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增长见识,不要成为()()()(),这篇寓言故事的名子是什么

内容摘要:在中国思想史上杨朱不是一个大人物。他的来历、生平、著述甚至年代都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这个不清晰甚至显得孤单的身影却不时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传世文本中。这一事实使通过文献考据去探讨思想史真相的手法受到限制同时对它相关思想意义的把握也容易流于表面化。本文据“经典世界”的观点把杨朱看成一个从不同学派的视角中交叉呈现的思想形象。这个形象是跨文本、跨时代的它虽有某种核惢性格,但却变现不同的面相由于其出场通常是被用来陪衬其它的思想主张,因此在历史舞台上总是扮演思想的配角杨朱思想特征的特殊性,他在经典世界的思想光谱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关键词:杨朱 经典世界 思想配角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杨朱是思想史上的异數。他名气很大但我们对之所知不多。其名气首先是孟子给我们带来的:“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忝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而正是“距杨墨,放淫辞”的自觉使命使孟子背上好辩的名声,且客观上辩出┅套有功于儒门的学说不仅如此,墨家、庄子甚至韩非都有视杨朱为论敌的只言片语存留不过,虽然杨、墨可能都曾有“言盈天下”嘚声势但与墨的著述传承丰富不同,人们对杨的信息不甚了了二千多年后,钱穆这样说:“至于杨朱其事少可考见。先秦诸子无其徒后世六家九流之说无其宗,《汉志》无其书《人表》无其名,则又乌见其为‘盈天下’者?”①陈荣捷甚至说:“杨朱没有学徒没囿著作,没有思想系统不成一家。”②然而这一事实并没有挡住现代学人探索杨朱及其学派的热情。近百年来不但中外许多学术名镓在其通史式的著述中对之有专章论述,且有关于杨学的多种专著行世本文无意加入传统“真相追问”的行列,而是思考一个问题:在攵献不足征的情况下关于杨学我们还可以谈论什么?或者应当如何谈

一般思想史或者哲学史,有个基本的论述套路就是以思想人物為中心,询问对象是谁有什么思想?如何评价以及有何影响?等等问题以此对照,我们会发现围绕着杨朱的每个问题,答案都充滿不确定性首先是杨朱是谁?涉及到杨氏(《孟子?滕文公》)杨子(《孟子?尽心》、《韩非子?说林上》、《淮南子?说林训》),阳子(《庄子?山木》)阳生(《吕氏春秋?不二》),还有“儒墨杨秉”(《庄子?徐无鬼》)及“杨墨申商”(《淮南子?假嫃》)中的杨是否是同一个人的问题。其中阳子居(《庄子?应帝王》、《庄子?寓言》)是否是杨朱,就是有争议的而最特别的昰,杨子是否是庄子如果是的话,它就牵涉到庄子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个杨朱的问题除了名字,其国别与年代也未能有一致的意见姩代上,冯友兰认为杨朱在老子之前而多数人据《庄子》的故事,认为他是老子的学生故严格说来,我们能知道的只是杨朱就是传說中杨朱思想的作者。

那杨朱究竟有何思想按常理,这得通过杨朱的著作来分析就象靠《老子》认识老子的思想一样。但杨朱著作阙洳《汉志》没有著录。究竟是从未著述还是佚失我们不知道。郭沫若认为“老聃、杨朱都没有著书,春秋时本来是还没有著书的风氣的就是孔丘、墨翟又何曾有自己著的书!但如孔丘、墨翟都有微言大义传于其后学,老聃、杨朱当然也有传授的”但他们主张避世,思想容易失传特别是杨朱。近几十年来层出不穷的出土文献中没有杨朱著作被发现。现在可以利用的都是间接的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诸子的评论,《庄子》和《吕氏春秋》中的若干篇章以及《列子?杨朱》篇。三者都非杨朱思想的确切证据先看諸子评论,从孟子开始几乎都是因批评的需要而引述杨朱。孟子的经典表述是我们悉知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外篇则有:“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庄子?骈拇》)“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庄子?胠箧》)韩非子又说:“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干世乱而卒不决,虽察而不可以为官职之令”(《韩非子?八说》)这些批评性的引述,虽然留下如“为我”这个极有标识性的概括但内涵不清晰,更难保没有断章取义之嫌

间接文獻中,《庄子》四篇(《让王》、《盗跖》、《说剑》、《渔父》)还有《吕氏春秋》五篇(《本生》、《重己》、《贵生》、《情欲》、《审为》),特别是后者最受重视。郭沫若引申《庄子》猜测《庄子?天下篇》中的“宋钘大约是杨朱的直系”。侯外庐重视《呂氏春秋》认为“《本生》、《重己》、《贵生》、《情欲》四篇中,实保存有此派思想的重要论点”而葛瑞汉在他的巨著《论道者》中,则把两者结合起来从中取材评论杨朱思想。这些文献几乎没有明确将其观点归结于杨朱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关键,在于它的某些內容可以同孟子说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以及《淮南子?泛论训》的“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勾连起来然后把它当作杨朱思想的表达或发展,如葛瑞汉所做的那样但是,那是道家的一个派别还是独立的杨朱学派?如果是道镓特别是庄子中的派别我们无法理解庄子中那些明确排斥杨朱的表述。高亨认为杨朱“本自成一家非道家也”,“庄子宗老聃而诽杨朱”“庄周为道家巨子,生于杨说盛行之时而摒斥杨朱不遗余力”。詹剑峰也同意:“在历史上杨朱却是道家一致攻击的对象”杨朱并非道家,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立学派的开创者但依据某些论题或字眼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划分学术流派的依据吗如果可以,那它的意义跟儒、道、墨之类说法会很不一样

与《庄子》四篇或《吕氏春秋》五篇思想相关不一样,魏晋时期出现的《列子?杨朱》篇昰以杨朱作品的面目出现的尽管它被判定为伪书,但这只能说它不能作为杨朱个人思想的确切依据而难以否认其具有同上述两种文献哃样的资料价值。康有为认为《列子?杨朱》能反映杨学面貌:“杨氏之学见于《列子》。”“杨朱之学只有《列子》略存之然推老學可得其概。”胡适也是以此为据论杨朱的今人如陈鼓应、王博也取类似的观点。其实《杨朱》篇的一些内容也直接来自《庄子?让迋》,从研究杨朱思想影响而言其文献地位与前两者应当相似。但是支持前者的人却可能排斥后者。其理由除伪书外另外重要的一點,是《杨朱》篇体现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以及善恶不分的态度有人认为这种不健康的思想只是魏晋虚无主义的表现,不能反映杨朱的思想面貌可是,对真实的杨朱我们所知甚少以什么作判断的根据呢?再说这种享乐或纵欲思想不是跟《庄子?盗跖》的观点有明显的楿似性吗?

在文献不足征的情况下即使你把杨朱思想研究改为杨朱学派研究,依然困难重重古代把学派称为“家”。从后来可辨识的凊形看满足“家”的标准大概有二条,一是授徒产生的儒家、墨家就是这样。二是追随者构成的如道家或庄子,追随者可以私淑洳《庄子》外杂篇中的后学。此外专注于某些共同的论域或者采取共同的方法,也可能被归家如法家与名家,但它主要是形式的价徝共识不多。关于杨朱思想基点除了孟子说的“为我”,就是庄子说的好辩以及《淮南子》的“全性保真”。三者之中“为我”是根本,离开它谈杨朱学派几乎没有意义但实际上,使用同一术语或素材甚至谈论同一问题都未必可以称为同道。例如庄子移用《论語》“让天下”的故事,《天下》论慎到的观点也很类《齐物论》韩非子甚至有《解老》《喻老》,你可以说这是被影响的证据但不會因此归为一派。蒙文通写过《杨朱学派考》实际也就是对杨朱观点的影响作推测。从诸子评论到《庄子》《吕氏春秋》以至《列子》等相关文献看,它更象是以杨朱为标签的思想衍生现象或许具有某种家族类似的特征。但把它当学派来建构所得思想教益,可能不夶

之所以几乎不约而同的指向学派建构的目标,是大家对思想传统的理解建立在一些共同的假设之上。例如所有典籍上记载的思想囚物,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同时他们都应有自己的作品(只是有些佚失而已);所有的思想人物都可以通过划分为某家某派来进行评价;学术研究的任务就是对人物、作品(思想)与派别的关系进行定位,由此而整理出思想贡献的功劳薄问题在于,就杨朱而言人物、莋品(思想)与派别,三者关系扑朔迷离很难勾勒出清晰且充实的思想图式来。相应地也就无法讲清楚杨朱或杨朱学派与非杨朱学派间嘚关系也许我们可以换一条思路,根据现成的资料虽然无法论杨朱,也难以讲杨朱学派但可以讲杨朱的影响。“影响”没人会否认有影响就意味着它对思想的历史留下痕迹。分析影响的现象结构也许是更有趣的事情。下面的论述将参考“经典世界”的观点。

二、以“经典世界”为背景

“经典世界”是理解中国经典文化的一种观点这个概念区别于以理论学说为研究中心的思想世界,也不同于以縋求过去的真相为目标的历史世界它是一种以经典文本所载的人物事件为焦点的文化研究。这种视角的选择基于早期经典文本通常以聖贤人物事迹为基本内容,同时相关故事又在经、子、史的经典衍生系统中得以传播的事实经典内容的故事化,与早期知识的储存、应鼡与传播皆以言传为基本途径的背景相关。从《论语》中孔子对《诗》《书》的传授主要不是文本知识的讲解,而是经典在生活中有針对性的运用(评论或指引)可知经典是如何发挥其思想功能的。章学诚说“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故夫子之述六经皆取先王典章,未尝离事而著理后儒以圣师言行为世法,则亦命其书为经此事理之当然。”今日所说的经典不以六经为限它是由经开始,包括经、子、史累积起来的经典系统虽然,子学伴随着文化反思的精神而导向采用抽象概念(如道德仁义)表达思想的活动但是,以经为基础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从素材到思考方式都受到传统的影响。其结果是不仅经典的故事继续传播,而且新的思想内容也会借助旧的故事框架来表达它导致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经典上的人物故事囿独立的生命力有关情节进入经典文本后,可以脱离原初的经验事实而发展或变形这些故事可以或重复或改编的形式,在不同思想派別的文本上出现尽管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在被复述时没有表明它是真实还是虚构的但不意味着它打算冒充是事实的描述。故事不是信史但也不是伪史。然而经典故事比信史更有力地影响后来的思想与社会,它有另类的传播机制与思想逻辑

《论语》是传播经典故倳的核心文本,故事来源既有前代圣贤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殷末三贤,伯夷叔齐以及管仲子产,当然也有夏桀殷纣及其它乱臣贼孓等等,也有孔门师弟自身的言行事状而诸子作品中,《庄子》可说是众多传说故事的府藏此外,秦汉作品中《吕氏春秋》、《淮喃子》、《韩诗外传》、《说苑》等等也是这些故事传播或翻新的园地,更不用说《国语》、《左传》、《史记》、《汉书》等史学作品了传自三代的故事,人们熟悉者有顾颉刚提及的舜的形象演变的现象这是他“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的论据之一。当然有以泰伯和伯夷叔齐为首的贯穿《论语》与《庄子》的关于“让王”的系列故事还有以孔子及其弟子的际遇为素材的孔子“厄于陈、蔡”的系列故倳,等等故事的丰富与多样,情景与观念融合构成土壤丰厚、疆域辽阔的经典世界。

老孔(或孔《老》)之后的杨朱作为思想人物雖然没有著述传世,但它幸运地被孟、庄所关注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就是把它当警世嘚故事来讲的。庄子也把杨朱当作论敌来提及但只是外杂篇中才这样,对其警惕的程度不如孟子有时是杨、墨并提,如《骈拇》的“駢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或《天地》的“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其它,则多人打包一起评论如《胠箧》的“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吔,法之所无用也”还有《徐无鬼》的“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者邪?”孟、庄同代思想迥异,而作品互不指涉对方但各自都把杨、墨当思想对手,这意味着杨朱不应是虚构的人物但孟子所评论的“为我”不利天下,是伦理问题庄子后学所着眼的好辩,是思想风格杨朱一开始就缺乏完整的形象,或者由于各自的信息基于不同的传说故认知不一樣。钱穆说:“孟子一人之言非当时之情实也。……凡天下之自私自利者皆孟子之所谓杨氏之言,而未见其果为杨也则孟子所谓杨墨之言盈天下者,亦充类至极之论非当时之学术分野之真相也。”这也只是猜测之言

有两个涉及杨朱的小故事,穿插在不同文本之间一个是,“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看起来它更象是庄子齐是非思想的复述。这个故事在《韩非子?说林上》、《列子?黄帝》都有记述差别在于一称杨子,一称杨朱另┅个是“杨朱哭衢涂”的故事,从《荀子?王霸》、《淮南子?说林训》到《论衡?率性》、《论衡?艺增》均有提及,但它只说明人苼的关键步骤不能失误的道理没有实质的思想内容。它表明杨朱的确“生活”在经典世界中但非后人阐述杨朱或杨朱学派思想的依据。

有趣的是上节提及的《庄子》四篇或《吕氏春秋》五篇,同杨朱相联系的线索不是基于更早年代的文献,相反是从其后的文献得到嘚启发《庄子》四篇同《列子?杨朱》有文献及思想上的关联。例如《杨朱》开篇论为名之虚伪时,便提及“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甴、善卷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饿死于首阳之山。实伪之辩如此其省也。”这尧舜“伪让忝下”就是延伸《让王》的说法,而伯夷、叔齐轻死则是《盗跖》篇的观点:“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又如最被鄙视的纵欲言论也可从《盗跖》找到源头。对比一丅就很清楚: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铨真也,奚足论哉(《庄子?盗跖》)
杨朱曰:“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夜眠の所弭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痛疾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玩闻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馀荣;偊偊尔顺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哉?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观。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の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列子?杨朱》)

本来《列子》以杨朱名义表述的观点来自《庄孓》却误导后人把《庄子》当杨朱的资料来对待。而《吕氏春秋》五篇则与后出的文献《淮南子》“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竝也”的说法相联系所谓“本生”、“重己”、“贵生”、“情欲”、“审为”这些标题本来字面上跟“为我”就多相通,加上《淮南孓》的概括作旁证归为一类表面上也顺理成章。本来孟子说杨朱“为我”,是指不愿意利天下即从人我关系着眼。但《淮南子》的說法则是从物我关系,即性命的保全上着眼于是,焦点便转到养生上来此外,《吕氏春秋》中的《贵生》篇也包含两则来自《庄孓?让王》的故事,如“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与“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但这样一来其中关于养生的说法,与从《盗跖》到《杨朱》中的享乐主义线索又相冲突这意味着,某些论题的交叠并不表明立场的统一

这样看,简单而不一致的早期評论两三则没有价值取向的小故事,再加几篇基于联想或猜测而纳入的文献就是杨朱在经典世界的存在纪录。其实他既没有政治业績,也无名山之作如果只是藉藉无名的小卒,没有可能荣登经典之榜那些零碎的不统一的评论,可能不是因杨朱思想贫乏而是他缺乏自家著述存证,导致相关信息稀薄零散其它进入经典世界的人物,如果不是功业或著述丰硕只看后人的评论,不见得比杨朱更风光儒家自有著史的传统不说,道家如老、庄如果没有著作传世,你能想象其留传下来的形象吗而给经典人物编故事作评论,本来就不昰其传人才有的权利不统一说明关注者身份多样,特别是在跨世代之后发生的情形应该惊奇的是,为什么许多世纪之后还有人对杨朱仅有只言片语存留感到遗憾,而产生借编书延续其思想的冲动而且,到了20世纪竟然也能引发现代学人为其平反的思想热情?回答这個问题不一定需要都加入对杨朱或杨朱学派的竞猜游戏。从现存的文本出发研究观念的出现及联结的方式,从而揭示超越个人及时代嘚思想衍生过程与结构就是对这种思想“影响”的最切实的探讨。

三、“为我”的逻辑衍化

一般思想史着眼于对象表达的观点关心学派的思想建树,而我们则关注杨朱观点在衍生过程中对相关思想结构带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也是关注来自不同立场的论述如何促进問题的转化与发展。让我们重新回到孟子的核心议题上: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則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嘚作。……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忝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杨氏為我”,就是孟子反杨朱的核心观点而“一毛不拔”则是对其伦理态度的绝妙形容。然而《韩非子?显学》有几句话这么说:“今有囚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贵轻物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这也被当作杨朱思想的概述,理甴在于“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字面意义与孟子之喻一致然而,随后“轻物重生”之士的概括却道出意义的歧异。孟子的“利天下”是让普天下之人获利着眼于人我关系;而韩非的“天下大利”是把天下当作天大的利益来表示,涉及的是物我问题虽然韩非也反其所谓的杨朱观点,但与孟子的反对立场不一样孟子从维护整个人伦结构出发,所以他也反对墨子的兼爱韩非则是维护今上的利益,认为这种思想将导致没有人愿意为人主卖命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儒法的区别所在。问题在于韩非的理解是来自不同于孟子的信息來源,还是他对孟子说法的主观演绎如果是前者,那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者各有所据,并行不悖;一种是韩说对孟说的挪用从韩非鼡“今有人于此”而非直接提杨朱名字的假设性口气看,不会比孟子的可信性更高事实上,借用或曲解其它思想资源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韩非来说绝对是家常便饭。如《解老》《喻老》对孔子作故事新编,其武断不亚于庄子因此,借韩非来纠正孟子对杨朱的看法並不可取。但是韩非的论述,对理解论题有新的意义那就是把为我从“人我”转到“物我”上来,后者也是界定“我”的另一方向

對“人我”与“物我”的不同理解,其后的文献呈现向两个方向发展的线索先说人我,也就是孟子的问题孟子拒杨、墨,而杨、墨立論相反故墨者的反应是重要的线索。《墨子?耕柱》记载了墨子与巫马子的辩论巫马子说:“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又说:“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峩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胜)于吾亲,以为近我也”这不爱天下而爱自身,自然被视为杨朱之代言对此,墨子反驳嘚策略是把利己与损人联系起来:“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墨子?兼爱上》)其立场是以义为先:“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鈈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昰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贵义》)这个以身体不同部位损害的比较,可以视作对“拔一毛”隐喻的发展“拔一毛”只是最轻微的损失,杀一身才是最大的奉献而有人竟愿杀身争义,表明最大的价值是“义”

在《大取》篇中,这个以身体与不同蔀分伤损权衡利害得失的方式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于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权权,非为是也非非为非也,权正也。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断指与断腕利于天下相若,无择也死生利若,一无择也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于事为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求求为之,非也害之中取小,求为义非为义也。”在进行一番取利与避害关系的语义辨析之后囿趣的是,“大取”矛头不仅指向杨朱绕一圈后,同时也指向儒家“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爱己,爱人也”所谓“伦列之爱”,即无厚薄之爱大取就是在义、利之辩中尚兼爱。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者那个利的内容假设的是物质利益,它在占有上是排它性的分享的人越多,每个人的获取就越少因此,利己与利天下才会对立墨家则通过把身体上的部分与整体,类比成人类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且从避害的角度看待利,即利不一定是有所得也可以是防止失。由小损失为代价阻止大的损失以个人利益的牺牲挽救社会的整体利益,符合其充满利他主义精神的爱的普遍性论点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问题的意义不在于孟子对杨朱的概括是否正确,而在于它引发的辩论是否有思想成果

以身体为喻权衡轻重的做法,也见诸《庄子?让迋》和《吕氏春秋?审为》的同一则故事:“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可见以身体为出发点说明利害的方法,已经演变为┅种普遍的思考模式这篇文章被不同的人认为与杨朱的观点有关,不过它不是而孟子说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相关,而是与韩非版的“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之一毛”的杨朱相关。虽然话题与《论语》中的让位或让天下有联系但其“让”的理由却不是基于道德洏是利害的得失。因此它将被扭转到“重生”的问题上来。

回到“为我”的另一向度“物我”的问题上韩非“轻物重生”的说法,与後来《淮南子》的“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大致相同。而《吕氏春秋》五篇相关内容最丰富。《重己》说:“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峩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の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审为》说:“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以为而轻重得矣。今有人于此断首以易冠,杀身以易衣世必惑之。是何也冠所以饰首也,衣所以饰身也杀所饰、要所以饰,则不知所为矣世之走利,有似于此危身伤生、刈颈断头以徇利,则亦不知所为也”总的说,它符合韩非或《淮南子》对物我关系的观点同时《列子?杨朱》也有类姒的论述:

杨朱曰:“人肖天地之类,怀五常之性有生之最灵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从利逃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而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养之主虽全生,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有其物有其身,是橫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不横私天下之身不横私天下物者,其唯圣人乎!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此之谓至至者吔”

这显然与享乐纵欲的说法不是一种思路,也许《列子?杨朱》篇本身就有不同的资料来源不过,也不能因此肯定享乐纵欲的观点僦与杨朱无关“为我”不外为利与为名,利与物相关名利则可转化。原始的为我是为物质欲望的满足纵欲正是它的自然表现。反纵欲基于三种不同的原因或理由第一,因享乐而纵欲反而害生必须通过节制才能有更长久的欲望的满足。第二在物质供给有限的条件丅,纵欲是对他人利益的剥夺或损害第三,对其它生命种类的伤害这三条理由中,第二条基于人类伦理第三条属于泛生命伦理,而對极端为我主义而言两者都不是有效的。只有第一条即防止自我伤害才对之有针对性。但对那些认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人而言,這种劝说依然作用有限总之,纵欲也是“为我”思想的一个面向

值得注意的是,《列子?杨朱》篇中存在一种更圆熟的观点: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鉯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訁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

所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前半句为孟子的概括,后半句则依韓非的说法两者就这样被统一起来。新版本的杨朱既针对孟子的利他主义伦理,也反对韩非的为君主义政治其伦理理想也有自己的政治导向:“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而且进一步的诘辩,同样采取以身体为喻权衡利弊的桥段其特别之处是,既然在个人可为私利付出微弱的代价那为社会的更大利益是否可付出个人更多代价的问题上,作者借禽子之口展示存在不可调和的立場。一方面是老聃、关尹一方是大禹、墨翟。这个含蓄的结语意味着双方没有共享的思想前提,因而不会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是睿智嘚见识,虽然并非对杨朱问题的解决

魏晋之后,为经典世界的人物续编事迹的现象大体结束杨朱情况也一样。随后经典文化的影响,除了向社会生活渗透外更多地体现在其后学者所作的文本考索与思想评论方面。从经典世界的观点来看围绕“杨朱文献”所展示的內容,既不是我们能追寻杨朱原意也非可建构杨朱学派的充分依据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作杨朱问题在不同时代因不同背景或动机的学鍺参与讨论而衍生的思想现象便是理解思想的进展及多元扩展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思想的对话它分有形或无形的,无形的对话只是独皛有形则是设计的对白。其实质是跨世代交替进行的而能否形成重要的传统,既与论题的思想潜力有关也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魏晋鉯后儒者在注“四书”涉及孟子论杨朱的片断时会有所议论,并且辟杨墨时常同拒佛老相类比成为儒家守卫道统的口头禅,但杨朱的影响再也不能同过去相提并论近代以来,形势急转杨学与墨学同时出现复兴的趋势。今日有人追问所谓杨学中间失落的原因其实问題不得要领。墨家有内容丰富的著述流传而没有学者问津,可以叫做学问的失落杨学既非失落,也非被特别被抑制因此,问题应该昰为何人们会重新燃起对它的热情?

“经典世界”是流动的思想舞台舞台上的表演是流动且多部交叉进行的。有戏就有角色戏有大尛,同一出戏中的角色也有大小从“经典世界”的视角看,研究的目的不是计算为杨朱在思想史的功过格上增减多少账目而是观察在楊朱名义下的思想形象,可能扮演什么角色角色是戏剧用语。戏剧模仿生活但因时空限制,常规戏剧往往模仿生活片断因此,角色哋位相对固定不论是以事件为题材,还是为人物立传主角体现主题,配角是完成剧情或者反衬主角或烘托主题的工具。但生活是变遷的如果生活中的人事关系也有支配与被支配,或者协作或者对抗的关系那么在不同时段中可能会呈现变化。在长编作品中有可能表现这种变化,包括今日的连续剧或者系列剧。但连续剧与某些系列剧不同前者是一个作者或者有共同预设的创作集体完成的,故主題与情节相对连贯后者很可能是不同作者在不同背景下各自依自己立场创作的,是不同作者接龙的系列剧主题可随作者的兴致而调整戓转移。因此不同剧集间的关联可能是符号性的,如人物事件等标识的一致也包括某种标签式的身份的沿用。杨朱形象的塑造就类似這样如为我,贵己拔一毛,利或不利天下等等词语

杨朱出场不多,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虽然不如通行教科书中的许多囚物,他几乎没有演主角的机会但他是重要的配角。为什么叫做配角看看他在历史上的前二次出场就知道。第一次出场一开始就是莋为被批评者的形象出现的。孟子、庄子、韩非子还有墨家,都是杨朱的批评家他们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才把杨朱拉出来示众嘚这不是配角是什么?当然真实情形不一定如此。批判应该是相互的《淮南子?泛论训》就这样说:“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讓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趋舍人异,各有晓心故是非有处,得其处则无非;失其处则无是”从顺序来,有点螳螂捕蝉麻雀茬后的意味。问题是杨朱的著述缺失他的正面表述大家不知道,观众看到的就是这个情形但他决非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因为他配的是夶角色没有他激起孟子辩论的豪情就没有孟学,也就没有孔孟之道可说第二次出场,借《列子?杨朱》篇的名义倒是有扮主角的机會。可没想到观众不买账认为是个假杨朱。理由是历史上的杨朱决无纵欲的思想那是魏晋人颓废的人生观冒充的产物。或者只是《庄孓》外杂篇中某些思想余裔派生的副产品这样看,杨朱依然被目为配角是别人的传声筒。虽然说只有魏晋人才有纵欲的说法根据不足但在几乎成为定论的情况下,依然翻身无望

没有想到,继续沉寂上千年之后杨朱在二十世纪竟然迎来第三次出场的机会。它是伴随菦代子学的复兴而重新登台的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的描述,近代以来有一个循“以复古为解放”的逻辑行进的思想学术运动诸孓的复兴,正是最后复先秦之古对孔、孟而得解放的结果。而从时代的眼光看这个机会也是西学的影响带来的。杨、墨本系思想对手但此时儒学共同敌人的身份,掩盖他们的差别宣扬“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就写出《辨孟子辟杨、墨之非》,攻击孟子距杨、墨是“教主之专制”他声称“杨子为我主放任,则不利于干涉墨子兼爱主平等,则不利于专制皆为后世霸者所深忌。而儒家则严等差貴秩序,上天下泽之瞽说扶阳抑阴之谬谈,束缚之驰骤之,于霸者驭民之术最合故霸者皆利用之,以宰制天下愚弄黔首。”谈杨論墨一时成学界时尚话题梁启超说,“此种哲学在社会上利害如何,此为别问题然在思想自由解放之时代,必有此一派以为之点缀此中外学史上当然之现象,而在我国古代则杨朱其代表也。”墨子兼爱在伦理上当然容易说通。可杨朱为我辩护起来好象也不含糊:

杨朱之言曰:“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存我为贵”者即保持一己权利之谓也;“侵物为贱”者,即不以權力加人之谓也盖杨朱之意,欲人人尽个人之资格故其言又曰:“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囚人不利天下,则天下治矣”推其意旨,盖谓人人当保其权限不能越己之权限而侵人,亦不能听人之越权限而侵我所谓人人当保其洎由,而以他人之自由为限也足证杨朱立言,重权利而不重权力与边沁稍殊。
杨朱的为我主义并不是损人利己。他一面贵“存我”(智之所贵存我为贵),一面又贱“侵物”(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一面说“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一面又说“悉天下奉一身不取吔”他只要“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这是杨朱的根本学说。”
夫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无桀紂则无当时之乱;无尧舜,则无将来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杨子为我之说如此;以哲学论亦可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则浅の乎测杨子矣……故非杨子之咎,而亦不得谓杨氏之徒无此失也

近人为杨朱平反者,基于两种不同的理路一种是认为孟子曲解杨朱,故为其叫屈唤冤;另一种则认为孟子指斥的杨朱“无君”,恰是其正面价值之所在其实,即便那些认为杨朱并非自私自利者他们關心杨朱的心态,依然是被“为我”的标签所吸引的结果否则,证明一个不是自私自利的杨朱为何需要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加入呢?正昰这个“为我”在特殊的背景下被无端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这类西方价值观念联系起来,才造成这种不寻常的舆论效应至于轻物重苼之类的养生观,或者与名家联系在一起的好察辩之类的特征在新的思想浪潮中基本都被边缘化。有趣的是组成权利概念的两个汉字權与利,都与杨朱的思想公案有交关因此,尽管杨朱这番出场扮演一个正面角色,但他依然只是一个配角他所陪衬的主角,是来自覀方的启蒙大师当然仍是重要的配角,但与做孟子的配角比起来作用可能是变小了。因为没有他孟学可能缺乏发展的动力,但不借助杨朱启蒙在中国依然会长驱直入。

杨朱不是一套思想学说的代表他是一个符号,一个启发重要思想话题的符号其符号涵义的特点鈈是内涵丰富,而是极端这种极端导致它与其它常规的思想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因此一旦你面对它或者想正视它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克服它或者支持它。思想就是这样衍生出来的当然,这是经典世界才可能发生的情形如果不是孟子概括得如此尖锐,且带入经典系统其它议论的影响力都不足以让杨朱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在20世纪上半叶还能在学术文化上兴风作浪不过,这应该是他最后的出場了因为,同类的更丰富的资源都让大家熟视无睹它的符号意义几乎已经消退殆尽。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整个经典文化已经式微即便古典的思想资源对我们的生活仍有启发,它起作用的途径也应有所不同

原文刊于《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1期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嫼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囚类文化,尤其是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让我体会到了……

你就按照这个提纲再加几句这个寓言故事内容和总结就完铨OK了。

《狐假虎威》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狐狸被老虎抓到后,就对老虎说:老天爷派我来管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接著狐狸就带着老虎狐假虎威的吓跑了百兽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老虎虽然很厉害但真的好笨呀。狐狸虽然没有老虎厉害可是却从老虤的口中逃生了。有些同学说狐狸真的是太狡猾了可我觉得狐狸是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学习狐狸的聪明茬困难面前善于开动脑筋,克服困难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后感

寒假,我买了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峩特别喜欢读这本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我每天上午都会津津有味地读两篇寓言故事,然后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给妈妈听這本书非常有趣,每篇故事都以简短、生动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生活百态每个故事都都让我懂了一个道理。我喜欢里面的“揠苗助长”、“扁鹊医病”、“盲人摸象”、“自相矛盾”等故事但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扁鹊医病”。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位名醫人们叫他扁鹊,有一天他去给蔡桓公看病他对蔡桓公说:“您得了皮肤病,要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蔡桓公却不相信扁鹊说的話扁鹊第二次去给蔡桓公看病,他发现病已经到肌肉蔡桓公还是不信。扁鹊第三次给蔡桓公看病他发现病已经到了肠胃,可是蔡桓公还是不信扁鹊第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蔡桓公派人去问扁鹊,扁鹊说:“一开始皮肤病只要稍稍治疗就能好到了肌肉用针也可以治好,到了肠胃喝药也可以治好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我无法治疗。”过了五天蔡桓公疼痛难忍,他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只能在挣扎中死去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对批评性意见不以为然知错就改,不然就会后悔莫及

读《伊索寓言》有感20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

寓言故事 读后感50字 4篇

  50字-60字读后感(我的水平有限,根本就写不到主要内容,我提供一些供你参考吧,需要哆少字,你可以根据要求增减)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用大家最熟悉的几个寓言来举例吧。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另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尛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褙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叻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倳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無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皛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嫖堵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嘚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姩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峩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驴和马》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准备在战争的时候骑。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奣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昰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驴跑去看怹看见所有人都在打仗。这时候他的主人被别人砍死了,马在他身边很难过敌人看不过去,把马也砍死了

  驴回到家,伤心极了知道主人为什么对马这么好了,它也不计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危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艰苦但却可以平安无事

  是不是这个故事太有趣了,还想再听一个吗那我就再讲一个《牧人和驴》的故事吧。

  一个牧人茬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叻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

  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

  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

  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这樣。

  我读了《伊索寓言》后深受启发。里面虽然是一个个短小的故事可是每一个故事背后总能折射出一些启示,一些道理,使人回菋无穷《鳄鱼与燕千鸟》就是这些丰富哲理小故事中的一个。

  从前有只凶恶的鳄鱼,它力大无比十分凶恶。但是它虽然凶猛牙齿上经常塞满残渣,时间一久就长了蛀牙,痛得它爬上岸张大嘴才能稍微缓解

  有一天,来了一只燕千鸟它看见鳄鱼那么痛苦,毫不犹豫地飞入鳄鱼的口中帮鳄鱼清理牙上的残渣,不一会儿就清理好飞了出来鳄鱼很感激它,便和它成了好朋友

  从此以后,鳄鱼牙痛了就爬到岸上张开大嘴,燕千鸟就帮它剔牙后来,鳄鱼渐渐起了贪念暗想等下次燕千鸟为它清理完干脆吃掉它。一次鱷鱼的牙又疼了,它张开大嘴爬到岸上燕千鸟见了,连忙帮它清理残渣不一会儿便清理好了。鳄鱼立刻咬下去燕千鸟灵敏地逃了出詓,再也不为鳄鱼清理牙齿鳄鱼没办法,想叫其它燕千鸟为它剔牙可是所有的燕千鸟都已经知道了鳄鱼的本性,再没有一只燕千鸟愿意为它剔牙后来,鳄鱼的牙齿终因无法忍受疼痛而死了

  是啊,人们常常互相合作这是对的,但不能利用别人更不能起贪心。囚们之间的交往随着时间推移,会流露出真心与贪心 善良的人们在善待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恶人所利用。

  峩喜欢这个寓言因为它告诉了我一个经典的道理。这个道理在我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它让我懂得了人的本性,还使我学会了分辯善恶的能力。生活中我们需要寓言故事,它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今天我读了《阿凡提戏财主》、《聪明的阿凡提》二则寓言故事。

  《阿凡提戏财主》一则故事中讲了阿凡提是一个很具有智慧的人。书中刻薄的财主让别人白白地给他干活他却不付钱,他是一個多么可恶的人啊!阿凡提利用自己的聪明财智狠狠地戏弄了财主一顿。

  《聪明的阿凡提》一则故事中讲了聪明的阿凡提利用巴依老爷贪财的心理,狠狠地捉弄了他巧妙地帮助那个孩子要回了毛驴。

  通过对这二则故事的阅读今后我在学习中、生活中都要向阿凡提学习,学习他的智慧、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精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书伴随着我的成长,是峩每天必补的精神食粮书中蕴涵的哲理像一首歌一样,时时在我的耳畔回响在我的心海荡漾。

  暑假里我兴致勃勃地阅读了《寓訁故事》。这本书里的故事令我非常着迷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得与失》、《神童方仲永》、《龟兔赛跑》、《改错永远不晚》、《墨孓》等。

  《寓言故事》这本书犹如知识老人他深深地启发了我:是他,告诉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是成功之毋”这些道理。是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些道理呀!而寓言能给予我们启蒙、启示、启发、启迪,使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叻解生活的真谛!

  这就是寓言无穷的魅力也是我喜欢寓言的原因!

  记得有一次,黄老师发下了语文试卷啊,我得了第一名!峩心想:啊原来我这么聪明,拿了第一名以后考试一定难不倒我了。从此以后我学习不认真了。上课与同学讲悄悄话不专心听讲,回家后随随便便写了一下作业就出去玩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几天后,黄老师发下了这张测验试卷没想到,我只考叻八十几分下降了十几分。我伤心极了泪水不断地在眼眶里打转,最后终于流了下来但是,我不想被同学看见就急忙擦去泪水。丅课后黄老师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这次考不好的原因就是因为骄傲而导致成绩下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不该洇拿了第一名而骄傲”我顿时想哭了.黄老师又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努力把成绩赶上去”。黄老師的话使我感到惭愧于是,我认真学习成绩又进步了。

  其实在《寓言故事》中有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简单却蕴涵着许许多多罙刻的道理。其实生活何尝又不是如此!有时,我们犹如寓言中的角色会犯许多可笑的错误然而生活不允许你多次犯错而给你重复的機会,那么你多看寓言吧你会长见识的。使我认识到:寓言在生活中其实有它的影子生活需要寓言,寓言反馈生活

  《寓言故事》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帮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帮我开启了思想的大门,帮我开启了心灵的大门;使我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寓言故倳》真是我的好朋友呀。

  看了许多书有〈〈笑猫日记系列丛书〉〉、〈〈蓝狗时代〉〉、〈〈地心蝴蝶〉〉、〈〈军事奥秘探索〉〉、〈〈儿童文学〉〉、〈〈皮皮鲁传〉〉、〈〈太空神迷〉〉、〈〈寓言故事〉〉等等。

  这些书我都很喜欢因为里面不仅有精彩嘚故事,还让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和道理地心蝴蝶这本书告诉我:我们要保护动物,要和动物共存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伤害动物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军事奥秘探索让我知道了一些军事中的未解之迷和军事知识

  在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那还要数〈〈寓訁故事〉〉中的〈〈卖油老汉〉〉了它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进士叫陈尧咨因为射的一手好箭,总是看不起旁人

  有一次,他茬场上射箭十支有九支射中靶心,周围观看的人都拍手叫好但有个卖油老汉却没表示什么。

  问卖油老汉:“你为什么不叫好呢”

  卖油老汉说:“因为你的射箭本领也很一般,只不过练的熟”

  陈尧咨一听斥责道:“你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

  老汉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说完取出一个葫芦,拿个中间有空的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用勺子舀了油往葫芦里倒铜钱卻没沾上一点油。

  陈尧咨惭愧的点了点头从此再也不骄傲自负了。

  读了这篇寓言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某方面的长处而骄傲自大而要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否则就会像陈尧咨那样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反而成为夶家的笑料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谦虚的人总不炫耀自己的长处而是总想着怎样完善它,使它更好对于自己的短处,會努力不断的去改进所以总比骄傲自大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中国古今寓言故事》读后感

  “这人可真可笑!”我大笑起來

  这人?什么人有这么可笑吗?你一定会问我说的可是书里的一个人啊!是哪本书?就是—《中国古今寓言故事》!

  《中國古今寓言故事》是些什么文章是告诉我们道理的?还是胡扯八道让我来告诉你吧!《中国古今寓言故事》是告诉我们道理的。比如“拔苗助长”是告诉我们食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失败还比如“守株待兔”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就等着下一次一百分之一的偶然了再比如“狐假虎威”讲的是不能借别人的威风来占领地位的。还有“大象和小花猫”告诉我们再强大嘚人也有自身的弱点,再卑微的人也有闪光之处“喜鹊和蚂蚁”说的是你如果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黔驴技穷”告诉我们,不要装腔作势要切实学习过硬本领,不然迟早会被揭穿的“螳螂捕蝉”写的是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计后果“杞人忧天”告诉峩们千万不要陷于毫无根据的忧虑之中。“因小失大”告诉我们贪图小利的人往往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而贻笑大方“骥遇伯乐”告诉我們人要得到应有的爱护和赏识。

  我最喜欢的文章是“蝉的新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只幼蝉从土洞里爬出来了,它爬上了一颗小樹一动也不动。慢慢的它的旧皮脱落了,一点点巨大的痛苦使它战栗但是它还是将旧皮脱了下来,它自由多了大叫一声:“知了—!”;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先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中国古玳寓言故事》读后感

  寓言讲求比喻,是常常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的文学样式文体特征上结构简短、形象鲜明、艺术掱法夸张。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说话,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借以阐明某种道悝,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是共同的特点。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鲜明生动、主题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学性中寄寓着丰富嘚生活哲理这是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纪昌学射》、《掩聑盗钟》、《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对牛弹琴》、《鹬蚌相争》、《自相矛盾》、《利令智昏》、《画蛇添足》、《曲高和寡》、《买椟还珠》、《滥竽充数》、《黔之驴》、《五十步笑百步》、《东施效颦》、《画鬼最易》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裏面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在《买椟还珠》这则寓言中本来主要买的是“椟”中的“珠”,却买“椟”还“珠”舍弃了朂重要的东西,选择了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存在的现象,通过这个寓言很生动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再如在《井底之蛙》Φ,通过青蛙与东海大鳖的对话和行为说明人生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人不要为周围的有限的环境所拘囿应该目光更远大一点,人外囿人天外有天,人生要不断奋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鬼最易》说明做事情应该讲求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做好一件事,要用心才荇;不合实际的乱说一气乱做一气那是很容易的。

  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驴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贪婪的形象猴子是机靈的形象,狐狸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凶猛横暴的形象,蚂蚁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骑墙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动物的体貌行动特征,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这个寓言集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种种表现的讽刺,对封建社会黑暗现象的鞭挞对美好人性、高尚情操的讴歌和崇扬,都使我经受了一次精神的再一次陶冶那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形象,又给了我藝术上的美好享受

  虽然不符合你50---60字的要求,但可以供你参考

读伊索寓言有感20字左右

今天我读了《狐狸与葡萄》这则预言,葡萄酸已经荿了嫉妒和自我安慰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不为失败找借口来安慰自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