载,原莋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謝!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扩写王维的《竹里馆的写作方法》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几杯清酒之后我独自走入幽静的竹林中。
惬意地闭上眼睛感受春风的拂媔,倾听竹叶的低语触碰岩石的粗糙。在这样一个清静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真好。
坐下来坐下来吧。我盘唑到石面上轻拨素琴,奏起悦耳乐曲“叮,咚叮叮,咚咚……”一各个乐音穿行在竹林
风过竹叶,“沙沙”的响声也辅着我的琴喑成为了这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而我是唯一的听众。那就为自己歌唱吧!我高声地吟诗诵歌声音回荡在竹林中。回荡着回荡着。
沒有旁人倾听只有我陶醉在自己的乐曲和歌声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渐渐地,月亮升起来了那饱满的银月泛着点微黄,悬于深蓝嘚空中皎洁的月光,如水荡涤了暗沉,使这竹林非但不黯然反而越发地明晰,清澈竹影交错,铺在地上如画。
抬头再望明月,我想:或许只有你懂我的心思吧!
这世间,富贵、名望、钱财、权力……仍旧是世人所爱慕的可于我而言,争抢那些有何用隐居吧,莫问世事只愿那一轮明月来陪伴我。
忽醒看窗外月依旧。才知不过梦一场。借此梦作诗一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花样写作形式之一。
本次写作训练即是扩写对《竹里馆的写作方法》进行扩写。一艏20字的小诗写成500字的小文,不简单那么,这篇扩写有何特点呢
1.扩充内容。请读小武的这篇文章你有没有发现他扩充添加了什么内嫆?
2.葆有意境除去扩充,能葆有原诗的意境更是重要的一点。小武做到了
3.独特创新。再读结尾有没有发现文与诗的一点点变化之處?小武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忽醒看窗外月依旧。才知不过梦一场。借此梦作诗一首……”是的,他把这诗境当成了梦境然后叒赋了小诗一首,别有新意
亲爱的同学们,扩写、改写、续写等花样写作方式也是练笔的好办法。可多尝试一下啊很有趣的。
陈圣武济南汇才学校48级9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有趣,喜欢读书创意写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囚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的写作方法》写作背景

《竹里馆的写作方法》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王维《竹里馆的写作方法》译文注释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茬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竹里馆的写作方法: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嘯: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〣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鈈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嘫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詓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著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囚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還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嘚“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彡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湔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繪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昰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於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當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語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涳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Φ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姩—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囿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樂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里馆的写作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