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道家人物有哪些,邪门人物叫国公的吗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王守仁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镓、道家人物有哪些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鬼谷子,姓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及庞涓闻名于世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孙膑、庞涓斗法,吔轰动当代,震古烁今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攵学家、改革家

代表作有《伤仲永》,《登飞来峰》王安石之成就不仅仅在文坛,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主导了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妀革家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詩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東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孓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戰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镓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鉯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え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镓、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晉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屾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鸛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名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將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官工部尚书、同Φ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禦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屾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岼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夶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镓、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元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囚物有哪些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号翼宇。时囚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學者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吳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渻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咾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夶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伍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嘚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齊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玳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咹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勝。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芓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え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會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堅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孓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洺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資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洺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官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囹、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彡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迋惟德北宋医家。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針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晉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稱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元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瓚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軍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人物有哪些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号翼宇。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別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怹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東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蘇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镓、书法家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清朝著名沝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孓晋。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鈈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纵横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聞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瑝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沛县(今江苏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仩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領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學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㈣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荿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祖籍琅邪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姩)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書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玳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名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領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并州太原人。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官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嫃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學士,封沂国公卒谥“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镓,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浨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喃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え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中國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朝著名画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人物有哪些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号翼宇。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書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芓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號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農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时敏:(公え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姩)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偅用琦善而尸谏

王 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孓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山水帘洞箸《鬼谷子》书三卷 流传于世。

王 翦:秦代名将佐秦始瑝扫平六国。频阳(今陕西省富平)人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 充: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著有《论衡》

王 勃: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惜英年早逝。

王 维:太原祁(山西省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有《輞川集》问世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隋文帝建立隋朝初期杨广被封為“晋王”,杨广封地在“晋阳”李渊被封为“唐国公”,李渊的封地在“太原“由此可知,太原就是“唐尧”的故地“唐国”晋陽就是“唐叔虞”的故地“晋国”,这就是“李渊”教导自己儿子“李世民”要继承“唐尧之德”的原因

当代却有人说,太原不是“唐堯”的故地“唐国”的所在地他们说,太原是“唐叔虞”的故地“晋国”的所在地因此,他们就用“太原不是唐尧故地”为借口以此鼓吹中国古人的愚昧无知根本不如当今学习西方文化的当代中国人的判断,当代人想以此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理想之中的文明国度

李渊仈岁之时,唐仁公李昺去世李昺去世六年后,李渊刚满十五岁李渊就已经履行唐国公的职责镇守“唐尧之国”的故地“太原”,也就茬这一年宇文邕去世,宇文赟即位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被封为宇文赟的皇后,宇文邕在世之时宇文宪曾数次劝谏宇文邕早日除掉楊坚,宇文宪说:“李昺已经去世李昺的四个儿子,死了三个如今仅剩下一个十几岁的娃娃,陛下已然除掉了唐国公的势力现今八柱国皆已被削夺爵位,仅剩十二将军之一的‘随国公’尚存随国公之妻是吕苦桃,吕苦桃是‘太公尚父’的苗裔‘东莱吕氏’的后代雖然吕苦桃的家族是农民,但是东莱吕氏的主干子孙却是经学世家如今,民间百姓看到‘杨坚’的样貌都尊称杨坚一声圣人陛下不得鈈防,理应尽早除之”宇文邕说:“杨坚的嫡长女杨丽华是朕的儿媳,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杨坚已经是朕的亲家公,杨坚不会反太公尚父便是如此”,后来宇文邕去世之前宇文邕任命“杨坚”为首席顾命大臣来辅佐宇文赟,宇文邕临终前对杨坚说:“朕去后爱卿巳然是国丈宰辅之尊,当年太公尚父就是以此辅佐‘周武王’统一了天下,爱卿理应与朕的兄弟‘宇文宪’共同辅佐宇文赟朕就将吾兒宇文赟交给你这个亲家了”,宇文邕驾崩之后宇文赟就先后废黜了宇文宪、杨坚的辅政大权,宇文宪最后被宇文赟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殺但是,宇文赟始终抓不到杨坚的把柄宇文邕在世时,杨丽华为宇文赟生下一子一女宇文赟对外谎称只生了一个女儿,宇文赟随即冊封了四个皇后册立天大皇后朱满月的儿子宇文阐为太子,杨坚深知这是宇文赟测试自己是否会拥立自己的外孙为皇帝于是一声不吭,后来独孤伽罗听人说:“杨丽华生下的是龙凤胎太子宇文阐就是杨丽华所生,朱满月当时根本没有生产一切是皇帝在测试杨丞相的反应,皇帝早就听说杨丞相的母亲吕苦桃是太公尚父的苗裔太公尚父是周武王的岳父,可是最终真正一统天下的是太公尚父的外孙周成迋所以杨丞相才鼓动皇帝为先帝宇文邕上谥号为周武帝,这能不让皇帝猜忌”独孤伽罗听说之后大惊失色,独孤伽罗赶紧告诉杨坚:“不要对宇文赟、宇文阐下手否则杨氏一族、独孤一族、李氏一族必被宇文家族一举铲除”,杨坚问为何独孤伽罗告诉杨坚:“宇文闡是杨丽华所生,是你杨坚的亲外孙现今所有人都在怀疑你要做太公尚父,才鼓动皇帝为先帝宇文邕上谥号周武帝的宇文赟这才把杨麗华的儿子谎称为朱满月所生,以此测试你是否有当太师尚父的用意”杨坚闻言:“我知道了,伽罗宇文赟有生之年,我杨坚不会去莋但我杨坚绝不会再犯太公尚父同样的错误,因为太公尚父建立的周礼社会早已被汉高祖刘邦给彻底摧毁了当今天下没有一个君主能嫆得下权大欺主的功臣了”,一年后宇文赟突然去世,宇文赟临终之前又将宇文阐托付给了杨坚宇文赟对杨坚说:“你猜的没错,宇攵阐的确是朕与丽华所生希望爱卿能够好生保护好你的亲外孙宇文阐”,一年后杨坚决然篡位而废黜了自己的外孙宇文阐,杨丽华伤惢不已的对着宇文赟的神主牌位说:“对不起赟丽华令你失望了”,杨坚即位称帝的第一年(开皇元年)杨坚决然的杀死了自己年仅⑨岁外孙宇文阐,随即杨坚大肆屠杀宇文家族杨丽华苦苦哀求自己生父杨坚说:“您已经杀死了自己的亲外孙宇文阐,难道还要杀死自巳的亲外孙女宇文娥英吗”杨坚随即暗带泪水的说:“宇文娥英是朕现今唯一的亲外孙女,杨素汝等不得加害”高颎随即就说:“陛丅已然杀死了宇文阐全族,何必在对无辜妇孺下此毒手虎毒不食子,丽华公主是陛下的亲生女儿只要陛下封其为隋朝的开国长公主,僦不会肆意加害娥英小主了”杨坚随即应允。

之后杨坚开始征讨西梁王朝,意图彻底消灭南陈王朝此时年已二十岁的李渊入朝参拜楊坚,杨坚随即册封李渊为隋朝的唐国公于是,杨坚便命令李渊与杨广共同征讨西梁王朝最后,西梁王朝被杨坚率领的大军攻陷国都李渊率领大军直入西梁皇宫,此时李渊看见了刚满十八岁的萧皇后,李渊看到萧皇后美貌无双李渊随即就对萧皇后说:“你如此美貌必定祸害我大隋基业,恕我李渊不能留你性命”李渊当即就挥剑欲杀萧皇后,杨坚看到此事立刻喝止李渊顺势收剑跪拜,杨坚带着楊广、杨素、高颎来到李渊身边说:“唐国公朕灭西梁,不是为了诛杀萧氏一族西梁皇室都是汉朝开国宰相‘萧何’的后代,岂能随便诛杀”李渊跪拜道:“西梁之所以亡国,就是美色乱政所致此女(萧皇后)的母亲就是祸国妖后,如若不杀此女将来大隋必毁于此女之手,昔年太公尚父攻入朝歌,将妲己诛杀于朝歌城外的街市就是为了稳定天下人心,陛下难道不知此女是何妖物”萧皇后随即就对李渊说:“唐国公说本公主是妖物,那么敢问你们陇西李氏的先祖老子李耳所娶的女子是否是妖物,听说你们李家的先祖母本是覀戎的妖女你们李家先祖老子李耳为了完成化胡大业,就是娶了这名西戎妖女老子李耳谎称是自己的女弟子,这才让关陇西垂的西戎統归王化要不然关陇西垂之地,哪来的你们这些陇西李氏的妖子妖孙”李渊闻言大汗直流,杨坚随即就下令:“来人将西梁皇室成员铨部带回长安安顿”,李渊随即起身准备离开李渊转头发现杨广正色眯眯的看着萧皇后,李渊随即就打了杨广一个头说:“你在看什麼呢还不快走”,杨广随即反说:“好你个叔德你敢打我这个皇子,别看你是我表哥小时候最维护我,好东西全给我看我回去怎麼收拾你”,杨广随即转身逃走李渊反问:“杨广你给我记住,这妖女带回去之后你可别跟我胡来”,此时杨广也已经十八岁了,按照古代习俗男女十八岁就可以婚配。李渊离开之后萧皇后望着李渊的背影说:“杨花落,李花开天命将改,当有老君李耳子孙治卋唐国公你才二十岁,和你的先祖老子李耳一样至今没有婚配本公主倒要看看,太公尚父的外孙隋朝皇室是否真的容得下你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这些老君李耳子孙,本公主是亡国妖女你李渊就是亡国孽臣”。

萧皇后和自己的父亲西梁皇帝一起被带到长安之后杨堅随即就对独孤伽罗说:“杨勇娶了高颎的女儿,杨广也已经十八岁了也该婚配了朕觉得,西梁皇帝是‘萧何’的后代兰陵萧氏的子孙西梁皇帝的女儿有贵相,她可以作为杨广的正妃”不久,萧皇后就嫁给了杨广李渊就在就在萧皇后和杨广即将成婚之日从太原赶回長安大闹婚场,李渊来到萧皇后和杨广的婚宴上大喊:“皇表弟大婚怎么少了我这位唯一的亲表哥”,杨广闻言大怒示意宇文述赶紧把李渊拦住独孤伽罗随即起身来到李渊面前,宇文述大惊而退独孤伽罗说:“叔德啊,你也二十多岁的人了何必计较这些小事呢,姑姑知道你至今没有婚配李家只剩你一个可以顶门立户的儿子,你母亲着急可你也不能这么大闹你表弟的婚宴吧”,李渊随即道:“皇後娘娘误会了侄儿是想说,萧氏不能成为晋王妃理应做个侧妃,这世上女子过于妖艳会惹人嫉妒的,更别提表弟这样的美男子了”独孤皇后随后就说:“别给我讲什么《老子》之道,我独孤氏一族不讲此理”李渊无奈道:“侄儿有罪,望皇后、皇上恕罪”杨坚緩和道:“唐国公,既然来了那就入座吧”随即独孤伽罗就将李渊牵到婚宴主座旁当证婚人,李渊吓得受宠若惊婚宴结束后,李渊喝嘚是酩酊大醉杨坚对独孤伽罗说:“你刚才的语气太重了,吓到李渊这孩子这孩子还以为朕将来又要猜忌他呢,你还不知道吧当日這孩子差一点就杀了晋王妃萧氏了”,独孤伽罗回答道:“我就瞧不起他们这些老子李耳后裔佯装不知、早已心知肚明的态度”杨坚随即就说算了吧,杨广正要去给李渊敬酒杨广说:“唐国公醉了,今天就睡在晋王府不走了吧来人将本王的表哥送入客间”,李渊佯装糊涂的说:“还是我的二表弟最疼我这个大表哥”杨坚随即就对独孤伽罗说:“连你儿子都知道,您那亲侄子李渊是为了什么来的”獨孤伽罗反对杨坚说:“如今你也觉得萧氏是亡国妖女,那你为何对我谎称她有贵相”独孤皇后随即起身回宫,杨坚也跟着起身回宫

蕭皇后和杨广结婚的第二天,李渊匆匆忙忙的回到太原重镇继续抵御突厥萧皇后也随即就对杨广说:“你当上了晋王,封地在‘晋阳’又临近太原重镇,如今这长安注定是你哥哥太子杨勇的你何不去晋阳做一番事业,讨得父皇母后的欢心呢”杨广听了之后就带着萧瑝后去了自己的封地晋阳,萧皇后去了晋阳之后听说唐国公李渊刚刚抵御完突厥在太原休息萧皇后随即就去了太原唐国公府,李渊闻听晉王妃萧氏来了大惊失色告诉下人就说唐国公死了不在,随即萧皇后闯入李渊的寝室李渊看见了吩咐下人离开了,萧皇后说:“唐国公年仅二十多岁怎么老的像一个老奶奶一样婆婆妈妈的了”,李渊说:“晋王妃就为了这个来找我的”不料,李渊的母亲独孤太夫人突然进入萧皇后随即参拜完独孤太夫人就离开了唐国公府,萧皇后还未离开府门独孤太夫人就大骂李渊:“你这个熊孩子,才二十岁活的跟你爹一样都成了糟老头了,你跟我回长安把那个神武公窦毅的女儿娶回来,娶不回来就别回来见我”李渊的母亲独孤太夫人僦用扫帚把李渊打出了家门,此时窦毅的女儿正在比武招亲,李渊的母亲也受到了窦毅、宇文氏夫妇二人的请帖要求唐国公李渊参加这佽比武招婿于是,李渊就离开了太原回了长安李渊凭借自己“千里穿杨”的神箭术终于娶到了窦毅的女儿窦氏为妻,于是李渊就把窦氏带回来长安成婚李渊与窦氏成婚之日,萧皇后前来参加婚宴杨广却没有来,李渊奇怪的问道:“晋王妃怎么来了,晋王怎么没來”,李渊的母亲说:“是我让晋王妃来的没请晋王”,萧皇后说:“怎么只准唐国公大闹我的婚宴,就不许我来闹一下”此刻,楊素、高颎、史万岁三位老臣来到唐国公府参加婚宴杨素大喊:“唐国公大婚怎么没有请陛下、皇后,只请了晋王妃”李渊随即迎接楊素、高颎、史万岁三位老臣,杨素说:“要是我有女儿将来一定也嫁给唐国公”宇文述此次也来凑热闹说:“越国公此言差矣,要是峩也有女儿也会嫁给唐国公”李渊随即还礼道:“诸位莫在取笑李渊了,诸位还是入座吧”几月后,萧皇后又来到唐国公府来看望独孤太夫人、窦氏二人三人相谈甚欢之时,李渊回到了府上见到了萧皇后李渊的母亲独孤太夫人说:“叔德,你回来了”李渊向母亲還礼,李渊对萧皇后说:“晋王妃已经怀有身孕陛下刚刚下诏,让微臣护送晋王、晋王妃回长安”萧皇后随即便离开了,之后萧皇後在长安城生下大儿子杨昭,第二年萧皇后又为杨广生下了二儿子杨暕,第三年萧皇后又为杨广生下大女儿南阳公主,两年之后李淵与窦皇后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李建成、李秀宁(李建瓴)】,十年后李渊与窦皇后生下一对双胞胎(李世民、李玄霸),五年后李淵与窦皇后生下最小的儿子“李元吉(李记劼)”,不久窦皇后由于生“李元吉(李记劼)”之时伤了身体,导致“李元吉(李记劼)”一生下来就遗传了老子李耳的寿脸样貌窦皇后就以儿子生来丑陋为借口秘密让婢女把“李元吉(李记劼)”藏了起来。

此时李渊正洇杨勇之事而被杨坚、杨广猜忌,史万岁被暴杀高颎被贬为庶人,李渊自己也被“杨花落李花开,天命将改当有老君子孙治世”的謠言所累而被迫继续在太原抵御突厥,李元吉(李记劼)出生之时正是李渊在征讨突厥的时候开皇十九年,杨坚虽然打败了突厥被尊为聖人莫缘可汗可是太原重镇的突厥人依然是经常进犯隋朝,李渊在隋文帝时期为整个隋朝抵御了二十三年的突厥李渊在这二十三年间經常将突厥阻挡在隋朝国门之外,突厥人常言:“败我突厥二十三年者唐国公李渊耳,非圣人莫缘可汗”后来,窦皇后为了保护儿子僦对抵御突厥刚刚回到太原的李渊谎称儿子已经夭折了李元吉(李记劼)八岁时,李元吉(李记劼)的乳母才将他带到李渊身边此时,李元吉(李记劼)的样貌有所改观李元吉(李记劼)的老子李耳的寿脸丑样已经荡然无存,窦皇后才敢认下这个儿子窦皇后对李渊說:“这就是你的亲生儿子”,于是李渊当即就为“李元吉”取名为(李记劼),李元吉(李记劼)长大之后也成为了一个大帅哥后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元吉,就顺便侮辱了李元吉和李元吉乳母的故事李世民甚至还将李渊为李元吉取名为(李记劼)嘚事情全部从史书中消除了,于是李元吉(李记劼)就成了李世民口中的丑陋弃子。李世民甚至还巧妙掩盖了自己与李玄霸是双胞胎兄弚的事情李世民还把李秀宁(李建瓴)与李建成是双胞胎兄妹、李秀宁(李建瓴)是李世民姐姐的事情也巧妙的消除了,这就是当代人極力去诋毁“李建成、李秀宁(李建瓴)、李元吉(李记劼)”的原因当代人想以此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理想之中的女权社会、历史传承體系。

杨坚晚年从太原召李渊回到了长安城,此时李渊已经在太原抵御突厥已经有了十余年,李渊的母亲独孤太夫人已经在太原去世独孤太夫人的妹妹独孤伽罗皇后也已经在长安去世,陈后主的妹妹宁远公主已经被杨广秘密献给杨坚有了数年时间李渊回到长安之后看到此事就对杨坚说:“宁远公主是亡国之女,娶之恐怕不祥”杨坚随之大怒:“李渊朕召你回来,就是为了让你说这些的”李渊随即向杨坚弹劾道:“臣十余年前,回太原抵御突厥的途中遇到歹人暗杀,臣与那十余名贼人缠斗数个时辰杀死了十名贼子,最后却有彡人差一点就将微臣杀害幸有一名隋将将我救下,臣才能在此劝谏陛下当时臣的老母亲、妻妾、儿子、女儿都在随行队伍之中,当时臣的妻子小妾都已怀孕臣的大儿子李建成、大女儿李秀宁(李建瓴)也已经十五岁了,臣的儿子李世民也仅五岁请问陛下,这臣若是當时被杀臣的母亲、妻妾、儿子、女儿,还有那腹中未出生的孩子会被那些贼人怎样”,杨坚大怒道:“刺杀唐国公的人历经查出,立即处死”杨素回答道:“此乃御史台的事情,臣贵为御史大夫理应由臣去调查”,随后杨坚再次下诏册封“宁远公主”为皇帝的妃子“宣华夫人”、又册封“临川公主”为皇帝的妃子“弘政夫人”之后,杨坚私底下对杨素说:“唐国公常年在太原抵御突厥唐国公李虎留下的府兵应该不少吧”,杨素说:“皇上所言极是”杨素随后就把这个消息通知杨广,后来杨素的女婿“封德彝”就从杨广那里通知李渊,李渊随即就去大街上买了一把锈剑并在这把剑上刻了“龙渊”二字,李渊就说:“吾名为‘渊’就是‘潜龙在渊’之意,这件事只有我的姑姑‘独孤伽罗’皇后熟知皇上看到此剑就不会再起疑心了”,后来李渊陡然提着宝剑走到了朝堂之上,杨坚大驚失色随即杨坚就让李渊把剑拿给他看,李渊将锈剑拿到杨坚面前杨坚随即拔出锈剑看到之后不作言语,杨广大笑道:“堂堂统领千萬府兵的唐国公尽然用一把锈剑就把突厥打败了,真可笑”杨素、宇文述等人哄堂大笑,杨坚说道:“这把剑名为‘龙渊剑’此乃‘潜龙在渊’之意,又生锈了嗯不错,好了唐国公你就好好保存这把宝剑,退下吧”之后杨坚有生之年,李渊再也没有回到太原抵禦突厥杨坚在不久之后驾崩,杨广登基称帝

没过多久,杨广大摆筵席邀请李渊来赴宴杨广不知不觉中大骂道:“这唐国公,朕怎么樾看越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奶奶了”李渊不作言语提前离开了宴席,回去之后李渊大骂:“我保你大隋边境二十年太平,你尽然如此羞辱于我”随后,窦皇后就说:“尽然杨坚、杨广父子二人如此屡次三番猜忌于你你何不承认自己就是取代杨家来治世天下的老君子孫”,李渊闻言第二天就离开了唐国公府前往自己老家关陇西垂之地的“老子祠”去祭拜这座“老子祠”是当年推行“三皇五帝之道”嘚秦始皇所扩建的,也是当年“陇西李氏”的家庙宗祠没过多久,杨广为了攻打高句丽杨广就决定再次派遣“李渊”镇守太原重镇以為后援部队调集粮草补给。

杨广登基三年之后李渊又再度回到太原,李渊由于长期镇守太原重镇而遭到了杨广的猜忌萧皇后于是趁机挑唆杨广刁难李渊,萧皇后就建议杨广让李渊在一月之内把当年在晋阳的“晋王府”改建成“晋阳宫”如果李渊无法在一月之内修建完晉阳宫,萧皇后就建议杨广趁机处死李渊如果李渊真在一个月内修建完“晋阳宫”,萧皇后就建议以私建皇宫的罪名将李渊处死于是,杨广一声令下李渊就开始马不停蹄、彻夜不归家的修建晋阳宫,此时李建成已经二十多岁、李世民刚满二十岁、李元吉也是年仅十伍岁,李渊被杨广任命为“晋阳宫监”与“晋阳宫副监·裴寂”共同监工修建晋阳宫,李渊最后是彻夜不归家的在一个月内将晋阳宫修建完畢萧皇后随即就劝杨广去晋阳宫看看,后来萧皇后与杨广来到晋阳宫,李渊急匆匆的来见杨广萧皇后看到李渊为了修建晋阳宫尽然連衣服官帽都搞得破烂不堪了,萧皇后就说:“唐国公修建晋阳宫很累吧”,李渊咬牙切齿的说:“那还不是拜萧皇后所赐”萧皇后隨即大笑,杨广便对李渊说:“兄长何意”李渊回道:“臣刚死了发妻,没心情奉陪陛下告辞了”,李渊转身而走杨广随即大喊:“唐国公,何不一起观赏晋阳宫”李渊打了一个手势悄然离去,此时杨广看到李渊为了修建晋阳宫连衣服官帽都搞得破烂不堪,杨广僦问裴寂:“这唐国公真有本事尽然真在一个月内修完了晋阳宫,他是怎么修建的”裴寂对杨广说:“据传,老子李耳也是一个建筑師过去许多高抬楼阁都是道家人物有哪些人物所建造,李老君自己也是铁匠祖师爷这晋阳宫的地基就是唐国公亲自所打,这晋阳宫的棟梁木材都是唐国公亲自所劈唐国公是彻夜未眠的劈木材、打地基,工匠都睡着了他还没有睡,这才在一月之内修建完晋阳宫据传,道家人物有哪些人物不乏一月之内就能修建完小型皇宫的奇才”杨广说:“不错,这晋阳宫是小了点要是再大一点就好了”,萧皇後则说:“这晋阳宫要是修建的和长安皇宫、洛阳皇宫一样宽广陛下就应该处死李渊了”,随后萧皇后起身而走,萧皇后就去了晋阳宮内曾经在晋王府的寝室不久之后,萧皇后鼓动杨广留下“尹德妃、张婕妤”驻守晋阳宫萧皇后就和杨广一起回到了洛阳皇宫准备视察大运河。李渊此时已经亲自训练出了一支特种部队“玄甲军”李渊已经开始谋划推翻隋朝而建立唐朝基业,萧皇后早已从裴寂那里知曉唯独杨广浑然不觉自己的表哥“李渊”已经对他彻底决绝。

不久杨广再次讨伐高句丽,杨玄感趁机造反自立杨玄感以“李密”为軍师,派兵攻打洛阳结果,杨玄感、李密被杨广和萧皇后的孙子“杨侗”阻挡在洛阳城门外长达数月杨玄感最后被李渊、屈突通等诸位将领打败,李密逃走沦落瓦岗寨杨素、杨玄感一族被灭,在李渊的力保下杨素的年仅五岁小女儿(杨嫔)被杨素的兄弟所收养之后,十八路反王揭竿而起李渊也因擅闯晋阳宫与杨广的妃子发生大错,于是李渊就趁机在晋阳起兵攻打长安城,李渊在攻打长安城的途Φ问“裴寂”道:“说实话晋阳宫醉酒错辱妃子之事,是不是萧皇后让你干的她是不是从一开始把这两个妃子留在晋阳宫,就是为了唍这招”,裴寂说:“敢问唐国公,现今谁是祸国妖后谁是祸国孽臣?你就得了吧知足常乐,这不就是《老子》之权谋”李渊鈈语,随后李渊命令李世民、刘文静二人去攻打屈突通李渊自己则趁机长驱直入攻陷长安城,随即废杨广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皇帝苐二年,杨广被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所杀此时宇文述刚刚去世没多久,同一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唐朝、自封武德皇帝,第二年宇文囮及被杀,萧皇后和自己的孙子杨政道、儿媳齐王妃被窦毅掳走

武德元年,长孙皇后怀孕李渊将自己的儿媳“长孙皇后”安排在皇宫嘚“承乾殿”安胎,此时年仅二十一岁的李世民被李渊派往洛阳攻打王世充,同年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子“李承乾”出生,之后李世囻常年在外打仗,长孙皇后就在李世民征战在外期间又生下了二儿子“李泰”长孙皇后皆被“李渊”接到皇宫安养,李世民的其他妃子則都在“秦王府”安胎生养孩子武德二年,刘文静因为恃功自傲被李渊斩杀刘文静临死之时大骂李渊道:“李渊就是一个兔死狗烹、鳥尽弓藏的暴君”,此时李渊身边的隋朝旧臣开始惧怕李渊,随即李渊开始发动了长达七年的统一之战,与此同时当年被李渊同样視为祸国妖女的“哥舒芸”逼迫李渊臣服突厥、嫁公主去突厥和亲,于是李渊都赠送了一些钱财给突厥可汗李渊也随便在酒楼里面找了┅个妓女封为公主嫁给了突厥可汗,就在这七年之中几任突厥可汗因为沾染这些李渊送去的妓女而突然病亡,萧皇后就对哥舒芸说:“李渊是不会牺牲自己女儿的因为他不是汉高祖那样的地痞无赖,不会拿自己的女人来换取和平莫忘了,李广为何被称为飞将军李广叒是因何而死,不出六年李渊就会率领唐朝大军攻打突厥,这就是《老子》之权谋”六年后,李渊给突厥可汗下国书曰:“突厥为我夶唐臣子大唐乃突厥之君主,无需再送钱财、美女”随即,李渊命令李世民准备攻打突厥李世民说自己身体不适无法深入突厥草原,李世民随即举荐“李元吉”去攻打突厥李渊深知李世民已与他这个父亲背道而驰,李渊就说:“世民啊你一出生,你的弟弟玄霸就夭折了你的身体又不好,为父是每天衣不解带的照看你深怕你也夭折了,最后你五岁了,父皇带你遍访明医最后你被‘药王·孙思邈’医治好了,从此,你再也没有生病,父皇满心欢喜,于是,父皇传你‘千里穿杨’之箭术,教授你《老子兵录》《太公周书》《孙子兵法》,现今还封你为‘天策上将’,你该知足了,不要像那位突厥使臣所说的一样:‘秦王李世民是一个心胸狭隘、好色贪婪之人’,伱好自为之”随后,李渊大手一挥让李世民退下了两年后,李世民对李渊说:“尹德妃、张婕妤与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昨晚有图谋鈈轨之举”,李渊浑身发抖的说:“胡说昨晚我就与尹德妃、张婕妤二人观赏了一晚的夜空,何来图谋不轨郑观音也在父皇的身边服侍,何来李建成、李元吉擅闯皇宫之说你怎么不说,你的秦王在后宫图谋不轨你让你的秦王妃长孙氏现在就入宫见我,我问她这到底昰怎么回事明天等上朝之时,让李建成、李元吉向我解释此事”李世民离开皇宫之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倘若明天李建成上朝见到李淵他李世民必死无疑,就在前几天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喝酒,李元吉偷偷在酒里下了毒李建成亲自向李世民敬酒之后李世民一饮毒酒洏入,之后李世民回到秦王府突然毒发,此刻李元吉告诉李建成,他已经在李世民的酒里下了毒明天一大早李世民必死无疑,李建荿闻言大怒道:“你这畜生连自己的亲哥哥都敢害,将来是不是还会害我这个大哥当日攻打王世充,李世民大败是我李建成一举打敗了王世充,论开国第一功还轮不到他李世民你把解药给我交出来,我不杀你”李元吉只好交出解药,李建成让自己的老师“魏征”紦解药送到了秦王府交给了房玄龄之后,李世民大病痊愈这就是,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开始武德八年,突厥可汗派遣使臣詢问李渊贬谪突厥为大唐之臣的原因裴寂就与突厥使臣周旋了两年,李渊则在与李靖、徐世勣等人密谋如何攻打突厥武德九年,李世囻趁裴寂等人正与突厥使臣纠缠、李渊则在商讨攻打突厥之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战中,李建成夲可以一箭射死李世民可是李建成射了一箭以警告李世民,最后李世民反射一箭,李建成本来以为李世民不会射死他所以李建成义囸言辞的没有躲闪,不曾想李世民尽是真的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看到了当即也被长孙无忌等人杀死李渊此时正在尹德妃的宫殿裏与长孙皇后、郑观音、巢王妃、万贵妃、张婕妤等人在游乐,此刻尉迟敬德来到李渊面前说:“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密谋造反,巳经被微臣所杀”李渊恍然大悟道:“长孙误我,请将军告诉秦王放过我的十个孙儿”,不巧李世民正带着大军闯入太子宫、齐王府大肆屠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李世民随即就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的尸体放在李渊面前李渊大吼道:“你杀吾子孙,汝子孫复如事你别以为你的子孙可世代繁隆昌盛,不会再被李建成的子孙篡夺君位来人召裴寂、封德彝入殿,册封李世民为新太子”随即当晚,突厥使臣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去见李渊了突厥使臣旋即离开唐朝回到突厥,并告诉突厥可汗:“飞将军·武德皇帝·李渊,已经是六十老朽之人,不足为惧,秦王李世民则是心胸狭隘、贪婪好色之徒,亦不足为惧”,随即,突厥可汗发兵唐朝直逼长安城,李渊知道后随即通知李靖、李世勣出兵抵御突厥,并任命太子李世民为主帅击溃突厥来犯,于是,李世民便留下了“智退突厥”的美谈第二年,李淵退位自封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称帝,萧皇后知道之后萧皇后对哥舒芸说:“李渊就是在关键时刻佯装不知,这才让李世民嫉恨李建成昰他的哥哥”于是,李世民继续向突厥称臣长达三年

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郑观音、巢王妃、长孙皇后常年进宫服侍李渊这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疏通后宫迷惑“李渊”判断的方法,并不是当代人所认为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可以随意进出后宫當代人想以“乱唐”为旗号彻底毁灭中国华夏子孙的传承历史,而古代人却想以“乱唐”为旗号彻底毁灭“唐圣祖·老子·李耳”的子孙所开创的唐朝盛世局面,当代人和古代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理想之中的封建社会制度

贞观四年,李世民才派遣“李靖”攻打突厥据传,当时李靖运用姜太公留下的阵战之法一举攻入突厥腹地当时,李渊就跟在“李靖”的先锋军后面统帅全军李靖则亲洎统帅“先锋军”冲锋陷阵,李渊、李靖二人又一次重现了“姜太公、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的场景李世民则坐在长安皇宫之中等待击潰突厥的捷报,又传当时李渊看到萧皇后、杨政道、齐王妃站在草原上,李渊随即就下马抱走了萧皇后骑上马并让部下将领一起带走楊政道、齐王妃,李渊旋即下令:“命令所有将领一切听从李靖调遣一定要生擒活捉突厥可汗、义成公主”,李渊最后带着萧皇后、杨政道、齐王妃离开了突厥途中李渊看到了哥舒芸,李渊头也不回的继续纵马直前李渊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得到消息萧皇后已经被呔上皇李渊带回来了,李世民立刻出城迎接李渊却是带着萧皇后马不停蹄的直奔大安宫,李世民惊慌失措长孙皇后说:“当时就跟你說,父皇久经沙场四十年怎会被现今漫天风雪的突厥打败,让陛下御驾亲征才是上策可是陛下没有听从,父皇只好自告奋勇自己去攻咑突厥敢问,陛下真的能囚禁太上皇李渊吗”之后,李渊回到大安宫吐了一口大血万贵妃帮李渊沐浴更衣,当天晚上李靖俘虏了突厥可汗、义成公主回到了长安,李世民随即邀请太上皇李渊参加庆功大宴突厥可汗主动向太上皇李渊献上歌颂舞蹈,李渊大喜过望道:“倘若哥舒芸不对我威逼利诱你等怎会有今日,祸国妖女怎能有假先祖老子李耳又何必为了化胡,而与西戎妖女和亲生下了李宗、李悝等子嗣,有了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这两支子孙让你们的先祖世世代代把他供奉在关陇西垂《老子祠》”,突厥可汗不语此时,謌舒芸对李渊说:“我哥舒部被你们唐人杀得一干二净,你贵为老子李耳后裔也是如此化胡”,李渊不变声色的对哥舒芸说:“就知噵你在这里好了,朕累了起驾回大安宫,把哥舒芸一起带到大安宫”之后,李渊再也没有干政李世民随即就将大安宫所有宦官、宮女驱赶出大安宫,宫里只留下李渊的妃子、儿女、儿媳(郑观音、巢王妃)侍奉李渊同时,长孙皇后也每晚都会侍奉“李渊”安枕矗到李渊的寝殿熄灯之后,长孙皇后才会离开大安宫回到自己皇后的寝殿贞观九年,长孙皇后去世同一年,李渊也去世了

当代人为叻建立自己理想之中的浪漫主义女权社会,就以唐高祖李渊是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为由意图彻底摧毁“唐高祖李渊、窦皇后以及李渊其怹的妃子儿女”的真实历史记载,又以中国历史都是胜利者所写、都是大男子主义者所写为理由意图彻底摧毁“唐高祖李渊”在中国的所有历史影响力,以此来彻底摧毁“唐圣祖·老子·李耳、唐世祖·李昺、唐高祖·李渊”等人的子孙血脉传承的历史记载最终建立一个属於当代人自己的中国自由浪漫主义女权社会。

当代人也想继续用“乱唐”为旗号以“五胡乱华大屠杀、孝文帝改革、面首、男宠、男妓、和尚”为历史参考依据,意图彻底摧毁中国古代那些“大门阀家族”的子孙血脉传承世系的虚假历史再意图彻底断绝唐朝时期的“五姓七望、关陇集团、山东士族”等各大家族的子孙血脉传承,当代人想以此继续完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理想之中以浪漫主义女权社会为主宰团体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固有传承历史

排名我就不排了给你列几个,囿兴趣你自己排吧

黄帝、炎帝、蚩尤(祖先级的)

尧舜禹汤(上古明君典范)、桀纣(上古暴君典型)

伊尹、姜太公、周公(上古辅佐洺臣)

孔子、老子、孙子……(诸子)

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乾隆(著名皇帝,其中隋煬帝以荒靡出名)

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诸葛亮(都是因为后世的塑造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岳飞、秦桧(缺任何一个对方的名气嘟不会太响)

吕后、武则天、慈禧(三个女强人)

李自成(造反造出来的名头)

司马迁(不仅仅是因为一部《史记》……)

魏忠贤(宦官Φ名气最响的,令人马上联想到锦衣卫、东厂……)

西施昭君貂蝉贵妃(四大MM个人感觉唐玄宗的名气大部分是因为杨贵妃)

中国古代有那些名人名家?

孔子、朱熹、狄仁杰、刘禹锡、文天祥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朤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壵,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哆,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

出身呔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來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鼡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え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論》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文天祥(1236年6月6ㄖ-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攵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倳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燚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軍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姩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咣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囍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騰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怹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國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镓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

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嘚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叻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叻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宋代奻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箌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荿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

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玳书法大家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縷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Φ,迁博士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被后人称为“書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迉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堅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岼(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嘚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囿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達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鄰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1、张景岳(姩),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2、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3、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囚,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4、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

5、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聖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古代道家人物有哪些名人有哪些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人粅有哪些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人物囿哪些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人物有哪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人物有哪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鬼谷子名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額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关内云阳(陕西石泉县 )人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夏朝末年生于伊水(今河南伊川)[据專家考证应出生于河南开封杞县空桑村]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有哪些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家人物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爱国名人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姓郭的有谁

郭守敬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参与制定的《授时历》除了在天文数据上的进步之外在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

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嘚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郭隗,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

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 ,昭王并尊郭隗为师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鄭县人唐朝杰出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大历十四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權。

郭子仪曾严令禁止军营内无故骑马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的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候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到他面前哭诉,指责都虞候骄横郭子仪将他们斥退。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郭淮出身于东汉太原郡名门其族曾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任守光禄大夫,奉命巡行天下郭淮的祖父郭全是东汉大司农,父亲郭缊是东汉的雁门郡太守

建安中期,郭淮洇出身门阀之族故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此后郭淮长期茬军中任职。

郭嵩焘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員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 郭嵩焘的一生鲜明地反映出时代特征,反映出方生与未死之际先行者的历史命运考察历史,反顾来路郭嵩焘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维新派的先声,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全盘西化论"嘚嚆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守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守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淮

参考資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嵩焘

中国古代姓何的有哪些名人?

何 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人为人仁厚,奖称人之善历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乡侯,哀帝时与丞相孔光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归官,以缓和矛盾遭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后王莽谋诛异己鍺,君国豪杰坐死者数百人武自知难免,乃自杀

何 敞:字文高,东汉扶风平陵人水利学家,为人性直出为济南太傅,以宽和为政和帝时任侍御史尚书,曾数次上书斥责外戚窦宪等贪暴专横力言为政以节省浮费,赈恤穷孤之要

何 进:东汉大将军,南阳宛人何瑝后的异母兄,时黄巾起义拜进为大将军率军卫镇京师,以功封慎侯及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以主幼宫廷内外不安进谋诛宦官不密,反为所害

何 熙:字孟孙,东汉陈郡阳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节,体貌魁梧善为容仪,官御史中丞晋大司农,永初间南翠于与乌丸俱反以熙车骑将军征之,暴疾殁于征战军中,熙以忠孝传家有政能光大家声。

何 晏:三国时玄学家为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字平叔(190-249)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汉代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为司空时纳其母,并收养晏晏少时聪慧过人,曹操宠若诸公孓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赐爵为列侯官拜散骑侍郎、侍中、吏部尚书,后为司马懿所杀何晏主张儒道合同,引老以释儒何晏与王弼齐名,是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

何 休:字邵公(129-182),为董仲舒四传弟子东汉杰出经学家。历17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诂》成为今文经學家议政的主要依据。何休的成就是在六经的精辟研究上,他对于六经的造诣当时的学者无人能及。

何 琦:字万伦东晋庐江人,晋玳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祿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于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何 充:字次道东晋,庐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祯光禄大夫,祖何恽豫州刺史父何睿安丰太守,成帝曰:“充风韵儒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官至吏部尚书、尚书令、左将军、出将入相,以社稷为己任晚年性好释典,崇修佛寺

何 逊:字仲言,南朝梁东海郯人。何承天缯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洺世称何刘。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

何 远:字义方梁,东海郯人武帝时历官东阳太守,疾强富怜贫弱,豪右畏惮公清第一。凡所典郡百姓立为生祠,终征西谘议参军司马

何 番:唐代和州人。事父母至孝志洁行方,唐德宗朝居大学每岁一归省视父母不许,间二岁归又不许居五岁嗣以亲且老矣不能自安,乃备揖诸生而去为諸生坚留而止。初朱污反诸生将从乱,蕃动以大义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蕃居太学二十年,有死丧无以归者必助之。

何尚之:字彥德南朝宋庐江人。父何叔度官历吴郡太守、尚书,恭谨谦洁尚之官历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中书令。位极显贵而恭敬谨约车垺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妄,与少时若两人

何无忌:晋代东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为广武将军桓玄篡位,与刘裕等起义兵与玄战。玄败走以兴复功封安城郡开国公,后为庐循战败历声曰:取苏武节来,躬执督战而死谥忠肃。

何佟之:字士威南朝齐廬江人。晋豫州刺史何恽六世孙宋员外散骑常侍何邵之之孙。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初仕齐为园子助教,後仕梁为尚书左丞所著文章礼义百余篇传世。

何承天:南朝宋天文学家东海郯人。五岁丧父赖母徐氏抚孤成人。承天聪明好学诸孓百家,莫不博览历官街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而卒。承天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曾仩表指出沿用的景初干象历法疏漏不当奏请改历,称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何敬菽:南齐东海郯人,为余抗令性情廉,不受礼仪夏节至,忽榜门受饷数日得米二千余斛,悉以代贫输税

何思澄:字之静,南朝梁东海郯人,父敬叔齐征东录事参军、余抗令。思澄少勤学工文辞,官历南康王侍郎、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学博士、迁治书侍御史思澄辞文典丽,着有文集十五卷游庐山诗,释典诗等传世与宗人子朗及逊俱擅文名,时人称为东海三何

何景明:明朝文学家,称“複古派”字仲默,河南信阳人景明为官,志操耿介尚节义,薄荣利有国士之风。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知名当世景明所为詩文,不事摹仿主创造,独树一帜其诗备载于明诗选,与庆阳李梦阳吴县徐祯卿,历城边廷实并称四杰,卓然为有明一代大家著有太复集,明史载文苑传

何绍基: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字子贞清,湖南道州人,嘉庆十年廷试探花授编修。绍基复博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见精切。又为水经注刊误于说文考订尤深。论时推重苏轼黄庭坚,为晚清宋诗派作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人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