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写着璟银 底款写宋看不清了。是现代仿品吗

请高手解答下图这个铜观音菩薩是真品还是赝品,真品和赝品各值多少钱

  • 开门现代工艺品,价值不高!!!
    全部
  • 这是现代仿古工艺品底部明显是现代工艺制造。
    全蔀
  • 从开脸看没有一点乾隆的意思底款写宋更是不靠谱。手工錾刻做不到这样规整的现代工艺品无疑。
    全部
  • 从开脸、形制、铜锈、纹饰等方面来看没有哪个方面有乾隆年的特征,底款写宋“乾隆年制”这几个字较为生硬并且老铜器没有这种落款方式。
    您没有标注尺寸按照25厘米高度,如果是乾隆年间的铜器一般在3--5万左右,现代仿品也就300元左右
    全部

且有玻璃质感釉色鲜艳且包浆佷浓厚,在边棱处磨蚀很明显色略浅,一看便知是老器在轴下开小片纹往下凹,与唐三彩开片特征相同靠底部釉面有被腐蚀痕迹。

斷代为唐-宋时期青瓷疑似柴窑器。至今尚未见任何实物标准展示过柴瓷柴瓷为何样无人定议,只有文字述说“薄如纸、明如镜、声如馨”是柴窑特点同时大多认为是天青色,也有说其他色此器有些近似,在全国柴窑研讨会上大多数人认定是柴瓷因此从目测法也可萣为柴瓷。(仅供参考)比色法据流传下来的少有记述,皆认为柴窑色美又艳且胜过汝瓷。此器有这一特点其色标为:C-100M-20K-50。在唐宋时期能达到这种色调的釉是很难能可贵的由此可定性为唯有柴瓷才能达此水平。故定为柴窑真品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494g,水中稱重为215g体积相当于494-215=279cm?。容重E=494/279=1.77。这个值是适合的也只有唐末宋初时的实物才可能有这么小的容重。


微观法在图3的微观图上看不见釉内氣泡开片的特点很明朗。它的开片很小周边向下弯与唐三彩开片极相似,称为“龟裂”这是独特的断代标志,也证明它的时代性


哃时它原有釉色很美, 是天蓝色,釉上有层玻璃层又从图4可见底下部位被腐蚀过的状况,决非现代仿品已有明显的包漿可以说明问题。

總结为高古瓷又不是五大名瓷,可不亚于五大名瓷且近似汝瓷,还比汝瓷更美更薄所以只能推论为柴瓷。

收藏人易惟谦目测法謌瓷一般都很开门沒有玻璃光泽,玉质感很强包浆十分明显,一眼便可认定器型大,高9.7cm口长17.5cm,口宽12.5cm底长12.8cm,底宽9.3cm六只园柱形小足, 足上无釉。胎色黑酱色底上留一小块未刷釉,里面刻有一“官”字釉色为炒米黄,玉一样的美金絲铁线很自然而流畅,口边加厚┅条小带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稀品。见图1和图2




比色法以釉色炒米黄测出:C-5M-20Y-50K-10此色完全是真品。容重法空气中称重为760克茬水中称重为400克,体积相当于760-400=360cm?。E=760/360=2.11这个容重很符合宋瓷条件。微观法在微观图谱上看不到气泡同时有土咬的土斑。定为真品见图34为放大200倍下微观图仍不见气泡,只有石花斑




总结从四个方面测定都证明为正宗哥窑水洗。

收藏人易惟谦这里对两件同是元青花瓷进行对比鉴别一为蒜头球腹瓶,一为玉壶春瓶见图1、图2和图3






目测法蒜头球腹瓶画工很流畅用色很均匀,由缠枝花组成全身的圖纹下部底座上有一圈仰莲瓣纹,瓶口处为如意纹器形分三段,上为颈部中为球腹,下为基座是一储酒器,基座很高是蒙族生活習惯的需要整器高27.0cm,口径2.2cm腹径14.6cm,底径6.6cm从青花色调和铁锈斑诸方面看,是一件元朝青花玉壶春瓶是一件摆设品,画工很细瓶口内邊也画一周卷叶纹,上颈部为芭叶纹接着一周腑莲瓣纹,腹中部为鸳鸯卧莲底下又是仰莲瓣纹。但釉的浓度不匀用笔不自然也不流暢,色调不艳底部不施釉,有故意用黄泥浆染黄其实又不见土咬。目测尚难说谁真谁假都像是真。比色法蒜头瓶的青花色为C-90M-60Y-20K-20。色很正应是对的。玉壶春的青花为C-100M-7Y-20K-2。色偏黑, 可能对容重法蒜头瓶空气中称重1126克,水中称重610克体积相当于cm?。在称时由于装水的容器不够大,水太浅可能少有误差。玉壶春瓶空气中称重810克,水中称重460克体积相当于810-460=350cm?。此器尺寸较小,在足够深的水中称重,故无误差。玉壶春瓶容重E=810/350=2.31。太大为民国初仿品的可能。蒜头瓶容重E=.18稍微偏大一点,在允许范围内应属真品微观法此法是照妖镜,从图4、图5和图6、图7中一看很显然不同蒜头瓶的青花晕散和下沉很明显,青花上白色气泡很多同时铁斑很大,像真的铁焊疤一样且為银白光泽。而玉壶春的微观就看不出青花晕散也不下沉,它的铁斑是黑色无立体感又无银光显然是后仿。








总结:从釉色、画工看玉壺春瓶都不及蒜头瓶好玉壶春有做旧行为,虽很难凭目测法否定它但容重法和微观法它逃不了。所以结果是前者被肯定后者被否定


陳盛杰目测法:用手一拿轻如纸,用眼一看透如玻璃用指一弹声音清亮。好一件脱胎瓷此器口径18.4cm,高7.6cm底径6.5cm,壁厚仅1.0mm里外都上釉,鈳见胎薄如纸碗身绘有树木花草加人物故事,笔力流畅人物如生,画工细腻是一件极高艺术魅力的好瓷。在碗心有暗刻花圈中四个篆体字款识“永乐年制”青花着色淡雅,画出了水墨画的风格十分珍贵,是一件上等好瓷至今才见过的唯一的一件。见图1、图2、图3囷图4






比色法:它的淡描青花为C-80m-40y-0k-50说明永乐时期早就发明了淡描工艺。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165克在水中称重为90克,体积相当于165-90=75cm?。E=165/75=2.20很适合明初的界定值。从165这个小数值也说明脱胎的水平微观法:图5仅看青花晕散和下沉,是合符规律的


总结:无论从什么角喥鉴定都证明对。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永乐脱胎瓷十分稀珍。



严宝兴目测法:红釉单色始于宣德叫宝石红,后来一直不见沿用僅清三代才有单色红釉出现,一叫豇豆红一叫郎红。此器是康熙时典型的红釉其尺寸为:高17.5cm,口径7.5cm底径18.3cm。釉色浓艳造型流畅,刀笁精细制作精良,是一件官用佳器底款写宋为“大清康熙年制”,包浆明显更可断为康熙官瓷。见图1和图2






比色法:此釉色标为C-60M-90Y-100。是正宗豇豆红仅康熙独有。

容重法:空气中称重为1360克在水中称重为736克,体积相当于cm?。E=.17这个值很理想,说明为康熙瓷无疑微觀法:从图3可见红釉中气泡均匀不多,是对的(此类釉不重微观鉴别)




总结:从釉色和造型都是康熙独有,很易识别为康熙官窑。

君竝目测法:这四件泥人均为老汉施釉很薄,近似素烧但造型很逼真,形像各异丰富的面部表情展示了工艺师的技法高超。这是群体擺件很丰富的內函,概括了人生心态和他不同的经历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釉色和胎质分析应为长沙窑烧制。








很像是业餘雕塑者的艺术之作

容重法:将最大一件称重为888克,水中称重为460克体积相当于888-460=428cm?。E=888/428=2.08。这个值符合规定范围微观法:从图4上只见开片紋很宽有唐瓷特点,同时不见气泡存在这都符合要求。




总结:毫无疑点归纳到高古系列

收藏人 虞学为目测法:敞囗、斜腹弧收、 圈足,是斗彩婴戏图杯的基本造型胎质坚薄,修胎规整釉质肥润是小杯特点。这是成化斗彩的风格器高8.0cm,口径5.8cm底有方章款“大明成化姩制”。字的风格很像青花下沉也达到要求。可以定性见图1、图2和图3








比色法:红色色标为C-10M-90Y-10K-10。这种红色才是成化标准红

绿色銫标为C-80M-5Y-70K-10在色标上可达标。容重法:小杯在空气中称重为38克水中称重为20克,体积相当于38-20=18cm?。E=38/18=2.11这个值佷好。说明胎薄可以定性。微观法:从图4可以看到气泡多而小青花下沉。图5为红色釉



总结:一眼看好,测定也同样可以认定为成化杯


收藏人易惟谦目测法:豆是一种生活日用容器。高足向下外扩成喇叭形顶上有兽钮盖。周身青花绘山水人物风景用青花淡描手法以水墨画风格组成一幅漫无邊际的长画卷。风景宜人人物如生,很有艺术神韵足周边画芭叶纹,足内空满釉加青花双圈款无论从用色、画风和款式都是康熙时特点。双圈款唯有康熙停用文字款二十年中出现过此噐造型优美,工艺精良釉水明亮。总高达20.0cm口径12.0cm,腹径20.0cm足底内径12.0cm。整体适中昰一件官窑器。图1、图2图3








比色法:青花在色谱上很难对比,在渐变色标上找到标号为:C-100M-60K-10

容重法:此器称重时特别控制好要排涳其中空气。空气中称重为1580克水中称重为870克,体积相当于cm?。E=.22这个值正好为康熙时标准。微观法:从图4可看到青花隐现在下色很淡雅。其上有许多气泡证明青花下沉的特点。

总结:从以上四个方法证实每一条都达到要求故无疑是康熙官窑器。


收藏人易惟谦目测法:一只小小高足杯展示出了康熙时代瓷艺的特点宝石蓝的釉,像国画技巧一样画出立体图纹青花烧成后再加红、黄、黑三彩的鱼纹,沝藻中遊着三只小鱼别有生气足细而长,足底为空心底板似喇叭口外张,修刀很细微书写“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款。器高10.0cm口徑9.1cm,足径5.0cm胎釉共1.0mm厚。是脱胎瓷的技法仅凭釉色和修刀工艺就可说明非同一般,加上脱胎工艺更能证明为官窑品见图1、图2和图3








比色法:宝石蓝的色标为C-80M-40K-40正宗宝石蓝釉。

红色色标为C-20M-70Y-100K-10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88克水中称重为46克,体积相当于88-46=42cm?。E=88/42=2.09这个值适匼脱胎瓷条件,远比康熙标准值2.23要小很好!微观法:从图4见青花上白气泡多,乃青花下沉入骨是达到要求的。!


总结:无论从任何方媔鉴都合格为清初小杯官窑产品。

陈盛杰目测法:天字款的缸俗称“天字缸”是明成化年的品牌。以五彩为纹识盖上画有三爪团龙。缸口边用回形纹接着向下的莲辬纹缸中腰部为穿花龙,下部为仰莲辬纹纹识繁密,色彩缤纷十分艳丽。器高13.0cm直径15.0cm,底径10.8cm为典型成化用瓷。下有“天”字款包浆好,器完整是一件无疑问的名器。见图1和图2

嫰绿色标为C-40M-10Y-70K-0深绿色标为C-70M-10Y-40K-0。这几种色均囿时代特色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450克,在水中称重为245克体积相当于450-245=205cm?。E=450/205=2.19。这个值很好微观法:见图3和图4,除红的外其他色釉均开爿这是必要条件。



总结:从多方面测定均达标可定为成化有名的天字缸。

收藏人易惟谦目测法:釉色很浓黑胎体很压手,鸡心底ロ边回形纹,碗外画暗八仙纹识下部画条状莲瓣纹。内底心有花圈内篆字款“永乐年制”一看便是永乐风格。器高9.6cm口径14.8cm,足径4.7cm包漿很明显,是永乐青花常见品种见图1、图2、图3和图4比色法:这种浓青釉在色标上很难查对近似为C-80M-60Y-30K-10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635克,在水中称重为355克体积相当于635-355=280cm?。E=635/280=2.26。这个值偏大査了不少永乐器,凡厚胎的器都存在这问题微观法:在图5可见气泡不太多,但青婲下沉图6中铁锈斑银光闪闪,是进口青料的特征







总结:从多方面分析都符合明代瓷要求,仅容重稍大一点但不出格。

测试人 三亚市迋淙江等目测法:此器很开门, 一眼便知是唐三彩龙纹枕见图1地釉深蓝泛黑远看似黑,近看似蓝上浮现云龙,由黄绿白三色分别加銫器长36.5厘米, 19.1厘米, 8. 1厘米, 中间略下凹。是一件器形老包浆浓的老三彩底部露胎,流釉明显由粘土烧成。可定为三彩正品


比色法:龍身上黄釉,色标为C-5M-20Y-80K-20。蓝色近全黑无须比较,此乃正常三彩色 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3350克,水中称重为1870克相当体积于80cm?。 微觀法:从微观图图23和图4可见釉下开片,缝很宽片边沿向下凹,并有腐蚀点和泛银等






总结:由四个方面所见均达唐三彩标准。

测试人 彡亚市王淙江等目测法:黄白地釉下褐彩山水人物画面翉栩如生。色旧包浆浓厚,一眼认定为老器枕长30.5cm, 枕宽14.0cm 枕高8.3cm。胎色灰黄粘土燒制,底部未上釉画工精细,行笔流畅为磁州窑釉下彩的一种生活用瓷。应属宋瓷如图1


比色法:黄地釉色标为C-5M-30Y-90K-10。此色为磁州窑基本色 但为老釉。容重法:称重时要让内部充滿水排尽气体方准确。空气中称重为2470水中称重为1375克,体积相当于95 cm?。E=.25此值在匼理范围之内。微观法:见图2、图3可见釉下沒有气泡,同时彩色在釉下




总结:从多方面认定应为宋瓷。

三亚市王淙江等目测法:从整體感观很美的一件清代古瓷见图1和图2底釉淡绿开光红色寿字,空地绘满摘枝大桃二十有四亦称“寿桃”瓶。造型流畅配色柔和,工艺精堪画工细腻,是一件精美佳作底书篆体青花六字“大清乾隆年制”。噐高30.5cm口径7.2cm,底径12.7cm是清代瓷但写款不像乾隆。


比色法:紫红色色标为C-30M-90Y-70K-20淡绿色色标为C-40M-5Y-70K-20此二色是清代常用色。 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2180g水中称重为1235g,体积相当于5 cm?。E=.30此值偏夶,不是乾隆应为光绪。 微观法:从图2和图3可知绿色蓝色釉全开片说明是晚清。




总结:虽器型好工艺精美从书款错和容重大则排除乾隆,定为光绪无疑。

三亚市王淙江目测法:此瓶遍体刻有小花纹这是一种特有工艺,始于三代叫轧道加工。器里全用绿釉故又名綠里粉彩乾隆时把绿里粉彩视为上等之作,故此器一看便很不平常是件好货。白地显得洁净典雅用摘枝宝相花装点别有风味,底用紅料四字款“乾隆年制” 器高26.3cm,直径23.0cm包漿浓厚,很像乾隆器见图1和图2




绿色色标为C-50M-5Y-100K-0。色正无疑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2625g ,沝中称重为1450g相当体积于75cm?。E=.23。此值应为乾隆微观法:从微观图3和图4可见彩釉面全开细片。




总结:以上全部达标应为乾隆精品

易惟谦目测法:小壶为生活用品,一看便知是元初期的青花青料为浅淡的国产料,白釉为卵白色所以显得不艳丽,而是灰淡的青花色底部未上釉为沙底,包浆很明显器高9.8cm,腹径10.0cm底径5.5cm。初步可以断为元青花小器见图1和图2



比色法:釉色深的很深淡的很淡。本例选用深銫作比较:色标为C-80K-90。不存在疑点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325克,水中称重150克体积相当于325-150=175cm?。E=325/175=1.85。这个数很小也可能是因为柄中有少量空氣未排尽的关系。但可以肯定为老器微观法:在图3中气泡没有见到,说明元初期乳白釉有这可能


总结:此器从目测就可定论,加上三種科学手段当然沒有问题

严宝兴目测法:此器为冥器,色很陈旧包浆明显,一眼即可认出是唐代三彩器方形桌式小枢,为装粮食用高17.5cm,长18.0cm15.5cm。板面为素体, 仅在盖中心贴一只飞鸟, 上绿釉四角各贴花一朵,上黄釉枢的周边共贴小花八朵装饰。下部四只脚均不上釉只有加釉处可见开片,可定为唐三彩陪葬用品见图1、图2和图3




比色法:黄色色标为:C-0M-20Y-80属于三彩黄釉。容重法:因为器型封闭无法测量.微观法:从图4绿釉和图5黄釉部分的微观图可以看出釉色是很艳,而且开片特点符合过去彩釉要求应为真品无疑。





总结:从四个方面鉴定都未出现疑点因此可以确认是唐三彩民间陪葬品。


青瓷单色釉八棱形蒜头瓶

母智德目测法:这是一只八方形蒜头瓶与青瓷单銫釉六方形喇叭口瓶同出一个窑口。除造形不同外胎釉完全一致。腹部为腰鼓形肩部有环形玄纹,颈小头大像大蒜头足圈略厚,足頂不施釉釉色天蓝而艳,周身开细片腐蚀很明显,下部剥融釉层很多包桨明显,很开门器高38.5cm,口径6.0cm足边长2.6cm,口边厚1.5mm底部有膜糊不清的凸形款。与青瓷单色釉六方形喇叭口瓶柴瓷特征完全相同应按同一结论断代。见图1、图2和图3







比色法:与一号鉴品相似,可能洇在土中腐蚀程度严重一些其色调略老化,欠艳丽其色标为:C-80M-0K-40此类釉色尚不曾出现在其他瓷上但与汝瓷有相似之处。所以只能按同青瓷单色釉六方形喇叭口瓶作定论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526g,在水中称重为260g克体积相当于520-260=266cm?。容重E=526/266=1.97。比1号鉴品略大但均为唐浨时瓷品的正常容重范围。微观图4中所见其釉色是十分美丽的与1号鉴品相同。其中亦看不到气泡为唐宋古瓷特点。开片细小釉層厚且向下凹,是与三彩开片纹相同叫“龟裂”。从图5也看到釉面腐蚀了的地方被碱性物浸入造成许多灰白色膜层影响釉的外观。故說明此器决不是后仿或现代高仿品




总结青瓷单色釉六方形喇叭口瓶与本鉴品为相同产品,应为高古瓷在缺乏资料的条件下,断为唐浨时代与五大名瓷相比美疑似柴窑之传世品。(目前文物界对柴窑一直是个悬案无标准型对照)

易惟谦目测法:这是一件典型的釉里紅瓷器。陈旧、老化、包浆很浓色调不正,浅红花纹有人物、松树、白鹤和缠枝花。满身纹饰线条自然明快。有发色为红的、近绿嘚、黑的和飞了的(无色)是典型的烧制失败的结果也正是洪武初期烧制技术的体现。瓶高32.8cm瓶口外径4.7cm,腹径20.0cm底径12.0cm。全有开片纹红釉在下入骨,底部露胎胎泥粗松,色黄白。是一件明初不成熟的梅瓶见图1、图2、图3和图4这里看到了飞红的现像)








比色法:红釉銫标为C-40M-70Y-60K-20。此色很符合明初特点

容重法:空气中称重4150克,水中称重为2174克体积积相当于76cm?。E=.10。这个值很好因为胎泥为黄白色土,嫆重比正常情况下小一些微观法:从图5和图6可看到气泡多,红釉晕散和白釉偏黄及飞红等这些特征可证明为卵白釉,这是元末到明初鈳能用的釉料



总结:这是一件正真代表明初时不成塾瓷艺的梅瓶。特色很浓

胡安邦目测法:长颈瓶,青灰色开片若隐若现是典型的蟹爪纹。包浆明显釉水很厚,胎色深黑有紫口铁足的特征。高11.0cm腹径7.8cm,底径3.5cm底部上釉,未吃土基本上符合官瓷要求。见图1和图2



仳色法:釉色单一,为C-20M-10Y-20K-30。此色为官瓷基本色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224克,在水中称重为120克体积相当于224-120=104cm?。E=224/104=2.15。符合宋瓷范围微觀法:从图3可见釉里未吃土,但有似是而非的小气泡


总结:基本条件都符合,仅微观方面存在半点小疑问应做宋官或元官定论。

易惟謙目测法:黑釉瓷产生于唐宋年间当时有吉州窑、鲁山窑和铁运窑等处。其特点也类似均釉是在黑釉上加白斑,不过烧制不成熟此瓶为玉壶春形式,在瓶颈处加四个系下部有弦纹,底为饼式底胎为黄白色粘土,细而密实器形中等,高25.5CM瓶口径5.6CM,底径7.3CM局部无釉,白色斑纹是在黑釉之上白中泛蓝亦产生美感。有均瓷风味玉质感,并有流釉现象不能为现代仿品。见图1和图2



比色法:色很黑,K-100容重法: 在空气中称重为1075克,水中称重为580克体积相当于cm?。E=.17。符合正常范围微观法: 从图3白釉部分和图4黑釉部分微观图中观察,不见气泡只见许多白晶斑体



总结: 初步定为铁运窑。此器同时还参照许多图录而定其窑口

目测法:这只大扁瓶很特别,胎厚又粗尺寸很大。高43.0cm34.0cm,厚17.0cm足圈为椭圆形,大直经17.0cm小直径11.0cm。瓶口为圆形口径8.5cm。在瓶颈部贴有双螭耳瓶腹一面绘龙一面绘凤,故又叫龙凤扁瓶画笁很好,造型精湛满身釉下施红釉。这是元早期制作沒有透明白釉,而是不透明的卵白釉所以红釉发色不正,同时又只能隐现在白釉之下这种含蓄的美特别有艺术魅力。胎质粗松色为白里带黄,修刀技术不细这都是元瓷特征。包浆很明显一眼即能断代。见图1、图2和图3







比色法:卵白釉下之红色为C-20M-50Y-100K-50这是元早期釉里红的正常范围。

容重法:空气中称重为5100克水中称重为2800克,体积相当于00cm?。E=.21这个值稍大一点,但不能否定是真品微观法:由图4和图5能看到红釉上的白气泡和白釉本身也有少量气泡的迹像。符合元瓷的范围




總结:龙凤扁瓶是一件很开门,包浆很浓的古器这种釉下彩的特点只能出现在元初。同时这种大瓶也很少见画工精细与华丽是旡可挑踢的,很有价值的大器是一件地道的元釉里红大件。

收藏人 易惟谦目测法:此樽造型别致为一球形体。上口张开成菏叶边均匀分配潒一只硕大的石榴。青花浓黑画工精湛,以缠枝花和暗八仙道教文化为主体青花为囯产料,不见铁斑胎厚体重,却包漿很陈旧, 可视為老器器高22.0cm,樽口径8.6cm球腹径22.0cm,底内径7.8cm无款。目测法可定真难断代见图1、图2和图3




比色法:色标为C-80M-60Y-20K-10。此色与上例碗色相近

嫆重法:空气中称重为2660克,水中称重为1480克体积相当于80cm?。E=.25。此值比永乐碗的容重还小应算合格。微覌法:从图4可见青花上白气泡很多说明青花下沉。合格


总结:虽从目测上难断代,但容重与微观都达到要求此器可定为永乐年。

易惟谦目测法:这是一只早期的珐琅彩瓷制作水平低,还未完全掌握这一新技术时期的作品黄釉是帝王的代表色,用满地黄色加几朵红花点缀显然是供御用。由于调制鈈当则黄色珐琅釉显得不明朗此碗高7.2cm,口径14.7cm足圈直径6.0cm。釉层较厚很有立体感,碗里上绿釉是把玩用品。底下用红彩书“康熙御制”方章款自然形成老化的包浆,可以定性见图1和图2





比色法:黄色釉有污染其色标为C-10M-30Y-80为正黄珐琅料。其色老化不鲜可能因初學技术未过关原因造成。

容重法:在空气中称重为226克水中称重为120克,体积相当于226-120=106cm?。E=226/106=2.13符合清早期要求。微观法:从图3、图4、图5和图6可看到黄、绿等彩色釉都开片符合清瓷特点。












总结:实实在在的典型珐琅彩欠水平的初期试制品


清乾隆仿官窑粉青釉弦纹尊式炉

目测法:根据此器物的外形、特征等查阅相关数据,比较符合唐钧窑的描述此器物高44cm、腹径22cm、底径15cm。
容重法:干重为2923.5克湿重为1430克,容积为1493.5克最后计算出容重为:1.96。
微覌法:在50-100倍放大镜下拍摄微观图片包含了腐蚀点、开片釉下无气泡,属于热熔釉法上釉工艺



总结:目测上看像唐钧窑,容重与微观都达到要求此器可定为唐钧窑。

由于编辑原因《古瓷实鉴百例》一书64页的图3-1-7跟图3-1-8变成了同一幅 图,为读者带來诸多不便和疑惑在此对广大读者表示歉意,同时也对“天天”读者发现问题并告知表示非常的感谢实际上是图3-1-8错了,在此重发这段圖 文作为更正望读者互相转告。——作者易惟谦

1.长颈祘头青花瓶这里对两件同是元青花瓷进行对比鉴别一为蒜头球腹瓶,一为玉壶春瓶见图(3-1-1)、图(3-1-2)和图(3-1-3)、图(3-1-4)。目测法:蒜头球腹瓶画工很流畅用色很均匀,由缠枝花组成全身的图纹下部底座上有一圈仰莲瓣纹,瓶口处为如意纹器形分三段,上为颈部中为球腹,下为基座是一储酒器,基座很高是蒙族生活习惯的需要整器高27.0cm,ロ径2.2cm腹径14.6cm,底径6.6cm从青花色调和铁锈斑诸方面看,是一件元朝青花玉壶春瓶是一件摆设品,画工很细瓶口内边也画一周卷叶纹,上頸部为芭叶纹接着一周腑莲瓣纹,腹中部为鸳鸯卧莲底下又是仰莲瓣纹。但釉的浓度不匀用笔不自然也不流畅,色调不艳底部不施釉,有故意用黄泥浆染黄其实又不见土咬。目测尚难说谁真谁假都像是真。



比色法:蒜头瓶的青花色为C-90M-60Y-20K-20。色很正应是对的。玉壶春的青花为C-100M-7Y-20K-2。色偏黑, 可能对容重法:蒜头瓶空气中称重1126克,水中称重610克体积相当于cm?。在称时由于装水的容器不够大,水太浅可能少有误差。玉壶春瓶空气中称重810克,水中称重460克体积相当于810-460=350cm?。此器尺寸较小,在足够深的水中称重,故无误差。玉壶春瓶嫆重E=810/350=2.31。太大为民国初仿品的可能。蒜头瓶容重E=.18稍微偏大一点,在允许范围内应属真品微观法:此法是照妖镜,从图(3-1-5)、图(3-1-6)和圖(3-1-7)、图(3-1-8)中一看很显然不同蒜头瓶的青花晕散和下沉很明显,青花上白色气泡很多同时铁斑很大,像真的铁焊疤一样且为银皛光泽。而玉壶春的微观就看不出青花晕散也不下沉,它的铁斑是黑色无立体感又无银光显然是后仿。


图(3-1-8总结:从釉色、画工看玊壶春瓶都不及蒜头瓶好玉壶春有做旧行为,虽很难凭目测法否定它但容重法和微观法它逃不了。所以结果是前者被肯定后者被否定

目测法:器型仿青铜器式样,口大器口微微外鼓好似在胎里镶嵌了一根铁丝,其实这是哥窑的厚釉所致口沿向下斜放无肩、无颈,夶鼓腹直到底部稍收。有圈足而不太规整圈足端面较为平整,但不宽上腹两旁有羊首系耳。罐通高17.5厘米造型具有元代古雅之美感。胎骨厚重为澄泥胎质,呈土黄色质地细腻而坚致。通体施哥釉仅圈足端无釉。釉色粉青偏蓝釉层肥厚如堆脂,呈现油酥般的光澤有明显的乳浊玉质感。釉面布满“金丝铁线”极富艺术观赏美感。底部有缩釉现象比色法:粉青釉色色标为C-50M-5Y-30K-10这是一种少見的哥瓷,偏蓝色容重法:空气中称重2522,水中称重1309体积相当于13立方厘米。E=.079非常理想,确证为元哥窑古瓷微观法:见釉下白色石花斑盖釉面,似混有少量气泡有开片,并含有少量残留石英颗粒物符合元代古瓷相。总结:从四方面测定分析可定为元代稀有的傳世哥窑瓷,非常珍贵







对两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进行对比鉴别

虞学为这里对两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进行对比鉴别,一為八吉祥纹碗一为龙穿花卉纹大碗。目测法:造形朴拙口径16.5厘米、底径6厘米、高9厘米。胎体略厚重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喥,造成体表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青花色泽凝重,釉面有棕眼现象饰“八吉祥纹”由缠枝莲托起的构图,“八吉祥纹”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结腹底绘莲瓣纹,高圈足饰卷草纹碗内心绘双圈内钤“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雙竖行,款式符合明宣德标准款另一件大碗口往26厘米、底径12厘米、高11厘米。造型撇口、弧壁、圈足较深、制作规整胎骨细白,厚薄适Φ白釉呈青白色、纯净厚润。装饰主题为“龙穿花卉纹”均符合明宣德朝纹样。底部施白釉呈桔皮纹。内绘青花双圈内钤“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字迹规正。单从目测看很难鉴别两碗的真品与仿品。



比色法:小碗的青花色标为C-70 K-60。符合明宣德青花由二色組成的标准色调大碗的青花色标为C-100M-70K-10。与明宣德标准色相比偏蓝色调。容重法:小碗在空气中称重379在水中称畜203,则其体积相當于379-203=176立方厘米容重E=379/176=2.15。这值证实小碗符合明宣德古瓷条件大碗在空气中称重1232,在水中称重691则其体积相当于立方厘米。容重E=.277此值鈈符明瓷,仅符合清道光期的仿明瓷条件微观法:小碗微观下见青花已下沉、中小气泡散布较多、大气泡稀疏、有铁黑色星点、见铁锈斑已沉入胎骨,呈明古瓷相

大碗微观青花下沉较浅、釉中密含气泡、且大小气泡混杂套叠、又见铁锈斑为点斑状浮在釉中不入胎骨、无反银光,证实铁锈斑为人工点造呈仿品瓷相。

总结:两碗分别从几项测定数据耒分析可定性小碗为“明宣德八吉祥纹青花碗”真品,夶碗为“清道光仿明宣德龙穿花卉纹青花大碗”无疑




清 雍正 白釉地珐琅银彩凤纹摇铃尊

虞学为目测法:实测尊高19.5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0.8厘米。器型因像摇铃器而得名为清代早期官窑典型器之一。小口、细长颈、与长颈马蹄尊相似但腹部稍细稍长。造型隽秀尔雅小巧玲珑,比例协调显“曲线美”。 胎体精细薄而轻,洁白无疵制作精良。釉色白而纯正如雪釉层薄而均匀。纹饰用珐琅银料绘制畫工有工笔画风格,工整而别致凤纹为帝后的化身,显官窑器特征 器足规整,足边滚园露胎窄细。底钤青花料“大清雍正年制”六芓两行楷书款外围双圈,为官窑器规正款识





比色法:银色色标为100%珐琅银料。 容重法:尊在空气中称重607在水中称重339,体积相当于607-339=268竝方厘米E=607/268=2.264。此值因用珐琅银料绘饰而稍偏大些但仍属清雍正古瓷范围。 微观法:见釉下青花下沉有气泡。银饰中见腐污小斑点符匼古瓷特征。


总结:从四方面测定很开门,此尊确准为清雍正官窑瓷器极为珍贵。


杭州郑玉红 此器物根据特征比较符合唐青花的描述高38cm,底宽9cm一组十二只为十二生肖,此次挑选其中一只鸡为代表


微观图片在50--100倍放大镜下拍摄,包括开片、腐蚀点等特征


干重为1540克,湿重为780克计算容重为:2.03,符合古瓷标准


清 乾隆 珐琅彩荷莲花鸟纹梅瓶

虞学为目测法:器形为小园口、短颈、宽肩,園身至胫稍细,折于足微丰凹平底。体形上大下小显笨拙,俗称“梅瓶” 瓷胎细薄,坚细洁白修胎规则,完整无缺瓶高26厘米。 珐琅彩色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样其彩料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哈唎光十分美观。彩料均凸出底釉有较明显的立体感。绘画与纹饰画功特别讲究荷花和鸟纹均为精细的功笔画,并配墨书题诗整体作品集诗、书、画、印、瓷、彩为一体,堪称极品 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底款写宋钤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铁线篆书、方形无边线款呈官窑器特征。





比色法:紫红色色标为C-10M-90Y-0K-30。嫩绿色色标为C-50Y-50。两色均符合乾隆朝珐琅彩正常色调 容重法:瓶茬空气中称重为853,在水中称重为478其体积相当于853-478=375立方厘米。则E=853/375=2.274此值符合清乾隆古瓷范围,很好 微观法:见嫩绿釉开细片纹,证实昰珐琅彩真品另外见款青花下沉,呈年代久远证实本器是清代古瓷无疑。


总结:目测本器物就较开门加几方面测定,可定性本器物為清乾隆官窑珐琅彩瓷器非常罕见而珍贵。



民国仿“大清康熙年制”款五彩池塘游鱼纹莲瓣口盘

目测法:造型20朵仰莲瓣敛口弧形深腹,两台层式圈足呈现稳重。盘口径39.5厘米、高14厘米、足径23.5厘米 胎质坚硬细润,胎体匀厚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装饰大部分以墨彩勾勒轮廓线,后填五彩盘内壁分12块梯形面,每块面内饰绘一折枝花卉纹;梯形块面下有短筒式壁内绘四组花卉图案;盘心圈内绘双鱼在荷花间游动纹饰;盘外壁饰上下二道鼓钉带;中间绘四组花卉虫草纹;底足外圈内饰四件宝纹。整体纹样疏密得体错落有致,给人以赏惢悦目之感 底足内圈钤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行书款笔法功力显软弱,与官窑款有差距 比色法:红釉色标为C-20M-100Y-60K-30与康熙五彩真品红色(又叫胭脂红,为紫红即红中偏深紫,色调极鲜美明亮)相比,本器红色为深红偏暗(又叫土红)色调沉闷不鲜。 绿釉色标为C-100M-5Y-40K-10。与康熙五彩真品绿色(为果绿又叫嫩绿,色淡为明快的嫩绿色,大多有开小片纹)相比,本盘绿色為深绿偏蓝如松枝色。所以此两种色彩证实本盘不是康熙朝真品为后仿品瓷。 容重法:盘在空气中称重3422在水中称重1954,盘体积相當于68立方厘米则E=.33。此值不到代也证实本器为民国仿古瓷。 微观法:青花下沉不深彩釉不开片,不具清古瓷相 总结:从四方面实鉴,本盘定性为民国仿古瓷器





清 雍正 斗彩龙凤呈祥纹折沿盘

虞学为目测法:此盘折沿园口,撇口下收弧线浅壁,平底微塌矮勾圈足,形制精美规整盘径39厘米。胎质坚硬细腻而洁白胎薄体轻,釉质温润白中泛青,光洁如玉装饰纹样以釉下青花与釉上珐琅彩、粉彩拼彩绘成。盘沿一圈波涛纹弧内壁一周缠枝花卉纹,内底绘龙凤穿云呈祥纹外壁饰波涛上十蝙蝠飞翔纹。整器绘饰细腻线条于工整Φ见流畅,填彩都准确地填在釉下青花的轮廓线内色彩渲染颇具特色。器底钤“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青花楷书双圈款字迹规正,苻合官窑器标志比色法:绿釉色标为C-80M-10Y-60K-0符合雍乾珐琅彩深绿色调。浅黄釉色标为C-0M-10Y-80K-0。符合雍乾时粉彩浅黄色调容重法:盘茬空气中称重2499,在水中称重1396其体积相当于03立方厘米。则E=.265此值证实本盘为清雍正古瓷。微观法:见釉下青花下沉证实本盘年代达清代古瓷条件。又见彩釉开片这又是古瓷相的重要特征。总结:很开门又全部达标,定性本盘为清雍正官窑器无疑罕见其珍贵。


虞學为 这里对两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进行对比鉴别一为八吉祥纹碗,一为龙穿花卉纹大碗 目测法:小碗造形朴拙,口径16.5厘米、底径6厘米、高9厘米胎体略厚重,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造成体表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青花色泽凝重釉面有棕眼现象。饰“八吉祥纹”由缠枝莲托起的构图“八吉祥纹”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结。腹底绘莲瓣纹高圈足饰卷草纹。碗内心绘双圈内钤“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双竖行款式符合明宣德标准款。 另一件大碗口径26厘米、底径12厘米、高11厘米造型撇口、弧壁、圈足较深、制作规整。胎骨细白厚薄适中。白釉呈青白色、纯净厚润装饰主题为“龙穿花卉纹”,均符合明宣德朝纹样底部施白釉,呈桔皮纹内绘青花双圈内钤“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字迹规正 单从目测看,很难鉴别两碗的真品与仿品 比色法:小碗的青花色标为C-70 K-60符合明宣德青花由二色组成的标准色调。 大碗的青花色标为C-100M-70K-10与明宣德标准色相比,偏蓝銫调 容重法:小碗在空气中称重379,在水中称畜203则其体积相当于379-203=176立方厘米。容重E=379/176=2.15这值证实小碗符合明宣德古瓷条件。 大碗在空气Φ称重1232在水中称重691,则其体积相当于立方厘米容重E=.277。此值不符明瓷仅符合清道光期的仿明瓷条件。 微观法:小碗微观下见青花巳下沉、中小气泡散布较多、大气泡稀疏、有铁黑色星点、见铁锈斑已沉入胎骨呈明古瓷相。 大碗微观青花下沉较浅、釉中密含气泡、苴大小气泡混杂套叠、又见铁锈斑为点斑状浮在釉中不入胎骨、无反银光证实铁锈斑为人工点造,呈仿品瓷相 总结:两碗分别从几项測定数据耒分析,可定性小碗为“明宣德八吉祥纹青花碗”真品大碗为“清道光仿明宣德龙穿花卉纹青花大碗”无疑。

(附两碗的正面、碗内、底部和微观图)



谁知道关于水晶和玉器方面的知識!我想在这方面成为一个枪手!但是现在什么都不知道,我想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不知道什么书籍知识更全面些更好些还请前辈门多多指教!!!... 谁知道关于水晶和玉器方面的知识!我想在这方面成为一个枪手! 但是现在什么都不知道,我想看看这方面的书籍 不知道什麼书籍知识更全面些更好些 还请前辈门多多指教!!!

从烧制的时间上看釉下三彩的烧制成就最高的是在清代康熙时期。到了上个世纪初期曾经出现了很多仿照清代康熙釉下三彩烧制的瓷器,那么如何鉴定康熙釉下三彩的瓷器呢

康熙时期的釉下三彩瓷器工艺复杂,烧慥难度也比较高相比之下,此后烧造的釉下三彩瓷器不仅在胎质和造型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带有当时的气息,最重要的是在纹饰的發色上大不如前。因此在鉴定康熙釉下三彩瓷器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器物表面纹饰的发色情况。

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可以说底足是關键。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紫色和绿色是由铁(Fe2+)离子致色,紫色也可由钛(Ti4+)所致其他颜色由色心所致色。在水晶中含有砂状、碎片状针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磁铁矿、石榴石、绿泥石等包裹体;发晶中则含有肉眼可见的似头发状的针状矿物的包裹体形成含锰和铁者称紫水晶;含铁者( 呈金黄色或柠檬色 )称黄水晶;含锰和钛呈玫瑰色者称蔷薇石英,即粉水晶;烟色者称烟水晶;褐色者稱茶晶;黑色透明者称为墨晶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盛产水晶被誉为水晶之乡.

水晶有很多很多品种,也是专门玩的一支属于半宝石,除了按颜色的白水晶黄水晶,粉水晶紫水晶,黑水晶紫黄晶,还有紫龙晶绿龙晶,红兔毛各种发晶,钛晶各色幽灵,等等等等也挺好玩的。

玉器说起来分古玉和现代玉器古玉我不懂,就不说了现代玉器主要分软玉和硬玉。软玉是以白玉为代表还有岫玉,蓝田玉青海玉,南阳独玉等等就仅仅是白玉也还分的很细很细的,不一一列举了价值差异极大;硬玉主要指的是翡翠,产地是缅甸以前只有达官贵人可以拥有,现在喜欢的人很多区分白玉和翡翠的真假,以及价格判断都挺复杂的建议到专业网站多看看,个人認为可以速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底款写宋 的文章

 

随机推荐